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嘉興文化禮堂哪裡好玩

嘉興文化禮堂哪裡好玩

發布時間:2022-06-15 16:26:32

㈠ 烏鎮的建築特點是什麼

烏鎮的建築主要是明清時期的磚木結構。截至目前,已保存了20多萬平方米的明清建築。大量的深屋是老商人的巨大財富和隱藏的官員世界。從一個不起眼的大門,它是走廊和禮堂的迷宮。梁祝門窗上的石雕,磚雕和木雕精美而富麗堂皇。建築物的屋頂有一個獨特的觀音口袋,馬頭壁,既防火又防風,像天空中的五座山,左右對稱,高而危險的美。

烏鎮以河成街,街橋相連,依河築屋,水鎮一體,組織起水閣、橋梁、石板巷、茅盾故居等獨具江南韻味的建築因素,體現了「以和為美」、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和諧相處的整體美,呈現江南水鄉古鎮的空間魅力。

(1)嘉興文化禮堂哪裡好玩擴展閱讀

烏鎮歷史悠久,據烏鎮近郊的譚家灣古文化遺址考證表明,大約在7000年前,烏鎮的先民就在該地繁衍生息了。那一時期,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馬家浜文化。

春秋時期,烏鎮是吳越邊境,吳國在此駐兵以防備越國,史稱"烏戍"。

秦時,烏鎮屬會稽郡,以車溪(即今市河)為界,西為烏墩,屬烏程縣,東為青墩,屬由拳縣,烏鎮分而治之。其後,烏鎮或屬浙江的湖州、嘉興管轄,或屬江蘇的蘇州治理。

唐時,烏鎮隸屬蘇州府。後梁,隸屬不變,為吳越國地。後晉天福五年(940年),置秀州,青墩遂屬嘉興縣隸秀州。

宋淳化三年(992年),烏鎮屬烏程隸湖州。熙寧十年(1077年),析嘉興縣西境的梧桐、永新、清風等5個鄉歸崇德縣,青鎮在清風鄉,屬崇德隸秀州。元豐初年,有分烏墩鎮、青墩鎮的記載,後為避光宗諱,改稱烏鎮、青鎮。嘉定年間,升嘉興為軍,青鎮遂屬崇德隸嘉興軍。寶慶二年(1226年),改湖州為安吉,烏鎮為安吉州烏程縣地。宋代,鎮地設監鎮官,管火禁和酒稅,並招軍習武,以御盜寇。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烏鎮為湖州路烏程縣地,青鎮為嘉興路崇德縣地。鎮地設都巡檢。

明宣德五年(1430年),析崇德縣的募化、千金、保寧、清風、永興和梧桐六鄉置桐鄉縣,青鎮屬之,隸嘉興府;烏鎮仍屬烏程隸湖州府。這一隸屬關系至清未變。明清時在烏鎮特別設立浙直分署和江浙分署,以一小鎮而行使相當於府衙的職能。

民國元年(1912年),烏、青兩鎮依舊分治。

1950年5月,烏、青兩鎮合並,稱烏鎮,屬桐鄉縣,隸嘉興。

參考資料:網路—烏鎮

㈡ 新倉的新倉特色

新倉鎮環境優美,民風純朴,有著江南小鎮獨有的水鄉魅力.鎮屬大墩頭古文化遺址。屬原始社會晚期(良渚文化)的古文化遺址。位於三久村3組。面積約為4萬平方米。搜集的標本有夾砂陶斧口沿、夾砂灰陶腹片等陶片,石矛、石鏟、石斧等石器。法華禪寺:俗稱法華庵。在新倉鎮北關帝弄北面,離鎮約500米,佔地10餘畝。明崇禎間建,前後二殿,住持明正三際重修。該殿雄壯寬廣,夏天期間鎮上居民都去納涼休息、舒適清靜。1954年秋,新倉鄉政府為建禮堂將該寺拆除。1999年,重建投入使用。
近年來,新倉鎮堅持走抓大扶小、多元開拓、外向帶動、工業集聚的路子,工業特色經濟加速發展。2006年,實現工農業總產值33.75億元,同比增長21.23%。行業結構呈現出以服裝、印刷、童車為主導,電器、機械、紡織、潔具等行業為輔助的多元化發展態勢。全鎮有3家企業開展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金健峰休閑服裝獲浙江省名牌產品稱號,天一潔具獲嘉興市名牌產品稱號,一家企業獲嘉興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二家企業獲平湖市高新技術企業稱號。
新倉鎮土地肥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無霜期長。2006年全鎮訂單農業生產面積17200畝,實現總產值2002萬元。西甜瓜種植面積2000畝,實現總產值750萬元。小南瓜種植面積1500畝。食用菌生產面積接近500萬平方尺。積極發展專業合作社,2006年新增戰斗村蔬菜廠、農科站兩家專業生產合作社,全鎮專業合作社達9家。形成了以食用菌、西甜瓜、蔬菜為主導的種植業格局,是遠近聞名的「食用菌之鄉」、「西瓜之鄉」。

㈢ 王國維究竟是為什麼死的

王國維之死其實學術界早有定論他是為文化而死。
王國維遺書----

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我死後,當草草棺殮,即行藁葬於清華塋地。汝等不能南歸,亦可暫於城內居住。汝兄亦不必奔喪,因道路不通,渠又不曾出門故也。書籍可托陳吳二先生處理。家人自有人料理,必不至不能南歸。我雖無財產分文遺汝等,然苟謹慎勤儉,亦必不至餓死也。五月初二父字。
摘自余秋雨《一個王朝的背影》
清朝的滅亡後,社會震盪,世事忙亂,人們也沒有心思去品咂一下這次歷史變更的苦澀厚味,匆匆忙忙趕路去了。直到1927年6月1日,大學者王國維先生在頤和園投水而死,才讓全國的有心人肅然深思。 王國維先生的死因眾說紛紜,我們且不管它,只知道這位漢族文化大師拖著清代的一條辮子,自盡在清代的皇家園林里,遺囑為「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事變,義無再辱」。他不會不知道明末清初為漢族人是束發還是留辮之爭曾發生過驚人的血案,他不會不知道劉宗周、黃宗羲、顧炎武這些大學者的慷慨行跡,他更不會不知道按照世界歷史的進程,社會巨變乃屬必然,但是他還是死了。我贊成陳寅恪先生的說法,王國維先生並不死於政治斗爭、人事糾葛,或僅僅為清廷盡忠,而是死於一種文化: 凡一種文化值衰落之時,為此文化所化之人,必感苦痛, 其表現此文化之程量愈宏,則其所受之苦痛亦愈甚;迨既達 極深之度,殆非出於自殺無以求一己之心安而義盡也。(《王觀堂先生輓詞並序》)王國維先生實在又無法把自己為之而死的文化與清廷分割開來。在他的書架里,《古今圖書集成》、《康熙字典》、《四庫全書》、《紅樓夢》、《桃花扇》、《長生殿》、乾嘉學派、納蘭性德等等都把兩者連在一起了,於是對他來說衣冠舉止,生態心態,也莫不兩相混同。我們記得,在康熙手下,漢族高層知識分子經過劇烈的心理掙扎已開始與朝廷產生某種文化認同,沒有想到的是,當康熙的政治事業和軍事事業已經破敗之後,文化認同竟還未消散。為此,宏才多學的王國維先生要以生命來祭奠它。他沒有從心理掙扎中找到希望,死得可惜又死得必然。知識分子總是不同尋常,他們總要在政治軍事的折騰之後表現出長久的文化韌性,文化變成了生命,只有靠生命來擁抱文化了,別無他途;明末以後是這樣,清末以後也是這樣。但清末又是整個中國封建制度的末尾,因此王國維先生祭奠的該是整個中國傳統文化。清代只是他的落腳點。
王國維先生到頤和園這也還是第一次,是從一個同事處借了五元錢才去的,頤和園門票六角,死後口袋中尚餘四元四角,他去不了承德,也推不開山莊緊閉的大門。
今天,我們面對著避暑山莊的清澈湖水,卻不能不想起王國維先生的面容和身影。我輕輕地嘆息一聲,一個風雲數百年的朝代,總是以一群強者英武的雄姿開頭,而打下最後一個句點的,卻常常是一些文質彬彬的凄怨靈魂。

㈣ 施耐庵是哪部電影里的人物

施耐庵
(1296~1371)

名 子安(一說名耳),又名 肇瑞,字 彥端,號 耐庵。

籍貫:江蘇興化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

身份:中國古代著名作家,元末明初人,長篇古典小說《水滸傳》作者。

生平:
有關施耐庵生平事跡材料極少,搜集到的一些記載亦頗多矛盾。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在今江蘇省興化、大豐、鹽都等地陸續發現了一些有關施耐庵的材料,有《施氏族譜》、《施氏長門譜》等,另有《興化縣續志》卷十三補遺載有《施耐庵傳》1篇,卷十四補遺載有明初王道生撰《施耐庵墓誌》1篇。
據這些材料分析:
施耐庵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後裔,唐末施之常後人在蘇州為家。其父名為元德,操舟為業,母親卞氏(卞氏後裔亦遷至今江蘇省大豐市境內)。
施耐庵自幼聰明好學,才氣過人,事親至孝,為人仗義。
19歲中秀才,28歲中舉人,36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
其曾在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為官三年,因不滿官場黑暗,不願逢迎權貴,棄官回鄉。張士誠起義抗元時,施參加了他的軍事活動。張據蘇以後,施又在他幕下參與謀劃,和他的部將卞元亨相交甚密。後因張貪享逸樂,不納忠言,施與魯淵、劉亮、陳基等大為失望,相繼離去。施與魯、劉相別施時,曾作《新水令秋江送別》套曲,抒發慷慨悲痛之情。不久,張士誠身亡國滅。施浪跡天涯,漫遊山東、河南等地,曾與山東鄆城縣教諭劉善本友善,後寓居江陰徐氏初,為其塾師。隨後還舊白駒,隱居不出,感時政衰敗,作《水滸傳》寄託心意,又與弟子羅貫中撰《三國志演義》、《三遂平妖傳》等說部。他還精於詩曲,但流傳極少。除套曲《秋江送別》以外,還有如顧逖詩、贈劉亮詩傳世。施耐庵為避明朝徵召,潛居淮安,染病而歿,就地高葬,享年75歲。耐庵歿後數十年,其孫文昱(述元)家道熾盛,始遷其祖耐庵骨葬於白駒西落湖(今江蘇省興化市新垛鎮施家橋村),並請王道生作《施耐庵墓誌》。
明嘉靖十九年(1540年),高儒《百川書志》載:「《忠義水滸傳》100卷。錢塘施耐庵的本。羅貫中編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類稿》中說:「此書為『錢塘施耐庵的本』。」萬曆年間,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編水滸傳,特為盛行。」今人一致認為施耐庵是《水滸傳》作者。

施耐庵紀念館
施耐庵紀念館,坐落在大豐市白駒鎮 (曾隸屬興化)西郊花家垛上,傳為施耐庵當年著書之所。此處四周環水,蘆葦茂密,有著濃郁的《水滸》氣息,遊人到此,會疑心真的到了梁山水泊蓼兒窪。紀念館位於花家垛中央,為前後三進、東西兩廂徽式青磚小瓦古民居建築,四周有粉牆,第一進為門廳,朱漆大門上方是書法大師啟功手書「施耐庵紀念館」匾額。
施耐庵本蘇州閶門外施家橋人,據《施氏家簿譜》等有關資料記載,施耐庵,名彥端,系孔子門生七十二賢之一施之常後裔,父操舟為業,他13歲入滸墅關私熟就讀,19歲中秀才,娶季氏為妻,29歲中舉人,35歲與劉伯溫同榜中進士,授任錢塘縣事,因受不了達魯花赤(官名)驕橫專斷,一年後憤而辭官歸里,以授徒、著書自遣。
施耐庵因避戰亂遷此隱居寫《水滸》。據民間口碑,張士誠起兵反元,在平江(蘇州)稱吳王,聘施耐庵為軍師,後張士誠降元,施耐庵屢諫不從,因而棄官去江陰祝塘東林庵坐館。朱元璋發兵圍攻平江,戰亂波及江陰,施耐庵想起先後曾任松江同知和嘉興路同知的好友顧逖是興化人。那裡地方偏僻,四周環水,交通不便,一向有「自古昭陽 (興化別名)好避兵」之說,於是特意差人給顧逖送去一封信,並附詩一首:
年荒世亂走天涯,尋得陽山(指昭陽,即興化)好住家。
願辟草萊多種樹,莫教李子結如瓜。(當時民謠:「李生黃瓜,民皆無家」)
顧逖見信後,馬上給施耐庵回信,歡迎他來興化避難。信中也答詩一首:
自江南來問津,相送一笑舊同寅。
此間不是桃源境,何處桃源好避秦?
施耐庵接信後,將大弟彥明留在蘇州原籍,帶了續娶妻子申氏、二弟彥才和門人羅貫中,冒著烽煙,渡江北上,先在興化顧逖家中暫住,而後由顧逖相助,在興化以東人煙稀少的海濱白駒場購置了田地房產,在這里隱居著《水濟》,他結識了許多農夫和鹽民,他們生活中的許多故事,成了他創作的素材,經過再創造,以驚人的藝術才能,將以宋江為首的梁山108將豪俠形象刻畫得淋漓盡致。書成之時,施耐庵信筆題詩兩首:
太平天子當中坐,清慎官員四海分。
但見肥羊寧父老,不聞嘶馬動將軍。
叨承禮樂為家業,欲以謳歌寄快文。
不學東南無諱日,卻雲「西北有浮雲」。
大抵人生土一丘,百年落個得齊頭。
扶犁安穩尊於輦,負暴奇溫勝似裘。
子建高才空號虎,庄生放達以為牛。
夜寒薄醉搖柔翰,語不驚人也便休。
前一首是坦陳自己的政治理想,希望有明君清官治世,讓人民安居樂業,不再有戰亂,後一首是敘述自己隱居著書的恬淡生活,雖不顯於當世,卻也安逸自在。可是,事實並不如施耐庵所想,《水滸》成書後不脛而走,傳入宮中,朱元璋見之曰:「此倡亂之書也,此人定有逆謀」,下令將施耐庵關進天牢一年多,經劉伯溫多方營救,於明洪武三年釋歸,途中病逝於淮安。
施耐庵死後,他的十二世孫施奠邦發起,將其在白駒鎮上的故居改建為施氏宗祠。後來幾經修復擴建,遂成前後三進,旁有偏殿之禮堂。第一進為門廳,內設茶坊;第二進為書坊,供藝人說《水滸》;第三進為福蔭堂,供奉遷興始祖施耐庵及其後裔的靈牌,每年春秋二季在此祭祖。施祠不幸毀於抗日戰火。九十年代初,國家文化部、江蘇省暨大豐縣人民政府多方籌措資金,參照上海復旦大學喻蘅教授繪制的施氏宗祠復原圖,由著名古建築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陳從周教授主持設計,於1993年8月20日建成「施耐庵紀念館」。
一進紀念館大門,首先映人人們眼簾的是聳立在天井內的一座漢白玉石雕施耐庵造像,該像仿照天津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主任范曾教授創作的國畫設計,是南京雕塑家、建築家協會副會長葉宗鎬先生的力作。施耐庵頭戴方巾,身著寬袍,面容清癯,目光深邃,左手握卷,右手拈須,儼然一副憤世傲俗的書生形象。
塑像後面為瞻仰廳,大門上方懸掛女書法家蕭嫻題額「鄉國之光」,四壁陳列著絹制介紹施耐庵生平的連環畫48幅。鎮江書法家李宗海撰聯曰:
有舍己為人俠骨義腸,卻從魯達、武松、李逵身上畫出;
具掀天揭地深謀遠略,乃自晁蓋、宋江、吳用胸中寫來。
再向後為陳列廳,上方懸掛書法大師武中奇題額「文心獨運」。廳內陳列有關施耐庵文物、史料,分施耐庵家世、生平、著書軼聞和社會影響四個部分,陳列有《施氏長門譜》,出土的施耐庵獨生子《故處士施公讓墓誌》和《施讓地照》,曾孫《施廷佐墓誌銘》等數以百計的文物和史料,為人們解開了數百年懸案「施耐庵之謎」,他並非如胡適所說是「亡是公」之流,而確有其人。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所研究員范寧來此參觀後,欣然題詩一首:
白駒人說白駒人,世代相傳必有因。
斗轉星移幾風雨,只留孤憤葬孤墳。
在陳列廳中,人們還可看到許多不同版本的《水滸》。據不完全統計,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滸傳》在國內的各種版本有53種。在國外流傳也很廣,朝鮮、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義大利、法國、俄羅斯、匈牙利、捷克、羅馬尼亞等國都有《水滸傳》的譯本,美國的譯本有《水滸傳》、《水滸傳選集》、《中國古典小說·水滸傳》、《水湃傳詞彙》、《野豬林》等。日本的譯本多達20多種。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滸傳》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我國有中國水滸學會、浙江水滸學會、山東梁山水滸研究會、鹽城市水滸學會、大豐市施耐庵研究會等學術團體專門研究施耐庵和《水滸》,召開研究會,出版刊物。大型電視連續劇《水滸傳》播出後,觀眾數以億計。正如日本漢學家鹽俗溫稱:「《水滸傳》是驚天動地的快文,中國小說之冠冕,是雄飛世界文壇的優秀古典小說」。倫敦大學盧慶濱博士且曾遠涉重洋,不遠萬里來大豐白駒考察施耐庵。施耐庵不僅是中國的文學巨匠,也是世界文壇的名人;《水滸傳》不僅是祖國文學藝術的瑰寶,也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精華。
由施耐庵紀念館向西十餘里 (今興化市新垛鄉施家橋村境內),為施耐庵墓園。墓前立一磚砌三門牌坊,正中橫樑上,懸有「耐庵公坊」四字石刻,墓在蒼松翠柏間,趙朴初手書「重修施耐庵墓記」的石碑立於墓前,鄰近還有一綠島,一條小河環島流過,人在高處俯視,卻似獅子(施子)盤綉球,因而俗稱「風水寶地」。北京市社會科學院文學所副研究員張惠仁有詩贊之曰:
隔岸白駒迷曉霧,盤球獅子沐晨陽。
耐庵泉下泰然卧,評說由人論短長。

㈤ 2022 五一小長假有哪些「人少不貴」的目的地推薦

1、吉林 長春

長春享有「北國春城」的美譽,與南京、杭州、昆明並稱為「中國四大園林城市」, 綠化率居於亞洲大城市前列,在春暖花開的季節,長春的冰雪還在融化,萬物正在復甦,春天在慢慢的走來。每年4月到5月初,走在長春的街頭,滿眼都是新綠,偶一抬頭,又與簇簇嬌艷的杏花、桃花不期而遇;春天的凈月潭,更是美成一幅油畫。

㈥ 這個季節適合去哪旅遊

夏日炎炎,然而酷暑總旺不過火熱的愛情,很多新人都選擇在感情濃烈的季節進行旅拍,那麼夏天旅拍去哪裡呢?唯一視覺這就告訴你!

唯一視覺相信每個季節的婚紗照都有其獨特的風格,每個季節的景點亦有不同的風情,而夏天,正是愛情的濃情蜜意如火如荼之時,若趕上此時,不妨讓溫暖的陽光映入幸福的禮堂,定格一季乃至一生的幸福時光。

㈦ 松江好玩的地方有哇

1.教堂
天主教堂(名曰不多祿教堂),建於清同治十年(1872年),稱泗涇總堂,下轄領報堂、天滿堂、三皇來朝等5所鄉村教堂。解放前夕,總堂主持人朱文達、陳坼德,還有修女多人。每星期日由本堂神父主持彌撒。每年還做四大瞻禮,四鄉教徒都來參加。人數每次達千餘人以上。每年4月間,本地區教徒都有參加佘山天主教堂朝聖的習慣。天主教堂中的塑像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

2.古塔、寺廟
安方塔 相傳泗涇的武安橋(西市橋)、福連橋(中市橋)、普度橋(東市橋)和東田寺的寶塔,是泗涇的「三弓一箭」,民謠有「三弓一箭安一方」的美譽。安方塔高35.18米,直徑12.45米,每邊長5.42米,呈七層八角樓閣式寶塔。整座塔為鋼筋混凝土和木質相結合。在塔的頂端第七層供奉著釋迦牟尼佛,意在於寶一方平安。
--------------------------------------------------------------------------------
福田凈寺 建於明代,因戰事迭起,毀於一旦。於2000年重建。

北田寺 位於本鎮北張徑市梢,有房屋5間,僧侶2人。內供施相公木偶1座。創建年份無以查考,據傳有百餘年的歷史。民國26年(1937年)被日本侵略軍焚毀。其後重建草房3間。「文化大革命」中寺院被拆除。
--------------------------------------------------------------------------------
嚴家庵 在泗涇張徑河東,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里人秦鏡等修。該庵有房屋5間,尼姑3人。庵中無恆產。解放後,尼姑還俗,庵亦改作民房。

東田寺觀音庵 即東田禪院,又稱東觀音堂。建干宋朝真宗年間,寺名「觀音庵」。元朝初重修,改名,「觀音堂」。明朝萬曆年間改為「普渡禪院」,故又稱「小普渡」。該寺香市很盛,蘇州、嘉興等地都有香客來進香。天啟年間,大殿毀於火,後又重建。並祈供銅質觀音。清朝嘉慶年間,改名為「東田禪院」。太平天國後,香市漸衰。該寺位於東渡橋馬路口,寺內有住家和尚7人、香火1人。寺院有大殿3間,廂房2間,住房2間,佔地面積約30畝(包括出租田在內)。民國26年(1937年).該寺被日本侵略軍焚跳民國31年(1942年)重建。1956年修建滬松公路時被拆除,遺跡無存,寺右香花橋改為涵洞。
--------------------------------------------------------------------------------
武聖廟 俗稱「關帝廟」。位於泗涇鎮西市大街。建於明萬曆三十年(1602年)。清咸豐三年(1853年)擴建後。同治三年(1864年)重修後殿及大門。廟有房屋5間,僧侶有甘根園等5人。內供有關雲長塑像一座,香火旺盛。信徒遇有災難或傷殘病痛求簽拜佛。有的子女有病,獻願過房給塑像代取名字,意味保佑平安。僧侶並從事替喪家誦經念佛,為死者追薦「超度」。解放後該廟大殿改為泗涇機械廠金工車間。1965年金屬製品廠東遷後,由原機電廠的電阻車間發展成為電訊器材廠。此廟的大殿全部拆除。

楊侯廟 位於泗涇小學東校初級班校園內。創建年份無從查考,清嘉慶初年(1796年)重修。道光九年(1829年)正殿改建重修。太平天國後又曾修理。解放前尚有房屋5間,香火1人。解放後,該廟大殿改作為鎮工會大禮堂和辦公室,至1956年後由泗涇小學接管。現連東偏殿的教室一起拆除,翻造泗涇小學教學大樓。

真武廟 又名「小武當」,曾稱「樣澤道院」,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建明萬曆十三年(1585年)重修。並立有重修小武當記碑文一塊。該廟在建造泗涇小學時拆除。
--------------------------------------------------------------------------------
理教成善堂 俗稱善理堂(戒煙酒公所)。民國23年(1934年)成立。自建房屋三開間兩廂房,計11間。內供觀世音佛像一座,設有法師、承辦香火〔幹事)2人。每逢初一、月半香火旺盛。正月十九日、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是觀音生日,凡是善理信徒,都來燒香開壇,吃素麵,近鄉農民求簽拜佛,解放前夕,就停止活動。

3.古廳
廳址在現泗涇小學東校內。外觀一脊而內有兩廳,故名"鴛鴦廳"。建於明末清初,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重修。現已拆除。

4.古橋
泗涇鎮元朝中葉(1330年前後)集鎮初具規模,先後修建橋梁12座。古橋豎立橫卧,形態各異,氣勢雄偉,展現泗涇古鎮風貌。隨著交通事業發展,大部分橋梁已拆除或改建,到目前為止,只有福連橋尚存。小橋有南張涇橋仍較完整。
--------------------------------------------------------------------------------
[福連橋]
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重修。道光十年(1830年)又重修。座落在泗涇鎮中市,橫跨泗涇河,故名中市橋。為圓3孔石拱古橋。橋身原有高標6.9米,寬4米,全長35米,共有62個台階,大拱呈半圓形,寬6米,大拱的兩旁各有一個小拱,寬4米。
解放前夕,橋北堍遭到國民黨反動派的破壞,橋身殘損。1986年8月,在原址上重新拆建,仍系3拱石橋。北孔已填平為陸,作為下塘街的通道,主孔寬度為6米,梁底高標為6.9米,南孔4米,橋身全長35米,橋面寬度為5米,南面石階31步,北面石階29步,為我區僅存的3座大型占石橋之一。
--------------------------------------------------------------------------------
[武安橋]
俗稱西新橋。始建於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清雍正元年(1723年)由里人汪之潤、戴有麟等重修。原址在鎮的西市梢。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由本鎮曹仁甫經力、移建於原關帝廟南端。造橋經費由各戶攤派。 曹在造橋過程中,減發橋工工資,偷工減料,大發橫財。
1973年因市政建設需要,拆除石拱橋,改建為3曲拱桁架鋼筋混凝土結構公路大橋,取名為工農兵大橋。
--------------------------------------------------------------------------------
[普渡橋]
俗稱東市橋,原系3孔石拱橋,位於本鎮東市梢,跨泗涇塘兩岸。始建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重修。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毀於戰火。清光緒六年(1880年)重建。
1956年擴建七泗公路時,將石拱橋拆除,改建為鋼筋水泥公路橋。現名為滬松公路十號橋。

5.園林
園林
泗涇鎮園林,自古以來興建5座。最古老的是明萬曆進士范允臨出資興建的"古范園",距今有400多年歷史。其次是清嘉慶年間秦淵出資興建的秦家花園,距今約有200年歷史。
--------------------------------------------------------------------------------
[秦家花園]
秦家花園,又稱肯園。地處現松江區第四中學和原泗涇鎮政府禮堂北面的部分地區。佔地4畝余。園內設置典雅,亭台樓閣布局巧妙。此園由秦淵(字珠崖)於清嘉慶年間出資建造,原系私人花園。
花園四周是圍牆,近牆處栽滿枸角,園內有紅白荷花池各一,兩池四周以石欄相圍。池旁有用太湖石疊成的假山,假山上可以擺兩桌酒席,假山下曲水環繞,水上架小石橋,小橋南面有燈樓一座,頗為壯觀。樓上各種木雕十分精細。園內小道,用青磚鋪成,兩旁有芭蕉垂柳,怪峰奇石。園中花草品種繁多,一年四季花開不敗。
由於戰事兵燹,花園屢遭損毀。民國元年(1912年)被本鎮張步九佔用。秦家花園東側,辦過女子學校,時間不長,後即停辦。1956年,花園內辦起泗涇中學,隨著學校規模的不斷擴大,整個花園被泗涇中學<現為松江區四中)使用。現秦家花園僅存小屋兩間和一荷花池。
--------------------------------------------------------------------------------
[古范園]
古范園位於道院弄(今文化弄底),為明萬曆進士范允臨出資興建,園內有池河、亭子、假山及小屋1間,多種樹木花草。
昔日范常在園中讀書著述。園內有個專供洗硯的荷池,稱為"墨池"。池旁有對聯:"洗硯魚吞墨,烹茶鶴避煙"。1952年暑期,花園里原有的池河、假山、亭子、房屋等均在泗涇小學建校舍時被拆除,現僅存范允臨當年親手種的一棵古柏。
--------------------------------------------------------------------------------
[王家花園]
王家花園在泗涇塘河南,原園主人王伯熏,乃一工人,在萬源德木行為管排人。民國初期,王接管萬源德木行為店主。王發跡,就在住宅之前興建這個花園。園中木本花除桃、李、桂等外,為數不多,以草本花為主。其中以月季花最出名,有數十種月季,一年四季,都有花開,且品種亦佳。王伯熏逝世後,其兒輩多沉於鴉片,花園亦無人經管, 日漸凋落。解放後,該園被長江化工廠使用,建造為廠房。
--------------------------------------------------------------------------------
[曹家花園]
曹家花園原先是秦竹軒住宅之一部分。後秦家將此產業賣給李萬隆米行,當時住宅內有一小型花園,約3畝余。民國18年(1929年),李萬隆米行將秦竹軒之房屋又轉賣於曹立德。曹遷入後,將部分房屋加以修建,將已淪為菜地的花園進行改建和擴建。曹在園中栽花木,疊石墩,建小亭,加上園中原有--棵古銀杏樹,花園格局漸成。曹有時邀請本鎮地方人士,在小亭中飲宴品茗,故曹家花園在本鎮有些影響。現為第四中學使用,亭樹尚在,花園已無。
--------------------------------------------------------------------------------
[馬家花園]
馬家花園在泗涇鎮張涇橋東。花園規格較小,多盆景,園中只有花行3條,每條有木本花數株外,余綴以盆景。園主馬駿侯為人古怪,與其來往者人數不多。故雖有花園,名聲不大。馬駿侯去世以後,其花園亦即衰敗。

6.烈士墓
楊思樞烈士墓
位於泗涇鎮東,滬松公路東側。1956年,人民政府將楊思樞烈士的忠骨安葬在此。1982年又撥款修葺。墓地四周柏樹常青,墓地中央豎一石碑,上書"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墓落成以來,每年清明節前後,前來祭掃悼念的人群絡繹不絕。現已遷至松江烈士陵園。

7.古樹
本鎮之古樹,在尚未形成集市之前即已林立。同泰醬園之古銀杏,栽種年代遠在五代末年。因屢遭戰亂兵禍之毀伐及地痞流氓之盜賣,故傳至近世,已剩無幾。
--------------------------------------------------------------------------------
[古銀杏]
本鎮有古銀杏4棵。一棵在原松江釀造廠(之前為同泰釀造廠)。該處原系泗涇馬氏肯園。樹有3人合抱粗。樹身烙有"干霄蔽日"四個篆字,相傳系蘇州吳江人吳易(字日生)所寫。據歷史記載,該樹原屬清越堂夏氏所有,後屬馬氏肯園之物。據市園林部門鑒定,樹齡有1300多年。在抗日戰爭初期,受日機轟炸,去其大半。後因保養不善而枯死。1972年,因釀造廠建自動化醬油車間,將樹鋸去。此樹在齊腰處靠南邊有一深痕,乃牽繩痕也,傳說趙匡胤皇帝曾在此樹上縛過戰馬。現該樹照片收藏在松江博物館內。
另一棵也在原泗涇松江釀造廠內。據考證,樹齡已有500多年,樹高22.5米,胸圍261厘米,冠徑12米,生長旺盛。該銀杏為區級保護樹木。
還有2棵在松江第四中學。一株栽於清朝康熙年間,距今已有300多年,樹高19.5米,胸圍236厘米,冠徑12米,長勢旺盛。列入市級保護樹木。另一株樹齡150年,樹高13米,胸圍154厘米,冠徑10米,生長旺盛。列為縣級保護樹木。
--------------------------------------------------------------------------------
[古檜柏]
在原泗涇小學西校初級班內。據鑒定,樹齡已有600多年,樹高度7.9米,胸圍167厘米,冠徑6米。該古檜柏現為市級保護樹木,但長勢衰弱。
--------------------------------------------------------------------------------
[古柏]
在原泗涇小學東校。現已砌成大型盆景,上刻篆體"勤奮朴實"4字。這株古柏至今樹齡已有200多年,現生長良好,終年鬱郁蔥蔥。

8.名人故居
馬相伯故居 陶宗儀與「南村草堂」 泰斗史量才故居

㈧ 10月1號去哪玩呢

可以和家人到以下景點玩啊!祝你們玩得開心.國慶快樂 中國最美的十八處風光 中國是一個有5000年悠久歷史的東方文明古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文化、豐富多彩的民族習俗以及美麗的風格示例景一直吸引著世界的目光。源遠流長的歷史使中國繼承了一份十分寶貴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它們是人類的共同瑰寶。 ■一、新疆阿爾泰白哈巴(中哈邊境) 阿爾泰山,自古被譽為「金山」,深藏於內陸腹地,美麗而神秘。這里的野山野水無處不入畫,當你行走其間,你會真正領悟到寧靜、美麗、和諧才是人類最佳的棲居地。白哈巴村,雖小但很精緻。隨意點綴在村中木屋欄柵旁的白樺樹,或金黃或翠綠,在晨光和夕陽下,閃爍金光,與木屋、炊煙、挑水的村婦,以及牧羊的孩童一起,營造著家園的溫馨,釋放著一種生命獨有的暖意。 ■二、浙江烏鎮 烏鎮位於桐鄉市北部,距市區17公里。西臨湖州市,北界江蘇省吳江縣,東南與濮院、龍翔街道等毗連,東北接嘉興市秀洲區。歷史上曾是兩省(浙江、江蘇)三府(嘉興、湖州、蘇州)七縣(桐鄉、石門、秀水、烏程、歸安、吳江、震澤)錯壤之地。今為附近鄉鎮經濟、文化、交通中心。鎮域面積71.19平方公里,建城區面積2.5平方公里。總人口6萬,鎮區常住人口1.2萬。 烏鎮地處河流沖積和湖沼淤積平原,地勢平坦,河流縱橫交織,氣候溫和濕潤,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物產豐富,素有「魚米之鄉、絲綢之府」之稱。 ■三、雲南元陽梯田 雲南屬於海洋性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那裡的人們開墾了規模龐大、世界聞名的梯田。其中元陽的梯田比較有代表性,特別是雲霧天氣多的季節,山坡上大片的梯田在雲霧籠罩下,就像從人間登上天堂的天梯,非常壯觀美麗。2500年前哈尼族的祖先從西藏高原來到雲南南部這個邊陲山區,初來乍到就遇到了一大難題:周圍的山谷根本不適宜種植。哈尼族人以頑強的民族性格與大自然搏鬥,用石塊砌起圍牆,圍住新開墾的農田,還引來山泉灌溉,並在水霧繚繞的梯田中種植稻穀。 14世紀明朝年代,這種把崎嶇山地開墾成良田的技術傳遍了中國和東南亞,哈尼人更把哀牢山這一帶的山區變成了一幅幅「藝術品」。於是明朝皇帝給哈尼族人賜名「山嶽神鵰手」,這一美名便世代相傳下來。 二、三月間到元陽,從縣城沿公路一路走來,水平如鏡的梯田從座座山頭層層延展下來,在陽光和雲霧的交替變幻中,氣象萬千,壯闊無比。時見身著色彩亮麗的民族服飾的哈尼族、彝族男女,共同組成一幅色彩斑斕的油畫。 ■四、中國最美的鄉村--婺源 婺源是鑲嵌在黃山--景德鎮--廬山國際旅遊黃金線上的一顆綠色生態與古文化明珠。她東連浙江衢州、南通上饒、西接景德鎮、北臨黃山,古屬吳中楚尾,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婺源,被譽為「江南曲阜」和「書鄉」。文學家朱弁,哲學家、教育家、理學大師朱熹,明篆刻家何震,清經學家江永,科學家齊彥槐,鐵路之父詹天佑,現代醫學家程門雪,都從這里走向全國,走向世界。此外,婺源的民間藝術也十分富有,典雅的徽劇是京劇的源流之一,古樸的儺舞被稱為「古典舞蹈活化石」,甲路抬閣藝術享有「中華一絕」的美名,獨具韻致的茶藝表演風姿迷人...婺源博物館,館藏之多,品位之高,國內罕見,有「中國縣級第一館」之稱。 ■五、四川阿壩草原 阿壩縣為藏名的譯音,關於「阿壩」名的由來和含義說法多樣,藏族知識界、宗教界人士認為:「阿壩」一名起源於:唐太宗貞觀年間,吐蕃王松贊干布以武力進攻松潘向唐求婚,佔領松州以西地區後,從土蕃腹地阿里一帶遷民至本地並居住下來繁衍生息。他們自稱「阿里娃」。 阿壩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東北部有高原濕地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西北部有奇峰異石、冰川雪峰、湖泊草原等高原山地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南部有高山峽谷、原始森林生態系統自然景觀區,中部有民居建築、服飾歌舞、飲食文化、宗教文化和民風民俗等組成的「安多民族文化走廊」等人文景觀區。 ■六、江蘇太湖 太湖跨江、浙兩省是我國第三大淡水湖泊,總面積達2400平方公里,蘇州佔3分之2強,太湖72峰,蘇州攬入58峰,國務院規劃的沿太湖13個風景區69個景點,蘇州有6個景區34個風景點,正所謂太湖風光美,一半在姑蘇。太湖風景名勝區素以宏大的層次,豐富秀麗的湖島山水風光而著稱,蘇州沿太湖地區尤為得天獨厚,漫長而多變的湖岸線,形成豐富的沿湖景觀,山林豐茂、花果飄香、文物古跡遍布其間。 ■七、吉林長白山天池 長白山天池坐落在吉林省東南部與朝鮮。長白山系復合式盾形休眠火山,為中國東北和歐亞大陸東部最高峰,是松花江、鴨綠江、圖們江之源。史料記載天池水「冬無冰,夏無萍」,夏無萍是真,冬無冰卻不盡然,冬季冰層一般厚1.2米,且結冰期長達六、七個月。不過,天池內還有溫泉多處,形成幾條溫泉帶,長150米,寬30-40米,水溫常保持在42攝氏度,隆冬時節熱氣騰騰,冰消雪融,故有人又將天池叫溫涼泊。 近幾年,天池中出現一種冷水魚-虹鱒魚,此魚生長緩慢,肉質鮮美,來長白山旅遊能品嘗到這種魚,也是一大口福.據說天池中的虹鱒魚是北朝鮮在天池放養的。 ■八、新疆帕米爾高原 帕米爾位於新疆西南部,古代稱為蔥嶺,向有世界屋脊之稱;按照自然地理狀況,可分為八個部分,文稱八「帕」。清朝在阿爾楚爾帕內立有記功碑;在各帕共建有八所卡倫;帕米爾是我國塔吉克族和柯爾克孜族居住、游牧的地方,直到19世紀70年代一直屬於中國。 柏米爾共分八「帕」,由北向南依次為:和什庫珠克帕米爾、薩雷茲帕米爾、郎庫里帕米爾、阿爾楚爾柏米爾、大帕米爾、小帕米爾、塔克敦巴什帕米爾、瓦罕帕米爾。

閱讀全文

與嘉興文化禮堂哪裡好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