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怎樣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毛概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貳』 如何推進中國文化產業發展
文化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和靈魂,是國家發展和民族振興的強大力量.中國文化的傳承與振興,迫切需要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然而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相比世界先進國家,創新機制匱乏,技術手段落後,專業人才緊缺,文化產業發展滯後,對GDP貢獻小.要振興中國文化產業,必須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同時要借鑒世界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洋為中用,博採眾長,不斷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用中華民族傳承下來的文化精華和現代的和諧文化,引導社會,感化民眾,推動社會發展.
文化產業的提出,在國際上僅有半個世紀的歷史。國際上一般把文化產業分為兩類:一類是具有強烈大眾需求的通俗性娛樂,對這類文化產業的生產組織,一般強調其盈利目的而不過份強調其藝術價值。這類產業需要市場機制的商業運作。另一類是非盈利文化產業,包括古典音樂、嚴肅戲劇、詩詞欣賞、古典與現代藝術舞蹈,高雅藝術等等。該類文化產品更強調其藝術價值。
『叄』 如何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一、在發展特色文化產業時,要結合產業發展的整體要求來把握特色優勢。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是不可多得的寶貴資源,但要在現代市場需求和技術製作的背景下發展成為文化產業,就必須將這些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配置,使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文化產業具有綜合性極強的特點,人才、品牌、資本、信息、科技,以及市場需求和拓展水平對原創產品的規模孵化能力等,都將在其實際的發展過程中起到綜合性的作用。必須優化配置各種有可開發的民族文化資源,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選准幾個重點突破口。經過努力,在若干領域獲得突破之後,再利用它們所具有的輻射和帶動作用,促進其他領域的良性發展,進而逐步實現整個文化產業的全面發展。
二、發展文化產業的關鍵在於必須在堅持各種基本准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市場這一巨大的杠桿,以市場為導向來生產和提供文化產品和服務,從而使文化產業真正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導消費,拓展文化市場,應遵循市場法則來組織和運作文化產業這一系統工程。很多有發展前景的產品和服務之所以遲遲未能取得相應的業績,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市場開拓能力,特別是本土以外的市場拓展能力。提高市場拓展能力,有效培育市場,關鍵是要科學地認識和把握目前文化產品的消費構成和市場的近、中期需求,並使之與本地區的優勢文化資源相結合,選准近期發展的突破口。
三、文化產業的發展必須規范化。立法機構和相關行政部門應盡快制定完善相應的法規和政策,規範文化行政部門的管理職能和各類文化企業的經營行為,積極引導合法經營,維護正常的市場經濟秩序,保障合法經營者的權益,從根本上改變目前各地各行業自發自流開發的狀況。同時,要在行政審批、土地使用、市場准入、投融資、市場管理、稅收等各個方面制定一系列優惠措施,盡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包括外資在內的各種資本進入文化產業,鼓勵多種所有制經濟成分參與發展文化產業,壯大文化產業的發展實力和社會影響力。政策法規體系的建立健全,有助於文物古跡的保護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最終推動文化產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肆』 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趨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發展文化產業,是需要巨額投資的,中國經濟不斷發展壯大,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完全有能力持續加大對於文化產業的投入。同時,為擴大內需,國家有支持文化產業的投入與建設,所以,未來發展前景極為光明。但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觀眾的品位與胃口也越來越高,對文化產品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這個行業中的激烈競爭與優勝劣汰也是不可避免的。唯適者生存,還是真理。
『伍』 我國應該怎樣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產業
推動文化產業建設,一定要沿著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道路前進,採取各種方式,大膽創新,將原則性和靈活性結合起來,使經濟和文化更好的結盟,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有機結合起來,注重經濟和社會效益的雙贏。而且在二者發生矛盾的時候,應該以社會效益為首要和重點,堅決杜絕忽視社會效益,片面注重經濟效益的錯誤做法。不斷豐富人民群眾的文化生活,使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互促進,協調發展,讓人們享有高度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幸福生活。
『陸』 如何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1.根本途徑: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動力和基礎。立足於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推陳出新。文化創新必須批判地繼承傳統文化,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努力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精神。
3.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採眾長。加強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經歷的過程。必須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有益成果,同時,在學習、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優秀文化成果。
4.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文化創新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反對「守舊主義」和「封閉主義」,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
5.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作的主體,文化創新必須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著眼於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和豐富多彩的生活中吸取營養。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是繼續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明確政府在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中的職能定位,政府要切實履行好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的責任。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文化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推進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管辦分離。推進文化管理體制機制創新,努力在深化文化單位內部人事改革、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更好地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健康發展。
二是堅持以人為本,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維護和實現人民的文化權益,逐步建立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進一步加大投入,把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作為保障人民文化權益的主要途徑,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務網路,豐富服務內容和形式,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供給能力。繼續建設一批國家重大文化工程,優先安排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文化建設項目。以重點文化工程為依託,大力推進農村和基層文化建設,突出抓好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社區和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流動舞台車工程、農家書屋工程等。
進一步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和社會科學。樹立精品意識,實施精品戰略,創作和生產出更多反映時代精神、積極向上、陶冶情操、愉悅身心的優秀作品。進一步完善國家文化藝術創新扶持和資助機制,支持創意性藝術創作和科研活動,鼓勵用高新技術推動文化產品的生產,增強文化產品的藝術表現力,引導創意性文藝創作健康發展。進一步加強文化遺產和檔案保護工作。開展全國文化遺產普查,重點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大遺址、歷史文化名城和文物保護單位、重要革命歷史文物和重點革命歷史遺跡全過程保護管理,搶救和保護瀕危的民族文化遺產,加快構建覆蓋物質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綜合保護體系。
三是進一步完善文化產業政策,大力發展文化產業。著力培育有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的文化市場主體。進一步深化國有文化企業改革,優化資源配置,把存量的改造、盤活與增量的創新、擴張結合起來,做大做強一批國有和國有控股的骨幹文化企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依法進入文化產業,為各類文化企業健康發展和平等競爭創造有利環境,促進形成一批有自主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
實施全國文化產業服務工程,加強文化產業信息交流、產品交易、項目合作平台建設。支持對外文化貿易和外向型文化企業發展,把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轉換成為優勢文化產品,增強民族文化產品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柒』 當今社會,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如何
從宏觀層面看,我國的文化產業發展前景相對不錯。不過,文化產業的覆蓋面廣,分支數量較多,而不同分支行業的發展前景也會有比較大的差異。
再次,影視娛樂行業,則可能面臨一個比較動盪的前景。國內的影視娛樂行業,已經發展到比較發達的水平。不過,這個行業的一些亂象,也引起了高層的重視。現階段的影視娛樂行業,需要經受一次比較重大的整肅。在整肅之後,整個影視娛樂行業,才能迎來更健康的發展前景。不過,一些經營不合規的企業,會在這次整肅中受到較大的沖擊。
綜上所述,我國的文化產業,依然擁有不錯的發展前景。但是,不同子行業之間,也會擁有比較明顯的差異。
『捌』 如何加快文化產業發展
參照十年前,國家對房地產產業的頻繁政策引導,就可以清晰地看出歷史的相似性。文化產業已經沒有懸念的成為了地產之後「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繼任者。文化經濟對於中國的戰略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近年來,我國文化產業取得較快發展。「十三五」期間,是中國文化產業進入大數據時代,新興產業門類和新業態對文化產業進行大解構、大變革、大融合、大轉型、大升級的歷史機遇期。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未來五年,中國的文化產業要實現成為國家戰略性支柱產業,文化產業的增長比例至少每年要達到15%以上。由此可以見,未來文化產業的增長空間及發展潛力巨大。實現文化領域的新舊動能轉換,既需要技術創新、產業創新、模式創新,也需要大的發展戰略的創新。基於以上判斷,我們應該及時地校正目標、更新思維,首先要重視縣域文化發展,進而要進行縣域文化發展的創新戰略研究。
『玖』 如何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
當前,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旺盛,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全面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已經成為時代的要求和人民的期盼。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重要位置,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組成部分,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結構、擴內需、增就業、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文化產業,採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深入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製取得重要進展,涌現出一批具有較強實力和競爭力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文化產業規模逐步壯大,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初步形成。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進出口貿易逆差逐步縮小,我國文化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總的看,我國文化產業呈現出健康向上、蓬勃發展的良好態勢,正在成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要引擎和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當前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水平還不高、活力還不強,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然存在,並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諸多影響,但困難和挑戰中蘊含著新的機遇和有利條件,文化具有反向調節功能,這為創新文化體制機制、做大做強文化產業帶來了契機。要抓住機遇,把文化產業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充分發揮文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1、要加快發展重點文化產業。
要以文化創意、影視製作、出版發行、印刷復制、廣告、演藝娛樂、文化會展、數字內容和動漫等產業為重點,加大扶持力度,完善產業政策體系,實現跨越式發展。文化創意產業要著重發展文化科技、音樂製作、藝術創作、動漫遊戲等企業,增強影響力和帶動力,拉動相關服務業和製造業的發展。影視製作業要提升影片、電視劇和電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字內容的需求。出版業要推動產業結構調整和升級,加快從主要依賴傳統紙介質出版物向多種介質形態出版物的數字出版產業轉型。動漫產業要著力打造深受觀眾喜愛的國際化動漫形象和品牌,成為文化產業的重要增長點。
2、進一步完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
應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打破條塊分割、地區封鎖、城鄉分離的市場格局,努力構建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體系,為加快文化發展提供良好的市場環境。要大力培育各類文化產品和要素市場,積極推進資本市場建設,培育文化人才、信息、技術和版權等交易市場,不斷提高我國文化產業的市場化程度。要建立健全現代流通體制,積極培育全國和區域性的大型現代流通組織,加快文化產品物流中心建設,扶持基層農村連鎖網點,推廣新型代理配送制度,構建覆蓋廣泛、貫通城鄉的文化產品流通網路。
鼓勵文化企業開展連鎖經營,大力發展文藝演出院線,加快電影院線特別是中小城市電影院線、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建設;積極發展文化電子商務,構建網路文化產品交易平台。要建立健全市場中介機構和行業組織,大力發展經紀、代理、評估、咨詢等文化中介機構,推行文化領域的專業化、社會化服務,推動行業組織更好地履行市場協調、監督、服務、維權等職責。
3、要培育骨幹文化企業。
要著力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增強我國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在重點文化產業中選擇一批成長性好、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或企業集團,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動跨地區、跨行業聯合或重組,盡快壯大企業規模,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促進文化領域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
4、與此同時,還要積極培養各類人才,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發展文化產業,隊伍是根本,人才是關鍵。我們要加強領導班子建設,把那些思想政治堅定、組織領導能力強、具有開拓精神、熟悉文化工作的優秀幹部選拔到領導崗位上來;要創造條件、完善措施,繼續推動文化領域人才培養工程,努力造就一批名家大師、一批各專業領域的領軍人物、一批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經營管理人才、一批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專業技術人才;要認真總結各地區各部門創造的成功經驗,建立健全長效機制,努力在提高隊伍整體素質、培育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社會形象等方面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
『拾』 如何發展文化產業
首先,提高全社會對文化產業的認識是很重要的。我們要從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高度,從實現全面振興的高度,從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的高度,從把文化產業發展成為戰略性支柱產業的高度,來認識發展文化產業。
其次,為文化產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有了認識以後,文化產業發展還需要社會氛圍,需要輿論環境,更需要政策支持。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為文化產業抓園區或基地建設。實施產業集聚發展戰略,加大文化產業集聚力度,並以此為核心,把載體建設作為工作重點,積極推進園區建設,使園區成為創意企業和創意人才的集聚地,成為創意產業的發源地,成為創意成果的展示平台,成為推動現代服務業發展的突破口,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新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