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七月山西旅遊必備
1、風景、體力消耗、行裝、市況風情
A山西地處我國華北西部的黃土高原地帶,東鄰河北,西界陝西,南接河南,北連內蒙自治區。氣候屬暖溫帶、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估計為 -4--14℃。北部和中部山地5—7℃之間。五台山最低-4℃。夏季全省普遍高溫,7月8月氣溫15--26℃。
山西主要是古建文化、佛教文化、石窟文化、晉商文化、黃河文化、根祖文化、河東文化。
山西風景主要有古建文化(晉祠、懸空寺、應縣木塔、佛光寺等)、佛教文化(五台山風景區)、石窟文化(雲岡石窟、天龍山石窟)、晉商文化(平遙古城、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等、)黃河文化(壺口瀑布)、根祖文化(大槐樹公園)、河東文化(運城鹽湖死海漂浮、普救寺、關帝廟、永樂宮)
旅遊方式主要為徒步為主,體力消耗一般。主要坐車時間較長,太原/五台山4小時、五台山/懸空寺3小時、懸空寺/大同1。5小時 五台山/大同4小時、大同/太原全程高速3。5小時、太原/平遙1。5小時。太原/壺口5-6小時、太原/運城全程高速5-6小時。運城/西安 3小時、大同/呼市4小時
B行裝宜簡,著波鞋、平跟軟底膠鞋和休閑裝較好。
C山西西旅遊開發較晚,各項基礎設施及接待條件比發達地區還有差距。五台山景區星級酒店不多。為了和景區協調五台山酒店最高樓3層。由於氣候因素房間比較潮濕。
D電話區號:太原 0351 五台山0350 大同0352平遙0354臨汾0357運城0359
E景區可以打「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手機(已網路覆蓋)。市區公話0.5元/次。
F國內各主要銀行卡可在山西省會太原使用。景區不方便。
G山西景區工作者或旅遊服務人員講普通話。一般人講本地話。
2、游息時間:一般 07:00起床 07:30早餐;
08:00出發 20:00—21:00左右回酒店休息
遇特殊情況,在不減少景點的前提下,導游可能會酌情對行程及游息時間作適當變化或調整。但導游會事先向客人說明情況,徵求客人意見,並通知全體客人。
3、房
如出現單男單女安排三人間或補齊房差。全陪、司機、導游等工作人員房另行安排。
4、就餐
1山西團隊餐早餐為稀飯、饅頭、油條、雞蛋、小菜等。一般在酒店吃
2團隊餐中餐為炒菜。如10人桌8菜一湯(或2涼7熱一湯),主食米飯、面條。中餐一般在景區吃。
3晚餐標准和中餐一樣,但是會有花樣調整、有時試客人情況安排山西特色麵食。晚餐一般在市區特色餐廳吃。有時也會在酒店。
另:對就餐口味、方式等有特別要求,請事先同導游說明,以便按客人要求進行安排。
5、行李
原則上,行李可放車上。但在進入景區前,可將暫不需要的大件行李整理好就放在所住酒店,只帶上簡便物品進入景區。輕裝上陣,輕快好省。這也是一個一般的常規作法。提請客人將自己行李繫上本社《行李卡》和在《行李卡》姓名欄填寫好自己姓名或記住自己的行李編號,經備萬一丟失後方便找回。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或妥善保管。
6、娛樂、休閑、夜生活
五台山景區、平遙景區住地沒有卡拉OK、舞廳、迪廳、夜總會、影院、茶館等休閑場所。會有少量按摩、泡腳休閑場所。晚上外出建議客人不單獨行動,並注意安全。也不宜玩得太晚、喝得太多,盡量早回酒店早休息,以保證第二天良好狀態。娛樂、休閑時應注意不涉及色情、賭博等不良場所及活動。
7、其他
A本社《導游員條例》摘錄:
••••••••嚴禁擅自更改團隊計劃、行程,增減旅遊項目,另行擅自向客人退費或再收費。
••••••••嚴禁導游同客人發生任何私自經濟關系。
•嚴禁索要小費、敲取回扣。
•除老、弱、病、殘等需要個別特殊照顧的客人外,嚴禁同個別或極少數客人過份單獨接觸或給予特殊照顧,而淡化和放棄對大多數客人的整體關照和服務。對導游的行為,提請領隊和客人監督。
B行程即將結束時,請客人將《客人意見表》填好,交給我社導游帶回。
C五台山景區有些號稱自己是周易協會來騙取客人錢的,請大家注意不要理睬。
二、旅遊安全須知
1、觀景
A山西以徒步旅遊主要方式。行裝宜從簡,著平底膠鞋或波鞋較好。夏天可帶上遮陽帽、太陽鏡、旅行水壺,冬天可在當地購買一根簡易拐杖
B山西地寬景散,較多岔道岐途。請注意跟緊導游員,以免掉隊。自由活動時,要聽清記清集合時間、地點,按時歸隊。行進中臨時離隊,應事先同導游員、隊長或團友打個招呼,說明多久歸隊。旅途中,最好佩帶上「團隊成員」標志。
C尤其是下雨天、下雪天、大霧天,及在高台景觀,沒有景點標志、防護設施和地形不明的觀景點,提醒客人千萬不要隨便涉足!人多時,觀景、照像、讓道注意不要硬擠。
D旅行社沒安排的景點,尤其是被旅行社列為「安全禁區」的景點,客人不要擅自光顧。
2、行李、貴重物品
A在景區一般住一晚,有暫不需要帶入景區的大件行李,可在進入景區前,整理好存放在市區旅行社或賓館,或聽導游安排。
B對自己行李,請客人系好本社《行李卡》並在《行李卡》上填好姓名或記住自己的《行李卡》編號。
C貴重物品,請隨身攜帶或寄存。
D下車前,請關照好車窗。
E房間離人,請關窗鎖門。
3、其它事項
A不飲自來水,自然泉水可飲用,但應事先觀察靜水程度。
B不隨便摘食「野果」尤其是慎吃或不吃有毒山野菜、菌類和蛇。
C不下河游泳,尤其是不在攔河壩區附近游泳。
D冬天不在房間內生火(或燒木炭)取暖。
E五台山晝夜溫差較大,夜間氣溫較低,請注意加衣蓋被。
F晚上不宜睡得太晚,以免影響第二天遊程。
G景區內禁止吸煙,攀摘花草樹木、請注意看標志。
H「休閑消費」時注意不涉及「黃、賭、毒」場所或參與此類活動。
查資料:出去遊玩之前好好查查資料,建議上 山西旅遊熱線 看看。或者在網路知道上看看有關山西旅遊的問題,這對出遊有幫助
美麗的山西歡迎您!
Ⅱ 河東區內的歷史、文化的作文500字。
天津,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一座名副其實的古城,700多年來,扮演著運河通道,文化橋梁的偉大角色.
天津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古城,中國風十足,但又不失西方的優雅.天津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可見天津作為祖國的「動脈」,擁有著復雜的文化進程.
Ⅲ 運城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運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河東鹽池文化:
河東鹽池文化是一種中國傳統民俗。運城鹽池古稱鹺海、古海,因位居黃河以東而稱河東鹽池。由於運城的建立,又使它得名運城鹽池。歷史上曾因此地傳說為「黃帝戰蚩尤」,蚩尤身首被分「解」之地而稱「解池」,生產的食鹽稱「解鹽」。
2、禹王傳統祭祀文化:
禹王傳統祭祀文化是山西運城一種傳統民俗活動。大禹的傑出貢獻,對中國歷史的演進和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禹王廟幾千年祀典相繼,是後人學習大禹明德,弘揚大禹精神的明證,對中華民族起著無可替代的凝聚作用。
3、新絳縣澄泥硯傳統製作工藝:
絳州澄泥硯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產於山西省新絳縣,與端、歙、洮硯齊名,是四大名硯中唯一的陶硯。其製作可追至西漢,興於唐而盛於宋,明代至爐火純青,歷代奉為貢品。清乾隆帝對其尤為珍愛,曾御筆賦詩,並編入《四庫全書·西清硯譜》,在硯史上享有極高盛譽。
4、地窨院建築技藝:
地窨院建築技藝是山西省運城市的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地窨院是典型的生土建築,它是由黃土丘陵區的土窯洞移植到平原地帶的民居形式,逐漸成為分布在晉南、渭北、豫西、隴東等地陽坡台地上的普遍民居院落。窯洞依不同用途分:居住窯、儲存窯、牲畜窯、茅廁窯及門洞窯。
5、萬榮笑話:
萬榮笑話是山西省運城市萬榮縣榮河鎮土生土長的地方民間口頭文學,它生動有趣,機智幽默,來源於人們生活中的諧趣言行,是萬榮及河東地區群眾的口頭創作,廣泛地流傳於山西及全國的許多省市。
Ⅳ 山西運城地區在地理環境、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有什麼特色
運城市歷史悠久,是中華民族的最早發祥地之一。距今約180萬年前,這里就有人類活動生息。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的都城均在這里。春秋時統屬晉國,晉獻公於公元前669年定都於絳(今絳縣)。韓、趙、魏三家分晉後,運城屬魏,當時,魏國的都城在安邑(今夏縣禹王城一帶)。秦始皇統一中國,設36郡,運城屬河東郡,治所安邑。以後兩千多年,建置頻繁,但一直慣稱這一地區為「河東」。新中國建立後,成立運城專署。1954年,運城、臨汾兩專區合並為晉南專區。1970年,晉南地區撤消,重設運城地區。2000年6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運城地區設運城市。�
運城:
華夏之根
運城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是華夏五千年文明的主題公園,是中華文化的寶庫。諸多史料也充分證明「中華」、「華夏」的稱謂,同樣源於運城。堯、舜、禹都曾在這里建都,形成了人類早期的社會形態。
這里是人類遠祖的故鄉,在我市垣曲盆地考古發現了世界上最早的距今4000多萬年前的「中華世紀曙猿」化石,把人類起源的時間向前推進了1000萬年。這里點燃了人類第一把文明的聖火,西侯渡遺址挖掘出土的「燒骨」,把人類用火的歷史推到了180萬年前。這里是中國最早的鹽業基地運城鹽池,鹽池的開發歷史也在4000年以上。這里有中國最早的「地壇」,中國最早的「地壇」萬榮縣的後土祠。這里是琴詩書畫衣食住行的重要發源地。「琴」就是指當年舜帝曾在鹽湖之畔,撫五弦之琴,吟唱《南風歌》。「詩」就是指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魏風》中,膾炙人口、千古流傳的名篇《伐檀》、《碩鼠》。「書」就是說中國書法最崇尚的是「書聖」王羲之,而「書聖」的老師衛夫人,就是運城夏縣人。「畫」就是說舜帝同父異母的妹妹敤首是繪畫的發明人,運城的舜帝陵就有她的許多遺存。「衣」就是早5000多年前,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已經開始了養蠶繅絲。「食」就是在堯舜時代,周氏始祖後稷出任農官,教民種植各種糧食作物,推廣農業技術。「住」就是在殷商時期,傅說發明了「版築」技術,實現了先民由半穴居狀態轉移至地面住宿的時代性跨越。「行」就是指奚仲發明了古代用車,風後發明了辯識方向的指南車。
這里的歷史文化名人群星燦爛。荀況、廉頗、柳宗元、王維、王勃、關漢卿、司馬光、關羽、呂洞賓等等一批政治家、思想家、文學藝術家、教育學家、歷史學家、軍事家。三晉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門庭顯赫。尤其以聞喜縣裴氏影響最大,史稱「將相接武、公候一門」。因為歷史上曾出現過59位宰相、59位大將軍、3000多位七品以上的官員、600多人列入《二十四史》而聲名遠播。
這里的人文景觀、文化遺存遍布全市。以西侯度遺址、匼河遺址、西陰遺址、禹王城遺址等為代表的古遺址群;有以舜帝陵、晉文公墓、司馬光墓、扁鵲墓等為代表的古墓葬群;有以關帝廟、後土祠、永樂宮、普救寺、堆雲洞等為代表的寺廟道觀群;有以鸛雀樓、秋風樓、飛雲樓、鶯鶯塔等為代表的樓塔群;有以東漢建寧殘石、司馬溫國公神道碑、碧落碑、平淮西碑等為代表的碑碣群;有以永樂宮壁畫、稷益廟壁畫等為代表的壁畫群;有以唐開元大鐵牛等為代表的鑄雕群;有以歷山、五老峰等為代表的名勝景觀群。現存各種古建築1600多處,國保文物44處,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14項,省保文物92處。這些名勝古跡、文物景點,猶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構成了一道道奇特的風景線。這里的絳縣飛龍、關公鑼鼓、稷山花鼓、萬榮笑話以及剪紙、布藝、根調、雲雕、麵塑也都是運城特有的民間民俗文化的奇葩。
這里還留傳著許多歷史掌故和優美傳說。比如黃帝大戰蚩尤、嫘祖養蠶繅絲、舜耕躬耕歷山、大禹斧鑿龍門、後稷教民稼穡、介子推割股奉君、風後造指南車、鯉魚跳龍門、司馬光砸缸、秦晉之好、退避三舍、結草報恩、唇亡齒寒、假途滅虢、董狐之筆、伯樂相馬、中流砥柱、巫咸造鼓、儀狄釀酒、董父豢龍、董永傳說、三過家門而不入等等,這些人們耳熟能詳、廣為流傳的美麗故事,都一直豐富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寶庫。
誠信之邦
運城是關公故里,關公是運城的驕傲,關公「忠義仁勇」精神源遠流長,穿越古今,影響中外。關公精神的核心就是「誠信」為本,與當今所倡導的誠信精神是一致的。在市場經濟的新形勢下,更需要誠信精神,更需要建立信用社會。誠信是這座城市源遠流長的人文精神和核心價值,它已成為我們河東人道德品格中世代傳承的文化基因。
大運之城
運城自古就是鹽運之城、財運之城、幸運之城。而前進中的運城,更突顯其位置優越,風光獨俱,交通便利,農業發達,經濟騰飛,民風淳樸,人才濟濟,活力四射,前景廣闊。
運城市地勢平坦,氣候溫和,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是傳統的農業大區。年平均降雨量525毫米,日照2350小時,氣溫13攝氏度,無霜期212天,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優越。
風景介紹
悠久歷史的璀璨明珠——運城鹽湖
運城鹽湖位於運城市區南端,總面積為132平方公里。東西長40公里,南北寬4公里,它是天然形成的封閉型內陸鹽湖,有著4000多年的開發歷史,與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同步。在唐代,鹽湖每年稅收約佔全國鹽稅收入的四分之一,佔全國稅收的八分之一。伯樂相馬的動人傳說就發生在這里。目前,運城依託鹽湖礦物質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全國最大的無機鹽化工基地「南風集團」,已生產有「奇強牌洗衣粉」、「奇強牌洗滌劑」等國家名牌產品。依託鹽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已經打造了以鹽水漂浮、黑泥養生、醫用礦泉水療為特色的中國死海,運城鹽湖主題休閑養生度假勝地。運城鹽湖為造福運城人民發揮著巨大的作用。
世界武廟之冠——解州關帝廟
解州關帝廟位於運城市西20公里處的解州鎮,始建於隋朝,是國內最大的宮殿式廟宇,也是全國現存最完整的關廟建築群之一,被稱為「關廟之祖」。
寺廟總面積達14萬平方米,分為正廟和結義園兩部分。正廟是關帝廟的主體部分,又分為前、後兩座院落。崇寧殿是前院的主體建築,殿前有26根盤龍石柱,造型巧妙、雕刻精湛,後院是寢宮,兩側分別是刀樓和印樓,登樓可見關羽的青龍偃月刀。最後面就是廟內最高的建築春秋樓,構築精巧,給人以空中樓閣之感。結義園,是為紀念劉、關、張桃園結義而建。園內古木參天,山水相依,並建有結義坊、君子亭、三義閣等主體建築。關帝一生以忠、義、仁、勇著稱於世,為歷代統治者追奉,與孔子並稱文、武二聖。古往今來,深受人們的崇敬和嚮往。
中國歷史文化名樓——鸛雀樓
鸛雀樓位於運城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與黃鶴樓、岳陽樓、騰王閣一起被譽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樓。該樓始建於北周,廢毀於元初,1997年重建。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的《登鸛雀樓》堪稱千古絕唱。
新建鸛雀樓是目前我國最大的仿唐建築,外觀四檐三層,總高73.9米,總建築面積33206平方米,總重量8000噸,在建築形制上充分體現了唐代風格,是目前國內唯一採用唐代彩畫藝術恢復的唐代建築。以鸛雀樓為中心形成的鸛雀樓景區規劃面積3300畝,現有面積1640畝,2002年9月26日以鸛雀樓為中心的名樓游覽區一期工程竣工。鸛雀樓是國家級旅遊景區,標志著中華民族的繁榮,祖國的騰飛。
愛情聖地——普救寺
普救寺位於運城市蒲州古城東3公里的峨嵋塬頭上。是一座千年古剎,我國古典戲劇名著《西廂記》故事就發生在這里。
1986年新修復,《西廂記》的愛情故事,千百年來一直撼動著人們的心靈,使它成為蜚聲著譽的游覽勝地。
壁畫藝術瑰寶——永樂宮
永樂宮位於芮城縣永樂鎮西100米,修建於元代,施工期前後共110多年,因殿內遍布元代壁畫而馳名,是為紀念純陽真人呂洞賓而建的道觀。
永樂宮佔地面積8萬平方米,規模宏大,在長達500米的中軸線上。永樂宮已經成為世界專家學者研究壁畫藝術的殿堂,成為國內外遊客旅遊觀光的勝地。
運城的風情豐富多彩,其中社火是當地一項重要的娛樂活動。本區民間社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漢代時桐鄉 (今聞喜縣)、曲沃民間即有耍一類的社火流行;唐宋直至金元時期,本區各縣民間社火已很盛行,社火種類由雜耍擴大到音(鑼鼓、花鼓)、舞蹈(獅舞、龍舞)、體育(武術、高蹺)、觀賞(冰山、抬閣)等,內容更加豐富,場面亦更加壯觀。舊時社火多在傳統節日(元宵節、端陽節、重陽節)、迎神賽社、春祈秋報會和喜慶之時(祝壽、婚禮)舉行。新中國成立以後,各類社火在原有基礎上普遍發展年提高,每逢傳統節日,成為群眾文化活動的主要形式。人民群眾亦用這種傳統的民間娛樂形式慶祝國慶節、建軍節、勞動節等,或為各種重大工程開工典禮、竣工剪綵、商貿活動助興。本區流行較為普遍且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間社火種類有:鑼鼓、高蹺、花鼓、龍燈、水故事、背高、背冰、冰山、轉燈、走獸、焰火、河燈、血故事等等。
Ⅳ 黃河上游的各個省都有哪些歷史文化
黃河流域是中華文明的搖籃,華夏族兩大主幹之一的夏族,新石器時代就活動於此,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山西,春秋時為晉國,戰國屬趙、魏等國;秦屬太原、河東、上黨等郡,漢為並州;元屬中書省山西道;清為山西省。陝西,春秋戰國時為秦國地;秦代為內史及漢中郡、上郡;漢屬司隸、和並、益州;唐屬關內、山南等道;宋初置陝西路;元設陝西行省;清為陝西省。甘肅,古為雍、梁二州地;春秋戰國時屬秦和西戎;秦置隴西部,西部屬月氐;漢為涼州;元屬甘肅和陝西行省;清置甘肅省。青海省古為西戎地;漢為羌地;隋置西海、河源等郡;唐宋為吐蕃地;清代東北部屬甘肅省西寧府,北為青海蒙古部,南為玉樹等土司地;1928年建青海省。寧夏秦屬北地郡;漢屬朔方;宋為西夏和秦鳳路地;元置寧夏路;明清置寧夏府;1928年置寧夏省。新疆漢屬西域都護府;唐設北庭和安西都護府;宋為遼西地;清置新疆省。
Ⅵ 古代文學常識河東和河右分別指什麼
古代文學中的河東在秦漢時期指河東郡地,在今山西運城、臨汾一帶。唐代以後泛指山西。明朝學者顧炎武在《日知錄》第三十一卷稱:「河東,山西一地也……」,例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出生在山西,所以世人又稱之為「柳河東」、 「河東先生」。對於河右而言古人以東為左,以西為右。所以河右又能叫河西,泛指 黃河 以西的地區,相當今 寧夏 和 甘肅省 一帶~
Ⅶ 河東大地 人傑地靈.裡面的歷史文化名人有哪些
上古時代女媧氏煉石補天、神農氏嘗百草、愚公移山、精衛填海、舜耕歷山等均發生於此。
河東地區歷代名臣良將輩出。戰國時代著名的政治家張儀、名將李牧、漢代名將衛青、霍去病、霍光、關羽、張遼、徐晃,唐代名將尉遲恭、薛仁貴、宋代宰相司馬光、東晉著名女書法家衛夫人、名將狄青、明代重臣王瓊、清代第一廉吏於成龍|……均誕生於此。
河東地區為華夏文明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荀子、中國第一位西行取經的僧人法顯、隋代大儒王通、唐代詩人王勃、王翰、王維、王之渙、王昌齡、盧綸、宋之問、溫庭筠、柳宗元、白居易、司空圖、金代大文豪元好問、元代雜劇家白樸、鄭光祖、明代文學家羅貫中
Ⅷ 河東大地的人文歷史
運城市位於山西省西南端,總面積14236.5平方公里,總人口425萬。黃河中游北幹流以東,與河南、陝西隔河相望,北靠臨汾,東鄰晉東南。古稱「河東」,河東大地外濱澎湃的黃河,內有綿延的中條山,自古就有「表裡山河」的美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之一。早在180萬年以前,我們的祖先就已經在這里生息繁衍。歷史上,這里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舜都蒲板,禹都安邑即今永濟市,後稷教民稼穡於稷山,嫘祖教民養蠶於夏縣,可謂文化源遠流長,且光輝燦爛。
運城地區現轄運城市、永濟市、河津市及聞喜、繹縣、垣曲、夏縣、平陸、新絳、稷山、萬榮、臨猗、芮城等縣。中共運城地委、行署設在運城市。
新中國成立以後,運城地區的社會經濟發生了巨大變化,現已形成以紡織、造紙、化工、食品、冶金、建材、機械為支柱產業的門類較齊全的國有經濟體系,成為山西省重要的朴棉生產基地。
運城境內水資源比較豐富。黃河、汾河、涑水河流經境內,境內平川佔到總面積的58.3%。該區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4°35′-35°41′,東經110°15′-112°04′之間,屬暖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其基本特徵是,氣候溫和,冬寒夏暖,熱量資源充足,夏秋雨水豐沛,光能、風能較豐富,是山西省積溫較高的地區。
運城地區歷史悠久,山川壯麗,文物古跡星羅棋布,風光名勝遍布各地,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歷山、孤峰山、呂梁山、五老山、王官峪瀑布、閆家池峪谷瀑布和溫泉等自然景觀;有著名渡口大禹渡、津渡和風陵渡;有聞名華夏的古文化遺址和古建築,如:南海峪岩洞遺址、西候渡遺址、禹王城遺址、司馬光祖墓、晉文墓、晉南雲墓、關帝廟、永樂宮、普救寺、飛雲樓等。這些自然景觀和古文化具有極高的觀賞、游覽價值和藝術欣賞價值。河東先後培育出商代中興賢相傅說、春秋霸主晉文公,戰國縱橫家張儀,蜀漢名將關羽,晉代文學家郭璞,隋代哲學家、教育家王通,唐代文學家王勃、柳宗元、唐代名相裴度、名將薛仁貴,宋代名相、史學家司馬光等等。
運城地區風味特產眾多,聞喜煮餅、稷山板棗、蒲州青柿、芮城麻片、席張白水蜜杏,還有北相羊肉和泡泡糕、無鹼饃、關公酒等。蒲劇、眉戶、絳州鼓樂、浮山木偶戲、皮影戲等地方戲劇聞名省內外。
運城地區交通發達,鐵路公路縱雄交錯,南通西安、三門峽,北接太原,有火車直通北京。境內太原至風陵渡、運城至茅津渡、運城至三門峽、西安有高等級公路連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