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濮陽縣的名勝古跡
截至2010年,濮陽縣有各類文物古跡65處,其中歷史文化遺產11處,地表文物13處,現代文物12處。名勝古跡有「中華第一龍」遺址,瑕丘及姚墟,張揮源於濮陽的揮公墓,保存完好的明、清四條古商業街等。
回鑾碑
回鑾碑,亦作「契丹出境碑」,位於濮陽城內御井街西側。此碑原為青石,高2.6米,寬1.3米,碑文為宋真宗所賦《契丹出境》詩。
瑕丘古跡
瑕丘,一作負夏,位於縣城東南18里固堆西,「舜就時於負夏」、「曾子吊於負夏」即此。門口左右兩碑,一曰「瑕丘古跡」,一曰「瑕丘記」,皆清嘉慶九年知州李符清所立。
八都坊
八都坊,又叫「澶淵名閥坊」,坐落於濮陽城內北大街。坊為青石結構,由石條、石柱疊砌嵌合。八都坊為明朝萬曆年間所建,由明代濮陽籍御史紀著、侯英等八家共立。
Ⅱ 河南濮陽的歷史!
濮陽古稱帝丘,據傳五帝之一的顓頊曾以此為都,故有帝都之譽。濮陽之名始於戰國時期,因位於濮水(黃河與濟水的支流,後因黃河泛濫淤沒)之陽而得名。
春秋時期,濮陽一帶屬衛國。公元前629年,衛國遷都帝丘(今濮陽),帝丘成為衛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凡400年。公元前242年,秦置東郡,次年秦取濮陽等地,衛國此時名存實亡。前240年,東郡治濮陽。
宋,濮陽改稱開德府,一度成為北輔。1128年秋,金佔領澶州,金皇統四年(1144年)改澶州為開州,轄今濮陽、清豐。明清時期,濮陽仍稱開州,轄濮陽、清豐、南樂,屬大名府。
民國2年(1913年),改開州為開縣。因與四川、貴州兩省的開縣重名,1914年1月復稱濮陽縣。濮陽縣、南樂縣、清豐縣歸河北省大名府管轄。
(2)濮陽的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濮陽,位於河南省東北部,黃河下游平原,北與河北省邯鄲市交界,東與山東省泰安市、濟寧市、聊城市、菏澤市接壤,西與安陽湯陰縣、滑縣接壤,西南與新鄉長垣縣毗鄰,鶴濮高速將鶴壁與濮陽兩座城市緊密連接在一起。
濮陽是中原油田所在地,石油、天然氣、鹽、煤等資源豐富,是國家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石油機械裝備製造基地、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濮陽是中國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華民族重要發祥地之一,還是中國姓氏的重要起源地,盧、張、范、姚、秦、顧、孟、駱等姓氏均發源於此。作為「中國雜技之鄉」,擁有廣泛的群眾基礎。2012年2月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風景名勝
1、戚城遺址
戚城遺址是西周後期至春秋時期衛國的重要城邑遺址,年代為公元前11世紀~前476年。戚城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地上的部分為周長1520米的古城殘垣,佔地面積1440平方米,地下則保存著自6000多年前仰韶文化到漢代等不同時期歷史遺存。
戚城又稱「孔悝城」,向北隔黃河與晉國相望,南與魯接壤,西與鄭毗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正是由於這一點,使它成為諸侯爭奪的一個戰略目標。同時,戚城又是衛國孫氏家族的采邑,孫氏家族權傾朝野,其立場的向背直接影響到衛國的政局和諸侯勢力的均衡,所以,史書記載,許多歷史事件與戚城有關,孔子戚城遺址的弟子子路就是在與戚城有關的政治事變中遇難。
2、單拐革命舊址
單拐革命舊址位於河南省清豐縣雙廟鄉單拐村,包括中共中央平原分局革命舊址、中共中央北方局革命舊址、冀魯豫軍區紀念館等。
1945年春到1946年10月軍區政委鄧小平、司令員楊勇等同志先後在這里居住長達一年之久。他們在這里不僅領導了有名的錫山戰役和解放陽谷、封丘、延津等戰役,還積極發動這一帶貧苦農民建立農民政權,領導農民開展減租、減息、增資、增佃斗爭,並在這里建立了小型兵工廠,成功製造了我軍兵工史上第一門大炮──九二式七十毫米步兵炮,為中國革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近年來,清豐縣對該舊址進行了多次修復,並按原址建成3個展區、8戶舊居和19座展室,並從全國徵集史料和革命文物2000餘件,各類珍貴圖片400餘幅,並建設了佔地8000餘平方米的革命舊址廣場。
3、倉頡陵遺址
倉頡陵遺址位於南樂縣梁村鄉吳村,遺址上建有廟宇和一些碑刻。明天啟七年(1627年)的碑文記述,對倉頡的供奉「歷漢唐以來沒有間斷過」,可見漢唐以來這里已有陵廟建築。明清兩代,陵廟得到大規模整修興建,現僅存明天啟年間方碑兩通,其正面所刻「三教之祖」、「歷聖之宗」分別為明工部尚書李從心和刑部尚書李養正題。
享殿前檐石柱兩根,上雕二龍戲珠和魚龍變化圖案,正面鐫刻楹聯:「百王景仰治代結繩扶宇宙,萬聖崇尊文成書契整乾坤」。倉頡陵建築在一處古文化遺址之上,這一遺址位於古繁水河道的陽台地上,面積約4000平方米。經考古鑽探,地下有漢代和龍山文化、仰韶文化層,充分表明,在上古時代,這里就是先民的一個聚居地。
Ⅲ 河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一、民間文學
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汝南縣)、花木蘭傳說(虞城縣)、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蛇鬧許仙傳說(鶴壁市淇濱區)、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平輿縣)、柳毅的傳說(衛輝市)、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邵原創世神話群(濟源市)。
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固始縣)、愚公移山傳說(濟源市)、趙氏孤兒傳說(溫縣)、大禹神話傳說(禹州市)、王莽攆劉秀傳說(西平縣、遂平縣、內鄉縣、靈寶市)、靈寶黃帝傳說(靈寶市)、葛天氏傳說(長葛市)、牛郎織女傳說(南陽市)、竹林七賢傳說(修武縣)、帝舜傳說(濮陽縣)。
以上內容參考 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第一批河南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48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上榜
Ⅳ 濮陽最好玩的景點在哪裡
你想玩什麼了,
遊山玩水,西水庫(西水坡) 綠色庄園 濮上園 海洋館 世錦園 黃埔有個梨園 還有鴕鳥園 戚成公園 子路墳 三角公園 新蕾公園 昆吾園 毛樓 等等,自己發掘
名勝古跡,戚成公園 西水坡 張家祠堂 子路墳 御井廟 毛樓(鄭板橋當知縣的地方)老城四牌樓(東西南北四條街四個特色)三義廟 等等,自己發掘
大飽口福, 老城四牌樓的壯饃 北街的餛飩肉盒 蕭記的燴面 范縣的包子 老城煤電街口的胡辣湯和豆沫 小堤上的什麼來著。。。 毛樓的黃河鯉魚 渠村的叫(gə ya湯)等等,自己發掘
深夜魅影, 飛度 迷城 赫柏 其他的不知道了,我認地方不愛亂跑。。。
差不多了吧,喝咖啡的話,上島 海景 憶景(不知道是不是)托斯卡納 等等
Ⅳ 濮陽有哪些文化遺產
第一批濮陽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共計38 項)
一、民間文學(5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 Ⅰ-1 帝舜傳說 濮陽縣
2 Ⅰ-2 張清豐孝道故事 清豐縣
3 Ⅰ-3 鞭打蘆花 范 縣
4 Ⅰ-4 顓頊傳說 濮陽市龍文化研究會
5 Ⅰ-5 張公藝美德故事 台前縣
二、民間美術(3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6 Ⅱ-1 麥稈畫 清豐縣
7 Ⅱ-2 木版年畫 高新區
8 Ⅱ-3 板書花鳥畫 高新區
三、民間音樂(2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9 Ⅲ-1 楊韓村唱秧歌 清豐縣
10 Ⅲ-2 陶 塤 濮陽市
四、民間舞蹈(5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1 Ⅳ-1 五彩紙龍 清豐縣
12 Ⅳ-2 鐵花火龍 清豐縣
13 Ⅳ-3 清豐背閣抬閣 清豐縣
14 Ⅳ-4 獅龍斗蛛舞 清豐縣
15 Ⅳ-5 西街龍舞 南樂縣
五、民間戲劇(10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16 Ⅴ-1 大平調 濮陽縣
17 Ⅴ-2 大弦戲 濮陽縣
18 Ⅴ-3 四平調 范 縣
19 Ⅴ-4 羅卷戲 范 縣
20 Ⅴ-5 棗 梆 范 縣、台前縣
21 Ⅴ-6 清豐柳子戲 清豐縣
22 Ⅴ-7 二夾弦 台前縣
23 Ⅴ-8 目連戲 南樂縣
24 Ⅴ-9 五腔調 南樂縣
25 Ⅴ-10 大羅戲 南樂縣
六、游藝、傳統體育與競技(2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6 Ⅶ-1 清豐梅花拳 清豐縣
27 Ⅶ-2 大洪拳 台前縣
七、民間手工技藝(7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28 Ⅷ-1 茂家紅酒釀制技藝 濮陽縣
29 Ⅷ-2 南五庄麵塑技藝 濮陽縣
30 Ⅷ-3 王五輩壯饃製作工藝 濮陽縣
31 Ⅷ-4 六百居香腸製作工藝 濮陽縣
32 Ⅷ-5 清豐彩燈製作工藝 清豐縣
33 Ⅷ-6 草編技藝 南樂縣
34 Ⅷ-7 柳編技藝 華龍區
八、民間雜技(2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5 Ⅸ-1 東北庄雜技 華龍區
36 Ⅸ-2 清豐馴獸藝術 清豐縣
九、民間信仰(2 項)
序號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或單位
37 XⅢ-1 韓愈祠古廟會 高新區
38 XⅢ-2 張曹廟會 清豐縣
Ⅵ 河南有哪些非物質文化遺產
1、 花木蘭傳說(虞城縣) 2、 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汝南縣) 3、 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 4、 白蛇鬧許仙傳說 (鶴壁市淇濱區) 5、 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遂平縣) 6、 柳毅的傳說 (衛輝市) 7、 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 8、 邵原創世神話群 (濟源市邵原鎮) 9、 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 (固始縣) 10、 愚公移山傳說 (濟源市) 11、 趙氏孤兒傳說 (溫縣) 12、 大禹神話傳說 (禹州市) 13、 王莽攆劉秀傳說 (西平縣、遂平縣) 14、 靈寶黃帝傳說 (靈寶市) 民間美術(9項) 1、 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市) 2、 黃河澄泥硯 (鄭州市惠濟區、孟州市、陝縣) 3、 汴京燈籠張 (開封市) 4、 柘城李秀山泥塑 (柘城縣) 5、 農民畫 (舞陽縣、汝南縣) 6、 虢州石硯 (靈寶市) 7、 秦氏絹藝 (滑縣) 8、 方城石猴 (方城縣) 9、 民間剪紙 (陝縣、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魯山縣) 民間音樂 (13項) 1、 板頭曲(南陽市) 2、 中州箏派 (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籌音樂 (許昌市) 4、 司馬懿得勝鼓(溫縣) 5、 超化吹歌 (新密市) 6、 嗩吶 (沁陽市) 7、 大銅器 (西平縣、遂平縣、郟縣) 8、 河南盤鼓 武陟縣、開封縣) 9、 官會響鑼 (項城市) 10、 軋琴 (舞鋼市) 11、 信陽民歌 (信陽市) 12、 鄭王詞曲 (沁陽市) 13、 西坪民歌 (西峽縣) 民間舞蹈(13項) 1、火龍舞 (孟州市) 2、蘇家作龍鳳燈 (博愛縣) 3、高抬火轎 (沁陽市) 4、齊天聖鼓 (靈寶市) 5、回民秧歌 (項城市) 6、大仵民間舞蹈 (柘城縣) 7、跑帷子 (湯陰縣) 8、花挑舞 (固始縣) 9、艾庄銅器舞 (許昌縣) 10、豫西獅舞(洛陽市大里王獅舞、鞏義市小相獅舞) 11、麒麟舞 (蘭考縣、睢縣) 12、火綾子(商城杈傘舞) (商城縣) 13、雙人旱船舞 (臨穎縣) 民間戲劇及曲藝(28項) 1、 豫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2、 曲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越調(周口市) 4、 大弦戲(滑縣、濮陽縣) 5、 羅卷戲 (汝南縣、滑縣、內黃縣、通許縣*、范縣、鄧州市) 6、 目連戲(南樂縣) 7、 道情(太康縣) 8、 宛梆(內鄉縣) 9、 四平調(商丘市、濮陽縣) 10、 大平調(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1、 皮影戲 (靈寶市、羅山縣) 12、 杠天神 (新蔡縣) 13、 懷梆 (沁陽市) 14、 河洛大鼓(洛陽市) 15、 河南墜子(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16、 王屋琴書 (濟源市) 17、 灶書 (固始縣) 18、 絲弦道 (平輿縣) 19、 鑼鼓書 (三門峽市) 20、 清豐縣柳子戲 (清豐縣) 21、 河陽花鼓戲 (孟州市) 22、 二股弦 (武陟縣) 23、 光山花鼓戲 (光山縣) 24、 南陽曲藝 (南陽市) 25、 扁擔戲 (新蔡縣) 26、 揚高戲 (三門峽市) 27、 二夾弦 (開封市、睢縣、滑縣、延津縣) 28、 落腔 (內黃縣、輝縣市、長垣縣、淇縣) 體育競技及雜技(2項) 1、東北庄雜技 (濮陽市) 2、心意六合拳 (漯河市、淮陽縣) 手工技藝(13項) 1、 杜康釀酒工藝(伊川縣、汝陽縣) 2、 鈞瓷燒制技藝 (禹州市) 3、 鎮平玉雕工藝 (鎮平縣) 4、 泥咕咕 (浚縣) 5、 棠溪寶劍鑄造工藝 (西平縣) 6、 汝瓷燒制技藝 (寶豐縣、汝州市) 7、 唐三彩 (洛陽市) 8、 汴綉工藝 (開封市) 9、 太平車製作技藝 (平輿縣) 10、 五里源松花蛋製作技藝 (修武縣) 11、 武陟油茶製作技藝 (武陟縣) 12、 東岸桃核雕花工藝 (上蔡縣) 13、 寶豐酒釀造工藝(寶豐縣) 民俗節慶(6項) 1、「重陽節」民俗 (上蔡縣) 2、大營社火 (陝縣) 3、浚縣民間社火 (浚縣) 4、打鐵花 (確山縣) 5、地坑院民俗 (陝縣) 6、東西常罵社火 (靈寶市) 文化空間(10項) 1、 馬街書會 (寶豐縣) 2、 伏羲太昊陵祭典(淮陽縣) 3、 浚縣正月古廟會(浚縣) 4、 老子生日祭典 (鹿邑縣) 5、 帝舜傳說 (濮陽縣) 6、 新鄭黃帝故里拜祖大典 (新鄭市) 7、 洛陽關林朝聖大典 (洛陽市) 8、 嫘祖祭典 (西平縣) 9、 火神祭祀 (商丘市睢陽區) 10、 中嶽古廟會 (鄭州市) 民間知識(8項) 1、 少林功夫(少林寺) 2、 太極拳(溫縣) 3、 八卦符號文化(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4、 洛陽牡丹栽培技藝 (洛陽市) 5、 洛陽水席 (洛陽市) 6、 開封又一新糖醋軟熘鯉魚焙面 (開封市) 7、 開封馬豫興桶子雞 (開封市) 8、 開封第一樓小籠灌湯包子 (開封市) 中醫中葯(5項) 1、洛陽正骨 (洛陽市) 2、百泉葯會(輝縣市) 3、針灸銅人 (河南省中醫葯管理局) 4、四大懷葯種植與炮製 (焦作市) 5、禹州中醫中葯炮製技藝 (禹州市)
Ⅶ 用濮陽的文化跡產寫作文
文化遺產保護綻放異彩。文物保護成績明顯。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工作完成不可移動文物登記1205處,新發現文物點936處,台前沙灣閘遺跡已被納入京杭大運河整體申遺體系。衛國都城——高城遺址、北齊李亨墓等一批重要文物遺存的發現,為研究濮陽歷史提供了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科學、歷史、文化價值。配合基本建設勘探發掘200餘萬平方米,出土青釉覆蓮四系瓷罐等重要文物600餘件。徵集各類有價值書畫作品710餘幅。由清豐單拐革命舊址、台前孫口劉鄧大軍渡河紀念地等景點組成的紅色旅遊線路,被確定為全省五條精品紅色旅遊線路之一。以文物為載體,舉辦「龍文化」研討會、倉頡文化研討會等學術活動,編輯出版《中華第一龍》、《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濮陽》等書籍。文物安全形勢整體穩定,連續實現27個(含2010年)館藏文物安全年。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體系初步建立。全市共有7項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國家級保護名錄,24項進入省級保護名錄,100項進入市級保護名錄,各縣區也公布了各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全市有6人被命名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傳承人,34人被命名為省級傳承人,59人被命名為市級傳承人。濮陽雜技藝術學校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社會傳承基地。
Ⅷ 河南省的文化遺產有哪些
龍門石窟是世界文化遺產,殷墟剛剛拿到,嵩山、雲台山是世界地址公園
洛陽龍門石窟 AAAA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東南,分布於伊水兩岸的崖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龍門石窟開鑿於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前後。歷經東魏、西魏...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龍門鎮
洛陽白馬寺 AAAA
白馬寺位於河南洛陽市東郊一片鬱郁蔥蔥的長林古木之中,佔地面積約4萬平方米。創建於東漢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佛教傳入中國後第一座由官府...
地址: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白馬寺鎮
漢光武陵
漢光武陵原稱原陵,又稱漢陵,位於洛陽市北20公里處的孟津白鶴鄉,南依邙山,北臨黃河,總佔地約6.6萬平方米。漢光武陵是東漢開國皇帝世祖劉秀...
地址:河南省洛陽孟津縣白鶴鎮鐵謝村西南
http://www.fdays.com/travelguide/SearchResult.asp?SearchType=China&CountryID=1&ProvinceID=14&CityID=&SightTypeID=&KeyWord=&ColumnOn=&OrderBy=&CurPage=1
Ⅸ 河南有哪些文化遺產
1、 花木蘭傳說(虞城縣)
2、 梁山伯與祝英台傳說(汝南縣)
3、 盤古神話(泌陽縣、桐柏縣)
4、 白蛇鬧許仙傳說 (鶴壁市淇濱區)
5、 董永與七仙女傳說(武陟縣、汝南縣、西平縣、遂平縣)
6、 柳毅的傳說 (衛輝市)
7、 崔鶯鶯和張生的故事(輝縣市)
8、 邵原創世神話群 (濟源市邵原鎮)
9、 漢族敘事長詩《郭丁香》 (固始縣)
10、 愚公移山傳說 (濟源市)
11、 趙氏孤兒傳說 (溫縣)
12、 大禹神話傳說 (禹州市)
13、 王莽攆劉秀傳說 (西平縣、遂平縣)
14、 靈寶黃帝傳說 (靈寶市)
民間美術(9項)
1、 朱仙鎮木版年畫(開封市)
2、 黃河澄泥硯 (鄭州市惠濟區、孟州市、陝縣)
3、 汴京燈籠張 (開封市)
4、 柘城李秀山泥塑 (柘城縣)
5、 農民畫 (舞陽縣、汝南縣)
6、 虢州石硯 (靈寶市)
7、 秦氏絹藝 (滑縣)
8、 方城石猴 (方城縣)
9、 民間剪紙 (陝縣、靈寶市、盧氏縣、輝縣市、魯山縣)
民間音樂 (13項)
1、 板頭曲(南陽市)
2、 中州箏派 (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籌音樂 (許昌市)
4、 司馬懿得勝鼓(溫縣)
5、 超化吹歌 (新密市)
6、 嗩吶 (沁陽市)
7、 大銅器 (西平縣、遂平縣、郟縣)
8、 河南盤鼓 武陟縣、開封縣)
9、 官會響鑼 (項城市)
10、 軋琴 (舞鋼市)
11、 信陽民歌 (信陽市)
12、 鄭王詞曲 (沁陽市)
13、 西坪民歌 (西峽縣)
民間舞蹈(13項)
1、火龍舞 (孟州市)
2、蘇家作龍鳳燈 (博愛縣)
3、高抬火轎 (沁陽市)
4、齊天聖鼓 (靈寶市)
5、回民秧歌 (項城市)
6、大仵民間舞蹈 (柘城縣)
7、跑帷子 (湯陰縣)
8、花挑舞 (固始縣)
9、艾庄銅器舞 (許昌縣)
10、豫西獅舞(洛陽市大里王獅舞、鞏義市小相獅舞)
11、麒麟舞 (蘭考縣、睢縣)
12、火綾子(商城杈傘舞) (商城縣)
13、雙人旱船舞 (臨穎縣)
民間戲劇及曲藝(28項)
1、 豫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2、 曲劇(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3、 越調(周口市)
4、 大弦戲(滑縣、濮陽縣)
5、 羅卷戲 (汝南縣、滑縣、內黃縣、通許縣*、范縣、鄧州市)
6、 目連戲(南樂縣)
7、 道情(太康縣)
8、 宛梆(內鄉縣)
9、 四平調(商丘市、濮陽縣)
10、 大平調(濮陽縣、滑縣、延津縣)
11、 皮影戲 (靈寶市、羅山縣)
12、 杠天神 (新蔡縣)
13、 懷梆 (沁陽市)
14、 河洛大鼓(洛陽市)
15、 河南墜子(河南省藝術研究院)
16、 王屋琴書 (濟源市)
17、 灶書 (固始縣)
18、 絲弦道 (平輿縣)
19、 鑼鼓書 (三門峽市)
20、 清豐縣柳子戲 (清豐縣)
21、 河陽花鼓戲 (孟州市)
22、 二股弦 (武陟縣)
23、 光山花鼓戲 (光山縣)
24、 南陽曲藝 (南陽市)
25、 扁擔戲 (新蔡縣)
26、 揚高戲 (三門峽市)
27、 二夾弦 (開封市、睢縣、滑縣、延津縣)
28、 落腔 (內黃縣、輝縣市、長垣縣、淇縣)
體育競技及雜技(2項)
1、東北庄雜技 (濮陽市)
2、心意六合拳 (漯河市、淮陽縣)
Ⅹ 古今濮陽文化歷史。
濮陽文化底蘊厚重。濮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有「顓頊遺都」、「帝舜故里」之稱,被中國古都學會命名為「中華帝都」。
1、美譽:1987年出土的距今6400多年的蚌塑龍形圖案,被譽為「中華第一龍」,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據此命名濮陽為「華夏龍都」。濮陽雜技享譽中外,是「中國雜技之鄉」。
2、名人:倉頡見鳥獸的足跡受啟發,分類別異,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漢字創造的過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為「造字聖人」。
5、文學:呂不韋主持編纂《呂氏春秋》(又名《呂覽》),包含八覽、六論、十二紀,匯合了先秦諸子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史稱「雜家」。
6、重大事件:為了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濮陽地區各縣根據中共中央和冀魯豫行署的部署,從1946年6月陸續開展了土地改革運動(打土豪分田地)。至1947年5月,濮陽地區各縣基本摧毀了封建地主階級的經濟基礎,實現平分土地(耕者有其田)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