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社區文化的社區文化的類型
社區文化活動如下:
1、文化類活動有:看書,讀報,學習唱歌、畫畫、書法,下棋,英語角,講故事等。
2、體育類活動有:廣場舞,羽毛球、乒乓球、足球、籃球等。
3、藝術類活動有:卡拉OK比賽,文藝演出,腰鼓隊。
社區文化范圍甚廣,從最小的鄰里到大城市都可包括在內。社區環境影響著每一個人,因而影響各種人文文化,影響各類設施,也影響學生的成就與行為。
每個人都長期在社區中生活,將受社區影響所形成的價值觀及行為帶入社會,影響民族文化的性質。教育方針、內容、措施、行為及方法等,都受社區文化環境的影響,好的文化為社區培養人才,對社區文化產生良好影響。
(1)文化類社區怎麼樣擴展閱讀:
社區文化站存在問題:
一、經費困擾。文化站的業務經費普遍不足,國家專項經費被層層截流,每年財政經費得不到足額劃撥,有的被長期拖欠。足額發放、部分發放和全部拖欠的約各佔三分之一。
二、文化設施缺乏。大多數文化站設施設備十分簡陋和落後,有三分之一以上的站站址場地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有房的被擠挪作他用,租賃或借用的面臨被收回或拍賣,文化站名存實亡。
三、由於工資不保證,生活待遇極低,導致有的專干身在曹營心在漢,人心思走,無心「戀戰」,嚴重影響工作。
四、有的文化站受當地政府和縣區文化部門的雙重管理,致使有的專干「專職不專」,成為當地黨委政府的勤雜工,耽誤業務開展。有時,還造成管理上的諸多不便。
Ⅱ 文化社區的社區簡介
2003年11月由原文化街、民主街兩個居委會合並組建,位於龍南縣城,東傍濂江河,南鄰中山社區,西靠新生社區,北臨桃江河。有中、小學各1所,幼兒園4所,22個縣屬和駐縣屬單位,經商戶110戶,私營企業6家。現存客家圍屋有大徐屋方形圍(佔地7畝)、大劉屋方形圍(佔地5畝)、賴屋方形圍(佔地3畝)。
Ⅲ 社區文化的基本特徵,功能是什麼
社區文化是社區的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實質上是地方文化的具體表現。表現為不同社區的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服飾、飲食習慣等的差異。最突出的是城鄉社區文化的差異。一般說來,以自然經濟為主體的傳統的鄉村社區,居民有著大體一致的信仰、生活方式、價值觀、行為規范等。居民的思想觀念和文化觀念傾向於保守。建立在商品經濟基礎上的城鎮社區,特別是大中城市社區居民之間的信仰、價值觀、行為規范、生活方式等往往呈現多種多樣的差異,較易接受先進的思想和現代的文化觀念。在社區控制方面,傳統的鄉村社區能以非正式的規范來控製成員的行為。城市社區則採取用正式的規范並通過專門機構來約束越軌行為。著眼於社區文化及其特點的研究是一種重要的社區探究法。
Ⅳ 對社區文化發展有哪些思考和建議
當一幢幢嶄新的居民住宅拔地而起,當人們告別了小街、小巷的陳舊、溫馨,伴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現代化新型社區的崛起,人們的生活空間和文化生活也悄然發生了巨變.我國肇始於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的城市社區建設被認為是城市現代化的目標之一,而社區建設的根本宗旨則是培育高素質的公民,使人人能充分地享有現代城市的文明,從而得到全面的自由的發展.社區文化作為城市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它的實現途徑就是通過社會文化活動的組織、參與,滿足廣大群眾的文化精神需求,在全社會培養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目前在廣州市展開的社區文化建設,就是一種積極的探索.
「單位人」向「社區人」的轉變
10多年來,中國的社區建設建立了實施管理、提供服務並存的共通模式,這一模式使居民享有了包括社區服務、社區衛生、社區文化、社區環境、社區治安等方面的服務,也就是說,居民實現了一定程度的享有.從居委到社區居委的社區體制轉型的當下,「單位人」到「社區人」的轉變,被看作是轉型的關鍵.這一個提升過程,體現了城市的文明程度,展示了人的現代化的實現路徑.
實際上,長期以來,居民對社區活動的參與主要體現在「共建模式」中.這一模式在80年代通常以「單位」為單元、以整合資源為基礎、以屬地管理的「條」、「塊」結合為手段,使社區建設完成了「共有、共享、共建」.廣州市海珠區沙園街在此的實踐經驗是強調「橫向聯系」,行政命令只是在其中引導、協調和指導,並不是「自上而下」式的.所以,在廣泛的群眾文化活動中,它能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對此,該街辦事處的戴書記認為,在社區活動中,「從前是單位牽頭,現在是以『人』為代表」.針對這一區別,他們對社區的地域特色和資源狀況進行了摸底了解,建立了「人才庫」,從中集中了各方面的人、才、物,使「詩書畫協會」、「合唱團」、「粵樂社」等社團的活動開展得如火如荼.他們組織的「社區論壇」,引導群眾討論自己關心的熱點問題,從接受別人教育變為「自我」發表意見.
家園意識:社區文化的精神土壤
公民意識的培育是人的現代化的終極目標.這其中,人與社區的關系始終是問題的關鍵.在按地域性、認同感等社區構成要素劃分社區的指導思想下,廣州市的社區劃分以地緣為主,戶數服從地緣的原則,分為地緣型、單元型、單位型、綜合型四種類型.顯然,地緣關系僅僅是一種空間結構,更重要的是在其中培育居民從地緣、業緣引伸和浸染而來的家園意識.家園意識是居民對社區產生認同感的基礎,同時也是歸屬感的依託.社區文化強調氛圍的培育和文化理念的孕育,只有這樣,不管是哪一層面的居民才會真正地關注社區的成長,「社區是個家,建設靠大家」.在享有中參與,把「我」的生存和發展與社區聯系起來,使社區成為適宜居住和創業的家園的同時,成為人們依存的精神文化家園.
參與:中青年層面被忽略
如果我們從地緣的關繫上認定社區是一種「共享」,那麼,社區服務的方向應該是全民性的,就是說社區中的任何階層都可以有享有的權利和參與的自由.然而,目前社區文化建設的覆蓋顯然是有缺陷的.老年人、兒童以及弱智群體都一定程度上成為社區服務的對象和參與者,而中青年這層面卻被最大程度地忽略了.這一階層的大部分人幾乎不清楚居住地的街道辦事處以及居委的地址,據說原因是因為他們有單位,「不需要」社區服務.但是,應該認識到,這一群體是社會的主體,吸引他們的參與,對提升社區文化建設的質量具有決定性的作用.
從社區管理到社區服務,這10多年來的社區建設實踐,最重要的是實現和完成了這種轉型.但這仍然是不夠的.那麼,社區能夠提供什麼參與的路徑呢?
除了有限度的政治參與外,社會參與最廣泛的是傳統意義上的社區文化活動,其類別的主體是圖書館活動、廣場文化、科學普及、綜藝活動,即是知識技能型、宣傳教育型和娛樂型相結合.隨著各階層對社區工作的加入、對社區關注度的深化,在社區的可持續發展上,在傳統活動上的創新和拓展成為迫切的任務.廣州的一些社區已經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如海珠區的濱江街,意識到地方傳統文化的傳承對於人的歸屬感的意義,積極收集整理流行於該地區水上居民中的「鹹水歌」,籌建的500多平方米的「科普文化廣場」;南華西街擬分類設立社區類別,如體育社區、讀書社區、書畫社區等,深化社區的凝聚力.針對和保持地域特色,才可能為人們的精神家園提供深厚的內涵.
社區文化:有償還是無償
「城市現代化的水平將由社區文化體現.」廣州市海珠區文化局局長劉中生談到他的認識,去年國家民政部正式提出的我國社區建設規劃中將社區文化提到重要的位置,社區文化的內容和形式如何突破傳統的群眾文化模式,社區文化是有償服務還是無償服務,都值得我們基層文化工作者去探索.比如海珠區龍鳳街37居委,就嘗試了物業管理公司和居委會兩個牌子一套人馬的形式.但他認為,社區文化應該是無償或低償性質的公益活動,應該是非多種層次的、多種形式的.
社區和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現代化城市建設中面臨的新課題.關注社區承接諸種政府和社會職能,實際上是關注城市現代化的進程,也就是關注人的現代化問題,這是社區成長和持續發展的根本.
Ⅳ 社區文化要怎樣做
社區文化成為了推進城鄉統籌,建設農村的一個難點和重點。城市社區文化既具有濃厚的地域性和群眾性,也具有鮮明的多樣性。我認為社區文化要強調「以人為本」,堅持培育先進文化
,堅持創新、豐富和發展
。
Ⅵ 1. 社區文化的特徵是什麼
社區文化是社區的地域特點、人口特性以及居民長期共同的經濟和社會生活的反映,實質上是地方文化的具體表現。表現為不同社區的人們具有多種多樣的服飾、飲食習慣等的差異。最突出的是城鄉社區文化的差異。
Ⅶ 這類社區文化建設模式的優勢與管理難點在哪裡
摘要 要把握好目標規劃目標是進行社區文化建設的方向,而規劃則是實現預定目標的行動策略、舉措、安排的總體設計;社區文化活動的發展目標與規劃的制訂過程也就是孕育與開展社區文化活動的基本理念的過程
Ⅷ 廣中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怎麼樣
很不多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裡面經常有搞些社區活動,組織居民看看演出什麼的。街道里的活動也大多數都在這裡面搞的的。裡面還有健身房,乒乓球,茶藝之類的活動項目。很不錯的~!
Ⅸ 陸家嘴社區文化中心怎麼樣
首先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環境也算是不錯的。舞蹈比賽的相關材料被通知到這里來領取所以辣媽就第一來到了這里。現在的社區文化中心都建造的很不錯
Ⅹ 文化社區的文化生活
為了活躍社區居民的文化生活,社區建有老年人秧歌隊、腰鼓隊、太極扇隊、陽光藝術團等。為了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社區的圖書室、活動室每天開放,心理導航站每周活動一次,並聘用專人主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