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雲霄是什麼的由來
元宵吧.!
農歷正月十五夜,是我國民間傳統的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燈節」。正月十五鬧元宵,將從除夕開始延續的慶祝活動推向又一個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張燈結綵,人們賞燈,猜燈謎,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
元宵節賞燈的習俗始於漢朝。隋唐時發展成盛大的燈市。到宋元時期,京都燈市常常綿延數十里。燈會的時間,漢朝只限於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長到三夜,到明朝規定從正月初八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七。唐朝燈會中出現了雜耍技藝,宋代開始有燈謎。唐代的燈市還出現樂舞百戲表演,成千上萬的宮女、民間少女在燈火下載歌載舞,叫做「行歌」、「踏歌」。明朝又增加了戲曲表演。燈市所用的彩燈,也演繹出「橘燈」、「絹燈」、「五彩羊皮燈」、「無骨麥秸燈」、「走馬燈」、「孔明燈」等等。始於南宋的燈謎,生動活潑,饒有風趣。經過歷代發展創造,至今仍在使用的謎格有粉底格、鞦韆格、卷簾格、白頭格、徐妃格、求鳳格等100餘種,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橫生。
元宵燈節期間,又是男女青年與情人相會的時機,所以元宵節又成了中國的「情人節」。
㈡ 雲霄是什麼意思
雲端 雲上
霄 [拼音]xiāo 霄
[解釋]①雲:雲霄。 ②天空:重霄;九霄雲外。 更多信息—— 霄 <名> 形聲。字從雨,從肖,肖亦聲。「肖」意為「變小變細」。「雨」和「肖」聯合起來表示「雨滴變小變細」。本義:雨雲。說明:雲氣中漂浮著的細小水滴相互碰撞結合成大水滴,落下來就是雨。從地面的雨滴往上追溯,雨滴應該是越來越小,最後的形態就是漂浮的細小水滴。這一邏輯判斷結論可以從山上的霧氣中觀察到。凡被霧籠罩的物體,其表面都是濕潤的。因此古人判斷霧就是漂浮在山上的細小水滴群。雲是高空的霧,霧是地面的雲。因此,雨的源頭應該是漂浮的細小水滴群——雲。辨析:雲和霄。「雲」即高空的霧團,不一定變成雨雪落下來。「霄」指正在下雨雪的雲團,是地上雨雪的直接源頭。《後漢書·張衡傳》注曰:「霄,雲也。」此注曰不太確切。正確的注曰應該是:「霄,雨雲也。」
㈢ 假煙之鄉,雲霄縣在哪個省
雲霄縣位於福建省。雲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總面積1166平方千米,地勢從西北向南傾斜,東北、西部以及西南部邊沿均為山地,中部至東南部為沿海平原。
雲霄縣
雲霄縣名勝古跡和紀念地有尖峰夏商貝丘遺址、圓嶺商周印紋陶文化遺址、仙人峰、青崎岩畫、雲山書院、威惠廟、樹滋樓、漳州故城等。
雲霄縣地處於閩南,與潮汕地區相鄰,受潮汕地區文化影響,雲霄縣內百姓們對潮劇是濃烈的喜愛。
雲霄縣三面環山,全縣最高峰烏山西山源海拔1117米,中部和東部沿海有沖積平原、台地。
㈣ 雲霄縣的教育
雲霄是漳州發祥地,歷來重視教育工作。唐垂拱間設松州書院,宋有石屏書院、精一堂。明代有鎮城、西林等紫陽書院,城鄉普遍舉辦社學、村塾、私塾。明清二代共有進士27人、舉人80多人、貢生34人。清代自請立義學,清末廢科舉辦學堂,開啟女子上學風氣。民國期間發展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和簡易師范,成為漳南教育中心。但至民國37~38年(1948~1949年)間,因經濟崩潰,民生凋蔽,雲霄簡易師范和部分小學先後停辦。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學前教育、小學教育、中學教育、專業教育、職業教育、成人教育全面發展。1966年,有幼兒園71所、小學177所、中學5所,與1949年相比,增加幼兒園70所、小學137所、中學2所、師范1所。「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事業遭受嚴重摧殘。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縣委、縣人民政府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政府行為,堅持依法治教,推動教育改革全面展開,加快教育事業發展,全面提高教育質量。1985年,普及初等教育的「四率」達到省頒標准,1986年6月被省政府批准為普及初等教育達標縣。次年,實現達標進類。1990年3月,經省、市政府驗收,批准為福建省農村小學「一無二有」達標縣。
1995年3月,縣委、縣政府提出「1997年實現教育『兩基』達標,建設教育強縣」目標。1950~1996年,基礎教育共培養114806名小學畢業生,74568名初中畢業生,20741名高中畢業生,為高等院校輸送4211名新生。職業教育共為城鄉培養4093名有社會主義覺悟、有一技之長的勞動者。1996年,成人教育完成全縣青壯年文盲掃盲任務。 主要學校有雲霄第一中學、元光中學 、雲霄立人學校、福建光電學院 雲霄二中、雲霄三中、雲霄四中、雲霄五中、雲霄城南中學、雲霄城關中學等。
㈤ 雲霄縣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每年農歷七月份是雲霄傳統習俗普渡節的月份,俗稱「鬼節」。神界中,最高的神祇是玉皇大帝,其次售音、媽祖等等,最低的是土地公。鬼界中,有人供奉的是祖先,無人奉祀的事魂野鬼。孤魂野鬼由於無人祭祀,成為漢人信仰中,社會不安的重要來源。
面對社會不安之源的孤魂野鬼,發展出七月普渡的儀式,以安頓這些地獄中無人祭祀的惡鬼。今日農歷七月普渡,除了漢人的鬼魂信仰,也融入道教與佛教的思想,因此七月普渡常稱為「中元普渡」或「盂蘭盆會」。「中元普渡」之稱與道教思想有關,在道教的神祇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地官執掌赦罪,於農歷七月十五日(即中元日)神祇生日降臨人間,定人之善惡罪福。孤魂野鬼被認為罪過較深,乃延請道士做科儀救渡眾孤鬼。「盂蘭盆會」是梵語之漢譯,意為施食拯救苦難。「盂蘭盆會」系釋迦牟尼告知其弟子目連於七月十五日以盆盛五果百味,供養十方大德,以救母脫離餓鬼道。由於佛、道兩教思想之滲入,中元普渡也有佛、道兩教不同的儀式。
普渡之儀式主要分成:請鬼、施食、誦經、驅鬼等。請鬼,是打開鬼門,迎請陰間的孤魂野鬼來到陽間。為讓眾鬼順利得由幽暗的地獄來到人間,人們在廟前豎立燈篙,上掛燈籠,上書「慶贊中元」,引導鬼魂。燈篙愈脯照明範圍愈大,來食的孤鬼就越多,因此各廟必須衡量自己能供食的程度,以免「鬼多粥少」,造成鬼魂的怨懟而加禍於人間。除陸上豎燈篙外,水中也有放水燈之儀式,照明來自水中的溺鬼。因深恐來到陽間的眾鬼不能滿足口食之欲,慎重的街市如下港街,從鬼門開後,街民分組輪流按日供食祭祀,以保平安。
「施食」是普渡中最重要的儀式,信眾供奉豐盛的飯菜以飽眾孤鬼口福。除食物之外,也為其准備經衣(即新衣),讓其在陽間渡過短暫的舒適生活。施給眾鬼的食品,因有法師的科儀,信眾認為食後會帶來好運,因此有搶取貢品的「搶孤」活動,形成普渡過程中緝恭光枷叱伙委含蓮最熱鬧的畫面。除了施食之外,也為這些孤魂眾鬼誦經,使其能超渡達於樂土。普渡的尾聲是農歷七月二十九的「關鬼門」,這天傍晚,人們在自家門前准備菜餚,為眾孤鬼「餞別」,廟前的燈篙也要拆除,宣告普渡結束。有時寺廟生怕孤鬼留連不願歸回陰間而危害陽間之人,因此於是日深夜特請鍾馗押孤,以保地方安寧。 相傳, 普渡是由唐太宗下詔祭祀那些在戰爭中死亡的孤魂野鬼的。後來,隨著陳元光的開漳而帶到閩南,如今,在閩南地區和台灣,以及東南亞一帶華人還保留這一傳統。 雲霄,做為開漳聖地,對「普渡習俗」更加突出,1989年以前,雲霄池地區從農歷七月初一到三十都有普渡習俗,百姓稱之為「做福」,即從「初一福」到「三十福」,每個福社輪流做「福」。 但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問題也困擾著雲霄百姓。比如:因停自行車造成交通勇而引起的打群架、燒紙不諜起的火災等等。 1989年,雲霄縣人大*委會為了社會的安定團結、百姓安居樂業,通過了「關於在池地區實行統一在農歷七月十五這一天為民間普渡傳統節日」的提案。現今,除了蒲美村過「十四福」,荷步、浯田過「十八福」,船場村過「十九福」等少數村外,全縣幾乎都在「七月十五」做普渡福。
㈥ 雲霄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雲霄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英賢輩出。宋紹興間大學士陳景肅(雲霄陳岱人,系陳元光十八世孫),惡秦檜專權誤國,憤然致仕歸里,上仙人峰講學傳經;宋末陳碧娘(陳景肅孫女)作《平元曲》勸夫勉弟抗元,成巾幗英烈。元初陳大舉(即陳吊眼,雲霄南山堡牛坑村人)揭竿起義,聚師萬眾抗元,威懾元廷。明弘治間戶部左侍郎吳原(雲霄城關人),奉詔下浙江拯災,並禁溺女嬰,政績顯著,浙人為之立廟奉祀;萬曆間翰林院編修林偕春(雲霄前塗人),文章氣節名重朝野,為國選賢惠眼獨具,其著述多載入《明史·藝文志》,流芳百世;清順治年間名將何斌、何義(均為雲霄馬鋪人)素有愛國氣節,為台灣統一立下汗馬功勞,彪炳史冊;清代乾隆年間浦江、平陽縣令加通判的何子祥(雲霄馬鋪人)以治績著稱,深受百姓愛戴,當地為之立廟崇祀;清乾隆年間僧人提喜(俗名鄭開,雲霄高塘村人)創立「天地會」(後世稱洪門),反清抗暴,聲勢壯闊,源流深遠,延續至今,其會徒遍布世界。民國時期有留學美國獲化學博士、教授方錫疇,為國家培養人才做出突出貢獻;當代有著名海洋生物學家、教授方宗熙,學術精湛,為祖國科技事業奮斗終生,名揚中外。古往今來,英才不勝枚舉,皆為國家增光載譽,為鄉人示範施澤,名垂千古。
雲霄的文化沉澱極為豐厚,文物史跡規格較高。較著名的有史前古文化遺址「仙人山岩畫群」,夏商時期的「峛嶼墓林山貝丘遺址」等史跡。又有晉代大峙原古綏安縣城,蓮花峰齊帝石,晉亭、葛洪煉丹處「別一蓬萊」洞,隋唐或之前的五通廟、古塔等。唐代有陳政與陳元光父子鎮師屯所(後立漳州,並置漳浦縣治所),將軍山陳政墓,仙人峰下半徑魏媽墓,大峙原陳元光原墓葬,七里鋪戴君胄墓,唐下營將軍廟和火田軍陂。有五代三佛齊國外商捐建的普賢寺,胡商沐浴的火田溪溫泉室,雲陵十八宮內印度教石雕。宋代陳景肅石屏書院,盤陀嶺上南宋帝昺井,高東溪研易授徒舊址白石庵。清乾隆年間高溪廟、觀音亭「天地會」創立遺址。享堂「七先生祠」辛亥革命烈士秋瑾故居(出生地)。全縣有古寺廟、岩庵、院祠75處,古樓199座,古塔10座,坊表27座、亭15處,關隘12處,城堡18座,均為唐、宋、元、明、清建造的古建築物。全縣已發現摩崖石刻16處,碑銘24處,唐、宋、元、明古墓葬14處。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留下很多革命足跡,其中有紅軍、游擊隊在梁山地區培訓農協會骨幹會址,徐南坑地下交通站和紅三團醫療所遺址,坪水蘇維埃鄉黨支部等遺址,烏山閩南支隊遺址,閩南地委機關前哨所、電台等故址。1985年以來,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4處。1996年共有外國人和華僑以及港澳台同胞2430人到境內參觀旅遊。
㈦ 漳州市雲霄有什麼地方好玩
漳州市雲霄縣有著非常多的美麗的景色,例如著名的雲霄大客廳。同時這里也是很多國內外有人都來參觀的景點,在福建的雲霄縣有著特別多的美麗的景色在那裡的山,水,天都為我們描繪出了一道美麗的畫卷。在漳州市雲霄縣也有著非常多的景點,例如將軍山,烏山,石凡塔,七星山等等。
漳州市雲霄縣是非常有名的一個地方,同時那裡也有著許多著名的景觀,非常的美輪美奐,也吸引了很多遊客前去參觀,這次小編只給大家講了兩個比較有特色的地方,其中還有著許多古老的村落,也是十分的吸引人。
㈧ 雲霄縣土著居民是什麼民族
畲族。
《閩書》載,「苗自成、雷萬興之子復起於潮,潛抵岳山(在雲霄縣)⑧」。陳元光於景雲二年(711)率兵鎮壓,因輕師冒進,為蠻將藍奉高所傷致死。可見此時「蠻獠」勢力仍很強大。直至開元三年(715),接任陳元光職務的陳珦,「率武勇,銜杖緣阻,夜襲巢峒,斬藍奉高首級,並俘余黨,父仇以復⑨」。此後陳珦經二十餘年努力,輔以文教,「訓誨士民,澤治化行」。陳氏對漳州地區的開發、經營,「祖孫父子凡五世」,這在福建歷史上是罕見的
《雲霄廳志》也載,雲霄地區「盤、藍、雷氏,系陳玉鈐(案:即陳元光)所征蠻獠」(13)。也可以證明古之「蠻獠」,即後之畲民。
㈨ 中國雲霄的風土人情,快,喵
雲霄縣為福建省漳州市下轄的一個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處於閩粵交界地帶和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地理坐標為北緯23°45′-24°14′,東經 117°07′-117°33′。總面積1054.3平方千米。2003年末,戶籍人口41.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18萬人。通行閩南方言廈門話。
自古以來,雲霄縣就是盛名遠播的「開漳聖地」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對外開放的縣份之一,1996年躍上「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行列,同時又是全國能源百強縣。
縣人民政府駐雲陵鎮。全縣轄6個鎮、3個鄉:雲陵鎮、陳岱鎮、東廈鎮、莆美鎮、峛嶼鎮、火田鎮、下河鄉、馬鋪鄉、和平鄉。
雲霄縣位於福建省南部沿海,處於閩粵交界地帶和廈門、汕頭兩個經濟特區之間,國道324線貫穿全境。自古以來,我縣就是盛名遠播的「開漳聖地」1988年被國務院批准為沿海對外開放的縣份之一,1996年躍上「福建省經濟發展十佳縣」行列,同時又是全國能源百強縣。全縣現有人口39.2萬,總面積1166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9.65萬畝,山地103萬畝,海岸線長87公里,淺海灘塗和淡水面積19.5萬畝。縣境依山面海,屬低山丘陵地帶。
氣候: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21.3攝氏度。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雲霄有豐富的工業礦產資源,金屬礦物有鎢、金、銀、鋁、鋅等;非金屬礦有花崗岩、水晶、貝殼、瓷土、明礬和海鹽等。水力資源豐富,可供開發利用的達27510千瓦。
境內耕地1.23萬公頃,有林地5.83萬公頃,林木蓄積量42.4萬立方米,毛竹2.38萬根,森林覆蓋率40.1%。漳江入海處有紅樹林自然保護區。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3.85萬千瓦,礦藏有花崗岩、水晶、高嶺土、鹽。海岸線47千米。
雲霄是閩粵交通要沖,漳南營運中心。漢時,閩粵驛道從境內通過。歷史上對外交通主要是航運,始於唐,盛於明、清,時有南、北、東航線通達廣州、上海、天津、香港、台灣、日本和東南亞等埠。漳江內河運輸,自古以來與平和水陸聯運,是山、海貨的重要轉運通道。陸運以人力為主。清嘉慶間(1796~1820年),雲霄驛設擔夫50名,為官府挑運貨物,北達漳州,南抵潮汕,東至東山,西至平和。清末民國初期,全縣從事長途挑運百多人。抗日戰爭期間,鹽運緊張,挑夫增至每日數百人。民國期間漸有馬車、牛車運輸。民國18~23年,先後開通龍(漳州)詔(詔安)簡易公路和雲(雲霄)浦(漳浦)、雲(雲霄)詔(詔安)路段,始通汽車。新中國成立後,交通運輸事業得到較快發展,自1951年開通龍汾干線公路(即今國道324線)後,陸續建成省道漳雲線、雙碼線,縣道雲平線,以及百多條鄉村公路。至1996年,外航有鐵殼貨輪4艘,通航汕頭、廣州、香港,載重1180噸。全縣共建成國道、省道、縣道專用公路5條(段),長達99.89公里,鄉村公路109條共長495.10公里,總計114條(段),總長594.99公里。行政村通車率達98.9%,與鄰縣均有直達公路,是沿海城市和通往廣州、深圳、香港的重要通道。至1996年,全縣擁有營運載貨汽車120輛,載重595噸;營運載客汽車115輛,1955座位;農用運輸車587輛;手扶拖拉機724輛,載重計367噸。
將軍山:將軍山古名雲霄山,海撥426米,因唐朝嶺南行軍總管歸德將軍陳政於唐高宗儀鳳二年(677年)葬於此山而得名。
將軍山公園位於雲霄縣城西側,距縣城2.5公里,總控制面積3.19平方公里,現城區主幹道之一陳政路的延長線可直抵公園,交通十分方便。該公園聘請西安建築科技大學趙立瀛教授進行統一規劃設計,總體規劃結構可概括為:「三點一線十個片」,「三點一線」即公園大門—大觀樓—攬勝台;「十個片」即十個景區為:大龍湖、文化藝術館、樂壽園、兒童樂園、機械游戲城、十里香美食村、荔園山莊、蕉園別墅、綠野天地、陳政墓園。目前,已投入5000多萬元,建成項目有:公園大門、大觀樓、大龍湖、茗香榭、碑樓碑亭、陳政墓園(1991年3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十里香美食村及停車場,文化藝術館的具體規劃已完成,預計年內可破土動工。將軍山公園景區將建設成為集休閑、娛樂、觀光、度假為一體的綜合性風景區。
烏山:逶迤於福建省南部的雲霄、詔安、平和三縣的邊界,海拔1117米,脈走閩粵兩省,千米以上山峰如笏沖天,這里峰巒奇妙,景色天然,具有泰岳之雄偉,華山之峻峭,衡岳之煙雲,峨嵋之清涼等名山的優點,又有雄、奇、秀、險、幽等特色,是遊客獵奇、探險、尋幽的最佳去處。烏山還是原中共閩南地委機關所在地,電台處,軍械所秘密通道等十多處革命勝跡可供人們游覽。是中國南方一塊紅旗不倒的革命根據地。
紅樹林
紅樹林:紅樹林是指生長在泥灘地、潮間帶的常綠灌木和小喬木群落的樹種,其特點具有呼吸根和支柱根,種子藏在樹上的結果中,由果實萌芽成苗(又叫胎生苗),下落於泥塗中發育成新株而組成的群落之總稱。
紅樹林自然保護區位於雲霄縣東廈鎮,漳江口南北兩岸潮間寬2-3公里、長8-10公里的泥塗中,是由紅樹科木欖屬的木欖樹種,秋茄屬的秋茄樹種,紫金牛科桐花樹屬的桐花樹種,馬鞭草科海欖雌屬的白骨壤樹種和爵床科老鼠勒樹種以及蝶形花科魚藤屬的三葉魚藤,合計5科6屬6種組成。在這些紅樹林下,潮間帶灘塗中,養息著彈塗魚、蟶、青鋸蟹、招潮蟹、泥蚶、泥螺、鰻魚等多種珍稀海產品,樹上棲息著多種鴨科、鷺科鳥類,如綠頭鴨、斑面海番鴨、灰雁、豆雁、黑尾鷗、白鷺、蒼鷺等,林下還滋生著多種藻類和浮游海生物,構成了獨特優美的自然生態。
福建泥蚶:福建泥蚶因棲息於淺海軟泥灘中而得名。主產於雲霄、東山、漳浦、連江、寧德、福鼎等縣沿海,尤以雲霄縣的漳江灣海區,所產泥蚶體大肉肥,鮮美可口。不僅為滋補良品,亦具葯用價值。
雲霄枇杷
雲霄枇杷:雲霄枇杷種植有較長的歷史,歷來產品多以鮮果及葯用干葉為主。近年來,雲霄縣引進以「解放鍾」與日本「森尾早生」雜交選育而成的新品種「早鍾6號」枇杷,集中了父本早熟、優質、果大等特點,還能比一般品種提早15至30天成熟,每年元宵佳節即可上市,此品種具有果皮果肉均呈橙紅色,肉質細嫩,香氣濃郁,甜質多、酸味少等優點,1992年被省有關部門評定為「枇杷更新換代優良品種」。此外,雲霄枇杷種植還有解放鍾種、大鍾種、紅肉長種、紅肉圓種、溫州種、莆田種、下坂土圓種、鴨蛋本種、大紅袍種、軟條白紗種等等,堪謂種類繁多,產量豐富,馳譽大江南北乃至海外,成為雲霄水果品種之首。
㈩ 雲霄的意思是什麼
雲霄有2種意思:
1、高空,如《儒林外史》第三十回:「歌聲縹緲,直入雲霄。」
2、高位,如元張壽卿《紅梨花》第一折:「你只說秀才無路上雲霄,卻不道文官把筆平天下。」
(10)雲霄什麼文化擴展閱讀:
近義詞:雲端
雲端,yún ān,意為雲上,雲中。毛澤東 《水調歌頭 重上井岡山》:久有凌雲志,重上井岡山。千里來尋故地,舊貌變新顏。到處鶯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雲端。
釋義:我從小就心懷凌雲壯志,今天我重新登上井岡山。走了千里來尋訪這片舊地,哪裡還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顏。到處都是鶯啼燕飛的晚春新景,還有汩汩暢行的流水,寬大的盤山公路直入雲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