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古羅馬建築受哪個文化影響較大

古羅馬建築受哪個文化影響較大

發布時間:2022-06-16 23:52:33

① 古羅馬標志性建築有哪些

羅馬的標志性建築是古羅馬競技場,又叫斗獸場。它是迄今遺留下來的古羅馬建築中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羅馬帝國永恆的象徵。另外還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
、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望採納,謝謝

② 古羅馬的建築有什麼特點它對現代建築的影響如何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一般以厚實的磚石牆、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拱頂結構為主要特點。
編輯本段建築特點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古羅馬建築的三個時期
古羅馬建築在公元1~3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古羅馬的建築分為三個時期: 一、伊特魯里亞時期(公元前8-前2世紀),伊特魯里亞曾是義大利半島中部的強國。其建築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羅馬王國與共和初期的建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二、羅馬共和國盛期(公元前2世紀-前30年),羅馬在統一半島與對外侵略中聚集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 古羅馬馬采魯斯劇場
自然資源,有可能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公元前146年對希臘的征服,又使它承襲了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於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並發展了羅馬角斗場。同時希臘建築在建築技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地影響著羅馬。 三、羅馬帝國時期(公元前30年-公元476年),公元前30年羅馬共和國執政官奧古斯都稱帝。從帝國成立到公元後180年左右是帝國的興盛時期,這時,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建造了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等等。此外,劇場、圓形劇場與浴場等亦趨於規模宏大與豪華富麗。3世紀起帝國經濟衰退、建築活動也逐漸沒落。以後隨著帝國首都東遷拜占庭,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建築活動仍長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 [1]
古羅馬建築在歐洲
15世紀後,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傳入中國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里有羅馬角斗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17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里有過3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編輯本段建築賞析
羅馬最古老的建築均屬於宗教建築。供奉朱庇特、朱諾和密涅瓦的神廟就建築在奧林匹亞山上。從展出的模型可以看出該神廟比較寬闊,但並不高大雄偉,有坡度陡峻的屋頂。它繼承了羅馬人祖先--埃特魯斯坎人的建築和裝飾傳統。同時開始借鑒希臘人的建築風格。 古羅馬文化早期在自身的傳統上受伊特魯里亞、希臘文化的影響,吸收其精華並融合而成。公元前3世紀以後,羅馬成為地中海地區的強國,其文化亦高度發展。 古羅馬建築與雕塑發展迅速,現存的建築有 羅馬斗獸場 君士坦丁凱旋門 龐培城 萬神廟 隨著城市的不斷發展,羅馬人開始著手建築幾乎遍及帝國的高架輸水道。羅馬最古老的高架輸水道可以上溯到公元前312年。它體現了羅馬帝國的國力雄厚。同時,共性的設計方式,在力學和藝術學上都是大創新,節省了大量材料。 羅馬廣場是羅馬市民社會、政治和宗教生活的中心。它地處城市的中心地帶,通常位於兩條交通幹道的交 古羅馬廣場
匯處,是一片開闊的長方形空地。城市越大,廣場規模越宏偉。空曠的廣場周邊,分布著城市官方奉祀的神廟和公眾生活相關聯的法院、市場這樣最重要的建築,每座建築前均有一排覆頂卷形廊柱。正因為如此,羅馬廣場是城市的主要公共活動場所。隨著城市的發展繁榮,眾多紀念性建築的修建使廣場得到擴展和裝飾,並成為展示中央權威的一種顯著標志。自從羅馬成為疆域覆蓋從西班牙到小亞細亞的帝國首都後,諸位皇帝,尤其在公元1世紀施行統治的從奧古斯都到圖拉真等皇帝,均擴建了羅馬廣場,他們所建的每個廣場都比其前任規模更加宏大、裝飾更加精緻。在羅馬帝國廣場,我們可以看到這一發展的成就。 然而,最能展現帝國風採的莫過於羅馬的神殿和議會大廳。羅馬帝國作為當時已知世界的統治者,位了彰顯其帝國的威武和庄嚴,在羅馬城大量的修建神殿,其規模和豪華程度都是同時代其他地區的建築無法比擬的。為了凸顯帝國的物產豐盈,統治者大量徵集各地建築材料,來修建神廟,以體現統治者對申的敬仰。神廟大多是軸對稱建築,依照主軸中心線修建,兩邊對稱。給人以不可侵犯的感覺。 古羅馬的另外一個傳奇性建築就是斗獸場。它也是遵循對稱的典範,充分體現了帝國的強大國力。斗獸場 羅馬斗獸場
呈橢圓形,長直徑187公尺,短直徑155公尺。從外圍看,整個建築分為四層,底部三層為連拱式建築,每個拱門兩側有石柱支撐。第四層有壁住裝飾,正對著四個半徑處有四扇大拱門,是登上斗獸場內部看台迴廊的入口。斗獸場內部的看台,由低到高分為四組,觀眾的席位按等級尊卑地位之差別分區。在斗獸場的內部復原圖上,可以看出這個工程的浩大和壯觀。但今天人們所能見到的已無完整看台的形象,只是原來支撐看台的隔牆盡管破敗不堪,但甚高、甚大、甚巧,仍讓人為往日的輝煌嘖嘖稱奇。 萬神廟穹頂直徑43米的記錄直到20世紀還未被打破。如此規模的穹頂通常需要一些支撐物,但古羅馬人精通如何建造拱形層頂而不需要柱子支撐的技術。雖然古羅馬人不是拱門的首創者,但他們是最早認識拱門用途的人。穹頂的圓眼,直徑為8.2米的採光圓孔,使陽光瀉入萬神廟。廟內的地面和城牆遠離用鈀彩鮮明的大理石建成。自從萬神廟落成以來,它幾乎保持著原狀,給人們留下古羅馬建築風貌的最佳印象。當初的萬神廟比我們今天所看到的要華麗得多,在壁龕和彩色天頂上都刻有法規條文。 君士坦丁凱旋門(義大利語:Arco di Costantino)是位於羅馬的一座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里維橋戰役(Battle of the Milvian Bridge)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最新的一座。 君士坦丁凱旋門高21米,寬25.7米,縱身7.4米。它擁有3個拱門,中央的拱門高11.5米,寬6.5米;兩側的拱門則高7.4米,寬3.4米。拱門上方由磚塊所砌成,表面則有雕刻圖案。君士坦丁凱旋門主體是由幾根分開的圓柱及刻有銘文的頂樓所構成,設計類似位在古羅馬廣場的塞維魯凱旋門。而拱門的下半部則被認為是建築師參考更古老的紀念碑來設計的,也許是來自於哈德良皇帝時代。
因為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所以當時羅馬皇帝在凱旋式時會從這條路進入羅馬。這條路線是從戰神廣場開始,穿過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隨後沿著帕拉蒂尼山前進。在通過君士坦丁凱旋門後,隊伍馬上在圓錐柱(Meta Sudans)左轉,沿著神聖大道(拉丁語:Via Sacra)到達古羅馬廣場並登上卡比托利歐山到達終點朱庇特神廟,途中也會穿過提圖斯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在中古時代被並入古羅馬的堡壘當中,而首次復原工程則於18世紀時開始。1990年代晚期則對凱旋門進行一次考古挖掘活動,剛好趕在2000年慶祝活動舉辦之前

③ 古希臘與古羅馬對現代歐洲建築的影響

僅供參考 希望對你有幫助 古希臘建築的影響 公共活動的需要是公共建築大量興建的重要原因。現存的建築物遺址,如神廟、劇場、競技場都深深地反映了古希臘人的藝術趣味。其最突出的建築語匯――建築中的四種柱式,陶立克柱式,愛奧尼克柱式,科林斯式柱式,和女郎雕像柱式,令古希臘建築留下了獨特且不朽的豐姿。其所崇尚的人體美使希臘建築無論從比例還是外形上都產生了一種生氣盎然的崇高美。建築上的浮雕更是令建築物生機勃勃,充滿了藝術感。所以,想要研究古希臘的藝術史,希臘建築就是一切藝術的研究起點,因為它包含的並不僅僅是如何建起一座令後人驚嘆不已的建築物,它包含的還有古希臘人的審美觀念,雕刻藝術。古希臘建築是人類發展歷史中的偉大成就之一,給人類留下了不朽的藝術經典之作。其建築語匯深深地影響著後人的建築風格,它幾乎貫穿在整個歐洲兩千年的建築活動中,無論是文藝復興時期,巴洛克時期,洛可可時期還是集體主義時期都可見到希臘語匯的再現。古羅馬的建築受古希臘建築影響最深,羅馬時期還發展出了自己的一種混合柱式,來源都取自於希臘柱式。 古希臘建築風格特點主要是和諧、單純、莊重和布局清晰。而神廟建築則是這些風格特點的集中體現者,同時也是古希臘,乃至整個歐洲影響最深遠的建築。其中古希臘建築史上產生了帕提農神殿、宙斯祭壇(帕加馬)這樣的藝術經典之作,給世界留下了寶貴的藝術遺產,同時對世界建築藝術有著重大且深遠的影響。如果我們說,古希臘的文化,是歐洲文化的源泉與寶庫,那麼,古希臘的建築藝術,則是歐洲建築藝術的源泉與寶庫。 古希臘建築通過它自身的尺度感,體量感,材料的質感,造型色彩以及建築自身所載的繪畫及雕刻藝術給人以巨大強烈的震撼,它強大的藝術生命力令它經久不衰。它的樑柱結構,它的建築構件特定的組合方式及藝術修飾手法,深深地久遠地影響歐洲建築達兩千年之久。因此我們可以說,古希臘的建築是西歐建築的開拓者。 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建築一般以厚實的磚石牆、半圓形拱券、逐層挑出的門框裝飾和交叉拱頂結構為主要特點。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古羅馬建築在公元一~三世紀為極盛時期,達到西方古代建築的高峰。 公元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潮趨衰落。15世紀後,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這些書里有羅馬角斗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17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里有過3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④ 古羅馬的建築受哪裡的建築影響最深

西方雕塑的傳統發源於古希臘和古羅馬文化,但古希臘雕塑卻又曾經被古埃及雕塑深深的影響過。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與原始公社的瓦解,世界上先後出現了最早的奴隸制國家,古埃及就是其中之一。埃及的雕塑藝術大約始於公元前4000年,建築業的誕生,孕育了藝術裝飾的萌芽。它長期保存了原始社會的殘余,埃及的神話與宗教信仰支配了雕塑的形成和發展過程。神話、宗教信仰的保守性是決定埃及雕刻發展遲緩的主要原因。埃及雕刻是為法老政權和少數奴隸主貴族服務的。由於受宗教思想意識支配,嚴格服從上層社會的審美觀點和需要。古埃及雕刻除陵墓中一部分作品外,最有影響的還是陵前和神廟的裝飾雕刻及紀念性雕刻。金字塔就是最著名的雕塑。其中最高的是胡夫金字塔,金字塔前的巨大獅身人面像採用一整塊巨大岩石雕成,是古代最龐大、最著名的雕刻。埃及雕刻達到如此卓越的成就,是埃及雕刻家經過長期的探索得來的。它的雕塑藝術在古代世界美術史留下了燦爛的一頁。古埃及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永恆,而古希臘雕塑的審美理想是追求真實的美。希臘雕刻的題材大部分取自神話或體育競技。當時,一些開明的統治者除致力於內政武力外,還提倡發展美術和文藝,在公元前6世紀以後的幾百年中,古希臘科學、文學、藝術的名家輩出成就輝煌,雕塑藝術是這個時期燦爛的文化成果的一個重要方面。愛琴海上有許多小島嶼,其中巴羅斯島盛產大理石,為雕刻提供了最好的材料。希臘雕刻就藝術風格的變化、發展而言,可分為古風時期、古典時期和希臘化時期。古風時期是雕刻家的訓練階段。這個時期經過雕刻家的長期探索,為後來的雕刻家開辟了道路。其中最著名雕刻家是米隆。《擲鐵餅者》是他的代表作品。古典時期,希臘人的社會思想和宗教觀念起了很大的變化,雕刻藝術逐漸趨向強調人物性格情感的刻畫。希臘化時期,雕刻家繼承了傳統的技法,賦予作品以新的生命力和新的特色。古希臘的雕刻家們對人體有豐富的知識和高度的寫實技巧。處理衣紋線條生動流暢而有變化,不僅表現出衣服的質感,而且通過衣服表現人體的優美。希臘雕刻創造了崇高、典雅、完美的人物形象。古羅馬雕刻很大程度上是在繼承了希臘雕刻遺產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且在肖像雕刻方面卻有獨特的貢獻,這與羅馬人崇拜祖先遺容的傳統風俗是分不開的。

⑤ 羅馬建築風格的歷史追溯

在所有古代文明中,古羅馬文化應該是最容易被接受的,因為當時的羅馬有許多保留下來的文字資料,使後人能夠研究他們豐富的歷史素材。然而一談到藝術,就很難找出它特有的風格,因為古羅馬人將希臘各時期的不同藝術成就都吸收過來,甚至很多羅馬藝術家都來自希臘,這也難怪古羅馬藝術成為古希臘藝術的繼承者。羅馬原本是在西元前八世紀,由拉丁人在義大利半島西部,泰伯河﹝River Tiber﹞下游建立的一個小城邦國家,並在地中海沿岸逐步地發展,從西元前八世紀到西元476 年,書寫了長達近十三個世紀的歷史。若依照其政治組織情形,古羅馬建築的發展可分為三個時期: ﹝The Kingdom period,西元前八世紀 ~ 西元前 509 年﹞
在這個時期,伊特魯里亞人是統治義大利的主要力量,即使如此,羅馬也逐漸發展出自己的文化。到了西元前 509 年,當伊特魯里亞的最後一個皇帝被推翻,羅馬完全獨立並建立了一個以法律為基礎,實行自由民主的共和政體。
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在石工、陶瓷構件與拱券結構方面有突出成就。古羅馬人受其影響,王政時期與共和初期的建築就是在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 ﹝The Republic period,西元前 509 ~ 西元前 27 年﹞
共和時期,羅馬不斷以戰爭擴張版圖。在西元前三世紀佔領了整個義大利,到了西元前二世紀與迦太基人﹝Carthaginians﹞經過幾次戰爭,制服了北非;三年之後,即西元前 146 年,又征服希臘化時期的希臘。
羅馬在統一義大利半島與對外侵略中經常聚集大量勞動力、財富與自然資源,因此在公路、橋梁、城市街道與輸水道方面進行大規模的建設。尤其對希臘的征服,又使古羅馬人學會大量的希臘與小亞細亞文化和生活方式。於是除了神廟之外,公共建築,如劇場、競技場、浴場、巴西利卡等十分活躍,並發展了圓形競技場。從古羅馬建築遺跡來看,希臘建築在建築技藝上的精益求精與古典柱式也強烈地影響著羅馬。 ﹝The Empire period,西元前 27 ~ 西元 476 年﹞
羅馬將領凱薩﹝Julius Caesar﹞的侄子屋大維﹝Octavius﹞於西元前 27 年結束內戰,成為羅馬的統治者奧古斯都皇帝﹝Augustus﹞之後,將羅馬帶進入了帝國時期,開始長達約兩百年的繁榮時期。當時的版圖東起小亞細亞和敘利亞,西到西班牙和不列顛的廣闊地區;北麵包括高盧﹝相當現在的法國、瑞士的大部以及德國和比利時的一部分﹞,南麵包括埃及和北非。在這段時期,帝國各地普遍進行重大的建築活動,但是最重要的還是集中在羅馬本城。
在帝國繁榮時期,歌頌權力、炫耀財富、表彰功績成為建築的重要任務,因此不少雄偉壯麗的凱旋門、紀功柱和以皇帝名字命名的廣場、神廟都陸續建造。此外,劇場、競技場與浴場等亦趨於規模宏大與豪華富麗。
由於古羅馬公共建築物類型多,型制相當發達,樣式和手法很豐富、結構水準高,而且初步建立了建築的科學理論,所以對後世歐洲的建築,甚至全世界的建築,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從西元三世紀起,古羅馬帝國開始在經濟、政治、社會各方面逐漸陷入混亂,建築活動也逐漸沒落。以後隨著帝國首都東遷拜占庭,帝國分裂為東、西羅馬帝國,建築活動仍長期不振,直至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為止。

⑥ 古羅馬的建築有什麼特點它對現代建築的影響如何

1、特點

古羅馬建築的類型很多,有羅馬萬神廟、維納斯和羅馬廟 ,以及巴爾貝克(在今黎巴嫩)太陽神廟等宗教建築,也有皇宮、劇場、角斗場、浴場以及廣場和巴西利卡(長方形會堂)等公共建築。居住建築有內庭式住宅、內庭式與圍柱式院相結合的住宅,還有四、五層公寓式住宅。

古羅馬世俗建築的形制相當成熟,與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

古羅馬建築能滿足各種復雜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結構,獲得寬闊的內部空間。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2、影響

公元4世紀下半葉起,古羅馬建築漸趨衰落。15世紀後,經過文藝復興、古典主義、古典復興以及19世紀初期法國的「帝國風格」的提倡,古羅馬建築在歐洲重新成為學習的範例。這種現象一直持續到20世紀20~30年代。

古羅馬建築的書籍和圖畫在明代末年開始傳入中國。義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從義大利索來《羅馬古城輿圖》畫冊3卷,存放北京耶穌會圖書館。1672年,義大利傳教士阿萊尼帶兩冊《廣輿圖說》到中國。

這些書里有羅馬角斗場、浴場、神廟和羅馬街市的圖畫。此外,17世紀初,北京耶穌會圖書館里有過 3冊維特魯威的《建築十書》。但古羅馬建築當時對中國建築沒有發生實際影響。

(6)古羅馬建築受哪個文化影響較大擴展閱讀:

建築結構:

1、桁架結構

古代的羅馬人喜歡用桁架建造房子的房梁和天花板。桁架是框架結構的一種。羅馬人使用木頭建造桁架。桁架之間,通過榫卯或金屬銷子進行連接。

2、噴泉結構

羅馬建築內部擁有大量的噴泉。那些噴泉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羅馬人建造的。古代的羅馬人利用噴泉為城市和農村提供水。古代的羅馬就已經由飲用水的噴泉逐漸發展成為裝飾性的噴泉和音樂噴泉。古代的羅馬有3000多個噴泉,被稱為噴泉之城。古代的羅馬人喜歡使用噴泉進行音樂表演。

3、交叉拱頂結構

無束梁(兩個筒形拱以適應角度相互相交的產物)而變成交叉穹肋間更高更簡潔的交叉拱頂,例如在施派爾或是在達勒姆、烏德勒支和倫巴第的一種十字勒拱頂。在早期發展過程中,堅固的殼體成為結構的支撐。

牆也經歷了相似的變化。包含兩個平坦的表面的牆體成為一組貫穿式的結構構架。早去羅馬風持續採用的牆面裝飾形式—壁柱帶、扇形柱楣,以及承重柱身、半椅柱、封閉拱劵—將牆體分解成柱墩和實牆(施派爾一世主教堂上層)或柱墩和連拱劵(如諾曼底的廊式教堂),甚至內外牆和小柱連廊(如矮廊,廊台以及其他類似的構件)。

⑦ 古羅馬建築除了沿襲伊特魯里亞人的拱券技術之外,受那個文化影響最大

古代世界的建築因著文化背景的不同,曾經有過大約七個獨立體系,其中有的或早已中斷,或流傳不廣,成就和影響也就相對有限,如古埃及、古代西亞、古代印度和古代美洲建築等,只有中國建築、歐洲建築、伊斯蘭建築被認為是世界三大建築體系,又以中國建築和歐洲建築延續時代最長,流域最廣,成就也就更為輝煌。

⑧ 古希臘文化對古羅馬影響

古希臘人為世界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是西方文化的搖籃,對後世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隨著希臘帝國的衰敗,羅馬人不僅奪得了希臘人的城邦,同時也創造了繼希臘之後另一個輝煌燦爛的文化時代.
古希臘藝術是西方藝術的源頭,古羅馬藝術繼承了古希臘的傳統.就文化而言,古羅馬人是古希臘人的忠實學生.古羅馬文化是對古希臘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古希臘的文化成就在世界文化史上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希臘文化不但以其成果輝煌著稱於世, 而且以其理性精神獨樹一幟.希臘文化形成以後, 像一個高能量的「精神能源」, 呈輻射狀向地中海周圍地區強勁的擴散, 自古至今, 以致影響著歐洲和世界文明.其影響是巨大的, 以致有學者斷言: 「一切文明國家在一切有關智能的活動方面都是希臘的殖民地」.
「希臘」一詞意為典雅、優美.與這典雅、優美之名相稱,希臘是個名副其實的藝術王國,希臘是城聯邦,各城即是獨立的奴隸制國家,沒有統一的政體.所謂的希臘文明是個包羅萬象的文明,主要是包括雅典文明、特洛伊文明、斯巴達文明等等.在這些眾多文明中大多共同體現出希臘文化的特點.即人文、理想、理性主義, 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奔放,享樂.但是希臘人似乎對悲劇情有獨鍾,但悲劇中不是側重寫悲,而是側重寫悲壯雄偉.在希臘神話中大多體現英雄主義,以及對命運和自身追求的思考.希臘神話作為其文明的代表體現出了希臘人理性主義人格特點,臘人對神的態度與其說是崇拜不如說追求嚮往.人甚至敢開神的玩笑.這種理性主義使得蘇格拉底可以為真理喝下毒酒.希臘人是自由的,不僅是言論上更是一種精神上的,更是從內而外透著自由與理想.
希臘成為文明古國也許是天時地利加人和的產物,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羅馬文明更為復雜,一般我們說的古羅馬文明好象說的是羅馬第一帝國以及此前的羅馬共和國.羅馬從政體上看是統一的,實行聯邦民主制度.較早地開創和實踐了民主的概念.與希臘文明相比較,羅馬是個強大的國家,但文明遠落後與希臘.因此羅馬的文明是從希臘繼承來的.這點與我國古代元、清等朝代有相似之處.古羅馬受斯巴達很大,崇尚意志,有一種潛在的唯心哲學的雛形.另外,羅馬的疆土的廣大,使得羅馬文明具有更大的多樣性,包括繼承吸收了希臘文明、迦太基文明、緋尼基文明、日爾曼文明、埃及文明甚至早期基督教文特別是希臘文化的吸收並不是盲目的,而是對其精華採取拿來主義, 對其糟粕加以拋棄.唯其如此, 羅馬文化才得以繼承希臘傳統, 又保持民族特色和獨立發展; 羅馬文化才得以與希臘文化共同構成西方文化的古典傳統.與此同時我也會想到我們的祖國,魯迅先生曾說過「不食嗟來之食」而羅馬人的偉大不僅是在軍事上,更是體現出一種對文化的重視和思考.古羅馬的文化多師承於古希臘, 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以文化而言, 羅馬是被希臘的世界所吞沒了.羅馬人無論承認與否, 確實從希臘人那裡學到了不少東西.羅馬詩人賀拉斯在論及希臘文化對羅馬的影響時這樣寫道: 「希臘成為俘虜以後, 把藝術介紹給了野蠻的拉丁民族, 俘虜了粗野的勝利者
從文化方面來說, 羅馬帝國的擴張使得它接觸到希臘文化.其次是羅馬人無暇顧及文化.與希臘人相比, 羅馬人沒有太多的閑暇, 他們四處征討, 兵戈擾攘, 其精力更多地用於如何維護一個國土廣袤的大帝國, 而無暇顧及諸如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創造, 相反, 更注重於實際行動, 他們所要求的是運用自身的智慧從哲學中直接找到為其運用的某種行為准則或治國方法, 並將他們再進一步具體化.雖然希臘取得一個又一個的文化成就,但相比之下我更是欣賞羅馬民族的勇敢和好學,在取得勝利的時候他們不忘記學習文化,在學習文化的時候他們不忘記對文化的革新,雖然羅馬文化沒有像希臘文化一樣深遠的影響著後世,但他們對於藝術的思考和革新卻是令我們敬佩.
羅馬人質朴渾厚、講究實效的民族特性,崇尚美德、忠勇衛國、甘於犧牲的愛國精神,嚴明紀律、注重秩序的法治觀念,羅馬政治文化的影響是持久而深刻的.從羅馬的建築中我們不難發現羅馬的特點,古羅馬建築是古羅馬人沿習亞平寧半島上伊特魯里亞人的建築技術,繼承古希臘建築成就,在建築形制、技術和藝術方面廣泛創新 的一種建築風格.古羅馬世俗建築相當成熟,其功能結合得很好.例如,羅馬帝國各地的大型劇場,觀眾席平面呈半圓形,逐排升起,以縱過道為主、橫過道為輔.觀眾按票號從不同的入口、樓梯,到達各區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樂池,後面是化妝樓,化妝樓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兩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雛形,已與現代大型演出性建築物的基本形制相似,試想在科技發達的今天我們竟然還在繼續沿用古羅馬人的設計,我們應該驚嘆於羅馬民族的聰慧,不僅是劇院,我更是驚嘆於羅馬人的下水道的設計和公共浴場的設計,在古羅馬公共浴場一般都有集中供暖設施.從火房出來的熱煙和熱氣流經各個大廳地板下、牆皮內和拱頂里的陶管,散發熱量.據維特魯威《建築十書》記載,劇場的座位下埋有銅質的共鳴瓮,以改善音質.此外,至遲在公元1世紀中葉,已經在窗上安裝幾十厘米見方透明度很高的平板玻璃.除了在首都羅馬城集中了古羅馬建築的最高成就以外,帝國各地都有水平很高、規模很大的各類建築物.對於羅馬我只能用敬佩來形容.
當然羅馬的建築成就不僅僅是實用性的增加,還有對希臘建築的革新,例如拱券結構,柱式改革,等等的一切,都說明古羅馬建築藝術成就很高,大型建築物風格雄渾凝重,構圖和諧統一,形式多樣.是羅馬人開拓了新的建築藝術領域,豐富了建築藝術手法.
我不能否認希臘對於羅馬文化的巨大影響,但是也不能忽視羅馬這一民族對於希臘文化革新所做出了努力,是的,是希臘和羅馬共同影響了世界,但我在這里要強調羅馬文化與希臘文化在文化上佔有相同地位,為人類的文明和進步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⑨ 古希臘文化對古羅馬文化有什麼影響

古希臘和古羅馬兩大文明的傳承和發展

摘要: 古希臘和古羅馬這兩大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搖籃,是世界文化史上兩座永恆的豐碑,是西方人所津津樂道的光輝時代。勤勞的古希臘和羅馬人民用他們的智慧給我們創造了一個個令人嘆為觀止的傑作,留給我們一個無論是文化史上還是藝術史上的維以超越的高度。其中古希臘文化又是羅馬文化的源頭,羅馬文化在其基礎上不斷地發展創新,創造了許許多多獨樹一幟的文化,藝術構想和傑作。因此本文主要是討論了這兩個文化的異同,找出「原希臘」的東西,區分羅馬的創新,給西方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一些粗淺的線索和脈絡。本文將分成經濟,政治,文化藝術等方面進行探討。
經濟發展模式
讓我們回到地圖上,看看希臘和羅馬的地理位置。希臘是由本土半島和一些散落在愛琴海和地中海的一些小島組成的。它三面環海,只有北面與陸地相接,且多丘陵少平原,屬於溫和的海洋性氣候。正是因為這樣的地理條件使得它的農業難以發展,為了生存,希臘人學會了和其它地區進行農產品的交換,並逐漸形成了地中海地區繁榮的貿易往來。羅馬的環境和希臘類似,它地處今義大利半島,是一個多丘陵,多沼澤的地區。因此農業也不十分發達。但羅馬解決這一問題的方法並不是像希臘一樣通過自由貿易,物物交換。它使用的是一種血腥的方式——侵略和擴張。為了滿足羅馬帝國日漸龐大的糧食、財富的需求,羅馬人選擇了不斷地侵略。依靠著強大的軍隊、武器,羅馬從昔日台伯河邊上一個卑微的小城一躍成為統治著200萬平方英里的帝國的中心。④每天碼頭,道路都有成百上千的船隻,車輛抵達羅馬,源源不斷地帶來從各地掠奪來的金銀珠寶,糧食穀物。同時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膨脹,使得對這些物資的消耗急劇增多,反過來這又導致了羅馬帝國的繼續擴張,如此一來便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它由始至終都伴隨著羅馬帝國。相比而言,為了抵禦惡劣多變的海上環境,希臘發展起來的卻是一種互相合作的良性競爭模式。並且,後者己滲入當代西方人的精神領域。除此之外,希臘的經濟發展主要是靠商人進行的海外和地區間的貿易往來和本土的農民耕種。希臘城邦中的奴隸數量比羅馬少得多,羅馬經年累月的征戰,帶來財富的同時還有大批大批的奴隸,這些奴隸廣泛地分布在大部分的產業,比如采礦,冶金,駕船,鋪路和大型建築的建造。可以這樣說,古羅馬的偉大和成就很大一部分是由奴隸創造的。
總的來說,希臘和羅馬的經濟發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道路,體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這些思想的以後西方國家的經濟發展上有著深遠的影響。只要稍了解歷史的人都知道,後世西方各國基本上都經由了這兩個階段,比如歐洲新帝國對非洲,美洲的海外擴張,奴隸貿易,儼然是羅馬形式的另一版本,而同時期廣泛存在於各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卻又是希臘式的重現。
政治與民主
一談到民主,我們就會想到當代西方的「人權」社會,但民主這個字眼最早出現在古希臘的雅典。希臘的民主政治,一方面給予幾百人或幾千人以民主,另一方面又剝奪了數以萬計的奴隸與自由民參與政事的權力。當時希臘民主的要義就是:多數人的統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個人生活自由。雖然此時的民主具有很強的階級性,只是對於公民的民主,但在幾千年前,這種觀點己遠遠超越了它的那個時代。相比我們這個時代的民主,我認為它們的內涵是一致的。雖然當代西方政界口口聲聲說的是「人人平等,維護人權」,可是這種民主真實存在嗎?比如美國,它的政治還是掌握在少數有錢有權的大資本家手中,體現在表象上是一個由其資助的「民主」代言人——美國總統。處於中,下層的公民在很多時候仍是被政治家玩弄於「民主」的假象間。從這個意義上說,它的民主和古希臘的民主是完全一致的。
古羅馬早期的政治體制是仿照希臘的,後期從奧古斯都·凱撒起,「民主」便不存在了,轉為君主專制,直到它的滅亡。羅馬人最大的貢獻便是立法。在貴族和貧民之間的激烈的矛盾和斗爭過程中,產生了第一部成文法律《十二銅表法》,雖然此法律依舊維護的是貴族和上層階級的利益,在那個時期卻又是文明的一大進步。之後陸續產生的《萬民法》,《公民法》,《民權大法》更是奠定了西方法律體系的雛形。尤其是《民權大法》中規定的「公民的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成為後世西方法律中永恆的主題。
宗教與藝術
羅馬詩人賀拉斯曾經這樣詠唱到:「希臘被擒為俘虜,被俘的希臘又俘虜了野蠻的勝利者,文學藝術搬進了荒僻之地」。的確,早期羅馬的文化幾乎是對希臘的純粹的繼承與模仿,反映在神話與宗教上,譬如,在神話中羅馬的神幾乎是希臘神話的翻版。希臘的地母神德米德變成了羅馬的穀神塞利斯;萬神之王宙斯變成了朱庇特;天後赫拉變成了朱諾;愛與美的女神阿芙羅狄成了維納斯,①凡此種種,舉不勝舉。隨著羅馬帝國的不斷擴張,外來的宗教在各地傳播開來,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大約公元40年出現在羅馬的基督教,從出現時起,基督教很快在整個羅馬帝國興起,而此時帝國的皇帝為了統治的需要,迫切需要一種精神輿論來束縛人民的思想,於是在最後一個皇帝狄奧西多時代,基督教被定為羅馬的國教,從此開辟了歐洲基督教時代,直到今天西方的廣大區域都以基督教為精神支柱團結在一起。
在教育方面,羅馬人發揚了希臘人的「學園」教育,創造了一系列非常健全的教育體制。包括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這一體制一直延續到今天,成為各國教育的主體。值得一提的是,羅馬的高等教育——當時稱為「學府」是近代大學的前身,它強調德育,指出「老師既要有淵博的知識,同時也要在生活處世方面做學生的楷模 」②。這種教書育人德才兼備的思想為後世所承繼。
在藝術領域內,表現在建築,雕刻等凝固藝術,以及文學上。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建築風格上有較大不同。義大利建築師布魯諾·賽維在他的《建築空間論》中指出:「希臘式=優美的時代,象徵熱情激盪中的沉思安息;羅馬式=武力與豪華的時代。」如果說,欣賞希臘建築像聆聽著一首安寧唯美的小夜曲,處處啟發你最深沉的思考和想像,那麼古羅馬建築更像是否一曲富麗堂皇的交響樂,如果說古希臘建築是精緻連續的展開,那麼古羅馬建築即是宏偉磅礴的匯聚。希臘建築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神廟。一般用大理石建造,各種石柱支撐,簡潔典雅,從流傳後世的帕特農神廟和雅典衛城的風格上可窺一斑。古羅馬的建築是從希臘風格上繼承和吸收並逐漸發展起來的,最初羅馬人的建築多採用圓拱圓頂的營造方式,他們的神廟建築更多地採用科林斯式的圓柱,如著名的羅馬萬神殿就是極其庄嚴,華美的巨大建築,它始建於公元前27年的屋大維時代,整個廟身是一個巨大的鼓形建築式樣,上面有金光閃閃的圓頂,裡面則是琳琅滿目的浮雕,一樣比樣富麗堂皇,氣勢輝宏。古希臘和古羅馬建築對後世的西方建築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效仿古典時期的浪潮。此時出現了大量的仿古風格的建築,比如:以古羅馬凱旋門為樣本的曼圖亞聖安德烈教堂;採用古典立柱式的魯切拉府邸;結合穹頂和立柱式的聖彼得大教堂等。③
除此之外,在文學、雕塑、自然科學等方面,古希臘和古羅馬文明也為後世西方文學、藝術的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靈感和活力。
以上只是對古希臘和古羅馬給後世影響的一些方面做了簡要的探討,我也只能用我粗鄙的文字去叩響西方古典時期那厚重的大門。但僅僅從這幾個方面我們就足以看出,古希臘和古羅馬對後世西方的影響是多麼的巨大,多麼地深遠。也許從這種透入骨髓的深刻中我們能學會反思自己的文化,找到其中的精髓,重新合理地給自己定位,從而更有動力地前進。

閱讀全文

與古羅馬建築受哪個文化影響較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3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