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如何帶孩子感受中秋傳統文化

如何帶孩子感受中秋傳統文化

發布時間:2022-06-21 06:31:15

Ⅰ 中秋節培養幼兒什麼情感

我國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有著十分豐富的內涵,其中傳統節日是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我國人民的民族認同感和文化情感都有著至關重要的直接影響,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體現。在幼兒啟蒙教育的過程中,切實有效的引入傳統節日等相關方面的內容,能夠讓幼兒更有效的理解傳統文化,有傳統文化情感。基於此,本文著重分析傳統節日對培養幼兒傳統文化情感的思考。
關鍵詞:傳統節日;幼兒;傳統文化情感;思考
一、 引言
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當中有明確的內容進一步指出,在教育過程中要充分的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的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和優秀,使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得到充分的激發,由此可以很明顯的看出,優秀的傳統文化教育要從幼兒階段抓起,讓孩子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耳濡目染,循序漸進,逐步的接受到中華傳統文化獨有的情懷,並感受到思想內涵的熏陶。對幼兒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要與情感教育緊密連接,這是因為幼兒的情感很容易受到感染,愛的情感要從低到高逐步深化發展。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傳統節日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的內容十分豐富,為幼兒教育提供了廣闊的空間,也能夠讓幼兒深刻的體會到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針對這樣的情況,幼兒的傳統文化教育中積極引入傳統節日教育活動,能夠讓幼兒充分的了解到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習慣及其象徵意義,對幼兒實施傳統文化的情感教育有重大作用。下面,簡要談了一下傳統節日對培養幼兒傳統文化情感的思考。
二、 從萌發幼兒的情感入手,分階段進行教育
(一) 對幼兒展開切實有效的愛家庭、愛幼兒園的教育
因為幼兒的身心發展特點的限制,他們在認知水平方面還不夠完善,幼兒對於家鄉和民族傳統文化的概念並沒有清晰的理解,並不能真正意義上萌發出愛的情感,而針對他們自己生活的家庭、對於生活和學習的幼兒園,他們卻是特別熟悉的,他們對於自己的父母和親人都比較熱愛,針對這樣的情況可以抓住這樣的契機和特徵,有針對性的引導幼兒進行愛家、愛園的教育,並循序漸進,以此為切入口,把它當作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初級階段,讓幼兒們能夠充分的感受到愛和被愛的快樂,從而產生愉悅的愛的體驗。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舉辦一系列關於情感教育的主題活動,例如,我愛我家、我愛幼兒園、我愛過節等主題活動,讓幼兒在輕松愉快,溫馨和諧的氣氛中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以及親人和老師的關愛,這樣在自然而然之中就讓他們能夠萌發出對於愛的體驗,萌發愛家庭愛幼兒園的情感。通過這樣的方式,以愛家庭愛幼兒園為基礎,進一步萌發出對傳統文化以及對於國家和人民的熱愛,有強烈的情感認同和情感體驗,進而幼兒們也開始關心同伴,尊重長輩,這也是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根基。
(二) 對幼兒進行愛家鄉、愛勞動者的教育
愛家鄉教育是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幼兒年齡的增長和認識水平逐步提升,中華傳統文化中的內容要重新擴大,擴大到勞動者和家鄉人民,從愛家庭愛幼兒園擴大到愛自己生活的家鄉。在這個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選擇和幼兒的直接經驗相關聯的可以產生情感體驗的具體材料、教育內容和活動形式,有計劃地加強愛家鄉教育,把愛家鄉情感的培養寓於幼兒的生活世界中。在這個過程中帶幼兒參觀社區、公園,讓幼兒感受家鄉風景的優美秀麗,萌發愛家鄉的情感,在參觀游覽的過程中對家鄉傳統文化有更深的認識,愛的情感逐步深化。
三、 利用有利契機把傳統文化教育和節日活動有效連接
民族傳統文化所蘊含的內容十分豐富,並在現實生活中有著多種類型的體驗,所以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可以從日常的生活出發,從具體的居住環境以及幼兒園和家鄉開始,可以有針對性的結合當地有特色的節日,以及傳統文化中的傳統節日進行探究,例如,結合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冬至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與之相對應的主題教育活動,使幼兒能夠得到和諧全面的發展,並在具體的傳統節日教育過程中,進行循序漸進的傳統文化教育,通過多種多樣的教育形式使幼兒熱愛傳統文化的情感被充分激發和調動,並有效產生傳統節日的認同感和歸屬感。可以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節到來時,在幼兒園或者教室里都布置出喜氣洋洋歡天喜地的情景,創設出相對應的情感體驗,幼兒園也開展歡歡喜喜鬧元宵等豐富多彩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幼兒更充分的了解元宵節這樣的傳統節日和相應的習俗,也深刻理解元宵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在具體的活動中可以進行深切的感受,通過自己動手畫元宵、做元宵、自己嘗元宵,體會到節日的快樂。在活動之前,在老師的幫助下孩子們可以自由穿戴好自製的圍兜、廚師帽,一個個神氣的站在操作台前,很有大廚的風范,孩子們喜笑顏開,每一幼兒的參與性都很強,讓鬧元宵的活動顯得精彩紛呈,並且情感意味非常濃。孩子們有了進一步的情感體驗,這也從實踐方面讓幼兒們對於民族傳統文化有最直接的情感體驗。
四、 使家園聯系更加緊密,確保家園同步,對幼兒實施情感教育
對幼兒進行傳統文化教育,要與家庭教育緊密聯系,在幼兒的人生中,家長是第一位導師,他們對幼兒的影響和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同時也至關重要,在家庭中有很多時機可以對幼兒進行民族傳統文化教育,因此,家長要針對幼兒園的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內容,教育方向等相關方面進行足夠的了解和充分的掌握,可以充分的把傳統文化教育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傳統文化教育得到更有效的補充和推動,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結合具體情況,進一步健全完善家園聯系制度,通過家長園地、家長開發日和家園聯系單,分階段向家長介紹本階段民族傳統文化教育的目標和內容。

Ⅱ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體現傳統文化教育

每一個民族的強大都離不開自己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確傳統文化是國民精神的一種體現。對於快速發展的我國社會來說,創新與繼承一樣是文化發展必須面對的任務。現在提出要重視傳統文化,不是要排斥外國的優秀文化。中西文化互有長短、各有特點,又具有共通性,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要以開放的心態處理好中西文化的關系。讓我們看看現在孩子們的生活吧。平時玩的最多的就是玩具,電腦游戲,或者上興趣班。所以孩子們對一些傳統的游戲根本就不知道。加上父母們的工作壓力大,生活節奏較快,認為過不過傳統的節日也無所謂,導致孩子們對我國的傳統節日了解得少之又少。怎樣才能讓孩子們繼承我國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吸取我國幾千年的文化精髓呢?怎樣才能讓幼兒對老一輩的生活有所體會,對我國革命先烈有所緬懷,對身邊的親人有所感恩,對國家有用。我們必須要重視對幼兒傳統文化的教育,決不能忽視傳統文化的教育。

第一,利用經典滋潤孩子們的心。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晨間、餐前的一些活動用誦讀的方式開展學習經典詩詞學習。適合幼兒的經典性文化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唐詩。不要以為孩子朗誦起來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們對這些朗朗上口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在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讀音準確的語音,抑揚頓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像在頭腦中產生的形象。。中國傳統文學教育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回吟』說明作品摸式的儲存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對審美創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廣泛認可……今天我們仍然應該繼承,讓幼兒多一些祖國優美語言藝術的積淀,這對促進口語的發展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對促進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展都極為有益

第二,利用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而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教育必須從幼兒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園的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園地、宣傳欄、調查問卷、育兒知識問卷、園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主要教育內容,即民俗節日教育內容,如:我國的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在每個節日里我們希望讓孩子了解一些什麼內容,家長又可以在節日前後對幼兒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等等。

比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請來了孩子的家長,在老師的帶動下孩子和家長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雖然孩子們的年齡小但是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明白中秋節的意義,就是要家人團員。通過唱一唱、跳一跳、嘗一嘗的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整個中秋節的過程。同時,在家園欄里我們張貼出孩子在家裡過節的情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節日的氣氛。同時通過這些節日讓孩子學會關愛親人,學會感恩。

Ⅲ 孩子都需要了解的中國傳統節日文化,你是怎麼做的

我是讓孩子從書中了解傳統節日文化和直接感受傳統節日風俗。

不知道是因為我們長大了還是因為年味越來越淡了,越來越感受不到小時候過春節的那種快樂。

記得小時候過年家家戶戶都非常的忙碌,最期待的就是媽媽帶我們去采購年貨,整條街都熱鬧非凡紅紅火火,非常的喜慶。

過春節還有非常多的風俗習慣,我覺得這就是一種儀式感,從儀式感中感受到幸福和快樂。

三、傳統節日文化知識的延伸

孩子如果比較大,可以和孩子一起在古詩詞中尋找相關的傳統節日古詩詞。比如春節《京都元夕》,二月二龍抬頭《二月二》等。這也可以拓展孩子的知識面,順便記一些相關的知識。

特別是在城市裡,傳統節日的氛圍更淡,家長更要人孩子一起參與其中,一起感受傳統節日帶來的樂趣。

Ⅳ 怎樣讓幼兒園寶貝了解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Ⅳ 如何利用傳統節日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淺談如何利用傳統節日對小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

所謂傳統節日是指由歷史沿傳下來的流傳於民間的約定俗成的節日,如:喜氣洋洋的春節、張燈結綵的元宵節、懷鄉祭祖的清明節、團團圓圓的中秋節、紀念屈原的端午節、重陽節等。傳統節日所承載的文化對於一個民族的精神記憶有著一份獨特的價值。中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中西方文化交融的環境下,我們利用好傳統節日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弘揚民族精神,對加強小學生的傳統文化教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但是,近年來西風東逝,像聖誕節、愚人節、情人節等洋節日越來越受到青睞,以致於現在的小學生過聖誕節比過中秋節還要隆重,還要開心。甚至前一段時間出現了韓國和我國爭搶「端午節」的事情。部分商家也推波助瀾,小學生對洋節情有獨鍾,這是社會開放帶來的,原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我們自己的節日呢?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幾個人能知道它們的來歷?我們不禁發出這樣的疑問: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怎麼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怎麼了?學校里對於清明節、端午節等傳統節假日也只是一放了之,根本沒有深入開展傳統節日的主題活動。這不能不說是教育的一大缺失。因此我想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實際,談談對如何利用好傳統節日加強小學生傳統文化教育的幾點認識。
一、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不知道傳統節日的內涵,因此充分挖掘傳統節日的內涵非常重要,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重現屈原的故事: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從他上下求索、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二、把傳統節日教育情注課堂教學之中。

Ⅵ 如何利用傳統節日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的教育

可以將傳統節日的傳說和故事講給孩子聽,然後進行一個比較傳統節日氣氛的活動。比如中秋除了吃月餅還可以做花燈,還可以賞桂花,不要什麼節日都是吃點東西,然後看個電影完事就是讓孩子寫作業,家長玩手機或者玩電腦,這樣只會讓節日的氣氛原來越淡,傳統文化也就消失的越快。

Ⅶ 每到節假日,家長該如何讓孩子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呢

對於每一個傳統節日,讓孩子能夠快速了解的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聽,多看,多了解。

對於家長來說,對於這方面的傳授的知識就要更加的重視,因為我們平時工作很忙,生活壓力也比較大,現在社會發展的非常快,所以很有可能平時沒有很多的時間去陪伴自己的孩子,就更應該利用這些節假日的時間,不用去非常遠的地方,只要就近的地區,讓孩子感受一下一個節日當中濃厚的文化氣息和中華文化的底蘊就可以了,讓孩子自知道自己所處的是這個國家是非常的豐富的,也是非常溫暖的。

Ⅷ 想讓孩子了解年味,該如何讓他體會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

春節是我國最重要的一個傳統節日,我們國家有著幾千年的文化歷史,其中的傳統文化真是博大精深,那麼我們應該如何讓孩子了解到這些傳統文化呢?我認為主要還是應該從生活當中下手,要讓生活充滿了儀式感,平時多給孩子說一說,那麼孩子自然也就會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中國的傳統文化向來博大精深,很多大人都不可能全部了解,更何況還只是一個孩子呢。孩子的知識涉及來源主要的途徑就是書本和家長,尤其是對於一些還沒有上幼兒園的孩子來說就更是如此了,家長平時多和孩子進行知識輸入,多給孩子講一些小故事,提高孩子對於學習的興趣,這樣對今後孩子學習也會有所幫助。孩子的知識是一點一點積累的,而不是一蹴而成的,千萬別指望一口能夠吃成大胖子,家長在孩子教育方面千萬不要著急。

Ⅸ 作為家長,該如何讓自己的孩子了解傳統節日的意義呢

首先,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們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學和傳統節日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樹立傳統文化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重視傳統節日,熱愛傳統文化,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

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樹立傳統文化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重視傳統節日,熱愛傳統文化,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家長可以通過繪本故事告訴孩子們中國傳統節日,讓孩子們在閱讀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在文學和傳統節日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家長可以帶孩子們參觀傳統節日的發源地、展覽館等,讓孩子們對傳統節日有更直觀的了解,更深刻地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家長可以給孩子們樹立傳統文化的榜樣。如果家長自己重視傳統節日,熱愛傳統文化,孩子也很容易受到家長的影響。

Ⅹ 如何在幼兒教育中融入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

第 一,利用經典滋潤孩子們的心。 我們可以利用一些晨間、餐前的一些活動用誦讀的方式開展學習經典詩詞學習。適合幼兒的經典性文化讀物,有《三字經》、《百家姓》、《千家詩》、還有一些簡單的唐詩。不要以為孩子朗誦起來很枯燥,恰恰相反孩子們對這些朗朗上口的東西非常感興趣。在朗誦的過程中孩子們的讀音準確的語音,抑揚頓挫地去描述,童用、去想像在頭腦中產生的形象。。中國傳統文學教育是我國的優良傳統。『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回吟』說明作品摸式的儲存和審美經驗的積累,對審美創作的重要性,早就被廣泛認可……今天我們仍然應該繼承,讓幼兒多一些祖國優美語言藝術的積淀,這對促進口語的發展和社會情感的培養、對促進左右腦功能的協調發展都極為有益 第 二,利用傳統的節日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我們都知道幼兒園、家庭、社區是幼兒發展中影響最大、最直接的環境。而家庭、幼兒園對幼兒的成長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幼兒教育必須從幼兒在這種特定的環境中所經歷的活動、承擔的角色以及建立的人際關系出發,協調相關力量,共同促進幼兒的發展。我們充分發揮家長幼兒園的宣傳力度,通過家長會、家園聯系園地、宣傳欄、調查問卷、育兒知識問卷、園刊等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主要教育內容,即民俗節日教育內容,如:我國的傳統節日具體有哪些,在每個節日里我們希望讓孩子了解一些什麼內容,家長又可以在節日前後對幼兒做些什麼、說些什麼等等。 比如:在中秋節的時候我們請來了孩子的家長,在老師的帶動下孩子和家長過了一個有意義的中秋節。雖然孩子們的年齡小但是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讓孩子明白中秋節的意義,就是要家人團員。通過唱一唱、跳一跳、嘗一嘗的活動讓孩子們明白整個中秋節的過程。同時,在家園欄里我們張貼出孩子在家裡過節的情景。讓孩子在生活中去感受節日的氣氛。同時通過這些節日讓孩子學會關愛親人,學會感恩。 第 三,利用傳統的游戲給孩子帶來了快樂。 在過去,沒有電腦、沒有游戲機的時候,人們只能從身邊尋找一些游戲的工具,泥巴、石子、繩子成了孩子們游戲的中心。於是,便有了跳樓梯、滾鐵環、翻花繩等簡單、實用的游戲。隨著網路游戲等新奇玩意的出現,這些民間的傳統游戲漸漸被冷落了,只有那些年長者,才對它們記憶深刻。為了激起孩子對傳統游戲的興趣,我們幼兒園每次舉行親子運動會的時候,都會設立幾項傳統的游戲。比如:斗雞、拔河等。家長們在快樂的游戲中不知不覺的回到了難忘的童年,孩子們在觀看中看到了父母的孩童時代。這讓孩子們更深的了解了父母們的成長經歷,激發孩子想參加游戲的願望。我們幼兒園在晨間活動的時候也會開展一些傳統踢毽、跳格子、扔野鴨子等游戲,家長們在送孩子入園的時,家長們都忍不住來參加孩子的游戲,或者指導自己的孩子進行游戲。 傳統游戲的回歸,不但拉近了我們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還能增強他們的協作精神和進取心,更重要的是可以強身健體。比如:大班組織孩子玩跳繩的時候,通過規則孩子們知道要堅持跳才能讓自己繼續游戲,如果有人違反的規則,自己就可以再跳一次來「救」他。每次獲得成功時孩子們都會歡呼擁抱。 傳統的游戲不僅僅只限於在幼兒園開展,我們同樣可以通過家園欄或者網頁指導什麼樣的年齡段可以開展什麼傳統游戲。比如:在中班的年齡段我們可以在家開展跳繩、踢毽、跳格子的活動。 總之,我國是一個有著悠久的歷史的文化古國。有很多優秀的傳統文化都需要我們去繼承和發揚。只有讓我們的教育從學前教育開始抓起才會讓孩子們了解我國的文化、了解歷史、了解中國;才能讓我們祖國的花朵更加茁壯成長,才能讓中國始終屹立在世界的巔峰。

與如何帶孩子感受中秋傳統文化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6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