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除了藍天、草原、牛羊,還有哪些符號能代表蒙古文化
很多人都嚮往蒙古大草原,因為喜歡在平原上奔跑,那樣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無聊的時候可以放羊放牛,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談起內蒙古,除了藍天、草原、牛羊,還有哪些符號能代表蒙古文化呢?我認為還有蒙古包、成吉思汗、蒙古文等可以代表蒙古文化,當然還有他們的服飾也是蒙古文化的體現,下面我們來詳細的分析一下吧。
最後一般對於蒙古族來說,他們都有各自的語言,比如蒙古文就是他們文化的象徵。蒙古文是他們用蒙古語拼寫出來的文字,一般說出來的話外人都難以聽懂。談及到蒙古文,這是世界上目前最少的文字之一,蒙古文是他們交流的語言,也是它們生命力的重要象徵,更是蒙古文化的標志。
B. 內蒙古文化符號是什麼和什麼
是「那達慕」,蒙古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蒙古族牧民習慣稱為「乃日」(nair)。那達慕具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體現民族精神與性格的重要載體。每年的不同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喜慶日子都要舉行規模不等的那達慕。
如今夏季那達慕、冰雪那達慕、旅遊那達慕、國際那達慕為主的各種那達慕,競相開展,異彩紛呈。
以傳統搏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形成的新型那達慕,融傳統體育、宗教、服飾、建築、飲食、歌舞、詩詞、經貿活動為一體,通過競技、儀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開始實現多方面的成效。草原盛會那達慕以其古老的傳統、獨具的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朋友來到富饒美麗的內蒙古觀光。
(2)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擴展閱讀
團結和睦
在蒙古族家庭中,以牧區而論,男人主要從事放牧,勘察草場、遷徙營盤、整修生產工具等主要的勞動,在家庭中的地位深受家庭成員的尊重。
習慣上妻子不直呼丈夫的名字。但是男子理家庭大事,一般都彼此商量,夫妻共同解決問題。他們十分講求互敬互愛,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團結祥和的家風。
C. 蒙古文化八大元素是什麼
1、蒙古族服飾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
D. 蒙古族的紋樣特點,含義是什麼
蒙古族的紋樣特點即多為民族圖騰,含義與這些民族圖騰的內涵有關。
1、自然紋樣
其中花草紋有梅花、杏花、牡丹、海棠、芍葯等,動物紋有蝴蝶、蝙蝠、鹿、馬、羊、牛、駱駝、獅子、老虎、大象等,另外還有山、水、火、雲之類的圖案。
2、吉祥紋樣
如福、祿、壽、喜、盤長、八結、龍、鳳、法螺、佛手、寶蓮等。圖案內容豐富、色彩艷麗、對比強烈。蒙古族圖案與紋樣同其他民族的紋樣關系密切,但在運用紋樣時卻顯示出蒙古族特色。
蒙古族喜歡組合運用圖案紋樣,如將盤長紋延伸再加入卷草的雲頭紋,纏繞不斷,變化豐富多彩。技法多以幾何形卷草紋為主,利用曲直線的變化,表現不同的感情,將直曲線條的不同形式相結合,達到和諧統一的畫面布局。
(4)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擴展閱讀:
常用紋樣
1、民族圖騰
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有狼、鹿、熊、氂牛、鷹、天鵝、樹木等等。《蒙古秘史》開篇第一句話這樣寫道:成吉思合罕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兒帖赤那和妻子豁埃馬蘭勒,即蒙古人所崇拜的圖騰狼和鹿。
2、狼圖騰
蒙古民族的狼圖騰最早只是古代乞顏部落孛兒只斤氏的圖騰,這在《蒙古秘史》和《蒙古源流》中都有記載。經過數百年的演繹,狼圖騰被人們當成了整個蒙古民族的圖騰。
3、鹿圖騰
蒙古薩滿認為鹿能顯靈,可以驅魔鎮邪。內蒙古巴爾虎、察哈爾、科爾沁等地區薩滿巫師所戴的帽子都用鐵皮製成鹿角加以裝飾,所用的青銅鏡和法鼓也都刻畫著鹿的形象,說明蒙古先民、特別是森林狩獵民曾以鹿為圖騰神靈。
4、鷹圖騰
蒙古薩滿傳統認為,海東青是天的神鳥使者,它受命降到人間和部落頭領成婚,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孩,把她培養成了世界上最早的「渥都根」(女巫師)。而布里亞特的薩滿神話傳說中,男薩滿的最早化身也與鷹有血緣關系。
5、熊圖騰
布里亞特和達爾哈特人常稱熊為祖先、神聖的,稱呼熊「斡拖葛」,意思是長者、老人。
捕捉熊以後,分吃熊頭肉,似是古代原始人「圖騰聖餐」習俗的遺留。在原始人看來,用圖騰的血和肉作為聖餐,更能鞏固他們與圖騰的親密關系,重新獲得圖騰的靈威。
6、此外,受中原漢文化的影響,蒙古民族也崇拜龍,還有的部族有樹木圖騰崇拜、氂牛圖騰崇拜等等。各種圖騰神話反映了蒙古民族特點及與北方各民族、特別是阿爾泰語系各民族神話的許多共通之處,體現出他們之間相互交融的密切聯系。
E. 內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
1、內蒙古大草原
內蒙古大草原東起大興安嶺,西至河西走廊,地勢起伏綿延,有明顯的四季變化。全區草原總面積13.2億畝,佔全國草原總面積的22%,其中可利用草原面積10.2億畝,居全國五大草原之首,是我國最大的草場和天然牧場。
蒙古族文化歷史:
內蒙古地區是中華民族古老的歷史搖籃之一,也是古代中國北方少數民族生息繁衍的地方。據文獻記載,古代曾在這里活動過的游牧部族有10多個,其中維系時間較長、影響較大的有匈奴、鮮卑、突厥、契丹、女真等。額爾古納河畔是蒙古族的歷史搖籃。
「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逐漸統一各部落後才演變成了這些部落的共同名稱。大約在公元7世紀,蒙古部從額爾古納河流域開始向西部蒙古草原遷移。回紇建立起了一個新汗國,創立了自己的文字並成為如今蒙文的先鋒。
12世紀時,這部分人繁衍子孫氏族分出了乞顏、扎答蘭、泰赤烏等許多部落,散布在今鄂嫩河、克魯倫河、土拉河的上游和肯特山以東一帶。當時在蒙古草原和貝加爾湖周圍的森林地帶,還有塔塔兒、翁吉刺、蔑兒乞、斡亦刺、克烈、汪古諸部。
F. 內蒙古文化符號的是什麼
是「那達慕」,蒙古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蒙古族牧民習慣稱為 「乃日」(nair)。那達慕具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體現民族精神與性格的重要載體。每年的不同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喜慶日子都要舉行規模不等的那達慕。
如今夏季那達慕、冰雪那達慕、旅遊那達慕、國際那達慕為主的各種那達慕,競相開展,異彩紛呈。
以傳統搏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形成的新型那達慕,融傳統體育、宗教、服飾、建築、飲食、歌舞、詩詞、經貿活動為一體,通過競技、儀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開始實現多方面的成效。草原盛會那達慕以其古老的傳統、獨具的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朋友來到富饒美麗的內蒙古觀光。
(6)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擴展閱讀
內蒙古文化符號標示象徵著內蒙古文化的形象、特徵和價值。蒙古包作為展現游牧民族思想情感、精神風貌的獨具特色的建築形式,不僅具有不可替的實用價值和藝術價值,而且在旅遊與文化深度交融、一體發展的大潮中開始煥發出新的活力與生命力。
內蒙古大草原既是自然地理概念,也是歷史和文化地理概念。大草原是我國草原文化的發祥地和承載地,已經成為內蒙古形象的象徵,對外的代名詞,是草原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園。
G. 蒙古文化符號十大文化符號的是
內蒙古的「十大文化符號」分別是內蒙古大草原、馬頭琴、那達慕、蒙古包、成吉思汗、草原英雄小姐妹、蒙古文、敖包、蒙古馬、紅山玉龍。文化符號是在歷史上形成的凝結和表達一定文化內涵和意義的象徵形式。內蒙古文化符號標示象徵著內蒙古文化的形象、特徵和價值。
H. 蒙古文化符號的是什麼
馬頭琴
。
馬頭琴是蒙古民間
拉弦樂器
。蒙古語稱「
潮爾
」。琴身木製,長約一米,有兩根弦,
共鳴箱
呈梯形,聲音圓潤,
低回宛轉
,音量較弱。
馬頭琴是適合演奏蒙古古代
長調
的最好的樂器,它能夠准確的表達出蒙古人的生活,如:
遼闊的草原
、呼嘯的狂風、悲傷的心情、奔騰的馬蹄聲、歡樂的牧歌等。
(8)蒙古文化符號有哪些擴展閱讀:
馬頭琴是屬於指板類型的拉弦樂器,不設千斤,從山口到
琴馬
的一段琴弦為有效
弦長
。它最突出的特點是,琴箱的面、背兩面都蒙
皮膜
。
這和一般拉弦樂器只正面(筒
前口
)
蒙皮
、背面(筒後口)設音窗或呈開口式是不同的。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
I. 十大文化符號以下是內蒙古文化符號的是
C,馬頭琴和敖包,這些都是內蒙古特有的。
內蒙古自治區,簡稱「內蒙古」,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首府呼和浩特。地處中國北部,地理上位於北緯37°24′-53°23′,東經97°12′-126°04′之間,東北部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交界,南部與山西、陝西、寧夏相鄰,西南部與甘肅毗連,北部與俄羅斯、蒙古接壤,屬於四大地理區劃的西北地區 。
內蒙古自治區地勢由東北向西南斜伸,呈狹長形,全區基本屬一個高原型的地貌區,全區涵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等地貌,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地跨黃河、額爾古納河、嫩江、西遼河四大水系。
截至2019年末,內蒙古總面積118.3萬平方公里,轄9個地級市、3個盟,共有23個市轄區、11個縣級市、17個縣、49個旗,3個自治旗;常住人口2539.6萬人;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7212.5億元,第一產業增加值1863.2億元,增長2.4%;第二產業增加值6818.9億元,增長5.7%;第三產業增加值8530.5億元,增長5.4%。
清代將較早內附的漠南蒙古各部稱為「內札薩克蒙古」,將後來陸續歸附的喀爾喀、厄魯特等部稱為「外札薩克蒙古」,不設札薩克的察哈爾、唐努烏梁海等部稱為內屬蒙古。 「內札薩克蒙古」後來演變出「內蒙古」一詞。在蒙古語中,內蒙古的名稱原來和漢語一致(鮑培轉寫:dotuγamongγol;西里爾寫法:дотоодмонгол)。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將蒙古語名稱更改為(鮑培轉寫:öbörmongγol;西里爾寫法:өвөрмонгол)。
其中(鮑培轉寫:öbör;西里爾寫法:өвөр)蒙古文意思是「山的陽面」即「陰山的南面」。漢語一般仍稱為「內蒙古」,也有少數人稱這一地區為來源於漠南蒙古的一詞,直譯「南蒙古」。
J. 內蒙古文化符號是什麼
是「那達慕」,蒙古語的意思是娛樂或游戲,蒙古族牧民習慣稱為「乃日」(nair)。那達慕具有深厚的傳統底蘊和豐富的文化涵,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成為體現民族精神與性格的重要載體。每年的不同季節,人們為了慶祝豐收和喜慶日子都要舉行規模不等的那達慕。
以傳統搏克、賽馬、射箭「三項競技」為核心內容形成的新型那達慕,融傳統體育、宗教、服飾、建築、飲食、歌舞、詩詞、經貿活動為一體,通過競技、儀式、展示、表演、交流等模式,開始實現多方面的成效。草原盛會那達慕以其古老的傳統、獨具的特色吸引著越來越多的海內外朋友來到富饒美麗的內蒙古觀光。
在蒙古族家庭中,以牧區而論,男人主要從事放牧,勘察草場、遷徙營盤、整修生產工具等主要的勞動,在家庭中的地位深受家庭成員的尊重。
習慣上妻子不直呼丈夫的名字。但是男子理家庭大事,一般都彼此商量,夫妻共同解決問題。他們十分講求互敬互愛,相互尊重,和睦相處,團結祥和的家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