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安徽省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
有三個,分別是:
1、西遞鎮
西遞鎮擁有世界文化遺產地西遞古村落,西遞古村落的整體布局、環境建築風格等方面完好地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古樸風貌。全村有14-19世紀祠堂3幢、牌坊1座、保存完好的明清古民居建築224幢(其中124幢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安徽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文化遺產價值:
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緻: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璧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宏村宏村始建於南宋紹熙年間(公元1190—1194年),原為汪姓聚居之地,綿延至今已有800餘年。它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等,地勢較高,經常雲蒸霞蔚,有時如濃墨重彩,有時似潑墨寫意,真好似一幅徐徐展開的山水長卷,因此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村」。
Ⅱ 安徽省的世界文化遺產
宏村和西遞合並是安徽徽州地區文化的世界文化遺產,位於安徽黃山市下屬黟縣.
Ⅲ 安徽有著豐富的文化遺產請你列舉其他兩例世界文化遺產
截止2014年6月25日第38屆世界遺產大會結束,安徽共計擁有3項世界遺產。其中文化遺產2項(其中1項與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江蘇、河南、浙江共有),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1項。遺產總數與江蘇、福建等並列世界第5位。
黃山(自然文化遺產,1990.12)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 (文化遺產,2000.11)
大運河 (與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共有,文化遺產,2014.6.22)
Ⅳ 關於安徽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我省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
1.民間音樂
⑴當塗民歌(安徽省當塗縣)
⑵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2.民間舞蹈
⑶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3.傳統戲劇
⑷青陽腔(安徽省青陽縣)
⑸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縣)
⑹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⑺廬劇(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⑻黃梅戲(安徽省安慶市)
⑼泗州戲(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⑽目連戲(安徽省祁門縣)
⑾池州儺戲(安徽省池州市)
4.曲藝
⑿鳳陽花鼓(安徽省鳳陽縣)
5.民間美術
⒀徽州三雕(安徽省黃山市)
6.傳統手工技藝
⒁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
⒂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安徽省蕪湖市)
⒃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⒄宣紙製作技藝(安徽省涇縣)
⒅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⒆歙硯製作技藝(安徽省歙縣)
(五)首批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省級名錄擬定項目
Ⅳ 安徽的文化遺產是什麼
1.黃山(1990年)
2. 皖南古民居(2000年)
3.安徽黃山西南麓黟縣一個奇特的古村落——宏村(2000年)
Ⅵ 安徽省的文化遺產在什麼地方
安徽有兩項世界遺產,分別是:
黃山(文化和自然雙重遺產,不僅僅是文化遺產哦,1990年列入)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文化遺產,2000年列入)
Ⅶ 安徽省三大世界文化遺產是什麼
第一,安徽黃山(1990.12 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
黃山位於安徽省南部黃山市境內,有72峰,主峰蓮花峰海拔1864米,與光明頂、天都峰並稱三大黃山主峰,為36大峰之一。黃山是安徽旅遊的標志,是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唯一的山嶽風光。
黃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遙望蒼黛而名。後因傳說軒轅黃帝曾在此煉丹,故改名為「黃山」。黃山代表景觀有「四絕三瀑」,四絕:奇松、怪石、雲海、溫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龍瀑。黃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熱情友好的象徵,承載著擁抱世界的東方禮儀文化。
(7)安徽文化遺產有哪些擴展閱讀:
世界文化遺產,概念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從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個星期六為中國文化遺產日。
文化景觀遺產
由人類有意設計和建築的景觀:包括出於美學原因建造的園林和公園景觀,它們經常(但並不總是)與宗教或其它紀念性建築物或建築群有聯系;有機進化的景觀:它產生於最初始的一種社會、經濟、行政以及宗教需要,並通過與周圍自然環境的相聯系或相適應而發展到如今的形式;
關聯性文化景觀:這類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以與自然因素、強烈的宗教、藝術或文化相聯系為特徵,而不是以文化物證為特徵。廬山、五台山、杭州西湖、哈尼梯田和花山岩畫是中國53項「世界遺產」中僅有的五項文化景觀。
自然遺產
保護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年來積極開展的一項國際合作活動。1972年11月16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巴黎總部舉行的第17屆大會上通過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自然界的特有景觀和生物。
從美學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由地質和生物結構或這類結構群組成的自然面貌;從科學或保護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地質和自然地理結構以及明確劃定的瀕危動植物物種生態區;從科學、保護或自然美角度看,只有突出、普遍價值的天然名勝或明確劃定的自然地帶。
世界農業遺產
從2002年起,聯合國糧農組織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和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啟動設立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項目。按照糧農組織的解釋,世界農業遺產屬於世界文化遺產的一部分,在概念上等同於世界文化遺產,世界農業遺產保護項目將對全球重要的受到威脅的傳統農業文化與技術遺產進行保護。
國際濕地遺產
國際濕地是世界遺產的一部分,2009年,濕地國際聯盟組織正式開展了對國際濕地納入世界遺產保護戰略的范疇,已經在中國計劃開展濕地世界遺產評估的項目有青海湖、洞庭湖、瀘沽湖等濕地。
中國於1985年12月12日加入《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1999年10月29日,中國當選為世界遺產委員會成員。中國於1986年開始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申報世界遺產項目。
自1987年至2018年7月,中國先後被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總數已達53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36項、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4項、世界自然遺產13項。
Ⅷ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安徽非物質文化遺產有:
一、民間音樂:
1、當塗民歌(安徽省當塗縣)。
2、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
二、民間舞蹈:
花鼓燈(安徽省蚌埠市、鳳台縣、潁上縣)。
三、傳統戲劇:
1、青陽腔(安徽省青陽縣)。
2、岳西高腔(安徽省岳西縣)。
3、徽劇(安徽省、黃山市)。
4、廬劇(安徽省合肥市、六安市)。
5、黃梅戲(安徽省安慶市)。
6、泗州戲(安徽省宿州市、蚌埠市)。
7、目連戲(安徽省祁門縣)。
8、池州儺戲(安徽省池州市)。
四、曲藝:
鳳陽花鼓(安徽省鳳陽縣)。
五、民間美術:
徽州三雕(安徽省黃山市)。
六、傳統手工技藝。
1、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
2、蕪湖鐵畫鍛制技藝(安徽省蕪湖市)。
3、萬安羅盤製作技藝(安徽省休寧縣)。
4、宣紙製作技藝(安徽省涇縣)。
5、徽墨製作技藝(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黃山市歙縣、屯溪區)。
6、歙硯製作技藝(安徽省歙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