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偶像文化哪裡來的

偶像文化哪裡來的

發布時間:2022-06-20 06:48:14

Ⅰ 只有兩千年歷史的日本,四千年和萬年一遇美女都哪來的

日本只有兩千年歷史,他們的四千年一現、萬年一遇美女從哪來的?

說起日本這個國家,很多人都不會覺得陌生。日本是我國的一個海上鄰居,很多人在旅遊的時候也都會考慮地理上的遠近來做決定,所以每年都有不少的中國遊客去到日本體驗一番。日本當地有很多特別的文化,比如他們的和服、祭典等,而日本還有一個比較特殊的文化,就是他們的偶像文化。

Ⅱ 「偶像」這個詞語是誰發明的

偶像一詞的本義是指用木料、泥土或金屬等製成的供人敬奉的人像,例如廟里的佛像、神龕中的聖像等等。後來是指人們所崇拜的對象,尤其是指帶有某種盲目性的崇拜的對象。對於偶像的狂熱崇拜是現代人的一種社會心理現象,在本質上反映了文化價值的某種指向。現在我們所指的現代偶像,是社會部分成員心中崇拜的目標、心儀的對象、仿效的摹本、追隨的榜樣。因此,首先,偶像和人們的心理機制有關。偶像的產生基於人們的心理動因,這種動因激活了人們的心理需求,使人們產生了具有定向性的心理張力。現代偶像崇拜中充滿著異常強烈的情緒性,異常火爆的狂熱性,其原因就在於此。其次,偶像還是一種人們的社會現象,涉及到社會的方方面面。現代的偶像崇拜早已經不是一種個人的私密行為,而完全是一種公開的社會舉動。特別是在流行文化的領域中,偶像崇拜的社會性就尤其明顯。當一些偶像級的大腕明星舉行演唱會,當他們走上演出舞台,做出各種各樣的姿態,成千上萬的崇拜者就會隨之歡呼雀躍,激動不已。非但如此,這種偶像崇拜活動還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生活,交通擁擠,買賣興旺,電視收視率飈升,公共秩序發生混亂等等。因此,現代偶像崇拜的社會意義不能低估。

Ⅲ 為什麼韓國的愛豆文化會這么發達

「愛豆」這個詞其實是「舶來品」,並非是中國的本土產品,它是源自於日韓的偶像文化,最終傳入了中國,並且受到了中國年輕人的一致追捧,在中國的境內,也被年輕人帶起了一陣愛豆文化浪潮,不得不讓人感嘆,當代的年輕人追星是真的瘋狂啊!熟悉韓國的人都知道,其實韓國才是愛豆文化最繁榮的地方!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韓國文化產業的發達!作為一個以第三產業為主的國家,韓國有意促進了本國偶像文化產業和愛豆文化產業的發展,有了國家和社會層面的支持,自然就有很多的愛豆產生了,因為國家和社會能夠為他們提供大量的資源,有了資源他們自然能夠「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

Ⅳ 為什麼偶像文化能夠在日本那麼盛行

日本偶像文化盛行其實是與紮根在日本人骨子裡的武士道精神有關

Ⅳ 偶像文化的實質是什麼,誰能解釋一下,歌迷的瘋狂是否很傻

不是,自己崇拜的偶像是自己的精神支柱,崇拜一個人,那個人肯定能夠有他的優點

Ⅵ 在你心中你是咋定義偶像文化的呢

偶像文化更像是一種精神動力,看到會開心,失落的時候看看視頻能緩解心情,我個人是有潛藏的舞台夢的,但奈何自身實力太差這輩子都沒有可能,而愛豆做到了我渴望卻做不到的一切,我願意看著那些帥氣的孩子們在舞台上實現夢想,滿足自己的精神寄託。

Ⅶ 讓小虎隊上春晚有意義嗎

小虎隊為央視春晚綵排再度重聚,引來熱烈反響,也讓這支老牌台灣偶像組合再度翻紅,雖然小虎隊的歌又開始熱播,而對年輕歌迷而言,小虎隊顯然還很陌生。
記者近日采訪國內兩位80後樂評人崔恕、Sean。因是小虎隊的音樂陪伴成長的一代,他們對小虎隊代表作《愛》、《青蘋果樂園》等津津樂道。
崔恕更稱:「小虎隊開創華人偶像文化」。
A 重新認識小虎隊
崔恕:他們是華人偶像文化的鼻祖
小虎隊將在春晚演唱曲目《愛》、《青蘋果樂園》和《蝴蝶飛啊》,可謂家喻戶曉的作品。自****正式出道到1997年解散,小虎隊共推出包括精選集在內的 13張唱片。其中《紅蜻蜓》被樂評人崔恕形容為「巔峰時期的開篇」。
小虎隊的作品
單曲
《愛》:「向天空大聲地呼喊說聲我愛你,向那流浪的白雲說聲我想你」,這或許是小虎隊最為人所知的歌詞。 歌曲里那種對於愛情甜蜜、青澀的憧憬,也成為小虎隊音樂作品的一大特徵。 更值得一提的是,《 愛》把「重唱三聲部」引入華語流行樂並成為潮流。當年《愛》走紅後,中小學每個班都會選一男一女合唱,想必《愛》應該是不少80後的愛情啟蒙。
《蝴蝶飛啊》:歌曲MV 拍的是小虎隊三人去郊外遊玩,表現出青春期的無憂無慮。這首歌的曲調有些憂傷,但小虎隊唱出了對夢想的期許。當時每到新年、 六一文藝匯演,都會有中小學生拿這首歌編排舞蹈。
《青蘋果樂園》:小虎隊的第一支單曲,但由於傳入大陸的時間稍晚於《愛》,所以成了小虎隊巔峰時期的代表作。印象中,《 青蘋果樂園》當年在青少年兒童節目中的點播率非常高,而且當時正好是卡拉OK進入大陸,不少比賽都有人選這首歌,還模仿小虎隊的舞蹈。
《新年快樂》:小虎隊初試啼音的歌。講的是新年裡的表白,不是說「我愛你」而是說「新年快樂」。小虎隊之所以能吸引各個年齡群的追捧,歌詞也是一大亮點,由於小虎隊的歌詞不露骨,並沒如今的偶像歌手唱的那些情感糾葛和纏綿悱惻,而是表達健康、單純的情感。所以當時中小學老師也不反對大家聽小虎隊的歌。
《紅蜻蜓》:小虎隊的經典勵志歌。歌詞運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一方面激勵小歌迷,另一方面年長歌迷聽到《紅蜻蜓》,也會勾起對純真年代的回憶。2003年經可米小子翻唱,《紅蜻蜓》再度唱紅。這說明小虎隊的作品經得起時間推敲,而青春議題的作品也很容易引起共鳴,像周傑倫也是這樣。
專輯
走紅:《逍遙游》是小虎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張專輯,當時開麗唱片為小虎隊策劃的萬人馬拉松簽名會,以及貨櫃車全台灣巡演,讓小虎隊人氣飆升。開麗唱片趁勢為小虎隊製作《 男孩不哭》《星星的約會》兩張專輯,但這個時期小虎隊真正流傳的作品只有《叫你一聲My Love》和《星星的約會》。
巔峰:《紅蜻蜓》、《愛》、《再見》是小虎隊巔峰時期的三部作品,這時他們已轉投飛碟旗下。由於當時唱片市場很蓬勃,所以發片速度較快。 小虎隊可保證一年發兩張,而且能輕松破幾十萬銷量,靠版稅就賺很多錢。飛碟也為小虎隊打造《紅蜻蜓》《愛》《蝴蝶飛啊》《放心去飛》《驪歌》等多首傳唱歌曲。人氣更是如日中天,據說當時在台灣,若是趁中小學課間休息,無厘頭地喊一聲「小虎隊」都會引來尖叫聲。不過到了《再見》專輯,因蘇有朋准備考大學,陳志朋要當兵,小虎隊面臨第一次解散。
轉型:待陳志朋歸隊,小虎隊重新出發,推出《星光依舊燦爛》。由於復合話題備受關注,所以專輯銷量雖不及以往,但《星光依舊燦爛》傳唱度依然很高。唱片公司則趁勢在1995年為小虎隊安排「虎嘯龍躍」亞洲巡演,其中還包括大陸站,反響非常熱烈,人氣有所回升。不過三位成員年齡增長,唱片公司有意讓他們走成熟路線,一方面主打抒情慢歌,一方面又害怕歌迷流失,為小虎隊選了一系列只突出舞蹈,而歌詞和旋律都較平庸的作品。導致《快樂的感覺永遠一樣》《庸人自擾》兩張專輯默默無聞,人氣大幅度下降。這也加速了小虎隊解散。
小虎隊是怎樣煉成的
名稱:1988年7月,台灣開麗唱片公司推出一檔針對青少年學生群的電視節目《 電視新春爭霸戰》。節目由3個女生組成的「小貓隊」擔任助理主持,於是有人提議應加入3個男助平衡畫面。為此開麗舉行選秀,而「霹靂虎」吳奇隆、「小帥虎」陳志朋及「乖乖虎」蘇有朋脫穎而出,組成「小虎隊」。
造型:小虎隊造型一直走干凈、簡潔路線。開麗唱片時期,三人多是白襯衫、小西服、領結的打扮。而到了飛碟旗下,三人的造型就有更多變化,開始嘗試歐美、英倫學院風。發型上,陳志朋和吳奇隆一直很時髦,蘇有朋則是淳樸、可愛的「西裝頭」。
站位:從專輯封面到舞台表演,小虎隊的站位一直是吳奇隆站中間,左邊是陳志朋、右邊是蘇有朋。唯一例外的是《庸人自擾》專輯封面,改由蘇有朋站中間。唱片公司後來解釋說,吳奇隆老少通吃;陳志朋因神似張國榮主攻年長歌迷;而蘇有朋樣貌乖巧又會念書
品牌:小虎隊走紅,採取的是多元化宣傳模式。唱片公司除了為他們規劃專輯、演唱會、 影視作品外,還會推出豪華的日歷、宣傳畫、貼紙、明信片、信紙信封、文具用品等,逐步形成了華語樂壇最早的偶像文化。小虎隊也是華人歌手「 周邊產品的鼻祖」,而且小虎隊的模式,後來也被四大天王等港台明星參考。
B 為何不是他們
Sean:小虎隊更有話題
與小虎隊同期活躍於歌壇的,也有諸多組合,包括與他們合唱《新年快樂》的憂歡派對、少女隊、紅唇族等。但當時能與小虎隊拼人氣的,還是豹小子、紅孩兒、草蜢三支男子組合,但他們為何沒能登上春晚舞台?樂評人Sean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組合各具特色,但比起小虎隊,「作品影響力、知名度、話題性都較弱」。因此春晚最終沒有選擇他們。
豹小子代表作都是翻唱
豹小子是幾乎和小虎隊同期的組合,兩位成員吳仕龍、李東元都是跳舞高手。他們的音樂特色是流行舞曲加老歌新唱,從《 愛你在心口難開》、《 風從哪裡來》到《今天不回家》,都為他們奠定辨識度較高的風格。但Sean指出,雖翻唱成就了豹小子,也導致兩人淡出娛樂圈後,觀眾記不得他們唱過什麼歌。相形小虎隊,豹小子缺乏屬於自己、有力度的代表作。觀眾對他們已沒有認知,「豹小子上春晚可能性幾乎為零。」
紅孩兒舞功蓋過音樂
紅孩兒作為小虎隊的師弟,同樣通過選秀脫穎而出,七位團員各具特色,很快吸引大批粉絲,甚至包括小S。首張大碟《亮出我的年輕護照》賣了滿堂紅,歌迷們稱紅孩兒是「年輕的英雄,火紅的夥伴」。紅孩兒的五張大碟里,銷量最差也有25萬張,當時紅孩兒被視為小虎隊的強勁對手。 大陸觀眾印象深刻的,應是吳奇隆和陳志朋主演的電視劇《小俠龍卷風》,主題曲《神奇的旋風》由紅孩兒演唱。
雖人氣和業績都與小虎隊不相上下,但紅孩兒能傳唱的歌較少,而更多是主打舞蹈,音樂部分並不突出。Sean認為這是紅孩兒最終曇花一現的主因。而對於上春晚,他說:「歌迷可能不想看到發福版的紅孩兒」
草蜢再難引起廣泛關注
1990年,當小虎隊的《愛》唱遍大街小巷時,香港組合草蜢的事業也迎來高峰期,不僅連續五年獲得****叱吒組合金獎,更赴台灣發展。《失戀陣線聯盟》專輯獲歌迷青睞後,多張專輯都有不錯佳績,《寶貝對不起》、《忘情森巴舞》更是成為當時人們的最愛。2000年草蜢解散,三人開始獨立發展,也有成員涉及幕後工作。而2005年草蜢重組開唱,各界評價都不錯。
與小虎隊相比,草蜢歌藝舞技略勝一籌,而傳唱作品也不相上下,也有參加春晚的可能性。但Sean認為即便草蜢如今演唱會大獲好評,可難再產生新話題,「草蜢重組或解散似乎都不能引起廣泛關注。」換言之,春晚當然會選擇更有話題的小虎隊。

以上是復制別人的~~~

Ⅷ 什麼是偶像文化

從兩個方面來說,一個好的是,把一些積極人物、歷史文物、先進人物當偶像,學習。
不好的一個是,盲目追星,可以舉一些不好 的追星例子

Ⅸ 韓國盛產偶像和愛豆,這和韓國的傳統文化有關嗎

嚴格意義上來講,韓國的愛豆文化和傳統文化真的沒有很大聯系,因為韓國的傳統文化受中國的影響比較大,你看中國繼承了5000多年的儒學文明正統,在中國土地上有誕生過愛豆文化嗎?沒有,中國現代的愛豆文化都是日韓國家的「舶來品」,並非是土生土長!所以,韓國的愛豆文化和傳統文化是沒有關系的。

當然了,除了以上兩個原因,韓國愛豆文化的盛行其實還和很多韓國現代文化因子有關,正是因為這些現代的文化才塑造了韓國的形象,成就了韓國的發展。愛豆文化其實也是現代精神文明的一種體現,當然了,追星有「風險」,所以還是請保持理智!

Ⅹ 偶像劇最早起源於哪個國家

前言

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媒體是息息相關的,而電視節目更是現代人不可或缺的消費娛樂。偶像劇最初只流行在日本、韓國和台灣地區,後來,開拓了中國和東南亞等地區的市場,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和客觀的經濟效益。愛看偶像劇的觀眾,女多於男,由以青少年為主。對正值青春期的少男少女而言,迷戀偶像劇多少反映出對生命美好的憧憬。但若說偶像劇是青少年的專利倒也未必,因為連三十幾歲的小姐對偶像劇也是趨之若鶩,陶醉在其浪漫的情境裏。偶像劇不只滿足人們對美夢的期望,也引領了觀眾在劇情中脫離現實的殘缺。

早期的偶像劇—就是日劇,已在台灣行之有年,而近幾年來,我們常在電視上看到偶像劇一部又一部的開拍,為什麼會造成這股風潮呢?

這大概要從具有指標性的「流星花園」說起,流星花園是由日本的漫畫改編,流星花園在漫畫市場本來就具有很高的人氣,再加上青春校園劇「麻辣鮮師」這個偶像培育所培育出一群已經具有人氣的新生代演員投入流星花園的演出,以及媒體的炒作,一經播出當然造成轟動,收視告捷後又變成流行的話題,讓各大電視台不跟進也不行,於是偶像劇就像雨後春筍般冒出頭。

偶像劇標榜由偶像主演,故名「偶像劇」。但是偶像劇不是只有偶像,也不只是外貌俊秀而已,假如不是這樣的話怎麼會風靡青少年呢?偶像劇之所以吸引人,最根本的就在於它給人一種「陌生的美感」:年輕漂亮的演員、輕巧浪漫的情調、永恆的愛情、時尚的服裝和布景,它以一種新的情調讓人重新認識城市生活。偶像劇演出了年輕人所關心的事情、現代人的生活,不只是只有為愛而活、大企業大財團間的惡斗而是真正思考生活上所遇到的難題,大家關心的事。

自從「流星花園」大紅大紫之後,偶像劇便取代了花系列的「師奶劇」,偶像劇也提供了觀眾有別於鄉土劇、古裝劇的另外一種選擇,也讓戲劇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不是每過幾年就重拍舊劇本,可以讓劇作家有更大的發展空間、讓新演員有演出的機會。

二●偶像劇的意義、起源

意義:

何謂偶像劇?它不過是電視劇題材的一種,以年輕人的友情、愛情為主線的一種融合青春時尚的電視劇。多以其撲面而來的青春氣息和對年輕人的心理和成長的絲絲入扣的刻畫而吸引大眾,而且製作精良,人物性格鮮明,情感傳遞准確,劇情緊湊,畫面精美,配樂優美,甚至,有些處理還會帶有卡通性。

起源:

自從大陸原汁原味的古裝歷史劇引進後,加上香港演繹化的古裝劇與後現代色彩濃郁的武俠劇出現,此外,本質上未脫傳統家庭倫理愛情路線的韓劇,卻在精緻的創製表現,再加上現代高麗化風味的包裝下,徹底取代了以前的八點檔時裝戲與花系列劇集;而用電影創制手法拍攝,而以都會青年男女愛情為主軸的日本偶像劇,則完全填補了過往國內對年輕觀眾市場的空白。直到今天,台灣一枝獨秀的代表劇種就非鄉土劇莫屬了。

然而,兩年前「流星花園」意外的成功後,一股名為偶像的劇種蔚為風潮,瞬時之間,一個可以與鄉土劇分庭抗禮的劇種已然成型,但是這個風潮很快的又在制播體系標榜的「向日本偶像劇看齊」的短線策略下給糟蹋掉了。

日本偶像劇原為無線電視台在黃金時段推出的「趨勢劇」,每劇一星期播放一次,一般多為十二集,分三個月播畢。之所以稱為「趨勢劇」是由於劇情所探討的多為現代人所面臨的種種問題,劇中人、事、地、物往往反映時下的流行趨勢。台灣引進這類節目後,為行銷之便,以演出的「俊男美女」偶像為號召,將其改稱為「偶像劇」。

一般人總將日本流行文化在台灣的盛行,都歸因於文化的接近性,但若深究偶像劇引進時,台灣的媒介生態與社會文化背景,就會發現文化接近性並非其風靡台灣的唯一原因,事實上,台灣和日本在歷史上的淵源、經濟以及都會化等因素,對偶像劇的盛行都有決定性的影響。

令人玩味的是,日本並沒有"偶像劇″這樣的名稱,目前在台灣走紅的"偶像劇″正是日本所謂的"趨勢劇″,其主要目的是即時反應日本的社會問題,提供日本觀眾進一步省思的機會,但這些探討社會議題的趨勢劇,在台灣有線電視台,唱片業者的包裝後,卻成了對劇中主角的崇拜、流行資訊的最前線參考指標。

三●偶像劇之竄紅

偶像劇為什麼會這麼受人歡迎呢?首先,偶像劇主要面對的是青少年觀眾。青少年正處在身體思想發育的年齡,精力充沛,興趣廣泛。現在雖然有電子游戲機和電腦與之抗衡,但電視仍然是最主要的娛樂方式,反過來說,青少年也是電視的主力觀眾。偶像劇拍攝靚麗、風格輕松,比起傳統畫面不太講求美感,思想性過強,風格稍顯嚴肅的電視作品,偶像劇更能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

偶像劇拍的是現代生活,以年輕人的愛情、工作為題材,與青少年的生活非常貼近,讓青少年感覺很親切,很容易引起興趣。劇中人們所遇到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正是青少年正面臨或將會遇到的問題,當然會很願意借鑒。偶像劇最早傳於國外,反映了現代都市青年的精神風貌,青少年通過它可以了解到現代主流都市同齡人的生活、行為方式、性格風采,同時,對於正迅速國際化、現代化的社會中我國青少年暗含了某種指導意義,如長輩已是時代轉型前的教育產物,他們的思想觀念和知識體系已較難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而對於現今社會上所出現的各種問題,自然也就較難給年輕人什麼意見了,在此情況下,需要幫助的青少年自然轉向別的渠道求援,而反映現代青年人生活的偶像劇,必然受到歡迎。青少年沒有什麼生活閱歷,思想、情感還比較膚淺,很容易被外表的光鮮吸引,喜歡形象出眾,性格突出的人物,這也是偶像劇的男女主角容易為年輕人作為熱烈崇拜模仿的原因,當然也反映了現代審美觀、價值觀與傳統的變異,可以說偶像劇的成功是特定觀眾群和特定時代因素共同促成的結果。

☆針對這幾年受歡迎的電視劇,顯示出一個成功的方程式如下:
愛情+時代背景+主題意義+明星+動作=成功
根據愛情偶像劇的特點,結合以上方程式設計了本劇:

(一) 愛情:
本劇以愛情為線索,通過一對對戀人牽腸掛肚的愛情故事,反映現代年輕人與現代中年人的戀愛價值觀和心態,甚為吸引人。
(二) 時代背景:
現代都市題材,展示在觀眾眼前的是身邊年輕人的故事。

(三) 偶像:
將聘請內地、港台以及美加著名的演員演出,演員陣容強大。

(四) 主題意義:
每部探討一種愛情觀,取得觀眾共鳴。

(五) 動作:
劇中穿插了很多年輕人的生活描述,會有許多的動感場面,簡單地說不只是文戲,也有武戲的安排,使情節更緊張熱鬧。

四●偶像劇對社會造成的影響

偶像劇究竟在觀眾的心裡造成多大影響呢?不少青少年競相模仿起劇中的情節,甚至認為現實生活與劇中沒什麼差異,連價值觀也起了不小的變化。女生立志嫁入豪門、非三高男不嫁,男生追求女生力求搞怪的浪漫花招,認為女生都是勢利眼、只注重外表。這些偏見助長了整形歪風、使年輕人忘記了內在遠比外在美還重要。看了偶像劇之後,有些年輕人成了追逐偶像的追星族,這些問題使家長頭痛不已、認為自己的小孩不務正業只會迷戀偶像、更加深了兩代之間的代溝、貶低偶像劇的價值。

偶像劇不僅影響了台灣演藝圈的生態,也影響大陸開拍青春偶像劇的風潮,也出現了大量起用新人造成資深演員無戲可演的窘境。事實上,在日本偶像劇的演員常以資深演員為主角,雖是如此依然可以開創不錯的收視率,新臉孔雖然可以帶來新鮮感,但演技也必須要有一定的水準。但台灣偶像劇不像日劇那樣,憑某個青春偶像就可號召起一批固定的觀眾群。台灣偶像劇需要時間,可是觀眾並不會給太多時間,不管是日劇或是韓劇,台灣偶像劇若拉不住這些性質重疊性高的觀眾,日劇和韓劇還是會遙遙領先在前頭,當然,收視數字上來比或許還不會差太多,只是一旦熱度過了,照樣無法生存。台灣偶像劇尚處於發展初期,有待成熟。如果不及時在題材內容及人物塑造上下功夫,克服一味談情的弱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難免很快被觀眾冷落。

五●偶像劇泡沫化危機

自從『流星花園』紅遍全台後,頓時偶像劇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短短幾年的時間里,偶像劇一部接著一部開拍,『吐司男之吻』、『薰衣草』、『貧窮貴公子』『愛情白皮書』¨¨¨一直到現在的『MVP情人』、『海豚灣戀人』、『薔薇之戀』¨¨¨等等,雖然量多但收視卻不一定好,真正收視率好的就那幾部,可見觀眾要的並不是氾濫、速成的偶像劇,而是像日劇般兼具質感、美感、與現實感的偶像劇!台灣偶像劇濫制的風氣再不改善,難保偶像劇不會成為一現的曇花,消失在電視生態中!

危機一:偶像劇定義模糊、狹隘

何謂偶像劇,請偶像來演就叫偶像劇,或是請新人來演就叫偶像劇,台灣偶像劇有一個普遍的現象,那就是都請新人、年輕人來演,似乎找新人、年輕人來演,呈現出一個全新的氣象就叫偶像劇,但這樣的偶像劇的定義未免太模糊、狹隘,『愛情白皮書』的導演楊大慶就曾經表示:「不必把偶像劇狹隘定位,像田村正和就是全日本的偶像,只要戲好,角色佳,無論什麼戲都會受歡迎,中年、老年人也能演偶像劇!」,現今台灣的社會大眾總認為偶像劇就是一堆俊男美女拼起來的偶像劇,其實也沒錯,偶像劇很重要的是演員本身的個人魅力,要把他解釋成表面上的意思自然就是臉要好看,可是只有這樣嗎?對許多人而言,看自己偶像的作品是絕對理所當然的,這樣的因素導致了製作單位在選角時自然便會大量考慮這一點,可惜的是,除了演員本身以外,是否還有顧及到這出戲本身該有的基本素質?也許很多時候這些因素都被擺到很後面的位置了。

危機二:演員普遍演技生澀

由於偶像劇都找一些新面孔或年輕人來演,所以一些當紅的年輕偶像歌手,或沒有知名度的新面孔,或臉蛋不錯得一片歌手,或電視劇的新面孔,或年輕帥氣的DJ,紛紛被抓去跨行演起偶像劇,例如:F 4、WEWE、S.H.E、大S、范植偉、許紹洋、陳怡蓉、張韶涵¨¨¨等等。

在眾多新面孔中,雖然有些是有電影經驗的老手,演起來得心應手,但大部份的卻都是沒有戲劇經驗,或是戲劇經驗少之又少的戲劇新人,因而演起戲來總是稍嫌不足,演技生澀、不自然,笑鬧戲還可以,但感情戲就慘了,表現出來的感情深度總是不夠,無法讓人由心底感動起來。不過值得討論的是,當中有些新演員演技進步神速,越來越能夠進入狀況,因此總能漸入佳境,稍補剛開始的不足。

整體看來,偶像劇的一大致命傷是感情戲,感情戲想演得入木三分,明明不愛對方卻要演出愛對方愛到入骨的感覺,沒有好演技的演員是絕對演不出那種令人刻股銘心的感覺。

演技好的演員總能帶領著觀眾投入劇情,隨著角色的心情、遭遇起伏,而不好的演技只會讓人感到很假、很矯糅做作,所以不只是外表要吸引人,同樣也必須具備相當的內涵才行。

危機三:偶像劇氾濫成災

自「流星花園」後,偶像劇是一部接著一部的推出,但在短短一年的時間,就可以推出二、三十齣偶像劇,大家可以想像各電視公司或傳播公司,是如何倉促趕工拍出偶像劇的,其內容與品質可想而知,二、三十部偶像劇中,真正收視率好的用手指頭都可以數的出來,除了『流星花園』、『吐司男之吻』、『薰衣草』、『愛情白皮書』的收視率創下不錯成績,其餘收視率皆平平,有的收視率甚至很凄慘,大家說這是為什麼呢?舉例來說,「流星花園」拍的還買具有質感,無論是劇情、選角、配樂等等都有向日劇看齊的味道,雖然台灣人演日本人有些格格不入,但是並不能否定這部戲的用心,但接下來的戲呢?「吐司男之吻」走出台灣偶像劇的獨特風格,值得贊賞,可是其他的偶像劇卻沒有看到真相,戲劇不只需要俊男美女堆砌,還需要這些俊男美女的演技,和幕後製作單位的努力,否則不要只怪網路上隨便惡意指責、批評,有時他們說的還真是實話。

記得當年魏約翰『花系列』創下的長紅紀錄嗎?『花系列』總共制播了十四年,才正式宣告結束,為什麼『花系列』能紅十幾年,除了演員演技精湛外,每部戲都是經過長時間籌備才准推出,畢竟從製作人、導演、劇本到演員,有太多的細節得詳細准備、討論,一部戲劇要成功、事前與事後的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只是為了因應現在的潮流而去拍偶像劇,那拍出的劇就不會受到社會大眾歡迎,本土偶像劇若不能從基本的戲劇本質下手,只注意到用很表面的東西來吸引觀眾,不久之後觀眾會認清事實,選擇將手中的遙控器轉向其他性質的節目。

危機四:題材狹隘、無意義

如果看過日劇的人都知道,日本偶像劇題材豐富,有姐弟戀、師生戀等以愛情為主題的戲劇;也有律師、法官、發型師、空服員、教師、廚師等以職業為主題的戲劇;此外,還有一些奇情片。日本偶像具有夢幻、有寫實、有社會奇情,日劇擅長從日常生活中挖掘出平時卻耐人尋味的劇情走向,演員在劇中的台詞,總是能引起觀眾心中"我也是如此″的共鳴,然而,這卻是台灣偶像劇所未達到的境界。

『吐司男之吻』、『來我家吧』導演鈕承澤曾表示,台灣偶像劇部分劇情張力不夠,日本優質戲劇不僅劇情鋪陳很棒,情節奇幻、情感真實,凡此都是日劇受歡迎的主因,『流星花園』導演蔡岳勛也曾表示,漂亮的場景與演員只是偶像劇的元素之二,想要受注意,還是得有扎實的內容與題材。

有些人說,台灣拍出來的偶像劇,給人飄來不定的感覺,總是"不知所雲、太過夢幻″,劇情不夠扎實,沒有一個明確的主題,整部戲看完了都還不知道主要在講些什麼,就場景美、主角漂亮而已。這些評論點出台灣偶像劇的致命傷就是劇情太過浮濫,主題不夠明確,其實偶像劇並不一定非要以愛情為主,也不一定要拍的如夢似幻,主要主題明確、劇情張力夠、內容扎實,就算是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也能引起感動!

六●偶像劇未來的可能趨勢

這一波偶像劇熱潮下,重新架構了台灣連戲劇的生態,而且帶來不少加分的正面影響,只希望這波熱潮能日漸帶動更多本土劇的品質,從目前的日本漫畫改編進而改編本土漫畫為自製偶像劇,從新帶動台灣更多漫畫創作及栽培人才。而不是又像以往的蛋塔熱一樣,咻一聲就人間蒸發!

七●結論

偶像劇風行台灣已有一陣子了。想當初它剛在國人面前亮相時,憑著劇中時尚的俊男美女、高貴的轎車豪宅、曲折的纏綿愛情,的確令廣大電視觀眾,特別是年輕的觀眾耳目一新,痴迷至醉。但是隨著螢幕上偶像劇的日漸增多,特別是原版日韓偶像劇的紛紛引進,如今的電視觀眾對偶像劇的態度早已由當初的好奇心、嘗新鮮、一睹為快,演變為見怪不怪了。此時,偶像劇在其華麗外表下所掩蓋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舉如:在為人處世方面,偶像劇中的俊男美女們就大多潛藏著一股不容忽視的「傲慢」與「偏見」。

也許有人會認為作為涉世未深的青年男女有那麼點「傲慢」與「偏見」應該沒什麼太大的影響,大可不必太在意,將歸為可原諒之列。但實際上真正的問題並不在於偶像劇是否表達了這些「傲慢」與「偏見」,而在於它是如何去表現這些「傲慢」與「偏見」,在表現的過程中編導們又是持什麼樣的態度,是刻意的贊賞、還是善意的批評,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青春偶像劇的編導者對這股潛滋暗長的「傲慢」與「偏見」都表達出默許認可,抑或追捧贊賞的態度,因而使得這股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傲慢」與「偏見」,已由當初的遮遮掩掩演變成了如今的赤裸裸。

如今偶像劇的主角顯得越來越張狂了,不是今天要推出什麼新花樣,就是明天又要搞出什麼新成果。而且新花樣必然是驚世駭俗,招來眾多的反對者,而主角則依然初衷不改,固執己見;新成果則必然是舉世矚目,能給最初的反對者一記響亮的耳光,以證明其目光短淺,從而反證主人公的遠見卓識……

如果說早期的青春偶像劇「著墨」的重點大多放在刻骨銘心的愛情上,那麼現在的青春偶像劇可是對愛情之外的東西越加關注,而且這種關注不少是戴著有色眼鏡進行的。換言之,在青春偶像劇的脈脈溫情下,赤裸裸的「偏見」已從台下浮向檯面,有人把偶像劇比作現代都市童話,既是童話,就應該少些世俗,多些意境。試想:如果讓「白馬王子」與「白雪公主」的戀情一會兒遇上個學歷問題,再一會兒還遇上個職業問題,那該多煞風景。當然人為設定這些赤裸裸的「偏見」,在偶像劇的編導者們看來也許是為了創造矛盾,製造沖突,使劇情更好看。但實際效果會如何呢?或許在社會大眾的透視下,通過再三強化渲染這些愛情之外的矛盾沖突,劇情倒是有了,但偶像劇的美卻可能沒了。

總而言之,如今的偶像劇主角如果沒有「狂妄自大」般的「傲慢」,沒有「一意孤行」般的「固執」,那或許就會被稱為沒有性格。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種赤裸裸的「傲慢」是否站得住腳我們卻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

閱讀全文

與偶像文化哪裡來的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