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良渚文化是什麼文化哪個時期的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稻作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大型玉禮器的出現揭開了中國禮制社會的序幕;貴族大墓與平民小墓的分野顯示出社會分化的加劇;刻劃在出土器物上的「原始文字」被認為是中國成熟文字出的前奏。專家們指出: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
B. 良渚文化 屬於什麼朝代 商朝有文物嗎
良渚,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是被謄為「中華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發祥地。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中國文明的曙光是從良渚升起的,是中華民族和東方文明的聖地,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其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清單。 良渚座落於風景秀麗的國際旅遊城市--西子湖畔,距杭州市中心約10公里,系杭州餘杭區中部中心城鎮。境內有安溪瑤山遺址,良渚博物館、杜甫橋、沈括墓、東明山森林公園等風景名勝。區域面積101.69平方公里,轄20個中心行政村及3個社區居委會。常住人口達8.8萬餘人,流動人口4.2萬餘人。杭州繞城公路北線,東西大道橫貫全境;104國道和通往杭州中心的衢州路縱越全境;潘塘互通立交從南庄兜為起點,同衢州路相連,與杭州繞城公路北線十字相交,形成華東地區最大的多元公路立交,三縱三橫的交通格局,使良渚成為杭州北部的交通樞紐。宣杭鐵路,東苕溪航道東西橫貫全境;京杭大運河沿鎮東部邊界南北穿行。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綜合運輸體系。 隨著改革不斷深入,產業結構大力調整,良渚鎮經濟突飛猛進,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2005年經濟總量突破70億大關,其中工業總產值為63.4億元。工業經濟圍繞良渚、安溪、勾庄三大工業園區建設,扶優扶強重點骨幹企業,有500萬元以上規模企業138家,億元企業9家。農業以穩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確保糧食生產,促進人民增收為重點,科技興農為宗旨,形成了以「農產品加工,特色水產養殖,花卉種植」等優勢產業,完成國家級土地整理和改造工程,進一步改善生產條件;堅持「以適度開發實現真正保護」的基本思路,處理好良渚文化遺址保護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大力發展以倉儲、物流、商貿、房產、旅遊為主的第三產業,現有中國良渚文化村,杭州農副產品物流中心,金恆德汽車廣場,浙江物產集團,杭州港大松樹集裝箱碼頭作業區,浙江億豐建材裝飾廣場,商貿區塊等省、市、區等二十餘個重點項目落戶良渚,將把良渚這塊古老的土地真正熱起來,成為名副其實的「夜杭州」。 杭州市第九次黨代會提出的「一主三副六組團」的城市總體規劃,良渚系良渚組團的核心之一,更賦予了「北秀」的內涵。面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良渚以「傳承良渚文明,創造北秀明珠」為戰略目標,全力建設「商貿良渚、實力良渚、文化良渚、和諧良渚」,以工業經濟為支撐,城市化建設為龍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加快城市一體化建設,與時俱進,開拓創新,把良渚建設成為集經濟、文化、旅遊、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衛星城鎮。 長江流域新石器文化遺存非常豐富。寧紹平原-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是江南最具特色的一個文化系列。1973年在浙江餘姚河姆渡發現的河姆渡文化
,被認為是江南地區迄今最早的、最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遺存。其後發展起來的馬家浜文化或草鞋山文化分布范圍更廣。已發掘的典型遺址有嘉興馬家浜、吳縣草鞋山等,距今6000年左右,他們發展成為甚為發達的良渚文化。 在距今5300~4000年的良渚遺址區內發現一座面積290萬平方米的古城,其年代不晚於良渚文化晚期,具體的建築年代,有待進一步考古確定。考古學家指出,這是長江中下游地區首次發現的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也是目前所發現的同時代中國最大的城址。當時「良渚」勢力占據了半個中國,新發現的這座古城,相當於良渚時的首都。 有專家認為中國朝代的斷代應從此改寫:由現在認為的最早朝代為夏、商、周,改成良渚。
C. 良渚文化是中國什麼時期南方文化的象徵
良渚文化是環太湖流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現於良渚而命名,距今5300—4000年。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
D. 良渚文化屬於什麼朝代
不屬於哪個朝代,在距今5000-3700年。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鐲、柱形玉器和玉鉞等諸多器型。此外,良渚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中心位於浙江省杭州市餘杭區西北部瓶窯鎮,核心部位於良渚古城,「反山、莫角山、匯觀山,11條水壩」均在瓶窯境內。
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
良渚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誕生於距今11000年至65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原有認識,標志10000年前(前9684----2020年)的良渚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國境內的1萬年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的聖地。
E. 良渚文化是什麼時期的呢
良渚文化,為長江下游地區的遠古文明,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約11000-6500年(前9684----前4564年三皇五帝時期)。
良渚古國開國君主為盤古之子、古越族人----天皇氏。
前4564年,良渚古國君主有巢氏(尊號「巢皇」、「大巢氏」前4664----前4464年在位)遷都巢湖(今安徽巢湖市),良渚古國由此轉化為古巢國;良渚古城遂廢,良渚文化時代結束。
F. 良渚文化是哪個時期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錢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錢塘江流域的東北部、東部。
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良渚遺址是人類早期文化遺址之一,實證中華五千年的新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申遺成功標志著中華五千年新石器時代文化史得到國際社會認可。2019年7月6日,中國良渚遺址獲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價值
歷史意義
良渚文化時期的城址發掘是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的一項課題。
良渚的發現讓人更加確信東亞地區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誕生於距今11000年至6500年之前。
良渚古城的發現,改變了良渚文化原有認識,標志10000年前(前9684----2020年)的良渚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時期已經進入了成熟的史前文化發展階段。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國家文物局指出: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國境內的1萬年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史的聖地。
G. 良渚文化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是什麼時期)
良渚文化
存續之間約為距今5300年至4200年前,屬於
新石器時代
,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
H. 良渚文化是什麼時期的呢
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中國東南地區太湖流域的新石器文化類型,代表遺址為良渚遺址,距今5300-4500年左右。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區在太湖流域,而遺址分布最密集的地區則在太湖流域的東北部、東部和東南部。該文化遺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挖掘自墓葬中的玉器包含有璧、琮、鉞、璜、冠形器、三叉形玉器、玉鐲、玉管、玉珠、玉墜、柱形玉器、錐形玉器、玉帶及環等;另外,陶器也相當細致。
良渚文化遺址位於杭州城北18公里處餘杭區良渚鎮。1936年發現的良渚遺址,實際上是餘杭縣的良渚、瓶窯、安溪三鎮之間許多遺址的總稱。是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聚居的地方。年代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000年,是長江下游良渚文化的代表性遺址,1959年依照考古慣例按發現地點良渚命名,是為良渚文化。遺址總面積約34平方公里。2012年良渚遺址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6年,將申報世界文化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