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如何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如何

發布時間:2022-06-12 21:57:22

1. 經濟和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

經濟是基礎,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經濟的發展會決定或帶動文化的發展。但是又不能認為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情況。

2. 經濟與文化的辯證關系

長期以來,人們的傳統觀念,總是將文化與經濟割裂開來,認為文化與
經濟就像兩條道上跑的車。事實上,文化與經濟之間有著不可分割的密切聯系。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看待文化與經濟的辯證關系以促進其更好地發展,便成了一個擺在我們面前的突出問題。
從社會歷史的發展進程我們可以總結,經濟是基礎,文化是核心。文化是經濟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又反作用於一定的經濟,給予經濟以重大的影響。
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當今,文化已成為推動市場發展和市場革新的內在動力,在21世紀經濟全球化浪潮中,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增長、經濟的振興,對國家或地區文化競爭力的依賴性越來越強。促進經濟的快速協調發展,不僅要進行相應的經濟體制改革,而且必須提升其文化競爭力,這是促進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選擇。文化對經濟發展的推動、引導和支撐作用已越來越明顯。

3. 文化和經濟的關系

文化由經濟、政治所決定,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一方面經濟是基礎,為政治和文化的發展奠定物質條件,政治文明和文化的發展歸根到底要受到物質文明發展水平的制約.離開了經濟這個基礎,物質文明上不去,政治文明和文化建設就因失去基礎而成為一句空話.在經濟、政治和文化三者中,經濟處於基礎和中心的地位.另一方面,一定的社會文化反映著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發展狀況,經濟和政治決定著文化的性質和發展方向.
文化和經濟的關系?
作業幫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_高三網
但是又不能認為文化與經濟的發展是絕對同步的,兩者的發展既有同步性的,也有不同步的...就是文化和經濟緊密...
高三網2020-03-17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作業幫
文化與經濟融合催生文化經濟「文化經濟」這個新概念的特點,就是文化和經濟緊密結合,互相滲透,形成以經濟為...
作業幫
文化對經濟有著怎樣的影響?
回答:44瀏覽:8萬+贊同:170
[最佳答案]弗萊堡學派日後也成為了德國當前的...關於文化與經濟增長,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在他的《增長經濟學》...
知乎2015-04-13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 · 微博熱議
中國考古網

中國考古網www.kaogu.cssn.cn官方微博

今天 09:20
#新書介紹# 《北宋西京城市考古研究》:本書使用古今重疊型城市考古的研究方法,梳理考古勘探、發掘以及歷史文獻材料,對西京外郭城、宮皇城及住宅、墓葬、官署等其他城市要素進行了復原研究;將城市格局與人類活動相結合,展示了作為政治、經濟文化綜合體的城市面貌,探討了城市空間與城市生活的互動關系。網頁鏈接
轉發0 評論0
遠途望君

頭條文章作者,微博簽約自媒體

17天前
【澳大利亞教科書現南海九段線中國地圖,上下一片驚慌】據英國《衛報》8月25日的報道,在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的一些中學里使用的中文教科書中,使用了標注南海九段線的中國地圖,立即引起了澳洲媒體高度緊張,澳大利亞政府、媒體專家紛紛表態,認為有悖「國際法和澳大利亞政府立場」,有的將事件與中國政治影響力聯系起來,有的更是借機宣傳「中國威脅論」。可見澳大利亞媒體和社會中的反華意識有多強!據報道,該教材主要是用作維州關於中國語言、文化及社會的教材,大約有11所學校採用,在報道發出時已在當地賣出633本。澳大利亞國立大學著名國際問題專家梅德卡夫(Rory Medcalf)指出,在中國地圖中標示九段線「極具誤導性」,而且違反澳大利亞政府立場。澳政府有關部門和出版商趕快出來「滅火」,認為純屬疏忽大意所致。其實,在最近幾年,澳大利亞政府和社會已經出現了嚴重的集體「右轉」傾向,保守勢力藉助民粹主義不斷宣傳中國在澳洲和南太地區帶來「威脅」,並配合美國特朗普政府的對華強硬政策,在新冠疫情溯源、台灣、南海、華為5G設備等涉華問題上充當「反華急先鋒」。維多利亞州本來與中國長期保持著緊密的經濟和文化聯系,在2018年10月還與中國簽署了「一帶一路」倡議框架協議,確定了未來合作領域和長效保障機制,沒想到這項著眼於未來的合作遭到了澳大利亞保守勢力的攻擊,認為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正在對澳大利亞構成威脅。今年5月24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還特別藉此「干涉」澳大利亞的內政,要求澳方對「一帶一路」合作項目進行「極為仔細的審查」,不然的話,美國「或將切斷」與澳大利亞的關系,
轉發2 評論2
查看更多
文化與經濟和政治的關系_手機搜狐網
怎樣全面理解「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
手機搜狐網2018-07-10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_高三網
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體現,文化是政治和經濟的反映。...但這並不意味著文化的發展始終與經濟的發展...
高三網2020-03-13
微課堂-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張洪然_思想
高中政治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課 第二框題-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視頻▼)張洪然 2010年—2014年就讀於...
手機搜狐網2018-11-09
社會與政治、經濟、文化的關系?怎麼清晰地區分?知乎
評論:2
看很多文章,總是會提到「社會與政治、經濟、文化等」,但是現在都還沒有搞明白,他們之間

4. 文化與經濟發展的關系,經濟與文化的辯證關系

●文化與經濟是什麼關系?我的觀點是:文化是經濟發展的基礎結構。我們發展文化,主要是發揮文化的這種基礎性作用,而不是要把它變成產業,創造產值。
●我們之所以強調文化和經濟的互動,還因為人類發展已經進入一個新的時代,即文化時代,文化發展應該成為發展的主題。經濟發展是主題,但是文化發展可能是更重要的主題,因為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文化時代。
●文化和經濟要互動,發展模式要轉型。發展要從單純的經濟過程過渡到文化過程,從脫離人的發展轉向以人為本的發展,從脫離文化的發展轉向基於文化的發展。
經濟發展是文化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文化對經濟又有推動作用,二者是辯證統一的關系。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文化就是上層建築的一部分,他決定於經濟的發展。可以說有什麼樣的經濟發展狀態,就有什麼樣的文化。文化不能脫離經濟發展而獨立存在。
這方面的例子不勝枚舉,美國的自由文化,法國的浪漫,英國的紳士風度,中國的禮義廉恥……
文化可以反過來推動經濟的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動力。
歷史力:一個民族或國家在長期的發展中,經過積累、沉澱、改造、創新,必然形成特有的文化,並成為支撐其發展的無形力量。我們常說,中國是一個有著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民族自傲感油然而生,即使如此。
凝聚力:一種文化管理力量,文化能夠豐富社會內涵,提高人民素質,展示國家形象;能夠團結和凝聚力量,產生精神動力,鼓舞人心,激勵鬥志。
競爭力:優化投資環境,吸引人才,促進對外交流,擴大對外影響.
生產力:文化資源開發直接轉化為經濟資源,能夠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推動新興產業發展,拉動經濟增長。

5. 分三個方面論述經濟與文化的關系

經濟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相互影響:經濟決定文化、文化反作用於經濟,文化可以反映經濟。
相互交融:科技在經濟發展中作用越來越重要,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作用越來越突出。
不知道你指的那三個方面

6. 文化與經濟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文化是代表一定民族特點的,反映其思維水平的精神風貌、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總和。不同的自然地理環境、人文因素及歷史發展進程構成互為區別的地域文化。黃河三角洲文化是一個獨特的文化存在。在先後數千年時間里,黃河從這里流入渤海,由於地勢和海潮頂托,大量沉積的泥沙沖積成了不同時期廣袤不等的三角洲平原。域地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便都與黃河息息相關。黃河給這里的人民以生息繁衍的物質條件,這方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民既受惠於黃河灌溉之利,又飽受黃河決口泛濫之害,在長期以黃河河水為農業命脈的社會生產生活實踐中,形成了黃河三角洲祖先以黃河水利、水患為本源的黃河農耕文化;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機械重復、特定的地理條件、自然條件,諸如水域及地表的平緩,使該流域文化呈現勻速緩慢發展曲線,封閉保守、因循蹈規的意識表現明顯,人群心理中忠厚、樸直、忍毅特點突出。被稱為「中國之憂患」的黃河下游區域的「善淤、善決、善徙」,洪水、凌汛相繼侵擾,迫使三角洲先民在「洪水橫流、人畜漂流、廬舍為墟」的殘酷現實面前一次次為生存而奮力與大自然搏鬥,又在與南來北往爭奪這塊邊緣樞紐軍事戰略要地的外來入侵者抗爭當中,培養起了頑強、堅韌不屈的尚武之風,形成了以古代戰爭,古代偉大軍事家孫武軍事思想,近代白蓮教、義和團、捻軍等農民運動為典型內涵的黃河三角洲精武文化。足跡遍及三角洲的黃河也為這里的人們源源提供了精神養分,塑造出了人們特有的精神風貌。人們把對這片土地的理解和對世代生活悲歡五味以及對社會行為規則的闡發統統融入一個自創的精神體系當中,形成了以博興呂劇、胡集書會、清河鎮木板年畫、河南張泥人、濱州剪紙等為代表的土生土長而又自成一脈的三角洲人文藝術文化。在民族爭自由、求解放的革命戰爭年代,黃河三角洲英雄兒女們用生命和鮮血,堅強與忠誠開辟出了山東五大抗日解放區之一--渤海解放區,在為全民族解放事業偉大斗爭中形成了以光榮革命斗爭傳統為象徵的渤海革命歷史文化,為建國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建設人才的孕育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因素和思想基礎。四種類型的文化構建成了獨具黃河三角洲特色的地域文化主要特徵。

7.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是什麼

經濟、政治、文化之間的關系: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

8. 文化與經濟的關系

文化與經濟融合催生文化經濟
「文化經濟」 這個新概念的特點,就是文化和經濟緊密結合,互相滲透,形成以經濟為依託的新文化形態,或以文化為內涵的新經濟形態,即「文化的經濟化」和「經濟的文化化」.
文化產業是文化經濟化的直接產物,使得文化的作用除了滿足人類的精神生活需要之外,本身也能創造巨大的經濟價值.文化離不開經濟,經濟也離不開文化.文化對政治、經濟的滲透力越強,影響力越大,文化的社會價值就越突出.隨著文化的擴張和滲透,文化與政治、經濟日益一體化,文化力與經濟力、科技力、政治力、軍事力、保障力等共同構成綜合國力,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文化與經濟如此高度的融合,所催生的「文化經濟」 ,將會像「農業經濟和工業經濟」等產業形態曾經創造的經濟成就一樣,不僅會加速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和提升,再次給國民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巨大活力,而且還能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國民經濟更加協調、健康和可持續快速發展.

9. 《高中政治》 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相互影響的區別是什麼

它們的區別在於: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互相包含的關系;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是互相作為獨立個體進而互相影響。

材料答案解析:

1、文化與政治相互影響。經濟、政治決定文化。

城市法治建設,穩定和創造了和諧的政治環境,只有政治穩定,文化才能持續發展。只有國家經濟穩定,才能有文化事業的繁榮。

2、文化與政治互相交融。

政治中有文化,文化中有政治;法治建設的發展,促進人們參與到政治生活當中,人們在參與政治生活的同時學習了優秀的傳統文化

(9)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如何擴展閱讀:

1、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

2、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

3、政治,它指對社會治理的行為,亦指維護統治的行為。政治是各種團體進行集體決策的一個過程,尤指對於某一政治實體的統治,例如統治一個國家,亦指對於一國內外事務之監督與管制。

閱讀全文

與文化與經濟的關系如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