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

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15 02:31:34

⑴ 為什麼要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一、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建設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時代要求。 黨的十八大根據我國文化面臨的新形勢,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對文化建設提出的新要求,號召全黨要「扎實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並把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然要求。[1]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要把中國實際同馬克思基本理論結合起來,而中國實際就是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因此,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立足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人類文明多元化的需要。
梁啟超認為,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國和巴比倫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東方文明的一部分,也是人類文明的一部分。北京論壇尊重文明的多樣性,但從不隱晦自身對東方文明的重視與推崇,因為在過去的兩個世界中,西方文明及其思維模式在世界秩序的制定和文明的構建中發揮了主導性的作用,包括東方文明在內的其他文明不斷處於被懷疑和否定的地位。全球化被西方化(乃至美國化)代替,多樣性被一元化所置換,文明在相互審視間充滿了「傲慢與偏見」。今天,我們對於對於東方文明的推崇與倡導,在某種意義上是對世界文明格局的平衡與重構,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重新發現和肯定東方文明的價值和內涵。[2] 特別是在當今世界全球化的趨勢下,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世界文明的平衡。同時,我們也應看到,在人類發展史中,正是由於多元化的文化的存在,促進了人類文化的融合、發展和繁榮。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作為東方文明的一部分,與西方文明和其他文明一起促進人類文明的發展。
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當今世界的競爭,不僅僅是經濟的競爭,還包括文化、政治、軍事、科技、教育等的競爭。我們發現,國家在面對競爭時不僅強調國家的硬實力,越來越注重國家的軟實力。而國家的軟實力主要體現在一個國家的文化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外國留學生到中國來學習,以及中國在外國辦孔子學院的數量的增加,可以看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對外國人的吸引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儼然成為中國在世界競爭中的一張名片。
四、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民族文化自信。 全球化已經成為一種不可避免的趨勢,文化的全球化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當今中國在面對外來文化的傳播時,容易出現文化盲從。文化的盲從主要表現在於,一方面,年輕人一味的崇洋媚外,對洋節日興趣濃厚,傳統節日卻拋之腦後;再如一些產品試圖提高自己的檔次,不用漢字標識和說明全部用外文。另一些非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了主流文化。外來文化帶來了文化的多元發展,但是如果這些傳統文化占據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體地位,產生超過主流文化的趨勢就成了盲從。[3]文化盲從的背後實際上是公眾對民族文化的不自信,對自身文化的不了解。而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可以使公眾了解中國的文化,對中國文化產生好感,在面對外來文化時,也能夠看到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價值,樹立起對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五、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 一個民族自身的優秀傳統文化對於培養具有民族氣質、民族血脈的公民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自己公民的思維習慣、人格特徵和行為方式。[4]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厚德載物」「自強不息」至今還在生活中影響著中國人 ,而儒家文化中的「以和為貴」也影響著中國人與人和諧相處的交往模式,另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里的「愛國主義」對當代中國人來說(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也更為重要。當今社會是法治社會,可是總有些地方不能用法律約束,比如說有人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工作人員給他發了一張罰單,但他第二次還是會這么做,難道要把他關進監獄么?這是關於一個人的素質問題,只能靠他自覺遵守秩序。而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能使他意識到自身對社會的責任感,自覺地遵守秩序。所以說,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有利於提高公眾文化素質。

⑵ 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從世俗意義上講,要說繼承傳統文化的意義大概有幾個方面:對於國家來說繼承積極的傳統文化對於教化其人民,發展其文化藝術,豐富和充實人們的精神生活無疑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擁有完善的精神文化建設,才能平衡物質生活帶來的空虛與疲憊,人們也因此獲得一些精神上的滿足。而繼承積極的傳統文化,顯然是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對於個人而言,我想答案也不是絕對的。如果說在現在這樣一個社會狀況下,要一個人為了國家的文化建設去繼承傳統文化,有些不現實了。一個進步的社會,在現在這種整體社會穩定的狀況下,需要每個人根據自己的優勢來發展自己並合理地管理好自己。這是最重要的。(可能不僅僅是在這樣的社會狀況下)在所有人當中,碰巧有那麼一群人發現了自己對於傳統文化的興趣和天賦,那麼他就有一種責任和使命去實踐它。剩下的人群中,可能有一些人有潛力去做這樣的事業,那麼需要別人來引導、培養他做這件事情。對於這兩種人來說,繼承傳統文化就是在經營他們的個人事業。是在通過做這件事,實現自己個人價值的滿足。可以說是一種自我的實現吧。

⑶ 為什麼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當代中國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

一個民族的文化自信究竟來自何處?除了受制於文化「硬實力」的不斷增強之外,文化自信還取決於本土文化傳統在當代價值的日益自覺和不斷彰顯。離開了固有的文化傳統,縱然有再多的物質財富積累,也談不上真正的文化自信。說到底,文化自信取決於一個民族的文化底蘊。

中國擁有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國中唯一能夠使自身文化延續至今的國度。這種悠久歷史本身就能夠展現出中國傳統文化所特有的適應能力、包容能力和同化能力。中華文化歷經五千年而綿延不絕,能夠在不斷損益中保持中華文化的特質、根性和道統,這本身就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個奇跡。一

個民族的文化自信之建立,無疑需要多方面條件的配合,需要文化「硬實力」和「軟實力」的支撐;但弘揚本民族文化及其優秀傳統,以彰顯其時代價值和積極意義,無疑是其中一個不可或缺的方面。

一個民族只有擁有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擁有開放的眼界、寬容的胸懷和學習的勇氣,去接納一切外來文化中有價值的成分,並能夠同一切外來文化進行平等對話和建設性互動。

(3)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國學的意義

國學的意義不是在西潮湧動的今天進行什麼復古表演,也不只是滿足於提供一種文化樣式,更不是躲進書齋遠離現實,做一些古玩家的鑒賞工作或是站在時代之外去構建什麼神秘莫測的思想體系,宣講什麼高頭講章,不食人間煙火,國學必須正視這個時代,介入這個時代,指引這個時代,成為人們新的精神信仰。

⑷ 為什麼要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

傳統文化在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整個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每一個民族都因其有著獨特的文化特徵有別於其他民族.它是民族精神的重要體現.中華民族在創造人類文明的過程中.形成了具有強大生命力的傳統文化.不僅體現了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而且涵蓋了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文化藝術等諸多領域.這些傳統文化對幾人的思維方式.思想觀念以及行為模式等都有著深層次的影響.那麼作為大學生如何最大限度地繼承和發揚傳統文化呢?筆者認為在現今校園文化中挖掘傳統文化資源.使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對於把大學生培養成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要注重弘揚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又要注重借鑒和吸收現代文化.外來文化中的先進的東西,同時還要處理好硬體建設與軟體建設的關系.校園文化建設需要有必要的陣地和其他物質條件.但是更主要的是提升校園文化的品味.增加其深層次的思想內涵.忽視硬體建設.會使校園文化活動無從開展.忽視軟體建設則會使校園文化建設流於形式.捨本逐末.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使大學生健康成長.科學的對待傳統與現代.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堅定社會主義信念的必要手段.要做好這一工作.應當講究科學的方法和原則.

⑸ 為什麼我們要繼承傳統文化

不談所謂的繼承發揚那類官腔,太糊弄人了
文化本身就是積累的,不繼承傳統文化我們從哪接受文化,接受文明。而文化一代代傳承,在我們很小的時候所接受的父母以及社會所給的文化文明都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由於接受了傳統文化,你的文化之本都在那浩瀚的歷史中,為了尋本求源只能先繼承傳統文化,去了解他,去認識他。
在文化的繼承中,你才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文化,你才可以發現所要的文化,去尋求外國文化,去背叛批判一些傳統文化
接受傳統文化就是先接受自己,認識自己,然後背叛自己,完善自己。

⑹ 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必須傳承和發揚呢

關於中國傳統文化,為什麼必須傳承和發揚?因為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悠久歷史,年年月月,日日時時都離不開它。下面從幾個方面來說明。

首先我們先說什麼叫文化?

1,所謂文化?從古到今,我們每個人,心裡想說的話,每天所做的事情,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來表達的。從理論到實踐,也都是文字。我們將這些文字,記錄在大腦和書本,代代相傳。

2,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自都有自己的文化。我們各個行業,各個領域都有自己的文化,以及民間的俗語,彥語,暗語等。常言道;不讀哪家書,不識哪行字。都是不同文字表達不同的意思,千條萬緒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文字化,所以簡稱了文化。

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作者就用,這短短的二十八個字,表達邊塞將士,我手捧精美的夜光杯,盛滿用葡萄釀制的美酒。伴隨著催人出征的琵琶聲,欲開懷暢飲。縱是我們醉躺在這沙場上?請君也莫笑話我們。自古以來,在這沙場上征戰的將士,有幾個能活著回來的?

⑺ 我們為什麼必須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

因為中華傳統文化在規范傳統社會的政治秩序、維系家庭的孝親觀念和培育個體的價值取向等方面發揮過積極作用。

其一,傳統文化有助於社會穩定的鞏固。傳統文化是在農業生產基礎上形成的農業文明,它建構起以孝為本的倫理綱常、家國同構的政治結構以及物我不分的認知方式。

其二,傳統文化有助於以家庭為中心的倫理觀念的形成。傳統社會建立於血親關系的基礎上,相對於公共社會而言,它是一個以生產勞動為中心的固定血緣和親屬關系的集合體,是一個熟人社會。因此,傳統社會注重人際脈絡和家族歸屬,建構起「以孝為本」的家庭關系模式。

其三,傳統文化有助於培育以「德」為中心的個體價值取向。在以家庭為基礎的社會認知中,傳統文化注重人的德性的形成和培養。《論語》開篇「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其中「學」與「習」指的就是對於德性的修養和踐行。

從整體來講,傳統文化在當今時代的重大價值和現實意義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首先,傳統文化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思想基礎和精神保障。現代化並非西化,也無固定模式,但任何國家的現代化都無法脫離本民族的傳統文化,否則現代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其次,傳統文化所孕育的民族精神是凝聚全國各族人民的價值紐帶。兼容並蓄、融會貫通的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財富,它可以凝聚社會各領域的力量,激發各民族成員的歸屬意識、認同意識和進取意識,形成推動社會發展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最後,傳統文化的思想智慧可以為當今社會發展提供有益幫助。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身份標識,是華夏兒女保持族群認同和精神團結的文化符號。

在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時代背景中,我們既要保持民族文化底色,守住民族精神陣地,又要參與人類文明交流互鑒,為世界文明進步作出應有貢獻。

(7)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擴展閱讀

首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出爐

教育部表示,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活動,是不斷創新新時代高校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形式與方法,充分發揮高校文化傳承創新的優勢與作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舉措;

是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引領學生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和弘揚者,汲取中國智慧、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堅定文化自信、增強文化自覺的重要途徑;

是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作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探索學科融合協調發展,整合優化教育資源,全面提升高校美育體育質量的創新之舉。

教育部要求各傳承基地要扎實推進建設工作,進一步對標基地建設原則、任務和要求,緊密圍繞課程建設、社團建設、工作坊建設、科學研究、輻射帶動、展示交流六個方面建設任務,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以傳承項目為內容的選修課程,納入學校人才培養方案,納入學校教學計劃,實行學分制管理,切實落實2個學分;

建設2—3個校級傳承項目學生社團和1個實踐工作坊;加強以傳承項目為重點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輻射帶動當地3所左右的中小學校和1個社區,開展基於傳承項目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普及教育活動,加強成果交流與展示,切實將傳承基地打造成本校的特色和品牌。

教育部將對傳承基地實行動態管理,引入退出機制,定期對建設效果與質量進行跟蹤監測和綜合評價,對建設成效明顯、具有推廣價值的傳承基地,將進一步予以支持。根據建設目標,2019年教育部將啟動第二批全國普通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建設工作。

⑻ 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

文化的魅力從來都不來自血緣,階級,宗教,地域和時空,是因為人們對普世價值的追求。仰望天空尋覓至善,所以兼愛非攻;腳踏實地探求至真,所以尚賢非命。胸懷慷慨彰顯至美,所以重信貴義。


弘揚傳統文化,培養文明風尚,推動素質教育,構建和諧社會!

國學大師潘守宇說:一個好的老師,能讓他的學生變化氣質。而有一個人,有一本書,能讓一個民族變化氣質,這個人就是孔子,這本書就是《論語》,這個民族就是中華民族,這種氣質就是「文質彬彬」的君子氣質。百年奇特幾張紙,千古英雄一窖塵。唯有炳然周孔教,至今仁義洽生民。

歷史是最好的過濾器,它告訴我們什麼才是精華。1988年,一些諾貝爾獎金獲得者聚會巴黎,曾發出這樣的聲音:人類要在21世紀生存下去,必須要從2500年前的儒家那裡去尋求智慧。聯合國總部也刻著孔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話。在一次重要的國際會議上,我國一位官員稱孔子為孔老二,韓國的官員聽到後全體站立退場!韓國的學生當知道孔子不是韓國人時淚流滿面!韓國三星集團的外派人員必須會背論語;韓國把24孝拍成電視劇每天播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優秀的傳統文化對我們來說,不是身上應該洗去的污垢,而是流淌在血管里的血液。

其實聖賢的價值,就在於在千古之前,他們有價值的生活經驗,可以穿越滄桑走到今天,讓我們仍然覺得溫暖!而他們在千古之前,緘默的微笑著,注視著我們仍然在談的言論中收益而已!

古人的智慧,是現代人很難超越的,比如說我們是學哲學的,我們中國啊,有很多的哲學系,也有很多的哲學家,但是有哪一位哲學家能夠寫出一本書,如老子的《道德經》一樣傳承久遠,還被翻譯成多國的語言文字,為現代的哲學家、思想家所研究。中國有這么多的歷史學系,有這么多的歷史學家,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司馬遷的《史記》,被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中國有這么多軍事學家,有這么多軍事院校,又有誰能寫出一本書,如《孫子兵法》,仍然被西點軍校奉為教材,所以我們只是略舉了幾個例子,那就告訴我們,其實中國古人的智慧,我們不能說是後人沒有辦法超越的,但是它確實是

後人難以超越的。原因在哪裡呢?就是因為《論語》上,孔子說的這樣一句話,他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什麼意思呢,比如我們的工匠,要把桌子做好,必須首先使你的工具鋒利起來,同樣的道理,我們人,要認識客觀事物,要認識得清楚,首先必須把我們的心清靜下來。

我們看到當代日本有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池田大作,他在和英國著名的歷史哲學家湯恩比先生對話的時候,他就講了這樣一句話,他說,一般人認為是落後象徵的東西和這樣的國家,實際上秘藏著時代最先進的東西。但正是因為它是秘藏著,所以很多人認識不到,還經常對它妄加批判。這就是導致傳統文化沒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⑼ 傳承傳統文化的意義

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
2020-02-27 13:59:35
文/董月
民族精神和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是我們在新時代進行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思想養分。深入挖掘和利用傳統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對於凝聚全社會的力量,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意義。

1意義

1.優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興的精神動力,又是建設先進文化的重要基礎。在經濟全球化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背景下,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並結合時代特點加以創新,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歷史進程中,我們的祖先創造了輝煌燦爛、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

2、傳統文化講究崇尚倫理、注重人文理性、強調和諧觀念、倡導憂患意識等等,學習和研究這些中國傳統文化,進而繼承、弘揚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對在指導下,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弘揚優秀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強對國民全面素質教育的培養,都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

3、文化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建設,就是一個民族靈魂的建設、精神世界的建設。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其所宣揚的忠孝仁愛、禮義廉恥、慎言敏行、嚴於律己、改過遷善等道德規范,幾千年來就鑄就了中國人民的精神靈魂,形成中華民族的性格,培育了全民族追求和諧、謙和好禮、誠信克己、與人為善、勤儉廉正、刻苦耐勞和精忠愛國的優良素質。

4、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形成,高尚道德價值體系的建立,是與傳統文化的長期孕育分不開的。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民族經過五千年的發展,歷代流傳下來的寶貴的道德文化遺產,它包含了優秀的民族品質、優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氣節、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禮儀等方面。

5、凝聚著中華民族的「形」與「魂」。加強中華傳統美德教育的宗旨就是為了在新的形勢下,繼承、弘揚、提高和發展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把我國的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集中起來,並與革命傳統相結合,賦予新時代內容,容納新的時代精神,達到承前啟後,與時俱進,古為今用的具有中國特色的價值觀、道德觀和行為准則。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要繼承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