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傳承民俗文化

如何傳承民俗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11 03:20:50

『壹』 如何繼承和發揚傳統文華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來,古為今用,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吸收有益來的外來文化,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守舊主義。批判的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1怎樣繼承和發揚優秀傳統文化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對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向上的內容,應保持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見加以改造或剔除。

堅持正確方向

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文化自信,堅持對傳統文化的創新,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方向。立足實踐,堅持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堅持中華文化立場,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發展好的民族文化。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造性發展,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實踐要求,對其內涵和表現形式加以拓展、補充、完善,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表現形式,充分展現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和時代價值。

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它們是同一過程的兩個道方面。要把握好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不斷推陳出新,革故鼎新。

『貳』 怎樣讓民俗文化生生不息,源遠流長地傳承下去呢

7月17日,由中國宋慶齡基金會主辦的「我的民俗相冊——兩岸青年學生走進陝西」活動正式開啟,兩岸青年學生團一行走訪並現場觀看了華陰老腔、皮影戲、安塞腰鼓、剪紙、三弦琴表演,並和這些民間傳統技藝的傳承人們進行了近距離的交流。在交流中青年們發現,無論是上過春晚的華陰老腔,還是聲名遠播的安塞腰鼓,都會面臨著傳承斷代、技藝難續的問題。怎樣在代際更迭之時既保留民俗文化的原汁原味,又使新一代年輕人產生濃厚的興趣是目前亟待考慮的問題。

為了順應非遺傳承的大潮,很多民俗技藝在政府和民間組織的支持下開始走進社區、走進校園,旨在使更多人了解這些優秀的民俗技藝,以將其傳承下去。但也有一些活動的形式偏於刻板,最後往往成了強制推廣,效果並不持久,很容易「雁過無痕」。因此,傳統民俗技藝傳承應該將受眾更多地定位於年輕的學生,學生是好奇心和學習能力都很強的群體,容易在這些活動中培養出對傳統民俗技藝的興趣。非遺傳承人將自己的技藝作為一門興趣課教給學生,加強對青少年學生的藝術啟蒙教育,使其在正常的課業之外可以有更多選擇,同時又發展了自己的一項特長。

在體驗經濟時代,任何人都注重體驗時的切身感受。因此,僅僅從互聯網上獲取的關於傳統民俗技藝的扁平化的信息並不能讓大眾直觀了解到其真正的價值。無論是安塞腰鼓、華陰老腔還是三弦琴,都可以尋求和現代技術的結合,用技術來消除和觀眾之間遙遠的距離,比如運用VR來讓觀眾直觀地感受現場的表演,將像三弦這樣的傳統樂器的聲音模擬之後做成APP讓用戶彈奏等等。這些多樣化的形式不僅可以再現感官的真實感受,還能讓年輕人產生濃厚的興趣,以此帶動民俗技藝的傳播。

『叄』 我們應該如何傳承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

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這里的教育既指由國家和政府主辦的各個水平層級上的國民教育,也指受國家教育部門主管的擔當著基礎教育功能和普通高等教育功能的非國家和政府主辦的教育。

無論是國家和政府辦的,還是私人團體或個人辦的這類教育,他們都有責任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為了使學校更好地履行這一教育職責,國家教育主管部門應做出全面規劃,可以制定一些規章制度,保障無論是政府主辦的還是非政府主辦的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通過系統的教育,可以把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如道法自然的觀念,天人合一的思想,混沌中和的境界,以及仁義、誠信、愛人、敬業、合和等等倫理價值觀念,滲透進人們的心中,化為人們的血脈,成為人們自覺的行為規范和精神價值追求。

我們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吸取世界先進文化之精華,又要結合中國傳統文化之特色,始終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維度來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從而實現中華民族政治共同體認同、經濟利益共同體認同、精神文化共同體認同。

(3)如何傳承民俗文化擴展閱讀:

傳統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民化,是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以儒道互補為內核 [1] ,還有墨家、法家、名家、釋教類、回教類、西學格致類、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態,包括:古文、詩、詞、曲、賦、民族音樂、民族戲劇、曲藝、國畫、書法、對聯、燈謎、射覆、酒令、歇後語等。

傳統文化的全稱大概是傳統的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落腳在文化,對應於當代文化和外來文化而謂。其內容當為歷代存在過的種種物質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例如說民族服飾、生活習俗、古典詩文、忠孝觀念之類;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文化遺產。

『肆』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如何傳承傳統文化做小小傳承人
這就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傳統文化的傳承途徑有很多,具體要採取哪一種途徑,應依據要傳承的主要是哪一層面的傳統文化而定。我們前面提到,傳統文化存在兩個層面:即精神理念層面和形式載體層面。對於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的傳承來說,系統的教育應是一個最基本的途徑。
從幼兒園到大學的教育,都要傳授有關傳統文化精神方面的內容。
這些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存在於傳統的文化典籍、、傳統藝術、傳統技能、傳統節日以及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等等文化形式或文化載體之中。我們要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自然也不能憑空進行傳承,而是要藉助各種文化形式。雖然各種傳統的文化形式都能體現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但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在不同的文化形式中的顯現程度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如在文化典籍中體現的傳統文化精神理念無疑是更加直接、更加明顯的,因此在中小學的傳統文化課程學習中,可根據中小學生心理認知特點,運用適當的方式更多地引入一些哲學、文學、文化的經典名篇的學習內容

『伍』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陸』 如何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傳承傳統文化,是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關鍵。中國是文明古國,但是,當代社會暴露出的道德滑坡不容小視。食品安全領域問題叢生,威脅民眾身體健康;電信詐騙、碰瓷假摔,無不加深社會的誠信危機,出現「陌生人社會」的窘境。緣何產生公民道德滑坡?症結在於傳統文化在社會經濟的發展下逐步邊緣化。無論是孔子倡導的「禮之用、和為貴」,亦或是道家提出的「道法自然」,都是傳統文化的燦爛瑰寶,有利於公民素質的提升、社會發展的穩定。由此可見,傳承傳統文化是發展之基,是社會有序發展的前提。 傳承傳統文化,是民族生生不息的保證。中華民族一直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在近代史的開端,我們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被迫打開大國,備受欺壓;在國家發展的過程中,歷經風雨、地震等自然災害的摧殘。。。然而,緣何中華民族在歷經磨難之時,卻能浴火重生、化蛹成蝶?關鍵在於傳統文化的力量支撐。 書記說過:「中華文明源遠流長,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思想,支撐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這啟示我們,需要以「愚公移山」的恆心、「滴水穿石」的韌勁,傳承中華文化。

『柒』 如何傳承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時期的民俗文化是各不相同的。

我國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底蘊,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喜氣洋洋過春節、張燈結綵過元宵、懷鄉祭祖過清明、紀念屈原過端午等各種節慶紀念活動。每個地方又有自己特色的民俗活動,如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內官營鎮的凈街、錦雞源廟會、紀念文天祥誕辰節、鄉村皮影戲、民間剪紙;粵港地區的舞獅、舞龍燈、逛花市;關中耍社火,陝北扭秧歌;彝族的火把節、跳虎等等,都是我國珍貴的文化遺產和資源。

在今天對廣大人民群眾開展傳統民俗文化教育,對營造和諧文明的人居環境,提高人民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民俗文化傳承發展中要突出以下幾點:

一、創新理念。
要把優秀的民俗文化與促進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有機結合起來,與地方經濟特點有機結合起來,在傳播地方民俗文化的同時推動地方特色經濟的發展。

二、建立隊伍。
建立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民俗文化的專業工作隊伍,在加強配備、合理使用、精心培養上下功夫,使其成為民俗文化發掘的行家裡手。

三、鞏固陣地。
要充分利用和發揮當地文化場館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對幹部群眾進行民俗文化教育,開展民俗文化技能傳承培訓,對民俗文化「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通過褒揚新風尚,鞭撻假、丑、惡。

四、發展經濟。
當今社會,文化成為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最高層次競爭力的戰略資源,要提升地區的品位,提高當地發展的競爭力,必須要在發掘文化資源,發揮文化影響力上下功夫。通過創意因子,把發展文化作為提升綜合實力的突破口。比如說香包,過去只有在端午節時才戴在孩子的身上,寓意祛毒避邪,現在則變成了一種純粹的裝飾品,寓意也拓展為給小孩祈福、給老人祝壽、替男女傳情等,可以按不同對象、不同節令、不同場合製作出不同的香包。這都是為了適應市場需要而發展起來的。

『捌』 在現代社會中,怎樣傳承中國的傳統節日

在中國傳統節日的傳承上,應注重對傳統節日所有權的保護。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被定為法定節假日,促進了旅遊市場的快速增長,傳統節慶文化、民俗文化與旅遊產品的結合也備受遊客歡迎。春節期間,各式各樣的廟會吸引人們走出家門觀賞演出、購買年貨、祈福祭拜,表達對新年的希冀。

中秋佳節的詩會、賞月、放燈等活動,表達對闔家團圓的美好希望;清明節人們除了祭祀先人外,也會踏青插柳,體驗鄉野之樂。在節慶活動中,祭祀儀式、巡遊、餐飲、祈禱字元、慶典爆竹、戲劇舞蹈、雕刻繪畫等形式,都可以轉化為供遊客參與體驗的文化旅遊項目。

讓遊客在參與節日娛樂活動過程中提升旅遊體驗,近距離體驗感受傳統文化魅力,從而加深對傳統文化、自然遺產的了解與認同。專家指出,文化是旅遊的靈魂,遊客對旅遊項目體驗性、文化內涵體驗的要求不斷提高。

節慶活動豐富的表現形式、深厚的文化底蘊契合了遊客對文化旅遊產品的需求。在旅遊產業提質升級、促進文化旅遊融合發展的進程中,更應挖掘好節慶文化的「寶藏」,為旅遊產品注入更加豐富的內涵。

在不少地方,傳統節慶文化與當地的非遺文化、民俗文化深度融合,讓地方特色文化更生動地展現出來。剛剛過去的端午節,除了最為人們所熟悉的祭屈原、賽龍舟、吃粽子等傳統活動,北方一些地區,還保留著踏柳吟詩、射箭、打馬球等當地流傳的節日活動。

體現了北方民族文化的鮮明特色。中秋節,除了多數地方的祭月、賞月、拜月活動,有的地方掛燈籠、猜燈謎、舞草龍,在北京傳統里,拜兔兒爺是最有特色的中秋習俗,部分地方還有「走橋」的習俗。

在我國廣闊的地域上,多樣化的民族文化更是賦予了民族節慶更豐富多彩的內容,成為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集中體現。在雲南,彝族有火把節、插花節、賽裝節,白族有三月街節、開海節、繞三靈,傣族有潑水節、送龍節,多元民族的特點讓雲南的節慶文化格外異彩紛呈。

隨著當地旅遊發展和節慶文化宣傳,這些活動形成了不小的影響力。多種多樣的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是中國傳統節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不少已經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千百年的傳承中,這些節日成為當地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需要加強挖掘、整理、普及和傳承。



讓民俗文創產品走進現代生活

當前我國的傳統節日文創面臨著形式單一、同質化等問題,旅遊市場的熱度讓商家重消費、輕文化,包裝豪華的月餅、粽子或景區售賣的低端、相似的紀念品遮蓋了應有的文化價值。人們的審美需求、文化素養不斷提高,對民俗文創產品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這為民俗文創產品的深度開發提出了更高要求。

節日等民俗文化是傳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民俗節日飲食、節慶儀式、節慶物品的背後蘊藏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凝聚著先人們的生活經驗和智慧。人們的生活方式已與古代農耕時期大不相同,傳統節日的文化語境發生改變。

要創新性發展傳統節日文化內涵,就要尋找其與當代社會的結合點,設計出符合現代審美需求的文創產品,將節慶文化融入人們的現代生活。這也更需要通過靈活新穎的表現形式,創造更多人們喜聞樂見、易於接受的文創產品,努力打造我國的民俗文創產品品牌。


『玖』 從民俗角度談談如何傳承發揚我國的傳統節日

1、將傳統節日適當增加為法定節日:

在傳統節日與現代政治性節日比重大大失諧的情況下,尊重人們的風俗習慣,適當增加傳統節日為法定節日,顯得迫切並必要。

2、加強對下一代傳統文化的教育:

多開設傳統文化課程,讓學生對傳統節日的來龍去脈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並通過教育使他們有一種對傳統節日,對本國節日的溫情和敬意感,在傳統節日的良好社會氛圍形成之前,社會教育的功能缺位必須由學校教育來補充,才不至於出現傳統節日的「斷代」。

傳統節日在現代生活中的意義有三點:

1、傳統節日有著凝聚民族精神的作用;

2、有增進人際和諧,傳承文明的作用;

3、有利於建構「和諧」社會。

在歷史上,傳統節日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在不斷的演化,整合著的。

『拾』 該怎麼傳承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和美德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加強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建設,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更加自覺主動地推動文化發展繁榮。傳統文化和美德對於豐富人的精神生活,提高人的綜合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當今時代,傳統文化和美德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與現代科技緊密結合,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讓優秀傳統文化美德走進生活。中華民族歷史悠久,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在漫長發展進程中積淀形成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凝聚中華民族的強大精神紐帶。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而要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一個重要環節就是要讓優秀傳統文化走進生活。
一、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養浩然正氣」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目標。
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修身立德」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途徑。
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天人和諧」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內容。
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把「自強不息」作為審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自強不息是激勵中國人民變革創新、不懈奮斗,戰勝各種風險、經受各種考驗的制勝法寶。
自強不息就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每一個實踐主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自覺性,積極向上,勇往直前,奮發圖強。這種精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也是中華民族精神的精華,自古以來就受到廣大有識之士的重視和倡導。自強不息表現為自尊自信的品德,不卑不亢,有著獨立的人格;表現為堅韌不拔、奮發圖強,在困難和挫折面前不悲觀、不喪氣,勇於開拓,積極進取;表現為志存高遠,為著遠大的理想和目標執著追求等等。幾千年來,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影響了整個民族文化和精神活動的走向,無論過去、現在和將來,它都是我們國家和民族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動力。高等學校的審美教育必須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這一優秀文化傳統,培養青年學生樹立自強不息的審美精神。

閱讀全文

與如何傳承民俗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