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3 03:44:32

Ⅰ 從長沙伢子唱非遺的歌中,你聽到了哪些長沙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名字

湘綉。
湘綉,湖南省長沙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湘綉是中國四大名綉之一,是以湖南長沙為中心的帶有鮮明湘楚文化特色的湖南刺綉產品的總稱,它起源於湖南的民間刺綉,吸取了蘇綉和粵綉的優點而發展起來,已經有2000多年歷史。

Ⅱ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一、灘頭年畫。
灘頭年畫是湖南省寶慶(現在為邵陽市)隆回灘頭鎮漢族民間工藝品之一。是中國漢族特有的一種繪畫體裁,也是中國農村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
灘頭年畫的種類在最盛期達六十多種。由於歷史的原因,現存二十餘種。灘頭年畫多以祝福新年的喜慶的豐登,免除災禍的古老民間習俗為題材,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美好祝願和精神寄託。
二、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是現在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信息構成了女書風俗。女書記錄的語言是女書流行與眾不同的永明土話。
三、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四、西安古樂。
西安古樂又稱西安鼓樂、長安古樂、長安鼓樂等,是我國境內迄今發現並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民間器樂樂種之一,被譽為「古代的交響樂」、「中國古代音樂的活化石」。它完整地保留了唐宋宮廷音樂的風貌,莊重、肅穆、高雅。樂譜至今依然沿用古老的俗字譜(工尺譜系列)。
五、南音。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Ⅲ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1、緙絲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非物質文化遺產

Ⅳ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緙絲、 全聚德、蘇綉、吳歌、評彈、中和韶樂、川劇變臉、灘頭年畫、江永女書、南京雲錦、西安古樂、南音、青浦田歌、松江顧綉等。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一、灘頭年畫

南音也稱「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國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古音樂。兩漢、晉、唐、兩宋等朝代的中原移民把音樂文化帶入以泉州為中心的閩南地區,並與當地民間音樂融合,形成了具有中原古樂遺韻的文化表現形式--南音。

Ⅳ 郴州非遺文化有哪些

郴州市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如下:

1、湘昆

湘昆是湖南崑曲的簡稱,是湖南省的傳統戲曲劇種之一。與中國南方的蘇昆、北方的北昆同源。 因流行於湖省湘南的桂陽、嘉禾、新田、寧遠、藍山、臨武、宜章、郴縣、永興、常寧等地,並以桂陽為其發展和活動中心,故又稱「桂陽崑曲」。

2、汝城香火龍

據民間傳說,宋朝時,汝城連年水災,民不聊生,鄉民扎草龍燒掉,以求消除水災。制稻草龍便成為習俗沿襲下來,成了一種傳統民俗娛樂活動。每年新春佳節之際,各村舉行舞龍活動,慶賀豐收,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

3、城關夜故事

其形式是:將傳統民間傳統、神話故事,著名文學、戲劇故事和各時期新人新事等,用戲劇手法將真人化妝、著裝、造型,配之以道具和場景,利用馬、板車、轎子、彩棚等,或馱,或推,或抬,將「故事」高高托起遊行展示,使觀眾見其型而悟其意,聯想其故事情節。

4、蘇仙傳說

蘇仙,名耽,桂陽人。蘇耽早年喪父,與母親相依為命。一年瘟疫流行,他與母親用桔葉、根、井水配馬嶺山桃石熬制湯劑,救治了病人。後隨道士出遊,民間傳說他已跨鶴成仙。2014年11月11日,蘇仙傳說列入中國第四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5、臨武儺戲

被稱為漢族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儺祭源於原始社會的圖騰崇拜,表演的主要特徵是角色頭戴柳木製做的假面具,扮作鬼神歌舞,表現鬼神的身世事跡。其表演內容涉及漢族民間信仰、2014年11月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Ⅵ 我國3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分別是哪些

一、崑曲

清明節與春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除了中國,世界上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也過清明節,比如越南、韓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2006年5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申報的清明節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Ⅶ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譚振山民間故事,遼寧省新民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譚振山家族有「說書講古」的傳統,家族中的一些長輩都擅長講故事,許多故事都已在其家族中傳承了許多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Ⅷ 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民間工藝有哪些

作為人類文化遺產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非物質遺產與物質遺產同樣寶貴,都是人類文明的基本組成元素,是前人創造並留存下來的文化財富。它不僅是一個國家或民族歷史成就的標志,也是反映今天文明的標志。

2009年9月30日,中國剪紙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第四批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現在,剪紙已不僅僅是母女、婆媳關繫上傳承的女紅,也不再只是一門“手藝”,而是真正意義上能夠代表中國人技藝、才情的現代“藝術”。

民間文化與精英文化最大的不同在於它是自發產生的,是情感化的載體,它表達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與期許。然而,一直以來,與廣大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民間文化部分,卻鮮受關注。值此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來臨之際,希望民間文化得到更廣泛的傳揚,同時,向民間文化的創作者、傳承者、保護人致敬!

Ⅸ 截止2021年,長沙市已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有哪些

長沙湘劇是湖南地方大戲中的一個主要劇種,其腔調最初以江西弋陽腔與長沙等地的民間宗教音樂結合而形成,舊稱「人戲」、「大戲」。由高腔、低牌子、崑腔、彈腔4種聲腔構成,用長沙方言演唱。其風格或粗獷、奔放,或委婉。當今湘劇缺乏青少年群眾為主的市場,逐漸走向沒落。
長沙花鼓戲是長沙地區流傳最廣的一個劇種,唱遍大江南北,風靡海內外的花鼓戲名劇《劉海砍樵》其膾炙人口的「比古調」唱段,深受全國各地的人民群眾所喜愛。
長沙彈詞是長沙城市曲藝的一種,它源於道情,因用長沙方言說唱,也稱長沙道情,2008年入選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Ⅹ 崑曲是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嗎

是。
崑曲也叫昆劇,原名崑山,是戲曲的一種。在2001年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
崑曲融合了唱、念、坐、打、舞蹈及武術等,以曲詞典雅、行腔婉轉、表演細膩著稱,是被譽為"百戲之祖"的南戲系統下之一的曲種。崑曲以鼓、板控制演唱節奏,以曲笛、三弦等為主要伴奏樂器,其唱念語音為"中州韻"。
中國的十大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一個是我們從小都知道的長城,2、版式,就是活字印刷,3、京劇,4、書法,5、針灸,6、24節氣,7、算盤,8、古琴,9、剪紙,10、皮影戲。

閱讀全文

與湖南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4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