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廣西古鎮大安鎮的歷史文化及今後發展
大安鎮區位優勢明顯,位於平南縣東南部,距縣城28公里,距西江武林港4公里,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貫穿其中;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萬多人,城區面積6平方公里,人口3萬多人,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是平南縣南河片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大安鎮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大安鎮成埠較早,始建於明末年間,古名大烏墟,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一戍(今蒼梧龍圩)、二鳥(今平南大安)、三江口(今桂平江口)」 ,大安古建築群體,至今保存較為完好,座落在大安鎮西北,白沙、新客二江匯合處,古建築群以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等古建築物組成。是研究古代廣東、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實物資料,1989年7月20日,大安古建築群列人平南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7月,列入廣西壯族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大安鎮消防節源遠流長。大安消防節創建於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當年大烏墟(大安鎮前稱)遭遇一場特大火災,火燒連營,損失極為慘重。火災過後,居民群眾吸取了這場火災深刻教訓,當年大安街道和社會各界有識之士,發動各商號、店鋪和街坊,捐資贊助購置水櫃及各種災火器材,成立滅火隊伍,並約定每年在秋高氣爽的農歷8月20日進行演練,舉行射高、射遠消防演習等活動,這個群眾性組織活動一直延續至今,成為了大安鎮一年一度的傳統消防節,也是全國唯一「傳統消防節」。國家公安消防博物館、自治區博物館、檔案館的文物保護咨詢專家對大安消防文物保護進行專題調研,載入了全國的消防史冊。
農業發展形勢喜人。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生產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全鎮經濟作物達3.6萬畝,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達3萬畝,佔70%,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目前,全鎮已形成六大農業產品基地:一是2.5萬畝優質谷基地,二是一萬畝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西瓜、荔蒲芋、葛茹、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優質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畝蠶桑基地,六積極發展養殖業,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當前,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產品調外、經營調活、效益調高,大力發展外向型、創稅型、特色型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大安鎮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從六十年初代傳統的手工業發展到當今配套較為現代化的服裝加工企業。現全鎮有膠合板廠、沙磚廠、紅磚廠、制衣廠、洗水廠400多家,從業人員達一萬多人。並形成了以制衣業為龍頭,主要產品有:牛仔褲、童裝牛仔褲、休閑褲、沙難褲、中褲、T恤、文化衫等,有純棉、滌綸、絲光尼龍等中、高檔次,工藝款式時尚、質量從優,年加工實力強,產品暢銷國內、外中東、非洲等國家。
招商引資有新突破。 大安鎮把招商引資工作當作推進大項目建設和發展經濟的重要支撐點,採取高效務實措施,建好工業園區,擴大對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辦事效率,具體採取靈活機動、全方位廣泛招商,採取一切可行的辦法,接納東部產業轉移,制訂扶持發展制衣業目標任務,千方百計吸引一批大型制衣企業落戶大安鎮。
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比較完善 。大安鎮以全國小城鎮建設試點鎮和廣西小康示範鎮建設為契機,堅持高起點規劃,狠抓城鎮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地提高城市綜合功能。大安鎮廣場、城雕、24米街道美化,大安鎮商業步行街,大安鎮水廠擴建工程等公共基礎建設已完成;近年來,城市建設分別獲自治區第三、第四屆、第五屆市容市貌「南珠杯」活動競賽一等獎、特等獎,榮獲貴港市第一屆市容市貌「荷花杯」競賽「荷花杯」獎。目前,重點抓好以下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盡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延伸進程。(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綠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
大安鎮突出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工作,全鎮現有小學18所,城區有中心小學2家,初中4所,縣級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有線電視用戶3000戶。群眾文化生活豐富多彩,有影劇院、電影院、文化館等娛樂場所,文化娛樂形式多樣,大安素有「粵曲之鄉」,榮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目前,全鎮有民劇隊、獅龍隊、粵曲曲藝社共140多個。群眾文化活動異常活躍,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綜合文化活動;醫療衛生保障,平南縣第二人民醫院座落在大安鎮城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成績顯著,全鎮95%農民群眾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大安鎮正以優越區域優勢,良好的工業發展基礎,寬松穩定的環境,真誠地邀請各界人士、朋友、老闆們到大安鎮觀光考察,經商、投資興業,勤勞智慧的大安鎮人民與您攜手開創美好未來!
大安鎮是廣西歷史上的三大名鎮之一,舊稱大烏圩,圩設於明朝末期,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清末民初大安鎮的棉織手工業,譽滿八桂;以色潤、絲細、味醇而馳名的大安齊絲煙,暢銷兩廣,遠銷港澳及東南亞地區。改革開放後,大安更是煥發出勃勃生機。1992年,被列為全國現代化小城鎮綜合建設試點鎮及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位於鎮內的平南卷煙廠,於1993年與緬甸商人合資興辦了中緬南坎卷煙廠,是廣西最早出國辦煙廠的企業。大安鎮鄉鎮企業發達,有中意公司、織造廠、棉織廠等一批鄉鎮企業,而廣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又是全國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企業,其產品「桂花」牌沖洗閥,被評為中國名牌產品,走進了中南海和人民大會堂,遠銷歐美等29個國家和地區。大安歷史悠久,古跡眾多,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惠福夫人廟、粵東會館等。已有百年歷史的大安傳統消防節,更是全國獨有。2001年,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城鎮區面積4.1平方公里;耕地面積3718公頃,其中水田3092公頃,旱地626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人口98820人,其中城鎮區人口31420人。糧食總產4157.3萬公斤,人均有糧420.7公斤。國內生產總值4.61億元,工農業生產總值105853萬元,財政收入943萬元。主產糧食、甘蔗、煙葉、黃麻、荔浦芋、生薑、荔枝、龍眼、豬苗、三黃雞,其中三黃雞是廣西名產。集鎮交換電話容量1.1萬門,所有行政村均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已安裝行動電話發射塔3座,信號覆蓋全鎮。2002年9月開通小靈通,設有33個基站。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設有營業部。大安鎮是全國村鎮建設先進鄉鎮、中國農村百強鄉鎮,入選《中國1000名鎮》。2002年又榮獲自治區「南珠杯」優秀鄉鎮類特等獎。
自然環境 大安鎮位於北緯23°23′,東經110°30′,東與藤縣相鄰,西與鎮隆鎮接界,南接大新鎮,北面是大成鄉和武林鎮。省道容(縣)太(平)線與南梧二級公路交匯於境內,是玉林往桂林、南寧以至大西南通往廣州的交通要道。處於廣西最大平原潯江平原東部,是該平原最接近珠江三角洲的第一大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地勢南高北低,北部大部分為潯江平原,南部有少量丘陵和低山,最高峰為大水山,海拔555米。白沙江自西向東橫貫中部,平均流量50立方米每秒;上寺河發源於南部大洲鄉,平均流量8.5立方米每秒,與白沙江交匯於圩邊。全鎮有可利用的荒山荒地1113公頃。
城鎮建設 大安自設圩以來,清末民初成為廣西三大名鎮之一,商賈雲集,圩內橫街小巷,星羅棋布,穿街過巷,如入迷宮。20世紀80年代以後,城區向外拓展,興建了一批新街道。1993年,開始改造舊街道。2001年,全鎮有開發小區10多個,新建街道20條,並投資1500萬元全部硬化;投資500多萬元改建和新建排水、排污管道35條,總長15公里;投資200萬元建成大安鎮農貿市場和生豬、木材、工業品、牲畜、肉類、農副產品等七大專業市場。投資80多萬元美化綠化街道,新安裝路燈180盞,種植綠化樹木2000株。城區面積由1996年的2.5平方公里擴展到目前的4.1平方公里。2001年,鎮黨委、政府以參加「南珠杯」為契機,繼續做好賀崗大道綠化、亮化、美化工作的同時,全面加強園林綠化建設,投資30萬元對街道全面綠化,全鎮人均綠化面積達5平方米;投資9.8萬元建設排水設施;投資124萬元硬化街道和設置路燈;重點整治24米街、容武路、賀崗大道、舊城區和各大出口;加快城鎮戶籍管理制度、行政管理體制、社會保障制度等體制改革。2002年,大安鎮榮獲自治區市容「南珠杯」競賽活動特等獎。
農 業 大安鎮以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為重點。1992年,糧食種植面積6164.13公頃,總產量3344.35萬公斤,平均畝產425公斤。1996年,糧食總產量3434.6萬公斤,農業總產值20432萬元,人均產量430.3公斤。鎮黨委、政府積極引導農民群眾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抓好短、平、快農業綜合開發,先後建立賀崗、同德、鳳谷等蔬菜生產基地和新儒、天堂等村煙葉生產基地,種植烤煙、曬煙500公頃,年產干煙650噸左右。賀崗、稻花大白菜、椰菜生產基地種植面積100公頃,總產量600噸,總產值240萬元;同德、新成葛薯、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133公頃,總產量6000噸,總產值720萬元;新儒、天堂、訂木、稻花等地的煙葉基地,種植面積533公頃,總產量1200噸,總產值800萬元;尋村番茄基地種植面積13公頃,總產量1000噸,總產值120萬元;賀崗馬蹄基地種植面積200畝,總產量400噸,總產值40萬元;新儒、儒地大肉姜、荔浦芋基地,種植面積66.7公頃,總產量300萬斤,總產值400萬元。1992年至1996年,商品菜種植約2000公頃,產品遠銷廣東、深圳、貴港、梧州、北海等地,收到了較好的經濟效益。甘蔗是大安經濟「四大支柱」之一,1992年至1996年,每年種植面積約3600公頃,年產原料蔗2至3萬噸。畜牧水產以生豬、家禽和鰻魚為主,生豬飼養量在42.5萬頭左右,存欄8.56萬頭,出欄肉豬4.8萬頭。外銷豬花每年20萬頭以上,家禽飼養達130萬多羽,年出欄33萬羽。放養魚塘面積174公頃,水產品年產量1.6萬噸。1992年至1996年,全鎮種上經濟林688公頃。1995年順利通過了自治區造林滅荒達標驗收。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2400公頃。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2000公頃,佔70%。甘蔗種植面積600多公頃,是平南縣的甘蔗生產基地。2001年,全鎮建成六大農產品基地:2.5萬畝優質谷基地;1萬畝甘蔗基地;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以番茄、荔浦芋、葛薯、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萬畝優質蔬菜基地;2000多畝蠶桑基地;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鱘龍魚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全年外銷仔豬40多萬頭,出欄家禽120多萬羽,水產品產量4000多噸。
大安鎮的三黃雞、石硤龍眼、鰻魚、鱘龍魚、辣椒醬、煙葉、臘味、香芋、生薑等都是區內外享有盛譽的土特產。
工 業 明末清初,粵商開始在大安開設制陶廠。民國初期又興建了鑊廠。至20世紀30年代後期,紡織手工業遍布大街小巷。其他工業如製糖、制煙等也遍及城鄉。解放後,大安鎮的工業門類逐步增多。這里產生了全國最大的水暖器材生產企業廣西桂花水暖器材有限公司,全國500強企業之一,產品有30多個品種110多個規格,擁有部優產品1個,國家專利產品20個,創造了多個廣西第一(第一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鄉鎮企業,第一家鄉鎮企業集團,第一家規范股份制企業)。大安米面製品廠以其美味爽口的桂林米粉干,佔領東南亞及歐美市場,成為廣西出口該類產品最多的企業。
1992年至1996年,全鎮有鎮辦企業26個,村級企業3900個,從業人員8154人,年均產值20億元。義大利伊姆集團公司與廣西桂花公司合資興建的「中意」公司,投資總額為1.2億元,年產中高檔衛生潔具50萬套,投資新增產值2.5億元,創稅利4163萬元,實現利潤3836萬元。同時先後引來平南金運來實業有限公司、丹竹供銷社、武林液化氣站前來搞城鎮開發,興辦工廠、企業和實業。2000年,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產高檔水暖器材;桂花公司「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改革與股票上市不斷推進;改制搞活了棉織廠等一批企業;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松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鎮黨委、政府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對中意公司、友盛公司、織造廠、棉紡廠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炮竹廠、米面廠等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存量資產。同時解放思想,提高辦事效率,減少行政審批事項,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1999年至2002年,全鎮新上企業項目69個,總投資達3500萬元,新增產值1.25億元;新增個體商業戶484戶。
商 業 自清康熙以來,粵商陸續到此開設商行,經營棉紗布匹、海味雜貨,收購肉桂,遠銷海外。據乾隆十五年(1750年)《增建大烏圩列聖宮碑》記載:「圩之設由來已久,上通容(縣)桂(平),下達藤(縣)梧(州),舟車絡繹輻輳……四方客商雲集。無怪粵西巨鎮歷數,一戎(蒼梧戎圩鎮)二烏(大安鎮)三江口(桂平江口鎮)。」2001年,大安鎮建有七大專業市場,分別為成衣、工業品、豬苗、農副產品、肉類、豬牛、木材市場,總面積達11886平方米,於1990年動工興建,總投資205萬元,固定攤位450個。年集市成交額1.82億元。大安鎮的成衣交易量大質優,全鎮經營沙灘褲、機恤系列的私營企業有150多家,平均每家有電動平縫車20多台,工人30多人,日產4.5萬件,就業人員5000多人。產品以其優異的質量,新穎的款式,遠銷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等地,在廣州沙河成衣市場,獨領風騷。每逢農歷二、五、八為大安圩日,趕圩人數達3萬多人。主要貿易品為成衣、針織、竹木器、肉類、禽苗、家禽、各類日用雜品等,日成交額達3.5萬元,年成交額1300萬元。
教育衛生 2001年,全鎮有小學19所,初中5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萬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全鎮適齡兒童入學率100%,普及率90%,中小學鞏固率98%,大安鎮中心小學、燕嶺小學被評為貴港市「百佳學校」。
2001年,全鎮25個村、街委均設立有衛生室(所),有民間醫生150多人。大安醫院始建於1952年。1992年由大安鎮中心衛生醫院升格為縣級綜合醫院,1995年獲衛生部授予「愛嬰醫院」稱號,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愛嬰醫院」,2002年通過國家二級醫院評審,成為全自治區首家坐落在鄉鎮的國家二級綜合醫院。全院現有職工200多人,其中副高職稱6人,中級職稱65人。內設住院病床200張。
文 化 大安鎮的文化活動十分活躍。傳統消防節,歷史已有百年之久。自清朝道光以來,全鎮年年舉行消防演習,久而久之,每年的農歷八月二十日便成為約定俗成的消防節。1984年,傳統消防節吸引了數萬人參與。現在全鎮10條街道設有消防男隊,三大聯街設有消防女隊;有義務消防員7000多人,人力滅火機12台,機動泵17台。20世紀70年代,大安的周末活動成為廣西最著名的群眾文藝活動之一。每到周末,所有的廠礦機關及社會團體都分街分點以自編節目進行表演。每次演出,老少登場,幾乎人人是演員,人人是觀眾。文化部的領導及《人民文學》主編亦親臨參觀指導。大安又是廣西最著名的粵曲之鄉,鎮內居民大多數是廣東商人的後裔,有著深厚的粵曲基礎,全鎮成立有曲藝社7個,演出活動十分活躍,涌現出一批著名粵曲演員,如粵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潘楚華、馬德強等。1994年和1995年的廣西大安粵曲節,吸引了自治區內外大批粵曲愛好者和兩廣粵曲名家李自強、林紅、潘楚華、馬德強等前來登台演出,文化部為粵曲節發來賀電,著名粵曲表演藝術家紅線女送來了「願粵曲唱出時代之聲」的題詞,廣西文化廳頒發了「粵曲之鄉」牌匾。
旅遊資源 大安鎮有廣西最大的古建築群,位於鎮東白沙江與上寺河交匯處,有自治區文物保護單位大安石橋、列聖宮、惠福夫人廟、粵東會館等古建築。大安石橋建於清道光六年(1826年),相傳由鄉紳勞千拱倡導,並由一雲浮四海的乞丐依據易學原理設計建造而成。橋長33米,寬3米,有形似小船的大橋墩2個,另有4個長方形小橋墩,小橋墩又設3條方形石柱。橋面分7跨,其中一跨為10條梯形石條鋪成外,其餘全為9條梯形石條鋪成,共64塊。石條大面在上,小面在下,以利污水排泄。橋的兩旁共有36條石柱,67條欄桿,全部為花崗石結構,工藝精湛。石橋歷經洪水沖擊,依然屹立河中,其工程設計和力學原理的運用,都堪稱廣西石橋梁之冠。列聖宮建於清康熙年間,當地稱為大王廟,佔地面積5畝許,分為前後三進院落,附廟左右還有至福財帛、惠福夫人二祠。該宮全部用磨光青磚砌成,屋樑、頂柱採用白玉石,屋脊屋檐、牆壁雕刻各式各樣的彩陶人像、珍禽異獸,栩栩如生。宮內供設大小神像上百尊,或坐或立,或蹲或踞,神情迥異,有的笑容可掬,有的怒目猙獰,千姿百態。大門兩條石柱上刻:「地繞雙江前對鳳洲為鎖鑰,天開一洞左蹲獅嶺作屏藩」。建築群挾於兩江之間,門前古榕掩映,更有數株長於牆壁之中,猶如壁畫,富有藝術感。
現任鎮領導 黨委書記楊遠初,副書記張有軍、黃召寬、何劍;人大主席團主席楊遠初,副主席胡彬;鎮長張有軍,副鎮長黃祖勝、黃雪葵、彭永德。
大安鎮政府辦公室電話:0775—7632170,地址:平南縣大安鎮南安街鎮人民政府大院,郵政編碼:537307。
Ⅱ 廣西平南馬練有那些旅遊地方
一、紅陵遠眺
位於平南縣城附近,該地名蛇黃嶺,有土山九節,層巒疊翠,勢若游龍之九珠;又有烈士陵園,每當拂曉,紅霞噴薄,碑影浮金,遠山近樹,雲海多姿,由陵園處俯瞰縣城,「煙樹半臨湖」舊的龔城和現代化高樓大廈新城區盡收眼底。緬懷先烈,催人奮發,激情不已。該景舊名「蛇崗挹翠」,因盛產挹翠草和蛇黃石而得名。今改名賦予新的意義。
二、暢岩懷古
暢岩懷古 在平南縣城西北25里的官成鎮雙馬村南腳自然村的思回石山。古屬暢岩的思回村,是平南縣新舊八景之一。
三、田湖映翠
位於平南縣城西北六十五里的國安鄉田貴水庫風景區。該庫七十年代建成,人工湖泊,山明水碧,中有數島,宛似蓬萊。雄偉的水沖結壩,列入國家級先進科研成果。湖址原是山谷。巍巍大壩將山谷截斷,將水蓄起來,形成今天的高山湖泊。田湖大壩緊緊連著山坡,山坡緩緩延伸到湖面,湖的岸邊盡是茂盛的山林,四季常青,蒼翠欲滴。倒映在湖面上,隨著水波歪歪扭扭,如梵高的抽象畫一般。湖水「映」的不僅僅是「翠」,還是詩,是畫。湖面上清風陣陣,山坡上松濤滾滾。置身於翠綠色的懷抱,這才感到,「翠」是如此迷人。
四、花洲騰龍
「花洲騰龍」位於平南縣城北40多公里的國安鄉花洲村。這里四周山高谷深,層巒疊嶂,蜿蜒起伏。十九座巨峰此起彼伏,山連著山,連綿不斷。漫山遍野的松林、杉林、竹林、玉桂林、八角林、柑桔林,雲遮霧繞,滿目青翠。山風拂過,松濤陣陣,整個花洲宛如綠色的海洋,碧波萬頃。巍峨聳立的十九座山峰,氣勢磅礴,象一條卧伏的巨龍,正欲騰飛。傳說這條巨龍原住南海。
五、碧海銀川
平南縣城東南九十里的六陳水庫風景區。雄偉的壩首,浩渺的水庫以其一系列人造工程,成為六陳鎮境內獨特的自然景觀,以「碧海銀川」為名稱列為平南新八景之一。碧海銀川有兩層含義:碧海指庫區,銀川指東西兩大乾渠。
六、白馬雙英
在丹竹鎮白馬圩,有兩座紀念當地歷史人物的建築,一座是紀念梁嵩的狀元紀念館,一座是紀念民族英雄袁崇煥的「總制三邊坊」,合起來叫白馬雙英。
七、魚洲雁信
魚洲,是正對著平南縣城區的一個江心小洲,由大大小小的卵石和沙泥堆積而成。夏天,大江水位上漲,它被江水淹沒;冬天,江水枯淺,又露出一兩千米長的江心小島。之所以叫魚洲,是因為它的形狀像大魚。
八、新隆豐碑
平南縣寺面鎮最南側有個新隆村,曾經是勞五區的中心。那是中國共產黨在廣西最早的革命根據地之一,是黨領導民眾沖破黑暗的一座豐碑。1988年,這里建起了勞五暴動烈士陵園。
九、登塘西漢煉鐵遺址
登塘西漢煉鐵遺址位於平南縣六陳鎮的大妙村,登塘村和合水村的十多個山頂上,整個遺址覆蓋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是目前嶺南地區發現最早的冶鐵遺址,1994年獲自治區人民政府定為區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十、殉國烈士紀念碑
1911年4月27日(農歷三月二十九日),同盟會主要領導人黃興,組織發動了「三·二九」廣州起義,帶領革命志士進攻清朝兩廣總督衙門。起義失敗後,人們把死難烈士屍骸72具,合葬於廣州黃花崗。在72位烈士中有5位是平南籍人,他們是:韋統鈴、韋統淮、韋樹模、韋榮初、林盛初。1935年平南縣長黃緯芳根據平南人民的意願,建造了這座紀念碑,以表彰先烈的革命精神。紀念碑為方形,下部稍大,高約10米。碑身正面上方有「平南縣殉國烈士紀念碑」題名,中座分別刻有「浩氣長存」題詞、縣長黃緯芳所撰碑文、烈士芳名等。碑文闡明了「三·二九」廣州起義對辛亥革命的重要意義,贊揚平南五烈士以身殉國、取義成仁的獻身精神。經歷了歲月滄桑,豐碑依舊挺立。平南縣新建防洪大堤時將其完整保留。紀念碑正好屹立在寬闊的防洪大堤上,便於遊人瞻仰。
十一、正覺寺
正覺寺坐落在城隍嶺公園里,與革命烈士紀念碑遙相輝映,是公園的又一景緻。
十二、鵬化山
鵬山古稱鵬化山(包括大鵬鎮和國安瑤族鄉),地處大瑤山南麓,位於平南縣最北端,四面環山,峰巒聳立,山清水秀。既有鍾靈毓秀的閬石山,又有秀拔南天的上課頂;既有氣勢磅礴的大西山,更有頂天立地的阿婆攬孫山等等。這里不僅風光秀美,還有著光輝的歷史文化:她是南漢時期梁嵩狀元的故鄉;是太平天國革命的發祥地,是當年贊王蒙得恩等「十二王十二將」的故鄉;又是大革命時期「武、平、桂三縣七區農民協會聯合辦事處」所在地,是當時廣西兩個農運中心之一(一是東蘭,一是鵬化)。故此,鵬山自古以來就享有「地靈人傑」的美譽!
十三、補王陵墓
太平天國補王莫仕暌的陵墓坐落在大鵬鎮高坪村的大塘坪。莫仕暌拜上帝後,參加了花洲「迎主之戰」,後來屢立戰功,到南京後,封贈太平天國「殿前侍衛」,為一名外交官,後來又-為「刑部正秋僚及頂天扶朝綱補王祥千歲」之位,官至天國的刑部尚書。
十五、大安古建築群
由大王廟、粵東會館和大安古橋組成的大安古建築群,見證了平南人曾經創造的時代輝煌。
十六、中團古民居
平南縣鎮隆鎮富藏村中團村古民居距今已有150多年歷史,建築風格獨特,保存較完好。有幾百戶人家的中團屯全部姓謝,其先祖明朝時從廣東南雄縣西遷,聚族而居。自清康熙年間起,謝氏家族勤讀尚武,英才輩出,清道光、咸豐、同治年間,村中考取秀才、貢舉者達數十人。他們取得功名當官發財後,大都傾力修建各種風格的庭院,以彰顯家世。這些大小不一的建築有七十多座,盡顯當年謝氏家族的輝煌。
十七、范家大院
在平南縣思旺鎮雙上村上宋屯,有一在平南年代最古的、貴港市少有的、保存得最好的古民居,當地人稱之為范家大院。范家大院建於清乾隆年間(1755),三套進深各四座,共一大門,108開間,建築面積7600多平方米。古民居雖是磚瓦結構,但玲瓏精巧,飛檐翹角,精美壯觀,與大山、古松、翠竹交織在一起,遙相輝映,形成一道獨特、亮麗的風景線。
十八、清朝大夫第
平南縣寺面鎮東南六公里有個遠近聞名的村莊叫岑村,岑村有座建於清朝時期的大夫第,經歷了近150年的歷史變遷,至今保存基本完好。
十九、羅泉司馬第
在平南縣寺面鎮西北方向約3公里的地方,有一座方圓百里內最為耀眼的古建築,那就是羅泉司馬第。當地群眾習慣稱它為羅泉大屋。大屋依山而建,錯落有致,涓涓細流從屋前小溪歡快地流過,在遠處群山,近處造型奇特的古松,阿娜多姿的翠竹映襯下,大屋更顯得古樸、高雅。
二十、大桂山
大桂山位於平南縣東,在平南與藤縣交界處,距縣城約20公里,有簡便公路直通景區,由丹竹鎮往東平水庫,乘船亦可達景區腹地。大桂山風景區,由大桂峽谷(俗稱石巷)和峽谷附近的天然森林公園兩個主景點,以及附近的東平水庫庫區、大桂林場、團羅茶場等景點組成。
Ⅲ 平南縣屬於哪個市
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
平南縣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古時候叫龔州,置縣歷史有1650多年。如今的平南區位優勢明顯,處於大西南和沿海發達地區的結合部,擁有黃金水道,可停靠大型船舶。陸運方面,南廣高鐵、貴梧高速過境平南,同時還有多條高速公路和鐵路正在規劃或者建設中。
說起平南的旅遊,首先要提的就是位於縣城北部的龔州公園。屬全開放式公益性免費公園,公園以體現龔州歷史文化為主題,建有正覺寺、狀元閣、烈士紀念碑、歷史文化廣場、荷花湖、醉月湖、湖山一色等七大景點,以及多個休閑、健身、娛樂場所,每天早、晚都有很多群眾來這里健身、運動、休閑,是一個人氣很旺的城市公園。
大姑娘廟位於大鵬鎮的歷山峽谷與滑平峽谷交匯處,一個奇峰突起,一座廟宇正在奇峰中。高山峽谷,竟然立廟,廟名特異,令人費解。
還有鷹潭瀑布,潭中一座石山,上面有一怪石,酷似巨鷹而得名,瀑布很壯觀,瀑布的聲音令人難忘。
Ⅳ 廣西十大鎮有哪些
1、貴港市覃塘鎮,距貴港市區18公里,是覃塘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現轄1個社區、14個行政村,總面積159平方公里,全鎮總人口9.6萬人。
2、南寧市黎塘鎮,全國重點鎮及自治區小康示範鎮,桂中交通樞紐及工業城市,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賓陽縣東部,距南寧市區93千米,距貴港市區50千米,距柳州市區99千米,建成區面積16平方公里,總面積219平方千米,總人口16萬。
3、貴港市大安鎮,是廣西兩江流域最為著名的古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貴港市平南縣東南部,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總人口12.6萬(2015年),其中城區常住人口5.5萬人,城區面積超過4.5平方公里。
4、貴港市木樂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平市東部,東接平南縣鎮隆鎮,南與理端鄉、社坡鎮相連,西與桂平市馬皮鄉接壤,北連木圭鎮,處於北回歸線上,總面積87平方公里,總人口5.65萬人。
5、梧州市塘步鎮,位於藤縣東部,東鄰蒼梧縣龍圩鎮,西連藤州鎮,北臨潯江與蒼梧縣人和鎮隔江相望,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是教育強鎮、體育強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境內山色秀美,河網密布,屬海洋性季風氣候,冬暖夏涼、宜居宜商。
6、梧州市新地鎮,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龍圩區西南端,距梧州市區37公里,距龍圩區城區27公里,南依岑溪市安平鎮,東鄰大坡鎮、廣平鎮,西接藤縣琅南鎮、塘步鎮,北鄰龍圩鎮,現轄20個村,有5萬多人口。 全鎮面積238平方公里。
7、賀州市信都鎮,位於廣西賀州市八步區南部,北臨大桂山,東連廣賀高速,西貫國道G207,南倚賀江。總面積達237平方公里,人口7.3萬。
8、欽州市陸屋鎮,位於靈山縣西南部,距縣城47公里;南面與欽州市欽南區的那思鎮、欽北區的平吉鎮交界,西南面與欽北區青塘鎮相鄰,東面與三隆鎮、伯勞鎮接壤,北面與舊州鎮毗連。下轄1個社區、29個行政村,總人口11.0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7萬。
9、梧州市太平鎮,位於藤縣北部,東鄰古龍鎮,南與濛江鎮、和平鎮接壤,西鄰平南縣赤馬鎮,北靠東榮鎮、平福鄉。
10、玉林市龍潭鎮,地處博白縣最南端,兩省區(廣東、廣西),三縣市(博白縣、合浦縣、廉江市)交匯處,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優越,素有桂東南「金三角」之稱,龍潭鎮是國家雜交水稻繁育制種基地,年水稻制種面積4.8萬畝,優質稻種遠銷國內外,逐步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雜交水稻種子基地。
Ⅳ 廣西省貴港市平南縣有哪些鎮
廣西平南縣轄17個鎮,分別是:平南鎮 平山鎮 大坡鎮 寺面鎮 大洲鎮 六陳鎮 大新鎮 大安鎮 武林鎮 鎮隆鎮 上渡鎮 安懷鎮 思旺鎮 大鵬鎮 官成鎮 同和鎮 丹竹鎮
Ⅵ 欽州市八大場館介紹,外形特點、用途
欽州市八大場館位於欽州市的河東新城區內,是為了舉辦2012年廣西區運會而興建。這八大公共場館包括:欽州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體育館、游泳館、大型體育場,項目用地300多畝。八大公共場館布局在欽州市東站區市行政信息中心南面的規劃綠軸一帶,綠地率控制在50%以上,建成後成為欽州市主城區的大型文化科技體育中心。
Ⅶ 在廣西的平南縣里是不是有個大安鎮如果有的話請把鎮的資料給我,謝謝了
廣西名鎮——大安鎮
大安鎮位於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北依西江,南連大新鎮,東與藤縣山水相傍,西交鎮隆鎮為鄰。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8820人,其中城區人口31420人,城區面積3.8平方公里,2001年全鎮糧食總產4157.3萬公斤,國民生產總值4.61億元,財政收入94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05853萬元。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建設和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
農業抓基地。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綜合生產開發建設,大力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2001年全鎮經濟作物達3.6萬畝,經糧面積比例達63%,優質谷種植達3萬畝,佔70%,甘蔗種植面積近萬畝,目前,全鎮已建成六大農業產品基地:一是2.5萬畝優質谷基地,二是一萬畝甘蔗基地,三是以石硤龍眼、荔枝為主的2萬畝名優水果基地,四是以番茄、荔蒲芋、葛茹、生薑、蓮藕、馬蹄等為主的優質蔬菜基地,五是2000多畝蠶桑基地,六是以優質仔豬、三黃雞、種肉鵝、鰻魚、中華鱘等為主的特優珍稀禽畜水產養殖基地。當前,鎮黨委、政府全面落實「多予、少取、放活」政策,把品種調優、規模調大,產品調外、經營調活、效益調高,大力發展外向型、創稅型、特色型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
工業建龍頭。大安中意公司實現了與海爾集團合作生產高檔水暖器材,招商引資得以突破,新上沙磚廠、松脂廠、木材廠、水洗廠、手袋廠、皮革廠等多個投資超百萬以上的企業。目前,鎮黨委、政府確立以工業為主導的發展戰略,發揮優勢,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大辦工業,堅持對內搞活改革,對外搞好招商引資的方針,對桂花公司、中意公司等發展好的企業,不斷改革創新,提高市場競爭力和佔有率,把建材、紡織、化工、食品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對發展不景氣的企業,進行破、轉、賣,搞活沉澱的存量資產。抓住西部大開發、加入WTO、迎接廣東產業大轉移等機遇,高度重視軟硬環境建設,加快城鎮建設步伐,提高品位,建好工業園,擴大對招商引資力度。提高辦事效率,鏟除門檻,減少行政審批事項,做到特事特辦,急事急辦,收費優,服務好,速度快,改善服務,築巢引鳳,積極主動地接受廣東發達地區的產業轉移。
城鎮建設高起點。鎮黨委、政府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准建設、用足用活大安鎮作為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的優惠政策,提升城鎮品位。目前,鎮黨委、政府重點抓好十大工程項目建設。(1)加快大安工業園項目建設。盡快實現「三通一平」等基礎設施建設,吸引外商落戶工業園。(2)抓緊實施賀崗商貿小區的二期開發項目。(3)加快環鎮西路建設進程,盡快打通西部連接賀崗大道通道。(4)充分發揮大安區位好和作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等優勢,力爭把農副產品專業市場和工業品專用市場建成全縣最大、具有較強凝聚力和輻射力的區域性專業市場。(5)容太過境公路項目。(6)日供水3萬噸引水工程項目。(6)光亮工程項目。(7)綠色工程項目。(8)大王廟公園廣場項目。(9)大安公安分局建設項目。
文明美鎮邁大步。鎮黨委、政府努力推進「科技興鎮、文明美鎮」工作,突出抓好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提高工作,全鎮現有小學18所,初中4所,高中1所,在校中小學生15000多人,教職工1000多人。
全鎮已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至2001年底,有線電視用戶2000戶,可以收看19套節目。這些連同原有的影劇院、電影院等文化娛樂宣傳設施,既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又能使黨的方針政策深入千家萬戶。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積極開展各種形式的健康向上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安素有「粵曲之鄉」,榮獲自治區體育先進鄉鎮稱號,目前,全鎮有民劇隊、獅龍隊、粵曲曲藝社共140多個。群眾文化活動異常活躍,每逢重大節日都舉行綜合文化活動。
目前大安人民以西部大開發為契機,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為重點,以改革開放和科技進步為動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認真貫徹落實「農業穩鎮、工業富鎮、城鎮強鎮、商貿或鎮、科技興鎮、依法治鎮、文明美鎮」的工作方針,努力建設經濟強鎮,加快推進現代化中心城鎮建設步伐。
廣西一大圩鎮--平南縣大安鎮(非縣城)大安鎮古名大烏墟,大安鎮位於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
全鎮面積124平方公里,耕地3718公頃,轄21個村委會和3個街委會,總人口98820人,其中城區人口31420人,城區面積3.8平方公里,2001年全鎮糧食總產4157.3萬公斤,國民生產總值4.61億元,財政收入943萬元,工農業總產值105853萬元。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建設和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
在縣城東南25公里的西江南岸,墟始建於清初,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了。清道光以後,西江流域流傳有「一戎二烏三江口」的口碑,可見大安是當時廣西的一大圩鎮。
大安的未來...............????????
大安鎮古名大烏墟,在縣城東南25公里的西江南岸,墟始建於清初,乾隆年間已發展成為「上接平貴、下通藤容、四方客商雲集」的大都會了。清道光以後,西江流域流傳有「一戎二烏三江口」的口碑,可見大安在當時的地位。
大安鎮位於平南縣東南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縱橫其中,大安鎮是廣西的三大古鎮之一,是全國小城鎮綜合建設和全國農村經濟綜合改革試點鎮。
雖然有著那麼多的名頭與環境,但是,進幾年來,大安的發展速度明顯的比不上平南的其他鄉鎮。
90年代的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的建成可以說是給啦大安一次很好的發展機會,但是卻錯過了這次機會。平南桂花公司、平南煙廠、大安米粉廠,大安獸葯廠,百貨公司、環球商場,玻璃廠,供銷社加工廠、炮竹廠,中意(合資)公司,不是倒閉,就是破產的,好一點的也陷入重重困境。國企都發展不起,如今的大安的發展幾乎是依靠著私營企業(特別服裝加工廠)支撐起來的。
然而,單靠這是很難再現大安的輝煌的,縱觀進幾年來大安的發展狀況及環境,大安應該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力量:
一、發展意識:哀大莫過於心死,大安人民應該加強家鄉的榮辱感,為家鄉的輝煌不遺餘力。提高自身的素質及技能。與家鄉的發展共同進退。
二、交通方面---發達的公路交通網路,是經濟建設的首要條件!
1.加快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改造。爭取建成(特別是平南-梧州)一級公路,這可是全桂東南人民的願望(該公路目前來說還是雲貴川南下廣東的必經之路,車水馬龍還經常見)。
2.武林港、武林-丹竹的大橋的建設,利用容(容縣)武(武林)公路,增強自身的環境條件。(大安距離武林僅5公里)
3.加快平南至玉林的高速公路建設。可以拉近大安與玉林的距離(大安每年與玉林的經濟數目很大)為服裝的壯大提供良好條件。或許N年後的平梧高速公路和柳肇鐵路的建成會讓大安有一次飛躍的機會。
三、政府政策---是招商引資的關鍵
1.加大宣傳力度,南(南寧)梧(梧州)二級公路大安段關於宣傳大安幾乎就沒有,經過大安時試問有誰知道那裡就是大安呢?!
2.主動引進企業投資,部份效益不好的國有企業,進行重組或引進外資,能租賃的租賃,承包的承包。搞活國企。增加財政收入。鼓勵大安服裝業壯大服裝加工業,提高服裝製造竟爭力走出去。同時也要發展農副產品加工、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工業.
3.加大大安工業園宣傳與招商引資、加快賀崗商貿二小區、環鎮西路、農副產品專業市場、日供水3萬噸擴建工程、步行街、羅明開發區的建設與完善,
4.大安古建築群(大王廟(列聖宮)、粵東會館、大安橋、大碼頭)的建設。
5.加強大安的治安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治安、經商環境。
大安的輝煌能否再現?讓我們拭目以待!!(一人之見,希望大家共同討論!)
Ⅷ 平南的經濟近年有 什麼成就 經濟方面在廣西排名是第就
GDP(億元):南寧309.12(12.8%)、柳州211.85(9.5%)、桂林171.76(13.1%)、玉林136.33(12.3%)、梧州96.44(13.8%)、貴港89.76(12.9%)、欽州85.42(18%)、百色82.2(13.8%)、北海81.27(15.7%)、河池66.95(8.06%)、賀州56.5(9%)、來賓55.74(8.1%)、崇左53.1(10.6%)、防城港50.75(22.1%)
人均GDP(億元):防城港6091、柳州5844、北海5199、南寧4523、桂林3413、梧州3110、賀州2587、欽州2399、崇左2242、來賓2228、玉林2181、百色2130、貴港1826、河池1686
規模工業(億元):柳州352.94(6.5%)、南寧210.37(7.24%)、桂林110.2(11.6%)、玉林92.6(10.28%)、防城港83.65(15.85%)、百色78.5(-4.8%)、梧州75.34(22.3%)、崇左74.2(-3.5%)、北海60.94(23.03%)、欽州59.61(6.66%)、來賓55(-12.1%)、河池53.72(-21.77%)、賀州19.5(-13.6%)
財政收入(億元):南寧55.51(18.3%)、柳州32.38(-2.99%)、桂林19.02(4.9%)、玉林11.5(-1.9%)、百色10.2(-21)、貴港9.44(23.3%)、崇左8.3(2.3%)、梧州8.3(16.9%)、欽州8.23(5.1%)、北海7.26(23.1%)、來賓7(2.7%)、河池6.42(-35.74%)、防城港6.2(8.7%)、賀州3.09(-6.6%)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億元):南寧174.45(18.2%)、柳州94(18.4%)、桂林75.9(17.2%)、玉林62.4(20.8%)、貴港41.91(17.6%)、梧州39.80(18.5%)、欽州36.21(19.4%)、河池27.21(17.48%)、百色23.1(17.8%)、北海21.69(18.2%)、賀州16.13(14.8%)、來賓16.06(18.5%)、崇左12.7(17.1%)、防城港10.34(21.2%)
外貿進出口總額(億美元):崇左4.13(10.51%)、防城港4.01、南寧3.83(-3.83%)、欽州1.81(-35%)、北海1.13(-10.38%)、梧州0.89(5%)、河池0.77(7.57%)、玉林0.49(-18.3%)、來賓0.48(-54.98%)、貴港0.32(-30.1%)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南寧4549(12.85%)、欽州4530(15.7%)、來賓4478(11.6%)、柳州4336(8.02%)、玉林4329(10.84%)、梧州4273(10.6%)、防城港4160(15.9%)、貴港4158(9.4%)、賀州4035(12.6%)、河池3776(8.34%)、北海3695(7.49%)
農民人均純收入(元):北海2126(4.91%)、柳州1887(10.3%)、玉林1559(9.2%)、桂林1530(8.94%)、防城港1529(11.2%)、來賓1481(11.5%)、貴港1389(11.2%)、欽州1268(11.3%)、百色1061(9.3%)、梧州998(13.3%)、河池853(1.74%)
----------------------------------------------------------------------------------
統計里沒有獨立平南來統計!已經歸入貴港市一起統計!!無法跟地級市比排名啊!
Ⅸ 廣西平南縣有幾所高中,那所比較好啊
廣西平南縣高中有:大安高中、廣西平南縣中學、平南縣實驗中學、平南縣環城高中。
1、廣西平南縣中學
廣西平南縣中學是一所有百年歷史的高級中學,是經國家教育局,省市教育局批準的省級高級重點中學,學校坐落於廣西平南縣的西江河邊,水美人美,師資勢力雄厚,是該縣最早的一所學校,環境優美,是一所在廣西有較強影響力的高級中學。
平南縣教育發展
1、幼兒教育
民國26年(1937年)春季,平南開始實施幼兒教育。當年有城廂幼兒園,大安、武林、六陳、平山、福壽、寺面、白馬、丹竹、思旺、平政、鎮西、旺官等中心校附設幼兒1班,共17班,583人。31年,城廂、大安、思旺、丹竹、官成、平山幼兒園各一所,共12班,518人。
抗日勝利後,幼兒園只有城廂、大安兩所。幼兒園之經費由當地商會募捐和公鋪、市場攤位租解決、且政府問或補助一點。
2、小學教育
清末,廢科舉,興學校。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學生和縣內熱心教育的開明士紳率先改良與自己關系密切的私塾,加授算術、格致一類新知識,有的私塾改辦為小學,停止讀經講經。
3、中學教育
平南辦中學始自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桂平、貴縣、平南、武宣四縣合辦潯郡中學堂。宣統元年(1909)建成平南中學堂,次年招收預備班。民國元年(1912年),開始招收四年制中學班,每年1班,學習科目為修身、國文、外國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法制經濟、圖畫、手工、音樂、體操。
學生大都來自名門望族,出身於大館書房,新學基礎知識極差,英語、數學、物理、化學教員缺乏,教學極不正常,學生流動甚大,第一二班畢業生僅14人。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廣西平南縣中學;網路-平南縣環城高中;網路-大安高中;網路-平南縣實驗中學;網路-平南縣
Ⅹ 廣西南寧:地理位置與風土人情
一、廣西南寧的地理位置
廣西南寧,別稱綠城、邕城、南方水城、五象城,是一個以壯族為主的多民族和睦相處的現代化城市。廣西南寧的位置處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南部偏西方向,與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毗鄰,東鄰粵港澳瓊、西接印度半島,地理坐標為東經108°22′,北緯22°48′。
二、廣西南寧的風土人情
廣西南寧是少數民族的聚居地,民俗風情豐富多彩。廣西南寧主要的少數民族有壯族、瑤族、苗族、侗族、回族、滿族、毛南族、土家族等,各民族建築形態各異,特色鮮明,風俗也多種多樣。
炮龍節是南寧賓陽特色的的傳統節日。傳統炮龍年年舞,年年傳統舞炮龍。炮龍節是漢族和壯族兩家人的文化融合,產生的民間節慶。
「火獅節」是南寧民間的稱呼,屆時雁江鎮每條街都會派出一條獅,到家家戶戶拜年。各家各戶也准備了很多鞭炮和紅包迎接舞獅,古色古香的的街道,紅紅火火的炮花,場面足以媲美賓陽的炮龍節。
(10)廣西平南文化體育中心哪個位置擴展閱讀
廣西南寧的歷史變化:
南寧自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誕生之日起,1700年間城市經歷了幾次遷移與發展:從邕州古城、晉城、唐城、宋城到新南寧。
1、東晉大興元年(公元318年)晉興郡誕生,郡治設在晉興縣城即今南寧,這是南寧建制的開始。郡治所、縣治所初始就設在邕州古城即平南村一帶。
2、晉興郡治、縣治便從邕江南岸逐漸向北岸地勢較高的凌鐵村遷移並建設新城,史料稱新城為「晉城」,晉城沒有城牆,范圍很小不足半平方公里。
3、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開始,在「晉城」東北重建新城,唐城一直到北宋皇祐初年(1049年)仍存在。
4、宋嘉佑年間(1056-1063年)劉初任邕州太守,便在離唐城西北約1公里的五花嶺一帶開始建新城。從明代開始,「宋城」的外圍逐步拓展為城區。
5、解放後,城區的發展均是以宋城為基礎形成的舊城區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擴展,城區范圍不斷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