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什麼是榕樹文化
文壇巨匠巴金最近去世,引起世人一番追思和慨嘆。作為廣東人,更是很自然地由巴金聯想到新會著名的景觀———「小鳥天堂」。
是巴金使新會「小鳥天堂」得以揚名。在中國,以鳥著稱的地方很多,那種一棵樹就可以據地稱王的老榕在南方也很常見。巴老卻對新會的「小鳥天堂」情有獨鍾,他在名篇《鳥的天堂》中寫道:「似乎每一片樹葉上都有一個新的生命在顫動,這美麗的南國的樹!」另外,據筆者所知,一個聯合國官員曾說過,世界上有兩處由一株榕樹形成的鳥兒樂土,一個在印度旁遮普,一個在中國新會。新會成為「鳥的天堂」,是實至名歸。
這種「一株榕樹便天堂」的榕樹,桑科椿屬,只產於中國南部(包括台灣)、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日本、琉球和印度。它高大雄偉、自繁成林、根系盤屈、四季常青,是亞熱帶頗為獨特的樹種。
榕樹的氣根千絲萬縷,恰似長髯隨風飄拂,又有垂柳的婆娑多姿。它依賴母體的營養,並吸收空氣中的水分養分不斷朝下伸展,一旦氣根尖端的生長點(又稱白點)觸及泥土,甚至只要觸及客土樹體破損處或凹陷處積存的少許土壤,便會長出根系,最後成長為一代新樹。這種枝幹交織,像藤蔓一樣同根生長、脈絡相連的「連體生長」現象,是木本植物世界中最為獨特的現象,它在「原位原樹」上產生出來的「多代同堂」奇觀,造就了獨樹成林的「榕蔭遮半天」宏大奇景。
榕樹不僅獨具生物學上的特色,還與名人、地方特色以及文化結緣。比如榕樹是福建的省樹,福州簡稱「榕」,福州市內計有榕樹16萬棵,堪稱「榕之國」。漳州市朝陽鎮橋頭村的明代古城牆上有一株榕樹,它盤根錯節連綿2公里,可說是一道可獲世界之最的「榕樹城牆」。
榕樹的葉茂枝繁、蒼勁挺拔、古樸穩健、生生不息,自然在南國人們的心目中生成了一種獨有的「榕樹文化」。逢年過節或紅白之事,有喝榕樹水以求長壽的,有撒榕樹葉以求吉祥的,有掛榕樹枝於門楣上以辟邪的,更有在老榕樹前舉行結婚儀式的。明朝大學士黃道周寫下過傳世名篇《榕頌》,嘉靖年間理學名宦林希元撰寫《榕論》,動員民眾廣植榕樹。
第一個為「鳥的天堂」譜曲的是著名作曲家呂遠,曲目是《鳥的天堂,人的樂園》,其時正是中國的動盪年代。歌曲首尾那幾聲小鳥的清脆叫聲,幻化出一方樂土,引起人們多少嚮往。
很多人不一定知道,被胡適譽為「中國第一才女」的林徽因,還有一個頗有詩意的別稱「榕樹根里的林徽因」,大概是因為她那句很有名氣的詩行吧———你和我,同來攀動那根希望的弦!
畫榕畫到成為風靡藝壇的個人品牌的是汕頭畫家杜應強,他的代表作是《百榕圖》。在神舟六號飛船的搭載物品中,有一幅國畫長卷《神州頌》,該作品匯集了全國國畫家的近期力作,杜的作品《村口古榕》便在其中。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到TCL集團公司進行國有企業改革問題調研時,在公司花園里種了一棵榕樹。他以此寄望TCL發揮「榕樹效應」,把企業做大做強,產生「榕樹經濟」,從而發展成為屹立於國內外企業之林的「大榕樹」。這實在是「鳥的天堂」理念的一個很有意思的延伸。
② 各種樹的含義
橄欖樹象徵和平,檸檬樹象徵是幸運,木棉樹象徵是英雄,桃樹象徵是福壽,橡樹象徵是勇敢型與堅貞,胡楊樹象徵是頑強,蘋果樹象徵是愛情,垂柳象徵是少女,絲棉象徵是美人,紅豆樹象徵是愛情。
③ 在日本文化中,世界樹的意義,求科普
世界之樹(古諾斯語:Yggdrasill),又稱為「宇宙樹」或「乾坤樹」.在日本人心中有著寄託美好願望(將大日帝國建設成如世界樹一樣的仙境)的象徵。
④ 詩經之桃夭,上古桃文化,蘊含著什麼文化密碼
詩經中說: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在華夏歷史發展的進程中,桃樹都佔有重要的地位。李時珍曾經在本草綱目中也說過:桃樹辛氣惡、故能厭邪氣,所以桃樹有驅邪鎮妖的作用。桃樹又稱為降龍木、仙木。
中國的門神郁壘和神荼也跟桃樹也產生了不解之緣。在上古時期,郁壘和神荼居住的地方有一顆巨大無比的桃樹。據說這個桃樹有一個洞,這個洞口正對著東北方向,而這個洞口就是鬼門。
他們兩個人一邊一個守著鬼門,發現有鬼從門中私自逃跑的話,就會把他們抓起來,要受鞭茨之行。根據刑法的輕重,有的鬼怪會被他們打到殘疾,有的會直接打到魂飛魄散。
之所以選桃樹當做陽間跟陰曹地府連接的鬼門,就是因為桃木本身有鎮妖的作用,可以壓制住鬼怪不做怪。
⑤ 樹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
在中國樹的種類有很多,不同的樹寓意不同。大樹枝繁葉茂象徵繁榮鼎盛,樹根粗壯紮根於土壤象徵踏實穩重。整棵樹象徵正直,頂天立地,堅強無畏,默默無聞,堅韌不拔等精神品質。並且有著遮風避雨以及安全感和依靠,團結可靠的寓意。
1、橄欖樹象徵和平。
2、檸檬樹象徵是幸運。
3、木棉樹象徵是英雄。
4、桃樹象徵是福壽。
5、橡樹象徵是勇敢型與堅貞 。
6、胡楊樹象徵是頑強 。
7、蘋果樹象徵是愛情。
8、垂柳象徵是少女。
9、絲棉象徵是美人。
10、紅豆樹象徵是愛情。
11、榕樹象徵寬容。
12、沒數象徵給家中帶來福氣。
⑥ 樹先生深刻內涵是什麼
簡單說來就是一部精神病人養成記。從樹的爸爸失手殺掉他的哥哥,開始揭露家庭教育的悲劇,側面批判80年代社會風氣的極端,一面是改革開放接受新文化的影響跟沖擊,一面又是社會原有的保守,最終造成樹的哥哥之悲劇,關鍵詞80年代的流氓罪
樹的回憶跟夢中出現父親的形象從來都是冷酷嚴肅的,令人感到恐懼,樹也是及其緊張害怕的。電影後來出現樹把父親掐死的畫面,那應該是他潛意識里對抗掙扎而不是過去的痛苦回憶,因為在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已經死了
在樹的印象中哥哥是很快樂親近的,總是給與他鼓勵跟指引。注意哥哥的打扮,發型是當年最流行的批頭士發型,蛤蟆墨鏡,加上有些浮誇的動作,這在現在給人一種浪盪青年的感覺,但也很可愛,但是在八十年代卻是非常令人詬病的,這是反映兩代人意識形態上的代溝及當時社會發展下的陣痛與傷疤,樹的哥哥便是社會發展下的犧牲品
在樹長大之後,跟他一起長大的有幾個混得還不錯的,有的成為了民營企業家,有的開辦了自己的補習學校。而這些人,各自存在道德上的缺陷,或是張揚跋扈,霸道蠻橫,或是風流放盪,對妻子家庭不忠。這些又從側面揭露那些所謂的「成功人士」,表面風光之下的陰暗,批判社會風氣的墮落與腐朽。
樹表面上在村裡跟誰都搭得上話,其實卻沒有什麼朋友。他是邊緣而孤僻的。村裡的人多少都沾親帶故的,所以大家表面上對待樹還是比較客氣的,也是為了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些罷了,這就是中國社會的「面子文化」。光頭因為樹不小心踩了他的鞋子故意為難他,甚至逼他下跪的事發生一點也不意外,事實上樹在心裡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樹一直被邊緣,被歧視,卻只能忍著裝著毫不在意。大家其實很看不起樹,卻依舊「樹哥」長「樹哥」短親昵的叫著,這一切,都是為了那所謂的「面子」。樹的內心是相當壓抑的,一方面他渴望被大家尊重,渴望與大家走到一起,但終究還是被現實毫不留情的邊緣化。
樹與小梅的愛情是苦澀的。兩個人之間沒有那種少男少女之間對愛情天真與浪漫的憧憬,僅僅是都最現實而無奈選擇了對方。像樹這樣沒有事業,甚至沒有一份體面的工作,長相也不出眾的大齡男青年對愛情根本沒有太大的奢望。他唯一渴求的僅僅是中國人傳統的娶妻生子,讓自己體面一些罷了。所以在結婚的時候因為沒有借到他渴求的婚車他憤怒了,他很不甘心。別人都能賓士寶馬,自己想要輛皇冠都成了奢求,他內心壓抑的憤懣爆發了。而像小梅那樣的生理有缺陷的狀況自然也好不到哪去。兩個都是處於底層的人,都是保守辛酸的,我們都希望能看到他們或許會有一些惺惺相惜,攜手共創甜蜜平凡的生活,而這些都沒能成為現實。其實雙方內心都是掙扎的,都不大看得上對方,又都無奈,只能向現實妥協。樹與小梅的之間的愛情,表現了底層人物在現實壓迫下對生活的無奈與掙扎。樹在結婚的時候瘋了一切顯得那麼突兀。令人十分遺憾,特別是對他後來的幻覺與現實的交疊不能理解。原以為不幸的小人物終於可以迎來自己的小幸福的圓滿結局也破滅了,但對於樹,這或許並不是最差的結局,至少,他看到了他所期望看到的,最後幻想著與小梅一起攜手奔向了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繼續向殘酷的現實妥協、做最無奈的選擇,忍痛不言,借煙酒麻痹自己,強顏歡笑。
對於小梅這個角色,可能給大家的印象就是相當羞澀,單純,令人同情與憐愛。其實裡面有很多令人玩味的東西。小梅的「羞澀」其實也是對於樹的防範,剛開始小梅也是嫌棄樹的,但是她的條件確實很難找到更好的男人,最後依舊被樹的老實誠懇所打動。樹最初找小梅動機也無非是一個大齡單身年青年對於女性的渴望,而不是單純的對於愛情的期盼。所以說兩個人剛開始是無所謂愛情的,無非都是各自的無奈選擇。有兩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就是小梅其實是會抽煙的,在跟樹約會的那一次,她表現得很熟練。第二,是小梅其實對那種事也是很有經驗的,結婚洞房的時候,樹已經進入了「冥想狀態」了,她竟然能夠主動把事給辦了,這種能力絕非是天賦沒有經驗是不可能如此熟練的辦到....這一下子顛覆了大家對小梅清純羞澀的印象,其實小梅這個角色還有隱情。大家要注意她工作的地方就能猜出一些端倪。「盲人按摩」,對於按摩保健這個行業在國內的很多潛規則,就不詳細述說了。而且小梅雖然是個聾啞人,但是長得並不難看,也應該有男人對她產生興趣,事實上樹先生最早對小梅產生的也不過是那個意思。所以小梅很有可能就是一個在無奈生活中飽受欺凌,掙扎而不幸的「失足婦女」。所以她不相信愛情。她並不容易被打動。
樹不相信愛情是因為他的軟弱跟無能,他沒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愛情。小梅不相信愛情是因為自己的不幸跟曲折的經歷。
說道最後,《樹》這部片子其實就是一個茶幾,上面擺著各種各樣的杯具。但這部片子最大的優點並不是這些隱藏著的內涵,而是它把這些杯具渲染得五顏六色,令人看不出悲傷與絕望,只覺得一種淡淡的凄涼、苦澀卻又回味悠長。要看懂它,了解那些所謂的「真相」其實並不重要,更要體會它。畫面回到最後,樹先生牽著媳婦一起奔向了美好的新生活。。。。
⑦ 為什麼中國文化中對「樹」有著特別的崇拜
樹,在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卻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傳奇神秘色彩。或有鬼故事總以榕樹槐樹為背景,也有《倩女幽魂》中的樹妖,即使是生活中的茶餘飯後,總能聽到隔壁家老王砍了樹,遭了報應。
悠悠幾千年的歲月,中國人一直崇敬著生生不息的哲學思想。對於樹的崇拜,正是對於永生意識的崇拜,更是對於大自然萬事萬物的敬畏之心。
⑧ 樹枝在中國文化里象徵著什麼
大樹的枝葉繁茂,象徵著繁榮昌盛,樹根紮根於土壤之中,象徵著穩定安定。整棵樹象徵著正直、不怕死、勇敢、默默無聞、堅忍不拔等精神品質。具有安全感和依賴感,團結可靠的道德觀。
⑨ 中國園林古典植物有哪些文化內涵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一.情感藏體。
在中國傳統園林文化中,花木是人們賦予豐富文化信息的載體, 以及托物言志時常常使用到的媒介。比如松、竹、梅,謂之「歲寒三友」。表示在風霜嚴寒中結成的忠貞友誼,亦用以表示經得起嚴酷環境的考驗,具有堅貞節操的人格:松,蒼勁古雅,不畏霜雪風寒的惡劣環境,能在嚴寒中挺立於高山之巔,具有堅貞不屈、高風亮節的品格。孔子有「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的著名格言:李白歌頌它:「松柏本孤直,難為桃李顏」:竹是「三教」共賞之物,積淀著深厚的文化意韻。「未曾出士先有節,縱凌雲處也虛心」, 因此竹被視作最有氣節的君子。難怪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園林景點中如「竹徑通幽」最為常用。松竹繞屋更是古代文人喜愛之處:梅更是廣大中國人民喜愛的植物。梅具有剛直、高潔、清逸,瀟灑等品格。陸游詞中,「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贊賞梅花不畏強暴的素質及虛心奉獻的精神。陸游詞中的「零落成泥碾作卞, 口有香如故」表示其自尊白愛,高潔清雅的情操。成片的梅花林具有香雪海的景觀, 以梅命名的景點極多。有梅花山、梅嶺、梅崗、梅塢、香雪雲蔚亭等:此外梅蘭竹菊「四君子」。蘭被認為最雅。「清香而色不艷」。明一張羽詩中「能白更兼黃,無人亦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許多香」。清一鄭臀詩曰「蘭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長。堅貞還自抱,何事斗群芳?」。蘭被認為綠葉幽茂,柔條獨秀,無嬌柔之態,無媚俗之意,香最純正,幽香清遠,馥郁襲衣,堪稱清香淡稚。菊花耐寒霜,晚秋獨吐幽芳。我國有數千菊花品種,目前除用於盆栽欣賞外, 已發展成大立菊、懸崖菊、切花菊、地被菊,應用廣泛。陶淵明詩日「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岩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贊賞菊花不畏風霜惡劣環境的君子品格。荷花被視作「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桂花在李清照心目中更為高雅。「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畫欄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連高雅的梅花也為之生妒。隱逸高姿的菊花也為他含羞。可見桂花的高貴。
二.文化符號和吉祥如意的象徵。
松柏為長生和子孫興旺的象徵:梅花花開五瓣,人稱「梅開五福」,成為園林鋪地的吉祥圖案之一。「梅」和「眉」諧音,與喜鵲組合為「喜鵲登梅」的圖案,寓意「喜上眉梢」,廣泛地運用在落地罩雕刻圖案上,營造歡樂祥和的氣氛:竹視為春天的象徵,揚州「個園」,以頌竹為主題。「個」為一片竹葉之狀,「個」園單取一根竹,更含有獨立不倚、孤芳自賞之深意。竹還有象徵子孫興旺的意思。竹子還是佛教教義的象徵:荷花為佛教的象徵,為佛土神聖潔凈之物,成為智慧與清凈的象徵:梧桐在《詩經》中就與鳳凰相聯系。梧桐招鳳凰,成為聖雅之植物。「桐」因為與「同」諧音,常常作為吉祥圖案與其他物體配合,如與喜鵲配合,組成「同喜」的圖案:牡丹有「富貴花」之稱,成為富貴、繁榮昌盛的象徵。如牡丹與芙蓉、牡丹與長春花表示「富貴長春」,牡丹與海棠象徵「光耀門庭」,牡丹與桃表示「長壽、富貴和榮譽」,牡丹與水仙是「神仙富貴」的隱語,牡丹與松樹、壽石又是「富貴、榮譽與長壽」的象徵,牡丹還常與荷花、菊花、梅花等畫在一起,象徵四季,牡丹代表春天:月季為花中「皇後」,月季花艷,月月留春,青春永駐。瓶中插上月季,象徵著四季平安:春海棠成為春天的象徵,海棠門就有春天永駐、春意濃濃的含義:菊花為花中「隱士」,「陶菊」象徵著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傲骨:垂柳婀娜多姿,蘊涵文化意義頗為深厚。垂柳對環境有很強的適應能力,成為生命力的象徵.「柳」與「留」諧音,「柳」也就成為寄寓留戀、依戀的情感載體,自此折柳送別成為朋友分別時的慣例。柳也是家庭和家鄉的象徵:杜鵑為花中西施,是人們鄉戀母親的情感寄託:桂花有「仙友」、「仙客」之稱。它被烙上科舉文化的烙印,蟾中折桂,象徵登第:蘭花象徵友誼,同心的語言被稱為「蘭言」,結拜弟兄被稱為「義結金蘭」:紫荊的葉子形狀如「心」,故用以象徵同心和團結:石榴寓意多子:橄欖象徵和平:紫薇、櫸樹比喻達官貴人:萱草意含忘憂:杞梓喻能人:毛白楊象徵堅忍不拔、奮發向上:火棘表示大公無私、剛正不阿:甘棠喻能臣等。
三.歷史的見證 古樹。
古樹指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名木指具有社會影響、聞名於世的樹,樹齡也往往超過百年。古樹名木具有不可替代的歷史文物價值,古樹之「古」作為一種文化品格,它是歷史文化的積淀, 是園林中的活文物。這種古的文化品格,常常被看作民族、江山的象徵。生長百年以上的古樹已進入緩慢生長階段,干徑增粗極慢,形態上給人以飽經風霜、蒼勁古拙之感。世界上長壽樹大多是松柏類、櫟樹類、杉樹類、榕樹類樹木, 以及槐樹、銀杏樹等。名木或以姿態奇特觀賞價值極高而聞名,如中國黃山的「迎客松」:或以歷史事件而聞名如泰山岱廟中漢柏,是漢武帝劉徹封禪時所植。或以傳說異聞而聞名, 如陝西黃陵軒轅廟內的「黃帝手植柏」,樹高近2 0米,下圍1 0米,是中國最大的柏樹,據說是傳說中的中華民族始祖軒轅氏黃帝親手所植:北京潭柘寺內的銀杏樹(稱「帝王樹」),相傳為遼代植,高3 0餘米,直徑4米。許多古樹名木經歷過朝代的更替,人民的悲歡,世事的滄桑,可藉以撰寫說明,普及歷史知識。古樹名木為文化藝術增添光彩,它們是歷代文人詠詩作畫的題材,往往伴有優美的傳說和奇妙的故事。古樹名木也是名勝古跡的佳景,如北京戒台寺的「卧龍松」,鐵桿虯枝若蒼龍騰飛,給人以美的享受。所以古樹名木既能使人產生懷古的幽思,又可獲得審美快感。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反映了中國文人和大眾的精神世界和情感追求。這樣的生存智慧,藝術化的文化環境和詩意人生,成為我們時代文化和藝術寶庫的一部分,也是現代園林景觀設計的珍貴資源中國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中國傳統園林藝術源遠流長,品味高雅。作為一門藝術,它承載了豐富的中國傳統精神文化。而在物質載體上,環境氣氛給人以意境感受,造型風格給人以形象感知,象徵涵義給人以聯想認識。而本文著重講中國古典園林中植物的精神文化內涵。
⑩ 有關樹文化的詞語,偐語
有關樹文化詞語、諺語如下: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八月桂花香又香,大樹靠的根來養。背靠大樹好乘涼。財多惹禍,樹大招風。炒豆出牙,鐵樹開花。沒有梧桐樹,哪有鳳凰來。人怕沒志,樹怕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