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最早將文化二字合並使用是那個朝代
最早將文化二字合並使用是戰國末年。
「文」與「化」並聯使用,較早見之於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過觀察天象,來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這段話里的「文」,即從紋理之義演化而來。
西漢劉向將「文」與「化」二字聯為一詞,在《說苑·指武》中寫道:「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文化內輯,武功外悠」(《文選·補之詩》)。這里的「文化」,或與天造地設的自然對舉,或與無教化的「質朴」、「野蠻」對舉。
因此,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的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本屬精神領域之范疇。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文化」逐漸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成為眾多學科探究、闡發、爭鳴的對象。
(1)文化一詞最早來源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現代對文化的解釋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文化包含著八大藝術和第九藝術。其中中國文化烙印著民族與時代的特點,既有傳承又有發展,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是新時代的儒學思想。
② 西方社會最早提出「文化」一詞的人
西方文化常被認為起源於古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印歐人。西方文化也根源於斯拉夫人還有北歐的日爾曼人及凱爾特人的文化,這些文化是形成歐洲的重要推動力量。
③ 中國最早出現的「文化」一詞,主要涉及到的文化功能是什麼
個人認為最早的文化功能是承載古人對世界(規律)的認知。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語的縮寫。此語出於易經賁卦彖辭:"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所謂文,就是指一切現象或形相。天文就是指自然現象,也就是由陰陽、剛柔、正負、雌雄等兩端力量交互作用而形成的錯綜復雜、多采多姿的自然世界。
所謂人文,就是指自然現象經過人的認識、點化、改造、重組的活動就稱為人文活動。
人文活動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個是認識的層次,第二個是運用的層次。
對一切已存在的自然現象加以觀察、認識、了解,使之凝定為確定的知識,便是初級的人文活動,也就是前引易經文中的"文明以止"的意思(使天文被照明而且貞定為知識)。
④ 詞起源於什麼朝代盛行於什麼朝代
詞,是我國古代詩歌的一種。它始於梁代,形成於唐代而極盛於宋代,故俗稱宋詞。
⑤ 中國古代文獻中最早「文化」一詞指的是什麼
我們如今的文化意思代表著知識和學問,但是在最初的文獻當中文化並沒有這樣的寓意,讓很多人也非常好奇,最初的時候文化到底代表著怎樣的寓意?由於我國文化歷史悠久,所以很多時候也會隨著社會的發展發成一些詞彙上的變化。最初的文化一詞便是指“以文字來教化蒼生”,雖然如今很多人都會覺得兩者之間差距甚大,但是久而久之的也讓人們了解到,其實都是為了能夠讓人們擁有更多的知識。
雖然從古至今很多文字都會發生變化,但是其真正的寓意是不變的,自古以來文化的傳承也讓我們看到了更豐富的一面。越來越多的方面也讓我們知道,古代的文化也是值得我們去學習去借鑒的,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也讓更多的人知道古代的文化知識是十分有比較學習的。
⑥ 「文化」一詞的來歷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會出現文化
我們現在經常提到文化,誇別人經常誇別人有文化,罵別人也經常罵別人沒文化,我們經常提及文化,那麼你要問什麼是文化,我想大部分人不能說出來。中國文化有幾千年的歷史,那麼文化這個詞,它有著怎樣的歷史?文化最早出現在《周易》中,它是慢慢的演化而來,成為我們現在所說的意思。同時,在我國文化還有狹義文化與廣義文化,它們各自代表了不同的形態。出現文化人社會發展的必要,到了,我們現在才更加的了解古代文化的一些作用,文化這一個詞語也是古意今用。
文化有兩種含義,第一個是狹義的文化,它指的就是人們思想意識的文化。第二個就是廣義的文化,它涉及到跟歷史和文學有關的方方面面,包括一些風土人情。這是中華民族長時間積淀下來的結果,包含著從物質到精神的三個層次,出現文化這是我們最為直接的精神需求。
⑦ ''文化''一詞在我國最早見於哪部著作
在西漢時劉向之《說苑.指武》中,有「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里的「文化」是指文治為法,以禮樂典章制度為依據而教化臣民.已與當今「文化」之所指十分接近,
⑧ 在古代典籍中,最早使用了合成「文化」一詞的書是哪本
“文化”這個詞最早出現於名為《說苑·指武》的古籍。這本古籍的創作者是西漢時期一名叫作劉向的文學家,他在這篇文章中以春秋戰國時期的事情為切入點來講述武力一事。其中劉向在這篇文章之中提及“聖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後武力。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這句話便是關於“文化”一詞的最早記錄,而此話的主要內容則是強調治國應當先德後武。
說起“文化”這個詞,看似只有簡簡單單的兩個字,實際上它所包含的內容以及定義是無法用言語明確表達出來的。而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文化也在不斷變化。現在我們所熟悉的網路文化、飯圈文化等類型的文化都是古代不曾擁有的。與此同時,古代諸多文化也在歷史變革中消失不見。
⑨ 文化一詞最早出現於哪裡
「文」與「化」並聯使用,較早見之於戰國末年儒生編輯的《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意思是:通過觀察天象,來了解時序的變化;通過觀察人類社會的各種現象,用教育感化的手段來治理天下。
這段話里的「文」,即從紋理之義演化而來。日月往來交錯文飾於天,即「天文」,亦即天道自然規律。同樣,「人文」,指人倫社會規律,即社會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縱橫交織的關系,如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構成復雜網路,具有紋理表象。
這段話說,治國者須觀察天文,以明了時序之變化,又須觀察人文,使天下之人均能遵從文明禮儀,行為止其所當止。在這里,「人文」與「化成天下」緊密聯系,「以文教化」的思想已十分明確。
「文」的本義,指各色交錯的紋理。「化」,本義為改易、生成、造化。
(9)文化一詞最早來源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非常廣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簡單來說文化就是地區人類的生活要素形態的統稱:即衣、冠、文、物、食、住、行等。給文化下一個准確或精確的定義,的確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但東西方的辭書或網路中卻有一個較為共同的解釋和理解:文化是相對於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活動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