1. 饕餮盛宴的意思
饕餮(tāo tiè )盛宴就是指有很多吃的東西的宴席,即豐盛的宴席。
饕餮的意思:饕餮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神獸,據說是龍生九子之一,食量大。
(1)文化盛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饕餮的引申意義:
曹禺《北京人》第一幕:「而且他最講究吃,他是個有名的饕餮,精於品味食物的美惡。」饕餮性好食,故立於鼎蓋。又說,貪食曰饕,故美食家俗稱「老饕」;貪財曰餮,在世上代表人性中的貪欲。
「饕餮」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凶獸,它最大特點就是能吃。它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是因為他太能吃把自己的身體吃掉,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最後把自己都給吃掉了。它是貪欲的象徵,所以常用來形容貪食或貪婪的人。
後人對饕餮形象中貪吃的部分加以誇張,蘇東坡就曾寫過一篇《老饕賦》說:「蓋聚物之夭美,以養吾之老饕」,為饕餮增添了可愛,喜好美食的朋友也被稱做「饕餮族」。
參考資料:網路——饕餮
2. 什麼文化是饕餮盛宴
饕餮是貪吃的神獸,
盛宴是大餐的意思。。。
問題有待調整。
文化的饕餮盛宴是說隆重的、高層次的文化活動。
3. 隆安那文化節是什麼意思
壯侗語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壯侗語民族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圈是以稻作作為主要農業生產方式的壯侗語民族群體,它有著悠久的稻作文化歷史和獨特的稻作文化習俗。「那文化」圈的范圍主要包括中國的廣西、廣東、海南、雲南以及越南北部、寮國、緬甸、泰國和印度的阿薩姆邦等地。
「那」文化節,就是壯侗民族稻作文化節。
廣西隆安將舉辦「那」文化節 展現壯族古老稻作文化
2012年4月11日,廣西南寧市隆安縣人民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將於4月26日至5月3日,在隆安縣舉辦「2012年中國.隆安『那』文化旅遊節暨『四月八』農具節」,此文化節將向外界展示中國發源最早、規模最大、生產工具最先進的稻作文化中心區之一:以隆安為中心的古駱越水流域稻作文化——「那」文化。
廣西駱越文化研究會會長謝壽球在發布會上介紹,近年來,考古學家在隆安縣境內相繼出土了大量的大石鏟、牙章、遺骨等文物,並在此間發現了中國最古老的原始栽培稻和普通野生稻。這些可靠的考古資料,為隆安縣成為「那文化」圈中心和世界稻作文化起源地之一的定位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謝壽球說,壯侗語民族把水稻田叫做「那」,「那文化」就是壯侗語民族的稻作文化,「那文化」圈是以稻作作為主要農業生產方式的壯侗語民族群體,它有著悠久的稻作文化歷史和獨特的稻作文化習俗。「那文化」圈的范圍主要包括中國的廣西、廣東、海南、雲南以及越南北部、寮國、緬甸、泰國和印度的阿薩姆邦等地。
謝壽球稱,通過考古發現,隆安縣境內出現了中國歷史最久遠、規模最龐大的稻神祭祀壇,這樣的稻神祭祀壇在別的地方是從未被發現過的。而且,隆安還是中國野生稻的原生地。諸多證據表明,以隆安為中心的古駱越水流域是中國發源最早、規模最大、生產工具最先進的稻作中心區之一。
中國稻作文化研究著名學者、中央民族大學原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梁庭望教授說,隆安自古流傳著最古老的稻作文化習俗,「四月八」農具節、「芒那節」等最原生態和獨特的農業祖神祭祀民俗,經過幾千年的積淀,逐步形成了規模宏大、程序嚴謹的祭祀方式,造就了內涵豐富、底蘊深厚的「那」文化。目前,全縣已有《那桐農具節》、《紅良壯族打鐵技藝》、《稻神祭》、《壯族九蓮燈》、《壯族亥日》等5個項目列入廣西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梁庭望稱,隆安的稻作文化必定會走向全國,走出國門,影響全世界,將會成為中國最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為進一步發掘和弘揚歷史文化,加快發展旅遊等相關產業,擴大對外交流與合作,隆安縣人民政府決定舉辦此項節慶。節慶主要安排三個板塊十二項活動,包括開幕式、「那」文化論壇、山水旅遊節三大聯誼載體,美食一條街、商品展銷交易會、投資洽談活動三個經貿平台,文藝晚會、書畫攝影民俗作品展、千人稻神祭表演、千人石鏟表演、千人農具表演、百人排歌表演六項文化活動。
開幕式將以弘揚「那」之魂,實現新跨越為主題,以歷史悠久的「那」文化習俗為主線設計編排大型情景表演節目,充分展示隆安古仆、獨特的稻作文化;大型文藝晚會將以「在『那』文化綻放的地方」為主題,內容分為《據「那」而作》、《憑「那」而居》、《靠「那」而行》、《依「那」而樂》等四個章節,每個節目都融合「那」文化、民俗文化、旅遊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並邀請諸多明星前來「助陣」,將奉獻一道「那」文化盛宴;山水旅遊節將依託隆安獨特而豐富的旅遊資源,舉行各種休閑游樂活動,讓廣大遊客親身體驗「那」山「那」水的美好與愜意。
隆安縣人民政府縣長陳竑說,整個節慶活動將凸顯「民族化、本土化、大眾化、集貿化和多樣化等「五大特色」,將旅遊與文化及經貿活動有機結合起來,為區內外客商搭建商貿、引資、旅遊等商務平台。屆時,將有數百位境內外行政官員、數千名境外遊客、近萬名國內遊客雲集隆安,50多家境內外新聞媒體將進行全程采訪報道或現場直播。
4. 盛宴。是什麼意思
盛宴就是說豪華的一餐。(靈魂盛宴應該就是靈魂的聚會之類的吧。現實中沒有出現這個詞的。)
5. 飽享是什麼意思
飽享
bǎo xiǎng
解釋:飽,足、充分。充分享受。
例句:通過此次文化周系列活動,讓學生們飽享文化盛宴。
6. 文化盛宴用什麼來修飾
清新的環境,和淵博的文采
7. 饕餮大餐是什麼意思
【解釋】指一頓非常豐富的大餐,除了形容吃飯,還可以用來形容特別美好的享受,比如遇到特別好看的風景,可以說是遇到視覺的饕餮盛宴等。
饕餮是我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凶獸,並非龍之九子。《左傳·文公十八年》:「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螭魅。是以堯崩而天下如一,同心戴舜,以為天子,以其舉十六相,去四凶也。」
(7)文化盛宴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譯文:舜臣服於堯,諸侯在四門接受款待,當時有四大凶獸,混沌、窮奇、檮杌、饕餮,堯將流放到邊遠的地區,來抵禦山林中害人的怪物。因此當堯去世後天下仍舊和平統一,同心愛戴舜,讓舜當上天子,帝舜使用高陽氏才子八人、高辛氏才子八人,共計16人,除去了四大凶獸。
8. 有個詞叫「」盛宴什麼意思
說的應該是饕餮盛宴吧。
饕餮(拼音:Tāotiè),傳說中的一種凶惡貪食的野獸,古代青銅器上面常用它的頭部形狀做裝飾,叫做饕餮紋。傳說是龍生九子之一。
《左傳·文公十八年》上有這么一段:「縉雲氏有不才之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侵欲崇侈,不可盈厭;聚斂積實,不知紀極。不分孤寡,不恤窮匱。天下之民以比三凶,謂之饕餮。」 《史記·五帝本紀》中有"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天下惡之比之三凶." "三凶"者即"渾沌,窮奇,檮杌",《史記·五帝本紀》記載"昔帝鴻氏有不才子,掩義隱賊,好行凶慝,天下謂之渾沌。少皡氏有不才子,毀信惡忠,崇飾惡言,天下謂之窮奇。顓頊氏有不才子,不可教訓,不知話言,天下謂之檮杌[逃務]."
饕餮是一種想像中的神秘怪獸。這種怪獸沒有身體,只有一個大頭和一個大嘴,十分貪吃,見到什麼吃什麼,由於吃的太多,最後被撐死。它是貪欲的象徵。
饕餮紋這種紋飾最早出現在距今五千年前長江下游地區的良渚文化玉器上。《呂氏春秋·先識》篇內雲:「周鼎著饕餮,有首無身,食人未咽,害其及身。」 饕餮紋在二里頭、夏文化中青銅器上已有了。以鼻樑為中線,兩側對稱排列,通常的下唇。饕餮紋出現在青銅器上,尤其是鼎上。商周兩代的饕餮紋類型很多,有的像龍、像虎、像牛、像羊、像鹿;還有的像鳥、像鳳、像人。饕餮紋這種名稱並不是古時就有的,而是金石學興起時,由宋人起名的,最完美的饕餮紋面具高21.0公分,現藏於美國西雅圖書館。西周時代,其神秘色彩逐漸減退。
9. 《將夜》其實是一場儒家文化的盛宴嗎
總算是有一部最像玄幻劇的玄幻劇上映了!這是網友們的心聲!
可是,你確定這僅僅是一部玄幻劇嗎?准確的來說,這是一部融入了玄幻元素的儒家大戲,玄幻只是吸引人眼球的表象,真正能吸引人的還是藏在中國人骨子裡面的文化。
回顧歷史,儒家文化經歷過無數次永夜,但從來沒有真正覆滅過,豈不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將夜》,其實就是一場儒家文化的盛宴,昊天被賦予的不僅僅是儒道,更有儒家幾千年來不斷革新,不斷突破自我的精神。
10. 「視覺盛宴」中「盛宴」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