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滎經文化館在哪裡

滎經文化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15 05:34:16

❶ 四川雅安出過那些名人、明星呢

雅安歷史名人
顓頊

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號高陽,中國上古五帝之一,在位78年,享年98歲。顓頊生於若水,12歲時離開若水(雅安滎經),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學習政事。20歲時,黃帝駕崩,顓頊繼承中央天帝之位。顓頊一生崇尚文治。主要功績是:文治方面,始建中央(國家)統治機構,設立九州,規范宗教事務,始以民事紀官;教民耕種,創制歷法,定婚姻,制嫁娶,整頓社會秩序。武功方面,平共工,征九黎,定三苗,初步完成了華夏的統一。
顓頊帝就出生在雅安市滎經縣六合壩的洪廟溝一帶。六合壩人長期以來一直供奉顓頊帝,在壩的街口還建有顓頊帝牌樓,至於該牌樓最早建於何時,已不得而知。由於牌樓年久失修,清末的六合壩人汪元藻在中舉後,在原地進行了重修。另外,牌樓前幾十米遠的地方還建有勸人珍惜文字的紅石塔字型檔。據王明玉回憶,其祖父曾無數次講道過,滿清時不論文武官員到了字型檔,均要下轎下馬,徒步至牌樓下給顓頊和文昌菩薩上香、鞠躬,以示敬意。十分可惜的是,1953年加寬108國道時,該牌樓被拆除了。
牌樓由八根圓柱支撐,圓柱間可通行人和車馬。樓高16米左右,分兩層,下面一層供奉著顓頊帝,其正面橫著一個大匾,匾上有汪元藻親手所書的隸書體「顓頊故里園」五個字。第二層供奉的是文昌菩薩,匾名是「文昌宮」。兩層均有四角斗拱,橫樑上有寶頂。
關於該牌樓,滎經縣政協主席蘭樹秋說,建國初期,時任滎經縣文化館館長的劉繼民曾收到在解放前去台灣的滎經人寫來的信,希望將「顓頊帝故里」牌樓保護好。這進一步佐證了該牌樓的確存在過。
顓頊帝出生在六合壩,為了避免這里再出帝王,封建統治者便將壩南東西兩頭的兩條小溪改名為打虎溪和磨刀溪,意為東邊打虎如打王,西邊磨刀殺鳳凰。兩溪旁的兩座山頭因溪而得名,至今仍叫做打虎溪和磨刀溪。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顓頊出生在若水,這已是公論。但《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若水是在哪裡呢?在民國版的《滎經縣志》中,清末舉人汪元藻在其所作的序中說:「若水在嚴道。」而嚴道就在今天的滎經縣。汪元藻的理由來自漢朝的《水經注》:「黑水、青水之間,若水出焉。」他認為,滎經縣東有青衣江,即青水;西有大渡河,其上游稱為瀘水,瀘即黑色,因而瀘水就是黑水。
《史記》中所說的蜀山又在哪裡?滎經縣若水文化工作室另一研究人員李德祥說,在眉山市政協贈送的資料《世界最大國家森林公園——瓦屋山》中記載:「瓦屋山古稱居山、蜀山……」另外,《山海經》中也說:「居山生若木,若水出焉……流沙以東,青水以西,為若水也。」據李德祥等人考證,若木正是生於瓦屋山中的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由遠古時期存活下來的樹木,在其他地方極為少見。滎經縣的位置正處在流沙河以西,青衣江以東,瓦屋山以北,經河又發源於瓦屋山,這都與《山海經》、《水經注》等史籍中所說的若水相吻合。依此看來,顓頊的母親昌仆即為滎經人氏。
顓頊是黃帝之孫,五帝之一,他為什麼會出生在滎經?
據史料介紹,黃帝年紀大後,曾命其子昌意征討九黎部落。昌意將九黎驅逐至今雲貴川一帶,自己也就屯兵在川西。這期間,他娶蜀山氏女昌仆為妻,生下顓頊。顓頊十分聰穎,12歲時離開若水,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學習政事。黃帝駕崩後,20歲的顓頊稱中央天帝,開始統領四方部落。

樊敏


樊敏(119-203) 雅安市蘆山縣人。東漢官至巴郡太守,曾舉司徒,位列三公,後遷任漢中太守未就。知識淵博,才能卓著,足跡遍及川、陝及京都一帶,並去邊遠哀牢夷國十年之久,對傳播漢文化,整合民族關系方面貢獻很大,深受兄弟民族的崇敬和信賴,曾受任為青衣姜國國丞,是一位傑出的民族工作者。且品德超人,「彈饕糾貧,務鋤民穢,仕不為人,祿不為已」,這在封建社會里,袴實屬難能可貴。興平六年(公元194年)後,因奸佞弄權,忌賢疏能,加之年事日邁,遂告老還鄉,終年84歲。
對其一生,樊敏碑闕多有記錄。此碑具有甚高的學術、藝術價值,北宋以來,趙明誠、楊升庵、孫星衍、康有為、郭沫若、任乃強等名人學者備加贊頌。加今此碑巍然屹立於蘆山境內,見碑如見其人。

吳理真

吳理真,名山人,家住蒙山之麓,《四川通志》卷四十記:「漢時名山縣西十五里的蒙山甘露寺祖師吳理真,修活民之行,種茶蒙頂。」吳理真父早逝,家境貧寒,母親積勞成疾。他是個孝子,每當雄雞報曉,便帶上工具,登上蒙頂,割草拾柴,換米糊口,為母親治病。一日,吳理真拾好柴,口乾得直冒火,順手揪了一把「萬年青」(野生茶樹)葉子,放在口裡慢慢咀嚼,口渴漸止,睏乏漸消,精神倍增,頗感奇異。又摘了些帶回家中用開水沖泡,讓老母喝下,果有效果。連服數日,病情好轉,續飲月余,身體康復。鄉親們病了,他熱情地用這種葉子泡水給他們飲用,效果也很好。可惜這種樹不多,所生長的葉子遠遠不能滿足治病救人的需要,他決心培育出更多的茶樹。
為了採摘茶種籽,吳理真跑遍了三十八蒙峰。他把茶籽撿回家,用沙土拌和後放入篾筐中,上面蓋以穀草,使茶籽不會霉變和凍壞。為了選擇播種茶籽的地方,吳理真翻越蒙頂的山山嶺嶺,對野生茶樹的生長環境進行分析研究,認定蒙頂五峰之間(今皇茶園)和菱角彎一帶最適宜茶樹生長。這里雨量充沛,土質肥厚,終年雲遮霧繞,為茶樹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所產茶葉內含物質極為豐富,加上精湛的製作工藝,使蒙山茶具有獨特的品質,在我國茶葉史上獨樹一幟,經久不衰。
吳理真為了種茶,在荒山野嶺搭棚造屋,掘井取水,開墾荒地,播種茶籽,管理茶園,投入了自己的全部身心。可以想像,吳理真這種敢為天下先的行動,不知經歷了多少艱難困苦,經過了多少次失敗。功夫不負有心人,吳理真用勤勞和智慧澆灌出了株株嫩綠茁壯的茶樹,他成功了。吳理真把茶葉熬成湯,施捨鄰里,普濟世人,許多人祛疾去病,不少人健體強身。他以植茶為民眾的精神譜寫了我國人工種茶最早的歷史。

高頤

高頤(?-209) 今雅安市雨城區人。字貫光,東漢末與其弟實同舉孝廉,歷任北府丞,武陽令、陰平都尉及盆州太守。
清《雅州府志》將高頤昆仲均列入《宦跡》,《鄉賢》篇內,《雅安歷史》載「高君石闕二,建安中立,弟實子直墓均在焉」。
按高君闕,碑、墓均在今雨城區姚橋鄉(原名孝廉鄉),證明他是東漢時漢嘉郡(今雅安市)人。出土碑銘說他「親賢樂善」,「法蕭曹之兀要, 求由之政事」,說明他從政時為老百姓做過一些好事,講求法治,正直不阿。卒於建安14年(209年)8月。
歿後,據說臣吏悲號,百姓痛哭,遺愛在民,當非過譽。

何崇政

何崇政,清咸豐、同治年間李、藍起義的著名將領,雅安市名山縣人,生卒年月不詳。
為人「豪俠好義」,急人所急。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在府試中,因針貶時弊,遭指斥鞭笞。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李永和、藍朝鼎揭竿而起,何崇政滿懷對清廷的憤懣,投奔其麾下,旨在「殺貪官以救民,分豪富而濟眾」。以足智多謀,任藍部軍師,先後轉戰於青神、蒲江、大邑、雅安、名山、滎經、天全等十餘州縣,獻計擒斬清軍重要將領馬天貴、張萬祿、余振海等人。所率義軍,英勇善戰,紀律嚴明,「沿途榜示安民」,深受百姓擁護。後起義失敗,不知所終。

吳之英

吳之英(1857-1918) 字伯朅,號蒙陽漁者,雅安市名山縣人。清末民初四川著名學者、經常家、書法家。
曾任資州藝風書院及簡州通材書院講席、灌縣訓導、成都尊經書院都講、錦江書院襄校、國學院院正。曾響應「康梁變法」,組織「蜀學會」創辦《蜀學報》,並自任主筆。戊戌維新失敗,憤然回鄉隱居,研究學問,專心著述,有《壽廬叢書》七十二卷著述傳世。他還長於書法,在書法理論上,接受康有為、包慎伯力倡北魏之說,在運筆實踐中,猛攻篆籀、漢魏碑刻,所書給人以"正側井用,順逆兼施、凌厲飛動,厚重凝練"之 。當時的文學家、書法家趙熙稱贊:「其書瑰瑋」。
矗立於成都市人民公園的「辛亥保路死事紀念碑」朝東一面,即為吳之英之手。


王應元

王應元(生卒年不詳) 西番(今改稱藏族),清代松林地第六代土千戶。同治2年(1863年)太平軍翼王石達開率軍抵紫打地,在其族叔輔佐通把王自盈挑唆下拒絕石達開讓道要求,拆毀松林河橋,配合駱秉章等清軍圍困石軍,致使石達開軍敗被騙遭俘,清政府特「奉旨賞給世職」,頌換「松林地土都司印信號紙」,仍賞加副將銜,子孫承襲。
光緒12年(1886)慈禧懿旨紫光閣繪象備案,成為鎮壓農民起義軍的千古罪人。

陳邦直

陳邦直(1874-1939) 又名宗彥,雅安市漢源縣人,前清文生。1905年從日本留學歸來,曾投入四川省同志會活動。
後回鄉里,倡導新學,設「私塾改良會」,創辦漢源第一所女子高等小學堂,第一所女子師范,開一代新風,教績卓著,為漢源縣新學奠基人。
民國建立,被選為四川省議會議員,曾參與編修《漢源縣志》、自編《陳氏家譜》8卷。

羅日增

羅日增(1875-1949) 字子舟,雅安市雨城區人。幼好習武,臂力過人。及長,結納江湖,從事袍哥活動。同盟會成立後,應邀入盟。
1911年6月四川保路同志會在資州羅泉井開會,商定起義方案,羅於會後兼程返雅,籌備起義。7月21日,川南各縣同志軍齊集雅安,推羅為川南同志軍水陸全軍統領。羅一面揮師圍攻雅安,一面分兵攻下滎經。因攻雅安受挫,羅率部東下,轉戰洪雅、夾江等地。
雅事平定後,四川軍政府任羅為邊軍統領,駐防西昌、越西一帶。袁世凱篡奪辛亥革命果實,羅不見容,被迫去職,從此閑居鄉里。
1949年秋,羅隨羊仁安赴西昌,投靠國民黨西昌行轅主任賀國光而鑄成大錯,行抵小相嶺為解放軍包圍,羅被擊斃。

❷ 滎經縣景點

滎經縣景點有滎經雲峰寺、滎經縣博物館、開善寺正殿、牛背山、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等。
1、滎經雲峰寺: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是一處以宗教文化為支撐的風景名勝地。
2、滎經縣博物館:初名「嚴道古城遺址博物館」,坐落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嚴道鎮民主路129號。
3、開善寺正殿:正殿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均約14.5米,是典型的明代大木結構建築。
4、牛背山:牛背山山頂視野開闊,雲海壯麗,被譽為「中國最大的觀景平台」,是絕佳的攝影聖地。
5、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是以森林植物多樣性和水景為主的生態型國家公園。公園莽莽林海,溪瀑眾多,春賞百花,夏避酷暑,秋觀紅葉,冬戲瑞雪。

❸ 滎經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牛背山
推薦理由:能看到氣勢磅礴的雪山、雲海、佛光,被稱為「中國最大的觀景平台」
2、牛背山雲海
推薦理由:濃密而均勻,壯闊而平緩,隨處可見的瀑布雲讓人感覺踏步於空中
3、四人同
推薦理由:牛背山對面的一個山頭,繼牛背山之後又一個攝影聖地
4、牛背山日出
推薦理由:當太陽的光芒劃破了漆黑的夜空,投射在一望無際的雲海上,整個雲海被染成一片金黃色
5、日照金山
推薦理由:運氣好的話才能看到,陽光照在雪山頂上的那一刻雪山就像渡了一層金
6、牛背山夕陽
推薦理由:隨著天色逐漸變暗,太陽慢慢西沉,夕陽把翻滾的雲海渲染得更加燦爛
7、龍蒼溝
8、雲峰寺
推薦理由:一個以宗教文化為支撐的風景名勝地
9、光頭山
10、雷音寺

還有167條相關問答,更多滎經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❹ 雅安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雅安好玩的地方有白馬泉、碧峰峽、四川安岳峰門寺、嚴道古城遺址、飛仙關。必去的景點有白馬泉、碧峰峽。

1、白馬泉

白馬泉位於雅安市上里鄉石蝦子密林中,泉涌處有一水潭,潭底巨石上鐫有龍馬浮雕。潮歇時潭水平靜如鏡,潮來時,平靜的水面盪起層層漣漪,頃刻間石刻龍嘴、龍腮處泉水外涌,洞中似拋珠濺玉,呼呼有聲。




4、嚴道古城遺址

嚴道古城遺址地處雅安市滎經縣城西古城坪。位於中峻山下滎河南岸的第三階地上。台地東西長約九百米,南北寬約七百五十米,高出滎河約四十米。

滎經是巴蜀文化的發源地之一。滎經古嚴道文化早於廣漢三星堆文化。古嚴道城為南方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驛站,氂牛道的起點。城垣板夯而成,夯層厚達二十厘米。

5、飛仙關

四川蘆山縣飛仙關地處蘆山、天全、雅安三地交界的飛仙關,被譽為川藏線陸地「第一咽喉」。從成都出發,到雅安,經過飛仙關到天全縣,然後到康定,最後到西藏,飛仙關是西出成都,茶馬古道上第一個關,被譽為川藏線上第一關。

❺ 滎經縣的歷史文化

滎經歷史悠久,建制古遠,古名嚴道,素有「家在清風雅雨間」之美譽,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滎經境內文化底蘊厚重,文物古跡眾多。全縣有各類不可移動文物295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處;有館藏文物3000餘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42件,二級、三級文物238件,是四川省的文物大縣。「嚴道」為研究西南地區的經濟、文化、民族史等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資料。

❻ 滎經縣在哪啊

在雅安,成雅高速的終點出口處

❼ 滎經縣八大名勝古跡的地名是什麼

善寺,也稱開山寺。該寺歷史上是朝拜峨眉的秭妹山——瓦屋山的第一殿,也是全國唯一的辟支佛道場的起香殿。原古建群現僅剩此正殿,建於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古建築前後檐各有斗拱八朵;闌額飾深浮雕;天花採用深浮雕用金箔裝飾。開善寺對研究古建築藝術、研究佛教內涵都具有極高的學術價值

❽ 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怎麼樣

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是2017-07-1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國有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四川省雅安市滎經縣嚴道街道青華街33號。

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1822MA64YPQ27U,企業法人蔣大兵,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旅遊開發;文化產業開發;房地產開發;康養產業投資與營運;商務信息咨詢;文創產品的研發;旅遊商品研發和銷售;房屋和場地租賃;物業管理;廣告設計、製作、代理、發布;文化旅遊活動策劃、組織、交流;會議及展覽服務;園林綠化;預包裝及散裝食品銷售;酒店管理;企業形象策劃服務;工程管理服務;建設工程項目咨詢;網上貿易代理;創業指導服務;體育場館管理;健身休閑活動;普通貨物倉儲服務;汽車租賃服務;停車場服務;文化體育用品及器材、礦產品、建材及化工產品(不含危險化學品)、鋼材、室內裝飾材料、保健食品、百貨、花卉、林業產品銷售;煙草製品零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對外投資11家公司,具有0處分支機構。

通過愛企查查看滎經縣文化旅遊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❾ 顓頊陵的雅安滎經

顓頊,黃帝之孫,昌意之子,號高陽,中國上古五帝之一,在位78年,享年98歲。顓頊生於若水,12歲時離開若水(雅安滎經),到中原向伯父少昊學習政事。20歲時,黃帝駕崩,顓頊繼承中央天帝之位。顓頊一生崇尚文治。主要功績是:文治方面,始建中央(國家)統治機構,設立九州,規范宗教事務,始以民事紀官;教民耕種,創制歷法,定婚姻,制嫁娶,整頓社會秩序。武功方面,平共工,征九黎,定三苗,初步完成了華夏的統一。
顓頊帝就出生在雅安市滎經縣六合壩的洪廟溝一帶。六合壩人長期以來一直供奉顓頊帝,在壩的街口還建有顓頊帝牌樓,至於該牌樓最早建於何時,已不得而知。由於牌樓年久失修,清末的六合壩人汪元藻在中舉後,在原地進行了重修。另外,牌樓前幾十米遠的地方還建有勸人珍惜文字的紅石塔字型檔。據王明玉回憶,其祖父曾無數次講道過,滿清時不論文武官員到了字型檔,均要下轎下馬,徒步至牌樓下給顓頊和文昌菩薩上香、鞠躬,以示敬意。十分可惜的是,1953年加寬108國道時,該牌樓被拆除了。
牌樓由八根圓柱支撐,圓柱間可通行人和車馬。樓高16米左右,分兩層,下面一層供奉著顓頊帝,其正面橫著一個大匾,匾上有汪元藻親手所書的隸書體「顓頊故里園」五個字。第二層供奉的是文昌菩薩,匾名是「文昌宮」。兩層均有四角斗拱,橫樑上有寶頂。
關於該牌樓,滎經縣政協主席蘭樹秋說,建國初期,時任滎經縣文化館館長的劉繼民曾收到在解放前去台灣的滎經人寫來的信,希望將「顓頊帝故里」牌樓保護好。這進一步佐證了該牌樓的確存在過。顓頊帝出生在六合壩,為了避免這里再出帝王,封建統治者便將壩南東西兩頭的兩條小溪改名為打虎溪和磨刀溪,意為東邊打虎如打王,西邊磨刀殺鳳凰。兩溪旁的兩座山頭因溪而得名,至今仍叫做打虎溪和磨刀溪。 史書的記載
在《史記·五帝本紀》中有這樣的記載:「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陽……黃帝崩,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顓頊出生在若水,這已是公論。但《史記·五帝本紀》中的若水是在哪裡呢?在民國版的《滎經縣志》中,清末舉人汪元藻在其所作的序中說:「若水在嚴道。」而嚴道就在今天的滎經縣。汪元藻的理由來自漢朝的《水經注》:「黑水、青水之間,若水出焉。」他認為,滎經縣東有青衣江,即青水;西有大渡河,其上游稱為瀘水,瀘即黑色,因而瀘水就是黑水。
《史記》中所說的蜀山又在哪裡?滎經縣若水文化工作室另一研究人員李德祥說,在眉山市政協贈送的資料《世界最大國家森林公園——瓦屋山》中記載:「瓦屋山古稱居山、蜀山……」另外,《山海經》中也說:「居山生若木,若水出焉……流沙以東,青水以西,為若水也。」據李德祥等人考證,若木正是生於瓦屋山中的一種被稱為活化石的由遠古時期存活下來的樹木,在其他地方極為少見。滎經縣的位置正處在流沙河以西,青衣江以東,瓦屋山以北,經河又發源於瓦屋山,這都與《山海經》、 《水經注》等史籍中所說的若水相吻合。依此看來,顓頊的母親昌仆即為滎經人氏。

❿ 滎經縣在哪裡

滎經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
滎經縣,隸屬四川省雅安市,位於四川盆地西部邊緣,處雅安市腹地,東北接雅安市雨城區,東南鄰洪雅縣,西南連漢源縣,西交瀘定縣,北靠天全縣,東西長61公里,南北寬53公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滎經縣常住人口為131491人。
滎經縣地理位置介於北緯29°29′~29°56′,東經102°20′~102°56′之間。滎經縣幅員面積為1781平方千米。

閱讀全文

與滎經文化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