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儒家文化銀杏葉與儒家有什麼關系
銀杏與儒家文化
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思想,在大力宣揚「仁者愛人」的忠恕之道的同時,強調「仁」的實行要以「禮」為規范,提倡德治和教化,反對苛政和任意刑殺;並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治國理念。儒家重視人們良好的德行,倡導忠孝、正直和完整的人格。這些思想形成儒家以中庸為核心的思想文化體系,並營造了影響人類文化數千年的東方文化圈。孔子重視民生疾苦,呼喚仁政,銀杏文化也多方面體現出儒家中庸之溫、良、恭、儉、讓的精神。儒家思想強調對真、善、美的關懷與體認,每個人都有責任在自然生命的行程中,提升心靈的意境。儒家教育人們萬一國家混亂無道時,不能放棄平生志節。正如銀杏之亘古孑遺,逾億萬年而秉性不改,固守莽莽神州。儒家文化中的道德觀與銀杏千百年來體現的綠色、健康、奉獻等美德相互融合。在一些著作中,銀杏樹被看作儒家的象徵。據說孔子很喜歡在銀杏樹下閱讀和教授弟子,後人將他教誨弟子的地方稱為「杏壇」,至今在山東曲阜孔廟詩禮堂前還生長著宋代所植雌雄銀杏樹各一株以示紀念。連在衢州的孔氏南宗家廟正門前,也植有兩排高大古老的銀杏樹。孔子的女婿公冶長在山東安丘的讀書處,至今仍生長著一雄一雌兩株參天銀杏,傳為孔子看望女婿時帶去樹苗,公冶長親手所植。
在行為規范方面,儒家的一種主張可以歸納為「時禁」,其在理論上的支持,主要是「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的精神。古代儒家學說不是普遍地禁止或絕對地非議殺生獵獸或伐樹,而是倡導取物有節,合理利用資源,其要義不是完全的禁慾,而是節制人類的慾望。《大戴禮記》亦記載孔子說:「方長不折則恕也,恕當仁也。」這種對待樹木的惜生不隨意殺生的「時禁」與儒家主要道德理念孝、恕、仁緊密聯系,意味著對自然的態度與對人的態度不可分離。可見,作為長期占據中國封建社會主導思想地位的儒家學說,無論從精神上,還是從行為上,都對古銀杏資源的保護及其文化的傳承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㈡ 樹葉的含義是什麼,它還有什麼象徵
樹葉的含義是:寓意子孫繁衍興旺。中國人都喜愛子孫滿堂,多子多福,其樂融融。佩戴翡翠樹葉,寓意開枝散葉,子孫萬代,血脈與精神可以永遠傳承。
如果將樹葉與鳴蟬巧妙結合,葉與鳴搭配,"葉"諧音"夜","鳴"諧音"名",寓意短期內就功成名就,給人帶來希望和動力。類似的還有樹葉與猴、蝙蝠等結合,其中"猴"諧音"侯",寓意"一夜封侯";"蝠"諧音"福",寓意"一夜有福"。
在中國漢字中"葉"諧音"業",象徵事業有成,步步高升。此外"業"同"葉"的還有"安居樂業",形容家庭幸福、國泰民安。 "大業有成"、"安居樂業"都是兆頭好、寓意佳,對於事業家庭和生活都是非常好的。
(2)葉子和文化有什麼關系擴展閱讀
樹葉的形態
1、橢圓形
形如橢圓,中部最寬,尖端和基部都是圓形,如樟樹、橡皮樹、木犀、茶樹、黑棗樹、櫻草的葉。
2、心形
形如心臟,基部寬圓而微凹,先端漸尖,如甘薯、牽牛、紫荊、麻的葉。如果是心形倒轉,叫做倒心形,如酢漿草的小葉。
3、掌形
葉片三裂或五裂,形成深缺刻,全形如手掌,如棉花、蓖麻、葡萄、槭樹、梧桐的葉。
4、扇形
形如展開的摺扇,頂端寬而圓,向基部漸狹,如銀杏的葉。
5、菱形
葉片成等邊的敘方形,如菱、烏桕的葉。
㈢ 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什麼是主幹什麼是枝葉
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
要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關系,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組成部分,中華文化是主幹,各民族文化是枝葉,根深干壯才能枝繁葉茂。少數民族文化是中華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民族都對中華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各民族要相互欣賞、相互學習。
中華文化的重要性:
千年中華文化體現的中華民族的精神追求,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區別於其他民族的精神標識,其中的核心觀念構成了中國人的精神世界,其基本價值已積淀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成為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傳承中華文化就是維系中華民族的精神命脈。
中華民族與中華文化互為一體,離開了中華民族就不會有中華文化,同樣,離開了中華文化也就談不到中華民族。中國人之所以為中國人的特性,中華民族之所以為中華民族的特性,不是生理的,而是文化的、精神的;沒有中華文化,中國人就不成其為中國人,中華民族就不成其為中華民族。
㈣ 中國園林古典植物有哪些文化內涵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㈤ 樹葉代表什麼意義
樹葉象徵生命——所謂綠色的生命。樹葉象徵和平——所謂綠色的橄欖枝。
樹葉象徵希望——所謂沙漠中的綠色。樹葉象徵友誼——所謂萬古長青。
樹葉象徵奉獻——所謂綠葉襯紅花。樹葉象徵平凡——跟花果實的耀眼相比,樹葉太多,難分彼此。
樹葉象徵繁殖力——所謂綠樹成蔭子滿枝。樹葉象徵報答——所謂綠葉對根的情誼。樹葉象徵無邊的憂傷——所謂城春草木深。
有些樹木的葉子可用做農葯。例如,銀杏葉片含苯草酸、谷留醇,把它搗爛浸汁噴霧,可防治蚜蟲、菜青蟲、毒蛾、蟲蟬等害蟲;把銀杏葉子曬干磨粉施入土中,可有效防治蠐螬、地老虎、金針蟲等。
桃樹、側柏、榆樹的葉子也都可用做農葯,浸汁噴霧或曬干磨粉施入土中,具有葯效高、成本低、不傷害害蟲天敵、不污染環境的優點。
樹葉製作飲料前景也很好。酸棗葉加工製成的葉茶,具有利尿、促進膽酸合成及消炎作用。山楂樹葉可製成山楂酮果汁飲料。此外,柿樹葉、柳樹葉、側柏葉、竹葉都可代茶飲用。
㈥ 吹葉的文化
木葉在演奏上有很大創新,除了原先擅長的滑音,還發展出用單吐、雙吐、顫音、花舌音等技巧。音域可達三個八度。一些電影、電視劇的音樂中始用木葉為色彩性樂器。
產地分布
西南少數民族,客家山區和東北
樹葉
要選擇優良的樹種,通常採用桔、柚、楊、楓、冬青等無毒的樹葉,葉片的結構勻 稱,正、背兩面都應平整光滑,以柔韌適度、不老不嫩的葉子為佳。太嫩的葉子軟,不易發音;老的葉子硬,音色不柔美。葉子的大小對吹奏也有很大關系,以比唇寬稍寬一點,葉長5.5厘米左右比較適宜過長過寬基本不影響演奏,也可以用剪刀修飾。好的葉子可以吹上幾十首歌,邊緣干軟可以用剪刀剪去1-2毫米再吹。葉子如易發軟破爛,不能再用,吹奏時奏者也可以多片樹葉備用。
演奏
演奏時,要先把葉片上粘附的灰塵輕拭乾凈,將葉片正面橫貼於嘴唇,用右手(或左手)食指 、中指稍微岔開,輕輕貼住葉片背面,拇指反向托住葉片下緣,使食指、中指按住的葉片上 緣稍稍高於下唇。運用適當氣流吹動葉邊,使葉片振動發音。葉片就是簧片,口腔猶如共鳴箱,雙手也可幫助起共鳴作用,通過嘴勁、口形、舌尖的控制,手指綳緊或放鬆葉片等各種技巧,改變葉片的振動頻率,可吹奏出高低、強弱 不同的音響,音域達3個8度。若要使它發出不同的音色,就需要運用不同的吹奏方式, 通常是按住葉子的下半片,用氣吹其上半片,還有一手按住葉片,另一手輕輕拍打,像吹口 琴那樣,發出來的音響既有共鳴,又能產生波浪音;而技巧比較高的是將葉片夾於唇間,不用手扶即能吹奏,像吹竹笛那樣,隨著曲調的高低,送出急緩有別的氣流,吹奏出優美動聽 的旋律;技巧特別高超的演奏者更使人嘆服,能夠一口同時吹響兩片木葉,不用手指幫助, 同樣可以奏出動人的曲調。葉片吹奏高低音時,需運用不同的氣量,唇部也隨之忽松忽 緊,控制氣流的送出。吹木葉不能隨意斷氣、斷音,特別講究曲調圓滑流暢、婉轉悠揚。
㈦ 中國傳統文化三大雅:竹、荷花、芭蕉葉各包含的寓意是什麼
竹:
中空。表示虛心,謙虛等等。
外直。表示正直不阿等等。
有節。有節操,善於總結自己等等。
荷:
出淤泥而不染,表示潔身自好,品德高潔等等。
蕉:
葉大成蔭。表示德行高尚,庇護終生等等。
果處同莖,表示友愛等等。
㈧ 葉子是什麼寓意
翡翠葉子能在靜謐輕盈中,掀起驚濤駭浪,讓人期待春的氣息。翡翠葉子是常見的雕刻題材,或是鑲嵌式,又或是簡單串以紅繩佩戴,都會在翡翠葉子的自然美中,沉浸、思憶起落葉的心事。春去秋來,秋去春又來。而葉子,則是春來則長,秋來則落,如此反反復復,永不停歇地輪回更迭,為我們呈現了一幅幅不同的景緻。葉子翠綠的色彩是春天的氣息,有著蓬勃的生機。所有對翡翠葉子的工藝要求便是要恰到好處,多一份便雜亂無章,少一份又暗淡無光,且要將翡翠葉子的那份生機表現出來。光陰如箭,希望能在翡翠葉子中,尋得一份寧靜致遠,讓身心有所停靠,感受生命的不凡意義。一對玲瓏葉,兩片翡翠心。滾滾紅塵,百轉千回的際遇踏遍山山水水,卻總是宿命一般地縈繞著珠翠華彩,讓一個平凡的女子,沉醉於翡翠葉子曼妙的意境中。心情若水的生命,有了翡翠葉子,便點染的翠意盈盈。在購買翡翠葉子時,要先看葉子是否光華飽滿,再看整件翡翠葉子線條是否流暢,紋理雕刻是否恰當等等。
翡翠葉子是翡翠飾品中常見的一種,雖然葉子是自然界日常所見之物,但它萬古長青的精神和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氣息成為玉雕創作者眼中創作的好題材。經過雕刻創作者的巧妙手法,象徵著生命、希望、青春、和平、友誼,唯一和愛的生命之葉,展示翡翠潤澤的同時也為愛玉者渲染了生動和新生的希望。翡翠葉子的含義深遠博大,其中的「葉」在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眾多積極向上的寓意,故翡翠葉子是許多雕刻創作家的最愛。翡翠葉子不僅僅局限於某一種樹木的葉子,而是眾多葉子的概括,此外還包括荷葉或是由翡翠鑲嵌而成的葉子造型的鑲嵌飾品。
翡翠樹葉因其含"葉"字,又諧音"業"、"夜",故寓意廣泛而深遠。金枝玉葉——女性佩戴翡翠樹葉,寓意金枝玉葉。自古就有王侯將相的女兒是「金枝玉葉」,這不僅表現了其高貴的身份,也寓意其如玉一般溫婉美好的品質。流傳至今,「金枝玉葉」早已超脫其原本狹隘的范圍,成為高貴、美麗、智慧的女性代名詞。因此翡翠樹葉備受大眾喜愛,尤其是男子。面對佩戴翡翠樹葉的女子,她們展現的清新嬌嫩,高貴優雅,美麗迷人的風范,誰能不拜倒在石榴裙下?
㈨ 喝茶喝的究竟是文化還是樹葉
文化和味道都有的呢,畢竟這個東西是中國的驕傲,茶文化是中國的傳統呢,還是比較久的。個人也是比較喜歡的,有很多是的說法和做法,真的是很有趣的呢~
㈩ 茶和文化有什麼關系/
其實沒關系,所以怎麼說都可以有關系。
茶,說到底也就是種樹葉子。文化,是看了給他添加了多少想像力,以及共同添加的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