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泉州東亞文化中心在哪裡

泉州東亞文化中心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1 12:13:08

『壹』 泉州的市中心在哪裡

市標(飛天女迎賓雕塑)在泉秀街和溫陵路交匯處,是市中心。
從市標往北直達朝天門,往西到新華路,往南到江濱路,往東到坪山路,這一塊區域算市中心,,如果要最核心的市中心,那是市標、豐澤廣場、中山街這三點連線的這一塊是最核心的。

拓展資料

泉州,福建省下轄地級區劃,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北承福州,南接廈門,東望寶島台灣,轄四區、三市、五縣和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泉州台商投資區,是福建省確定做大做強的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唯一認定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是列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

泉州是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是首批歷史文化名城、國際花園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擁有著名的泉州十八景。

泉州最早開發於周秦兩漢,公元260年始置東安縣治,唐朝時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被馬可波羅譽為光明之城,宋元時期為東方第一大港,曾有「市井十洲人」、「漲海聲中萬國商」之盛景。

2018年上半年,泉州市完成GDP總量3568.32億元,在全省地級城市中排第1名;GDP增速8.5%。

『貳』 東亞文化之都的中國泉州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福建省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擁有國家馳名商標數目居全國地級市首位。泉州是我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泉州港是我國規模億噸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中國東亞文化之都,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
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台灣漢族同胞中有一半的人口祖籍來自泉州,同時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歷史文化深厚、名勝古跡眾多,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國家文化部評為首屆中國東亞文化之都,與日本橫濱、韓國光州齊名。 這項條件要求城市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厚,城市風貌、人文遺產能夠體現東亞文化傳統,具有鮮明城市或地方特色文化。
古代東方第一港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往來作為古代東方第一大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與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過友好往來,是古代中國與東亞文化圈交流的重要城市。公元9世紀前後,泉州與日本、古代韓國(即高麗王朝)的貿易關系就已非同尋常,大量從高麗和日本進口的貨物從泉州進入中國。歷史上,泉州與日本、古代韓國的文化交流是以貿易往來為基礎的,豐富的貿易史料留存印證了泉州在東亞文化圈中長期以來的交流中心作用。泉州與古代韓國的歷史交往源遠流長,進而帶動了文化交融,出現了許多以「新羅」、「高麗」為名的事物和地方。泉州與日本最早的文化交往可追溯到唐天寶年間鑒真和尚東渡日本。當時追隨這位高僧東渡的十四名弟子中,和尚曇靜就來自泉州。在日本大宰府,保留有一份我國宋代的官方證明文件——公憑,這份公憑見證了泉州客商李充於北宋崇寧元年(1102年)到日本貿易的歷史,也是迄今為止所能看到的最完備的宋代貿易憑證。北宋期間,中國同高麗王朝的貿易活動中,泉州海商不僅人數最多,商業實力也最為雄厚,扮演重要角色。《宋史》載:(高麗)王城有華人數百,多閩人因賈舶至者,密試其所能,誘以祿仕,或強留之終身。宋代時,高麗王就曾通過泉州人傅旋來泉求借樂藝等人。在漫長的東亞交流史中,泉州與東亞各國在文化上互通有無,也促進了民族融合。
要求各類文化場館和設施完善、健全,布局合理,重點場館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從城市到鄉村 文化場館星羅棋布泉州擁有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藝術館、泉州市圖書館、泉州海交館、泉州市博物館、萬維生郵票藝術館、梨園古典劇院、南音藝苑、泉州影劇院等一批市級重要文化設施,總建築面積達11.69萬平方米。隨著城市新區的建設,泉州高起點高標准規劃啟動泉州木偶劇院、泉州歌舞劇院、泉州大劇院、市圖書館新館等文化設施建設。泉州木偶劇院新址將在年底前投入使用,將成為全國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木偶劇院。泉州各縣(市、區)文化設施建設都比較完善到位,並結合城區新區發展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建設新文化設施,如晉江、石獅、南安、泉港、惠安等地文化設施建設都走在全國縣級前列。泉州全市有公共圖書館 11個,其中國家一級館6個;文化館(藝術館)11個,國家一級館5個;有各類博物館(紀念館)70多個,其中國家一級館2個。全市有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163個,覆蓋面達100%;公共電子閱覽室鄉鎮(街道)覆蓋面100%;村(社區)級文化活動室2349個,覆蓋面100%。全市有村級文化廣場總面積150多萬平方米,完成61個省級文化激情廣場示範點建設。全市建成農家書屋2349個,率先實現100%行政村(社區)都有「農家書屋」目標,率先實現「村村通」目標。 地方政府能夠提供資金保障,對當地發展文化事業及開展對外文化交流能給予經費支持,能自籌經費開展各項文化活動。
將文化事業 納入城市長遠規劃為改善閩南文化保護傳承軟硬條件,從2004年起,泉州市縣兩級每年都安排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專項經費,市本級投入3億多元,建成中國閩台緣博物館、泉州市博物館、梨園古典劇院、泉州南音藝苑、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閩南文化標志性場館設施。2014,泉州投入1000多萬元建設世界閩南文化展示中心,先後投入7000多萬元對「海上絲綢之路-泉州史跡」申報「世遺」的考察點文物進行維修及環境整治。為了讓文化事業在資金上有長久支持,泉州建立了文化投入持續增長機制,把財政文化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文藝精品創作量、人均公共圖書擁有量等指標納入政績績效考核指標,作為衡量各級業績的重要依據。2011年以來,全市共投入文化體育傳媒經費15億元,年均增長25%以上,大大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的增長幅度。未來,泉州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納入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實現與新區同規劃、同建設、同發展。到2015年,泉州規劃投入12億元,結合泉州環灣城市發展,新建泉州圖書館、泉州大劇院、海峽文化學術交流中心、工人文化宮、歌舞劇院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指的是城市文化活動活躍,氛圍濃厚,文化產品和服務多樣化,在對外文化交流尤其是與日、韓文化交流等方面有良好基礎,並且在成功承辦國內國際大型文化活動已形成特色品牌。
對外交流主打閩南風 規格高經驗豐富泉州對外文化交流具有鮮明的閩南文化特色,包括木偶戲、南音、梨園戲、泉州花燈、海交史文物等活動。文化團體受上級文化部門指派,參加過中日、中法、中美、中俄等文化年活動這類高規格活動。泉州先後組織130個文化團組2108人次赴日本、韓國、美國、法國、南非、澳大利亞、巴西和港澳台等六大洲的33個國家和地區進行文化交流與合作。在「走出去」的同時,泉州還邀請包括日本、韓國在內的128個文化團體前來參加閩南文化節、中國航海日活動等。1986年,泉州市木偶劇團首次赴日本演出,至今共計21次前往日本、7次前往韓國演出交流,並與「結城座」木偶劇團、東京國立文化財研究所等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泉州市木偶劇團昨日還受邀參加在日本舉行的「亞洲提線木偶戲劇節」演出。研究洞簫(日本稱「尺八」)的日本竹精會和泉州南音樂團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已經連續6次應邀到泉州進行演出交流。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館及研究人員也經常應邀到海外舉辦各種展覽和參加各種學術會議,與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學術機構及團體保持良好的交流、合作關系。泉州具有舉辦國際性大型文化活動的豐富經驗,已先後成功舉辦4屆閩南文化節、10屆國際南音大會唱、1屆中國航海日、7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3屆國際木偶節、1屆國際童聲合唱節等國際性文化交流活動。 這項條件要求具有較為完善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政府履行主導責任,在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內容和形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有創新,尊重並體現市民多樣文化需求,市民參與熱情高、參與能力強,參與渠道暢通,參與方式便捷,參與效果好。
從上至下不遺餘力 構建文化網路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擺上重要議事日程,並於2009年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推進城鄉、區域文化協調發展,構建以政府為主導、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發展格局。泉州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已基本達到國家東部示範區創建標准。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則走在全國前列。全市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博物館、鄉鎮綜合文化站實現免費開放。公共圖書館每周開放不少於70小時,文化館、博物館不少於55小時,各級公共文化設施電子閱覽室為社會公眾提供免費上網服務時間每周不少於94小時。實施「萬千百十」文化惠民服務工程,每年送萬場戲、千場文藝培訓輔導、百部數字電影、十個流動圖書點下鄉。全市全年各級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2萬場以上。同時打造大眾文化活動品牌,中心市區泉州元宵燈會、中小學生南音演唱演奏比賽、「歡樂泉州·才藝大比拼」、「府文廟之夏」等活動豐富多彩。在全國群眾文化政府最高獎「群星獎」比賽等全國大賽中,我市共獲得32枚獎牌,獲獎數排在全省之首。廣泛發動社會力量參與。全市社會力量舉辦市場文化演出等文化活動2000多場。全市活躍著近700個業余文藝社團,集聚了2萬多名業余文藝骨幹,其中有南音社團233個,民間職業劇團131個,覆蓋老、中、青各年齡層次。 保護與傳承
要求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保護體系和機制較完善,代表性傳承人保護及傳承機制健全,建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習場館,搶救性保護、生產性保護、整體性保護和數字化保護實踐卓有成效,有體現地方特色的典型案例,當地民眾參與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程度較好。
保護培養傳承 建立四級非遺名錄體系泉州全市現有各級非遺項目565項,其中國家級31項、省級76項、市級134項、縣級324項,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基本建立。泉州現擁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3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即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2個(南音、中國傳統木結構營造技藝),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1個(中國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優秀實踐名冊1個(泉州木偶戲領銜的福建木偶戲後繼人才培養計劃),這是我國首個入選該名冊的項目。為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泉州以建設標志性文化設施為重點,並構建四級閩南文化保護網路。通過制定《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認定與管理暫行辦法》,泉州較早開展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的推薦、認定工作,給予傳承人相應的榮譽與地位;通過大中專院校開設專業課程,培養綜合性藝術人才,並實施傳統文化進校園工程;利用傳統民俗文化節日和各種有利契機,由政府部門舉辦各種民俗活動。泉州於2007年9月成立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暨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領導小組,2010年5月制定實施《泉州市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規劃》,全力做好保護傳承工作。 市委書記:黃少萍
市長:鄭新聰
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全國著名僑鄉
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全國18個改革開放典型地區之一
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城市
全國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城市
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
全國技術創新工程示範城市
國際花園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全國「城市投資硬環境四十優」之一
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
全國文化模範城市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城市「八連冠」
全國衛生先進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城市
最佳中國魅力城市
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優秀城市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
中國品牌經濟城市
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中國優秀創新型城市
國家環保模範城市
中國水環境治理優秀範例城市
全國十大市民最滿意城市之一
感動世界的中國品牌城市
全國十佳和諧可持續發展城市
中國品牌之都
建設創新型國家十強市
中國城市綜合創新力50強
中國民族民間文化保護工程綜合性試點城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遺產保護優秀獎
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
全國綜治最高獎「長安杯」獲獎城市
中國十大品牌城市
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
共和國60年中國最具投資潛力城市
國家商標戰略實施示範城市
轉型·2010中國經濟十大領軍城市
全國法制宣傳教育先進城市
全國文明城市提名資格城市
中國外貿100強城市
全國人防先進城市

『叄』 泉州在那裡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起點---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是福建省的經濟、文化中心,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是中國民營經濟綜合改革試點地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就業率全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擁有國家馳名商標數目居中國地級市首位。泉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泉州港是規模億噸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是中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台灣漢族同胞中約有一半的人口祖籍來自泉州,同時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世界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2013年8月26日泉州被中國文化部評為首屆中國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保留著以閩南語、南戲、南音、南少林、南建築為代表的五南文化遺產,其中南音是中原雅樂的活化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木偶戲是中國特色劇種,原產於安溪縣的中國十大名茶鐵觀音,更是以其清香雅韻的口感聞名於世。

『肆』 中國的東亞文化之都是哪個中心行政區叫什麼

泉州,豐澤區
泉州網訊 8月26日,由文化部主辦的中國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在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行。市委書記黃少萍率泉州代表團參加終審申報。經過緊張激烈的角逐,泉州以88.92分的全場最高分,在蘇州、杭州、青島、武漢、西安、黃山、濟寧、咸陽、桂林等實力強大的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當選為中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

『伍』 為什麼說泉州是東亞文化之都

泉州是中國第一個東亞文化之都,第一屆評選時同時當選的還有韓國光州,日本橫濱。泉州作為重要的交通樞紐,在整個東亞歷史上,特別是在文化傳播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地理位置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個地區的經濟發展類型,其文化也會間接影響到周邊國家和地區,例如雲南傣族文化對東南亞國家的影響。當然,相反的,外來文化也會在此地得到包容,甚至融合、發揚。泉州,作為一個從周秦時期就已得到開發,在唐朝更是成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的城市,其文化底蘊之深厚;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其文化影響之深遠。

東亞顧名思義為亞洲東部地區,有點兒地理常識的都知道,東亞包括中、日、朝、韓、蒙古五個國家。泉州被稱為東亞文化之都,一是得力於中國古代開放的外交政策,二是由於該地地理位置優越,海洋運輸極為便利。三是對內有河道、陸路便利的交通條件,能夠把中華文化廣泛的傳遞出去。另外,泉州的城市風貌古色古香,泉州古城歷史積淀豐厚,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東亞特色的宗教文化,佛教、伊斯蘭教、基督教的特色建築皆有分布。

『陸』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坐落於哪裡

中國東亞文化之都,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泉州,簡稱「鯉」,別名鯉城,刺桐城,溫陵,是聞名海外的國際花園城市,福建省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城市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實驗區之一。

『柒』 泉州為什麼能得到東亞文化之都

為什麼?看下面簡單介紹就知道了:

泉州市,簡稱「鯉」,地處福建省東南部,北承省會福州,南接廈門特區,東望台灣寶島,西毗漳州、龍岩、三明,是聞名海內外的國際花園城市,是福建省的經濟、文化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五大中心城市之一,是中國三大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之一,經濟總量連續15年居福建省首位。
泉州民營經濟發達,就業率全國排名第一、世界排名第五[1],素有「中國品牌之都」、「民營特區」之稱,擁有國家馳名商標數目居中國地級市首位。泉州是中國東南沿海重要的商貿港口城市,泉州港是規模億噸以上的重要大港。
泉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的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世界宗教博物館,國家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和台胞祖籍地,台灣漢族同胞中約有一半的人口祖籍來自泉州,同時泉州也是閩南文化的發源地與發祥地,閩南文化保護的核心區與富集區,有「海濱鄒魯」、「光明之城」的美譽。泉州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宋元時期泉州港被中世紀旅行家馬可波羅譽為「世界第一大港」,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齊名。
泉州保留著以南戲、南音、南少林、南建築為代表的文化遺產,其中南音是中原雅樂的活化石,梨園戲、高甲戲、打城戲、木偶戲是中國特色劇種,原產於安溪縣的中國十大名茶鐵觀音,更是以其清香雅韻的口感聞名於世。

『捌』 東亞文化之都在哪

2013年8月26日,首屆「東亞文化之都」評選活動終審工作會議在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經過公開、公平、公正的評審,泉州以深遠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明奇特的多元文化大觀、豐富多彩的文化遺產、悠久廣泛的對外交流等從10個初審入圍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我國唯一入選城市,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泉州、日本橫濱、韓國光州共同當選首屆「東亞文化之都」。

『玖』 東亞文化之都泉州有許多的特產有惠安石雕、_、-等。

惠安,位於素有「東亞文化之都」美稱的泉州。惠安石雕是中華燦爛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這里的人們用一雙勤勞智慧的雙手打造了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惠安石雕」,惠安石雕的美譽滿全球,並被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所收錄。

『拾』 泉州有哪些區

截至2014年,泉州轄鯉城、豐澤、洛江、泉港4個區。

鯉城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鯉城區是泉州市中心城區之一,因古城形似鯉魚得名,歷史上習慣稱「泉州」,位於晉江下游的泉州平原,東、北鄰豐澤區,西、北毗南安市,西、南與晉江市交界。

豐澤區(古屬泉州府晉江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豐澤區是海峽西岸經濟區現代化工貿港口城市核心區,泉州市中心城市核心區,區域總面積126.5平方公里,總人口54.8萬人,下轄8個街道、74個社區,包含著泉州市中心城市規劃中的東海、城東、北峰組團及中心組團部分。

洛江,珠江水系西江支流柳江支流洛清江的支流,發源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永福縣三皇鄉雞頭嶺,於永福縣江頭村附近潛入地下,伏流經中渡鎮高坡村,在大兆村境香橋岩露出地面約0.5公里,又於香橋岩潛入岩腹,在大兆村桐木屯再次露出地面,流經中渡鎮和黃冕鄉,在舊街村匯入洛清江。

泉港區(古屬泉州府惠安縣)是福建省泉州市下轄的一個區。1996年之前屬於惠安惠北一帶,2000年從惠安縣劃出,單獨分立一個區。面積306平方千米,人口36萬。泉港區規劃建設為現代化石化港口城市,福建省石化工業的龍頭地區,其轄區內的天然良港-肖厝港系泉州市新港口,故取區名為「泉港區」。福廈高速公路(同三高速公路福建段)、324國道通過。

(10)泉州東亞文化中心在哪裡擴展閱讀

泉州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除漢族外,還有48個少數民族,這48個少數民族是回、蒙、藏、維吾爾、苗、彝、壯、布依、朝鮮、滿、侗、瑤、白、土家、哈尼、哈薩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東鄉、納西、景頗、土、達斡爾、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錫伯、普米、怒、塔吉克、烏孜別克、俄羅斯、鄂溫克。漢族占總人口的97.8%,少數民族佔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

泉州森林植物種類達174科,599屬,1127種(或變種),主要包括亞熱帶雨林,常綠闊葉林,次生植被等。亞熱帶雨林有上層優質樹種如紅栲、米楮、黃杞、阿丁楓、紅豆樹等樹種;常綠闊葉林有栲樹、丁楓、黃杞、樟樹、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馬尾松、木荷、楓香等樹種為主;山頂常綠矮林為主,上層優質樹種以台海松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為主。

閱讀全文

與泉州東亞文化中心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