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杭州佛學院的介紹
杭州佛學院座落在中天竺法凈禪寺內,是由國家宗教事務局批准、浙江省佛教協會主辦、杭州市佛教協會承辦的一所省級佛學院。其前身是1998年創辦的「杭州佛教僧伽進修班」,2001年正式改名為「杭州佛學院」,同年在本科班的基礎上增設了研究班,並於2004年成立了佛學研究所。自招生以來,杭州佛學院已經為國內各寺院培養了100多名高素質的佛教人才。在原辦學的基礎上,現正在籌辦佛教藝術學院。杭州佛學院將成為一所以「學術為根本、藝術為特色」的高水準的佛教院校。
❷ 杭州佛學院的簡介
杭州佛學院的前身是居贊法師於1947年所創立的杭州武林佛學院.因當時國內戰火連綿,到1948年底,杭州佛學院因經費來源斷絕,學院被迫停課。1998年杭州市佛教協會重新創辦「杭州佛教僧伽培訓班」。2005年獲得國家宗教局批准正式更名為「杭州佛學院」。2010年設立佛教藝術院。 學院旨在培養愛國愛教,學修並重,有高度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有志從事佛學理論、藝術研究與創作的僧才。
經過十餘年的辦學,現已明確了「學修為根本,學術為核心,藝術為特色」的辦學理念。經過探索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辦學模式。培養了一批批愛國愛教,學修並重,有高度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並能適應全球化和多元化發展潮流的管理,教學和研究的現代化僧才。
到目前為止,已畢業學僧200餘名,其中研究生30餘名,留學生5名,這些畢業生成為了佛教界的新生力量,有不少已在地方佛教界擔任領導職務,也有很多擔任重要職事,成為了所在寺院的中堅力量。
杭州佛學院目前下設教理院、藝術院兩個二級學院和研究所,實行本科與研究生二級教學,本科生學制四年、研究生三年。在校學僧和教職員工兩百多人,是一所名符其實的現代化綜合性佛學院。我院法師15人,其中大多數擁有多年的執教經驗,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並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居士老師4人,各科室工作人員9人。外聘教師20餘人,主要來自浙江大學、中國美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等高校及科研單位。
教理院課程設置系統全面,學僧通過四年的學習能夠對佛學基礎及各宗派理論有一個框架性的認識。現開設有中國佛教史、印度佛教史、戒律、中觀、唯識、天台、華嚴、禪宗、凈土、因明、政治等課程。同時為了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素質,還開設了古代漢語、中西方哲學史、普通心理、宗教社會學、形式邏輯、科技史、英語等輔助課程。
藝術院是以佛教繪畫、書法、雕塑等藝術創作為主攻專業方向,同時配合佛教理論、傳統文化等課程。以分科教學為特色,構建起一套完備的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教學體系。設有中國人物繪畫,中國山水繪畫,中國花鳥繪畫三個專業方向。師資力量雄厚,學科設置合理,教學環境與設施完備。其教學、創作、研究方向和探究成果,在我國佛教界具有前瞻性和示範性。
研究所負責我院的研究生教學及學術科研任務,目前下設唯識學研究室與日本佛教研究室。在學術領域,我院從2002年開始每年承辦一次「吳越佛教研討會」,至今已經出版了五期《吳越佛教》論文集,另外還舉辦了「國際因明學術會議」、「唯識學研討會」。我院還主辦有《唯識研究》、《因明》學術刊物。同時每年我院教師與學生都有一定數量的著作及論文出版及發表。
在對外交流方面,我院多次對日本、韓國、台灣地區以及東南亞國家進行友好訪問、交流,並保持著深厚友誼。長期以來,杭州佛學院為維護世界和諧,促進海峽兩岸和平統一,為祖國領土完整和民族團結,發揮了自身的優勢,作出了應有的貢獻。
在硬體方面,在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高度重視下,由市佛教協會出資興建了新校區,新校區四面環山,風景秀麗。從2007年開始規劃籌建,於2010年完成一期工程,並已投入使用。新校區佔地面積約200餘畝,建築面積9300多平米,共投入資金5000餘萬元。整體設計為「卍」字形, 「卍」字是佛教的吉祥圖案,稱為吉祥海雲,又稱吉祥喜旋,表徵佛以無限的智慧與慈悲,盡未來際地救濟十方無量眾生。新校區設計以其特殊的內涵與魅力給師生們以精神和品格上的熏陶。
與時俱進是學院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在上級部門的領導下,杭州佛學院將充分利用良好的辦學條件,在社會各界同仁的支持與幫助下,面向全球化與多元化的社會發展趨勢,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將杭州佛學院辦成一所集僧伽教育、藝術教育、講經說法、學術研究、短期培訓、對外交流等為一體的綜合性佛學院,為我國佛教事業的健康發展做出貢獻。 杭州佛學院教理院是綜合性佛教理論教學與研究學院,目前設在中天竺法凈禪寺內,其前身是1998年由杭州市佛教協會創辦的「杭州佛教僧伽進修班」,2001年在本科班的基礎上增設了研究生班。教理院學制本科生四年、研究生三年。專門培養愛國愛教、學修並重、既有專業佛教知識又具備現代文化通識、有高度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能聯系信教群眾的佛教寺院管理人才和有志從事專業佛學理論研究的僧才。自招生以來,杭州佛學院教理院已經為國內各寺院培養了200多名高素質的佛教人才。
杭州佛學院教理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一批佛學功底扎實並具有多年教學經驗的法師任教佛學課程,同時聘請了浙江大學、浙江省社會科學院、浙江工商大學、浙江教育學院等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多名教師任教社會文化課程。在堅持為佛教培養高素質人才的基本方針指導下,在教學觀念上力求綜合豐富、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佛學課程的設置上主張中印佛教並弘,而不局於一宗一派,同時結合其他各類豐富的社會文化等課程。在具體的課程設置上,主要有唯識、中觀、天台、華嚴、禪宗、因明、戒律學、中印佛教史、政治、中西方哲學、歷史、心理學、宗教社會學、漢語、日語、英語等。為開闊學僧的視野,豐富知識,學院還定期邀請知名專家學者開設各類講座。
杭州佛學院教理院注重培養學僧的宗教情感與素質,要求「學院生活叢林化」,在日常教學的同時,不放鬆學生的宗教修持與生活上的指導與要求,堅持上殿、過堂、頌戒、安居、禪修。
杭州佛學院教理院重視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在學院內部,為了提升學術水準,形成良好的學習與研究氛圍,實行對教師和學僧的學術獎勵機制,鼓勵教師與學僧撰寫發表論文與著作。每年都舉行較大規模的學術會議,以交流佛教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佛教學術的前沿問題。
「與時俱進」是學院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教理院將在學院的統一領導下,不斷提升教學與管理的綜合水平,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發展潮流之中,抓住機遇,迎接挑戰,與社會各界同仁一起攜手走向佛教發展的新時代。 杭州佛學院佛教藝術院成立於2010年9月,是經國家宗教局批準的,中國唯一一所學科門類齊全的綜合性佛教藝術院校。坐落於環境優美,設施先進的杭州佛學院新校區。藝術院學制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是以佛教美術研究與創作為主攻方向的教學與研究單位。藝術院主旨為培養愛國愛教,學修並重,熱愛佛教藝術,有高度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的佛教藝術人才。藝術院的教學以中國傳統文化為基石,以發揚佛教文化和民族文化為己任,努力建構一個體系完備,研創和探究都具有典範意義的佛教藝術院校。
佛教藝術院教學課程分為佛學、文化基礎課、藝術類三部分,其中佛學課程包括戒律、佛教宗派理論概要、佛教史;文化基礎課包括政治、古代漢語、中國哲學史、美學、詩詞題跋;藝術類課程分為藝術理論類、實踐類兩類,藝術理論包括中國書畫史論、佛教藝術史論,實踐類包括書法、篆刻、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佛教雕塑。藝術實踐以人物、山水、花鳥為三個主要方向,以佛教題材繪畫為主要教學內容,其中傳統佛教人物畫和傳統山水畫為主要研習科目,並以書法為各教學科目的基石,努力提升學生整體書法基礎。藝術類課程教學採取講授、演示、臨摹、寫生、創作及作品鑒賞等多種形式,教學立足於佛教文化藝術傳統,有系統性地從易到難,循序漸進的組織教材實施教學,著重增進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佛教藝術院辦學條件得天獨厚,師資陣容強大,以中國美術學院等為依託,匯聚了一批熱愛佛教事業,自身書畫造詣精深的老、中、青三代相結合的專業教師團隊。其代表人物為:杭州佛學院名譽院長、西冷印社副社長劉江教授;杭州佛學院導師、中國美術學院原副院長宋忠元教授;杭州佛學院導師、中國美術學院博導吳山明教授;杭州佛學院特聘教授、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學院院長唐勇力教授等著名藝術家。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國家宗教政策的不斷落實,佛教藝術院將與廣大熱愛佛教藝術的有志之士一起奮發開拓,傳承與發揚佛教文化藝術,為佛教藝術的復興而努力,為社會主義文化的繁榮做出應有的貢獻,並讓這一個古老而又博大精深的文化藝術走向世界。 青年學佛班是杭州佛學院下屬的一個佛學進修班,是杭州佛學院對外弘法以及為廣大中,青年佛學愛好者提供學修佛法,舉行各類相關佛教文化活動的場所。
辦班宗旨:藉著佛法教育,啟發自他生命的覺醒,培養學員對社會,人文與自然的感恩,惜福,回饋社會的美德。
課程設置:佛學原理 印度佛教史 中國佛教史 八宗概說等,同時不定期舉辦禪修,禮懺和傳統文化講座,如茶道,書畫,中醫等。
時間安排:每周日9:30-11:00(上課)
11:00-11:20(班會)
11:30過堂用餐
13:00-14:30(上課)
14:45-16:15(禪修或禮懺)
地址:杭州市西湖區天竺路112號(中天竺法凈禪寺內)
聯系人:照賢法師
戒法法師
❸ 杭州有哪些有名的寺廟,可以參觀的
杭州寺廟很多,有名的有以下幾個:
靈隱寺,凈慈寺,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靈順寺,永福寺,韜光寺。
靈隱寺
地址:靈隱路法雲弄1號 ;開放時間:5:00—18:00 ;票價:靈隱寺門票30元,但是要進靈隱得先進飛來峰景區,飛來峰門票45元,總共75元。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後來濟公在此出家,由於他游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 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 余間,僧眾達3000人。
凈慈寺 地址:上城區南山路56號 ;票價:10元 凈慈寺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濕紅映地,飛翠侵霄」,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 凈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謬為永明禪師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壽,字沖元。自幼信佛。永明禪師佛學造詣很高,著作甚豐,主持杭州靈隱寺、六合塔的修建,並創建凈慈寺,成為凈慈寺的開山祖師。 濟公,僧名道濟(1148-1209年),是南宋時期僧人。原名李心遠,據《北石間集》、《凈慈寺志》記載,是台州(浙江臨海)人,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住凈慈寺並長期在這里修行,最後也在凈慈寺圓寂。關於濟公的許多傳說大多與凈慈寺有關,因此後人認為他是羅漢下凡,稱他為「降龍」,在殿內塑像供奉他。
法喜寺(上天竺寺)
地址:西湖區天竺路338號 ;票價:10元 ;開放時間:4:00—19:00
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該寺創建於五代吳越王時(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經院。清代乾隆時改名為「法喜寺」。為天竺三寺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
法凈寺(中天竺寺)
地址:西湖區天竺路112號 ;票價:10元
法凈禪寺又稱中天竺寺,位於天竺山之稽留峰下,四周群山環抱,景色幽美。歷史上還有有「稽留旭日」 「合澗沉鍾」、「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為「中竺十二景」 可見景之絕色。中天竺始於隋,乃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所創,禪師生時左手握拳至七歲剃度時始展掌,掌中現一明珠,故得名。
法鏡寺(天竺三寺)
地址:西湖區天竺路112號 ;票價:10元
法鏡寺位於浙江省杭州靈隱寺之南,兩寺僅飛來峰之隔,東晉咸和元年(326年),靈隱天竺的天山祖師慧理來到武林山下,依山臨江,廣建寺院。
靈順寺
地址:杭州北高峰山頂 ;票價:8元
靈順寺俗稱華光廟,又稱財神廟,素有天下第一財神廟之稱。據文獻記載,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永福寺
地址:西湖區靈隱寺法雲弄16號 ;票價:和韜光寺、飛來峰一起包含在靈隱景區45元門票中
開放時間:7:00—17:30
永福寺位於杭州市靈隱景區內,飛來峰西側,是一座千年古剎。
韜光寺
地址:杭州西湖區飛來峰景區法雲弄(近永福寺) ;票價:和永福寺、飛來峰一起包含在靈隱景區45元門票中
韜光寺是蜀地名僧韜光禪師所建。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吳越王重建,改名廣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後寺以人名,為韜光寺。
❹ 杭州還有哪些傳統文化
1、淳安三腳戲
三腳戲是浙江杭州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淳安民俗素尚歌舞,每到春節元宵,市井鄉間均有演儺神戲和表演各種歌舞的習俗,跳竹馬尤為盛行。清光緒年間,湖北黃梅採茶戲和江西贛東採茶戲傳入浙西後,與民間歌舞跳竹馬(竹馬班)相結合,以採茶戲的劇目、曲調及表演形式,融合本地的民間音樂、地方語言及風俗習慣。
5、樓塔細十番
樓塔細十番是歷史悠久的傳統民間音樂。據記載,公元1377年,樓塔的宮廷御醫辭官返鄉著書《醫學綱目》時,與當時樓塔的一批善音律的文人墨客、富家賢士,經常吹彈各種樂器,演奏各種古典曲目,樓塔「細十番」由此而生。
❺ 佛教文化為何在杭州如此興盛
杭州佛教文化源遠流長
冷 曉
偉人毛澤東在長征途中曾與洛桑活佛交流時評說:「佛教源於印度,昌於中國,揚於四海」。中國和杭州佛教的發展,完全見證了這一論斷。
佛教傳入中國尚無確切年代,通常認為於西漢元壽元年(公元前2年)傳入,東漢永平「白馬馱經」首建白馬寺,成為中國的「釋源」。唐僧玄奘到印度那爛陀(Nalanda)求法時,正值印度大乘全盛時期,他和此後的義凈從印度取回的也都是大乘經典。「乘」,即梵文Yana,意為運載工具(車、船)。公元一世紀,印度主張改革的佛教徒認為,以前的佛教只追求個人解脫,就像只能運載少數人的小船,故稱「小乘」。這些改革者認為:人與一切眾生平等,皆屬同體關系,應發菩薩大慈悲心,普度眾生,利益群眾,將拯救解脫一切受苦難的人作為目標;任何人只要無休止地利他,便是涅盤,就能成佛。這就像運載一切人出苦海的大船,故稱「大乘」。
大乘北傳後,經眾多高僧傳譯和研究,形成了有中國特點的漢語系大乘八宗。
在中國,由一寺或數寺共同研究不同宗派的教義,使佛教廣泛流傳;當佛教在印度衰微時,就依靠中國億萬信眾支持這座佛教大廈,才保持佛教世界性地位。
杭州佛教,始於東晉,興於五代,盛於南宋,素稱「東南佛國」,流傳千古。
杭州自古佛剎林立,遍於湖山。唐與吳越時360寺,宋時480寺。靈隱寺為創建最早的古剎,已有1670餘年歷史,全盛時住寺僧眾過2000餘人,蘇軾贊稱:「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鍾擊鼓喧朝晡」。北宋高僧明教大師譽為「東南第一山」。
杭州佛學興盛,高僧大德前後接踵,流派紛呈,名傳海內外,為世界佛教祖庭之一。
杭州佛教盛行中,形成了北山、南山兩大寺廟群。在北山,唐代書法家鍾權為靈隱題「佛國」,宋代書法家張即之為天竺題「佛國也」;在南山,慧日峰下,以慧日永明院(凈慈寺)為中心,寺廟林立,梵唄相聞,被稱為「佛國山」。
詩人們盛贊西湖是「龍宮」、「蓬萊」,「地是佛國土,人非俗交親」。就連清帝乾隆也念念不忘「游佛國」、「憇僧寮」。這「東南佛國」成為日本、韓國、東南亞各國佛教和遊人嚮往的祖庭和勝地。
杭州佛教,既有伽藍相依,又有賢聖相繼,歷代高僧在修持和研究弘揚大乘理論時推陳出新,源遠流長。其主要宗派有:
華嚴宗 以《華嚴經》為主要經典,因創始人法藏被賜號「賢首大師」,又稱「賢首宗」。該宗以發揮「法界緣起」為宗旨,以「圓融無礙」為最高認識境界,發展了古印度大乘思想,調和了佛教內部各派紛岐。該宗於唐代盛行杭城。以靈隱寺為中心,不少寺廟的高僧專修華嚴,並經常結社誦經,聚眾講法。白居易於長慶時守杭曾撰《華嚴經社石記》:稱當時靈隱寺道峰常至各寺講經,在龍興寺開講《華嚴經》時,聽眾竟達數千人。
凈源為北宋華嚴學者,於宋神宗時來杭,先後住大中祥符寺、慧因寺,悉心致力於復興本宗,被四方宿學推為「義龍」。凈源的著述甚多,如《金師子章雲間類解》、《華嚴疏鈔》、《仁王經疏》等等,名傳海外,受到高麗文宗王重視,於宋元豐八年(1085年)派王子、高麗僧統義天入宋,並攜來久已散佚的賢首章疏要求咨決所疑。次年,宋哲宗命主客楊傑陪同來杭,參訪各宗名師,並從凈源受賢首教法。義天回國後,又遣使者送來金書《華嚴經》三種譯本一百八十卷,凈源特建華嚴大閣收藏。元佑三年(1088年)奉詔改為教寺,成為弘布華嚴的道場,人稱「高麗寺」。
南宋乾道初,平江(今蘇州)名僧圓澄義和來杭住持惠因寺,倡導圓融念佛,認為「佛與眾生都具法界心」,只因此心「不守自性,故隨迷悟之緣,作業受苦」,如果「修道證真,遂名諸佛」,他把佛與眾生的區別歸之於能否證得此心,實際上承襲了永明延壽「以心為宗」的宗旨。但該教在元、明時期被朝廷一禁再禁,華嚴正宗也因此長期陷於沉寂。
清初,康、乾盛世興佛,華嚴宗在杭州又有重興之勢。民國之初,在新文化思潮影響下,華嚴學者月霞顯珠為振興華嚴在上海創辦華嚴大學,後會同名僧冶開將華嚴大學遷杭在海潮寺續辦。受其影響,弘一在招賢寺修《華嚴疏鈔》,一些文化學者相繼研究華嚴學說,如馬一浮、章太炎等,以華嚴六相圓融等原理作為認識的最高境界,並以「法相唯識」作為判教依據,探索佛教的發展和出路。
天台宗 該宗於陳隋之際由智顗創立於浙江天台山,以《法華經》、《大智度論》、《中論》等為依據,奉行教觀並重,將佛教內容分為「化法四教」(藏教、通教、別教、圓教),認為空觀、假觀、中道觀可於一心獲得,三諦圓融無礙,故自認為「圓教」。宋時,知禮非常重視以《觀無量壽佛經疏》用天台觀佛三昧的理觀方法來闡揚凈土教義。與知禮齊名的遵式(964-1032)在杭州下天竺創建精舍,推行凈土懺法,率眾修持念佛三昧,並作《往生凈土決疑行願二門》,通過「行願」與「決疑」,確立正信,堅持修持,勸大眾老實念佛,奉行口念佛,身禮佛,意念佛「三業清凈」,體達一心三觀的圓乘而直趨涅盤寶所,使懺法與禮佛融合求生凈土。民國十九年(1930年),名僧諦閑法嗣摩塵就在梵天寺建「天台宗佛學院」,講習天台宗《四教儀集注》。民國二十二年(1938年)諦閑弟子靜修也在聖水寺舉辦「性宗佛學院」,主講天台宗《教觀綱宗》、《教儀集注》、《法華經》等,並著有《始終心要講義》、《教觀綱宗講義》等,只因時局動盪,經費困難,學人不多,傳播不廣。
南 宗 又名南山律宗,以其創始人道宣居終南山而名。唐末廣明時(880-881),律宗開始傳入杭城。原在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明寺參與法寶講席的元表律師首先來浙傳南山律鈔,錢塘(杭州)佛子紛紛前去聽講,其門人景霄深得奧理,著《簡正記》二十卷,逐漸形成南山正宗。另一法寶弟子慧則也於此時來杭傳授律法。
律宗東傳,五代吳越國提供了必要的弘法條件,錢元瓘當政時,在廣建禪院同時興建律寺,設置戒壇,先後建有菩提院(昭慶寺)、六通、法相、靈芝(崇福)、廣化等律寺,昭慶寺所設壇場定期引導僧人依律受戒。錢弘俶還率先受「菩薩戒」,於是引來各方律師來杭,其中被稱為「僧中三鳳」的道宣、道定就在著名律寺法相、六通弘揚律學。
贊寧(919-1001),為五代後梁至北宋間律學高僧,也是佛教史學家。他於後唐天成年間在杭州祥符寺出家,後在天台山受具足戒,精研三藏,住杭州靈隱寺時,慧則律師來杭傳授律學,贊寧盡得其要,精通南山律法,「辭辯縱橫,人莫能屈」,時人尊其為「律虎」。錢弘俶重建孤山廣化律寺,特邀贊寧住持該寺弘傳律法。贊寧除內學之外(內學,指佛教經典範圍之內的學問),並善儒、老百家之言,博聞強記,擅長詩文,聲望甚高,錢王封他為「兩浙僧統」,賜號「明義宗文大師」。
北宋太平興國三年(978年),錢弘俶「納土歸宋」,贊寧同時到達汴京(今河南開封),受到宋太宗禮遇,賜號「通慧大師」,從此他轉入佛史著述和全國佛教事務管理。著有《大宋僧史略》、《三教聖賢事跡》等。
在贊寧的傳承影響下,北宋初,著名律師靈芝大師在昭慶寺建壇,成為南方著名的律宗道場。太平興國三年(978年),又由永智律師在昭慶寺建「萬善戒壇」,每年三月三日,海內緇流,雲集於此,惟其長老能通五宗諸典者登壇說法,敷陳具戒,其徒跪而聽之,名曰受戒。由此,南山律學在杭發揚光大。元豐初(1078年),靈芝尊者元照主持昭慶寺時,博究南山律學,著《行事鈔資持記》一百多卷,高麗僧統義天入宋求法時,曾叩請元照開示律義。隨後又有允堪律師在杭著《行事鈔會正記》,使南山律分成「資持」,「會正」兩派,律學研究十分活躍。只是元照後期因病盡棄平生所學,專修凈業,而在當時條件下又無名僧倡導,元、明時期,漢地律宗出現萎靡不振,弘一法師稱之為「八百年湮沒無傳」。
清初康、乾兩帝崇佛,私度僧尼悄然興起,宜潔玉書從寶華山分席來杭在昭慶寺重興律學,著有《梵網經菩薩戒律》、《毗尼日用切要乳香記》、《沙彌律義要略述義》等。清帝乾隆視巡杭州後,於乾隆十九年(1754)下詔取消僧尼官給度牒制度,對佛教開禁。
民國時期,弘一法師初修凈土轉向專弘律部,被佛教界尊為「重興南山律宗的一代高僧」。民國七年(1918年)在虎跑定慧寺披剃出家,法號「弘一」。他原為凈土法裔,但卻專研律部,披閱《四分律》和宋代元照律學著作,並著《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然後游歷各地,參謁名師。民國二十年(1931年)二月在上虞法界寺佛前發願弘傳南山律,並在慈溪五磊寺創辦「南山律學院」,又至泉州開元寺集學者十多人研究律學,稱南山律學苑,親自圈點從日本請回的南山律三大部:《行事鈔資持記》、《四分律行宗記》、《羯摩疏隨緣記》,後在南普陀講律修持,主講含注戒本》、《律學要略》、《彌陀經》等,也至青島等地講律,同時精研《華嚴》。律宗在佛教宗派中最重修持,非常嚴謹,他一生嚴於律已,實踐躬行,後學者難望其項背,被奉為「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
禪 宗 南朝宋、齊間,古印度僧人菩提達摩航海來華入嵩山少林寺面壁靜修九年,摒絕雜念,悟得佛理,並對當時佛學進行革新,被奉為中國禪宗初祖。該宗主張證悟本自心性,尋得佛心,故亦稱「佛心宗」。該宗以《楞伽經》、《金剛般若經》等為傳法依據,但長時期奉行不立文字,不立語言。禪宗於唐代大興,初分出牛頭宗,五祖弘忍後分南、北兩宗,分支甚多,迅速發展成為中國佛教最大宗派之一。對杭州形成影響的有初期的牛頭宗。
牛頭宗(禪)由四祖道信弟子法融創立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牛頭山。該宗以為「心境本寂,非今始空」,「迷之為有,即見榮枯貴賤等事」,強調人生如夢,故應超塵脫俗。唐天寶元年(742年),該宗弟子法欽雲游至餘杭徑山;披荊上山,結茅而居,時遇寒冬大雪,法欽堅心不動,於是「鄉民給奉,僧衲相從」。唐代宗大歷三年(768年)奉詔入京,賜號「國一大師」,大臣李泌等三十二人皆投法欽門下,名聲大振;翌年創建徑山寺,後轉住杭州龍興寺,在杭州佛教史上,唐長慶時棲息於鳳林寺(古定業院)前人稱「鳥窠禪師」的圓修就是法欽弟子。只是由於該宗主張過於虛空,唐末時趨於衰微。
禪宗南、北分宗後,北宗(神秀)受到「安史之亂」摧殘,南宗(慧能)則在神會努力下資助平定「安史之亂」,逐漸在北方取得地位。南宗禪的興起,是我國佛教的一大轉折。人們認識到,成佛並非只有面壁坐禪和讀經念佛與世隔絕的道路;而且強調「頓悟」,「佛即本心,不必外求」,佛徒可居山林寺院,也可居於「市朝」(稱作「市隱」),這就為佛徒成就功業開了方便之門,佛教由此大為興盛。於是出現禪宗南宗五家兩系:
南嶽系(懷讓):溈仰宗,臨濟宗(黃龍派、楊岐派)
青原系(行思):曹洞宗,雲門宗、法眼宗。
連同臨濟宗的黃龍、楊岐兩個分派,在佛教史上統稱為「禪宗南宗五家七宗」。在歷史變革中,大多衰絕不傳,唯臨濟、曹洞獨盛。
凈土宗 凈土宗源於東晉名僧慧遠在廬山設「蓮社」,信奉往生凈土,故亦稱「蓮宗」。該宗依 「三經一論」為弘教主要經典,提出只要一生至誠念佛,臨終時便可依阿彌陀佛或觀音之力(即借「他力」)往生西方極樂凈土。因簡單易行,無須深諳佛學佛經便可進入佛門,故普及四方,傳播極廣,成為中國佛教中影響最大的宗派之一。慧遠被尊為初祖,唐時該宗在中原地區盛行,直至五祖少康於唐元貞時入浙在古睦州(建德)烏龍山建立道場,凈土法門始在杭州傳播。
凈土宗在杭廣為流傳並形成凈土文化中心是各種因素凝聚而成,其中主要的因素有:一是佛教各宗紛紛歸流,諸多高僧共傳凈土。二是五祖少康來杭創立道場,稱名念佛,勸人急修凈土;六祖延壽以《禪凈四料揀》吹響「禪凈合流」號角,於是「天下翕從」外。此後各代凈土宗師均在杭州建立道場力弘凈土。
整個宋代三百多年時間,杭州凈土宗十分盛行。進入元代後,杭城一些臨濟宗高僧也多主修凈土,並將禪宗的「自禪性」與凈土的念佛法門結合。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朝廷頒布榜文,從此採取限佛政策。由於凈土易修易行,不少禪僧和各宗僧人轉奉凈土。
凈土先賢自唐代少康至清代實賢前後七代宗師皆以杭州為凈土道場。此後十二祖際醒受永明影響棲心凈土,在北京紅螺山資福寺弘傳凈土,他認為「永明乃禪門宗匠,尚歸心凈土,況今末代,尤宜遵承」。十三祖印光於清末在紅螺山入堂念佛,然後南下往來於蘇、浙、滬講經說法,著有《凈土決疑論》等大量凈土文章,並先後組建「凈業社」、「弘化社」等,發行《凈業月刊》,弘揚凈土信仰,後住蘇州報國寺,專事念佛,於1940年12月在靈岩山去世。他一生立誓不作寺廟住持,不收出家徒眾,而廣收在家居士弟子,對蘇、浙、滬居士持戒念佛影響甚大;據稱他所收海內外在家弟子不下十餘萬人。有佛學專家認為,以凈土結合,融攝各家,千餘年來各宗合流歸於凈土的趨勢至印光集其大成。
以上大乘宗派在杭傳承影響較大。其中禪宗派生的臨濟宗逐漸成為杭城佛教的主流。宋室南渡,北方臨濟宗高僧紛紛南下,其中愛國高僧大慧宗杲是一位著名的佛學理論家,他曾受秦檜迫害兩次流放,又兩上餘杭徑山主法,竭力主張以「看話禪法」調動禪者全身心思索,對人生、對社會、對宇宙決疑開悟,並在實踐中發揚自尊自信,隨緣放曠,自獲解脫,他的主張被佛教界奉為「圭臬」。正是由於大慧以「看話」改換原來的「捧喝」門風,使臨濟宗代代相傳,直至清代具德中興,使臨濟宗保持了旺盛的生命力,大慧也被尊為「劃時代禪匠」和「甘露門」。
永明延壽大師也是佛教史上的一代高僧。他原屬法眼正傳弟子,但他深感禪宗有「空疏之弊」,畢生致力於扶衰救弊。他引領各宗派分居博覽,互相質疑,輯錄成《宗鏡錄》百卷,流傳國外;又提倡「禪凈雙修」,他撰寫的《禪凈四料揀》成為禪凈合流的「號角」,「登高一呼,天下翕從」,被尊為凈土六祖。
在北宋時期,靈隱寺主法的均為雲門宗高僧,其中重顯致力於佛教文學創新;契嵩著書平息了儒家排佛的爭論,對佛教文化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但雲門宗「孤危聳峻」的隱晦說教方法制約了該宗的發展,自南宋開始也都轉奉凈土。
由於杭州地處東南沿海,千百年來,杭州佛教與各國佛教長期保持友好交往。據《佛光大辭典》稱:日本禪宗二十四流中有二十一流均屬臨濟,這與杭州佛地長期傳承有著很深的淵源關系。正如中國佛教協會前會長趙朴初所指出的,我們共同信仰的佛教已經成了一條「黃金紐帶」。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世界佛教的國際交往,互相切磋交流、理解包容,它會對增進友誼,維護世界和平作出貢獻。
❻ 杭州巿有什麼寺廟
靈隱寺、凈慈寺、法喜寺、法凈寺、法鏡寺、靈順寺、永福寺、韜光寺等。
1. 靈隱寺位於杭州西湖靈隱山麓,處於西湖西部的飛來峰旁,離西湖不遠。靈隱寺又名「雲林禪寺」,始建於東晉(公元326年),到現在已有一千六百多年歷史,是我國佛教禪宗十剎之一。當時印度僧人慧理來杭,看到這里山峰奇秀,以為是「仙靈所隱」,就在這里建寺,取名靈隱。後來濟公在此出家,由於他游戲人間的故事家喻戶曉,靈隱寺因此名聞遐邇。五代吳越國時,靈隱寺曾兩次擴建,大興土木,建成為九樓、 十八閣、七十二殿堂的大寺,房屋達1300 余間,僧眾達3000人。
2.凈慈寺是西湖周圍的第二大名剎,「濕紅映地,飛翠侵霄」,與靈隱寺並稱南北兩山之最。
凈慈寺最早叫「慧日永明院」,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周顯德元年(954年)吳越王錢謬為永明禪師所建。永明(904-975年)本姓王,名延壽,字沖元。自幼信佛。永明禪師佛學造詣很高,著作甚豐,主持杭州靈隱寺、六合塔的修建,並創建凈慈寺,成為凈慈寺的開山祖師。
濟公,僧名道濟(1148-1209年),是南宋時期僧人。原名李心遠,據《北石間集》、《凈慈寺志》記載,是台州(浙江臨海)人,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後移住凈慈寺並長期在這里修行,最後也在凈慈寺圓寂。關於濟公的許多傳說大多與凈慈寺有關,因此後人認為他是羅漢下凡,稱他為「降龍」,在殿內塑像供奉他。
3.法喜寺又名上天竺寺,該寺創建於五代吳越王時(907—960年),原名天竺看經院。清代乾隆時改名為「法喜寺」。為天竺三寺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寺廟。
4.法凈禪寺又稱中天竺寺 位於天竺山之稽留峰下 四周群山環抱 景色幽美 歷史上還有有「稽留旭日」 「合澗沉鍾」、「七星潭月」 「永清竹浪」等為「中竺十二景」 可見景之絕色 中天竺始於隋 乃中印度高僧寶掌禪師所創 師生時左手握拳 至七歲剃度時始展掌 掌中現一明珠 故得名。
5.法鏡寺位於浙江省杭州靈隱寺之南,兩寺僅飛來峰之隔,東晉咸和元年(326年),靈隱天竺的天山祖師慧理來到武林山下,依山臨江,廣建寺院。
6.靈順寺俗稱華光廟,又稱財神廟。據文獻記載,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
7.永福寺位於杭州市靈隱景區內,飛來峰西側,是杭州市佛教協會新近恢復的一座千年古剎。
8.韜光寺是蜀地名僧韜光禪師所建。一日,禪師辭師出遊,師父囑咐說:「遇天可前,逢巢則止。」唐穆宗長慶年間(821-824)當他游至靈隱寺西北巢枸塢時,正值白居易(字樂天)任杭州刺史,心想:「吾師命之矣。」遂卓錫於此。
五代後晉天福三年(938年)吳越王重建,改名廣岩庵,宋真宗大中祥符間(1008-1016年)又名法安院,後寺以人名,為韜光寺。
❼ 杭州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美景
如果你來杭州,我才不會帶你看西湖,人山人海的西湖早已淹沒在擁擠的人潮中,失去了她本真的安寧。我會帶你去看浴鵠灣,她就在西湖邊上。這里是一個隱逸的西湖,湖面聚散開合,岸線曲折有致,黃公望、張雨等文人畫家均在此留下了蹤跡。門票:免費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 地址:杭州西湖區三台山路33號
如果你來杭州,我才不會帶你看靈隱寺,仁慈的佛祖怎麼顧的過芸芸眾生如此之多的求財求福。我會帶你去看天竺三寺,法喜寺,法鏡寺,法凈寺。他們就在靈隱邊上,這里四周群山環抱,景色幽美,是真正的佛門清凈之地。在這里的佛祖面前,只有你。法喜寺: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竺路338號
如果你來杭州,我才不會帶你去西溪濕地,我會帶你去江洋畈生態公園,同樣擁有濕生林、淺水沼澤、湖泊池塘等多層次的濕地景觀,還可以近距離的看到鳥類、魚類、水禽、兩棲類等野生動物的覓食和棲息。周邊還有極富野趣的八卦田。 門票:免費開放 開放時間:8:30-18:30 地址:上城區糧道山18號如果你來杭州,我還會帶你去四眼井,在這里感受文藝小資里的杭州。青年旅舍,主題餐廳,特色茶樓,這里極具現代氣息。馬燈部落,帕克,途安,桂廬,香巴拉,隱上花園。。。這里的每一個名字都令人無限遐想,這里更是小資,文藝青年的理想去所 地址:虎跑路與滿覺隴路交匯處。
❽ 杭州有佛學博物館么具體在杭州哪個位置求告知!!!詳解
今天第一次去,朋友看到新聞說環境不錯於是就跑過去了,靈隱下了車還要走上半個小時才可以到達,你也可以選擇坐電瓶車上去。到了上天竺後,拐到天竺路上,走上一段,離盡頭的法喜寺大概還有100米左右時,左手邊的綠化帶里能看到一塊「杭州圖書館佛學分館」的牌子。按著牌子上的箭頭,順著小徑走進去,就到了。
這塊牌子下還有塊大石頭,上面寫著大紅色的「天竺路319號」,那是隔壁民居家的地址,也可以作為你的認路標識。要是這兩樣都沒看到,也可以找聚喜樓,「杭州圖書館佛學分館」的牌子,就在它對面。網上介紹圖書館還有WIFI,信號是有但是連半天都連不上,估計是故意這樣的不然大家都在裡面乘涼和上網了。圖書館不提供午餐,只有熱水。
❾ 杭州有哪些著名的寺廟
1、靈隱寺,又名雲林寺,始建於東晉咸和元年(326年),靈隱寺開山祖師為西印度僧人慧理和尚。南朝梁武帝賜田並擴建。靈隱寺主要由天王殿、大雄寶殿、葯師殿、法堂、華嚴殿為中軸線,兩邊附以五百羅漢堂、濟公殿、華嚴閣、大悲樓、方丈樓等建築構成。現任方丈是光泉法師。
(9)杭州有哪些佛學文化擴展閱讀:
凈慈寺,位於浙江省杭州市的西湖南岸,雷峰塔對面,是西湖歷史上四大古剎之一,中國著名寺院之一。因為寺內鍾聲宏亮,所以"南屏晚鍾"成為"西湖十景"之一。
凈慈寺在浙江杭州的南屏山慧日峰下,是公元954年五代吳越國錢弘俶為高僧永明禪師而建,原名永明禪院;南宋時改稱凈慈寺,並建造了五百羅漢堂。寺屢毀屢建。現在的寺宇、山門、鍾樓、後殿、運木古井和濟公殿,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重建的。
其中大雄寶殿單層重檐,黃色琉璃瓦脊,更顯庄嚴宏傳。特別是一口重達一百多公斤的新鑄銅鍾,鑄有趙朴初等人書寫的《妙法蓮華經》,計六點八萬字。每日黃昏,悠揚的鍾聲在暮色蒼茫的西湖上空盪,激起人們的無限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