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是學校文化
關於學校文化的界定有如下兩類: 第一,廣義定義類。
認為學校文化是一種亞文化,是學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體現的是社會背景下以學校為地理環境圈,由全體師生在學校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 的,並為其成員所認同和遵循的價值觀、精神、行為准則及其規章制度、行為方式、物質設施等的一種整合和結晶,其本質意義在於影響和制約學校內人的發展,其最高價值在於促進學校內人的發展。
第二,狹義定義類。概括之,有"校園文化"說,以"校園文化"來指代"學校文化",認為學校文化就是學校校園環境中存在的一切文化現象;有"校風"說,認為學校文化是學校的各種規范、行為和風尚;有"文化藝術活動廳"說,認為學校文化指在學校中開展的各種如歌詠、舞蹈、體育比賽等文藝活動;有"教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學校教師的教學水平;有"學風"說,認為學校文化反映的是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和氛圍等等。 學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德育隱性課程。通過學校文化,對學生進行道德熏陶,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規范,實現道德成長。學校文化既包括了校園建築、環境布置等顯性的要素,也包括了人際環境、心理環境等隱性的要素。
❷ 學校文化的內容有
學校文化的內容有: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學校文化作用:
校園文化互動展示長廊是校園文化建設一部分,是為提升校園品位,打造精品校園,豐富學校文化的顯性內容,新法教育力加強校園書香文化建設。
賦能校園文化的互動展示,採用多點觸碰、激光雷達、感測等技術共同實現,通過觸屏互動的方式,將校園文化、校園歷史、辦學特色、學校榮譽等信息炫麗的呈現出來。
讓參觀團、嘉賓感受直觀、生動的文化輸出。還可展示教師教學成果、學生優秀作品,向全校師生傳遞積極的學習氛圍,為學校打造創意性的交互設計,充分展示學校個性魅力和辦學特色。
❸ 校園文化的作用和意義
校園文化在當今高等教育中應該發揮重要的作用,校園文化是常新的,但是是能夠保持永恆魅力的,是能夠
喚起青年一代心靈的,是能夠激發青年學生激情,是能夠喚起青年一代高尚的、獨立的人格追求和高尚的道德追求。比如校園的時代性活動等。
1、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雲,「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巨大的影響。
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築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3、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院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所以,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著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❹ 學校教育的文化功能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傳播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改造文化的功能(選擇和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具有傳播、交流和融合文化的功能;
4、教育具有更新和創造文化的功能。
❺ 校園文化的內涵及意義
校園文化是體現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精神和風氣的一種群體性文化,是在長期的辦學實踐過程中積淀而成的育人條件、歷史傳統和校園氛圍等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的總和。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整合育人資源、拓寬育人渠道、強化育人效果、提升學校品位具有重要作用。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推進素質教育、建設和諧校園的重要舉措。
作為一位基礎教育工作者,從基礎教育的實際出發,對中小學校園文化這樣定義:中小學校園文化是一種以社會文化為背景,以校園為主要空間,以學校管理者和全體師生員工組成的校園人為主體,以校園環境和師生實踐活動為載體,以精神文化為核心的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統一的一種具有時代特徵的群體文化。
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大力加強中小學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增強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和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良好的校園文化,將以鮮明、正確的輿論引導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熏陶學生;良好的校園文化,有利於抵禦各種消極、頹廢文化對學生的侵襲,有利於充分發揮環境育人的積極作用,使學生潛移默化地了解社會、認識人生。
2.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對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學校教育不單是知識的簡單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文化氣質、行為習慣和道德風貌,使學生的素質得到全面提高。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以中小學生為主體,以建設優良的校風、教風、學風為核心,以優化、美化校園環境為重點,以豐富多彩、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為載體,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園文化積淀和清新的校園文明風尚,必將使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風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發展,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校園文化是一種無形的精神力量,對塑造思想、陶冶心靈、發展個性、促進師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文化能夠激發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調動師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其始終保持高昂的情緒和奮進的精神,形成學校活力,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
❻ 建設校園文化有哪些好處
文化,是人類社會發展中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由物質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組成。所謂校園文化,概括地講就是發生在校園范圍內的一切文化現象的總和。作為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部分,各級各類學校應該全方位地抓好校園文化建設,以培養和造就合乎社會需要的人才。
校園文化的功能
導向功能。校園文化蘊含著較深層的價值體系,這一體系是在長期的教學、科研與管理實踐中凝結而成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行為的參照系,潛移默化地指導其正確認識和處理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把個人行為引導到集體目標上來,因而深刻地影響著學生的思想品德、行為規范和生活方式,具有水滴石穿的力量。導向的成功與否,是校園文化發揮了積極的正面效應還是產生了消極的負面效應的重要標志。可以說,校園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為學生規定了一種目標模式。
凝聚功能。這是指學校的文化氛圍特別是良好的校風能激發學生對學校目標、准則的認同感和作為學校一員的使命感、自豪感、歸屬感,形成強大的向心力。所謂校風,即學校富有鮮明個性特點的教學意識、育人意識、道德意識、文明意識以及為全校師生認同的集體榮譽感與責任感。它對於學生來說,具有很大的同化力、促進力和約束力,能使每個學生都在和諧、融洽的人際關系中,最大限度地挖掘內在潛力。這種高凝聚力主要表現為:集體與個人的關系休戚與共;集體對個人有很強的吸引力;個人對集體有很強的認同感。
激勵功能。校園中凸現出來的榜樣是這個特定的文化區間內涌現出來的正面典型。他們集中地反映出學生的精神風貌、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素質和生活行為方式。校園榜樣真實貼近他們的生活,其激勵的力量是無窮的,它既是校園精神的生動體現,又是校園文化的形象教材。它所產生的「共生效應」和「魅力效應」,是推動校園文化全面發展的動力和能源。充分發揮榜樣的激勵作用,對於弘揚正氣、優化校風、培養校園精神、建設校園文化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認識整合功能。研究表明,學生的認識是在不斷地模仿,進而比較、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形成的,而一定的文化氛圍正是他們模仿的「藍本」。與此同時,校園文化自身滲透著優秀的民族文化和豐富的科學知識,學生在健康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中,通過不同思維的不斷碰撞,在尋找個人與集體、社會的結合座標的過程中,不斷整合自己的思想與價值體系,從而逐步深入地認識社會、認識人生,並獲取許多課堂上得不到的知識與技能.
❼ 校園文化的功能有哪些
一、校園文化的功能
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育人功能。作為潛在課程,「潤物細無聲」。「熏陶人、凝聚人、引導人、鼓舞人」。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良好的校園文化以鮮明正確的導向引導、鼓舞學生,以內在的力量凝聚、激勵學生,以獨特的氛圍影響、規范學生。
通過各種各樣的文藝、體育、理論探討、校本培訓與教研活動等,造成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學子們置身於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熏陶,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久而久之,就會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進取精神,有良好氣質、天天向上的人。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學生的情操、啟迪學生心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是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的活力與靈魂,一個學校若缺乏校園文化,那麼就如鮮花缺少水分的滋潤一樣,沒有發展的潛力,缺乏生存的活力。
是校園文化對校園中每一個人的影響和制約正好與管理的導向、凝聚、激勵、約束等功能相吻合,因此,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種新型的學校德育模式。
是激勵的作用:優秀的校園文化總是有願景、有期望、環境舒暢、人際關系融合、生活朝氣蓬勃。會激勵師生開拓進取,不怕困難,追求卓越,努力把學校的各項任務完成得出色。全校師生有一種責任感、榮譽感,驅使他們努力教和學,不斷創造新的經驗和成績。
是凝聚作用:校園文化形成了傳統,就會成為一股無形的力量,引導著師生的思維方式、生活態度、心理情趣和行為作風。師生會自動地,不用思索地按照學校的思維去思考,去行動。
❽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校園文化建設是以學生為主體,校園為主要空間,涵蓋院校領導、教職工在內,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群體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是提升素質。校園文化的功能,不是直接可以觸摸的到的,然而生活在校園之中的人時時、處處可以感受得到。
因此校園文化建設首先要把提升素質作為重中之重抓好抓實,促進師生、員工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素質的不斷提升。素質的提升,不完全來自課堂,課堂之外的活動,包括必要的社會實踐、社會調查、社會公益活動是提升素質的重要渠道。
二是塑造情操。通過學生自己組織的社團活動,塑造學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諸如體育競技比賽、登山、游泳對訓練體能、增強體質的好處自不待言,其中對培養團隊精神、合作意識、堅忍不拔的意志力、拼搏精神、是不可或缺的手段與方式。
(8)學校文化有哪些功能擴展閱讀: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著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
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❾ 學校文化主要包括什麼內容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等);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對個性的理解(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對學習、工作的態度(優良的校園文化又培養了優秀的人才);對集體的看法(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
教育的理想和追求:學校的辦學理念、價值觀、信仰、教風和學風等方面。
對學校功能及社會責任的理解: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於調動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形成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
對個性的理解:為營造鮮明的校園文化,每一所學校最好有自己獨特的標識,如校牌、校服、校旗、校徽、校報等。這些標識一方面突出了學校的整體形象,另一方面也能激發師生員工的榮譽感和責任感。
對學習、工作的態度:校風是學校全體成員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形成的相對穩定的精神狀態和作風。優良的校風是一面旗幟,激勵著教師為人師表,辛勤育人,也鞭策著學生勤奮學習,積極向上。
對集體的看法:正確地把握自身條件,看到自己的成績,找出自身不足,明確學校的最近發展區,提出重點發展項目,落實切實可行的措施。
組成部分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觀念文化可分解為四種成分:認知成分、情感成分、價值成分、理想成分。觀念文化是學校文化的內核和靈魂,是學校組織發展的精神動力。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規範文化有三種表達方式:組織形態、規章制度、角色規范。規範文化發揮著育人職能的制度保證。
❿ 校園文化內容
學校文化由觀念文化、規範文化和物質文化三部分構成。
觀念文化,也叫「精神文化」,包括辦學指導思想、教育觀、道德觀、價值觀、思維方式、校風、行為習慣等。
規範文化,也叫制度文化,是一種確立組織機構,明確成員角色與職責,規范成員行為的文化,主要有三種表達方式:一是保證學校正常運行的組織形態;二是規章制度;三是角色規范。
物質文化是學校文化的空間物態形式,是學校精神文化的物質載體。學校物質文化有兩種表達方式:A.學校環境文化B.設施文化。
學校的辦學目標和辦學理想是學校文化的集中體現。
學校文化的功能:導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規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