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皮影戲:
二十四節氣是中華民族悠久歷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了中華文明的精髓。」「二十四節氣」和「十二月建築」是古代(或遠古)確立的干支歷的基本內容。
根據古籍記載,皇帝的家族開始製作幹部和樹枝,以確定年齡。」「二十四節氣」是指特定的季節、物候、氣候變化以及在歷法中確立的「十二月建築」。北斗七星的旋轉與季節的變化密切相關。2016年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②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表演藝術、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
1、太極拳
太極拳自17世紀中葉形成以來,世代傳承,習練者遍布全國各地,並在海外有著廣泛傳播和傳承。太極拳對於習練者的性別、年齡、體質、職業、民族沒有限制。通過習練太極拳,人們在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的同時,也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
2、送王船
送王船是廣泛流傳於我國閩南地區和馬來西亞馬六甲沿海地區禳災祈安的民俗活動。自15至17世紀形成以來,隨著「下南洋」和海上貿易,送王船逐步從我國閩南地區傳播到東南亞地區,傳遞著人們對先輩走向海洋的歷史記憶,體現了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尊重生命的理念,為推動包容性社會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文化對話資源。
3、藏醫葯浴法
2018年11月28日下午,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上,藏醫葯浴法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藏醫葯浴法,藏語稱「瀧沐」,通過沐浴天然溫泉或葯物煮熬的水汁或蒸汽調節身心平衡,實現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是傳統藏醫理論在當代健康實踐中的繼承和發展。
4、韓國泡菜
審查小組委員會評價說,越冬泡菜是韓國代代相傳的日常飲食,反映了鄰里間「分享」的精神,增強了人們之間的紐帶感和歸屬感。
③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是什麼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1.京劇。
太極拳,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以中國傳統儒、道哲學中的太極、陰陽辯證理念為核心思想,集頤養性情、強身健體、技擊對抗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結合易學的陰陽五行之變化,中醫經絡學,古代的導引術和吐納術形成的一種內外兼修、柔和、緩慢、輕靈、剛柔相濟的中國傳統拳術。
④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中國剪紙:
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 ,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2006年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⑤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
1、傳統口頭文學以及作為其載體的語言;2、傳統美術、書法、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和雜技;3、傳統技藝、醫葯和歷法;4、傳統禮儀、節慶等民俗;5、傳統體育和游藝;6、其他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民俗這幾大類。
民間文學:苗族古歌、布洛陀、遮帕麻和遮咪麻、牡帕密帕、刻道、白蛇傳傳說、梁祝傳說、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西施傳說、濟公傳說、滿族說部、河西寶卷、耿村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下堡坪民間故事、走馬鎮民間故事、喀左東蒙民間故事等。
傳統音樂:蒙古族呼麥、河曲民歌、左權開花調、蒙古族長調歌、巢湖民歌等。
傳統舞蹈:京西太平鼓、秧歌、井陘拉花、龍舞、獅舞等。
傳統戲劇:崑曲、潮劇、弋陽腔、青陽腔、高腔、河北梆子等。
傳技藝: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首彩陶燒制技藝、石灣陶塑技藝、黎族原始制陶技藝、慢輪制陶技藝、維吾爾族模製法土陶燒制技藝等。
曲藝:蘇州評彈、揚州評話、福州評話、山東大鼓、山東琴書、河南墜子、紹興蓮花落等。
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吳橋雜技、聊城雜技、天橋中幡、維吾爾族達瓦孜、抖空竹、寧德霍童線獅、線獅等。
傳統美術:楊柳青木版年畫、武強木版年畫、漳州木版年畫、桃花木版年畫、高密撲灰年畫、楊家埠木版年畫等。
傳統醫葯:中醫生命與疾病認知方法、中醫診法、中醫傳統制劑方法、針灸、中醫養生、藏醫葯等。
民俗: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等。
⑥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皮影戲、侗族大歌、古琴、木活字印刷術、越劇等。
1、皮影戲
皮影戲是中國古老的傳統民間藝術,被老北京人稱為「驢皮影戲」。原名「皮影戲」或「燈籠戲」,是用動物皮或紙板做成的人物剪影,用蠟燭或烈酒等光源照射,表演故事的一種民間戲劇。2011年,中國皮影戲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⑦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1、崑曲
崑曲是漢族傳統戲曲中最古老的劇種之一,也是中國漢族傳統文化藝術,特別是戲曲藝術中的珍品,被稱為百花園中的一朵「蘭花」。崑曲在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人類口述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
⑧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京西太平鼓,北京市門頭溝區民間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2006年5月20日,京西太平鼓被列入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Ⅲ-1。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施傳說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劉三姐歌謠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河曲民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魯西南鼓吹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京西太平鼓
⑨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如下:
1、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⑩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哪些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
1、陝北民歌,主要流傳在陝西省北部黃土高原上的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陝北民歌歷史形成時間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產生於周代中期,至漢代穩定成形。2008年6月,陝西省榆林市、延安市申報的陝北民歌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陝北民歌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蘆笙音樂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巴郎鼓舞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十八蝴蝶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黃龍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