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山東和河南文化哪個早

山東和河南文化哪個早

發布時間:2022-06-16 07:23:47

㈠ 河南與山東哪個歷史地位高,誰是文明發源地

河南省河南素有「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是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和人流物流信息流中心,沒有之一,「天下名人中州過半」中原孕育了無數名人!先說說古城文化吧「夏朝、商朝、西周、東周、西漢、東漢、曹魏、西晉、後趙、冉魏、前燕、北魏、東魏、北齊、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遼朝、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佔有四個,分別為十三朝古都洛陽、八朝古都開封、七朝古都安陽、夏商古都鄭州。從夏朝在河南建都起,河南孕育了洛陽、開封、安陽、鄭州、商丘、南陽、濮陽、許昌、登封、夏邑、偃師、禹州、長葛、虞城、柘城、濟源、湯陰、內黃、溫縣、鶴壁、淇縣、淮陽、新鄭、新蔡、遂平、平頂山等古都。」再來說說名人吧,咱就說大家熟知頂級的「太昊伏羲氏,軒轅黃帝,大禹,商湯,姜子牙,比干,李斯,荊軻,陳勝吳廣,張良,袁紹,長孫皇後,趙匡胤,司馬懿,典韋,徐庶,黃忠,老子,墨子,莊子,韓非子,鬼穀子,商鞅,呂不韋,杜莆,白居易,李商隱,李賀,張衡,張仲景,范蠡,楊貴妃,花木蘭,岳飛,吳道子,玄奘,只說個一二吧,太多了,別的可以比,歷史是不能比的,我覺得山東還沒西安歷史地位高,跟河南更不能比!

㈡ 請問山東歷史久遠還是河南歷史久遠

河南,因為是中原,中原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

㈢ 山西,河南,山東,這三個地方那個歷史最久, 我需要明確的地點以及詳細的解釋, 只求專業的答案,

古老神話傳說在山西的起源地

女媧補天之地的傳說
女媧被稱為「中華之母」。女媧造人、補天的神話流傳久遠。山西有許多關於她的傳說、遺址和紀念地。吉縣柿子灘、晉城市浮山、平定縣浮化山、洪洞縣趙城侯村有女媧的補天窟、補天台,女媧葬地媧皇陵;太行山古稱「女媧山」、「皇母山」;柿子灘有裸體女性岩畫,有人認為是女媧的形象。傳說中女媧「斬黑龍以濟冀州」,《尚書·禹貢》記載當時冀州之域即在山西。
炎帝遺跡的傳說
炎帝的遺跡相傳在山西長治市以北百穀山,宋代《太行寰宇紀》稱此為「神農嘗百穀」之地。又傳高平縣、長子縣交界處的羊頭山有炎帝陵、神農城、炎帝行宮、神農泉,北魏《風土記》稱此為「神農得嘉穀處」。長治市以東10千米處的老頂山,相傳炎帝在此活動頻繁,現已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是炎帝的紀念地。
堯的出生地的傳說
傳說堯出生於陶唐,史稱「堯都平陽」,即今山西臨汾市。臨汾城南的堯廟為著名景點。堯是儒家尊崇的賢君,《尚書》記載堯「克明俊德,以親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生昭明,協和萬邦」。《史記》評價他「其仁如天,其智如神」。
舜的出生地的傳說
山西垣曲縣同善鎮附近有一個斜井村,村中有一古井,人稱「舜井」,即傳說舜的繼母推舜落井處,斜井村附近又有諸馮山,傳說是大舜的出生地。與諸馮山相距不遠又有一座瞽冢山,傳說此山則是舜的瞎眼父親瞽瞍墳墓所在。
禹治水遺跡的傳說
禹是中華民族著名的治水英雄。禹都安邑,在今山西夏縣鳴條崗,舊名「夏故城」,也稱「禹王城」。《史記》稱禹「導河積石,至於龍門,南至華陰,東至砥柱,又東至盟津」。記載他治水導黃河建造龍門疏水,今稱「禹門口」,今芮城南黃河邊有大禹渡(即禹所建),通往河南省。現這兩處均為著名景區。今忻州有系舟山、禹王洞(現為著名景區),都是大禹治水時留下的遺跡。
「精衛填海」發生地的傳說
濁漳河發源於山西長子縣發鳩山東麓,其源頭的「四星地」古代稱「東海」。遠古傳說「精衛填海」的故事發生於此。說的是遠古時代,炎帝的小女兒去東海邊遊玩,一去就沒回家,原來她掉到東海里淹死了。女娃死後變成了精衛鳥,就發誓要填平它。於是不管春夏秋冬,酷暑嚴寒,刮風下雨,精衛鳥每天都銜了發鳩山的小樹枝、小石塊,丟到東海里。因此,後人就用「精衛填海」來比喻不怕艱苦,非達目的決不罷休的精神。
「牛郎織女」愛情故事起源的傳說
「牛郎織女」故事源於和順縣境內南天池、牛郎峪村一帶,素有太行屋脊之稱的和順縣,地域遼闊,風光秀麗,東部山區松煙鎮境內以天河梁為中心,方圓20公里的版圖上,牛郎峪、沐浴池、喜鵲山、相思背、磨子峪、南天門、天馬池等一系列與「牛郎織女」相對應的地名和當地老百姓的口口相傳,印證著「牛郎織女」美麗的愛情故事。

㈣ 中國各省歷史文化排行

第一名:山東 山東又稱齊魯(周代齊、魯兩國均在其地),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諸子百家時代里表現最優異並首先崛起的文化中心,涌現了一大批至今仍對中華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產生影響的文化巨子,如孔子、孟子、管子、曾子、孫子、墨子等等,他們為奠定中華文化的基脈貢獻甚巨,尤其是孔子、孟子家鄉,其地儒家學說思想淵源流長,亦素有「禮儀之邦 」 的美譽 。宋代蘇軾詩雲:「我生本西南,為學慕齊魯」,齊魯學風為士夫文人所景仰,從中可見一斑。故有人稱,山東文化是中國文化之源,山東是中國的一個縮影;並且在隨後(指秦漢以後)的歷朝歷代中表現雖有些起伏,但總體上可稱上佳。宋之前,其綜合表現僅次於河南;北宋中後期之後,河南迅速地失去其作為文化中心的地位而風光不再,山東人文狀況卻較之其隋唐五代時期的相對低迷而有著顯著的改觀,並在北方諸省中,表現一直最出色、最穩定(即使是元代以來,長期作為都畿之地、挾政治優勢的河北亦不能駕其而上),像「智神」諸葛亮、賈思勰、「書聖」王羲之、劉勰、顏真卿(祖籍山東)、王禹、張擇端、辛棄疾、李清照、戚繼光、馮惟敏、李攀龍、宋琬、王士禎、蒲松齡、孔尚任、趙執信、劉墉、傅斯年等都出自山東。所以,五個文化大省山東理應佔有一席。 第二名:河南 河南地處中原,古稱中州,其在第一個諸子百家時代表現也很突出,比如老子、莊子、范蠡、商鞅、李斯、蘇秦、呂不韋、石申等也堪稱那一時期出類拔萃的人物,總的來說,在這一時期河南的人才從總體質量及對後世影響上雖然稍遜於山東,但在人才數量上卻佔有一定優勢。尤有甚者,自秦漢以後迄北宋前期的一千多年裡,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一直穩居中國文化中心的位置,晉朝即有「天下名人,中州過半」的說法;並且在盛唐時期達到其輝煌的頂點,錢仲聯曾雲:「唐詩大家胥出中州」可為印證之一。雖然北宋以後中州人才下降的趨勢明顯,但相對北方諸省,仍在高位上運行。先秦以後其地出產的代表人物有晁錯、張仲景、張衡、向秀,阮籍、謝靈運、謝眺、庾信、鍾嶸、玄奘、一行,「畫聖」吳道子、「詩聖」杜甫、「一代文宗」韓愈、劉禹錫、岑參、白居易與元稹、李賀、元結、李商隱、程顥與程頤、岳飛、許衡、王鐸、侯方域以及近代的馮友蘭等等難以勝數。中州名人見於《二十五史》,事跡可查者不下5000人。據繆世鴻「歷代傑出專家學者的地域分布」表,元之前各時期河南人才數量曾長期穩居前三(絕大多數時期列第一,總人數列第一)。亦可參觀丁文江對《二十四史》辟有列傳的歷史人物進行籍貫考證提供的人物分布資料。這樣一個人才輩出省份入選五個文化大省是不容置疑的。 第三名:江西 號稱「文章節義之邦」的江西,在宋代以前,所出人才並不突出,除陶淵明之外幾乎舉不出其他有份量的文化名人,但在北宋中後期迅速崛起並完全取代了河南作為文化中心的位置(單就詩家而言,唐時「唐詩大家胥出中州」,至宋時,則轉而為「宋詩大家胥出江西了」,唐有「李杜韓白」,三位中州人一位蜀人;宋有「歐王蘇黃」,三位江西人一位蜀人),並且一直保持到明代中前期。況且宋朝是華夏文化的造極之世,宋明時期又是中國學術文化史上的第二個諸子百家時代,江西文化人無疑是其中的主角。兩宋時期,眾多文化巨子從江右噴薄而出,叱吒風雲,開宗立派,引領潮流,晏殊、歐陽修、李覯、曾鞏、王安石、黃庭堅、陸九淵、楊萬里、姜夔、文天祥等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這一時期也無疑是江西人文輝煌燦爛、如日中天的極盛之期,並且為華夏文化之登峰造極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從而對中華文化的進程作出了無與倫比的巨大貢獻。元代至明初,江西文人承宋代之餘烈,在正統的文化領域里,取得的成就和地位仍然首屈一指,之後也在比較高的水平上運行。元代以來江西所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馬端臨、吳澄、虞集、羅貫中、羅欽順、湯顯祖、宋應星、魏禧、朱耷、蔣士銓、陳三立、文廷式、李瑞清 、陳寅恪、蕭公權、傅抱石等等,亦可稱得上超超玄箸矣。第四名:浙江 「江浙」常並稱,也為更好地說明問題,筆者先將其視為一整體加以論述,作為宋元至明初文化重心的江西,在長時期興盛之後,大致在明代成化年間跌落較大,而宋元以來人文表現也一直很優秀的浙江,就在這時,終於大大地凌駕於江西之上了,加之,稍後的江蘇人文狀況也一路高歌猛進,先後邁越閩贛;從此,江浙互相頡頏,迭為雄長,開創了中國文化史江浙時代,成為中國文化中心,並一直保持至今!分論之:用人才輩出、經久不息來形容浙江決不為過,其文化起步遠早於江西。宋之前,其文化名人有勾踐、褚遂良、虞世南、駱賓王、賀知章等。宋元時期表現也相當優異,甚至人才總數上還超過江西,但其學術不佔主流(重要性被大打折扣),頂級人物也遠不如江西多。這一時期,浙江文化名人有沈括、林逋、周邦彥、陸游、呂祖謙、陳亮、葉適、吳文英、張炎、趙孟l、王冕、陶宗儀等。明前期即可與江西並駕齊驅,中期以後則大大超越,直至江蘇崛起前,還獨領風騷了一段時期。明清以後人物有劉基、方孝孺、於謙、徐文長、施耐庵、黃宗羲、袁枚、章學誠、龔自珍、吳昌碩、沈曾植、王國維、章太炎、蔡元培、秋瑾、魯迅、豐子愷、潘天壽等數不勝數。是故,浙江堪稱名副其實文化大省。 第五名:江蘇 江蘇與浙江相較,宋之前,江蘇略勝(尤以兩晉及南北朝時期表現更為明顯)。宋之前,其代表人物有葛洪、陶弘景、顧愷之、陸機、陸雲、蕭衍、劉義慶、鮑照、張旭、李煜等等,在南方諸省中表現最優異。但宋元時期有一段低谷(與自身比較),遠不如浙江。只有范仲淹、秦少游、陳後山、范成大等少數幾人可躋身於名家之列。不過,明中晚期以後其文化又重新崛起,並最終駕浙江而上成為人才密集度最高的省份(然近代以後浙江又有反超的跡象)。明清時期江蘇文化名人有高啟、王世貞、顧憲成、徐霞客、沈周、文徵明、董其昌、祝允明、吳承恩、歸有光、馮夢龍、陳子龍、鄭板橋、金聖嘆、顧炎武、錢謙益、趙翼、劉鄂、徐悲鴻、梅蘭芳,真可謂群星璀燦、不勝枚舉。所以,五個文化大省裡面不能沒有江蘇。 第六名:湖南 古稱「三苗」的湖南,近代以前,文物教化遠遜於中原及東南地區,乃不爭之事實。所謂「湖南人物,罕見史傳」,即是古代湖湘乏才的真實寫照。150 前漫長歲月里,湖南只有唐時歐陽詢、懷素,宋時周敦頤,元時歐陽玄,明時李東陽,清初王夫之等少數人可躋身於文化名人之列。19世紀後半葉,湖南人物憑籍其傑出的軍事才能,而成為軍功時代的弄潮兒,由軍事而政治,由政治而文化,迅速走強,可謂人文蔚起,曾國藩、程潛、毛澤東(以上三人是湖南近世如此強勢之關鍵人物)、何紹基、王]運、楊度、譚嗣同、沈從文、瓊瑤、龍應台、曾熙、譚延]、齊白石、賀綠汀、黎錦暉、譚盾、田漢、歐陽予倩、向達、蔣廷黻、蔡儀、李澤厚、方克立、黎錦熙、陳子展、劉大傑、楊樹達、余嘉錫、周b生、曾昭掄、周光召等即是近世湖南籍文化名人的傑出代表,稱之為名流輩出,決不為過。但隨著時代性質的改變,湖南人文能否將強勢繼續下去確實是一未知數! 第七名:山西 宋元之前,古老三晉亦稱文化昌盛之地,曾涌現過許多著名的歷史文化名人,其中大思想家荀況,著名文藝家薛道衡、王勃、薛稷、王之渙、王維、盧綸、王昌齡、柳宗元、白居易(祖籍山西)、溫庭筠、司空圖、張彥遠、司馬光、米芾、元遺山、白樸、關漢卿、鄭光祖等,即是其中之代表人物,可謂群星燦爛、光芒耀眼,由此,也永遠定格了山西在中國文化史上的比較高的地位。但宋元以後,受日益熾熱商業風潮影響,致全民皆商,斯文掃地,晉地文化事業從此一落千丈而幾成文化沙漠。拿句時髦話來概括: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沒能協調發展(人家徽州地區就處理得相當完美)。第八名:福建 福建是文化起步時間與江西差不多,且其文化最鼎盛之時期也在兩宋。理W四大學派中閩有其一,即閩派。宋時,閩地出產的著名文化名人有|、柳永、 r、朱熹(徽州人,生長於閩地)、元幀⒖飼f、烙稹⑧樵、袁小⒉滔宓取W艿乃道矗盡管其時福建傑出人物總數上不及浙江,影響上遠不如江西,但與贛浙並列一甲還是可以的。元代時,與贛浙相較即黯然失色。明時雖有起復,但給人印象是名家眾而大家稀;清代中前期無足道。元至清中前期,這600年中閩地能稱得上傑出人物者只有楊榮、李贄、李光地以及不甚光彩的貳臣洪承疇等少數幾人。晚清後得地利之便,人文蔚起,林則徐、沈葆禎、嚴復、陳衍、陳寶琛、鄭孝胥、林語堂、冰心等等皆一時之俊才,共同譜寫福建人文之新篇章。 第九名:河北 自古燕趙之人俗重氣狹,好結朋黨。故前有荊軻、高漸離、樊於期、田光等慷慨悲歌之士!後有劉關張趙(除關外均為河北人)結義兄弟生死相依之典型!河北是華夏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且其南部為中原之一部),宋以前,各時期人才數列位均在前五名(據繆世鴻「歷代傑出專家學者的地域分布」表)。其綜合排名列於豫魯陝之後,居第四位;但其所出人才數量雖多,真正影響大的極少,甚至遠不如其隔壁鄰居――綜合排名列於第七的山西。宋之前,其著名文化名人有,扁鵲、董仲舒、劉琨、祖沖之、酈道元、盧照鄰、高適、劉長卿、賈島等。兩宋時,人才跌入低谷,排名列於十名開外。後由於長期建都北京,作為畿輔之地的河北,其人才數在北方諸省中,始終保持前兩名之位置(元代時,甚至居於各行省第一)。元之後,河北所產傑出人物代表有,郭守敬、馬致遠、顏元、紀昀、翁方綱、張之洞、李大釗等等。 第十名:湖北 作為古荊楚文化區之腹地的湖北,其文化起步期幾乎與中原同時,先秦時,楚地即出現過屈原(中國最早的偉大詩人)、宋玉、唐勒、景差等文化名人,在南方諸省中,絕無與之比肩者。只可惜後勁不足,在以後各時期的表現都難以稱為上乘。秦漢至清末,其貢獻的著名文化名人只有陸羽、孟浩然、杜甫(祖籍)、岑參(生於)、皮日休、宋祁、張居正、李時珍、袁宏道、楊守敬等少數幾人。也難怪,近代大學者梁任公會給湖北貼上:「學者無聞」、「學者希焉」的標簽。只不過,清末以後,得能吏張之洞苦心經營之利並沾民國首義區之光,使得其經濟與政治地位明顯提升,人文環境亦隨之改觀。黃侃、熊十力、王世傑、李四光、湯用彤、李濟、聞一多、徐復觀、曹禺等湖北籍文化名人之出色表現也足以使鄂省人文狀況在全國的位置前移,但願不會是如往常一樣的曇花一現(有人總結:湖北文化發展的速率恰與我國統一發展的速率成反比,即當國家統一並快速發展時,湖北便無生機,但當國家分裂或變革之時,湖北便興旺發展。對此,我深有同感)!

㈤ 河南和山東哪個省的歷史文化更厚重

河南。河南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發源地,從夏代到北宋,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此,長期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其四,從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朝在商丘建都起,先後孕育了鄭州、安陽、洛陽、開封、南陽、許昌、商丘等聞名海內外的古都。全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89處,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河南是姓氏的重要發源地,中國300個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有「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外四大姓氏均起源於河南。

㈥ 山東和河南,哪個才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和搖籃

中原,廣義上是指以河洛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與淮河上游以北。包括今河南省、山西省東南部、河北省南部、山東省西部、江蘇省西北部、安徽省北部等廣大區域。狹義上的中原指今河南省。 中原,本意為「天下至中的原野」,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是華夏族的搖籃 ,是漢民族祖居地,被華夏民族視為天下中心。中原也被稱作中國、中土、中夏。 中原地域隨著華夏民族的大融合以及中原文明的擴展而蔓延,文化比較先進的華夏族以別於四夷而自稱中華

㈦ 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哪個省份的歷史底蘊最濃厚悠久

河南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遠在新石器時代,中原人民就創造了著名的「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歷史上, 河南長期是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先後有20個朝代建都或遷都於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有四個,即九朝古都洛陽、七朝古都開封、殷商古都安陽和商城鄭州。

悠久的歷史為河南留下了極為珍貴和豐富的文物古跡,歷史學家稱河南為「中國歷史博物館」。河南地下文物和館藏文物均居全國首位。這里有記載著人類祖先在中原大地繁衍生息的裴李崗文化遺址、仰韶文化遺址、龍山文化遺址;有「人祖」伏羲太昊陵、黃帝故里和軒轅丘;有最古老的天文台周公測景台;有歷史上最早的關隘函谷關、最早的禪宗寺院白馬寺;有以少林武術發源地名揚四海的「中國第一名剎」嵩山少林寺和聞名中外的相國寺,等等。洛陽龍門石窟、安陽殷墟分別於2000年和200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河南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如古代哲學家、思想家老子、莊子、墨子、韓非, 政治家、軍事家姜子牙、蘇秦、岳飛,科學家、醫學家張衡、張仲景,文學家、藝術家杜甫、韓愈、白居易、司馬光,佛學家玄奘等等。他們都為華夏文明的發展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是中華民族的傑出代表,也是河南人民的驕傲。河南是中國姓氏發源地最多的省份,是台灣70%的客家人,48個姓氏的祖居地。近年來,海內外華人來豫尋根者絡繹不絕。

此外,蘊含著豐富文化內容的鄭州少林武術節、洛陽牡丹花會、開封菊花節影響巨大,吸引了眾多國內外客商的到來。......

㈧ 河南,陝西,山西,山東,哪個省份的歷史底蘊最濃厚悠

當然是陝西,陝西西安是十三朝古都,文化歷史最為悠久,也開創了唐朝盛世,是封建社會經濟文化歷史發展的巔峰,其次是河南,最典型的是洛陽,經常作為封建社會第二大政治經濟中心。望採納

㈨ 河南的文化和山東文化的相同與不同之處

其實中國國土本民族文化差異不算太大,如果非要找區別那就是如下幾條了。
1.口音、方言俚語有差異。
2.也許大家都關注過,但是不能以偏概全:山東人直率誠實
、大方豪爽些;河南人精明圓滑、虛偽俗套些。
3.河南中原文化的發源地,人文風俗應該是中國文化的標准,但由於人口、資源緊張等多方面的問題,這些風氣已被破壞。山東沿襲古樸的民風,但由於信息化時代各種風俗的入侵,也在各方面有著不同的變化,所以只能說大同小異了。

㈩ 中國文化是山東還是河南

  1. 中國文化山東為首。中國文化的根髓孔孟之道原於山東,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第一位置無可置疑。

  2. 陝西第二,中國文化以唐朝為大,而唐朝又以陝西為巨。其是中國的文化、唐人的文化。

  3. 河南省第三。論數量、論人物河南省自然最多。但文化多屬於先秦范疇,諸如伏羲女媧神農氏,都是虛無縹緲的傳說而非言之鑿鑿的歷史。它的文化自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

閱讀全文

與山東和河南文化哪個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