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借鑒西方成果推廣中國文化

如何借鑒西方成果推廣中國文化

發布時間:2022-02-27 06:10:48

『壹』 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如何更好交融

文明必然趨同。文化必然存異。這是馬未都說的,既然能發展出不同的文化那麼就必然不可能一致。這好比宗教,飲食習慣等。可能會有互相的借鑒但永遠不可能統一。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所以我認為沒有必要交融。除非是某一天統一了,才有可能產生民族大融合。參照我國的南北朝時期,五代十國時期。最後都能民族大融合。

『貳』 如何學習借鑒西方企業文化理論和實踐經驗

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
(一)借鑒國外企業文化成功經驗化建設
一般的企業之所以不能夠達到世界五百強的成就,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
於他們的企業文化建設沒有自己的特點,團隊團結精神缺乏,不能夠形成合力,在企業運作時不能夠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致使企業的目標不能有效地實現。另外,從國外企業的實踐來看,對待客戶的心態也很重要,是否把顧客的需求擺在第一位,是否能夠竭盡全力地利用已有的企業資源為顧客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內容。員工的激勵與創新機制的建設能夠保證企業保持強有力的生命力,人人互相尊重互相幫助,在企業的文化建設中也是同樣重要的。另外發現,世界五百強的公司總是能夠在經營活動中隨著市場變化而調整,保持著穩定不變的核心價值觀和基本目標,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諸如此類,國外企業文化建設許多方面是值得我們借鑒的,具體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外成功企業注重培養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的管理理念。
第二,國外成功企業注意培育顧客至上的經營理念。
第三,國外成功企業無一例外地秉承積極創新的行動准則。
第四,國外成功企業都培養一種誠實守信、追求卓越的價值觀。
第五,國外成功企業都具有積極合作的團隊意識。
第六,國外企業成功的另一條經驗是追求效率和效益的超強競爭意識。
第七,國外成功企業都把良好的企業形象看的無比重要。
第八,國外成功企業都採用了軟管理與硬管理的巧妙結合的方法。
(二)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
中國悠久的歷史,積淀了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些凝聚了五千年民族精神的優秀傳統文化值得我們去吸收借鑒。目前,一些西方國家已開始注意到了中國文化的優秀成果。在美國大學「儒學報告會」收到廣大師生的熱烈歡迎;在西方軍校,掀起了向雷鋒同志學習的熱潮;日本「忠於主人」式的教育受到企業的推廣。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以人為根本的思想、忠於組織的思想、以和為貴的思想等等,都是我們企業需要吸納的。
但是,從現實情況看,我們許多企業在建設自己的企業文化中常常忽略中國自己的優秀文化,而舍近求遠盲目推崇西方管理模式。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對中國自己的傳統文化精華理解不夠。在企業文化建設過程中應突出吸納以下幾個方面的傳統文化精髓:
第一,「重民、富民、教民」的人本主義管理思想。
第二,「天人合一」的精神。
第三,「自強不息、忠心報國」的思想。
第四,「貴和持中」的處世態度。
第五,「公而忘私」的集體主義精神。
第六,「誠實守信、以義取利」的宗旨。
(三)兼收並蓄,建設優秀科學的企業文化
在建設企業文化時,既要考慮到中國國情,注意吸收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同時也要借鑒國外成功企業文化的優秀品質,做到兼收並蓄,形成獨具特色的企業文化。在實踐操作中,要重點把握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1、塑造共同企業價值觀,培育積極向上的企業精神
企業共同價值觀是企業獲得成功的關鍵,只有形成統一的價值觀,不同文化背景的員工才會朝著企業的同一目標前進。培育適應市場經濟的共同價值觀成了企業文化建設的當務之急。主要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端正思想觀念,應認識到只有將價值觀「內化」並使員工主動接受,才能真正成為共同價值觀。二是選好價值目標。
首先,價值觀應在廣大員工深入討論的基礎上總結和概括,是員工自我價值觀的升華。
其次,確定企業價值觀的目標應該堅持關鍵性和可行性的統一,這樣的價值觀比較容易被員工接受,從而塑造企業共同價值觀。
再次,企業應把自己塑造成一個「命運共同體」,讓員工感到自己與企業的緊密聯系,真正意識到,員工是企業的上帝,命運掌握在自己手裡,從而形成「以企業為家」的主人翁精神,激發員工無限的工作熱情;
此外,企業還要加強團隊建設,在員工中培養團隊精神,使他們認識到,沒有團隊精神,就不會有企業中個人的自我價值實現。通過培養團隊精神,使員工緻力於共同宗旨,共同責任,充分發揮個人潛能,以增強企業的內涵。
2、強化以人為本意識,樹立企業人本理念
當今世界,企業要想取得長久的發展,僅僅依靠資金資本還遠遠不夠,人力資本更為重要。因此,企業要關心員工的內在需求,包括物資和精神需求,努力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員工在愉悅的環境中快樂地工作,進而使員工從心理上消除反生產的不良因素,另外企業還要充分利用獎金等激勵杠桿來激勵員工,無論是工作中還是平常生活中,不以領導、老闆自居,以平常心善待員工,重視員工思想感情需要及合理要求,尊重員工的人格和權利。這樣,使員工產生自尊意識和責任感,並心甘情願地為企業工作。在實踐中,這種人本觀念應貫穿到企業管理各個環節,管理過程中少採取處罰性措施,多採用表揚性激勵,其結果是既關心培養了員工,也使企業得到發展,真正實現個人與企業的「雙贏」。
3、統籌兼顧,樹立正確的義利觀和服務觀
中國傳統文化觀是君子重義輕利,而現代人們的一切經濟行為都是為獲得最大利益,如何將二者有機的結合是構建企業文化必須考慮的問題。眾所周知,企業只有以贏利為目標,才能自求生存與發展。但同時企業又是一種社會組織,其行為必須符合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企業不能見利忘義、惟利是圖,而應樹立義利並重、守義取利的價值觀,既要追求利潤,又要兼顧消費者、國家和全社會的利益。企業要把產品的服務放在重中之重,因為服務代表了一個公司的整體形象。良好的服務一方面使企業與客戶建立長久的合作關系,另一方面良好的服務也能使客戶及時反饋產品信息,彌補產品的不足之處,另外還能樹立企業良好的公司形象。同時,企業應始終堅持「服務第一,客戶至上」的經營方針,樹立「顧客第一」的服務意識,從根本上確立對待顧客的正確觀念和方式。
4、擯棄封閉守舊觀念,樹立不斷開拓進取的創新精神
隨著經濟的發展,企業接受的信息越來越多,但企業大多分布比較分散,信息渠道比較閉塞,怎樣才能很好地建立自己的信息系統,擴展自己的視野,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是企業面臨的重要問題;另一方面,針對企業普遍存在的小農意識、安於現狀、沒有進取精神等情況,企業要抓住機遇,擴展業務,努力發展,因為,沒有開拓進取的精神就很難在市場立足。企業要摒棄封閉守舊觀念就要營造良好的企業氛圍,只有在寬松的企業文化中,才能形成自己獨特的企業信息渠道,有了暢通的信息渠道就能夠不斷獲得更新的信息,及時掌握產品的發展趨勢,豐富完善自己的產品體系,同時還能夠及時地填補空白市場,也能夠及時發現更廉價的原料生產方供應方。其次,在企業內部建立合理的報酬機制,使勞者有其得,消除員工的反生產行為與思想,培養積極的企業價值觀,另外,尊重員工的首創精神,把員工有積極建設性意見的提案及時向上級報告,員工的培養也同樣重要,只有不斷地提高員工的素質,才會有更多的合理化建設性意見。
5、正確處理競爭與合作關系,實現「雙贏」或「多贏」
市場經濟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具有明顯的競爭性,而競爭必然面對殘酷的生死存亡的問題,但中國的企業尤其是中小型企業,市場競爭觀念尤為淡薄,因此我們必須培育和建設競爭型的企業文化。首先,企業應建立一種競爭觀念,這種競爭觀念完全不同於以往的純粹的競爭,它具有相對性和正義性,說它具有正義性是因為它必須符合市場經濟的法制觀念,不得從事不正當競爭,另外說它具相對性是說它在一定的特殊時期呈現合作的狀態,改變以往寧做雞頭不做鳳尾的思想觀念,在必要的時候和實力相當的企業相互借鑒其優秀的核心成果,共同開發,實現共贏。同時,要形成多贏的局面,所謂多贏不單單指兩個企業之間,它是企業與員工、企業與同行企業,企業與社會、企業與自然實現共同發展,共同進步,共享繁榮,只有這樣,才能抵制惡性競爭,實現企業長遠的、持久的、和諧的發展,企業員工、社會和國家才能在企業的發展中受益,進而推動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6、提高企業家現代文化素養,增強領導才能
企業文化的形成往往是自上而下,先由領導層提出,然後再從上自下地推廣,因此,領導層的素質(包括眼光、學識、判斷力、決心等)對企業文化的形成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首先,高素質企業家要目光遠大,要有堅毅的決心,要時刻保持危機感,敏銳的市場判斷力,要有積極地進取心。
其次,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修養。在把握企業有形資源配置的同時,也要注重無形資源的培育,這主要靠企業領導自己的修養,優秀的企業家必須能夠以身作則,走在員工的前面,為員工做出表率,只有這樣,員工才能夠積極地配合領導的工作。優秀的企業家不僅要把本職工作做好,還要積極參加其他社會活動,鍛煉自己的體魄,磨礪自己的意志,培養自己的熱情,把自己從狹隘的積累家庭財富和權勢斗爭中解脫出來。
最後,還要加強道德教育,堅持把「誠、信、和、勤」放在企業經營的首位,以此來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中國的企業家應該成為具有高度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為社會的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
7、實施「形象工程」,樹立良好企業形象
企業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一是企業的企業形象應實施企業形象識別 CI 和企業經營中的顧客滿意 CS 戰略,發揮企業的整體效應,樹立整體形象;二是樹立優秀的產品形象,從產品的質量、價格、包裝和款式等方麵塑造產品形象,從外觀到內涵實現全新轉變;三是服務創新,優化企業形象。企業要把服務視為比產品價格與特色更為重要的商品,時刻關注用戶需要什麼,企業有什麼,應將企業產品展示給以用戶,並為其提供優質服務,使用戶成為企業忠實的上帝;四是注重企業形象載體。企業應不斷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企業家要有學者風范,大海般心襟,靠法人形象、人格魅力,樹立企業形象,這是企業塑造良好形象的關鍵所在;五是要實施品牌經營戰略。品牌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品牌經營與企業形象、產品和技術、市場策略等有很大的關系;六是要為企業文化創造良好的企業環境。
8、建立強有力的機制,培養適應企業發展的職業經理人管理模式
中國企業應做好集分權的把握,有的放矢,把企業經營權下放到中下管理層,使一批有知識、有抱負的職業經理人在企業中發揮其積極作用,這樣一方面可以彌補企業家在個人能力上的不足,在專業管理知識上的的局限,另一方面可以實現企業決策民主化,充分體現集體智慧。企業聘任的經理人必須要有真才實學的能力和勵精圖治的品格,並且應遵循與企業文化相匹配的原則,應對職業經理人的價值觀、職業情操等有一定的認識和考察。根據實踐經驗來看企業在建立激勵機制的同時,還要健全相應的約束機制,這樣才能夠保證經理人在企業允許的范圍內行動。
9、突出重點,提高科學技術水平
科學技術在推動社會生產方面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誰能迅速的把科學技術轉化為生產力,誰就能搶先佔領市場。當前,中國許多企業存在很多弱勢和不足,如經濟結構落後、技術設備陳舊、人員素質差、知識資產不足,在市場競爭中很難位居先列。因此,企業應加大科技資本的投入,科學的優化結構,增強生產和服務文化水平,建立創新技術體系;培養培育所需的高素質人才,創造自己的龍頭產品增強其市場營銷能力。
10、培育正確的誠信觀,打造企業信用文化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企業要想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獲得更大的生存空間,就必須以信為先,建立自己的企業信用文化,否則,最終只能被市場淘汰。當然,改變企業傳統的對於信用的認識不是短期可以成功的,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工程,需要企業及公眾、社會和政府的協作。誠信是一種寶貴的資源,在誠信漸失的現代市場,如何建立自己的誠信,成為企業文化建設的重中之重。企業要通過提升企業所有成員的信用意識,培育企業誠實守信的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企業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充分認識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意義,深入研究和分析企業文化的基本理論是建立優秀企業文化的基礎;結合自身特點,按照科學步驟和方法,循序漸進地穩步推進是建立優秀企業文化的必要條件;兼收並蓄,積極借鑒國外企業文化建設的成功經驗和吸取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是促進優秀文化建設的關鍵。因此,企業只有結合自身實際,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積極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建設獨具特色的科學優秀的企業文化,才能把企業帶入良性循環軌道,使企業永遠處於不敗之地。

『叄』 試分析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借鑒引用西方文化的關系。

試分析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借鑒引用西方文化的關系。

【答】: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需要了解兩種文化之間的共同點以及差異。
中國文化方面,題目中說的是中國傳統文化,並不是與西方文化對應的東方文化或中國文化,只是范圍更小的中國傳統文化。通常來說,中國傳統文化是指諸子百家、傳統習俗、傳統道德等,明顯的特徵包括天人合一、忠君愛國。人文學科的特徵是必須強調的。
西方文化方面,從題目內容來推斷,應該是強調現代的西方文化。明顯的特徵是科學技術,換另外的話來說就是,【術】方面的先進性。自然學科的特徵是必須強調的。

再從共同點方面來說,都是人類的共同財富,都闡述和實踐了理論體系。

再回到題目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借鑒引用西方文化的關系,從意圖方面來說,應該是試圖構建或創造一個適合中國現代的文化,並從古代和外部吸取有用的內容。從實現手段方面來說,傳承中國傳統文化與借鑒引用西方文化,並不會出現互相【沖突】的。根據上面文化的差異,新文化完全可以做到:在人文學科方面傳承中國傳統文化,保留和繼承天人合一、整體思維、愛國思想等;在自然學科方面借鑒引用西方文化,特別地現代社會的快節奏,新文化也必須具備快速反應的能力。不過,也必須注意的是,在構建或創造一個適合中國現代的文化時,如何避免逆向進化,是一個同等重要的問題,即防止【好的沒學到、壞的倒學全】。從實施步驟方面來說,這種大范圍的文化改造,理論研究和宣傳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條件允許,也可實行試驗區,將不完善的地方暴露出來,在以後改進。

如果覺得滿意的話,請選一下那個【滿意】哦。謝謝……

『肆』 中國文化和外國文化得相互借鑒之處在那些方面

有一則趣談:一所國際公寓鬧火災,裡面住有猶太人,法國人,美國人和中國人.
猶太人急急忙忙先搬出的是他的保箱,
法國人先拖出的是他的情人,
美國人則先抱出他的妻子,
而中國人則先背出的是他的老母.
這一趣談反映了一個事實:
不同的民族有著自己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特殊的文化心理素質,思維方式,價值尺度,道德規范和情感趣向.

文化是指人類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精神財富和相應的創造才能的總和.文化包括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物質文化是指文化中看得見,摸得著的那部分,因此也稱之為硬文化.相對來說,精神文化就是軟文化,而軟文化則是文化的深層結構.中西方硬文化的差異一目瞭然,但處於深層結構的軟文化的差異則須進一步辯證分析.中西方軟文化的不同決定硬文化的差異,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正在於此——即作為文化的深層結構的軟文化的差異.
中西文化的差異是多方面的,很復雜的。
要說起文化的差異,我覺得應該先從飲食文化說起,因為「民以食為天」,它能夠反映不同民族生活習慣和文化思維方面的差異。世界上有三大美食:中國、法國和義大利,我們看看這些美食方面最基本的差異。在飲食方面,中國人很注重形式,講究「色、香、味」,所以中國烹調里,菜的樣式千變萬化,具體到每一道菜又非常講究色香味的搭配。而歐洲人很講實際,在菜的花色變化上從不下什麼工夫,更講究其營養搭配和保護,注重菜的內在質量。這是中餐和西餐的主要差異。中國人吃飯每次都上很多菜,可都長得很瘦,西方人每次菜很少,但都比中國人長得結識。
再看看餐具的差別:刀叉和筷子,不僅帶來了進食習慣的差異,進而影響了東西方人生活觀念。刀叉必然帶來分食制,而筷子肯定與家庭成員圍坐桌邊共同進餐相配。西方一開始就分吃,由此衍生出西方人講究獨立,子女長大後就獨立闖世界的想法和習慣。而筷子帶來的合餐制,突出了老老少少坐一起的家庭單元,從而讓東方人擁有了比較牢固的家庭觀念。
不同的顏色在不同的國家和民族所代表的意義完全不同,對不同顏色的喜好從整體上可以反映一個民族或者國家的審美情趣與好惡傾向。在中國的文化背景里,紅色代表著幸運、財富和吉祥喜慶,而在西方人的觀念里,紅色是血的顏色,表示沖動、挑釁和動亂,我們看到西班牙鬥牛士拿著紅布就是向牛挑戰,紅色可以激怒鬥牛,所以,中國人在喜慶的節日里喜歡穿紅色的衣服,而西方人一般選擇藍色,因為他們覺得藍色代表冷靜和沉著。
在思維方式上的差別是:中國人思維比較抽象,西方人比較具體。
在生活態度上的差別是:中國人偏重精神感受,西方人注重實用。
在繪畫和雕刻藝術上,中國畫是潑墨寫意,西方的油畫講究人體比例和光學原理。比如:中國人為了表現神仙可以飛行就在仙女的腳下加上幾朵白雲,體現飛的意境。西方人就不能理解我們這種抽象的藝術表現手法,在西方的經典的宗教題材畫作中,為了說明天使在飛,就得給那些可愛的小精靈們加上一雙翅膀。因為他們只有想到翅膀會飛。在雕刻作品中,中國人更注重想像力和意境,比如一個猴子蹲在馬背上,它們的比例相差無幾,只是表現了一種意境:馬上封侯。而西方的雕刻作品講求寫實和細膩,絕不會出項這種比例失調的藝術作品。
中國人在介紹來賓時,喜歡用褒揚的話語言辭,會加上很多主觀評論。但西方人認為,介紹客人時不必評頭論足,凡是主觀性的評論都有強加的感覺,介紹主要突出被介紹人的身份、學歷、職務等,而不應該附加外貌和抽象的評論。
西方人比較看中個人的獨立性。受人照顧往往被視為弱者。在給對方出主意或提建議時,不能使對方認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不必教人怎麼做。中國人往往以出主意提建議表示關心。
中國親朋好友和同事之間的串門很隨便,邀請別人來訪無需為對方確定時間,自己去探訪別人無需鄭重其事徵得同意。美國人則沒有串門的習慣。平時如果有事上門,事先要確切地預約時間。沒有得到對方的應允,隨時隨地隨便上門時不禮貌的行為。無事打電話閑聊也是美國人視為打亂別人私人時間和活動安排的行為。
中國人缺少擁抱,缺少肌膚之親。我們不善於用肢體動作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友好和親近,這是一個很大的遺憾。 心理學研究表明,那些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小孩的心理素質要比缺乏被觸摸和擁抱的健康得多。成人也是如此。人需要觸摸。中國小孩遠遠比美國小孩受到擁抱和親吻得少,到了十歲左右,就很少有人擁抱和吻你了,包括你的父母親人。除了握手,我們要到談戀愛時才會和另外一個有身體接觸。也就是說,我們通常在十來年或更長的時間里,沒有身體的親密接觸。在西方文化里,父母和兒女、兄弟姐妹之間、好友之間,從小到大沒有間斷過擁抱和親吻。凡是正常的人都會有體會,任何言語表達不能代替肢體的表達。社會學和心理學教科書都有「身體語言」這個術語。中國文化缺少豐富的身體語言來表達人之間的感情和分享。
東方人喜歡把問題復雜化,而西方人則喜歡簡單,不願使自己活得太累。許多中國人覺得西方人單純,簡直有點傻,或者說像小孩,童心重。
西方本質上是一個道德至上的社會,也是一個契約社會,就是我們追求的和諧社會,契約社會講究「先說好後不亂」,它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人與人之間的契約關系,有些時候要用法律文本的形式明確當事雙方的責權利。即是對自己權利的保護,對他***利的尊重.
中國文化講仁愛,重義氣。在西方,兒女成人後,父母沒有再撫養他們的義務,回家吃飯一分一毛也要計算清楚。
中國人的思想原本是極其活躍的。三教九流,書生拜孔孟,道士跪李耳,都是再正常不過的。應該慶幸中國沒有過早地形成所謂的封建「神學」,也才會出現戰國時期百家爭鳴的大好局面。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社會性的人生大討論,他將中國人的思想解放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儒、道、墨、法、兵……雖然立場不同,卻不曾相互詆毀和排斥,每個學派各抒己見,一時間繁花似錦,碩果累累。
而後呢?隨著中國進入漫長的封建時代,當雄才偉略的秦始皇意識到這種思想「混亂」的局面即將對他的統治產生威脅的時候,他便急需在這眾多學派中扶持一個來鞏固自己的王朝。他選擇了韓非,然後是李斯。接著便焚書坑儒了。一個時代的菁華被付之一炬,是歷史的遺憾。
再後來,一個叫劉徹的年輕天子被一個叫做董仲舒的鴻儒博士所折服,從他下達「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旨令的那一刻起,中國的封建「神學」也終於形成。從此,一根無形的繩縛牢了中國人探索的手腳,思維的空間也變得越來越狹小。
較之中國,西方的宗教信仰則顯得單一。除了上帝和耶穌,他們似乎再沒有其他的神明偶像,因而思想也較為集中與固定。就好比是一片漆黑寂靜的天空,雖然偶有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這樣的巨星閃耀,但卻是難以與中國諸子的全面繁榮同日而語。基督教義開始是比較寬松的。《聖經》的第一篇,名為「創世紀」,就堅決地承認這種創造的偉大。可到了中世紀中晚期,西方的封建神學也逐漸走向反動的極端,苛刻地禁錮人們的思想。這時候,一位波蘭學者挺身而出,拿著他的「日心說」的觀點,敲響了舊時代的喪鍾。開普勒在教會的監獄里演算著行星橢圓形的運行軌跡,布魯諾站在熊熊烈火之中訴說著宇宙的無限……幾代英傑前赴後繼,無情地將愚昧的教義撕得粉碎,新思想在教會的廢墟上誕生,前途又重新變得光明。
可在中國,當西方的啟蒙思想家們拿著他們的著作到處宣揚人權的時候,中國卻始終無法形成一股足以革舊立新的大風氣。王陽明將早已變了味的儒學惡化成了心學。那時的中國正是在這樣思想引導下死氣沉沉。士大夫們言必稱孔孟,乾嘉才子龔自珍無可奈何地慨嘆「萬馬齊喑」,這本應是出現在中世紀的歐洲啊!可這卻現實地存在於華夏的九州土地上。
無可否認,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絕大多數時間內,中國是領先於西方的。並不是產業革命使得西方飛越了中國,其實在更早的時候,就是那位詩人在油燈下創作著他的《神曲》的時候,西方就已經迎頭趕上。而古老的中國,先進文明前進的步伐卻消失在了無休止的宮廷爭斗與愈演愈烈的文字獄里了。
再一次說起那句名言,「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民族想要孤立的存在於這個世界,這將是不可能實現的。進步需要汲取,發展需要交流,我們欣賞著其中的差異,但只有兼收並蓄,這些差異才會展現它們的另一番美好。

『伍』 如何借鑒西方文化

中西方文化的相互借鑒與比較 ----------------飲食文化 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受到當地的傳統,山水地形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中西方的文化在曾經相互影響極小的情況下,形成了很大的差異,以至於在當今這個全球化的趨勢下,仍有著不可磨滅的不同之處。 事物的存在總有其兩面性,中西方的文化與傳統習慣等也不可避免的各有其優缺點。於是相互的比較也隨之形成,事物總是在這樣的相互比較中「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得發展。 西方文化,總體而言是一個趨於理性的文化,注重精確,注重實際,注重直接效果。我國的文化則是一個感性為主文化,講究不求甚解,講究留有餘地,講究模糊朦朧。而兩者的飲食文化也很好的體現了這些區別。 西方傳統以牛肉為主食,他們總是追求營養,他們的飲食更多的是一個攝取能源為目的的日常活動;中國傳統的主食有大米、麵食等,中國的飲食則是一種享受,一種不可或缺的文化傳承。這樣的情況下,西方則發展出了,更直接的展現其目的的「快餐」、「罐頭」,製作簡單快捷,購買方便,能量的攝取也更快捷直接。中國的飲食則仍然細嚼慢咽,有時候一頓酒席可以持續一個下午,滿漢全席更是要花兩三天的時間去慢慢品嘗。西方的飲食,注重營養,更多的保留其原有的營養價值,有時候更多的是生吃,也講究飲食的均衡搭配,體現其科學、精確求實的態度;中國的飲食十分注重色、香、味、形,有時候在高溫的油炸、烹煮之下失去了其原有的營養價值,而其也正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之中對於「意」的追求,一種以「意」為美的審美情趣以及委婉的為人處事方式。同時,據研究,在中國的飲食中,素菜居於主要地位,其中不乏對於佛教「好生」之意的影響體現。 飲食方式中,西方更加的注重個體,尊重個人,講究個性,是其民主的一部分體現。中國無論大小宴席,總是團坐與一席,講究相互間的謙讓與團圓的大一統思想,但也不乏封建時期專制的沿襲,餐桌上也講求主次、輩分、貴賤。歸根究底,這都是中西方「以人為本」、「天人合一」哲學思想差異的體現。 但同時,中國也有食療,一種寓之以中醫理論的飲食療法,通過食物的搭配而達到對調理、養身的效果。 中國文化講求「中庸」,而在認清中西方文化的優缺點之後,也因發揚這一思想,結合西方的「營養」,中國的「味」,使得文化更好的交流發展。「中餐」也可以變得營養而快捷,以適應當今快節奏的世界,而「西餐」也可以賦予文化的內涵,來改善利慾熏心的現狀。
望採納

『陸』 關於中國借鑒西方文化中優秀的東西 ,寫什麼論文題目

標題的樣式還有多種,作者可以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副標題和分標題
為了點明論文的研究對象、研究內容、研究目的,對總標題加以補充、解說,有的論文還可以加副標題。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論文,一般都有一個副標題,如在總標題下方,添上「與××商榷」之類的副標題。
另外,為了強調論文所研究的某個側重面,也可以加副標題。如《如何看待現階段勞動報酬的差別——也談按勞分配中的資產階級權利》、《開發蛋白質資源,提高蛋白質利用效率——探討解決吃飯問題的一種發展戰略》等。
設置分標題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清楚地顯示文章的層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層次的中心內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數碼,僅標明「一、二、三」等的順序,起承上啟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無論採用哪種形式,都要緊扣所屬層次的內容,以及上文與下文的聯系緊密性。
目錄
一般說來,篇幅較長的畢業論文,都沒有分標題。設置分標題的論文,因其內容的層次較多,整個理論體系較龐大、復雜,故通常設目錄。
設置目錄的目的主要是:
1.使讀者能夠在閱讀該論文之前對全文的內容、結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便讀者決定是讀還是不讀,是精讀還是略讀等。
2.為讀者選讀論文中的某個分論點時提供方便。長篇論文,除中心論點外,還有許多分論點。當讀者需要進一步了解某個分論點時,就可以依靠目錄而節省時間。
目錄一般放置在論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論文的導讀圖。要使目錄真正起到導讀圖的作用,必須注重:
1.准確。目錄必須與全文的綱目相一致。也就是說,本文的標題、分標題與目錄存在著一一對應的關系。
2.清楚無誤。目錄應逐一標注該行目錄在正文中的頁碼。標注頁碼必須清楚無誤。
3.完整。目錄既然是論文的導讀圖,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項內容,都應在目錄中反映出來,不得遺漏。
目錄有兩種基本類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錄。
2.用數碼表示的目錄。這種目錄較少見。但長篇大論,便於讀者閱讀,也有採用這種方式的。

『柒』 從西方邏輯思維角度考慮,西方文化可能會借鑒中國文化中的哪些因素

去看看伏爾泰孟德斯鳩的理論,西方現代文化就是出自中國古典文化。儒家文化形成了民主理論人權理論,道家理論形成自由主義理論,墨家理論形成社會主義理論,法家理論形成了重農主義和重商主義。

『捌』 發揚傳統文化與引進借鑒西方文化是否矛盾,請舉例說明

發揚傳統文化與引進借鑒西方文化不矛盾。

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一方面西方文化有其先進的理念,如AA制的倡導等一系列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先進文化。引進這些文化肯定是好的;另一方面完全引進西方文化肯定是不合理的。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上千年的沉澱,其間不乏許多精闢的思想。

中國傳統文化是在漫長的古代歷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會文明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嚴格地說,是在文藝復興之前才逐漸形成,是以資本主義文明為背景的。一個是封建色彩濃厚的文明,一個是資本主義色彩濃厚的文明,這就決定了中國傳統文化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後性,在許多方面存在著薄弱之處,但也不能一味否決,而在於能否取其精華。

文化的建設,必須堅持繼承、吸收、創新。主要是有價值的東西,反映事物本質和規律,一些高尚品質。但反對無限拔高。中國傳統文化是在特定時期形成的,必定有其時代局限性,任何誇大其詞,都是錯誤的。



這些年來,有些人看到周易、論語、禪宗等思想成果的價值,這本是一件好事。但盲目崇拜,極盡溢美之詞,那便走上了歧路了。甚至有人在看到西方文明碰到一些挫折後,便反過來大力宣揚:西方文明已經破產了,儒家文明重新復興是大勢所趨。

中華文明是要復興,但並非要復興儒家文化,而是要建立科學、民主、崇高人的尊嚴和價值的新中華文化

『玖』 西方文化對中國有什麼借鑒之處

籠統的說是取其精華,說的實際一點,就是與社會主義文化不抵觸的文化,凡事與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相抵觸的都是糟粕,所以借鑒的大都是一些不涉及意識形態的東西,比如計算機技術,法律理念,社會學心理學方面的一些東西,等等

『拾』 如何向西方推薦中國文化思路

中國文化,是華夏文化為基礎,充分整合全國各地域和各民族文化要素而形成的文化。不同於中華文化的國際屬性,可以稱之為「中國的文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受中華文明影響較深的東方文明體系被稱為「漢文化圈」,特指社會意識形態,是社會政治、經濟與科學技術發展水平的反映。從舊石器時代的發明創造,到康梁的維新變法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系統理論認為,整體文化和個體文化都是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它們是互補的,是可以融合的。這兩者都不能偏廢,因此,東西方文化從本質上看可以說是互補的。以西方自由化為文化背景的資本主義社會與東方以整體化為文化基礎的社會主義社會,從提高社會系統功效的角度來看,兩者也不是對立的,而是互補的。正確的發展方向,應該是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學習。西方文化發展歷程 事實上歷史也正是在這樣做,西方文化在不斷地向方東方文化學習,從東方文化中吸收有益的觀念,融合在西方文化中。例如,一些西方國家也倡導「雷鋒精神」「團隊精神」,引入東方文化的集體主義精神,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的「國家干預」、「國有化」、「社會保障體系」等,本質上就是社會主義的東西。

閱讀全文

與如何借鑒西方成果推廣中國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0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6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41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49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2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078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5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0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78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2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49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13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