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是什麼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發達的文化產業、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切實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提供文化強國的有力制度保障。深入貫徹落實總書記關於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確保意識形態安全,始終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文化強國建設,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是有效抓手。
文化強國的重要性
特別是2020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極大地鼓舞了全黨全國人民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同時也要看到,國際輿論斗爭依然激烈,我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了全局性、根本性的轉變。
在新的信息環境下,針對網路意識形態碎片化、隱蔽化、泛娛樂化等新動向,要加強網路治理,有力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提升網路宣傳引導力,促進網路意識形態空間更加積極健康,為文化強國建設營造良好環境。
② 怎樣理解文化強國
對文化強國的理解:
文化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家園」,獨特的民族文化是維系一個民族生存發展的精神紐帶。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在當今世界,文化是「軟實力」,文化生產力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國際競爭越來越表現為文化競爭。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國際地位。
文化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高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建設文化強國有利於促進經濟社會發展。
利用文化強國的方法:
(1)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振興國家的靈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方向。要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深入研究和教育,運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導社會思想,聚集社會共識。
(2)全面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質。這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堅持依法治國,以德治國,強化社會道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道德教育,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弘揚時代新紀元。
(3)豐富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讓人民享受健康,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③ 所謂文化強國 主要表現為
1.具有高度文化素養的國民
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一切發展的基礎,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全體國民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水平,具有較強的科學意識、民主意識、法制意識等現代意識,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成為大多數人的自覺追求,熱愛和平、正直善良、勤勞勇敢、誠實守信、團結互助、敬老愛幼,成為社會主導價值。人與人之間、階層與階層之間能夠美美與共,各得其所。社會成員能夠公平均等地享受教育資源,素質教育真正成為提高國民科學文化素質的自覺行為,公民的創造力和聰明才智能夠充分激發。如果沒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發揮,沒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極大豐富,沒有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和人的現代化,就不可能真正成為一個文化強國
2.發達的文化產業;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而在這個過程中,文化建設無疑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強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挖掘和闡發,才能最大限度地在全社會凝聚核心共識,進而堅守核心價值觀.
④ 什麼是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文化的先進性。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這種自信,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文化強國標志:
1、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2、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3、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⑤ 文化強國的三要素是什麼
文化強國的三個表現是什麼
2020-10-30 15:50:39
文/葉丹
文化強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指導思想),建設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基本特徵)社會主義文化(本質和核心),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文化強國標志
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領域運行的軸心原則就是不斷地自我復制,自我表現,自我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如果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那麼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就可以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成文化生產力。
三是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
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使其佔到GDP比重的8%—10%,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
2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
(1)必由之路:必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方向。
(2)關鍵是增強全民族的文化創造活力,需要樹立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3)最重要的是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
(4)主要內容:必須努力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四有」公民,發展教科文,增強文化整體實力和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開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創建活動。
(5)中心環節: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質,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⑥ 文化強國是什麼樣子的
文化強國戰略從大的層面講是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通過創新與創造進一步解放文化生產力;從小的層面講得看我們是否有叫得響的文化作品、我們的創意產業是否位於世界前列、我們的文化理念與價值觀能否輸出海外。
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在長期發展歷史中積累起來的精神成果,是維系國家和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命脈和人民的精神家園。在當代中國,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核心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精神力量。
(6)文化強國的表現有哪些擴展閱讀
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中國夢,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發展、相互促進的結果,是兩個文明比翼雙飛的發展過程。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興國之魂、強國之魂。
愛國主義始終是把中華民族堅強團結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創新始終是鞭策我們在改革開放中與時俱進的精神力量。全國各族人民一定要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不斷增強團結一心的精神紐帶、自強不息的精神動力,永遠朝氣蓬勃邁向未來。
他強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國家有力量。要鍥而不舍、一以貫之抓好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為全國各族人民不斷前進提供堅強的思想保證、強大的精神力量、豐潤的道德滋養。
⑦ 怎樣才是一個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
文化強國標志:
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
⑧ 什麼是文化強國
文化強國字面意思就是在文化上強大的國家,主要表現為對內表現為文化自信,對外表現為對其他民族有較強的吸引力。文化的自信和吸引力,從根本上說,來自文化的先進性。
文化強國的文化,總是能引領時代進步的潮流,代表人類文明未來的發展方向。文化強國的國民,對自身文化的歷史傳統總是感到自豪和自信,有了這種自信,我們就不會因為暫時的困難和挫折而喪失信心,更不會因為別人的批評和指責而無所適從。
(8)文化強國的表現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強國標志:
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領域運行的軸心原則就是不斷地自我復制,自我表現,自我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如果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那麼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就可以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成文化生產力。
三是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使其佔到GDP比重的8%—10%,文化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文化管理體制和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充滿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
參考資料:
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洪曉楠:從文化資源大國走向文化強國
網路—文化強國戰略
⑨ 文化強國表現
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大幅提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推進,良好思想道德風尚進一步弘揚,全體國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科學文化與人文文化協同發展;
適應人民需要的文化產品更加豐富,精品力作不斷涌現;文化事業全面繁榮,覆蓋全社會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實現標准化、均等化。
二是全社會的文化創新活力充分激活。
創新是文化的生命,文化領域運行的軸心原則就是不斷地自我復制,自我表現,自我創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文化如果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從而使創新文化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一切文化創造源泉充分涌流,那麼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就可以通過創新轉變為經濟社會發展的資源,文化軟實力就會轉變成文化生產力。
三是文化產業的規模大幅提升
國際競爭力、影響力大幅提高,形成一批有國際競爭力、影響力的文化企業和跨國文化產業集團,在世界文化產業發展中引領潮流。
⑩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表現是什麼
文化強國的力量表現如下:
文化強國是指一個國傢具有強大的文化力量,這種力量既表現為具有度文化素養的國民,也表現為發達的文化產業,還表現為強大的文化軟實力。
我國一直在實踐探索中不斷深化對文化強國的內涵認識,從而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進程不斷深入向前。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是夯實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的基石。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更需要我們堅定文化自信,呼應時代課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打下堅實的文化基礎。
文化強國理念的提出:
全會明確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遠景目標,對「十四五」時期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進行了戰略部署。在這個歷史進程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不僅為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根本思想保障,而且發揮著至關重要的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