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是質量文化它在質量管理中發揮什麼作用
質量文化是組織在質量管理上的「道術器法勢」,即組織在質量管理上想什麼、說什麼、做什麼的行為與內容。質量文化建設的載體是組織的全面質量管理活動,而質量文化建設的抓手是要形成卓越績效的「PDCA」改進習慣。當前社會上的組織質量管理大都存在著相同的問題,就是搞質量管理的不願意追求文化的境界,而搞文化的不關注組織質量管理。其實,先進文化就是有質量的文化,它的作用是提升人們的質量習慣可以隨時隨地關注質量,因此,只要養成了組織良好的質量改進習慣,就等於我們建設好了組織的質量文化。
Ⅱ 什麼是質量文化
質量文化分為物質、行為、制度及道德四個層面的內容,質量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由企業管理層特別是主要領導倡導、職工普遍認同的逐步形成並相對固化的群體質量意識、質量價值觀、質量方針、質量目標、采標原則、檢測手段、檢驗方法、質量獎懲制度的總和。質量文化指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中所形成的技術知識、行為模式、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兩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從范疇上看,企業文化研究的重點是塑造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它可能是質量取向的,也可能是非質量取向的,其著眼點是組織層次,而質量文化研究的重點是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質量文化建設,其著眼點包括組織層次、地區經濟層次或國家經濟層次。毫無疑問,質量文化涉及的范圍更寬、包含的層次更多、產生的影響更大。因此,將質量文化界定為某種特定涵義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基本的認識誤區。圖1展示了質量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不難看出,當前有些學者所謂的「質量文化」或「品質文化」,可以理解為「企業質量文化」,它是從組織層面研究企業的質量實踐活動的,既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子范疇,也是質量文化的一個子范疇。
Ⅲ 企業質量文化的內涵包括什麼內容
企業質量文化分為物質、行為、制度及道德四個層面的內容,質量文化就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實踐中,由企業管理層特別是主要領導倡導、職工普遍認同的逐步形成並相對固化的群體質量意識、質量價值觀、質量方針、質量目標、采標原則、檢測手段、檢驗方法、質量獎懲制度的總和。
Ⅳ 質量管理的精髓是什麼
在企業中,質量經理的角色非常重要。在產品質量上,要嚴格把關、嚴格執法,尤其是在質量管理上,要堅決執行質量管理的精髓,有同仁將其總結為「四不」精神和「六的」原則。看看你都做到了嗎。「四不」精神-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入庫、不投產。-不合格的零部件、半成品不流入其他工序。-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不合格產品不計產值和工資。「六的」原則1、把住進來的進來的原材料堅決把住,不合格不讓進廠,這叫把住進來的。2、看住出去的就是不合格的產品不出廠,看住不合格的根本不讓出去,叫看住出去的。3、干好手中的每一個工人都應該樹立質量在我手中,質量在我心中的觀念,每一個人都要把手中的活干好,要把手裡的產品和用戶緊密相連。4、抓住常見的常見的就是面小而廣的。很小、經常發生、瞪大眼睛,稍微注意點就不應該出問題的,這需要打人民戰爭,發動群眾來圍剿小而廣的問題。5、著眼長遠的看任何問題要著眼長遠的,不要做急功近利的事情。6、考核動真的每到一個考核周期時,要嚴格按照考核標准來考核,決不徇私舞弊。這「六個的」很形象地說明質量工作應該做的事情。
Ⅳ 什麼是質量文化,怎麼建設質量文化
質量文化
作為一個解釋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基本概念,「質量文化」的涵義是指「以近、現代以來的工業化進程為基礎,以特定的民族文化為背景,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物質基礎、技術知識、管理思想、行為模式、法律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
質量文化概念天然地體現著二十世紀以來工業文明的特徵,它繼承了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主流價值觀念——TQM思想的絕大多數精髓,並突破了20世紀80年代以來在西方發達國家得到廣泛關注與研究的企業文化的界限。
可以認為,質量文化是當代文化學研究的最新課題,也是國家或地區藉助於文化力量振興其經濟競爭力的強大武器。值得說明的是,由於質量文化思想還處在初創階段,存在著將質量文化概念與企業文化概念混同的現象。
質量文化建設如下:
首先,厚植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提升質量文化。中國的製造業從低附加值的加工製造向更注重高技術、高質量、高品質的「中國創造」轉變依賴於質量文化的提級。
質量理念、質量價值觀、質量道德觀、質量行為准則的全面升級不僅反映了經營策略,更是展現了企業的價值系統、哲學理念和變成企業基因的文化,即「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的產品符號。以中國高鐵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在高端化、標准化方面取得可喜成績,以港珠澳大橋為代表的中國建造在智能化、工業化方面也邁出堅實步伐。
發揮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引領作用,推動質量文化的精神、行為、制度和物質四個方面的積極演變,促進「中國製造」完成「品質革命」。
其次,提倡質量創新和標准創造,提升質量供給。質量創新是質量強國的根本動力。加大製造業企業質量技術改造支持、引導力度,支持企業積極採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
利用政策引導和市場機製作用,充分發揮國內健全的供應鏈,完整的產業鏈的創新生態優勢來提升質量,塑造品牌。特別是要倡導工業產品生態設計,引領企業走綠色低碳循環發展之路,提升創新開發能力和管理水平,培育產品和品牌影響力,促進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協調發展。
積極推進標准國際化戰略,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國家標准和國際標准制修訂,推動標准提供機構的市場化,以中國標準的國際化帶動中國高質量的產品、服務「走出去」。
再次,加強質量監管和品牌保護,提高質量收益。一方面要嚴格企業質量主體責任,建立企業產品和服務標准自我聲明公開和監督制度;
嚴格執行重大質量事故報告及應急處理制度,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切實履行產品「三包」、缺陷產品強制召回等質量安全責任,依法承擔質量損害賠償責任,建立消費品質量安全事故強制報告制度。
加強質量安全風險研判和防範,建立產品傷害監測體系,使質優價高成為市場競爭常態,形成質量品牌優勝劣汰效應。另一方面,加強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完善品牌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品牌維權機制,健全品牌創新的激勵機制。制定品牌評價國際標准,推動建立國際互認的品牌評價體系。
(5)質量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企業質量文化
從涵義上看,企業文化通常是指企業內大多數成員的共同價值觀和行為模式,它體現為企業全體員工所普遍接受和共同遵循的理想追求、價值觀念和行為准則。
而質量文化是指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中所形成的技術知識、行為模式、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兩者在概念上是完全不同的。
從范疇上看,企業文化研究的重點是塑造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念,它可能是質量取向的,也可能是非質量取向的,其著眼點是組織層次,而質量文化研究的重點是國家或地區范圍內的質量文化建設,其著眼點包括組織層次、地區經濟層次或國家經濟層次。
毫無疑問,質量文化涉及的范圍更寬、包含的層次更多、產生的影響更大。因此,將質量文化界定為某種特定涵義的企業文化是一種基本的認識誤區。圖1展示了質量文化與企業文化之間的相互關系。不難看出,當前有些學者所謂的「質量文化」或「品質文化」,可以理解為「企業質量文化」,它是從組織層面研究企業的質量實踐活動的,既是企業文化的一個子范疇,也是質量文化的一個子范疇。
參考資料:網路-質量文化 人民網-理論-以工匠精神構築質量文化
Ⅵ ISO9001的精髓是什麼之情人士一起來討論一下!
從一個組織成熟的程度來看ISO9001的精髓。
根據質量管理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把組織分成如下五類:
1、檢驗把關的組織。只對過程結果進行判斷性檢驗。對為什麼會出問題?事先不研究的。出了問題,研究原因只停留在淺層次的,譬如,人、設備出問題了。針對第一、第二層次的原因採取措施。譬如,換人、機器修理好。不再分析,為什麼人不能滿足要求,機器會出問題。因為沒有查到根本原因。往往同樣問題再犯。
這類組織只關心過程的結果,對過程本身不檢測。什麼過程能力和能力指數。什麼普通原因、特殊原因,根本沒有這個概念。實際上,對過程沒有控制。
這類組織實際上質量目標也沒有。主要憑經驗,做出來再檢驗,行,交付;不行,返工。資源浪費嚴重。
根據調查。這些組織產品出去後發現有不符合問題的所佔的比率用PPM表示,一般大於5000。
2、控制類型組織。開始研究過程,產品中特性數量很多,一般只能控制少量的關鍵特性。於是,針對產品的關鍵特性的檢驗數據來判定生產過程能力和能力指數。這類組織的過程通常還是不穩定的,穩定的過程能力指數Cpk一般都小於等於1.33。
質量目標只有產品的質量目標。也就是說,只有生產部門才有質量目標。對過程還沒有質量目標。
對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還不深刻。譬如,知道人和設備常常出問題的原因在那裡。就把判斷型檢驗從對產品檢驗延伸到對過程因素的檢驗上。譬如,機器容易松動。也就經常去檢查,定期去緊一緊。人的水平不行,對這些人的工作加強檢驗。還不會關心為什麼機器容易松動,這個人水平為什麼不行。
這些組織產品出去後發現有不符合問題的所佔的比率用PPM表示,一般2000左右。
3、保證類型組織。懂得過程的能力取決於過程中的因素。而這些因素是由系統其他過程來保證的。譬如,研究機器為什麼松動,人為什麼不行。於是,提供好的機器。或者消除引起機器松動的原因。機器不會松動了。知道人員為什麼不行,提高這些系統因素來滿足過程能力的要求。用系統來確保過程能力。其關鍵特性Cpk指數值達到或者超過1,一般還是小於等於1.33。也就出現了1994版質量保證體系的要求。這里的「保證」還僅僅是對產品質量的保證。
質量目標還是主要對產品生產有關的產品質量目標,有的關鍵過程有一些目標。這些組織普遍認為,過程能力指數達到1.33就夠了,因為,提高質量,成本要上去。超過1.67就是質量富裕,是浪費了。
這些組織產品出去後發現有不符合問題的所佔的比率用PPM表示,一般1000左右。
4、預防類型組織。由於顧客要求的提高,市場競爭的激化、迫使質量保證體系提高到質量管理體系,從對產品的質量保證提高到不僅保證產品質量,更加重要的是提高服務質量和達到持續使顧客滿意的目的。
2008版質量管理體系出台。要求把過程組成體系進行管理,把更多精力放在體系。於是,不僅僅要像前面質量保證體系所提出的要求,控制、保證與產品質量有關的產品實現過程,同時,還有控制和保證管理過程、資源提供過程、測量分析改進過程。也就是所有的過程。於是,2008版提出有關職能必須要質量目標。
這類組織,通過體系對過程的控制,實踐也證明,提高過程能力來確保產品質量,可以降低成本。一些關鍵特性有關的過程能力指數Cpk已經達到和超過1.67。
這些組織產品出去後發現有不符合問題的所佔的比率用PPM表示,一般200左右。
5、完美類型組織。已經在全體員工中建立了質量文化,具有很高的質量和為顧客服務意識,各個職能都有自己的質量目標。這些質量目標不僅僅與公司產品有關,不僅僅圍繞產品實現過程有關的,而是各項工作都有自己的質量。譬如,設備維護工作的質量,在保證類型組織,只要做到滿足產品實現過程要求就可以了。在完美類型組織中,全面的要求,包括成本、時間和服務等都都要求達到完美。方法是不斷依靠體系來優化過程。
這類型組織的關鍵過程能力指數Cpk已經大於等於2。這些組織產品出去後發現有不符合問題的所佔的比率用PPM表示,一般小於100。也就是兩位數。而且還在向零缺陷目標努力。這也是2008版ISO9001標准所要求的方向。
體現出我提出的ISO9001的靈魂和精神實質,精髓是什麼。符合ISO9001的質量管理體系和六西格瑪管理、全面質量管理、零缺陷管理等各種管理都是沒有矛盾的。而且有些領先的企業已經在這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以上供參考。如有不對,請指正。
Ⅶ 什麼是質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質量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和落實手段之一,是組織門實
制度文化層是質量文化的固化部分,是質量價值觀的外在體現和落實手段之一,是組織實現質量目標的必要保證。
當然,質量文化范疇不單單是企業質量文化,作為一個解釋當代質量實踐活動的基本概念,"質量文化"的涵義是指"以近、現代以來的工業化進程為基礎,以特定的民族文化為背景,群體或民族在質量實踐活動中逐步形成的物質基礎、技術知識、管理思想、行為模式、法律制度與道德規范等因素及其總和"。在質量文化現象的背後隱藏著深刻地不能被移植的內容,正如質量文化的結構化分析所揭示的那樣,質量文化的制度層面和道德層面事實上是很難被移植的,是質量文化中長期共識建設才能固化的結果。
Ⅷ 質量文化內容通常可以分為幾個層次
物質文化層,制度文化層,精神文化層。
質量文化 是企業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所形成的質量意識、質量精神、質量行為、質量價值觀、質量形象以及企業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質量等的總和。
企業質量文化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而企業文化又是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質量文化的形成和發展反映了企業文化乃至社會文化的成熟程度。質量文化的培育和建設是個艱難的、長期的過程,需要從社會、文化、法律、社會心理等多角度去努力研究和探索。
(8)質量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文化是從抽象意義上講的.現實社會只有具體的文化,如古希臘文化、羅馬文化、中國古代文化、中國現代文化等。具體文化受到諸多條件的制約,其中最主要的是受自然環境和人們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制約。如有石頭,才有石器文化;有茶樹,才有飲茶文化;有客廳和閑暇時間、才會有歐洲貴族的沙龍文化。
文化具有時代性、地區性、民族性和階級性。自從民族形成以後,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現的。一個民族使用共同的語言,遵守共同的風俗習慣,養成共同的心理素質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現。
Ⅸ 中國石化質量文化核心理念是什麼
質量永遠領先一步
質優量足、客戶滿意
每一滴油都是承諾
每一個數據都是責任
產品是否合格由消費者說了算
Ⅹ 質量文化內容通常可以分為幾個層
質量文化內容通常可以分為幾個層次,其中精神文化層位於最核心,是質量文化的精髓。根據質量特性與顧客滿意之間的關系,日本質量專家狩野紀昭將主要質量特性分為必須質量特性、一元質量特性和魅力質量特性。那些充分提供會使人非常滿意,不充分提供也不會使人不滿意的質量特性是指魅力質量特性。
根據我國的標准化法,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分為強制性標准和推薦性標准。其中,生產、交換和使用等方面通過經濟手段調節而自願採用的標準是強制性標准。
(10)質量文化的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根據ISO9000標準的定義,「質量」是指「客體的一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這里的「要求」通常不包括來自競爭對手的要求。產品質量有一個產生、形成和實現的過程,每個環節或多或少影響到最終產品的質量,因此需要控制影響產品質量的所有環節和活動,這反映了全面質量管理的全過程的質量管理思想。
若把質量管理看作一個連續的過程,那麼質量策劃、質量控制和質量改進就構成了這一過程最主要的三個階段,國際知名質量專家朱蘭將其稱為質量管理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