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希臘有多少年歷史
古代希臘居民最早來自西亞的皮拉斯基人等,他們曾以克里特島為中心,創造了歐洲的新石器和銅器文化.從公元二千年開始,印歐人分批進入希臘半島,第一批約於公元前十七世紀到達半島南部,是為阿卡亞人;到了公元前十二世紀,有大批印歐人由北南下進入半島各地,並且引起長期的移民潮,這些人在半島住下來後,依方言不同分成伊奧利亞人,愛奧尼亞人和多利亞人三大集團,原先的居民漸漸被他們同化. 但是克里特島上的皮拉斯基人,早在在公元前二十五世紀早期已經創造了金石並用文化,在2000B.C進入了青銅時代,至於全盛時期則是1600B.C至1450B.C之間,修建了著名的克諾薩斯王宮,這座王宮佔地兩公頃,多為三層建築,設有供水和排水系統,殿堂林立,結構復雜,故有迷宮之稱.在走廊的牆壁上繪有生動逼真的圖畫,還有一個可容五百人的劇場,及高與人齊的大缸.可惜不知何故,克里特島文化忽然在1450B.C左右突然毀滅,原因不詳,有學者猜是因為海嘯,也有說是因為地震.此後,愛琴文化的中心轉移到半島南部的邁鍚尼(Mycenae). 邁鍚尼文化是由希臘人的一支名叫阿卡亞人創造的,考古工作者已經在邁鍚尼遺址掘出王宮,墓室,泥板,大量金銀製品,最有趣的是在邁鍚尼文明後期,阿卡亞人組織了希臘聯軍,發動了遠征小亞細亞富庶城邦特洛伊Troy的戰爭,戰爭持續了十年,最後希臘人以木馬計攻陷了特洛伊城,戰雖勝,但邁鍚尼卻元氣大傷,不久便被半島北部的多利亞人征服. 根據荷馬史詩的內容資料,在11CBC到9CBC之間,希臘在這段時間內,進入了英雄時期,普遍使用鐵器,會使用犁來耕田,也會施肥;另外工藝發展分工更為精細,以物易物交易大行其道.開始了父系社會,並且有很明顯證據當時有很多奴隸,來源多為戰爭.另外還有乞丐和僱工等一類窮人. 在8CBC至6CBC是希臘各城邦建立的時期,著名的斯巴達及雅典都出現了.這時期希臘的釀酒業,榨油業,制陶業在地中海都居領先地位,造船業更發達,能造三層高的快速遠航船,在7CBC時,很多工商業較為發達的城邦已經開始鑄造貨幣了.這些城邦,一般只有方百里大小,人口不過數萬,最大的也不過十萬人左右,當時大概有兩百多個城邦,最著名的有米利都和愛非斯(也有譯為以弗所);希臘中部的特爾斐和雅典,南希的科林斯,阿果斯,斯巴達等.這些城邦基本上都是獨立的,也有以結盟方式加強政治及軍事上的力量,奇怪的是--他們在語言文字宗教節日及社會習俗各方面基本上都保持一樣,他們都自稱是希臘人. 500B.C,希臘與波斯之間發生了戰爭,原因是波斯帝國銳意西進擴張所造成的,起因是小亞細亞西岸的米利都反抗波斯統治,要求斯巴達和雅典派兵援助,雅典派了廿艘戰艦,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早已想攻打希臘,就用此事為借口,於是在492B.C出兵進攻希臘開始,到449B.C希臘與波斯簽訂和約為止,四十三年間,雙方交戰分為三個階段,最後要波斯願意放棄西進政策才可結束. 波希戰爭後,雅典成為希臘半島上的盟主,443B.C至429B.C是伯利克里斯領導雅典的時期,也是雅典的黃金時代.因為不久,斯巴達不願意再忍受雅典的領導,起來向雅典爭奪半島盟主地位,431B.C至404B.C,在廿七年間,雙方交戰多次,這就是有名的伯羅奔尼撒戰爭,大家都元氣大傷,古希臘的黃金時期過去了,大家只有耐性地等待半島北方馬其頓出來的亞歷山大(336B.C-323B.C)吧!希臘歷史系列愛琴文明 ?至前1600年邁錫尼文明 前1600年至前1200年黑暗時代 前1200年至前800年古希臘 前776年至前323年希臘化時期 前323年至前146年希臘的羅馬時期 前146年至330年拜占庭帝國 330年至1453年奧托曼帝國 1453年至1832年
B. 希臘文明有多少年了
希臘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二千五百年古希臘文明首先在克里特島獲得發展。克里特文明以島嶼北部的克諾索斯為中心,在公元前2千年中期彌諾斯統治時期臻於極盛。古代希臘作為一個文明古國,曾經在科技、數學、醫學、哲學、文學、戲劇、雕塑、繪畫、建築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成為後代歐洲文明發展的源頭。希臘文明是一個失落的文明。它的消逝已去我們生活的時代兩千餘年。但創造者以其特出的理性和智慧建構起來的巍峨宏闊的文化大廈,至今仍令世人驚嘆不已!
C. 古希臘距今有多少年的歷史,請用准確數字告訴我
不好說沒有一個確切的數字,無法計算
如同中國歷史到今天有多少年,只能算大約數字!
古希臘有兩種演算法看你要從那個算起,一是從克里特愛琴文明算起還是雅典期巴達時期算起!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還有圖書作品。
------------------------------
一般來說是從波希戰爭算起到現在應該有約三千年年!
如果從愛琴文明算起應該有四千年!
D. 古希臘距今有多少年
古希臘距今約2816年。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西方有記載的文學、藝術也是從希臘開始的。古希臘不是一個國家的概念,而是一個地區的稱謂,其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希臘半島、愛琴海和愛奧尼亞海上的群島和島嶼、土耳其西南沿岸、義大利西部和西西里島東部沿岸地區。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詩歌、建築、科學、文學、戲劇、神話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地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E. 古希臘歷史文化
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 - 公元前146年)。位於歐洲南部,地中海的東北部,包括今巴爾干半島南部、小亞細亞半島西岸和愛琴海中的許多小島。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同名的還有圖書作品。 古希臘的地理范圍,除了現在的希臘半島外,還包括整個愛琴海區域和北面的馬其頓和色雷斯、亞平寧半島和小亞細亞等地。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歷史、建築、文學、戲劇、雕塑 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這一文明遺產在古希臘滅亡後,被古羅馬人破壞性的延續下去,從而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編輯本段]【古希臘歷史】1. 古希臘文明的興起
</B>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另一支希臘人(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此後300年,希臘完全陷入沉寂狀態,封閉又貧窮,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
2.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准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3. 伯羅奔尼撒戰爭 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4.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乾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5. 影響
15世紀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很多知識分子(以僧侶和貴族為主)為了擺脫基督教日益腐朽的世俗化統治與思想禁錮,開始重新學習逐漸被遺忘的古希臘著作,例如《荷馬史詩》、亞里士多德的《詩學》,和一些先古基督教會文章。古希臘的精神遺產第一次得到了全面復興和繼承。
可是到了18~19世紀,隨著啟蒙運動的興起,學者們不再把《聖經》上寫的當作真事,而且把古希臘的知識歸於同類,把前776年第一次奧運會之前的事情統統算為神話,而非歷史。1870年Heinrich Schliemann在希臘Troy出土文物,這一考古發現讓西方人重新認識到古希臘不是虛無縹緲的神話傳說,而的確經歷過燦爛的文明。從此學者開始仔細研究古希臘流傳下的著作,區分神話,傳說和歷史。
6.古希臘城邦
公園前8---前6世紀,希臘走上復興之路,城邦逐漸發展起來.
城邦是指希臘的一種國家形態,它一般以一個城市為中心,包括周邊地若干村落。
7 古希臘城邦政體
希臘城邦的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
政體:貴族制,民主制,君主制,寡頭制,僭頭制。 [編輯本段]【古希臘數學】古希臘數學分為三個時期
一、從伊奧尼亞學派到柏拉圖學派為止,約為公元前七世紀中葉到公元前三世紀;
二、亞歷山大前期,從歐幾里德起到公元前146年,希臘陷於羅馬為止;
三、亞歷山大後期,是羅馬人統治下的時期,結束於641年亞歷山大被阿拉伯人佔領。 歐幾里德
古希臘最著名的數學家和貢獻
丟番圖,被譽為代數學鼻祖;
阿波羅尼奧斯,圓錐曲線的研究;
歐幾里德,著有《幾何原本》,奠下了以後歐洲數學的基礎;
畢達哥拉斯學派,發現多個定理,包括勾股定理,並發現無理數;
阿基米德,帶動幾何發展,善用窮舉法、趨近觀念(十分接近現代的微積分
F. 古希臘有多久歷史
古希臘
對於古希臘時期的開始,歷史學家們莫衷一是。雖然在通常的使用中它可以指羅馬帝國統治希臘之前希臘所有的歷史,歷史學家傾向於給它一個更精確的定義。一些作者將米諾斯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包含入內,而另一些人指出這些文明與更晚的古典希臘文明之間的差異過大,而應另作劃分。傳統上,古希臘時期的開始被定為前776年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但是更多的歷史學家將其提前至約前1000年;它隨著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23年的辭世而結束。繼後的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期,雖然並非所有學者都將這兩個時期區分對待,甚至還有作者將古希臘文明視做連綿延續直至基督教於公元3世紀的興起。
古希臘被許多歷史學家認為是西方文明的奠基,古希臘文化深入地影響了古羅馬文明,後者將其發揚光大並傳之於整個西方世界。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特別是文藝復興時期,18、19世紀發生於歐洲和美洲不同的新古典主義運動中極大地影響了文明的進程。
古希臘是一個城邦林立的地區,因此許多不同的政治制度都有在此地區獲得實踐和發展,有些古希臘城邦如斯巴達一樣奉行君主制,將統治權集中在國王手中;有些城邦則如雅典一樣實行民主政治;還有一些城邦則是由貴族統治或由少數人控制的議會(councils)進行統治。雖然古希臘所處地域狹小,但其政治制度在廣泛的時間上獲得了豐富多彩的發展。僅就政體來分古希臘就經歷了貴族制、民主制、寡頭制和僭主制的演變。尤其是古希臘的民主政治制度是古代人類對直接民主制度最早的嘗試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古希臘的政治單元是城邦(Polis),因而「政治」(Politics)即為「城邦的事務」。每一個城市,至少在理論上是獨立的,例如:塔蘭托雖然是由斯巴達移民所建立的,不過兩者的政體與生活模式截然不同,雖然有些城市可能會從屬於另一些勢力較強的城邦,例如雅典的三十僭主是由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戰爭後指派的,但是每一個城市的名義上的最高權力總是位於城內。這意味著當希臘參加戰爭(例如對抗波斯帝國)時,它是以「同盟」的形式走上戰場的。它也為希臘城邦之間的內戰(伯羅奔尼撒戰爭)創造了一定的可能性,導致希臘城邦的衰落,最終為馬其頓所征服,其建立橫跨歐亞非三洲亞歷山大帝國。
許多現代讀者熟知的名字活躍於這個時期。詩人有:荷馬、赫西俄德、品達、埃斯庫羅斯、索福克勒斯、歐里庇得斯、阿里斯托芬以及薩福。著名的政治家包括梭倫、地米斯托克利、伯里克利、呂山德、埃帕米農達、阿基米德、腓力二世及其子嗣亞歷山大大帝。作家有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赫拉克利特、巴門尼德、德謨克利特、希羅多德、修昔底德、色諾芬等。幾乎所有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希臘化時期初期成書)中所涉及到的知識都在這個時期成型。
古希臘世界由兩場主要戰爭所塑造:希波戰爭和伯羅奔尼撒戰爭。
G. 古代希臘史可以劃分為幾個階段
古希臘歷史分期為:
(1)愛琴文化時代:公元前20—12世紀,愛琴文化包括克里特文化和邁錫尼文化,屬於城邦文化。
(2)荷馬時代:公元前11—9世紀,這一時期開始使用鐵器,屬於軍事民主制文化。
(3)早期希臘文化(或古風)時代:公元前8—6世紀,這一時期是希臘城邦形成的時期。
(4)古典時代:公元前5—4世紀前期,這是希臘奴隸制城邦的極盛時期。
(5)馬其頓統治時代:公元前4世紀末—公元前2世紀中期,希臘奴隸制城邦衰落,處於馬其頓統治之下,最後為羅馬所滅。
維基網路上的古希臘史分期為:
1 Prehistoric and Bronze Age civilization (史前與青銅時代文明)
2 Greek Dark Ages (希臘黑暗時代)
3 Archaic period (古風時期,或譯為古樸時期)
4 Classical Greece (古典希臘)
5 Hellenistic Greece (希臘化時代)
6 Roman Greece (羅馬時代的希臘)
一、愛琴文明 (公元前2000年——公元前1100年)
1.克里特
有關克里特的神話——亞瑟·伊文斯:揭開米諾文明之謎的考古學家——克諾索斯王宮巡禮——誰是王宮的主人——米諾文明中的文字——文特里斯:解讀線形文字B
2.邁錫尼
荷馬史詩描繪的特洛伊戰爭——亨利·謝里曼:從雜貨店學徒到考古學家——發掘特洛伊——發掘邁錫尼——邁錫尼城堡和王宮——邁錫尼王宮的統治者
小結:愛琴文明的歷史脈絡
二、荷馬時代 (公元前1100年——公元前800年)
1.荷馬及其史詩
荷馬問題(小歌說——核心說——統一說)——誰是荷馬史詩的聽眾——史詩的社會功能——荷馬時代的社會組織和政治制度
2.幾何形風格的陶器
克里特邁錫尼陶器的風格——原始幾何陶風格(1050 BC—900BC)——幾何陶風格(900 BC—750 BC)——荷馬時代以後的希臘陶器——科林斯陶器:東方化風格——雅典陶器:黑像陶器和紅像陶器,陶器的種類,傑出畫工的作品
3.神話(希臘宗教)
希臘宗教的特點——奧林帕斯教的十二主神——從神話看秩序的建立:宙斯形象的歷史演變,普羅米修斯,人與神的分野。
小結:從神王的宮殿到公共的廣場(agora)
三、古樸時代
1.大殖民
大殖民的原因——經過——歷史意義
2.斯巴達
希洛特製度的形成——希洛特製度和斯巴達國家的形成——斯巴達城邦的特點——希洛特製度的衰落
3.雅典
雅典國家的形成,提修斯改革——梭倫改革——庇西特拉圖的僭主政治——克利斯提尼改革——民主政治的發展,伯利克里時代
4.古樸時代的希臘文化
希臘建築的兩種主要形式 多利亞式和愛奧尼亞式——神廟建築的發展——希臘建築的特點——從建築看希臘文化,分散中的統一 雕像——戴達里克風格——Kourai 和Korai——從古樸時代到古典時代——人像——斐迪亞斯Phidias的神像——波利克萊托斯 Polykleitos的運動員雕像——帕特農神廟的雕像
5、希臘雕像與古希臘文化中的「身體」
問題的提出——古希臘生活中的裸體習俗——早期希臘藝術中的裸體——結論
四、古典時代 (公元前500 年—330 年)
1.希波戰爭
米利都暴動——公元前490-479年的入侵——提洛同盟——戰爭的勝利——歷史意義
2. 伯羅奔尼撒戰爭
3.四世紀危機
4.古典時代的文化 文學——傾聽與談話——詩歌——悲劇——喜劇
哲學——Sophia 和arete ——米利都學派——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智者——蘇格拉底——柏拉圖
五、希臘化時代
1.馬其頓王國的興起——腓力二世
2.亞歷山大大帝
3.亞歷山大之後的希臘世界
安東尼王朝——托勒密王朝——塞琉西王朝
4. 希臘化時代的文化
個人主義和世界公民——藝術——雕刻,傳統與創新
希臘化時代的哲學——芝諾——伊壁鳩魯——犬儒學派
5.希臘文化在東方
托勒密王朝在中亞的統治——巴克特里亞希臘王國——中亞的希臘城市:艾哈農——希臘藝術的東傳:犍陀羅——從希臘到中國
H. 古希臘文明包括哪些文明時期
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主要源頭之一,古希臘文明持續了約650年(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是西方文明最重要和直接的淵源。公元前5、6世紀,特別是希波戰爭以後,經濟生活高度繁榮,科技高度發達,產生了光輝燦爛的希臘文化,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
愛琴文明
愛琴文明是指分布於愛琴諸島及其周圍地區的文明,包括克里特文明與邁錫尼文明。約在公元前2000—公元前1700年間,希臘的克里特島產生了君主制國家,王宮的建築群和象形文字的出現是其標志。公元前1600年左右,克里特文明進入繁榮期,這時出現文字、青銅器、陶器、金銀製作技術有明顯進步,國王的宮殿規模宏大。約公元前1400年,克里特文明銷聲匿跡。
希臘化時代
公元前4世紀下半葉,馬其頓的亞歷山大大帝征服了整個希臘,並在帝國擴張的過程中將希臘文明傳播至東方,史稱希臘化時代。此時的古希臘文學已經接近尾聲,希臘文明的中心也逐漸由雅典遷移至埃及的亞歷山大港。這一時期希臘文學的特點是脫離現實,講求辭藻,追逐傷感情調。比較有成就的領域是新喜劇和田園詩。
I. 希臘文明的發展史
早在古希臘文明興起之前約800年,愛琴海地區就孕育了燦爛的克里特文明和邁錫尼文明。大約在公元前1200年,多利亞人的入侵毀滅了邁錫尼文明,希臘歷史進入所謂「黑暗時代」。因為對這一時期的了解主要來自《荷馬史詩》,所以又稱「荷馬時代」。在荷馬時代末期,鐵器得到推廣,取代了青銅器;海上貿易也重新發達,新的城邦國家紛紛建立。希臘人使用腓尼基字母創造了自己的文字,並於前776年召開了第一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召開也標志著古希臘文明進入了興盛時期。前750年左右,隨著人口增長,希臘人開始向外殖民。在此後的250年間,新的希臘城邦遍及包括小亞細亞和北非在內的地中海沿岸。在諸城邦中,勢力最大的是斯巴達和雅典。對美的事物的熱愛是希臘神話的靈魂。著名的金蘋果之爭,帕里斯在財富、智慧和美這三者中最終選擇了美,這是典型的希臘式的選擇。將美凌駕於財富與智慧之上,顯露出了希臘人強烈的愛美意識。他們在日常生活,如競技、造型藝術、戲劇等方面將這種唯美意識發展到了極致。希臘人比較重感覺,對肉體的崇拜更甚於對精神的關懷。以宙斯為首的奧林匹斯諸神並不是一些枯燥泛味的道德偶像,而是一大群相貌俊美,體魄健壯的有血有肉的神靈。諸神在精神或道德方面並沒有超人之處,只是在肉體上比人更強壯、更健美,而且能夠長生不死。這些極具感性色彩的神成為希臘人的生活理想。對人的自然形體之美的崇拜使希臘出現了特有的運動形式裸體競技。希臘人為了取悅宙斯每四年在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的奧林匹克附近舉行一次競技會,參賽的每個運動員均須裸體出場。人們絲毫不以裸體為恥,相反倒是以擁有一副矯健的體魄而感到無上的榮耀。這就使得奧林匹克競技會成為力與美的展示,得勝歸來的運動員被當成英雄加以崇拜。裸體競技使雕塑家得以觀察人體在各種自然形式和姿態中的情況,於是體育和宗教的結合產生了造型藝術的美。通常雕塑家關注的是人物外在形象是否健美,試圖通過對美的形體的描繪表現出人物的內在意韻之美。如米隆的「擲鐵餅者」和波里克波利特的「持矛者」。即或是取自宗教題材的神像雕刻,雕刻家仍然追求外在形體之美。在希臘人觀念中,美的心靈是寄託於美的肉體之中,健美的身軀應當包容著智慧、善良、美德。這種萬物一體的觀念是希臘精神中較為典型的特性。
對美的不懈追求使希臘人對現實生活的關注更甚於對彼岸世界的嚮往。荷馬史詩《奧德修記》中描述了遠征歸來的特洛伊英雄奧德修途經地府遇見已死的阿喀琉斯的一段對話。阿喀琉斯說:「我寧願活在世上作人家的奴隸,侍候一個沒有多少財產的主人,那樣也比統率所有死人的魂靈要好。」阿喀琉斯對生命的留戀反映了古希臘奧林匹斯宗教的世俗精神,是希臘人生命觀的體現。希臘人熱愛生活但也不懼怕死亡。古希臘人相信人死後另有一個世界,人的死亡只是由生界到該世界的變遷,而非人體的消失。他們相信人死後魂靈同肉體共同幽居於地下墓中。蘇格拉底就曾經說過,倘使死是由一個地方移到另一個地方,而那另一個地方又是奧爾弗斯、赫西阿德、荷馬所居住的,那麼我將樂於在那裡。由於這些死去的英雄都有一個很好的歸宿,因此希臘人能以平常之心對待死亡,進而使他們有勇氣直面生命中的悲劇。古希臘民族具有濃烈的悲劇意識,對生命獨特的理解使他們選擇悲劇的藝術形式來觀照生命本能世界。從《荷馬史詩》中的命運難測到俄狄浦斯對命運的反抗,希臘人的命運觀發生了一次重大變化。這一變化是希臘人對人的價值的再次肯定。人的生命是一個和諧的整體,然而在其深處,人的理性和自然感性生命永遠處於對立沖突之中,由此造成命運難測。而索福克勒斯則通過俄狄浦斯對命運的反抗試圖表明,人類不甘心於此,寧願以生命為代價抗爭命運,揭開人生和社會之謎。俄狄浦斯精神實質上就是希臘人勇於接受挑戰,不屈不撓的進取精神。這是希臘民族精神之魂。希臘人創造了這種精神,而正是這種精神成為不斷地推動希臘人乃至西方人創造新的世界和新的人的精神源泉。
在世界各民族的發展過程中,宗教與文化息息相關,共同發展。文化是本質的,宗教是文化的一種形式。宗教與文化的交互作用構成了一個民族基本的精神特徵。深入研究古希臘宗教,我們可以看到這樣一個事實:古希臘人在長期的宗教熏陶中所形成的自由、唯美、樂觀,積極進取的精神已成為古希臘民族文化現象中最基本的精神特徵。正是這種蘊含在古希臘文化中的基本精神特徵,成為推動古希臘民族文化取得輝煌成就的強大的精神動力,進而也推動和影響著西方文化的發展 希波戰爭
在希臘城邦向地中海沿岸擴展的同時,西亞的波斯帝國也在擴張,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小亞細亞半島上的艾奧尼亞希臘諸邦。前499年,小亞細亞半島上的米利都等希臘城邦發動起義,得到雅典的支持。波斯國王大流士一世在鎮壓起義後,就准備進攻雅典。前490年,波斯大軍渡海西侵,但在馬拉松戰役中被人數居於劣勢的雅典重裝步兵擊敗。希臘人贏得了第一次希波戰爭的勝利。 前480年,波斯國王薛西斯一世率50萬大軍再次進攻希臘。希臘各城邦也結成同盟,共御強敵。希臘聯軍的陸軍以斯巴達人為主力,海軍則以雅典艦隊為主。希臘陸軍在溫泉關阻擊波斯陸軍,雖然兵敗,但為希臘海軍的集結贏得了時間。波斯人攻入了雅典,將全城焚毀,但希臘海軍在薩拉米海戰中一舉擊潰波斯海軍,波斯人面臨補給被切斷的危險,不得不撤退。希臘人乘勝追擊,解放了小亞細亞的希臘諸邦。第二次希波戰爭以希臘的勝利告終。 伯羅奔尼撒戰爭
希波戰爭以後,雅典成為希臘的霸主。雅典海軍是希臘各城邦中最強大的軍事力量,雅典的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執政時期達到黃金時代。希波戰爭中,希臘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提洛同盟,戰後逐漸成為雅典實現其霸權的工具。以斯巴達為首的伯羅奔尼撒同盟不滿雅典的霸權,雙方爆發多次摩擦。前431年,斯巴達的同盟底比斯進攻雅典的同盟普拉提,正式引發了伯羅奔尼撒戰爭。雅典依靠其強大的海軍進行封鎖,斯巴達則攻入雅典,試圖迫其決戰。雙方互有勝負,但都未能取得決定性勝利,遂於前421年締結和約。和平未能維持很久,前415年,雅典對西西里島斯巴達的盟邦敘拉古發動大規模遠征,結果以慘敗告終。西西里遠征使雅典元氣大傷,無力抵禦斯巴達的攻勢。前405年,雅典海軍被全殲。次年,雅典向斯巴達投降,斯巴達成了希臘的新霸主。斯巴達的霸權也未能長久,希臘各城邦陷入混戰之中。 馬其頓的崛起
馬其頓位於希臘的北部,處於希臘文明的邊緣,被希臘人視為蠻族。但從公元前4世紀起,馬其頓逐漸成為希臘北部的重要國家。前395年,菲利普二世即位。在菲利普的治下,馬其頓成為巴爾乾地區首屈一指的軍事強國。面對馬其頓的崛起,希臘建立了以雅典為首的反馬其頓同盟。前338年,馬其頓在喀羅尼亞大敗希臘聯軍,取得了對整個希臘的控制權。前336年,菲利普遇刺身亡,其子亞歷山大即位。亞歷山大即位後很快就平定了希臘城邦的起義,鞏固了政權。前334年,亞歷山大率大軍渡海東征,拉開了他征服世界的序幕。亞歷山大最大的敵人是強大的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先後在格拉尼卡斯河和伊蘇斯擊敗波斯軍隊,從波斯人手中奪取了敘利亞和埃及。波斯國王大流士三世試圖求和,但被雄心勃勃的亞歷山大拒絕。前331年,亞歷山大和大流士三世之間具有決定性意義的高加米拉戰役爆發。亞歷山大再一次取得了勝利,並乘勢攻下巴比倫,波斯帝國滅亡。亞歷山大繼續東進,直到印度河流域方才折返。前323年,亞歷山大病死,他龐大的帝國也隨之分裂,古希臘歷史結束,希臘化時代開始。
J. 古希臘文化,經歷了哪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克里特文明(在克里特島,裡面的宮殿有完整地下水道衛生系統,當時讓世人震驚)
第二階段:邁錫尼文明(就是特洛伊戰爭時期)
第三階段:黑暗時期(荷馬生活的時代)
第四階段:古典文明(公元前5—4世紀中期)
第五階段:馬其頓統治時代(公元前4世紀晚期到公元前2世紀中期)
(10)古希臘有多少年的文化擴展閱讀:
古希臘文化的特點:
一、理想主義
古希臘的一個重要的美學思想就是和諧是美。古希臘人很早就提出黃金比例的觀點,並運用於繪畫雕刻。
二、人文主義
文藝復興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義決不偶然。古希臘文化起了重要作用。希臘人重視個人價值,追求自由,享樂。希臘神話中經常出現半神般的英雄,像赫拉克勒斯`忒修斯`珀修斯等,不需要再舉例。神同人一樣,追求女色,爭強好勝。
三、理性主義
希臘人是奔放的,擁有所謂的「酒神情緒」。但比起其他民族,理性色彩還是比較突出的。古希伯人信奉上帝`埃及人崇敬太陽神。
四、悲劇性
自身的追求與命運的矛盾,就形成悲劇。嚴格說,每個民族都有悲劇性,但希臘最濃,似乎只有日本與其向近。荷馬史詩就是悲劇的代表。阿喀琉斯和赫克托爾是兩種典型的悲劇人物。前者是自身追求與命運矛盾,後者是自身思想與國家使命矛盾。這里不詳加介紹。
五、雄偉性
悲劇不是側重寫悲,而是寫悲壯雄偉。希臘的史詩戲劇大多體現英雄主義色彩,抒情性較強。語言高亢,句式短促。希臘建築帕特農神廟高大壯觀,雕塑《擲石餅者》形象健美,都體現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