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為什麼文化自信

為什麼文化自信

發布時間:2022-06-19 10:29:35

⑴ 為什麼要文化自信的原因

為什麼要文化自信的原因?堅定文化自信是一個國家全面發展和民族自信的集中體現。我們常說「形神兼備」「畫龍點睛」「筆墨傳神」,這些詞彙其實都在形容精神氣質對於人或動物(靜物)的重要性。對於國家而言,自信和氣質同樣重要,國家的精氣神一個重要的方面則體現在文化精神上。而且越是文化底蘊豐富的國家和民族其生命力和影響力越強,越是重視文化建設的國家反作用於其經濟和社會各方面的力量越明顯,同時經濟發達、社會和諧發展也會正向推進文化的發展進步。比如古代最早擁有文字的四大文明古國和我國歷史上著名的四大發明等歷史文化現象,至今對我們的生活都有深刻的影響,更遑論曾經盛極一時,對周邊國家和地區的文化滲透和歷史推進了。中國之所以堅定文化自信,有我國悠久的歷史源流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作為基礎,同時也與時代的發展銜接、中央領導層的高度重視、廣大群眾民智的開啟等因素是分不開的。堅定文化自信是一種「取其精華」的反思,也是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更是一種路在腳下的自信。歸根結底,是一個國家全面發展和民族自信的集中體現。

⑵ 為什麼要文化自信

歷史唯物主義表明,文化自信,說到底是民族自信、國家自強和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因為其具有先進性,才具備了自信心;因為其先進性不斷在增強,才提升了自信力;因為整個中華民族的綜合實力逐漸強大,才亮明自信的底氣!

⑶ 為什麼要講文化自信

從幾千年的歷史來看,文化可能存在優劣高低的差別,要不然也不會慢慢進化。但是,文化可能更多的像是一個人的個性一樣,是從生命中生長出來的,這種生命生長受著地域影響,受著氣候影響,當然,也有所謂重要歷史人物的影響。所以,一方面文化自身肯定存在著好的因素,同時自然也有糟粕的成分。而另一方面,與別的文化相比較,由於其差異性,可能也會互相覺得不好。比如,中國自古以來,便重視處世哲學,人與人的關系哲學,修身養性的哲學,這使我們的國家歷經幾千年而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但同時,這樣的文化,在具體操作的層面上,又有壓抑人性的地方,甚至有時會讓人性扭曲,在現當代,一些文化上的糟粕,可能還會導致我們國人創新能力得不到張揚,甚至有些時候還會導致「逆淘汰」的產生,因此,它也需要進化。
而西方,崇尚自由主義,崇尚個人主義,有時候還膜拜英雄主義,他們還發展了宗教,心中總有一個神,用來抑制人性中惡的一面。這些,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有好處的。但,這也會導致過於自由而不加約束,導致民族歧視,而造成矛盾,甚至導致干涉他國內政,而釀成災難。所以,從這方面講,西方的文化也不是盡善盡美的。

⑷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如何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興盛始終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條件。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既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也需要強大的精神力量。

在致力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始終將不斷創造中華文化新輝煌作為不懈奮斗的重要目標。

早在革命戰爭時期,毛澤東同志就指出:「我們共產黨人,多年以來,不但為中國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而奮斗,而且為中國的文化革命而奮斗;一切這些的目的,在於建設一個中華民族的新社會和新國家。

在這個新社會和新國家中,不但有新政治、新經濟,而且有新文化。這就是說,我們不但要把一個政治上受壓迫、經濟上受剝削的中國,變為一個政治上自由和經濟上繁榮的中國,而且要把一個被舊文化統治因而愚昧落後的中國,變為一個被新文化統治因而文明先進的中國。

一句話,我們要建立一個新中國。建立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這就是我們在文化領域中的目的。」

推動建成文化強國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對如何實現這樣的戰略目標作出了新的謀劃和部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明確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強國這一遠景目標的同時,對「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領域的主要目標作出具體闡述:「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和文化產業體系更加健全;

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豐富,中華文化影響力進一步提升,中華民族凝聚力進一步增強。」這充分體現了堅持遠景目標與近期目標的辯證統一、有機銜接:一方面,遠景目標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努力方向和著力點;

另一方面,「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主要目標是對遠景目標的階段性細化,是為實現建成文化強國遠景目標所進行的扎實准備。關於「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並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

這些具體要求,勾繪了「十四五」時期文化建設的發展思路和發力重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要求,全黨要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深刻認識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帶來的新特徵新要求,深刻認識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帶來的新矛盾新挑戰,增強機遇意識和風險意識,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保持戰略定力;

辦好自己的事,認識和把握發展規律,發揚斗爭精神,樹立底線思維,准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善於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抓住機遇,應對挑戰,趨利避害,奮勇前進。這些是我們在新征程中推動建成文化強國必須深刻把握的戰略判斷和方法論原則。

(4)為什麼文化自信擴展閱讀:

歷史

「三個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是2012年11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政治概念。後來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在「三個自信」的基礎上加入了「文化自信」,形成了「四個自信」。

2017 年中共十九大將「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加入了黨章,也在「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後,加入了「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中共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在全面闡述中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13個方面顯著優勢後,指出:「這些顯著優勢,是我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據。」

⑸ 用認識論說明為什麼要文化自信

用認識論說明為什麼要文化自信
1、實踐決定認識,認識反作用於實踐。認識是在實踐基礎上主體對客體的能動反映,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民族心理的塑造;

2、實踐是認識的唯一來源、認識發展的動力、檢驗認識真理性的標准以及認識的目的。認識的目的在於推動實踐發展,這說明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社會進步與經濟發展;
3、認識運動的不斷反復和無限發展.主觀和客觀、認識和實踐的具體的歷史的統一。樹立文化自信有利於推動民族自信心理的形成。
認識論是探討人類認識的本質、結構,認識與客觀實在的關系,認識的前提和基礎,認識發生、發展的過程及其規律,認識的真理標准等問題的哲學學說。

唯物主義認識論堅持從物質到意識的認識路線,認為物質世界是客觀實在,強調認識是人對客觀實在的反映,申明世界是可以認識的。
摘自網路

⑹ 為什麼要堅定社會主義文化自信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文化在人類文明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和本質意義。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清晰把握、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

回顧黨的歷史不難發現,中國革命能屢遭坎坷仍克敵制勝,改革開放能屢遇困難仍奮發前行,探究深層原因,都是因為有強大的文化自信在發力。

每當革命、建設和改革的關鍵時刻,中國共產黨總能作出科學判斷和正確抉擇,重要原因就在於堅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提升了人們的思想認知,明確了前進方向,賦予人們智慧和力量,也必將成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依據和根本。

文化自信是民族之魂。

文化越自信,越有民族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就越強。

中國傳統思想文化體現著中華民族世代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等,其中最核心的內容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

文化自信是立國之基。

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軟實力,是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

中華民族在修齊治平、民惟邦本、居安思危、和而不同過程中形成的獨特標識,是我們自立於世界之林的基礎和根本。

⑺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
在幾千年的歷史流變中,中華民族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遇到了無數艱難困苦,但我們都挺過來、走過來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培育和發展了獨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為中華民族克服困難、生生不息提供了強大精神支撐。
5000多年綿延不絕、燦爛輝煌的中華文化,不僅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精神滋養,也為人類文明作出了不可磨滅的重大貢獻。而在近代西方進入「蒸汽機」時代時,曾經長期領先的中國悄然不覺落後於時代發展的大勢。 中華民族向何處去?中華文化向何處去?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中國共產黨人,為中華文化注入符合中國實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先進思想內涵,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偉大勝利,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邁開了走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鏗鏘步伐。

⑻ 什麼是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就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先進性的自信。

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並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

其實所謂文化,講的是一種制度、風俗以及如何處更人情世故等的綜合體現,這種體現被人們高度總結成「文化」二字。在古代,人們深知「文化」二字的重要性,於是從人類文明出現開始,人們就開始把如何處理人情世故以及如何與自然相處的經驗與方法總結成「文化」,即「以文而化之」的意思。

而「自信」二字,則是相對的一個概念,如「文」比「武」好,那麼,「文」就比「武」有自信,又如學習知識,一個人學到的知識越高,往往就會越有自信。

文化自信的重要意義

堅定文化自信,是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對於我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具有強烈的時代意義。

從國際發展的趨勢看,文化自信是國家文化軟實力激烈競爭的必然要求。20世紀後期,隨著知識經濟、人工智慧、生命科學、互聯網、新能源等的發展,人們認為文化變成了當代國際競爭中的新焦點。

⑼ 為什麼要強調文化自信

我們為什麼要增強文化自信?至少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在世界思想文化交流交鋒中不能妄自菲薄,不能丟失自我。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經濟貿易的國際化必然伴隨著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和交鋒。面對西方發達國家思想文化的強勢進入,我們不能因為眼花繚亂而茫然,不能自卑、不能失憶。要正確進行國際比較,要有中國立場、要有民族情結、要有自我意識、要有文化定力。
二是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必然會促使人們思考其中的文化原因。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為世界所矚目。分析其原由,用當代西方正統學術理論無法作出解釋。於是乎,西方的一些有識之士開始關注並研究中國模式,無論他們是否願意承認,但至少他們中間有人認為,中國奇跡背後應該有不同於西方的中國原因。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人更應該洞悉國家崛起中的文化力量,在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的同時,增強文化自信。
三是我們正在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需要文化自信凝聚偉大力量。我們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要在新的起點上繼續前進,還面臨許多新的困難和挑戰,要戰勝這些困難與挑戰,當然需要物質條件,但更需要精神力量。需要理想信念指引,需要民族凝聚力,需要向上向善的社會力量,需要鬥志和勇氣,需要情感與才智。
四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是文化繁榮興盛。文化繁榮興盛,既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又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標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是中華民族深厚的、持久的力量。自古以來,中華文化為人類文明作出過重要貢獻。到了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們由此而一度對自己的文化表示懷疑。最終,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保障了人民當家作主,創造了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奇跡,由此也使中華文化再現勃勃生機。我們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接續奮斗,要持續推動中華文化的繁榮興盛。
五是用文化自信促進文化自覺,用文化自覺推動文化自強。強調文化自信的目的,決不是止步不前的孤芳自賞,而是喚起不忘初心、繼續前行的動力。文化重在建設。文化自信要體現在推動文化建設的自覺上,體現在文化自強的實踐中。

⑽ 為什麼要堅定文化自信初三政治

1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
2文化自信是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發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昌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3堅定文化自信事關國運興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傳承發展。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文化自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