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龍文化是指什麼

龍文化是指什麼

發布時間:2022-06-13 08:41:04

㈠ 什麼是龍文化

關於龍這種象徵性動物的文化,文化是指一群人對某種事物的關注愛好與經驗積累。龍文化包括其中的帝王文化,民主團結等等。再告訴你,原始的龍是從蛇慢慢演變出來的,不是某個人在某個時期憑空捏造出來的。

㈡ 龍文化是怎麼理解的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打了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復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龍文化的本質

中國原龍最早曾一度起源於原始圖騰文化,但本質與主流卻不能簡單歸結為原始圖騰文化。從「時代背景——具體內容——文化涵義——社會功能」這四個方面來看,中國的龍都與原始圖騰有重大差異,因而表現出以下本質特徵:

源於圖騰,超越圖騰

中國的龍文化在現代中國絕非僅僅存在個別遺跡,而是依然保持強大生機,揚棄掉封建主義、神秘主義、專制主義的消極因素,中國龍文化在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中雖不能起到歷史上的那種主導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對中華民族有強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不是實物崇拜,而是文化創造

圖騰文化本質上是原始社會的氏族文化,而中國的龍,最初形態的原龍,即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這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解體期,中華文明時代的起源期,後來是中華文明中國的龍,固然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某種原型,但本質上並不是自然界中的現有實物,而是基於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造、文化符號。時代的形成期。
中國龍的本質特徵,卻在於根本超越了氏族文化的血緣關系,升華為以地緣關系為根基的民族文化內涵。

龍——這是中國人的獨特文化創造、觀念創造、符號創造。 「龍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的象徵,是中國五千年偉大歷史的象徵,是崛起的偉大中國人們勤勞、勇敢、不屈不撓、大膽創造、誠信和諧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

龍文化的內涵

從三個層次揭示中國龍文化的多重內涵:

第一層,龍的觀念 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

第二層,龍的理念 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後面,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系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系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系的和諧。

第三層,龍的精神 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文化底蘊。王東認為,發掘中國龍文化的深層內涵,有助於解決當代世界的一些文明沖突。

中國的龍卻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通過復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四具基本觀念:

一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二是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三是陰陽交合的發展觀(或叫變易觀);四是兼容並包的文化觀。

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世界觀,堪稱是中華民族文化中最核心的理念。龍以生動具體的形象,再加上神秘主義的形式,蘊涵著天人合一的觀念。

㈢ 中華龍文化到底是個什麼意思

龍是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遠古人們認為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在幾千年浩瀚的歷史進程中,龍成了一種文化。它代表了中華民族的深厚文化底蘊。

㈣ 民族標志的中國龍文化

「龍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標志性文化。中華民族的文化無比豐富,可以用一個名詞來概括,用一面旗幟來統領。正如企業可以用一個品牌標志來表達整個企業的價值、文化、理念一樣,整個民族和國家也可以用一個標志品牌來表達整個民族和國家的價值、文化、理念。「品牌標志」要能充分表達這些方面,才能有資格作為「品牌標志」。
所以,要確立什麼是合適「品牌標志」以前,必須先了解「品牌標志」所要表達的這個對象的價值、文化及理念內涵。
建構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這一「重要研究」也同樣如此,首先必須研究清楚中國國家的價值、文化、理念內涵,才能再來談及某個標志能否代表中國。
無疑,許多符號都可以表徵中國:長城、黃河、長江等等,但這些是否是適當的符號?而龍是否又是表徵中國的最恰當符號?
文化是一種歷史形成,特別是作為民族象徵的文化符號,它本身積聚的,就是民族文化極強的內部凝聚力。文化是歷史的一部分,歷史是不能改變的。中國龍文化也同樣是如此。從代表中華民族,代表中國方面來說,沒有任何標志可以超越「龍」這個標志,「龍文化」最能表徵中華民族價值理念。
什麼是「中國龍」呢?一般認為中國龍是由九種圖騰(鹿的角、駱駝的頭、蝦的眼睛、蛇的身體、青蛙的肚皮、鯉魚的鱗、鷹的爪子、老虎的手掌、牛的耳朵)組成的新圖騰。但《禮記-禮運篇》中又有一說,稱「龍、麟、鳳、龜』,謂之四靈」。
龍的各部位都有特定的寓意:突起的前額表示聰明智慧;鹿角表示社稷和長壽;牛耳寓意名列魁首;虎眼表現威嚴;鷹爪表現勇猛;劍眉象徵英武;獅鼻象徵寶貴;金魚尾象徵靈活;馬齒象徵勤勞和善良等。獅頭、鷹爪、蛇身、虎掌、鹿角代表的是中華民族大家庭團結一致的精神。龍的精神可以用團結凝聚的精神、造福人類的精神、奮發開拓的精神和與天和諧的精神來概括。它是吉祥的象徵,是風調雨順的保證,是民族和諧的標志。數千年來,約定俗成,深入人心。

㈤ 什麼是中國的龍文化

中國的龍為鱗蟲之長,常用來象徵祥瑞,是漢族等東亞民族最具代表性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我國封建時代,龍是皇權的象徵,皇宮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第五,在《禮記·禮運第九》中與鳳、龜、麟一起並稱「四靈」。
《三國演義》中,羅貫中通過曹操之口,概述了龍的特點:「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宇宙之間,隱則潛伏於波濤之內。方今春深,龍乘時變」。
宋代畫家董羽認為龍「角似鹿、頭似牛、眼似蝦、嘴似驢、腹似蛇、鱗似魚、足似鳳、須似人、耳似象。」這是現代得到認可較多的說法。
注意,像金庸武俠小說中《龍象般若功》里的龍,不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龍,而是蟒蛇。佛教徒為了貼近中國文化而把古印度神話中的蛇族翻譯為龍族,所以才有了迦樓羅以龍為食的說法。

㈥ 龍文化要怎麼理解

龍文化在古代既是一種天人合一的文化,只不過我們沒有認真研究過而已。龍文化在古代具有神秘性和特殊性,而且是我們國家的獨有文化,與西方的恐龍及及我們傳統知道的答案不同。龍文化在現代有著特殊的意義,在新的時代我們需要我們本有的龍文化來指導我們的精神文化。
原始階段
甲骨文中「龍」字為獸首蛇身之狀,頭頂著一個表示刀狀器的「辛」字元號(見右圖,引之康殷著《文字源流淺說》)。

相信很多人見到這樣的東西都不認識吧!因為這樣的符號很奇怪,也許很多的歷史學家看到也不認識。因為這就是最初的龍的原型,當然不是全部,是龍的本體。

有的東西就是這樣,有的人喜歡問為什麼龍最初的是這樣的?如果是這樣問的話,其實我也想問,人為什麼長成我們現在這個樣子,每個東西都有其本型,龍的本型就是這樣。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是依據龍最初的本型而來的,這些本型都是通過一定的人類修行,所顯現出來的一種符號。古代我們人類認知能力很差,只能依據自身的本領來做事,所依據的就有龍所代表的規律。

在我的研究中,我們應用龍所為依據確定的規律有中醫的確立(有待確定),皇權中天子的確立,人文文化的確定等等,因為學疏才淺,研究的不多,希望能夠了解更多的東西。

那麼龍是怎麼產生的,在我看來龍是日月精華相搏而產生的,龍並非一生如此,乃是經過各個階段的長成,所以我看道家也有很多的人進入這個行列,只不過當成修身養性的一部分了,並沒有拿出來。我們的文化就是如此,我們既然要研究文化,就應該拿出依據來,而不是讓人只知道所以然,而不知道為什麼這樣。

我們看到上面的圖片,其實那個就像我們的本體一樣,就像我們的身體,有頭,有身子,只不過沒有手腳。

最初的龍是由那些大巫掌握的,比如伏羲,女媧。但是我記得在一本書上看到這樣的人應該很多,否則不會影響如此廣泛。由於他們掌握著很大的權力,所以能夠將這些符號帶給世人,而且用人文的形式流傳至今。我得到這些符號也是在無意間,只是在研究的過程中發現了這些很樸素的道理。希望能夠給人解開最初的迷惑。也希望更多的人懂得我們文化的寶貴。

那個時候我們沒有醫葯,但是懂得這個本領的人,就能夠依據其中的道理,用咒語或者嘗試葯草。為什麼這樣,依據是什麼呢?記得古代有人是「玲瓏之體」,我完全有理由相信,所謂的「玲瓏之體」就是說的龍。為什麼是這樣,後面可以慢慢的講。而且我們看到黃帝說的承天之命,乃至頭上戴的皇冠,都是依據龍的本體而來。人文中,我們懂得禮儀,按照一些禮儀做事,我們也許感到麻煩,但是確實也是來源於龍文化。

發展階段

伏羲和女媧經過了多少年我們並不能知道,也許經過了幾百年,也許幾千年,也許更長。但是我們人類隨著時間的進步,開始進入封建社會,那個時候已經沒有了野獸的侵襲。人文也經過了發展,這個時候已經不需要大巫的存在了。而這些存在的也就成為了現在的修行,演變成為了我們本土的道家。

但是這個時候雖然體亡但型存,但是隨著歷史的發展,我們古代的皇帝更多的是將龍「融合化」,比如為什麼是五爪金龍,當然這個是我本人的推測,需要通過歷史的證明。所謂的五爪金龍,是因為我們人有五個手指,將龍本體更加形象化,人文化。而這個時候是現在很多很多,包括學者在內研究的重點,所以很多人找出了很多很多的依據。所以研究出來只能當做影子來看,而不是真正的文化。

在這個階段,人們更加註重的是龍威猛的形體,以襯托統治者的威嚴。

在其中很多其他文化也將龍納入其中,其中以佛教最為嚴重。佛教中龍作為一種神存在。但是我們本土中的龍是智慧的象徵,兩者是有其根本區別的。只不過兩個階段中,佛教是上升的階段,而且不和世俗相通,所以二者還是各自發展各自的。只不過發現現在的學者卻很多拿著佛教的教義來研究我們本土的文化。當然不能找到正確的路。

當代階段

當代中隨著西方文化對我們本土文化的沖擊,我們習慣上接受了西方的文化,龍也隨著西方的演變,變成了恐龍的形態。不知道我們的老祖宗知道了會做何感想。我們中的龍文化,作為智慧和精神的象徵,西方說的恐龍根本不能與之相等。可是我發現大部分的學者都將現實中的生物,比如不是西方的,我們本土意義上的恐龍或者大型動物。拿來充當我們傳統意義上的龍,當然不能怪你們,只是這些都不是。

當今社會精神文化遺失殆盡,都被科學所迷惑。我更加希望龍能夠在當代中出來,找尋出自己的本來面貌,而不是讓人們隨意猜測。這不是對個人,更是對民族的象徵,我們都應該秉承龍所帶給我們的精神,秉承龍真正的文化。伴隨著龍文化,找尋我們古代先哲留給我們的足跡。因為我們已經迷失,需要找尋過去的道路。

㈦ 龍文化是什麼意思

龍文化,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

㈧ 什麼是龍文化

1、「龍文化」確切地說是中國文化的一部分,有許多表現龍的作品。
考古的發現:
炎帝氏族的圖騰是鸞鳥,黃帝氏族崇拜的似乎是「北斗星」而不是龍。
《史記》中有「黃帝馭龍升天」之說,可見龍不過是黃帝的「座駕」。
有意思的是,在黃帝和蚩尤的大戰中,黃帝先派應龍出戰而大敗,後靠「人首鳥形」的九天玄女相助才一戰而勝。這「九天玄女」正是鳳圖騰的化身,似乎說明黃帝與鳳的關系超越龍。
夏王朝是以陽鳥(鸞鳳)為圖騰;

商民族是「玄鳥生商」也不是龍圖騰。
商代「雙鳥紐銅鼓」(現存於日本泉屋博古館),畫的是「鳥爪人身」的鸞鳳圖騰神,左邊一條小魚,右邊一條小龍,都在親吻其下身——龍如此渺小!

2、民間的傳說:
自古流傳在民間的神話中,龍就是不幹好事的禍害,它製造災難,荼毒黎民,兇狠殘暴。
《周處除三害》中就把龍列為一害。
《封神演義》里的屠龍小英雄哪吒,殺龍子、抽龍筋……
八仙、美猴王等等民間傳說,都對龍進行了嘲諷與作弄。
民間傳統的舞龍分明是對龍的盡興戲弄……

3、大約在秦漢之後,「龍」成為顯示帝王權勢的標志與象徵,帝王們都以「真龍天子」自居,王子王孫則自然是龍子龍孫,成為附和意義上的「龍的傳人」。
龍的形象和真龍天子的神話震唬了中國老百姓2千多年。
但令我大惑不解的是:
孫中山早已打倒大清的龍旗;新中國高高飄揚起了五星紅旗,全沒有什麼龍文化參與。
如今,為什麼有許多人口口聲聲自稱「龍的傳人」呢?
莫非帝制雖滅,末代皇帝也早就死了,這些人擔心皇帝斷子絕孫,都自願來做末代皇帝的孝子賢孫嗎?

㈨ 龍文化 是什麼

龍文化,中國龍文化上下8000年,源遠而流長。龍的形象深入到了社會的各個角落,龍的影響波及了文化的各個層面,多彩多姿。上下數千年,龍已滲透了中國社會的化除了在中華大地上傳播承繼外,還被遠渡海外的華人帶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國的華人居住區或中國城內,最多和最引人注目的飾物仍然是龍。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龍成了中國的象徵、中華民族的象徵、中國文化的象徵。對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是一種符號、一種意緒、一種血肉相聯的情感!。「因此,「龍的傳人」、「龍的國度」也獲得了世界的認同。龍是華夏民族的代表!
龍和中華》記載:一直以龍的傳人自居的中國人,逢年過節都要舉行 龍文化
一些如舞龍燈、祭龍王、賽龍舟之類的喜慶活動,祈盼風調雨順、國泰民安、豐衣足食。中國龍文化起源及龍文化對中國的現實意義。龍作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五千年來已深深紮根於所有中國人的心中,形成了具有強大凝聚力的龍文化,龍文化在歷史上曾為中國的統一和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它仍為中國的統一和繁榮發揮著自己獨有的作用。 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對神異動物龍的崇拜,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龍文化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早在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時期,先人們就雕刻各種「C」形玉龍、玉豬龍等作為禮器,拜祭天地山川。據記載,在炎黃時代,龍就成為中華民族各部落聯盟的共同圖騰。以後,夏朝以黃龍為圖騰,商周時期龍文化更得到廣泛的傳播,在各種精美的青銅器和玉器中,龍的形象經常出現。 秦漢以後,龍成為帝王的象徵。歷代皇帝都自稱為「真龍天子」,還把龍字用在帝王使用的東西上,如將皇帝穿的衣服稱為龍袍、皇帝坐的椅稱為龍椅、皇帝睡的床稱為龍床等。 在古人心目中,龍是一種神秘的寶物,不易見到,即使顯現了也見首不見尾,或只見到只鱗片爪。而龍的出現,是天下太平的徵兆,所以龍被人們視為天下間最大的吉祥物。 雖然神秘莫測、變化多端的龍難得一見,但自古以來人們對龍的形象描述得很清楚。漢代學者王充指出,龍自首至膊,自膊至腰,自腰至尾,三部分長度都相等;龍的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頸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耳似牛。龍能走、能飛、能游泳、能興雲降雨;龍還能顯能藏、能巨能細、能長能短。春分時飛上天,秋分時潛於淵。 在神話傳說中,龍的種類有很多,有鱗者為蛟龍,有翼者為應龍,有角者為虯龍,無角者為螭龍,未升天者為蟠龍,好水者為晴龍,好火者為火龍,善吼者為鳴龍,好鬥者為蜥龍。 在堪輿學著作中,「龍」是最常見的術語之一。由於自然界的山和水在形態上變化多端,與傳說中的龍相似,所以古人將山和水都比喻作龍,把山脈直呼作「龍脈」,把曲折的流水呼作「水龍」。這樣,龍就成為山和水的象徵,各種龍的塑像和圖案大量出現在宮殿衙署、大戶人家乃至尋常百姓家中。北京故宮的九龍壁、太和殿的龍椅、龍柱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 因為相信龍有某種神奇的力量,許多現代人也喜愛用龍作為裝飾物或擺設。如果住宅的外環境缺乏真山真水,可以在客廳擺放龍的塑像,作為山水的象徵。如果周圍環境和室內環境不夠藏風聚氣,也可運用龍的塑像或圖案使室內形成良好的氣場。在堪輿學「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中,青龍是東方的代表,所以龍的塑像適宜擺放在東方;龍又與水密切相關,北方屬水,所以龍的塑像也適宜擺放在北方。
文化本質
1.源於圖騰,超越圖騰中國原龍最早曾一度起源於原始圖騰文化,但本質與主流 龍文化
卻不能簡單歸結為原始圖騰文化。從「時代背景——具體內容——文化涵義——社會功能」這四個方面來看,中國的龍都與原始圖騰有重大差異,因而表現出以下本質特徵: 中國的龍文化在現代中國絕非僅僅存在個別遺跡,而是依然保持強大生機,揚棄掉封建主義、神秘主義、專制主義的消極因素,中國龍文化在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中雖不能起到歷史上的那種主導作用、主流文化作用,但仍對中華民族有強大感召力、凝聚力、向心力。 2.不是實物崇拜,而是文化創造 圖騰文化本質上是原始社會的氏族文化,而中國的龍,最初形態的原龍,即產生於公元前3000年前後,這是中國原始社會的解體期,中華文明時代的起源期,後來是中華文明中國的龍,固然可以在自然界中找到某種原型,但本質上並不是自然界中的現有實物,而是基於民族文化觀念的文化創造、文化符號。時代的形成期。
編輯本段文化內涵
中國的龍以東方神秘主義的特有形式,通過復雜多變的藝術造型,蘊 龍文化
涵著中國人、中國文化中特有的基本觀念: 第一層,龍的觀念 從中國龍的形象中蘊涵著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四大觀念,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仁者愛人的互主體觀;陰陽交合的發展觀;兼容並包的多元文化觀。 第二層,龍的理念 在中國龍的形象、龍的觀念後面,包含著中國人處理四大主體關系時的理想目標、價值觀念,追求天人關系的和諧,人際關系的和諧,陰陽矛盾關系的和諧,多元文化關系的和諧。 第三層,龍的精神 多元一體、綜合創新的中國文化基本精神,這是中國龍形象、龍文化的最深層文化底蘊。王東認為,發掘中國龍文化的深層內涵,有助於解決當代世界的一些文明沖突。
編輯本段文化起源
他們模糊地猜測到,應當有那麼一個力大無窮的,與「水」相關的「 龍文化
神物」主宰著指揮著操縱著管理著這些動物和天象,像一個氏族必有一個頭領那樣;或者說,這些動物和自然天象是這個「神物」的品性體現,像人要說話,要呼叫,要吃喝拉撒睡,要嘻笑怒罵一樣。龍起源於新石器時代早期,距離今天的時間不會少於八千年。這個時期,原始先民已不單純地、被動地依靠上天的賞賜了,他們把獵獲的野馬野牛野豬等等畜養起來;也不單單吃那些是採拾得來的野果了,而是有選擇地種植穀物以求收獲。他們能夠熟練地取火用火,學會了用木頭搭簡單的房子,開始磨製石器、骨器,手工製作陶器,逐漸定居下來,從事生產活動了。生產活動使人們同大自然的接觸越來越寬泛,自然界作為人之外的不可思議的力量對人們精神世界的撞擊也越來越大。 龍,作為一種崇拜現象,一種對不可思議的自然力的一種「理解」,也就從這個時候起,開始了它的「模糊集合」。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8000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岩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這幅岩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 龍文化
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龍的模糊集合過程的起點在新石器時代,經過商、周至戰國時期的長足發展,到秦漢時便基本成形了。這個「基本」有兩個意思,一是說構成龍的框架、要素、樣式,秦漢時都基本具備了;二是說龍是一個開放的、不斷納新的系統,它並不滿足秦漢時的基本成形,之後的歷朝歷代,直到今天,還都在不斷地加減、變衍和發展。 龍的圖騰形象自商代形成後,隨著悠悠歲月的流轉,其形象也在變化和發展,政治的興衰、朝代的更替、人世的滄桑,歷史的一流一脈都在龍的形象塑造上刻下了或深或淺的痕跡,產生過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商王朝在公元前11世紀被周王朝取代。周人的原始宗教中,人文的色彩較為濃烈,這是因為周伐商並推翻商王朝的理由是商王朝無德害民,周人是代表天來對商進行懲罰。因周人有「德」,得以配天,奪取了天下。周人打敗商人後,不但奪取了體現商人通天權力(實際上是統治權力)的鼎器,而且在新鑄的禮器中,突出了自己的宗教觀念。據說周人伐商之時,曾有一巨大的赤色的鳳,口銜玉硅(也有記載說是口銜丹書)落在周的社廟,代表上天降瑞應給周,所以在周代的禮器上,鳳的形象更為突出,龍的形象趨於弱化,甚至在一些圖案中,將鳳的冠狀物安到了龍的頭上,龍的體態少了那種張揚和獰厲,失去了商代龍的攝人氣勢,變得比較平和,更趨於藝術化與圖案化。在商代,龍被作為一種形態怪異的神獸。它那令人可怖的、幻想的形象給人強烈的神密感和一種獰厲的美,顯示出龍有超越世間的神的權威。商代的龍主要鑄造刻飾在青銅禮器上,線條錯落凸突,深沉雄健,再加上青銅禮器那厚重沉穩的造型,使龍有一種巨大的威懾力,折射出一種無以言表的宗教理念。
現實意義
⒈民族團結、和平統一的象徵 中國自秦建立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以來,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雖有分合離亂,但統一始終是主流。這是因為,中國各民族對龍都有一種強烈的認同感,形成了很強的民族凝聚力,促進了各民族的團結。 龍文化具有兼容並蓄性,使中華民族緊緊凝聚在一起,它作為中國和平統一的象徵,在中國的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問題上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各民族共同繁榮、交流,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有力地保障了少數民族的平等、自治權利,促進了少數民族的發展繁榮,並增進了國家的集中統一和富強。然而少數別有用心的人卻將中國這種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說成是中國侵略壓迫境內的少數民族,這在西藏問題上尤為明顯。美國國會不止一次拋出所謂「西藏修正案」,把中國對西藏的合法管轄說成是中國侵略佔領,誣蔑西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生活極其困苦」,「存在政治宗教迫害」,並聲稱漢人進入西藏是要把西藏逐漸漢化。事實上,西藏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唐朝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先後入藏,發展了漢藏友誼,大昭寺門前的「唐蕃會盟碑」就是這友誼最好的見證;元朝中央政府設立宣政院,將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以來,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西藏經濟得到了迅速發展。今天的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繁榮、廟宇林立,宗教事業不斷發展。這一切都有力地駁斥了「西藏人民生活極其困苦」,「存在政治、宗教迫害」的謬論。至於漢人進入西藏問題,正是中國各族人民團結協作的一種表現,也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體現。事實上,眾多的在藏漢人為西藏的繁榮昌盛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孔繁森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也是中國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堅實基石。西藏人民早已和中國其他各族人民融為一體,具有相同的文化背景和強烈的民族認同感。這種由相同的龍文化、民族認同感所締造成的民族團結友愛關系,是任何外來勢力所不能破壞掉的——這是龍文化的一大現實意義。 1.龍文化的另一大現實意義,便是它對中國統一的促進作用。 中國要統一,是所有龍的傳人的呼聲,但由於大陸和香港、澳門、台灣之間社會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不一,因而很難用一種社會制度統一中國。為此,中國共產黨從現實情況出發,提出了「一國兩制」的構想。其實質是將意識形態方面的爭議擱置一邊,依靠各地華人所具有的民族認同感來統一中國,以實現中國的繁榮富強。其中,大家對龍文化的認同感起了關鍵性作用:首先,它促進了 「一國兩制」構想的產生。大家都是中國人,就有可能拋棄意識形態方面的爭議,依靠大家所具有的民族認同感來統一中國。在這里,統一中國已主要不是靠同一的社會經濟制度,而是靠雙方都具有的民族認同感。這就為「一國兩制」在實踐上的可行性鋪平了道路。其次,它促進了港、澳、台地區與大陸的經濟往來,而這種日益密切的經濟往來成了港、澳地區平穩過渡和中國和平統一的有力保障。可以說,大陸、香港、澳門等地區的經濟已緊緊地結合在一起,這就為港、澳回歸創造了良好條件。 2. 經濟騰飛的精神支柱 中國的經濟騰飛,一靠改革,二靠開放,而龍文化在這兩者之中都起了重要的作用,成為中國經濟建設的一大精神支柱。 龍文化在改革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其對中華民族的強大凝聚力,促進了社會的穩定,為改革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環境。二十多年來,中國改革的步子邁得大,但卻始終沒有發生大的社會動亂,就是因為龍文化強大凝聚力的作用。 龍文化在開放中的作用主要是利用其對海外華人的強大民族凝聚力,吸引了眾多海外華人來大陸投資,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 這首先是由於富有的海外華人企業家願意在大陸投資。身為炎黃子孫,擁有著共同的文化、語言、家庭關系和歷史淵源使海外華人在大陸投資很容易。同時,作為龍的傳人,他們也想藉助這種方式幫助祖國的經濟發展和現代化進程。其次,是由於海外華人掌握著巨額資產。「根據較保守的估計,海外華人的流動資金高達2萬億美元,若將這些華人放在一個國家裡,那麼其國民生產總值至少達到5000億美元。」另外,中國政府的態度也起了重要作用,大陸歡迎發展外貿和投資的態度刺激了跨國華人經濟的形成。「龍的傳人」的信念在海外華人對大陸投資中,無疑是一種巨大的精神動力,更為中國強勁的發展勢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 當然,中國在前進的道路上,並不總是一帆風順的。腐敗、國有企業效益低下等問題始終困擾著中國經濟。但應該看到,在龍文化的熏陶下,這些問題不是不可克服的。 世界上,都習慣把中國稱為「東方巨龍」。這條巨龍已經真正蘇醒,開始騰飛,而中國人民也以巨龍騰飛作為經濟發展的象徵。有人說,「21世紀是太平洋世紀」。而中國作為環太平洋經濟圈的經濟增長中心,將成為新世紀的「龍頭」!

㈩ 龍文化有哪些

龍的形象已經深深烙入了我國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影響著我國文化的方方面面。中華上下數千年,龍已經成為一種文化的凝聚和積淀。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來說,龍的形象可謂是一個符號、意緒以及情感。龍文化影響著每一個擁有華夏血脈的人,因此,「龍的人」、「龍的國度」也逐漸被全世界所認可,成為華夏民族的代表!

閱讀全文

與龍文化是指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6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5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1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2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7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