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中西的文化有哪些

中西的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8 13:34:22

⑴ 中西文化差異具體舉例有哪些

中西文化差異具體舉例有:飲食方面、生活方式、語言等。

西方人的早餐和晚餐更偏向於冷食,而中國人習慣一日三餐吃熱食或者是熟食。就像在喝水的選擇上也是一樣,西方人習慣喝加了冰塊的涼水,而中國人更喜歡熱水或者是涼白開。西方的生活傾向於獨立生活,而中國人自古就是集體生活。西方人大多說外語,我們講中文。

以下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相關介紹:

西方文化起源於兩希文化,兩希指的是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古希臘留下的哲學思想成為歐洲中世紀乃至近代一個重要的思想淵源。古希臘的幾何學,邏輯學,政治學,民主制度等都為後世歐洲所繼承。因此說古希臘的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源頭之一。

中國和西方國家的傳統節日及其習俗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中國的節日主要源於歲時節氣,祈求自身吉祥幸福,節日習俗以吃喝為主題,其原因主要是中國人對生命的追求以健康長壽為目的,並通過飲食來實現。

以上資料參考網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

⑵ 中西文化差異20點有哪些

  1. 中國人信奉儒教, 講順從孝順。而西方人就有所不同了!他們講民族自由.個人權力。

  2. 中國人民與外國人的吃飯習慣也有所不同:中國人常常圍著一大桌,同吃一盤菜,雖然熱鬧,但一點兒也不衛生。西方人自己吃自己的,這就是自助餐,既衛生又方便;

  3. 中西方教育也大不相同,中國人教育學生,大多是一種封閉教育,得遵守校規,西方教育完全是一種開拓自由思維的空間,他們是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

  4. 中西方文化在請客吃飯方面的差異 :中餐通常先上菜,後上湯,西餐相反;中餐主人一般多次向客人敬酒、敬萊,而西餐主人通常只敬一次

  5. ;西餐主人通常不會堅持要客人非吃非喝不可,而是希望客人自己動手(Help yourself),不要拘謹,想吃什麼就吃什麼。

  6. 電影文化:美國人喜歡調侃總統,英國人喜歡調侃一些暴力機構,比如監獄。中國人最喜歡調侃老百姓。

  7. 倫理型與法理型。 從文化性質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倫理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法理型」文化。中國文化從「性善」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善的,主張建立良好的倫理道德以規范人們的行為,通過教化來使人形成自律意識,自覺克服人的動物性本能,自覺克服個人的私慾,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秩序:西方文化從「性惡」的角度出發,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主張「原罪說」,認為人生下來就有罪,主張建立嚴密的法律來抑制個人的私慾和動物性本能.以「他律」來促使人們遵守社會規范,維護社會秩序。

  8. 內向型與外向型。從文化性格來看,中國文化屬於內向型文化,西方文化屬於外向型文化。

  9. 整體性思維型和個體性思維型。從思維方式來看,人的思維通常可分為正向思維與逆向思維、橫向思維和縱向思維、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綜合性思維和分析性思維、整體性思維和個體性思維。一般而言,中國人形象思維較強,邏輯思維不發達,西方人則邏輯思維較強。筆者認為,中國人整體性思維較強,而西方人個體性思維較強。

  10. 家族本位型與個人本位型。從文化取向的角度來看,中國是以「家族」為本位的文化,西方是以「個人」為本位的文化。陳獨秀曾說:「西洋民族以個人為本位,東洋民族以家族為本位」。「西洋民族,自古迄今,徹頭徹尾,個人主義之民族也。」

⑶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哪些

中西方文化差異具體有: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包括思維方式、價值取向、倫理道德等。東西方文化從現象上看,顯然有很大差異,從本質上看,東方屬於整體文化,而西方是個體文化。但東西方文化的互補和融合也是一個漫長的漸進的過程。

思維方式:

西方人注重思辨理性分析實證,剖析整體再加以綜合;在西方哲人看來,只有思辨性的東西才是最真實、最完善、最美好的。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不是通過歸納推理,演繹推導,而是基於事實,憑借已有的經驗和知識,對客觀事物的本質及其規律性加以識別、理解和進行整體判斷。

價值取向:

西方人注重以自我為中心,重個人、重競爭;西方人的價值觀認為,個人是人類社會的基點。每個人的生存方式及生存質量都取決於自己的能力,有個人才有社會整體,個人高於社會整體。

中國人注重群體、社會、和諧。中國人的價值觀,強調群體意識,社會意識,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整體利益,只有整個社會得到發展,個大才能得到最大利益。

倫理道德:

西方人注重個人放任,創新發展,張揚榮譽;西方人崇尚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成就而自豪,從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和獲得成就後的狂喜。

西方文化鼓勵個人開拓創新,做一番前人未做過的,傑出超凡的事業;西方人的家庭觀念比較淡漠。中國人注重謙虛謹慎,不偏不倚。

中國文化在個人取得成就時,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謹慎。



⑷ 中西方的飲食文化有哪些不同點

中西方的飲食文化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飲食比較簡單粗暴,而且種類也不是很多,絕大多數人都喜歡吃麵包和牛肉,而中方的烹飪手法特別的多,有很多的菜系,而且喜歡各種的菜混合在一起。

⑸ 中西語言文化差異有哪些

1、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差異

西方人崇拜個人榮譽感,而中國人提倡謙虛謹慎。比如,針對以下問題,中國人常會做如此回答: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

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

2、社會關系的差別

西方人平等意識較強,無論貧富,人人都會尊重自己, 不允許別人侵犯自己的權利。正如美國一句流行的諺語所言: 「只要努力, 牛仔也能當總統。」( If working hard, even a cowboy can be a president.)

但傳統的等級觀念在中國人的頭腦中仍根深蒂固,比如,父親在兒子的眼中、教師在學生的眼中有著絕對的權威,家庭背景在人的成長中仍起著相當重要的作用。

3、社會禮儀的差異

中國人見面喜歡問對方姓名、年齡、單位及收入等,而西方人很討厭人家問及年齡與收入等個人私事。中國人路遇熟人總愛寒暄: 「吃飯了嗎? 」「到哪兒去? 」「上班呀? 」等。在我們看來,這是一種有禮貌的打招呼用語。

但你若跟西方人這樣打招呼「Have you had your meal? 」「Where areyou going? 」他們則會認為,你想請他吃飯或者干涉其私事,會引起誤解。西方人見面,通常招呼道: 「Hello! 」「How do you do! 」「Nice day, isn't it? 」

6、歷史典故方面

英漢兩種語言中有大量的詞語是由歷史典故形成的。這些習語結構簡單,意義深遠,往往是不能單從字面意義去理解和翻譯,如「東施效顰」、「名落孫山」、「葉公好龍」等。

英語中Achilles' heel(致命傷, 最大的弱點) , meet one's waterloo ( 一敗塗地), Penelope's web ( 永遠完不成的工作) , 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災難, 麻煩, 禍害的根源) 等。

(5)中西的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常見的中西諺語對照舉例,如下:

1、條條大路通羅馬

All roads lead to Rome.

2、劣工尤器

A bad workman quarrels with his tools.

3、一鳥在手,勝於二鳥在林。

A bird in hand is worth two in the bush.

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

A burnt child dreads the fire.

5、吉人天相

A cat has nine lives.

6、 君王卿相於我何

A cat may look at a king.

7、知足常樂

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

8、急不暇擇

A drowning man will catch as a straw.

9、肯認錯是改過的一半

A fault confessed is half redressed.

10、自作自受

As you make your bed, so you must lie in it.



⑹ 中西方文化常識

傳統方面:中國人重「內」,西方人崇「外」。

中國人通過節慶活動企盼豐收、享受喜悅,而西方人則更偏向藉此發泄個人情緒、張揚個體人格。

思維模式,西方重唯理、思辯細節分析;中方重經驗、直覺整體綜合。

隱私方面,中國人的隱私觀念比較薄弱,認為個人要歸屬於集體,在一起講究團結友愛,互相關心,故而中國人往往很願意了解別人的酸甜苦辣,對方也願意坦誠相告。而西方人則非常注重個人隱私,講究個人空間,不願意向別人過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願意讓別人干預。例如:中國人第一次見面往往會詢問對方的年齡,婚姻狀況,兒女,職業,甚至收入,在中國人的眼裡這是一種禮貌,但在西方人眼裡則認為這些問題侵犯了他們的隱私。

時間觀,西方人的時間觀和金錢觀是聯系在一起的,時間就是金錢的觀念根深蒂固,所以它們非常珍惜時間,在生活中往往對時間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計劃,並養成了按時赴約的好習慣。而中國人則屬於多向時間習慣的國家,在時間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隨意性,一般不會像西方人那樣嚴格的按照計劃進行。

客套語,中國人注重謙虛,在與人交際時,講求「卑己尊人」,把這看作一種美德,這是一種富有中國文化特色的禮貌現象。在別人贊揚我們時,我們往往會自貶一番,以表謙虛有禮。西方國家卻沒有這樣的文化習慣,當他們受到贊揚時,總會很高興地說一聲「Thank you」表示接受。由於中西文化差異,我們認為西方人過於自信,毫不謙虛;而當西方人聽到中國人這樣否定別人對自己的贊揚或者聽到他們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貶得一文不值時,會感到非常驚訝,認為中國人不誠實。

餐飲習俗,中華民族素有熱情好客的優良傳統。在交際場合和酒席上,熱情的中國人常常互相敬煙敬酒。中國人宴客,即使美味佳餚擺滿一桌,主人也總習慣講幾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話。主人有時會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夾菜,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多吃菜、多喝酒。而在西方國家,人們講求尊重個人權益和個人隱私,所以他們不會做強人所難的事。吃飯的時候,絕不會硬往你碗里夾菜,自己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他們也不會用各種辦法勸客人喝酒,不會非要你喝醉了為止。

行為規范,比如中國人輕拍小孩子的頭部表示一種友好,而在西方國家,這是一種極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會對此非常憤怒。

風俗習慣,中國人對龍有著至高無上的尊重,認為他們是中華民族的象徵。西方有一個「打龍節」,龍被視為惡。中國人將紅色視為「喜慶」「吉祥」的象徵,而白、黑兩種顏色為「不吉利」的顏色。因此在重大節日或者婚禮上會穿紅裝、掛紅燈籠、貼紅「喜」字。而在喪禮中,人們都會穿黑或白顏色的衣服,代表對已經過世人的哀悼。但西方人則非常喜歡白和黑這兩種顏色。外國新娘則穿白色,表聖潔,參加晚會時中國女性一般穿黃色或紫色的衣服,表高貴,而外國女性則穿黑色的衣服,表典雅。(隨著西方文化的影響不斷深入,中國人的一些觀念也在悄悄發生轉變會穿白色婚紗)

飲食文化,西方是一種理性飲食觀念,不論食物的色、香、味、形如何,而營養一定要得到保證,講究一天要攝取多少熱量、維生素、蛋白質等等。即便口味千篇一律,也一定要吃下去,因為有營養。中國則是一種美性的飲食觀念,中國人對飲食追求的是一種難以言傳的「意境」,即使用人們通常所說的「色、香、味、形、器」來把這種「境界」具體化,也難以涵蓋全部。

宗教信仰,中國以儒學為核心,以佛教為宗教的文化體系和西方以基督教為核心的文化體系帶來了不同的文化特色。國傳統文化則認為雙數是吉利的數字「666」在中國是吉祥數卻是魔鬼復活的日子。
這個應該夠特點了。科技方面:一、成型期:「分子論」標志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作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

二、住留期:工業經濟使西方文化達到鼎盛

西方的物質文化對於促進人類對物質世界的認識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科學技術的發展向人類展示了物質境界的光華,使神學中對物質境界的描述成為人類社會中的現實,並向東方文化展示和證實了物質運動的力量。西方的物質文化因此而與東方文化並列,但是,西方的物質文化呈上升趨勢,東方的精神文化呈下滑趨勢。
從「分子論」到工業經濟的鼎盛,或者說是到知識經濟的前夜,這是西方物質文化的正向發展時期,主要特徵是創造嶄新的人類物質境界,完成人類對物質本質的認識。他的不足之處,在於思想境界不高,思維空間很小,所看到的是與人類生活很近的物質范圍,再往宏觀和微觀深入,對稍微遠離人類生活的物質運動,就很難看到了。而且,人們越來越偏重於技術的發展,涉及到對物質本質認識的那種科學發現會越來越少。
這個時期,西方物質文化的發展極其迅速,並很快以物質的發展力量而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不僅把世界文化中的物質觀念從神學中拉出來了,而且由於高速發展的慣性,以物質的有形、凝重和光華,牽引著人類的心靈,人們趨之若騖。西方物質文化形成的巨大旋渦,使整個世界文化都旋進去了,工業經濟創造的物質奇跡,顯示的物質力量,使西方的物質文化達到了鼎盛。

三、敗壞期:知識經濟使西方文化敗相顯露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物質決定精神的,西方社會從物質文化中獲得了精神的快樂,但是卻在很短的時間內,又使精神變成了物質的奴隸,甚至墮落為促使物質文化敗壞的「腐蝕劑」,因為西方物質文化的精神是附屬於物質的。
西方物質文化的內涵隨著工業經濟的日益發展而在悄然發生著變化,過去有新的科學原理出現,人們便以此加深對物質本質的認識,增強文化的精神內涵,擴大認識的思維空間。到後來,新的科學發現,激發的是人們用新科技去搞經濟競爭,去顯示國家實力,甚至搞國家霸權主義,不太關注物質本質是個什麼東西,不太注意新科技思想對文化精神內涵的增強,不太理會新科技是否會擴大人類對宇宙和物質認識的思維深度,人們的目光越來越短淺。
高度發達的物質境界,太快的物質發展速度,物質文化缺少人類精神的制約,使西方物質文化的敗相顯露。金錢政治,黑社會,販毒,偷稅,走私,色情,恐怖,霸權,核競爭,同性戀,嬉皮士等,這些丑惡現象不僅泛濫,而且還被製造成商業文化以圖賺錢,商業意識導致黑色文化的產生和泛濫,是西方文化發展的悲劇。
知識經濟被人們推崇,但是對西方文化來說,並不是一件好事。過去,孔子有一句話:「學而優則仕」,講的是把經書學深學透,你就能「齊家衛國」,干一翻為國為民的大事業。文化大革命時期也有一句話:「知識越多越反動」,這句話與孔子那句話含義是完全不一樣的。經學不是知識,而是對精神與物質共性的揭示。知識卻是「見物不見人」的物質文化,不管人類精神是什麼,不管掌握知識的人是什麼德性,人們只推崇物質知識,不注重文化精神。所以,這樣的知識越多,當然是「越反動」的,因為它干擾、破壞人類精神的發展。
知識經濟社會是一個物質文化至極的社會,給人們帶來的是禍不是福。知識,以其物質性擠佔了人們心中的精神空間,以其概念和定義使人的思維空間局限於物界,斷掉了與心靈空間的溝通和交流。長期陷於在知識中思維,人們可以不管知識的用途是否會損害他人或社會,所以會出現高科技犯罪現象。在中國經學中是不會出現這種現象的,常讀經書的人,經學學得越高深,越不會到社會中去犯罪。
在知識經濟社會中,人們掌握的知識程度越高,社會的安全隱患就越大,因為一旦出現科學狂人,出現精神極度空虛的具有高知識才能的人,他們一旦不好的德性發作,就會對社會造成非常大的危害。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華和凝重會象黑洞一樣吞噬著人的精神光輝。古人說:「福兮禍所伏」,在知識經濟社會物質的光彩下伏著巨大的禍事,這是西方物質文化末期出現的敗壞現象。
回答者:匿名 10-24 18:07

一、成型期:「分子論」標志著西方文化的成熟

如果說東方文化是偏精神的,那麼西方文化相對就是偏物質的,這里稱之為「西方物質文化」。
西方文化的發展遠比東方文化的發展要簡單得多,他的內容變化是由神學到哲學,最後到科學。西方的神學與東方的神學不一樣,東方的神學建立在深刻的經學上,而西方的神學沒有很深刻的思想,就只是以敬仰美好的神來凈化心靈,沒有東方神學中那種很強的精神理念上的指導。所以西方神學思想並不影響政府的管理思想,這個問題在東方就完全不一樣了,特別是在中國,經學和理學思想是政府管理思想的基礎,雜糅其中的神學思想也會滲透到政府的管理思想中。
西方神學與東方神學的最大區別在於:西方神學不排斥物質,東方神學極力排斥物質。這種文化內涵上的差異,導致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由此帶來了西方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東方文化由於排斥物質,也就產生不了工業生產和經濟發展意識。
西方哲學文化的產生,是西方物質文化產生的前奏和思想准備,也是西方文化理性思維的開始。從神學文化走向物質文化,西方的哲學文化起到了過渡作用。在西方哲學文化中,要解決的最主要的問題是,物質是第一性的,還是精神是第一性的?是物質決定精神,還是精神決定物質?這種哲學上的大辯論,最終把西方文化從神學的混沌思維中解脫出來,建立了偏重於物質的理性思維,也就是物質文化的思維,這是西方文化中的一大進步。
在這期間,科學文化的產生有力地支持了唯物論,並因此而把神學思維撇在了歷史的後面,神學從此而成了一個名存實亡的文化「擺設」。
西方的物質文化是以科學思維為基礎的。哲學文化解放了西方人的思維,同時孕育出了科學思維,也孕育出了科學理論。「分子論」的誕生,宣告了西方物質文化的產生,因為這是西方人物質思維的開始,物質思維是以探索物質構成和崇尚物質光華為思維特徵的。
東方人的思維是物性思維,以「陰陽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屬性及其功能的分析,優點是宜於看到物質與精神的運動共性,掌握事物運動與人之間的關系,根據這種關系作出預測和運籌,借勢運力,尋找最佳決策,講究思維能力;西方人的思維是物質思維,以「分子論」為基石,注重對事物內部構成的發現,掌握事物內部與外部的關系,優點是宜於根據事物結構創造新事物和新功能,講究創造才能。所以,「分子論」成為東西方文化的分水嶺。不全面,請見諒!

⑺ 中西文化有什麼不同之處

一、中西方文化的思維方式不同:

中國人的思維是螺旋的,西方的思維是直線型的,中國人的表達方式是比較委婉的,西方人與人交際表達是比較直接的。

西方人崇拜個人奮斗,尤其為個人取得的成就自豪,從來不掩飾自己的自信心、榮譽感,以及在獲得成就後的狂喜。相反,中國文化不主張炫耀個人榮譽,而是提倡謙虛。中國人反對王婆賣瓜式的自吹自擂,然而中國式的自我謙虛或自我否定卻常常使西方人大為不滿。

「Your English is very good(你的英文很好),」 「No, no, my English is very poor(不,我的英文很差)」;「You』ve done a very good job(你的工作做的很好),」

「No, I don't think so. It's the result of joint efforts(不,這是大家共同努力得結果).」 這種謙虛,在西方人看來,不僅否定了自己,還否定了贊揚者的鑒賞力。這種中國式的謙虛在資本主義的競爭市場是行不通的。



二、中西方文化的烹飪方式不同:

中國因為地廣物博,也是四大文明古國,在對食物的烹飪上,中國的烹飪技巧比較多。

西方的烹飪一般是不使用明火烹飪的,在西方,他們是使用其它方式加熱食物。

三、中西方文化道德觀念差異:

西方人注重個體,而中國注重團體,西方出現了個人英雄主義,中國出現了團結力量大,西方比較強調私有財產,西方比較重視契約精神,中國比較重視人情,中國重視國家利益和集體利益。

⑻ 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有哪些(請詳細說明)

第一、 西方重唯理、思辯,中方重經驗、直覺

希臘哲學是西方哲學的源頭,古希臘對自然有著濃厚的興趣,他們關心世界本源、主客體關系、事物如何發展變化等。雖然他們在簡單儀器下的觀察和實踐缺乏邏輯連貫性,理性的方式並不系統,但人們的這種直接觀察總是彌漫著理性思維的色彩,抽象思辯是西方思維的特徵。而作為東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國傳統思維方式,則以直覺和經驗為特徵。中國古代科學和哲學的各種范疇是靠向內思維得到的,是將各種經驗現象醞釀體會、豁然貫通而提出的概念的。這些概念的理解與西方向外思維邏輯演繹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會而難以言傳,如對中醫醫理和氣功的理解,又如對一幅書法作品、一幅國畫的欣賞,只能向內領會,才能領略作者的神韻的起伏。

第二、 西方的細節分析與中方的整體綜合

西方文化結構以細節分析居優,東方文化結構則以整體綜合見長。如:在姓氏排列中,中國姓氏先是宗姓、輩份,其次才是自己的名字,突出的是氏族整體。西方國家則先是自己的名字,再是父名,然後才是族姓,突出的是自己。又如:在時間、地址的書寫表達順序上,中國人習慣以年、月、日從大到小依次為序,地址則是按省、市、縣到門牌號碼排序,突出的是從整體到個別的析出關系,西方人則與中國人的順序表達恰好相反,突出的是個別到整體的合成關系。可見在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和意識結構中,從整體出發的綜合觀占突出地位,而這種整體綜合觀在考察事物時,通常忽略細節和成分分析,往往提供的是關於對象模糊整體的圖景。

二、中西方在人與自然關繫上的著眼點與執著不同

杜維民教授認為:「中國文化關注的對象是人」。人與人的關系是中國文化關心的核心問題,人們立足於現實人生,所以政治倫理學相當發達。而西方文化較多關注的是自然,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古希臘注重的中心問題,由此衍生出理智和科技。中國的哲學無論儒、道、佛學都是一種人生哲學。儒學求作為,道學求長生,佛學求悟覺。儒學以孔子思想為正宗,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何者為「仁」?孔子曰:「仁者愛人!」可見是怎樣做人的學問,興趣在闡發君臣、父子等一套人與人之間的倫理關系,修身養性的目的即實現自己的從政的抱負——齊家治國平天下。純科學的研究及所有的自然科學都成為多數人不屑選擇的行為和興趣。

中國文化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也有著自己的執著。中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天人合一」,把自然人格化,追求人的精神消融於自然界之中,人與自然共呼吸的和諧狀態。中國文化的根深植於大地之中,中國文化自始即重農,「四民之中,士之下即為農」、「民以食為天」即緣由於此。道家思想更是要人們對人生留戀和在大自然中尋求到生命慰籍的傑作。

西方古代科學寓於對自然的探索之中,因此西方很早就出現了畢達哥拉斯、阿基米得這樣一些名垂千古的專業科學家。在人與自然的關繫上,西方文化認為天人處於對立的斗爭狀態,因而產生了與中國文化不同的對自然的態度,即人應征服、控制自然,強調人與自然的對立,把自然看成敵對力量。荷馬史詩純以海外遇險、征服自然為題材,他們的游戲都是在大自然的風浪中鍛煉成長的人物。西方人也講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但首先關注的不是倫理而是競爭,因而出現了「優勝劣汰」的規律。

三、 中西方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的不同

中西方價值觀與人生追求的不同表現在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

第一、中西方人生價值取向不同

儒家給中國人提供的價值觀念,在封建專制制度的支持下,逐步轉變為一種根深蒂固的人生信念。作為2000餘年來的中國文化的一根精神支柱的這種人生信念,認為人生的價值就是在現世的作為之中,一個人在社會越有作為,他的生命就越有意義的積極入世思想。在專制社會中權力就是一切,因此,人的作為最大者莫過於實現從政的抱負。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宏偉理想統治著千百萬中國文人碌碌無為的一生。受這種一元化的人生價值的影響,多數人不願問津自然科學,致使科學被困於萌芽狀態。另外,人的智慧才能都集中到了政治權術上,創造了一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變幻莫測而實質又超穩固的政治、文化模式。在這種特殊的模式中,產生了中國獨有的歷史現象:當官不成,求當聖人;報國不得則退做隱士,或吟詩飲酒自得風浪,於是道教、佛教隨之興起,貪生的自去修道,厭世的不妨念佛。而西方文化中人生價值呈多元化。從政也是人生價值的實現,經商也被認為相當有價值。西方人眼中最好的職業莫過於律師、醫生。

第二、西方的個人本位和中方的家族本位

近代西方人文主義是在神學背景上產生的,原罪觀念在西方根深蒂固。因此,西方人的道德指向是個人向自己負責,通過個人奮斗向上帝贖罪,由此引申出一條基督教義,即「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當上帝被否定了時西方又產生了社會原子觀念:個人就是原子,不依靠任何人而存在,個人權利任何人不得侵略,信奉個人本位,自我中心。這種個人本位的思想影響了生活的各個方面,親人間界線劃分明確,老少聚餐,各自付款,對孩子也非常尊重,進孩子房間首先要問:「我能進來嗎?」強調以子女脫離父母獨立生活奮斗為榮,樂於談論個人一得之見。而中國以家族為本位。家在中國人心目中是生活的宇宙,是一個生活的港灣,具有至高無上的凝結力。脫離家便是「遊子」,強調「父母在,不遠游」。家庭中有長幼關系、夫妻關系,要各安其分,各盡義務,即「盡倫」!孟子認為:聖人是「人倫之民」,倫的核心是「絕對服從」,幼服長,妻服夫。使家變得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孝」,「百善孝為先」,「孝道」是中國的國本、國粹,中國自古就有孝的文化,有以孝治天下之說。家與孝原本有偉大的理性意義,但由於過分強調,終成了一種過分的家族意識,而忽略了個人自由的發展,「存天理,滅人慾」,以個人向群體負責為人生宗旨。

第三、西方講功利、時效,中方講倫理、道德

西方文化由於自然科學的發展,因此比較重功利和實效,善於算經濟帳。例如:在一個大公司,如果每人節約幾秒,加起來可節約幾個人的時間,可少雇幾個職員,減少多少開支。又如:一個人在寫字,圓珠筆的筆尖向外放還是向內放比較節約拿筆寫字的時間,怎麼放的狀態最有效等。

中國文化由於長期處於封建的農業社會,自然科學不發達,著重於人倫關系的調節。禮義規范高於一切,「義」、「利」之辯的結果使價值觀念產生偏差,提倡人為了符合某種禮義規范應該犧牲自己的利益,「重義輕利」被視為高風亮節、品格高尚。更有甚者,到了「文革」期間,「只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只算政治帳,不算經濟帳,對外中國只考慮政治影響,不顧及經濟效益。(參考歷史千年)

閱讀全文

與中西的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