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有文化的漢字有哪些

有文化的漢字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6 02:34:33

A. 形容有學問的字有哪些

智、博、睿、哲、明、慧、精
一、智
拼音:zhì,注音:ㄓˋ,部首:日部,部外筆畫:8畫,總筆畫:12畫,五筆:TDKJ
倉頡:ORA,鄭碼:MAJK,四角:86600,結構:上下,電碼:2535,區位:5439
釋義:智慧;見識:足~多謀。~勇雙全。吃一塹,長一~。
二、博
拼音:bó,注音:ㄅㄛˊ,部首:十部,部外筆畫:10畫,總筆畫:12畫,五筆86:FGEF
五筆98:FSFY,倉頡:JIBI,鄭碼:EDFD,四角:43042,結構:左右,電碼:0590
釋義:通曉:~古通今。
三、睿
拼音:ruì,注音:ㄖㄨㄟˋ,部首:目部,部外筆畫:9畫,總筆畫:14畫,五筆:HPGH
倉頡:YBMCU,鄭碼:IDOL,四角:21608,結構:上下,電碼:4213,區位:7803
釋義:有智慧;看得深遠: ~智。
四、哲
拼音:zhé,注音:ㄓㄜˊ,部首:口部,部外筆畫:7畫,總筆畫:10畫,五筆:RRKF
倉頡:QLR,鄭碼:DPJ,四角:52602,結構:上下,電碼:0772,區位:5360
釋義:智慧卓越或有卓越智慧的人: ~人。 先~。
五、明
拼音:míng,注音:ㄇ一ㄥˊ,部首:日部,部外筆畫:4畫,總筆畫:8畫,五筆:JEG
倉頡:AB,鄭碼:KQVV,四角:67020,結構:左右,電碼:2494,區位:3587
釋義:懂得;了解:深~大義。不~利害。
六、慧
拼音:huì,注音:ㄏㄨㄟˋ,部首:心部,部外筆畫:11畫,總筆畫:15畫,五筆:DHDN
倉頡:QJSMP,鄭碼:CIXW,四角:55337,結構:上下,電碼:1979,區位:2759
釋義:聰明:智~。聰~。~心。

B. 悠久的歷史文化的漢字有哪些

王。這個字甲骨文的時候基本上就是這么寫的,千年來沒什麼變動,一般認為三橫代表天地人三才,中間的豎代表三才相同。能溝通天地人的就是王者。

C. 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漢字如題 謝謝了

中國漢字每一個都是很有文化內涵的啊 每一個都是經過造字祖先和歷代優化而成的

D. 有文化底蘊的名字有哪些

1、瀾清:取清澈如水的釋義,出自《梁書·劉遵傳》:「其孝友淳深,立身貞固,內含玉潤,外表瀾清」。

2、若昀:若字其實沒有太多釋義,只是一個人稱代詞,但是昀字是很能突顯文化底蘊的一個字,本意是日光,有希望的意思。

3、天宇:此名非常的霸氣,出自辛棄疾《水調歌頭·和馬叔度游月波樓》「野光浮,天宇回,物華幽」一句中。



4、澤潤:出自於虞世南《奉和幸江都應詔》「鴻私浹幽遠,厚澤潤凋枯」一句中,「澤」字代表著的恩澤、仁慈之意,「潤」是指光澤、滋潤的意思,此名更是體現了男生溫文爾雅的一面。

5、君玄:司馬扎《塗中寄薛中裕》「此景正寥落,為君玄發衰」,此名給人一種非常神秘,非常霸氣的感覺,同時有詩詞更增加的名字的韻味。

E. 中國漢字有哪些文化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體稱為 「漢字七體」
中國文字——漢字的產生,有據可查的,是在約公元前14世紀的殷商後期,這時形成了初步的定型文字,即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至今漢字中仍有一些和圖畫一樣的象形文字,十分生動。
到了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大篆的發展結果產生了兩個特點:一是線條化,早期粗細不勻的線條變得均勻柔和了,它們隨實物畫出的線條十分簡練生動;二是規范化,字形結構趨向整齊,逐漸離開了圖畫的原形,奠定了方塊字的基礎。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對大篆加以去繁就簡,改為小篆。小篆除了把大篆的形體簡化之外,並把線條化和規范化達到了完善的程度,幾乎完全脫離了圖畫文字,成為整齊和諧、十分美觀的基本上是長方形的方塊字體。但是小篆也有它自己的根本性缺點,那就是它的線條用筆書寫起來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幾乎在同時也產生了形體向兩邊撐開成為扁方形的隸書。
至漢代,隸書發展到了成熟的階段,漢字的易讀性和書寫速度都大大提高。隸書之後又演變為章草,而後今草,至唐朝有了抒發書者胸臆,寄情於筆端表現的狂草。隨後,糅和了隸書和草書而自成一體的楷書(又稱真書)在唐朝開始盛行。我們今天所用的印刷體,即由楷書變化而來。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是行書,它書寫流暢,用筆靈活,據傳是漢代劉德升所制,傳至今日,仍是我們日常書寫所習慣使用的字體。
到了宋代,隨著印刷術的發展,雕版印刷被廣泛使用,漢字進一步完善和發展,產生了一種新型書體——宋體印刷字體。印刷術發明後,刻字用的雕刻刀對漢字的形體發生了深刻的影響,產生了一種橫細豎粗、醒目易讀的印刷字體,後世稱為宋體。當時所刻的字體有肥瘦兩種,肥的仿顏體、柳體,瘦的仿歐體、虞體。其中顏體和柳體的筆頓高聳,已經略具橫細豎粗的一些特徵。到了明代隆慶、萬曆年間,又從宋體演變為筆畫橫細豎粗、字形方正的明體。原來那時民間流行一種橫劃很細而豎劃特別粗壯、字形扁扁的洪武體,像職官的銜牌、燈籠、告示、私人的地界勒石、祠堂里的神主牌等都採用這種字體。以後,一些刻書工人在模仿洪武體刻書的過程中創造出一種非顏非歐的膚廓體。特別是由於這種字體的筆形橫平豎直,雕刻起來的確感到容易,它與篆、隸、真、草四體有所不同,別創一格,讀起來清新悅目,因此被日益廣泛地使用,成為16世紀以來直到今天非常流行的主要印刷字體,仍稱宋體,也叫鉛字體。
在中國文字中,各個歷史時期所形成的各種字體,有著各自鮮明的藝術特徵。如篆書古樸典雅,隸書靜中有動,富有裝飾性,草書風馳電掣、結構緊湊,楷書工整秀麗,行書易識好寫,實用性強,且風格多樣,個性各異。
漢字的演變是從象形的圖畫到線條的符號和適應毛筆書寫的筆畫以及便於雕刻的印刷字體,它的演進歷史為我們進行中文字體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在文字設計中,如能充分發揮漢字各種字體的特點及風采,運用巧妙,構思獨到,定能設計出精美的作品來。
自秦始皇統一,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各個時代的中國文字都有著與眾不同獨特的民族、民風的內涵,中國的文字史里處處深深地刻著中華兒女的智慧與勤勞。然而,現今有些人對本國文字了解甚少,而對於其他國家的語言文字投入極大的熱情,卻依然是個半調子。文字是國家的靈魂,為了了解祖國文字的變遷,祖國的歷史,祖國的靈魂,我們選擇了這個課題。
中國文字的發展,經過秦統一中國後,連續對漢字進行簡化、整理,使漢字逐漸走向規范化。漢字的發展,大致可分為古文、篆書、隸書、楷書等四個階段的演變過程。其中,篆書又有大篆、小篆之分;隸書則有秦隸、漢隸之別。由此可知,歷史上任何一種新的字體,都是經過長期演變逐漸形成的。總體來說,楷書形成後,中國文字已基本定型(表一)。
(表一:漢字書體的演變)
1甲骨文
秦統一文字前,中國的漢字,不論從字體、應用角度而言,還是混亂的。古文廣義而言,其包括大篆在內的小篆以前的文字;狹義的講,指中國文字史上大篆以前的文字。這里採用狹義的古文概念。古文包含甲骨文與金文;其中,前者被人們視為中國最早的定型文字。
甲骨文字:為商朝後期用寫或刻的方式,在龜甲、獸骨上所留下的文字,其內容多為"卜辭",也有少數為"記事辭"。甲骨文大部分符合象形、會意的造字原則,形聲字只佔20%。其文字有刀刻的,有的填滿硃砂,也有直接朱書墨書的。因文字多為圖畫文字中演變而成的,象形程度高,且一字多體,筆畫不定。這說明中國的文字在殷商時期尚未統一。
殷代圖像金文:先秦稱銅為金,故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叫做金文,又叫鍾鼎文、彝器款識。與甲骨文相比,金文象形程度更高,顯示了更古的文字面貌。金文填實的寫法,使形象生動逼真,渾厚自然。
甲骨文是商代書寫的俗體,金文才是正體,顯示了正體多繁,俗體趨簡的印跡(如表二)。
(表二:甲骨、金文對照表)
甲骨文因多為刀刻在龜甲獸骨上,故其文字帶有堅硬的筆法(如圖3)。這種如刀刻的筆法,亦有被運用在現代平面設計上(如圖4)。
2大篆
在中國文字史上,夏、商、周三代,就其對文字學的貢獻而言,以史籀為最。史籀是周宣王的史官,他別創新體,以趨簡便。大篆又有籀文、籀篆、籀書、史書之稱。因其為史籀所作,故世稱"籀文"。大篆散見於《說文解字》和後人所收集的各種鍾鼎彝器中。其中以周宣王時所作石鼓文最為著名。
3小篆
小篆又名秦篆,為秦朝丞相李斯等人所整理出的標准字體。由大篆簡化而成。又名玉筋篆,因其具有筆力遒勁之意。小篆之形體結構規正協調,筆勢勻圓整齊,偏旁也作了改換歸並。與大篆相比較無象形性。從大篆到小篆的文字變革,其在中國文字史上具有極重大的意義
4隸書
從小篆向隸書演變的第一步,最顯著的變化是從婉曲的錢條變為平直的筆畫,從無 角變成有 角。 一般人認為隸書是指有波磔的、一橫一捺都拖著像刻刀一樣的長長尾巴的隸書,這只是其中的一種。隸書主要有秦隸和漢隸,秦隸是隸書的早期形式;漢隸則為隸書之成熟字體。通常所說的隸書是指漢隸中的"八分"而言(圖6)。"八分"是在秦隸之後,漸生波磔。隸書發展到八分,已經是姿致成熟。隸書因其字較方正、厚實,故帶有剛正不阿的嚴肅感(圖7)。圖8雖為英文字母,但其有菱有角的字體,有隸書的〃味道〃。
5楷書
「楷書「又名真書、正書、今隸。如歐陽詢、柳公權等碑帖之字屬之。包含了古隸之方正、八分之遒美及章草之簡捷等。這種字體一直沿用至今,被視為標准字體且為世人所喜愛。楷書有一種穩重而衍生出寧靜之感;文字因個人書寫的方式、性格之異,而有不同風格的同一字體(圖9、10)。圖11與宋徽宗的瘦金體同樣是以細線條勾勒出文字,但因轉折處以圓滑的方式表現,呈現出與瘦金體截然不同的視覺感。
6行書
「行書」,是介於楷書與草書之間的,運筆自由的一種書(字)體。行書不同於隸、楷,其流動程度可以由書寫者自由運用。行書表現出浪漫唯美的氣息(圖12)。
(圖12)
7草書
「草書」,又稱破草、今草,由篆書、八分、章草,沿襲多種古文字變化而成。草書本於章草,而章草又帶有比較濃厚的隸書味道,因其多用於奏章而得名。章草進一步發展而成為"今草",即通常人們習稱的"一筆書"。今草大部分較章草及行書更趨於簡捷。草書給予觀者豪放不羈、流暢之感(如圖13、14、15)。
8印刷字體
印刷術發明後,為適應印刷,尤其是書刊印刷的需要,文字逐漸向適於印刷的方向發展,出現了橫平豎直、方方正正的印刷字體—宋體。其發端於雕版印刷的黃金時代—宋朝,定型於明朝,故日本人稱其為"明朝體"。由於宋體字適於印刷刻版,又適合人們在閱讀時的視覺要求,是出版印刷使用的主要字體。
9電腦字體
隨看文化事業的發展、科技的發展,在西方文字體的影響下,又出現了黑體、美術字體等多種新的字體,如海報(POP)體、綜藝體、勘亭流、少女字體等,及更多的宋體之變形,如仿宋、扁宋等。並將各類漢字電腦化,運用的范圍更加廣泛。
如 下圖(其由左至右依序為:迭圓體、綜藝體、古印體、勘亭流及海報體)
漢字的起源是一個未解之謎。說到漢字,不得不提甲骨文,得到考古支持的商代甲骨文最早出現在3300年前,這比古埃及的文字及兩河流域的蘇美爾文字都要晚近2000年。至今共發現了5000個以上的甲骨文單字,其中可以認識的約有1700字。從一定程度上講,同樣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中國,沒有理由落於人後那麼多!思索的同時,我們發現最早的甲骨文就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會意和形聲成分,在這些甲骨文中,「會意字」不到80%,形聲字佔20%多。這與古代埃及人、蘇美爾人等其他早期的象形文字有很大的不同。
有人認為中國古代的科技水平,遠遠不如古埃及、古希臘文明。在古埃及人早已經用巨大的石塊建造宏大的金字塔時,中國卻只有夯土建築。在古埃及人已經在堅硬的石頭上刻下精美的象形文字圖案時,中國卻只能在獸骨或龜甲上刻出粗糙的劃痕。但是看看中國的甲骨文的抽象程度,卻又遠遠高於古埃及那些具象的圖形。似乎漢字直接跨越了早期象形文字的早期階段,直接進入了一種更抽象的較高級階段。漢字發展經歷的象形階段:表意—形聲的途徑中,象形階段幾乎沒有,所謂的象形字在甲骨文階段就已經被高度抽象了。後來,隨著漢字的演變,漢字更不再是純粹的表意文字了,當希臘人建造帕台儂神廟的精美雕塑,羅馬人建立萬神廟的巨大穹頂時,中國還只有秦漢時期夯土的長城,和陶制的殉葬兵馬俑,但是秦朝的小篆已經是一種全國統一的規範文字了,漢朝的隸書與今天的漢字已很接近。無論是跳躍著前進的文字文化,還是中國漢字這一龐大的復雜語言文字元號系統,都可以說是一個奇跡。
在文字出現的早期,象形文字可以工作得不錯。可是隨著語言的不斷豐富,有些語言不能用形象表達了。古埃及人和蘇美爾人開始創造一些僅代表發音的符號來記錄這些語言。中國人卻選擇了另外一種解決辦法:
會意字,如「日+月=明,女+子=好」;
表音字,如「阿」,沒有任何意義,只表示一個音節;
通假字,如「說-悅」;開始出現於漢字中。
提及漢語,免不了令人聯想到同樣占文化課很大分量的英語。同時,我們也想了很多。學習一種語言的最高境界就是用這種語言思考,就想用母語思考一樣。但是,最能發揮個人思想創造性的還是母語,更何況要學好「外語」需要耗費極大的精力。古羅馬人並不因為羨慕希臘文明,而改用希臘語——盡管兩種語言十分接近。阿拉伯人同樣要把拉丁文、希臘文翻譯成阿拉伯文,而不是改用拉丁文或希臘文。同樣,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也不是自己改用阿拉伯文,而是把阿拉伯文翻譯成拉丁文。到了啟蒙運動時期,更進一步地翻譯成本民族的語言並加以普及。
對於外語好的個人而言,直接看外文原文根本不費勁。但要他翻譯出來,效率就要低很多。但是對於整個社會來講,如果人人都化大量精力學外文,那效率就很低了。最極端的情況就是——像歷史上那些失去了本民族語言文字的民族一樣,徹底消失了。最好的選擇就是象阿拉伯人、或文藝復興時的歐洲人那樣,以少數擅長語言的人進行大量的翻譯工作之後,用本民族語言文字進行傳播、普及。只有這樣,本民族中才能更多的人用母語進行高效率的思考、創新。
漢語現在在英語面前面臨的困境是:基於這個語言的文明正處於高峰期——並不象阿拉伯人面對的古希臘、古羅馬文明那樣,是處於經失落的靜態文明;也不象文藝復興時期的歐洲人面對的是正走向衰落的伊斯蘭文明。現在,大量新的科技成果、新知識、新思想依然在英語世界產生,英語,作為當今世界事實上的國際社交語言,它取得的成功是史無前例的。從使用它的人口來說,以英語為母語的人數僅次於漢語而居世界第二位,大約有4億多人。然而以英語作為第二語言、或者在一定程度上使用英語的人數,要遠比這多得多,可以說分布在世界的各個角落、各個民族。所以,現在並不能簡單地因為學習英語消耗了學生大量時間,就不該學英語了。光學好英語是不夠的,全民學英語也不表明就能提高素質,但也不能走向另一個極端。
如果從利馬竇、徐光啟向中國傳播西方文藝復興思想算起,已經幾百年了;如果從鴉片戰爭,從林則徐翻譯西方書籍、報紙算起,也有160多年了;即便從五四新文化運動算起,到現在也有近百年的時間了。當代的中國,應該正處於從「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的轉折關頭。現在的中國,應該是學習英語,與翻譯並重;最重要的是要開始用母語思考、創新。提高科研、新聞等行業從業者的英語水平,與普及基礎教育,普及先進科學文化思想並重。不應該在中國把英語變成象歐洲中世紀或文藝復興時期的拉丁文那樣的「貴族語言」。
文字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歷史的痕跡,中國文字的演變是跳躍式的,是華麗的,是耐人尋味的,就如同中國的歷史一樣。中國人創造中國文字,中國文字也同樣引導著中國人前進。
六書一詞出於《周禮》:「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馭;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然而,《周禮》只記述了「六書」這個名詞,卻沒加以闡釋。
中國東漢學者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記曰:「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可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曰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武』、『信』是也。五曰轉註:轉注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許慎的解說,是歷史上首次對六書定義的正式記載。後世對六書的解說,仍以許義為核心。
[編輯]六種構造條例解說
[編輯]象形
屬於「獨體造字法」。用文字的線條或筆畫,把要表達物體的外形特徵,具體地勾畫出來。例如「月」字像一彎月亮的形狀,「龜」字像一隻龜的側面形狀,「馬」字就是一匹有馬鬣、有四腿的馬,「魚」是一尾有魚頭、魚身、魚尾的游魚,「艸」(草的本字)是兩束草,「門」字就是左右兩扇門的形狀。而「日」字就像一個圓形,中間有一點,很像我們在直視太陽時,所看到的形態。
[編輯]指事
屬於「獨體造字法」。與象形的主要分別,是指事字含有繪畫較抽像中的東西。例如「刃」字是在「刀」的鋒利處加上一點,以作標示;「凶」字則是在陷阱處加上交叉符號;「上」、「下」二字則是在主體「一」的上方或下方畫上標示符號;「三」則由三橫來表示。這些字的勾畫,都有較抽像的部份。
[編輯]形聲
屬於「合體造字法」。形聲字由兩部份組成:形旁(又稱「義符」)和聲旁(又稱「音符」)。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類屬,聲旁則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發音。例如「櫻」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種樹木,聲旁是「嬰」,表示它的發音與「嬰」字一樣;「籃」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製物品,聲旁是「監」,表示它的發音與「監」字相近;「齒」字的下方是形旁,畫出了牙齒的形狀,上方的「止」是聲旁,表示這個字的相近讀音。
[編輯]會意
屬於「合體造字法」。會意字由兩個或多個獨體字組成,以所組成的字形或字義,合並起來,表達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釀酒的瓦瓶「酉」和液體「水」合起來,表達字義;「解」字的剖拆字義,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開來字達;「鳴」指鳥的叫聲,於是用「口」和「鳥」組成而成。
[編輯]轉注
屬於「用字法」。不同地區因為發音有不同,以及地域上的隔閡,以至對同樣的事物會有不同的稱呼。當這兩個字是用來表達相同的東西,詞義一樣時,它們會有相同的部首或部件。例如「考」、「老」二字,本義都是長者;「顛」、「頂」二字,本義都是頭頂;「竅」、「空」二字,本義都是孔。這些字有著相同的部首(或部件)及解析,讀音上也是有音轉的關系。
[編輯]六書的運用
實際上,古人並不是先有六書才造漢字。因為漢字在商朝時,已經發展得相當有系統,那時還未有關於六書的記載。六書是後來的人把漢字分析而歸納出來的系統。然而,當有了「六書」這系統以後,人們再造新字時,都以這系統為依據。好像「軚」、「鎄」是形聲字,「凹」、「凸」、「氹」是指事字,「畑」、「奀」是會意字。
在甲骨文、金文中,象形字佔大多數。這是因為畫出事物是一種最直接的造字方法。然而,當文字發展下去,要仔細分工的東西愈來愈多,好像「鯉」、「鯪」、「鯇」、「鰍」等事物,都是魚類,難以用象形的造字方法,仔細把它們的特徵和區別畫出來。於是,形聲字就成了最方便的方法,只要用形旁「魚」就可以交代它們的類屬,再用相近發音的聲旁來區分這些字。到了近代,有80%的漢字是形聲的字

F. 100個最具中華文化意義的漢字是哪些

和、耕、禾、農、家、田、絲、工、儒、道、佛、悟、戒、中、東、北、土、社、九、鼎、國、員、革、位、入、常、文、總、次、品、式、活、設、及、管、特、件、長、求、老、頭、基、資、邊、流、路、級、少、圖、山、統、接、知、較、將、組、見、計、別、她、手、角、期、根、論、運、農、指、幾、九、區、強、放、決、西、被、干、做、必、戰、先、回、則、任、取、據、處、隊、南、給、色、光、門、即、保、治、北、造、百、規

G. 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漢字拜託各位大神

1.五行三角字: 森(sen) 焱(yan) 垚(yao) 鑫(xin) 淼(miao) 2.動物三角字: 鱻(xian) 猋(biao) 麤(cu) 驫(biao) 羴(shan)犇(ben) 3.其他: 贔(bi) 毳(cui) 掱(pa)

H. 寓意好有內涵的漢字有什麼

寓意好有內涵的漢字有:君、忍、正、恕、信等等。

1、君

君字是個寓意非常好的字,古代將道德品行良好的人稱之為君子,在文人和上層社會人士中都是經常提及的尊稱。


I. 有哪些漢字是有文化價值的

比如把「人」和「木」組合起來,就成了「休」字,意思是一個人靠在樹上睡覺

造字原理

六書是漢字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禮中就有提到了六書,只是沒有說明具體內容。到了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詳細闡述了「六書」這個漢字構造原理: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

象形:這種造字法是依照物體的外貌特徵來描繪出來,所謂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個字,最早就是描繪日、月、山、水之圖案,後來逐漸演化變成現在的造型。
指事:這是指表現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謂「各指其事以為之」是也。如卜在其上寫作「上」,人在其下寫作「下」。

形聲:此乃文字內以特定形狀(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這個字也可為一個字根,結合不同的屬性字根,可合成為:蝴、蝴、湖、葫、瑚、醐等等,而以同樣的發音(也有的只有聲母一樣),表達不同的事物。但形聲字,也因古今語言音韻變遷,不少古代同類形聲字在今天的官話已無共同音素了。

會意:這個造字法,是將兩個字根組合起來,使衍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組起來,就是日光加月光變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過去所言;有信,就是這個人都很遵守自己說過的話。

[ url]轉註:這是用於兩個字互為注釋,彼此同義而不同形,漢代許慎解釋道:「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這怎麼說呢?此二字,古時「考」可作「長壽」講,「老」、「考」相通,意義一致,即所謂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詩經的《大雅•棫樸》亦雲:「周王壽考。」。蘇軾的《屈原塔詩》也有古人誰不死,何必較考折。一語。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別注意的是,後代的文字學家針對許慎的前述的定義也作了大量的解釋。其中包括「形轉說、聲轉說、義轉說」三類,只是這三種說法有人認為不夠全面,當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釋說「轉注」就是一個形體(字根)記錄兩個讀音和意義完全不同的兩個詞。例如「帚和婦」與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這法簡言之,借用一字,去表達別的事物。一般來說,是有一個無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個發音接近或是屬性近似的字根,來表達這個新事物。例如:「又」,本來是指右手(最早可見於甲骨文),但後來被假借當作「也是」的意思。聞,本意是用耳朵聽東西的意思。例如《大學‧第七章》中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但後來被假借成嗅覺的動詞(不過也有人認為這是錯用)。

總結以上六書,前兩項,「造字法」也;中兩項,「組字法」也;後兩項,「用字法」也。這六個原理,是古代文字學學者歸納出來的字學理論。其所含漢字構成法則,是長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個人獨創的。

漢字的結構

漢字由一個或以上的字根以二維方式(歐語系是一維文字)在特定的空間、配置在一個正方塊內而組成,因此有方塊字的別稱,從結構上來看,漢字有以下特色:

單一字內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達同樣的事物時,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達同樣的訊息,所以漢字的閱讀效率很高。
一個漢字乃由四百多個表意象形字母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等,像積木一樣組合而成。
一個未知文字的含意,可拆字,從組成字根以及空間的配置推斷出其字義。當時代演進出現新事物難以詞的方式來表達時,也能以字根組合原則,合成出新字來用,例如中文的鈾字,就是近代為了表現一種新發現的化學元素而新造的字。
漢字組成的字根空間配置對字義有影響:如同樣是「心跟亡」的合體,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導致不同含義;文字右邊有「乂」這個字的部件,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對左邊字根作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發現),如果右手上面拿東西就變成「攵」,有這個字根的,幾乎都是攻擊性或是用暴力達成某件事,例如攻、敗、敲、收、散、政、牧、敕等等。

字形(漢字書法)

「國」這個字的筆畫漢字有各種不同的書寫方式,即有不同的字體;不同的字體,漢字的字形不一樣。

規整的字體(如楷書、宋體、隸書、篆書等)書寫下的漢字是一種方塊字,每個字占據同樣的空間。漢字包括獨體字和合體字,獨體字不能分割,如「文」、「中」等;合體字由基礎部件組合構成,佔了漢字的90%以上。合體字的常見組合方式有:上下結構,如「笑」、「尖」;左右結構,如「詞」、「科」;半包圍結構,如「同」、「趨」;全包圍結構,如「團」、「回」;復合結構,如「贏」、「斑」等。漢字的基礎部件包括獨體字、偏旁部首和其他不成字部件。

漢字的最小構成單位是筆畫。

書寫漢字時,筆畫的走向和出現的先後次序,即「筆順」,是比較固定的。基本規則是,先橫後豎,先撇後捺,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先外後內,先外後內再封口,先中間後兩邊。不同書寫體漢字的筆順可能有所差異。

讀音

漢字是多種方言的共同書寫體系,每個字代表一個音節。中國大陸現今以普通話作為標准讀音,普通話的音節由一個聲母、一個韻母及聲調確定,實際用到1300多個音節。由於漢字數目龐大,因而有明顯的同音字現象;同時還有同一字多音的情形,稱為多音字。這一情況在各種漢語中是普遍存在的。

漢字雖然以表意為主,但並非沒有表音成分,最常見的是人名、地名,其次就是外來詞的音譯,比如沙發。此外,還有部分原有的表音詞,如(一命)「嗚呼」、「哈哈」大笑等。但即使如此,還是有一定表意成分,特別是該國國內的人名、地名。而即使是國外的人名、地名,也存在某些表意的底線,比如「Bush」絕不能音譯成「不死」。

由於漢字本身不表音,自漢朝到20世紀漢字在數量上、寫法上雖有變遷,但無法看出發音的變化。必須進行專門的研究才能推測它們在上古漢語和中古漢語的發音。有學者經研究認為:漢朝之前,一個漢字發音為兩個音節,次要音節和主要音節,類似今日的韓、日語。詳見上古漢語。

漢字在日語中的讀音有「音讀」和「訓讀」之分,往往一個字有很多讀法,原因來自中國不同時期傳入日本的發音。

在朝鮮語中則大致為一字一音,沒有訓讀。

除了日本以外,其他漢字使用國也有使用了一些多音節的字,如「里」(海里)、「嗧」(加侖)、「瓩」(千瓦)等。但是在大陸地區由於官方廢除已基本不使用,台灣仍在使用,一般人也明了其意思。

注音

最早的注音方法是讀若法和直注法。讀若法就是用音近的字來注音,許慎的說文解字就採用這種注音方法,如「埻,射臬也,讀若准」。直注法就是用另一個漢字來表明這個漢字的讀音,如「女為說己者容」中,使用「說者曰悅」來進行注音。

以上兩種方法都有先天上不完善的地方,有些字沒有同音字或是同音字過於冷僻,這就難以起到注音的作用,例如「襪音韈」等。

魏晉時期發展出了反切法,據傳是受使用拼音文字的梵文影響。漢字的發音可以通過反切法進行標注,即用第一個字的聲母和第二個字的韻母和聲調合拼來注音,使得所有漢字發音都有可能組合出來。如「練,朗甸切」,即「練」的發音是「朗」的聲母與「甸」的韻母及聲調所拼成。

近代以來,又發展出了漢字形式的注音符號(俗稱ㄅㄆㄇㄈ)以及很多拉丁字母注音方法。注音符號仍是台灣教學的一部分,而目前中國大陸最為廣泛使用的是漢語拼音。

J. 具有文化信息的漢字

從理論上講,漢語言文字具有形象性、隱喻性、意會性和信息冗餘性,屬於漢藏語系的漢泰語族,與印歐語系存在著巨大差異,不能用西方語言學家的觀點簡單地分析漢語言文字。語文教學應立足漢語言文字的特點,探討適合中國人文化觀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的教學方式方法,而不能生硬地照搬外國的語言教學模式。試以漢字教學為例。我們知道,漢字是漢語言文化的基石,是漢語文的微縮景觀。漢字中包含的豐富的思想文化內涵成為漢語文化的濫觴和源泉。漢字不同於拼音文字,具有以形表意的特點,表意性使漢字超越了語音的羈絆和時空的局限,成為一種可直接「視讀」的「活化石」文字。這種表意性體現了漢字「以意賦形、以形寫意」的造字規律,它使每一個漢字都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文化信息。
以最簡單的象形字「水」為例。試想,現實中水的存在形態是不可勝數的,既有江河湖海之汪洋,又有溝溪塘池之恬靜;既有大浪淘沙之雄奇,又有「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明麗,可謂豐富多彩。面對如此變幻莫測的水世界,古人沒有被豐富的表象所困惑,而是大膽地舍棄了這么多外在的感性經驗,深刻地抓住了水的流動性這一根本特徵,把水描寫成流動狀。因為在遠古時期,人們所接觸到的最廣泛的液體也就是水了。所以以後凡是表示液體的字,大都有三點水作為偏旁。可見,象形字並非鏡子映物般地機械描摹客觀事物,而是包含著極其豐富的創造性思維活動,蘊藏著深厚的思想文化內涵。此外,「水」字的造型還體現了漢民族的審美特徵:一是對稱美,二是曲線美。

閱讀全文

與有文化的漢字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