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道德經代表中方文化的哪個方面

道德經代表中方文化的哪個方面

發布時間:2022-06-21 21:14:09

『壹』 材料一《道德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思想深邃,言簡意賅,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

(1①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經》的內容也要緊隨時代,增加新的時代內涵。②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道德經》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我們要在批判的基礎上吸收其精華。
(2)①在社會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與時俱進,就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和諧社會的理念,既體現了傳統的「和」文化,又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因此這一治國方略必將促進社會的巨大發展。②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並非是建立在儒家思想嚴格等級制度下的「和諧」,而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並致力於共同富裕的新「和諧」。和諧社會理念的提出,體現了中國領導人繼承傳統文化、發揮傳統文化積極作用的正確態度,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地繼承。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

『貳』 道德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道德經》與中國傳統文化
尹志華

老子所著《道德經》的核心思想是「道」。在中國文化史上,「道」的最初含義就是我們所走的路。《說文解字》說:「道,所行道也」。後來含義逐漸擴大,自然與人事所遵循的路徑(規律)皆稱之為道,遂有天道、人道之說。至老子,始將「道」提升為一個最高的哲學范疇。老子之「道」,兼有宇宙的本原、萬物存在的根據、自然界和人類社會所應遵循的規律等多重含義。自從老子賦予「道」以如此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後,「道」就成了中國文化中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兩千多年來,哲學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科學家乃至普通老百姓,紛紛從《道德經》中汲取智慧。一部《道德經》,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在先秦時期,先後有楊朱、列子、莊子等繼承和發展老子思想,從而形成了道家學派。戰國中期,在齊國的稷下學宮,聚集了一大批學者,史稱黃老學派。他們將老子與傳說中的黃帝結合起來,實際上是在按老子的道家思想來塑造黃帝的形象。

《道德經》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取之不盡的思想源泉。可以說,在中國古代自先秦以來,幾乎沒有哪個哲學家沒有讀過《道德經》,沒有從《道德經》中受到思想啟迪。

《道德經》對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也有深遠的影響。受老子崇尚自然思想的影響,魏晉南北朝文壇盛行田園詩、山水詩。他們將純潔的自然與混濁的社會對立起來,在詩歌中熱情贊揚返歸自然、忘情物外的生活。著名詩人陶淵明稱自己辭官隱居是「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他流連於田園山水中,「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陶淵明還根據老子關於「小國寡民」的思想,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民風純朴,不受禮法刑政的桎梏,人人自食其力的理想社會。

老子關於「大音希聲」、「大象無形」的論述則分別寄寓了音樂和繪畫的最高意境。白居易《琵琶行》描述一曲終了時候的感覺是「此時無聲勝有聲」。清代畫家笪重光在《畫筌》中說:「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

老子關於有無相生、崇尚自然的思想,對於中國的傳統建築藝術有深刻影響。老子關於崇尚自然的思想,則規范著中國傳統建築原則。中國傳統的園林建築,處處體現出「師法自然」的理念,高處建閣,峰迴路轉處設亭,臨水為榭,僻靜處造館,以至於疊山、壘石、引水、聚池、架橋、開路、圍籬、設門等等,無不是人工建築活動與自然環境具體結合的產物。這些園林,使人們雖然置身於人造環境的有限空間中,卻別有天然環境的無限情趣之感。

《道德經》與中國古代養生方法有密切的關系。老子關於「道法自然」、「少私寡慾」、「柔弱不爭」、「知止知足」等思想,是歷代養生家所尊奉的生活態度。老子關於「致虛極,守靜篤」、「守中」、「守一」等主張,成為靜功養生的指導原則。老子關於「玄牝之門」的論述,則在道教內丹學中發展成為「玄關一竅」的理論。老子關於「穀神不死」、「長生久視之道」的論述,更成為道教徒追求長生成仙之道的理論依據。而大家所熟知的太極拳也深受老子的「柔弱勝剛強」思想的影響。

可以說,《道德經》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

《道德經》在國外。

《道德經》不僅是中國文化史上的一座豐碑,也是人類文明寶庫中的一顆智慧明珠。

近代以來,《道德經》己被翻譯成數十種文字,在世界各國流傳。許多外國哲學家、科學家、政治家、企業家都對老子的思想深感興趣,並從中受到啟發。

20世紀的著名哲學家、德國人海德格爾就十分喜歡《道德經》,並曾與人共同研讀、翻譯《道德經》。

美國物理學家卡普拉撰有《物理學之道》一書,認為道家思想在許多方面同現代物理學有著深刻的相似性。他還在《非凡的智慧》一書中說:「在偉大的諸傳統中,據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並且是最完美的生態智慧。」

諾貝爾獎得主、日本物理學家湯川秀樹篤好老子哲學,他對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人與自然越來越疏遠的現狀深感憂慮。他認為:「早在一千多年前,老子就已經預見到了今天人類文明的狀況,甚至已經預見到了未來人類文明所將達到的狀況。」

20世紀最偉大的理論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愛讀《道德經》。據2000年12月13日《人民日報》所載著名數學家陳省身教授的回憶,他去愛因斯坦家作客,發現書架上的書並不太多,但有一本書很吸引他,就是德文譯本的《道德經》。

1988年1月26日,美國總統里根在國情咨文中引用了《道德經》中「治大國,若烹小鮮」的話。1993年6月15日,《紐約時報》刊載了一篇題為《老子的忠告致柯林頓》的文章,這篇僅有576個字的短文竟引用了13句老子的經文來點評這位新上任總統的言行,約占篇幅的1/3。

老子思想在外國企業家那裡也獲得了重視。正當中國的企業界加快學習西方先進的管理技術時,西方的企業家們也加速了吸納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步伐。《老子》的順其自然、無為而治的管理思想和有無相生、虛實相資、禍福依伏的辯證思維被許多企業家靈活應用於領導藝術和經營之道中。

此外,老子的「道法自然」思想所蘊含的生態智慧、老子的反戰思想等,也受到了世界各國有識之士的普遍重視。

(《中國民族報》2003年3月14日)

『叄』 《道德經》對中國古代文化思想的影響

《道德經》是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又稱《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37章在前,第38章之後為《德經》,並分為81章。
《道德經》,文本以哲學意義之「道德」為綱宗,論述修身、治國、用兵、養生之道,而多以政治為旨歸,乃所謂「內聖外王」之學,文意深奧,包涵廣博,被譽為萬經之王。
《道德經》是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名著之一,對傳統哲學、科學、政治、宗教等產生了深刻影響。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道德經》是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發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肆』 老子《道德經》是否屬於中國儒學文化中的一部分

《道德經》屬於中國儒學,是中國儒學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中國人的常識認為,《道德經》是「老子」所著,是「道家」開篇之作,更有故事流傳,「老子」出「函谷關」,給「尹喜」留下了「五千言」,就是我們看到的《道德經》。但是,《史記》中記載了3個可能是「老子」的人,而我們往往選其中一個作為正確的答案。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老子」是《莊子》一個故事中的人物,《道德經》的作者另有其人,這里就不多做猜測。

「儒家思想」主要講述了哪些?我們一直認為是「仁」。但「認為」和「實際」之間會不會有差異?「儒」真的是一種官職,還是「懦弱」?我想這些也都是揣測、意會,根本就做不了真的。「儒」即「人之所需」,這應該是其「本意」,而「儒」與「仁」也有著很大的差異。
《莊子|漁夫》解釋,「儒」的目的是「以利天下」,即「為天下人服務」的意思,那麼「道」,屬不屬於這個范疇呢?《莊子|天運》中「孔子」去見「老子」,就是因為「儒家」缺「道」。「儒家」缺「道」嗎?《論語》講「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儒家」「志道」而不「求道」嗎?其實意思是說,《道德經》就是「儒家」的「道經」。
《道德經》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莊子|天運》中否定「六經」而提倡「化」,並不是真正的否定「六經」,而是說《道德經》在儒學的地位中,最高。沒有了《道德經》,儒學中其他經典就不再有意義了!
那麼,《道德經》到底講什麼?七個字:發展與知識積累。這七個字在「儒學」中必定是最重要的,也註定了《道德經》屬於儒學。

『伍』 從老子<道德經>所蘊涵的自然觀論述<中國傳統文化>

老子道德經講順其自然,而一般人一想到中國傳統文化就聯想到孔子為代表的儒學,而認為道家文化只是邊緣,甚至對老子採取一種極不理智的態度,給老子戴上什麼虛無主義,絕對主義等等大帽子,還說什麼老子只認為人在大自然面前無所作為,只能任命,是消極的等等。其實都是對道德經的不理解,其實世界上沒有比道德經再好懂的書了,道德經所講的每字每句都是順著人類的本性來講,(當然如今我們看到的道德經已經恐怕不是老子最初寫的版本了,或者說其實離老子所要表達的本意差的很遠),所以不去要任何學習其實就可以明白的,而我們往往覺得其非常玄很可能就是我們書讀得太多了,被教育的太多了,早已失去本性所致
中國傳統文化的另一面是老子所代表的道家(不是道教)文化中國歷朝歷代往往是對外一致推崇孔孟之道,將其二位捧到至高無上的地位,而對內則一致使用黃老之術來作為其一般統治規則,但黃老之術離道德經其實還是有很大的差別。
黃老之術講無為而無不為等等一系列辯證法的統治之術而道德經隨也大量包含這一類的思想但我覺得這並不表示道德經是一本為了有為而無為的謀略書,老子只是想說明無為的現實功用來證明用無為者乃大智者,但道德經更多的是說人要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的真無為,並非想要達到什麼目的,事實上老子是不想有什麼目的的順其自然一切就好。

『陸』 《道德經》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經典,思想深隧,言簡意賅,體現了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獨具特色的無窮魅

①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發展是繼承的必然要求。在繼承與發展的過程中不斷革除陳舊的、過時的舊文化,推出體現時代精神的新文化,也就是「推陳出新,革故鼎新」。《道德經》的內容也要緊隨時代,增加新的時代內涵。(4分)
②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在發展的過程中繼承,對於傳統文化我們要批判地繼承,「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道德經》有積極和消極的方面,我們要在批判的基礎上吸收其精華。(4分)

『柒』 《道德經》在中國及世界上的影響是怎樣的

老子的《道德經》只有五千多字,可以說是世界上影響極大而篇幅卻最短的書。關於它的作者甚至這本書的版本,一直有爭論,而且上篇(道篇)與下篇(德篇),可能在較早的版本中是顛倒過來的。不過,作為一本書,內容還是比較完整的。為了避免「道德經」一詞的傾向性,不妨稱其為《老子》。

《老子》在世界上的影響可能超過《論語》,但在中國,當然不如《論語》。總的說來,《老子》與《論語》幾乎完全不同,卻相互補充構成中國傳統文化。孔子一直是中國文化的在朝派,而老子則是在野派。在野派也有他的勢力范圍,所有非正統的思想都集中在其麾下,把《老子》奉為祖師爺。最典型的是道家以及東漢形成的道教。

老子哲學思想的基礎是道的本原說。《老子》第二十五章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為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下一切由道生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第四十二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第四十章)。有人認為這里的無即是道,它是精神性實體。「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無狀之狀,無象之象,是謂恍惚。」這種恍惚的道即是觀念。

老子乃至道家學說最有意義的地方在於給孔子的「理想國」開辟一個精神逃脫的小路。孔子的現實世界實在是太剛性、太無聊、毫無生氣、毫無創造性的地方,從肉體到精神完全束縛在極端虛偽、極端壓制的繁文縟節當中。為什麼要這樣?只是讓皇帝保住他們天下的穩定,各級官吏完全處於高度的緊張戒備狀態,即便如此,仍然免不了貶官甚至殺頭的下場。一旦被貶,官員們就可以在道家學說中找到精神的寄託:不是縱情山水之間,就是舞文弄墨,或者學神仙。在這方面,道家是靈魂一個很好的出口。

老子思想最深刻的部分表現在他提出的一系列相互依存、相互轉化的對立概念,如大小、高下、禍福、有無、剛柔、正奇、曲全、枉直等等,並把萬物變化的原因概括為「反者道之動」。在《老子》第二章中就提出:「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聲音相和,前後相隨,恆也。」又說:「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敝則新,少則得,多則惑。」並明確指出:「多易必多難。」老子並沒有停留在玩弄概念的相對性上,而是由此提出一系列重要的指導原則:「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特別是膾炙人口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他看到了事物物極必反的規律。

老子由這些論述得出他特有的實踐原則:以弱勝強,以柔克剛,以靜制動;「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弱之,必固強之;將欲廢之,必固興亡;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論語》、《孫子》、《老子》是數千年來中國傳統文化的代表,當然,維持專制統治主要靠儒家的學說與《孫子》的技術,但是道家加上中國佛教則是維持基座穩定的第三個支架。從《老子》到《莊子》到道家到道教,對於「實務」影響很小,因此,我們把《老子》放在靠後的位置上。(胡作玄)

『捌』 《道德經》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哪些影響呢

道德經是我國春秋時期老子所寫的一本書籍,他對中國乃至世界產生了無與倫比的影響。受到歷朝歷代思想家們的統一尊崇。老子的道德經是傳統文化中的第一位,就相當於西方的聖經一樣,指導著其他思想的誕生以及國家的發展。所以道德經對傳統文化的影響,就是,傳統文化是按照道德經的脈絡而發展下去的,道德經就是傳統文化的首腦。

三、引領世界文明

綜上所述,關於道德經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可以說因為道德經的存在,所以中國傳統文化才能源遠流長。改革開放後的現在,只有重拾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才能建造中華民族強大的自信,給人民帶來幸福美好的生活。

『玖』 以老子的《道德經》為例,分析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修身之道

老子認為為學與為道是個人修身的兩個主要方面,而他所專注的是為道,把為學留給孔子論述去了,。老子在五十四章論述了為道的層次與境界,他說修之與身其德乃真,修之於家其德乃餘,修之於鄉其德乃長,修之於國其德乃豐,修之於天下其德乃普。

與道德經代表中方文化的哪個方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
© Arrange www.lianjie114.net 2012-2022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