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將「面子」撕碎
狼,一種圓滑的動物,一個團結的群體,對於森林之王獅子來說,是非常要面子的,但狼卻不是,狼不會為了所謂的尊嚴在自己弱小時攻擊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如果不得不面對比自己強大的對手,必然是群而攻之,狼的團結精神是不用懷疑的。狼決不像我們聰明的人類,死要面子!
說起面子,可能我們每個人都是愛要面子的人,臉面、給面子、要面子等詞彙,這些詞彙表達的意思實際上就是追求表面上的光彩。追求光彩本無可厚非,但如果過了頭就不好了,要面子很多情況下是虛榮心在作祟。虛榮心就是愛面子,而要面子卻常常害死人。俗話說的好,「死要面子活受罪,」也許就是這個意思吧。
很多人都有虛榮的毛病,明明家裡有很多衣服,身上穿的這件衣服也不過才買了兩個星期,然而下個星期有個朋友聚會,於是,顧及面子問題,再去買它一件,可買多了又沒處放。過了年,這些衣服的款式不流行了,看到別人穿的那些跟隨潮流的時尚服裝,盡管手頭有些緊,但還是買了兩件新衣服。這就是虛榮,為了滿足虛榮心,打腫臉充胖子,其實日子並不好過。所以說一個人特別愛面子,其實上也就是在跟自己過不去。
曾有這么一個故事:一個窮人冬日裡去走親戚,這位親戚相當的富有,而這個窮人無毛皮衣服,只能穿葛麻做的單衣。這人愛面子,恐怕富親戚笑話他,就帶上一把扇子,席間一邊不停地搖扇,一邊對眾賓客們說:「我這人就怕熱,即使冬日裡也喜歡取涼。」
酒席完後,主人看出了窮親戚的做作,便請他留宿,並迎合他的做作勁,用單被涼席在池畔亭台的風涼處打鋪,讓他住下來。這窮親戚不便改口,只得暗暗叫苦。
半夜後,天氣更涼,窮親戚只得披了薄被起來走動以禦寒,不料失足跌進池中。主人來看他,驚問怎會跌進池中的,這個人凍得直打哆嗦,但還是死要面子說:「我怕熱怕的厲害,即使冬月里睡在涼亭中,也還想洗一洗涼水浴。」
這雖是一則短小的笑話故事,但它也不無向我們折射出了這樣一個道理,人不要只是為了面子而活,面子雖然重要,但也不要太過於愛面子,這樣反而會讓你的目的適得其反。
據調查,世界上80%的人都是礙於面子的人,而只有20%的人對面子持有無所謂的態度,非常有意思的是,這20%無所謂面子的人掌握了世界上80%的財富,而礙於面子的80%的人卻只掌握世界20%的財富。看來,面子的代價的確大了一些。
那麼,這面子究竟是何物呢?面子就是,在很多時候,我們一直顧及自己在別人心裡的印象,或者說真正的愛慕虛榮,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這樣的典型莫過於法國作家莫泊桑筆下的瑪蒂爾德。她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為了舞會上的「面子」而去向朋友借項鏈,結果項鏈丟失,她用十年的辛勞才償還了債務。也就是十年的受罪僅為了一晚的榮光,這代價也確實太大了。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她丟的那串項鏈是個贗品,根本不值錢。
面子人人都得要,的確很重要,但在做任何事時不要先想到別人的眼光,要緊的是能分出面子的價值分量,從中擇善,扔掉面子的包袱。
日常生活中,不要刻意把自我想像弄成別人心中的焦點,其實你做什麼別人是懶得去知曉。人生是艱辛的,不管一個人的身份怎樣,人需要放下面子的時候就要放得下。
有個創業者的故事,他本來是個公司的老闆,後來公司破產了,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工作,是做城市綠化。一個城市的綠化苗圃項目,如果有了合作夥伴,又有技術支持,只要投入勞力、管理和少量的資金,就可能產生不錯的經濟收益。
面對這塊誘人的蛋糕,他卻猶豫了。從體面的公司老闆到種花弄草的「農民」,他適應不了這種身份的轉變。說白了,人窮還死要面子,生怕被人瞧不起。
徘徊和掙扎過後,他終於放下了面子。畢竟是一個人連生存都成了問題,還有什麼面子可談呢?於是,他的生活開始了新的篇章。
因為所謂的面子,多少人放棄了自己實現再就業的機會。這個城市綠化者最後領悟到,生存比所謂的面子更重要,他的事業也就迎來了柳暗花明。
進入綠化苗圃這個行業的時候,他已經貧困潦倒到了極點,做綠化用的砍刀、鋤頭等都是借來的。
創業前3年,他幾乎成了地道的農民,天天和砍刀、鋤頭、噴霧器打交道。生活里沒有了節假日,更沒有社會交際,認識他的人都盡量避著他,因為怕他開口「乞討」。一位朋友聽說他種苗圃的事情,撇下了「沒想到他這個大老闆竟混到這般地步」這樣一句話。
綠化的活計是高強度的體力勞動,付出總有回報,努力不會白費。如今,他辛苦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5000多株大王棕風景樹基本成材,十幾畝花圃進入正常經營狀態……豐收的喜悅讓他感到自豪。
在朋友和親戚眼中,他現在是一位成功者。
一個人要想創業成功,必須有極強的耐心去承受各種痛苦,經受各種考驗。一個人只要學會適時放下所謂的面子,勇敢地面對現實,就一定能夠成功。
所以,為了我們的前途,面子並不那麼重要,不怕否定自己,敢於拿自己的缺點自嘲,撕下所謂面子的虛榮面具,少一些做作和壓抑,多一些真摯和坦誠,在人生這個舞台上,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扮演一個朴實、真實的自己,那樣我們會活得很充實、很快樂,才能瀟灑人生。
㈡ 淺析中國的面子文化。我們該如何處之
面子」是豐富的中文詞彙里一個古老的概念,熟悉得以至於讓人熟視無睹。這是一種由結果判斷成因的舉動。即人們在無法得知某人的才華能力或權力地位的時候,就由觀察其是否能博得面子來判斷其為人。有面子的人,被看作能人。以至很多人愛面子喜大話到不能自拔。它蘊含著中華文化社會心理的深層意象,這個詞被中國人異乎尋常重視的。說它是客觀實體或情感代稱似乎都不夠妥帖。而其實際上已成為支配著中國社會運行的「潛規則」。以至於給了面子,就是尊重了人格;掃了面子,就是侵犯了尊嚴。因此,人們向來很重視面子問題。 僅當當網上有關的書籍超過千冊。目前網路查詢結果是36,000,000篇。其中重要的文獻,黃光國先生於04年出版的《面子——中國人的權力游戲》本書中討論「臉」和「面子」的篇幅居多:丟臉、長臉、不要臉、臉皮厚、沒臉見人、體面、給面子、留點面子、要面子、看我的面子等諸多概念,成為中國人日常生活和日常交際的基本概念。而這些概念也正是在儒家思想的影響下,中國人深層心理結構的一種反映,從而揭示「人情與面子」在中國歷代官僚體制中的突顯地位。此外可參看的還有:社會學論從《人情、面子與權利的再生產》、《面子的學問》等。
……這是網路上本來有的,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說得比較好聽。
其實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中國人比較沒有自信,需要從別人那裡獲得活著的尊嚴,就是所謂的面子了!也是面子問題讓我們社會越來越腐敗……
㈢ 如何不要面子
面子和尊嚴不一樣,應當視情況而定: 若為眾生,為他人可以不要面子自尊,這是大舍大義;而且越舍越庄嚴,每個人相貌都會變。為一切眾生安樂,即菩薩心腸。大仁大義,必有天神來助; 若是為了自己,為了虛榮名位,則應當捨去面子; 若為了正義善良,不讓眾生對人間正道、善法退失信心,如是便屬威儀,千萬不能舍,這樣的面子一定要保住;這種情況下,人怎麼能不要面子,活著都不像個人了。
㈣ 如何看待「面子文化」
中國是個有著000多年,甚至更多年歷史的一個國家,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以及演變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是中國的好面子卻是由來已久了,甚至重視到了國家存亡的層面上了。面子是什麼?我個人覺得面子就是自尊,就是尊嚴或尊重吧。如果是這么理解的話,從這個站位和角度來看待並重視這個問題,並把它稱為文化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中國人自古就非常重視面子的,不是有句俗話說:「臉皮厚、吃個夠,臉皮薄、吃不著」。看看面子的問題已經發展到了人的基本生存方面的問題了,如果臉皮薄,可能會被餓死的啊。當然中國人對於面子的理解還不至如此,記得多年以前看過一本李宗吾寫的書籍為厚黑學,這本書主要講述了臉皮厚和心腸黑是成就大事的先決條件,而臉皮厚和心腸黑的主要表現形式都是在面子上,因為臉皮厚可能是看你能否放棄自尊和自己的尊嚴,而心腸黑則是看你能否拉下臉來了,如果是兩種都兼備的人就能夠成就天下了。比如說韓信除了自己的能力外,一大特長就是臉皮厚,居然可以受胯下之辱,拿就是完全放棄了自己的尊嚴,而在最後劉邦和項羽的最好決戰時,卻沒有能夠做到心腸黑,就是拉下臉來等待著魚蚌相爭,自己坐享魚翁之利,最後鬧了個兔死狗烹的下場。說起臉皮最厚的就是劉備了,其人能夠以一個沒落的八桿子打不著的中山靖王之後而「一招鮮、吃篇天」,還真是必須做到臉皮厚了。我們的劉皇叔八面奉圓全靠臉皮之厚啊!他依曹操、依呂布、依袁紹、依劉表、依孫權,東竄西走,上竄下跳,並能夠見誰吃誰,見誰依靠誰,寄人籬下、恬不知恥,特別是平生善哭,遇到不能解決的大事就大哭一場,立即轉敗為勝,不是有人評介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嗎,所以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嗎。大家看看,劉備的本事不是通常一個人能夠隨便做到的,當然最後也算很有成就,三分天下有其一嗎,當然我們的劉皇叔的兒子劉禪哪更是極品中的人物了,這點可謂子承父業啊!當然還有心腸黑的,就是能夠拉下臉來,狠下心腸的人,這里沒首推曹操了,曹操殺楊修、殺孔融、殺皇後皇子,是悍然不故,並且是明目張膽的說: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大家看看經過李宗吾的解讀,面子已經上升到政治問題了。你要想當一個優秀的政治家必須得不顧自己的面子,甚至可以將正的說成反的。我覺得政治家和商人是不要面子的,他們只要手中的權力和商業的利潤,其他任何東西都是可以放棄和不考慮的,而中國的文化階層和知識分子是最重面子的。中國在漢武帝時期開始注重用儒家思想治理國家,當然這對於統治者只是一種手段,為什麼這樣我會在後面進行說明。中國的儒家思想倡導"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基本理念。何謂「修身」呢?就是孟子所說的:「天降將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大家看到沒有這就是所謂的儒家的孔孟之道倡導的思想,儒家認為只有克制的自己的慾望,才能成就大事,大事我想就是功名吧,要想剋制慾望應該從飢餓入手,因為飢餓會使人變得更聰明,而飽暖可能就會思淫慾,或者生出其他的慾望了。還有一些文章用來表現中國的知識分子的自尊形象,如「君子不食嗟來之食」、「不為五斗米折腰」等等的故事了。這些無不是為了教導中國的知識分子要有自尊,要自重,要剋制自己的慾望,這樣今後才堪當大任的。我個人覺得中國人的從開國皇帝往往依靠放下面子,奪取政權後,講到治理國家還得依靠這些知識分子的作用,所以,歷代的皇帝除了開國皇帝以外都是很要面子的,因為這些皇帝的培養都得依靠這些知識分子來完成,所以皇帝們五一都染上了好面子的思想和心態了。當然了好面子有時候確實能起到積極的作用,戰國時期最偉大的外交家,也是孫臏和龐絹的同門師兄弟蘇秦、張儀兩人無一不是受到了侮辱,才奮發進取的。蘇秦是受到了自己親嫂子的侮辱,而後懸梁刺股,苦學《陰符書》,最後被拜為六國之相,而張儀則是受到了蘇秦的侮辱,雖然這種侮辱是蘇秦故意而為之的,但是卻是受了刺激最後入秦成為相國,成就自己的功名偉業的。正是有了這些文獻的記錄我們知道原來好面子也是有很多的好處的。談談中國的面子文化通過近千多年的流傳和推廣,面子已經深入人心了,也逐漸成了一種中國的文化了。所以,有人才會去花工夫去研究這些問題,並提出了所謂的「厚黑救國」的理論了。其實,中國除了儒家思想以外,對中國人影響最大,也最深遠的卻是法家思想,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雖然口吃,但是對於教導皇帝治理國家、維護集權統治確實是講的非常透徹的,特別是他對皇帝如何運用權術方面講得可謂入木三分啊!但是這些只對開國皇帝有用,繼任的皇帝往往放棄了法家思想,而選擇儒術了。我們來看看滿清統治時期,正是由於乾隆皇帝的好面子,讓來准備和滿清建立國家關系的英國使者行所謂的三拜九大禮,使我們國家喪失了認識世界的最後一個機會,導致了後來顏面喪盡的一系列事件和不平等條約的簽定,真可謂是喪權辱國啊!我們的慈嬉太後在甲午戰爭失敗後,不但賠償了日本一萬萬兩白銀,還搭上台灣,為了對國人交代,還說,哪是一片沒有任何用途的島地,給他就給他吧!寫到這里筆者真是有些罄竹難書了,因為一個人(統治者)個人的原因導致了如此多的人生靈塗炭,究其原因都是可恨的中國的面子文化啊!但是,重視面子真的是可恨嗎?我不禁要問,當我們的奧運建兒在奧運賽場上拿到金牌,升國旗,奏國歌時,我們是那樣的心潮澎湃;當外國人來到中國的萬里長城向我們豎起大指時,我們是那樣的昂頭挺胸;當我們的導彈打下自己的衛星,國外一片驚奇,並使得有些國家坐卧不安時,我們是那樣的心中竊喜;當我們的神舟飛船遨遊太空時,我們是那樣的揚眉吐氣。一想到這些我們有覺得面子確實是個好東西。那麼到底面子文化是不是應該給予徹底的否定,或者徹底的肯定呢?我到是覺得任何面子都不可能是無代介的,也不是無條件的。關鍵看這個東西用在什麼地方。我一直認為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的先驅和推動力就是思想文化領域,從古至今都是如此,當然了面子文化的發展也是已經深入人心的等級、尊卑、禮儀等等封建制度息息相關的,所以最後形成文化也是有它深刻的歷史原因和復雜內涵的,我在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真正的打破中國人的面子文化觀的是在近代,也就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通過國家主席劉少奇和掏糞工人石傳祥的一次握手,人們形成了「一切工作都是為人民服務」的良好的觀念,當時的國家是多有干勁,多有生氣啊!隨後的文化大革命,將中國人的所以道德、面子徹底打了個底朝天。有很多的人因此抬不起頭來,比如,教師被稱做臭老九,學生和幹部要去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由此歷史好象開了個極大的玩笑,真正搞了個斗轉星移,至今我們還在因此而不去提哪斷辛酸的往事。但是,現在怎麼樣,我們又走回了另一個轉彎,如果封建社會講求等級、尊卑、禮儀等封建禮教,文化革命講求所謂的唯成份論,那麼現在講求的就是經濟效益了。我記得曾經和一位學校的校長探討過關於孩子的教育問題,她就認為現在學校所教的德育往往不如家長所耳宣目染來的管用。有的孩子在學習成績上壓不到其他的孩子,就靠和官來羞辱其他的孩子,使得這些孩子因此產生自卑心理,已達到自己的心理平衡。我講的事例完全是真實的情況,當然也可能並不代表全面的情況吧!但是這確實已經成為了一個問題啦!如果我們不加以重視那麼對於這些孩子就可能產生消極的影響,馬加爵案件的發生不是很能說明問題嗎。當然了,這些問題的發生也有其社會的原因,比如現在政府官員的所謂「形象工程」、「面子工程」等等,都直接或間接的起到了推動的作用。要解決這個問題還真得好好學習一下和諧理論和「八榮八恥」的,當時目前的一切圍繞的經濟作為出發點,能否將人的心理拉回到和諧的上面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的。最後還是借用李宗吾的一句話作為結尾,以此作為對這個問題的探討吧,就是用厚黑以謀一己之私利,越厚黑,人越卑污;用厚黑以圖謀眾人之公利,越厚黑,人越高尚。
㈤ 很要面子 怎麼拋開世俗的觀念
自己首先要想開了,不要總是太在乎別人的看法,那樣很累啊,做自己就好了,自己過得舒服比什麼都重要,拋棄那種總是在意別人看法的觀念,做自己會很輕松,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為什麼總是要在意別人,自己想怎樣過就怎樣過,不要太在意別人,你是為自己而活,不是為別人。你就做自己吧,不會有點奇怪的,地球上有75億人,也同樣有著75億活法。
㈥ 如何為人處事
1、厚黑學認為,一個人若是處處在乎自己的那點薄面,時時刻刻想著怎樣不讓自己丟面子的話,就很難左右事務的格局。「不好意思」是許多人都會有的一種心理,可也正是這種「不好意思」,讓本該實踐的想法,被「好面子」阻斷,而機會一旦失去,是不可能重新回來的。——臉皮不厚,也歸失敗
2、西方人認為,皮膚厚、對別人的責難和非議無動於衷者為最佳之人。這種思想接近於厚臉皮觀念:一種保護自己的自尊心免受別人惡言惡語傷害的盾牌。臉皮厚者能把自我懷疑撇在一邊,拒絕接受別人試圖強加與他頭上「緊箍咒」。能夠扶搖直上九萬里平步青雲的,多半是那些不計較臉面之人。——厚處扶搖直上,薄處寸步難行
3、「盡管星星都有光明,卻不敢比太陽更亮。」厚著臉皮裝糊塗的人,別人還以為他是傻子,而實際上,這卻是他厚著臉皮給對方以面子,這種裝瘋賣傻似的伎倆別人不以為然,但它卻是最實用的,讓他很輕易地達成自己的目的。為人處世,糊塗一回又何妨呢?——裝瘋賣傻(人生難得糊塗一回)
4、林語堂在《中國人的臉》一文中說:「中國人的臉,不但可以洗,可以刮,並且可以丟,可以賞,可以爭,可以留,有時好像爭臉是人生的第一要義,甚至傾家盪產而為之,也不為過。」《醜陋的中國人》的作者柏楊說過,中國人怕丟面子,很少有願意承認自己錯誤的,寧願強詞奪理的去爭辯,也不會說自己錯了。——認錯道歉(撕掉面子文化)
5、有些人擅長變臉之術,表面上一套,背地裡卻是另外一套,看上去信誓旦旦要為你赴湯蹈火下油鍋一樣,實際上呢,背地裡冷不丁給你捅一刀。這種人的臉皮是至黑至厚,他們就像一條變色龍,做出各種姿態來迷惑你。——變臉術
㈦ 好面子的人如何才能去掉面子觀念!
打破他的自戀情節,讓他在盡量多的人面前出醜,摧毀心裡完美防線,這招雖然有點損但是很有效
㈧ 怎麼克服強烈的面子觀念(死要面子)
如果你面臨生存都成為問題,那時候命都如草賤,還要什麼面子
㈨ 怎麼放下面子
不用想面子的事,自己先無所顧忌地撕掉一次面子,以後就不會放不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