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史書如何形容盛世
介個是詩句:
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題臨安邸》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當汴州。
《杏簾在望》 曹雪芹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中宗祀昊天樂章·舒和》
已陳粢盛敷嚴祀,更奏笙鏞協雅聲。
璇圖寶歷欣寧謐,晏俗淳風樂太平
盛世是一個充滿誘惑、令人仰慕與神往的政治術語和歷史名詞。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盛世氣象是不太容易形成的。在我國四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基本上可以稱作盛世的,也只僅有屈指可數的幾個。其餘,大多都是些平庸之世或者衰亂之世。難怪無論是古時之人還是當今之人,都要把「欣逢盛世」視為莫大的幸運了。
在有限的幾個盛世中,「開元」與「康乾」是常常出現在影視屏幕上,或津津樂道於人們嘴邊的兩個盛世。這兩個盛世,都以國家的統一、社會的穩定、經濟的發展、文化的繁榮以及吏治的清明等鮮明特徵在歷史上留下了極為厚重的一頁。以作為盛世重要標志之一的經濟發展為例,兩個盛世,無不有著驕人的榮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在《憶昔》一詩中這樣描寫開元盛世的:「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九州道路無豺虎,遠行不勞吉日出。齊紈魯縞車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杜甫的詩歷來有「詩史」之譽,應該說是可信的。實際上,據有關史料記載,唐代極盛時期,那可真是了不得:其勢力范圍,東北至朝鮮半島,西北至蔥嶺以西的中亞,北至蒙古,南至印度支那,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封建帝國。首都長安,周圍達355公里,人口共30多萬戶。南城商業區,商店旅店林立,中外客商如雲。其規模之巨大,其市井之繁華,也為當時世界所罕見。康乾盛世也乃我國古代社會農業與商品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時期,由此帶來的財政收入之高,歷朝無與倫比。拿乾隆朝來說,其每年的財政收入均基本保持在5000萬兩白銀左右。這在中國封建社會的財政史中可謂絕對空前。
不過,「開元」、「康乾」雖同有盛世之譽,但同中有異,同中有別。這一異一別,就異出優劣,別出高下來了。我的感覺,康乾盛世與開元盛世相比,明顯存在著兩大根本缺陷。一是康乾盛世,其寬容、其胸襟、其虛懷也不知要遜色開元盛世多少個檔次。康乾盛世在疆域事功、經濟發展方面確與盛唐不相上下,但其對思想的高壓箝制和暴力摧殘,也達到了慘絕人寰的地步。這集中體現在其大規模推行的「文字獄」上。據不完全統計,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興起的文字獄就達一百多起。比較突出的有康熙年間的「庄廷釒龍 《明史》獄、」雍正年間的「汪景祺《讀書堂西征隨筆》獄」、乾隆年間的「徐述夔《一柱樓詩》獄等。這些冤獄判罪極重,往往株連九族,枉殺無辜,甚至對死人也不放過,施行刨棺戮屍(如庄廷釒龍 、徐述夔父子)。這與盛世氣象簡直格格不入。開元盛世(甚至整個唐代)則不然,那是名副其實的「大唐氣象」與「宰相氣量」。唐朝的詩歌為什麼能夠登上古代詩歌之巔,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唐人寫詩從無顧忌,思想自由不羈,往往抒自己之所抒,發自己之想發。唐朝人的詩歌,往往對先世的事和當時的事,敢直言寫入詩里,沒一點隱諱,甚至宮禁嬖昵,非宮外人應知道的,也反復形容宣揚,而上邊的人也決不會怪罪。如還不是生活在開元盛世階段的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他寫的《長恨歌》和進行諷刺勸諫的一些詩篇,還有與白居易同時且齊名、有「元白」之稱的元微之的《連昌宮詞》,從頭到尾都是針對最高統治者唐明皇而寫的(若是在康乾盛世那還了得!)。有幸生活於開元盛世的杜甫詩里這方面的內容就更多了,象《兵車行》、《前後出塞》、《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哀王孫》、《悲陳陶》、《哀江頭》、《麗人行》、《悲青阪》、《公孫舞劍器行》等,通篇都是對時政的諷刺。二是在對外政策上,兩者也不可同日而語。開元盛世,唐帝國的國門是敞開的。當時,它已與亞州的許多國家和地區發展了廣泛的聯系,其中包括今天的朝鮮、日本、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和阿拉伯。尤其與日本的關系最為融洽,日本多次派遣唐使來中國,使團人員除官員外,還包括留學生、僧人、醫生、譯員、商人以及各種工匠等。如開元四年,日本使船總人數有557人,開元十二年,日本使船總人數上升到594人。回國時,唐朝也往往委派使節陪同前往,進行回訪。東西方的接觸、交往,一方面使得唐文明成果的種子源源不斷地遠播到亞州諸國;另一方面,亞洲諸國的文明成果也廣收博採到唐文明成果中來,使之顯得愈發燦爛多姿。康乾盛世階段,世界歷史正處在一個重要轉折時期,以英國為首的、以1784年一個叫瓦特的蘇格蘭機械師發明的蒸汽機的投入使用為標志的處於西歐的一些國家正在進行著一場以資本主義大機器工業取代手工工場的變革。這場變革就是後來所謂創造了巨大生產力的工業革命。處在如此一種世界大勢之下的乾隆朝又是如何應對的呢?它既沒有「走出去」,也沒有「引進來」,而是以一種夜郎自大的心態,索性將國門緊緊關閉了起來。這一關,也就從根本上導致了中國的落伍和落後。至今我還時常於回想之中作著一些假設,即縱然乾隆朝當時自己不「走出去」、不「引進來」,但如果能夠抓住1793年那次英使馬戛爾尼來華,可謂是「送上門來」的契機,也就是說如果乾隆皇帝及其臣屬能夠對馬戛爾尼遞過來的信息做出敏銳反應;如果中英談判不破裂,不失去又一次歷史進取的機遇,那麼中國完全可能也有條件在世界早期現代化的進程中佔領屬於自己應該佔領的一席之地。真是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啊!
當然,我們說康乾盛世明顯存在兩大缺陷,也僅是相對開元盛世而言,並非說開元盛世就十全十美。實際上,對歷史上所謂的幾個盛世,史書上都不乏歌功頌德之辭,不可盲目崇信。尤其是對當前一些影視作品中所刻意渲染的盛世明君,更需要拿出自己分析的眼光。那些甚至拿今人今世與古代的幾個盛世作比擬,從而片面地發出「今不如昔」的感嘆是絕對不可取的。因為,生產力的發展不僅是量的增加,更重要的還有質的飛躍。其實的政客把當今稱上太平盛世,可以諷刺的說這是個變態的,比康乾還要遭的「盛世」---因為它們都是外來政權--所以都要文字獄。
2. 什麼叫好的文化,什麼叫文化繁榮、急急急
文化
廣義
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社會意識形態。在階級社會中,文化是階級斗爭的武器。一定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從洪秀全的金田起義、康梁的維新變法、何子淵的教育革新,再到孫中山的民主革命無一不是推動社會向前發展的動力。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文化是一種生命現象。文化本不屬人類所獨有,我們更應該以更開放和更寬容的態度解讀文化。文化是生命衍生的具有人文意味或生命意味的現象,是與生俱來的。許多生命的言語或行為都有著先天的文化屬性,我們也許以示高貴而從來只願稱其為本能。——李二和《舟船的起源》
狹義
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於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於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文化,又稱小文化。
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學說,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文化繁榮
社會主流文化的強大並不能說明文化的繁榮,凡是人類在社會歷史實踐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都應該被稱作文化,而主流文化知只是其中一種,我認為文化的繁榮應該具有百家爭鳴的特點,各個門類的文化均各展其所長,這才是真正的文化繁榮。
3. 形容繁榮景象的成語
日新月異、蒸蒸日上、興旺發達、欣欣向榮、五穀豐登、前程萬里、開天闢地、歡欣鼓舞、皆大歡喜、發憤圖強、安居樂業、光輝燦爛 繁榮富強 繁榮興旺
4. 求幾十個形容文化氣息的成語,比如博大精深
繁花似錦
源遠流長 底蘊深厚 深奧不測
1、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3、知文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4、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5、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6、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7、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8、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10、兼收並蓄: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11、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12、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13、洋為中用:批判地吸收外國文化中一切有益的東西,為我所用。
14、衣冠文物:衣冠:古代士以上戴冠,這里借喻文人眾多。比喻太平盛世,文人眾多,文化興盛。
15、識文斷字:識字。指有一點文化知識。
16、不通文墨:通:精通;文墨:指寫文章、著述等。指人文化水平不高或識字不多。
17、推陳出新:指對舊的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剔除其糟粕,吸取其精華,創造出新的文化。
18、粗識之無:粗:略微。略微認識「之」「無」二字。指文化程度很低。
19、能寫會算:指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20、歐風墨雨: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21、未識一丁:丁:「個」的訛字。不認識一個字,指沒有文化的人。
22、粗俗之輩:指莊稼人或佃農,現指缺乏文化教養、行為、意識粗野庸俗的人。
23、知書達禮:知、達:懂得。有文化,懂禮貌。形容有教養。
24、橫僿不文:僿,粗鄙。粗鄙沒有文化。
25、知書識字:指有文化修養。
26、歐風美雨:①比喻歐美的政治、經濟和文化。②比喻歐美的侵略。
27、附庸風雅:附庸:依傍,追隨;風雅:泛指詩歌。指缺乏文化修養的人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
28、百年樹人:樹:種植,栽培。比喻培養人才是長期而艱巨的事。
29、談吐風雅:風雅:風流儒雅。指有文化修養和生活風度。
30、斯文掃地: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掃地:比喻名譽、信用、地位等完全喪失。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1、博大精深:博:廣,多。形容思想和學識廣博高深。
32、不識之無:連「之」字、「無」字都不認識。形容人不識字,文化水平很低。
33、傳道受業:受:通「授」。傳授道理,教授學業。
34、敏而好古:敏:勤勉。指勤勉鑽研古代文化。
35、源遠流長: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36、斯文委地:猶斯文掃地。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墮落。
37、興文偃武:偃:停息。振興文化經濟,停息軍事武備。
38、古為今用: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使之為今天的無產階級政治服務。
39、裂冠毀冕:①比喻背棄王室。②比喻絕意仕進。③比喻毀滅華夏文化,背離民族傳統。
40、琴棋書畫:彈琴、弈棋、寫字、繪畫。常以表示個人的文化素養。
41、讀書種子:指在文化上能承先啟後的讀書人。
字正腔圓
爐火純青
古色古香
中華漢字,生動形象.傳播文明,蓋世無雙.
連綴成句,頓挫抑揚.書法字體,各具特長.
篆書隸書,古色古香.行書流暢,正楷端莊.
狂草奔放,鳳舞龍翔.對聯形式,漢字獨創.
左右工整,能簡能詳.既便言志,又供觀賞
5. 形容文化對社會發展的詞語
積淀 引領
文化是歷史文明的積淀,是社會發展方向的引領。
文化具有的認知、教化、溝通、凝聚、傳承、娛樂等方面功能,決定了它在推動國家發展和民族進步中的重大戰略意義。社會文化對於人們的社會存在來說具有本體論的意義,它構成了人及其社會的存在方式和發展機制,因而必然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發揮著不容低估的重要作用。
6. 古代形容繁華的詞
1、川流不息
讀音:chuān liú bù xī
釋義:川:河流。 形容行人、車馬等像水流一樣連續不斷。
出 處:梁·周興嗣《千字文》:「川流不息,淵澄取映。」
譯文:還能延及子孫,像大河川流不息;影響世人,像碧潭清澄照人。
示例:下班的人潮,川流不息的路人,車水馬龍的街道,風馳電掣的摩托車,譜成了一首緊張而刺激的「驚愕交響樂」。
2、九衢三市
讀音:jiǔ qú sān shì
解釋:九衢:縱橫交錯的大路。指繁華的街市。
出處:宋·柳永《看花回》詞:「九衢三市風光麗,正萬家、急管繁弦。」
示例:繁會九衢三市,縹緲層樓傑觀,雪片一冬深。
3、車水馬龍
讀音:chē shuǐ mǎ lóng
釋義:車像流水,馬像游龍。形容來往車馬很多,連續不斷的熱鬧情景。
出 處:南唐·李煜《望江南》詞:「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似龍。」
示例:鄉下集鎮的趕場天,街上車水馬龍,人山人海,熱鬧極了。
4、奔走如市
拼音:bēn zǒu rú shì
譯文:走:跑。市:集市。形容為某種目的而奔忙、活動的人很多。
出 處:明 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四十卷:「由是不肖之人,奔走如市,科道衙門,皆其心腹牙爪。」
5、八街九陌
讀音: bā jiē jiǔ mò
釋義:形容城市的街道縱橫,市面繁華。
出自:《三輔舊事》:"長安城中,八街九陌。"漢長安城交通便利,街衢洞達,衢路平正,正相經緯。從城門通往城內的每條大街皆"披三條之廣路",可同時並行12輛馬車。
7. 如何堅持文化自信,促進文化繁榮
國民之魂,文以化之;國家之神,文以鑄之。文化的力量是深沉的,也是持久的。要想從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首先要有文化自信。「欲人勿疑,必先自信。」只有對自己的文化有堅定信心,才能獲得堅定的從容,鼓起奮發進取的勇氣,煥發創新創造的活力。作為文藝工作者,堅持文化自信,就要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創作出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以此弘揚我們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一個民族的文化,凝聚著這個民族對世界、對歷史認知和現實感受,是這個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和行為准則的積淀。古往今來,每一個偉大的民族都有自己源遠流長的文化,每一個現代國家都會把文化作為推動國家發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文化是凝聚民族精神的紐帶,流淌在民族的血脈之中,始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文化對思想解放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展起著先導作用,對社會和諧起著滋潤作用,對人的進步起著催化作用。
文化是一個國家的靈魂和根基,對國家發展和民族的昌盛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如何打造先進文化,讓文華這顆大樹枝繁葉茂呢?作為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首先要樹立文化自信,只有對國家的文化充滿自信和驕傲,文化才能得到更好地繼承和弘揚,才能提高國家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其次,想要使文化事業繁榮發展,就要善於學習,學會創新,用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傳播優秀文化,獲得人們的欣賞和滿足;另外,對於國外文化,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鑒別,兼容並蓄,實現文化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從而使我國文化事業得到長足發展。
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為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蓬勃發展,波瀾壯闊,深化改革如火如荼。只有蘊藏在人民群眾心中的文化創造熱情和活力最大限度地激發出來、凝聚起來,才能聚沙成塔,推動我國各項事業向前發展。
8. 如何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
1、把握新時代新要求,切實增強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責任感使命感。我國發展正處於新的歷史方位,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的重大意義,以強烈的時代責任感,更好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
2、堅持正確前進方向,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我們必須牢牢把握、始終堅持,並自覺貫徹落實到工作中去,努力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上實現文化新跨越、創造文化新輝煌。
3、保持高度政治自覺,認真抓好文化建設各項任務落實。我們必須從新的思想和政治高度出發,緊緊抓住重點任務,全力以赴抓好落實,開創文化建設新局面。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基本方針:
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
2、堅持「雙百」方針,即「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3、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不斷推進文化創新。
4、堅持立足當代又繼承民族優秀文化傳統,立足本國又充分吸收世界優秀文化成果。
5、堅持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
9. 形容文化的句子
1、胸無點墨:肚子里沒有一點墨水。指人沒有文化。
2、蹶角受化:蹶角:叩頭;受化:接受文化。原指四方夷族和外國人來中國朝貢,接受教化。形容聲威極大。
3、知文達理:知、達:懂得。有文化,講道理。形容有教養。
4、雅俗共賞: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5、美雨歐風:歐:歐洲。比喻來自歐美的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侵襲。
6、用夏變夷:夏,諸夏,古代中原地區周王朝所分封的各諸侯國;夷,指中原地區以外的各族。以諸夏文化影響中原地區以外的僻遠部族。
7、胸中無墨:胸中沒有墨水。比喻人沒有學問,文化水平低。
8、賣弄才學:指故意顯示自己有文化水平。
9、一窮二白:窮:指物質基礎差;白:指文化和科學落後。比喻基礎差,底子薄。
10、兼收並蓄:把不同內容、不同性質的東西收下來,保存起來。
11、黃金時代:指人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期。也指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最繁榮的時期。
12、識字知書:指有文化知識。
10. 形容文化的句子有哪些
人是文化的創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 ——高爾基
文化開啟了對美的感知。 ——愛默生
克服民族性是文化的勝利。 ——愛獻生
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 ——毛澤東
智慧是知識凝結的寶石,文化是智慧放出的異彩。 ——印度
文化不能從上向下壓,因為它應該是從下面高漲起來的。 ——里德
所謂文化,比起文明開化往往不過是掩蔽蒙昧無知的最後一層裱糊板。 ——馬洛利
任何一個文化的輪廓,在不同的人的眼裡看來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圖景。 ——雅各布 布克哈特
道德文化有可能達到的最高境界是認識到我們應該控制自己的思想。 ——Charles Darwin
人生來本是一個蠻物,惟有文化才使他高出於禽獸。 ——《世俗智慧的藝術》
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 ——阿諾德
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經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垢政治和經濟。 ——毛澤東
文化雖然不像文明那樣具有地區的廣泛性,但是,它相應地和各個國家的每一個人的喜、怒、哀、樂具有更深刻的聯系。 ——森谷正規
文化的視野超越機械,文化仇恨著仇恨;文化有一個偉大的激情,追求和美與光明的激情。 ——馬大安諾德
在這富有歷史背景、富有高度私人秘密性的社會,人類的文化應是多彩多姿的。 ——黑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