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南京非遺文化有哪些

南京非遺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2-06-19 00:19:24

⑴ 南京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一、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江蘇省南京市的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工序繁雜,經過「裝造掏范、障口、掏邊、找斷頭、接頭、拽花、搖緯、練梭、拋梭、挖花過管、妝花配色、織造打緯」等十多個步驟,超過百道工序,耗時少則兩三個月,多則四五年最終織造出南京雲錦。

2006年5月20日,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Ⅷ-13。2018年5月15日,該技藝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雲錦木機妝花手工織造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金箔鍛制技藝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秦淮燈會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白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京剪紙

⑵ 非遺文化有哪些種類

非物質文化遺產可分為兩類:

(一)傳統的文化表現形式,如民俗活動、表演藝術、傳統知識和技能等;

(二)文化空間,即定期舉行傳統文化活動或集中展現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的場所,兼具空間性和時間性。

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范圍包括:

(一)口頭傳統,包括作為文化載體的語言;

(二)傳統表演藝術;

(三)民俗活動、禮儀、節慶;

(四)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

(五)傳統手工藝技能;

(六)傳統美術、書法。

(2)南京非遺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簡介: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機構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簡稱非遺協會,成立於2013年11月6日,其隸屬於文化部,是一家以保護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己任的社會團體法人機構。

自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以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就被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因而,非遺協會的成立不僅是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當代文化事業發展的重要舉措,更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中的一件大事。

⑶ 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1、譚振山民間故事,遼寧省新民市地方傳統民間文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譚振山家族有「說書講古」的傳統,家族中的一些長輩都擅長講故事,許多故事都已在其家族中傳承了許多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⑷ 非遺項目有哪些

非遺項目有崑曲、鐵花、鳳陽花鼓、木活字印刷術、麥西熱普、福船等。

崑曲的伴奏樂器,以曲笛為主,輔以笙、簫、嗩吶、三弦、琵琶等(打擊樂俱備)。崑曲的表演,也有它獨特的體系、風格,它最大的特點是抒情性強、動作細膩,歌唱與舞蹈的身段結合得巧妙而和諧。

於2001年5月18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命名為「人類口述遺產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稱號。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崑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浙江崑曲

崑曲,俗稱「草昆」、「金昆」,是崑腔流傳在金華一帶的支派。因長期流動演出於農村的草台和廟會,以農民為主要觀眾對象,故語言較通俗,追求情節曲折,唱腔也不拘泥於四聲格腔,以演武戲、做工戲、大戲為主。在明代之後,一直被視為婺劇諸聲腔中的正宗。

實際上是崑曲在衢州(今衢縣一帶)、金華的一個支流,在語言、曲調上均結合當地習慣予以簡化或改變,故稱「草昆」。

⑸ 江蘇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物質文化遺產有東莞可園、虎門炮台、蚝崗遺址等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廣東涼茶、水草(莞香)等等。

⑹ 南京的「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以下是已經申報的,至於有沒有列入,不知道
民間舞蹈類: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獨有,鼓風威凌雄健,尚傳承;

棲霞龍舞,龍文化在古都之傳承,全國享譽;

江浦手獅,南京獨有,全國享譽,尚傳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瀕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儺面舞,瀕危;

東壩馬燈,南京獨有。

民間音樂類:

留左大鼓,源遠流長,金陵第一大鼓,尚傳承;

鮮花調(茉莉花),全國享譽;

古琴,金陵樂派,尚傳承;

高淳民歌,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尚傳承;

高淳送眷,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瀕危。

傳統戲曲類:

洪山戲,有稱揚劇及白局之源,瀕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葉,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高淳陽腔目連戲,先民祭祀之戲曲,瀕危。

傳統工技藝類:

南京鴨製作傳統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秦淮小吃,全國享謄;

寶慶金銀飾品工藝,百年老字型大小,技藝精絕,全國享譽;

傳統金線製作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陵摺扇,全國享譽,瀕危;

蟬人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屬造藝,匠心獨具,造詣精絕,瀕危;

南京絨花,南京獨有;

南京剪紙,全國享譽,瀕危;

竹雕,南京獨有,瀕危;

十竹齋,百年老宇號,技藝精絕,全國享譽,瀕危;

仿古牙雕,瀕危;

雕花天鵝絨,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民俗活動類:

雨花石,南京獨有;

南京吆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夫子廟花鳥蟲市,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媽祖文化廟會;

南京食素食野菜習俗;

南京童謠兒藝,留痕南京歷史,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歲時節令民俗,全國享譽,記錄民間生態;

南京老地名,全國享譽

⑺ 南京已申報「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有哪些

好像不止4個

參考:

民間舞蹈類:

方山大鼓,源自清同治,南京獨有,鼓風威凌雄健,尚傳承;

棲霞龍舞,龍文化在古都之傳承,全國享譽;

江浦手獅,南京獨有,全國享譽,尚傳承;

打社火,先民祭祀文化之「活化石」,瀕危;

跳五猖,先氏祭祀之儺面舞,瀕危;

東壩馬燈,南京獨有。

民間音樂類:

留左大鼓,源遠流長,金陵第一大鼓,尚傳承;

鮮花調(茉莉花),全國享譽;

古琴,金陵樂派,尚傳承;

高淳民歌,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尚傳承;

高淳送眷,吳頭楚尾文化之留痕,瀕危。

傳統戲曲類:

洪山戲,有稱揚劇及白局之源,瀕危;

南京白局,源自清中葉,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高淳陽腔目連戲,先民祭祀之戲曲,瀕危。

傳統工技藝類:

南京鴨製作傳統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秦淮小吃,全國享謄;

寶慶金銀飾品工藝,百年老字型大小,技藝精絕,全國享譽;

傳統金線製作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陵摺扇,全國享譽,瀕危;

蟬人工藝,南京獨有,全國享譽,瀕危;

金屬造藝,匠心獨具,造詣精絕,瀕危;

⑻ 非遺文化都有哪些手工藝

1、中國蠶桑絲織技藝:

中國蠶桑絲織包括:杭羅、綾絹、絲綿、蜀錦、宋錦等織造技藝及軋蠶花、掃蠶花地等絲綢生產習俗。中國勞動人民是首先發明並大規模生產使用絲綢的民族,其製作的絲綢製品更是開啟了公元前二世紀與公元前一世紀之間世界上的第一次東西方大規模的商貿交流,史稱「絲綢之路」。

2009年9月30日,中國蠶桑絲織技藝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南京雲錦:

南京雲錦是中國傳統的絲制工藝品,有「寸錦寸金」之稱,其歷史可追溯至417年(東晉義熙十三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設立專門管理織錦的官署——錦署,至今已有一千六百年歷史。

如今只有雲錦還保持著傳統的特色和獨特的技藝,一直保留著傳統的提花木機織造,這種靠人記憶編織的傳統手工織造技藝仍無法用現代機器來替代。

3、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

宜興紫砂陶製作技藝,江蘇省宜興市丁蜀鎮地方民間傳統制陶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紫砂陶製作技藝以特產於宜興的一種具有特殊團粒結構和雙重氣孔結構的紫砂泥料為原料,採用百種以上的自製工具,經過打泥片、拍打身筒、鑲接身筒或鑲接與雕塑結合等步驟最終完成陶製品

4、界首彩陶燒制技藝

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安徽省界首市地方傳統手工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界首彩陶燒制技藝源於唐代,是淮北手工藝的精華。1999年,淮北柳孜運河發掘出土了大量的界首三彩陶片,成為當時全中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5、燒藍

我國傳統的首飾工藝之一。這種工藝興盛於清代。銀藍工藝主要應用在銀飾件上,是金屬制胎工藝與點藍施色工藝相結合的一門藝術。因其工藝的特殊性——只能燒制在銀器表面的「藍」,故而又得名「燒銀藍」。

⑼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哪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如下:

1、緙絲

緙絲,又稱「刻絲」,是中國傳統絲綢藝術品中的精華。是中國絲織業中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極具欣賞裝飾性絲織品。

閱讀全文

與南京非遺文化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