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宮孫家台屬於哪個社區

文化宮孫家台屬於哪個社區

發布時間:2022-03-13 16:42:46

Ⅰ 蘭州孫家台小區隸屬於哪個派出所

坐車到文化宮車站,天龍水宮大門進去一直往裡就是孫家台了,馬路右側有個住宅小區的,左邊是條排洪溝

Ⅱ 蘭州清真火吧有哪些

蘭州的寺廟與寺廟文化 寺廟建築是佛教引進中國之產物,以漢明帝始建洛陽白馬寺為肇端。大約在南北朝時,始有塔,唐代多「寺」,宋帝多崇道教,故多廟觀,元代,寺以「禪院」代之。寺、塔、廟、觀、庵等宗教建築,不僅在形式上形成影響中國社會生活的廟宇文化,還成為信仰文化的主要經典場所。 蘭州的廟宇始建於唐 蘭州有廟宇,當始於唐,以貞觀元年(627年)敕建嘉福寺為濫觴。其後,隨著蘭州在絲綢之路上的突出地位及城居的增加,陸續興建了普照寺、庄嚴寺、雲峰寺等寺廟。唐代開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吐蕃乘機東侵,廣德元年(763年),隴右盡陷吐蕃,大中五年(851年),蘭州雖被張義湘收復,但隨著唐王朝的覆滅,又被西蕃所佔據。期間,除藏傳佛教有所建樹外,儒、道停滯。宋代立國,其邊界不過秦州之優蕪(今甘谷)。以後向西拓展,終於元豐四年收復蘭州,以既定治國國策為方略,儒道得到崇尚,使唐代後期及五代被胡化的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基於此,除恢復重建部分寺院外,傳統的宗教場所文廟、道觀、城隍等感化說教設施陸續興建和恢復,如東華觀、九陽觀、隍廟、文廟等。這些寺院道觀,尚能滿足當地的善男信女燒香拜佛,還可以滿足雲游之釋道掛單。明清之際,隨著蘭州在穩定邊疆特別是在政治、軍事地位的加強,改變了戍守墾邊及農牧經濟狀況,手工業、商業得到發展,人口增加。為適應城市結構的這一變化,除了對舊有的感化設施進行修葺、補繕、重建外,還新修了一些寺院,如北塔禪院(北塔山)、白衣寺(東關正街,今慶陽路)、凝熙觀(東大街,今張掖路東段)、崇慶寺(五泉山)、金山寺(金城關)、興遠寺(孫家台)、金天觀(明建文二年由肅庄王在宋九陽觀基礎上重建,現工人文化宮南部)、白雲觀(翠英門)、三聖廟(隍廟後)、龍王廟(橋門街,現中山路北段)、媽祖廟(新關正街,現秦安路)、武廟(關帝廟)等40多座廟觀。這些寺廟,分屬於儒、釋、道三教。從總體分析,屬於儒道的廟觀,遠遠超過佛教的寺院,這是明清以來朝廷對道教採取懷柔政策的必然結果,加之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西方宗教的侵入,傳統宗教加速了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步伐。特別是反映道教淵源及三教和平共處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及其派生出來的舞台藝術、民間神話等口頭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後期70多處廟宇落戶蘭州 清代後期,隨著信奉伊斯蘭等回教居民的增多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清真寺、天主教堂也落戶蘭州,蘭州的寺廟建築始有西方文化進入,形成多教並存的格局,使蘭州居民的宗教信仰更趨於多元化。特別是清代興起並開始建設各地會館,除為蘭州帶來天南海北的商業文化外,還為蘭州的寺廟文化增添不少特色,在外來文化的改造和傳統文化的革新方面增加了新氣象,成為蘭州移民文化的組成部分。民國間,除對金天觀、北塔山宮、閣、殿維修和興建一些名人祠堂外,在廟宇文化的創新與保護上沒有什麼建樹。至民間十年,只在城區及四周尚有西京寺(西京橋,梁家莊東南)、金天觀(握橋西)、白雲觀(北園街西)、太清宮(四墩坪)、老君廟(四墩坪)、行宮(上溝行宮巷)、報德寺(潛園,現蘭大二院),武廟(橋門街)、河神廟(龍王廟,鐵橋西南)、清真寺(西關正街)、火神廟(西關正街)、嘉福寺(木塔寺,北門西)、楚忠祠(後後街)、真武宮(木塔巷)、瑪廟(馬坊門街,現永昌路中段)、關帝廟(道門街,今金塔巷)、萬壽宮(萬壽宮街,現通渭路)、三聖廟(隍廟後)、隍廟(隍廟巷)、關帝廟(余福巷)、馬神廟(萬壽宮街)、火神廟(火葯局舊址,火葯局巷,下水巷北)、庄嚴寺(西大街,現張掖路步行街晚報社)、三聖廟(箭道巷北)、福音堂(箭道巷口),東岳廟、東華觀、火祖廟、雷祖廟、媽祖廟(東大街,張掖路東段),凝熙觀(山字石)、痘母宮(三字石)、大佛寺(學院街,今蘭園)、縣文廟(道升巷)、鐵柱宮(道門街,今金塔巷)、劉公祠(下官園,民勤後街)、劉(忠壯)公祠(東關下街,慶陽路)、昭忠祠(慶陽路)、忠義祠(下東關)、金花廟(井兒街)、白衣寺(東關正街,慶陽路)廣福寺、五瘟祠(南關正街,慶陽路西段)、清真寺(忠信街、南關)、三光閣(行宮西南)、慈雲寺(官驛後)、靛園寺(顏家溝)、紅廠寺(上溝)、關帝廟(紅廠寺西)、三官廟(陸家巷)、天主教堂(小溝頭)、五泉山廟、北塔山廟、金山寺(金城關)、龍王廟(蓮花池,小西湖公園)、八臘廟(柚川)、興遠寺(孫家台,蘭州唯一一處藏傳喇嘛教寺院,現由拉卜楞寺管理)等70多處廟宇。 清代始占廟產辦學 蘭州的廟宇房產被移作他用,始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甘肅巡撫許容在土地祠創辦「新關社學」為發端,至光緒同新學興起止,先後有龍泉里塾(五泉山)、中營義學(三字石三聖廟)、前營義學(新關祖師廟)、後營義學(官溝沿火神廟)迎恩里塾(東稍門風神廟、小北街榮光寺、西關包公祠)、育英義學(東大街凝熙觀)、正德義學(庄嚴寺)、崇文義學(橋門街關帝廟)、講義學社(新關正街祖師廟)等都佔用廟產辦學。民國間,這些義學、社學大部分都過渡為社區和街區的國民學校。義學、社學的興辦,雖在啟蒙教育上大有建樹,但廟宇文化受到侵害。「五·四」前後,受新生活運動的影響,市區一些廟觀多辟為文化、教育等公用和商業設施,如教育拓展會、科學教育館、工業展覽館、中山市場等,就分別開設於東華觀、隍廟、庄嚴寺和普照寺內。一些學校也在寺廟內興辦,在庄嚴寺(今蘭州日報社)辦有育才館,在風神廟(今蘭州十一中校址)辦起甘肅測量學校,甘肅第一女子職業學校先遷火神廟(今金塔巷二小),後進萬壽宮(今市委西院);還有知行學校(北塔山)、忠粟中學(文廟,今二中)、蘭山中學(白衣寺,今蘭州市博物館)、蘭山中醫學校(白衣寺)等學校,都佔用廟產辦學。這是蘭州的廟產又一次被大量的佔用。抗日戰爭中日機的轟炸,又使一些廟宇毀於戰火或破壞嚴重,如普照寺、東華觀、雷祖廟、媽祖廟等。蘭州建市前後,一些興建的國立學校,由於校址問題得不到解決,也以廟產作為校舍。解放後,在破除迷信的政策下,除了保留南北兩山和市區內有影響的寺廟外,一些較小的廟宇多被企事業單位佔用,或者辟為民居。「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廟宇的雕塑、壁畫雖遭受破壞,但尚有古廟之遺跡保留於原址。迨本世紀初,大規模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由於決策者的鼠目寸光,市區內的廟宇所剩無幾,使廟宇文化幾乎毀壞殆盡。就連中國儒學的創造者———孔聖人也被發配,其他的就無足輕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經明清兩代的增修、擴修,使北塔山,五泉山寺廟群既有佛教的禪院,又有道教宮、洞、廟、觀,還有儒教的廟、閣、樓以及近現代的祠堂、紀念堂館,成為蘭州南、北兩山集佛教、道教、儒教為一山的儒釋道文化聖地,也是儒釋道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典型去處,至今少有變化。更為可貴的是,城中修建的各地會館,在彰顯各地商旅文化的同時,又使儒、道及廟宇文化增加特色,形形色色的古代建築,雕塑,南腔北調的舞台藝術,乃至住持、道長,善男信女,都各有風度。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頗具蘭州特色的廟宇文化已消失的無蹤無影

Ⅲ 孩子戶口在蘭州七里河區明仁花園會劃到哪個小學

蘭州七里河區小學一年級7月11日起正式登記報名
部分學校招生服務半徑調整
中國甘肅網6月20日訊 據西部商報報道 (記者 郭濤) 6月19日,蘭州市七里河區教育局公布了該區2016年小學一年級招生工作方案。據悉,今年七里河區城區學校一年級計劃招收92個教學班,4140名適齡兒童。凡2010年8月31日前出生的適齡兒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相關證件於7月2日~3日到劃片學校做入學前摸底登記,7月11日~12日正式登記報名;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學校做摸底登記時需提供「四證」。
今年,七里河區按照「相對就近」和「大穩定,小調整」的原則對部分學校的招生服務半徑進行了調整,適齡兒童家長要以新調整後的學校招生服務半徑為准給孩子登記報名。
7月2日~3日對適齡兒童摸底登記
根據招生日程安排,6月24日~7月1日,各校公示《招生簡章》;7月2日~3日,七里河區城區小學統一對適齡兒童做摸底登記,凡年滿6周歲(2010年8月31日前出生),並在服務半徑內的適齡兒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戶口簿、房產證、出生證明和預防接種證等相關證件,到劃片學校做入學前摸底登記。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學校做摸底登記時需提供「四證」,「四證」為:原籍戶口簿原件、現住地居住證、房產證或租房證明、《流動人口婚育證明》(加蓋現住地社區計生部門審驗章);7月4日~5日,各校對前期摸底登記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按照招生要求層次次序確認錄取名單;7月6日,城區各校向區七里河區教育局教育辦上報摸底登記錄取花名冊;7月7日~8日,七里河區教育局對各校上報摸底登記名單進行復審;7月11日~12日,城區學校對前期摸底登記符合條件的適齡兒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監護人持戶口簿、房產證、出生證明和預防接種證等證件到摸底登記學校進行正式登記報名,農村小學統一招收所轄社區、行政村的適齡兒童;7月13日~14日,七里河區教育局教育辦統籌調配未被學校錄入的適齡兒童,並由其家長領取《入學通知單》到調配學校注冊報到;7月15日各校公示新生報名注冊名單;9月30日前完成一年級新生學籍的錄入和注冊。
學校不得拒收統籌調配的學生
七里河區教育局要求,轄區各學校招生時,要按照「戶籍與居住地一致優先」「常住戶口優先」及「購房證明和居住證辦理時間在前優先」三個原則進行招生,如果片內生源數小於學校招生數,學校將全部錄取,當在某個層次將計劃錄滿後,後面未予錄取的學生,由適齡兒童家長到區教育局教育辦統一登記,區教育局教育辦按相對就近的入學原則,統籌安排到有空餘學位的學校就讀,學生不得擇校,學校不得拒收統籌調配的學生。各校要嚴格按劃定的招生服務半徑招收本片區的適齡兒童,不得招收其他招生服務半徑內的適齡兒童,保證服務半徑內適齡兒童相對就近入學。各校須嚴格按規定的招生年齡進行招生,不得將年齡限定提前或更改。各校必須嚴格將班額控制在45人以內,不得隨意擴大招生計劃。確需增加教學班的學校,需出具書面申請報區教育局教育辦審批同意後方可執行。此外,各校在招生過程中嚴禁收取任何費用。
七里河區各學校招生服務半徑
1.華林路第一小學
華林坪三馬路以上至烈士陵園、沈家坡、五里鋪及工林路單號1號(含)—465(含)、雙號2號(含)—244(含)。
2.華林路第二小學
華林坪地區南至二馬路(含),北到太平溝(含)。
3.上西園小學
上西園地區,林家莊421號(含)以西,南至南山路以北,北至蘭新鐵路以南,五星坪油庫(含)。
4.西園小學
林家莊1號(含)—420號(含)。
5.下西園小學
東起文化宮橋,西至西湖公園、拱北溝(清真寺以東),南至太平溝(不含)、林家莊、塑料廠,北至南濱河中路。
6.柏樹巷小學
東起拱北路以西,西至礆溝沿路東,南至南山路以北,北至西津東路以南。
7.五星坪小學
五星坪地區、工林路的華林山橋以西,南山路以南。
8.蘭工坪小學
蘭阿鐵路以南(蘭工坪地區),建西東路(含小西坪糧庫),機車廠第五福利區,晏家坪五隊。
9.晏家坪第二小學
晏家坪街道(包括省建二公司家屬區)。
10.礆溝沿小學
礆溝沿,駱駝巷,蘭臨路一線(小西湖什字至五星坪油庫),梁家莊1號(含)—31號(含)。
11.西湖小學
東起西湖公園,西至總院(不含總院),北至濱河中路,南至西津東路。
12.七里河小學
東起梁家莊32號(含)(其中含梁家莊19號及20號),西至七里河橋東,南至蘭新鐵路以北,北至西津東路以南;另西湖大廈以西,體育街以東,西津東路以北,小西湖西街和總院市場以南。
13.安西路小學
東起體育街以西,西至七里河橋,北至南濱河路以南,南至西津東路以北(含總院)。
14.王家堡小學
七里河北街(含)以西,建蘭路以東,西津西路以北,瓜州路(含)以南,包括王家堡、陽光家園牡丹苑和百合苑。
15.建蘭路小學
七里河南街以西,蘭西鐵路文化宮、軍供站以東、建西西路單號,西津西路以南,小西坪糧庫鐵路專用線以北。
16.西站小學
東起蘭西鐵路文化宮、軍供站以西,西至西站貨場(不含貨場),南至蘭新線以北,北至西津西路以南;另蘭新線至小西坪糧庫專用線武威路單號段,建西西路雙號至二O五廠。
17.吳家園小學
東起七里河橋北,西至敦煌路以東,南至健康路,北至南濱河路,包括明皇家園。
18.健康路小學
東起建蘭路,西至敦煌路,北至健康路,南至瓜州路(含陽光家園玫瑰苑和紫荊苑)。
19.敦煌路小學
敦煌路以西,到西津西路260號(蘭石二分廠廠大門,含260號)、金港城糖酒市場(含496號—536號)以東,南濱河路以南、西津西路以北(含柳家營、任家莊1號—333號、蘭石潤安小區任家莊501號—899號、鐵路潤安任家莊271號—445號)和「美林郡」火星街228號(含)—252號(含)。
20.火星街小學
東起任家莊335號(含),西至蘭石廠北門,南至蘭石廠廠區,北至火星街;東起鄭家莊1號(含)以西,西至金港城,南至火星街,北至南濱河路(糖酒市場至光華街以西)、「明珠」小區和「金建」小區。
21.蘭州八十九中(小學部)
河灣堡東街1號(含)—66號(含),河灣堡西街1號(含)—52號(含);西津西路260號(蘭石二分廠,含260號)至606號(含)。
22.西津路小學
西津西路以南,蘭新線以北,西站貨場(含)以西,西津西路608號(含)—1031號(含)。
23.崔家崖小學
崔家崖村1—4隊,水泵廠,肉聯廠,農機倉庫,機電倉庫,省建木材廠,省建602處,李家溝村和轄區內城市居民戶籍的適齡兒童。
24.秀川小學
西津西路690號(含)以西,西至大戶橋以東,南至西津西路以北,北至南濱河路以南地區(不包括崔家崖村、馬灘村)。
25.龔家灣第一小學
龔家坪東路,龔家坪西路(王家堡村、龔家灣一隊和城鎮居民),龔家灣二隊,武警醫院,龔家灣北路(工專家屬院6號(含)—64號(含),真空廠60號(含)之前、理工大、七〇四研究所415號(含)—463號(含)、百貨倉庫龔北路465(含)—481號(含)、民樂路159號、五金交電站、物資局)。
26.龔家灣第二小學
龔家灣南路(含欣德小區),龔家灣路單號63號(含)以上、雙號160號(含)以上,煙草倉庫,商通廠,建蘭新村,地毯廠,龔家灣第三、四、五、六隊,軸承廠(1、2鐵路大樓家屬區),市三院,變電所。
27.龔家灣第三小學
龔家灣北路61號(含)—205號(含)(不含龔一校交叉地帶學生)和毛牛溝。
28.蘭州八十六中(小學部)
武山路,民樂路(蘭拖廠),樂山街,龔家灣路單號61號(含)以內、雙號158(含)以內,機車廠第四福利區。
29.理工大附屬小學
理工大校園里的所有適齡兒童。
30.蘭州師范附屬小學
敦煌路街道金港城社區。
31.華林路第一小學、華林路第二小學、下西園小學、西園小學和上西園小學
學校在招收本校招生服務半徑內的適齡兒童外,可招收孫家台小區的適齡兒

具體歸入的小學需要您根據各小學劃片范圍及戶口所在小區地址來確定

Ⅳ 蘭州出現過太歲嗎

有啊,迄今有不少報道:
《蘭州發現八個「太歲」》
2007年7月19日,一次偶然的機會,奇石收藏者粱玉明在沈家嶺幫朋友喂牛,當他給牛圈取土時,發現一個桶狀的白色物體,當時他並不知曉此物就是傳說中的「太歲」,以為是塑料製品,隨手就扔到了土坡上。過了一段時間後,他發現這個白色的東西竟然收縮了,覺得這東西不一般,就帶回了家中收藏。8月份,梁先生將此物帶到了蘭州大學生物系生命研究所進行鑒定,專家經過取樣化驗後,認定就是傳說中的「太歲」,屬於大型粘合菌復合體。
由此,他斷定沈家嶺一帶還有「太歲」。於是,他直奔上次發現「太歲」的地方,在周圍挖了100多米,果然又發現了4個小「太歲」,顏色分別為黑,白,黃,紅。沒過幾天,梁先生在沈家嶺山坡上轉時,突然感到腳底下軟綿綿的,結果又挖出了一個小「太歲」。
2008年3月初,在文化宮孫家台的施工現場撿石頭時,在挖掘機挖過的土坡上又發現一個「太歲」,約半斤重。
4月23日,梁再次來到了沈家嶺,在一處山坡上,發現有一堆草長得特別旺盛,憑經驗,他估計裡面有「太歲」,便小心翼翼的挖,漸漸地,一隻桶狀的物體呈現了出來,「摸上去肉乎乎的」,於是他慢慢地刨去了土層,果然挖出來一個「太歲」,上面還長滿了草根。
梁玉明將挖出來的「太歲」帶到了自己新開的奇石展覽館。圖中展示的正是他4月23日在沈家嶺挖出的『太歲』,上面還有黃土和草根,手摸上去軟軟的,拉尺子一量周長有約95公分,高約30公分。重約30斤。側面看上去像個人頭,左右上下有幾道溝槽,看上去酷似人的鼻子、嘴巴和眼睛。

《蘭州又現疑似太歲 重20公斤高53厘米》
蘭州晨報 (記者劉健) 看到本報2005年8月5日刊載的《稀世「太歲」酒泉「出世」?》一文後,安寧區的蘇俊一家心裡沸騰了,這種被賣了27萬元的寶貝,自己家也有一個,而且就埋在院子里……
據在安寧區劉家堡做生意的蘇俊回憶,這個不知名的物體是他去年8月在石家灣挖蠍子時發現的。當時,此物被埋在離地表兩米深的土中。蘇俊說,他當時覺得有收藏價值,便拿回了家。
8月16日,記者在蘇俊家見到了這個物體。猛一看,此物像一座假山,通體縱向布有類似皺紋的紋理,外形酷似酒泉發現的物體。此物有頭有根,頭部略尖,肉質較松軟,富有彈性,根部則顯得較圓,肉質堅硬。據了解,酒泉發現的物體呈玉黃色,重27公斤,高45厘米,而此物則呈紅褐色,重20公斤,高53厘米。

《永登農民家門口挖出太歲》
蘭州晚報,永登縣上川鎮達家梁村村民楊順強在自家門口挖出了一塊太歲。昨日記者看到,這塊太歲呈乳白色,摸上去軟而有粘性,圓形,最大直徑為17厘米,厚度為3厘米。據蘭州太歲收藏者梁玉明介紹,太歲是非常稀有的大型粘細菌復合體,俗名肉靈芝,蛋白質含量較高。

Ⅳ 蘭州佛教寺廟

蘭州的寺廟與寺廟文化

寺廟建築是佛教引進中國之產物,以漢明帝始建洛陽白馬寺為肇端。大約在南北朝時,始有塔,唐代多「寺」,宋帝多崇道教,故多廟觀,元代,寺以「禪院」代之。寺、塔、廟、觀、庵等宗教建築,不僅在形式上形成影響中國社會生活的廟宇文化,還成為信仰文化的主要經典場所。

蘭州的廟宇始建於唐

蘭州有廟宇,當始於唐,以貞觀元年(627年)敕建嘉福寺為濫觴。其後,隨著蘭州在絲綢之路上的突出地位及城居的增加,陸續興建了普照寺、庄嚴寺、雲峰寺等寺廟。唐代開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吐蕃乘機東侵,廣德元年(763年),隴右盡陷吐蕃,大中五年(851年),蘭州雖被張義湘收復,但隨著唐王朝的覆滅,又被西蕃所佔據。期間,除藏傳佛教有所建樹外,儒、道停滯。宋代立國,其邊界不過秦州之優蕪(今甘谷)。以後向西拓展,終於元豐四年收復蘭州,以既定治國國策為方略,儒道得到崇尚,使唐代後期及五代被胡化的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基於此,除恢復重建部分寺院外,傳統的宗教場所文廟、道觀、城隍等感化說教設施陸續興建和恢復,如東華觀、九陽觀、隍廟、文廟等。這些寺院道觀,尚能滿足當地的善男信女燒香拜佛,還可以滿足雲游之釋道掛單。明清之際,隨著蘭州在穩定邊疆特別是在政治、軍事地位的加強,改變了戍守墾邊及農牧經濟狀況,手工業、商業得到發展,人口增加。為適應城市結構的這一變化,除了對舊有的感化設施進行修葺、補繕、重建外,還新修了一些寺院,如北塔禪院(北塔山)、白衣寺(東關正街,今慶陽路)、凝熙觀(東大街,今張掖路東段)、崇慶寺(五泉山)、金山寺(金城關)、興遠寺(孫家台)、金天觀(明建文二年由肅庄王在宋九陽觀基礎上重建,現工人文化宮南部)、白雲觀(翠英門)、三聖廟(隍廟後)、龍王廟(橋門街,現中山路北段)、媽祖廟(新關正街,現秦安路)、武廟(關帝廟)等40多座廟觀。這些寺廟,分屬於儒、釋、道三教。從總體分析,屬於儒道的廟觀,遠遠超過佛教的寺院,這是明清以來朝廷對道教採取懷柔政策的必然結果,加之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西方宗教的侵入,傳統宗教加速了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步伐。特別是反映道教淵源及三教和平共處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及其派生出來的舞台藝術、民間神話等口頭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後期70多處廟宇落戶蘭州

清代後期,隨著信奉伊斯蘭等回教居民的增多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清真寺、天主教堂也落戶蘭州,蘭州的寺廟建築始有西方文化進入,形成多教並存的格局,使蘭州居民的宗教信仰更趨於多元化。特別是清代興起並開始建設各地會館,除為蘭州帶來天南海北的商業文化外,還為蘭州的寺廟文化增添不少特色,在外來文化的改造和傳統文化的革新方面增加了新氣象,成為蘭州移民文化的組成部分。民國間,除對金天觀、北塔山宮、閣、殿維修和興建一些名人祠堂外,在廟宇文化的創新與保護上沒有什麼建樹。至民間十年,只在城區及四周尚有西京寺(西京橋,梁家莊東南)、金天觀(握橋西)、白雲觀(北園街西)、太清宮(四墩坪)、老君廟(四墩坪)、行宮(上溝行宮巷)、報德寺(潛園,現蘭大二院),武廟(橋門街)、河神廟(龍王廟,鐵橋西南)、清真寺(西關正街)、火神廟(西關正街)、嘉福寺(木塔寺,北門西)、楚忠祠(後後街)、真武宮(木塔巷)、瑪廟(馬坊門街,現永昌路中段)、關帝廟(道門街,今金塔巷)、萬壽宮(萬壽宮街,現通渭路)、三聖廟(隍廟後)、隍廟(隍廟巷)、關帝廟(余福巷)、馬神廟(萬壽宮街)、火神廟(火葯局舊址,火葯局巷,下水巷北)、庄嚴寺(西大街,現張掖路步行街晚報社)、三聖廟(箭道巷北)、福音堂(箭道巷口),東岳廟、東華觀、火祖廟、雷祖廟、媽祖廟(東大街,張掖路東段),凝熙觀(山字石)、痘母宮(三字石)、大佛寺(學院街,今蘭園)、縣文廟(道升巷)、鐵柱宮(道門街,今金塔巷)、劉公祠(下官園,民勤後街)、劉(忠壯)公祠(東關下街,慶陽路)、昭忠祠(慶陽路)、忠義祠(下東關)、金花廟(井兒街)、白衣寺(東關正街,慶陽路)廣福寺、五瘟祠(南關正街,慶陽路西段)、清真寺(忠信街、南關)、三光閣(行宮西南)、慈雲寺(官驛後)、靛園寺(顏家溝)、紅廠寺(上溝)、關帝廟(紅廠寺西)、三官廟(陸家巷)、天主教堂(小溝頭)、五泉山廟、北塔山廟、金山寺(金城關)、龍王廟(蓮花池,小西湖公園)、八臘廟(柚川)、興遠寺(孫家台,蘭州唯一一處藏傳喇嘛教寺院,現由拉卜楞寺管理)等70多處廟宇。

清代始占廟產辦學

蘭州的廟宇房產被移作他用,始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甘肅巡撫許容在土地祠創辦「新關社學」為發端,至光緒同新學興起止,先後有龍泉里塾(五泉山)、中營義學(三字石三聖廟)、前營義學(新關祖師廟)、後營義學(官溝沿火神廟)迎恩里塾(東稍門風神廟、小北街榮光寺、西關包公祠)、育英義學(東大街凝熙觀)、正德義學(庄嚴寺)、崇文義學(橋門街關帝廟)、講義學社(新關正街祖師廟)等都佔用廟產辦學。民國間,這些義學、社學大部分都過渡為社區和街區的國民學校。義學、社學的興辦,雖在啟蒙教育上大有建樹,但廟宇文化受到侵害。「五·四」前後,受新生活運動的影響,市區一些廟觀多辟為文化、教育等公用和商業設施,如教育拓展會、科學教育館、工業展覽館、中山市場等,就分別開設於東華觀、隍廟、庄嚴寺和普照寺內。一些學校也在寺廟內興辦,在庄嚴寺(今蘭州日報社)辦有育才館,在風神廟(今蘭州十一中校址)辦起甘肅測量學校,甘肅第一女子職業學校先遷火神廟(今金塔巷二小),後進萬壽宮(今市委西院);還有知行學校(北塔山)、忠粟中學(文廟,今二中)、蘭山中學(白衣寺,今蘭州市博物館)、蘭山中醫學校(白衣寺)等學校,都佔用廟產辦學。這是蘭州的廟產又一次被大量的佔用。抗日戰爭中日機的轟炸,又使一些廟宇毀於戰火或破壞嚴重,如普照寺、東華觀、雷祖廟、媽祖廟等。蘭州建市前後,一些興建的國立學校,由於校址問題得不到解決,也以廟產作為校舍。解放後,在破除迷信的政策下,除了保留南北兩山和市區內有影響的寺廟外,一些較小的廟宇多被企事業單位佔用,或者辟為民居。「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廟宇的雕塑、壁畫雖遭受破壞,但尚有古廟之遺跡保留於原址。迨本世紀初,大規模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由於決策者的鼠目寸光,市區內的廟宇所剩無幾,使廟宇文化幾乎毀壞殆盡。就連中國儒學的創造者———孔聖人也被發配,其他的就無足輕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經明清兩代的增修、擴修,使北塔山,五泉山寺廟群既有佛教的禪院,又有道教宮、洞、廟、觀,還有儒教的廟、閣、樓以及近現代的祠堂、紀念堂館,成為蘭州南、北兩山集佛教、道教、儒教為一山的儒釋道文化聖地,也是儒釋道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典型去處,至今少有變化。更為可貴的是,城中修建的各地會館,在彰顯各地商旅文化的同時,又使儒、道及廟宇文化增加特色,形形色色的古代建築,雕塑,南腔北調的舞台藝術,乃至住持、道長,善男信女,都各有風度。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頗具蘭州特色的廟宇文化已消失的無蹤無影

Ⅵ 蘭州市七里河文化宮孫家台小區屬於那個交警隊管

七里河交警隊,在西站1路車終點站對面。

Ⅶ 蘭州清真火吧

蘭州的寺廟與寺廟文化 寺廟建築是佛教引進中國之產物,以漢明帝始建洛陽白馬寺為肇端。大約在南北朝時,始有塔,唐代多「寺」,宋帝多崇道教,故多廟觀,元代,寺以「禪院」代之。寺、塔、廟、觀、庵等宗教建築,不僅在形式上形成影響中國社會生活的廟宇文化,還成為信仰文化的主要經典場所。 蘭州的廟宇始建於唐 蘭州有廟宇,當始於唐,以貞觀元年(627年)敕建嘉福寺為濫觴。其後,隨著蘭州在絲綢之路上的突出地位及城居的增加,陸續興建了普照寺、庄嚴寺、雲峰寺等寺廟。唐代開寶年間,安祿山、史思明叛亂,吐蕃乘機東侵,廣德元年(763年),隴右盡陷吐蕃,大中五年(851年),蘭州雖被張義湘收復,但隨著唐王朝的覆滅,又被西蕃所佔據。期間,除藏傳佛教有所建樹外,儒、道停滯。宋代立國,其邊界不過秦州之優蕪(今甘谷)。以後向西拓展,終於元豐四年收復蘭州,以既定治國國策為方略,儒道得到崇尚,使唐代後期及五代被胡化的傳統文化得到發揚光大。基於此,除恢復重建部分寺院外,傳統的宗教場所文廟、道觀、城隍等感化說教設施陸續興建和恢復,如東華觀、九陽觀、隍廟、文廟等。這些寺院道觀,尚能滿足當地的善男信女燒香拜佛,還可以滿足雲游之釋道掛單。明清之際,隨著蘭州在穩定邊疆特別是在政治、軍事地位的加強,改變了戍守墾邊及農牧經濟狀況,手工業、商業得到發展,人口增加。為適應城市結構的這一變化,除了對舊有的感化設施進行修葺、補繕、重建外,還新修了一些寺院,如北塔禪院(北塔山)、白衣寺(東關正街,今慶陽路)、凝熙觀(東大街,今張掖路東段)、崇慶寺(五泉山)、金山寺(金城關)、興遠寺(孫家台)、金天觀(明建文二年由肅庄王在宋九陽觀基礎上重建,現工人文化宮南部)、白雲觀(翠英門)、三聖廟(隍廟後)、龍王廟(橋門街,現中山路北段)、媽祖廟(新關正街,現秦安路)、武廟(關帝廟)等40多座廟觀。這些寺廟,分屬於儒、釋、道三教。從總體分析,屬於儒道的廟觀,遠遠超過佛教的寺院,這是明清以來朝廷對道教採取懷柔政策的必然結果,加之民間信仰的多元化和西方宗教的侵入,傳統宗教加速了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步伐。特別是反映道教淵源及三教和平共處的神話小說《封神演義》、《西遊記》及其派生出來的舞台藝術、民間神話等口頭文學藝術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清後期70多處廟宇落戶蘭州 清代後期,隨著信奉伊斯蘭等回教居民的增多和西方文化的滲透,清真寺、天主教堂也落戶蘭州,蘭州的寺廟建築始有西方文化進入,形成多教並存的格局,使蘭州居民的宗教信仰更趨於多元化。特別是清代興起並開始建設各地會館,除為蘭州帶來天南海北的商業文化外,還為蘭州的寺廟文化增添不少特色,在外來文化的改造和傳統文化的革新方面增加了新氣象,成為蘭州移民文化的組成部分。民國間,除對金天觀、北塔山宮、閣、殿維修和興建一些名人祠堂外,在廟宇文化的創新與保護上沒有什麼建樹。至民間十年,只在城區及四周尚有西京寺(西京橋,梁家莊東南)、金天觀(握橋西)、白雲觀(北園街西)、太清宮(四墩坪)、老君廟(四墩坪)、行宮(上溝行宮巷)、報德寺(潛園,現蘭大二院),武廟(橋門街)、河神廟(龍王廟,鐵橋西南)、清真寺(西關正街)、火神廟(西關正街)、嘉福寺(木塔寺,北門西)、楚忠祠(後後街)、真武宮(木塔巷)、瑪廟(馬坊門街,現永昌路中段)、關帝廟(道門街,今金塔巷)、萬壽宮(萬壽宮街,現通渭路)、三聖廟(隍廟後)、隍廟(隍廟巷)、關帝廟(余福巷)、馬神廟(萬壽宮街)、火神廟(火葯局舊址,火葯局巷,下水巷北)、庄嚴寺(西大街,現張掖路步行街晚報社)、三聖廟(箭道巷北)、福音堂(箭道巷口),東岳廟、東華觀、火祖廟、雷祖廟、媽祖廟(東大街,張掖路東段),凝熙觀(山字石)、痘母宮(三字石)、大佛寺(學院街,今蘭園)、縣文廟(道升巷)、鐵柱宮(道門街,今金塔巷)、劉公祠(下官園,民勤後街)、劉(忠壯)公祠(東關下街,慶陽路)、昭忠祠(慶陽路)、忠義祠(下東關)、金花廟(井兒街)、白衣寺(東關正街,慶陽路)廣福寺、五瘟祠(南關正街,慶陽路西段)、清真寺(忠信街、南關)、三光閣(行宮西南)、慈雲寺(官驛後)、靛園寺(顏家溝)、紅廠寺(上溝)、關帝廟(紅廠寺西)、三官廟(陸家巷)、天主教堂(小溝頭)、五泉山廟、北塔山廟、金山寺(金城關)、龍王廟(蓮花池,小西湖公園)、八臘廟(柚川)、興遠寺(孫家台,蘭州唯一一處藏傳喇嘛教寺院,現由拉卜楞寺管理)等70多處廟宇。 清代始占廟產辦學 蘭州的廟宇房產被移作他用,始於清雍正七年(1729年)以甘肅巡撫許容在土地祠創辦「新關社學」為發端,至光緒同新學興起止,先後有龍泉里塾(五泉山)、中營義學(三字石三聖廟)、前營義學(新關祖師廟)、後營義學(官溝沿火神廟)迎恩里塾(東稍門風神廟、小北街榮光寺、西關包公祠)、育英義學(東大街凝熙觀)、正德義學(庄嚴寺)、崇文義學(橋門街關帝廟)、講義學社(新關正街祖師廟)等都佔用廟產辦學。民國間,這些義學、社學大部分都過渡為社區和街區的國民學校。義學、社學的興辦,雖在啟蒙教育上大有建樹,但廟宇文化受到侵害。「五·四」前後,受新生活運動的影響,市區一些廟觀多辟為文化、教育等公用和商業設施,如教育拓展會、科學教育館、工業展覽館、中山市場等,就分別開設於東華觀、隍廟、庄嚴寺和普照寺內。一些學校也在寺廟內興辦,在庄嚴寺(今蘭州日報社)辦有育才館,在風神廟(今蘭州十一中校址)辦起甘肅測量學校,甘肅第一女子職業學校先遷火神廟(今金塔巷二小),後進萬壽宮(今市委西院);還有知行學校(北塔山)、忠粟中學(文廟,今二中)、蘭山中學(白衣寺,今蘭州市博物館)、蘭山中醫學校(白衣寺)等學校,都佔用廟產辦學。這是蘭州的廟產又一次被大量的佔用。抗日戰爭中日機的轟炸,又使一些廟宇毀於戰火或破壞嚴重,如普照寺、東華觀、雷祖廟、媽祖廟等。蘭州建市前後,一些興建的國立學校,由於校址問題得不到解決,也以廟產作為校舍。解放後,在破除迷信的政策下,除了保留南北兩山和市區內有影響的寺廟外,一些較小的廟宇多被企事業單位佔用,或者辟為民居。「文化大革命」中,大部分廟宇的雕塑、壁畫雖遭受破壞,但尚有古廟之遺跡保留於原址。迨本世紀初,大規模城市改造和房地產開發,由於決策者的鼠目寸光,市區內的廟宇所剩無幾,使廟宇文化幾乎毀壞殆盡。就連中國儒學的創造者———孔聖人也被發配,其他的就無足輕重了。 值得一提的是,經明清兩代的增修、擴修,使北塔山,五泉山寺廟群既有佛教的禪院,又有道教宮、洞、廟、觀,還有儒教的廟、閣、樓以及近現代的祠堂、紀念堂館,成為蘭州南、北兩山集佛教、道教、儒教為一山的儒釋道文化聖地,也是儒釋道互為改造,三教合一的典型去處,至今少有變化。更為可貴的是,城中修建的各地會館,在彰顯各地商旅文化的同時,又使儒、道及廟宇文化增加特色,形形色色的古代建築,雕塑,南腔北調的舞台藝術,乃至住持、道長,善男信女,都各有風度。 可是令人遺憾的是,頗具蘭州特色的廟宇文化已消失的無蹤無影
是否可以解決您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文化宮孫家台屬於哪個社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