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的主要內容
剪紙是中國最為流行的民間藝術之一,根據考古其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但人們認為它的實際開始時間比這還要早幾百年。剪紙常用於宗教儀式,裝飾和造型藝術等方面。
在過去,人們經常用紙做成形態各異的物像和人像,與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禮上燃燒,這一習俗在中國境外有時仍可見到。剪紙藝術一般都有象徵意義,也是這種儀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紙還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裝飾物。
現在,剪紙更多地是用於裝飾。剪紙可用於點綴牆壁、門窗、房柱、鏡子、燈和燈籠等,也可為禮品作點綴之用,甚至剪紙本身也可作為禮物贈送他人。人們以前還常把剪紙作綉花和噴漆藝術的模型……
中國剪紙一覽:
山東民間剪紙 河北民間剪紙 北京民間剪紙 黑龍江民間剪紙 吉林民間剪紙
山西民間剪紙 安徽民間剪紙 湖南民間剪紙 湖北民間剪紙 江蘇民間剪紙
浙江民間剪紙 揚州民間剪紙 福建民間剪紙 雲南民間剪紙 貴州民間剪紙
邳縣剪紙 佛山剪紙 台江剪紙 安塞剪紙 隴東剪紙
浮山剪紙 高密剪紙 賓州剪紙 蔚縣剪紙 南京剪紙
中國剪紙形式:
窗花 喜花 禮花 鞋花 門箋
灤州布影 斗香花 剪紙團花 剪紙旗幡 剪紙漢字
中國剪紙欣賞:
漢字 昆蟲 走獸 飛禽 花卉
人物 景物 臉譜 戲人 神仙
❷ 中國的剪紙文化介紹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漢族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其在視覺上給人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的載體可以是紙張、金銀箔、樹皮、樹葉、布、皮革。最具代表性的是北方山西的江萍剪紙,發展成為多色、套色、花色美,形成了「簡中求繁、繁中求和、和中求殊」的原色、重彩藝術語言。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並且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剪紙,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系,逢年過節亦或新婚喜慶,常常會貼「囍」這個字,人們把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牆上或明亮的玻璃窗上、門上、燈籠上等,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剪紙藝術是漢族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是中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種珍藏。
2006年5月20日,剪紙藝術遺產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9月28日至10月2日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中國剪紙項目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❸ 剪紙是寶貴的傳統文化,它都有哪些寓意
我是春秋500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剪紙確實是中國寶貴的傳統文化,
剪紙又叫「刻紙」、「窗花」或「剪畫」,是我國傳統的民間裝飾藝術的一種。從題材上可分為人物、動物、景物及花卉、組字等;從色彩上分,有單色、彩色、套色、襯色、拼色等若干種;從形式上分,有剪紙、刻紙、撕紙、燙紙和幾種形式相結合等,多姿多彩。
剪紙作為中華民族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它源遠流長,經久不衰,不但是我國民間藝術中的瑰寶,也已成為世界藝術寶庫中的一個珍貴品種。
大年三十兒,人們在原來貼好角花、邊花這些輔花的窗戶上,貼中心主花如《喜鵲報春》、《吉祥如意》、《歲歲平安》、《連年有餘》、《事事如意》等各色各樣的剪紙窗花。
窗花類型的剪紙,因受窗欞格布局大小的影響,普遍尺寸較小。為了避免窗花遮擋陽光,一般都剪得非常細膩,俗稱「窗花要剪得單根細葉的」。各色各種形態的窗花與各種不同的窗戶窗欞相互映襯,形成了獨具我國民情的藝術氛圍。
牆花是我國民居必不可少的形式,房子的主人常常把自己的生活嚮往剪出來,貼在牆圍上或頂棚上,多為方形和圓形,也稱「牆圍花」或「頂棚花」。牆圍花的整體造型為方形,頂棚花多數為圓形。
牆圍花、頂棚花剪的尺寸篇幅都很大,表現的內容也很廣泛,技法也比較復雜多變。牆圍花因不受窗格的限制,比較自由,可大可小,剪紙的線條可以有大塊的黑白對比。
燈花是專貼在燈籠上的剪紙,多為神話故事、民間故事、民間傳說等題材。因為外形受所貼燈籠的形狀制約,篇幅大小不一。
❹ 中國傳統文化剪紙有哪些
中國傳統文化的剪紙題材主要是百姓喜歡的年年有餘、雙喜、招財、動物生肖、福、豐收、臉譜等。
❺ 剪窗花的傳統文化知識有哪些
剪窗花的傳統文化知識:
1、剪窗花的紋樣來源於人民的生活,經過勞動人民的加工又高於生活,具有獨特的藝術氣息。在傳統文化中,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寓意,人們將這些事物鏤刻到剪窗花上,賦予其獨特的寓意。如海邊的人們將媽祖鏤刻到剪紙上,寓意著媽祖保佑出海捕魚的人。
2、內陸人們則鏤刻出佛像和觀音,寓意著闔家平安。然而,家中有喜常常在剪窗花上鏤刻寓意喜慶、吉祥的紋樣,結婚的人家運用鴛鴦、比翼鳥等紋樣,寓意夫妻恩愛。
3、若剪窗花上鏤刻了瓜、棗等紋樣,則寓意著早生貴子。父母過壽,則會鏤刻滿堂富貴、五福、壽星、桃子等紋樣剪紙,寓意著老人壽比南山、子孫滿堂。剪紙的紋樣體現人們的生活,寓意深刻,象徵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與追求,承載著傳統文化的精髓。
(5)剪紙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剪窗花創作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心靈手巧,剪紙造型優美,有極強的表現力。常見的剪窗花表現手法有剪紙、刻紙、撕紙等。
在剪窗花時先是剪出紋樣的大致結構,然後以形似的方式表現出人物、花鳥動物。為形成特殊的藝術效果,也會使用陰刻、陽刻與線條組合,形成對比突出輪廓,提高剪紙作品的藝術造型之美。
❻ 剪紙歷史文化是怎麼樣的
剪紙藝術是最古老的中國民間藝術之一,作為一種鏤空藝術,它能給人以視覺上以透空的感覺和藝術享受。剪紙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如窗花、門箋、牆花、頂棚花、燈花等。每逢過節或新婚喜慶,人們便將美麗鮮艷的剪紙貼在家中窗戶、牆壁、門和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也因此被烘托得更加熱烈。
在農村,剪紙通常是由婦女、姑娘們來做。在過去,剪紙幾乎可以說是每個女孩所必須掌握的手工藝術,並且還被人們來品評新娘的一個標准。在中國南北方的剪紙藝術,通過一把剪刀,一張紙,就可以表達生活中的各種喜怒哀樂。
剪紙,作為一種原始藝術的載體,它在造型上總是運用誇張變形的手法,它善於將不同空間、時間的物象進行組合,通過一種誇張和變形的手法來改變對象的性質、形式,進而改變自然原形的慣常標准。
剪紙內容意義:
民間剪紙善於把多種物象組合在一起,並產生出理想中的美好結果。無論用一個或多個形象組合,皆是「以象寓意」「以意構象」來造型,而不是根據客觀的自然形態來造型,同時,又善於用比興的手法創造出來多種吉祥物,把約定成俗的形象組合起來表達自己的心理。追求吉祥的喻意成為意象組合的最終目的之一。
地域的封閉和文化的局限,以及自然災害等逆境的侵擾,激發了人們對美滿幸福生活的渴求。人們祈求豐衣足食、人丁興旺、健康長壽、萬事如意,這種樸素的願望,便借托剪紙傳達出來。
民間剪紙《鹿鶴同春》是民間傳統的主題紋樣。據記載,鶴即「玄鳥」,玄鳥是「候鳥」總稱。在民間文化中鹿稱為「候獸」,鶴稱為「候鳥」,鹿鶴同春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徵。民間鹿與祿同音,鶴又被視為長壽的大鳥,因此鹿與鶴在一起又有福祿長壽之意。
在民間社會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情況下,人力勞動成為生存的保證,擺脫病魔和死亡的痛苦是人們永恆的理想。民間剪紙以各種形式表達出對生命的渴望,袒護生命,頌揚生命,表現生的歡樂,對生命的崇拜成為人們虔誠的信仰。《鷹踏兔》是民間洞房的喜花之一,也是傳統紋樣,在民間流傳極廣。
鷹喻「陽」,同雞、鳥、鴉一樣。在民間神化中稱太陽為「三足鳥」,民間稱太陽為「鴉」。兔寓意「陰」民間稱月為兔。鷹踏兔暗喻男女情愛,反映了生殖崇拜的主題。民間剪紙中常見的坐帳花、喜花都以隱喻的方式表達出對生命繁衍生息的崇拜與追求。《扣碗》《抓髻娃娃》《魚唆蓮》等為主題的剪紙作品比比皆是。
在民間剪紙中有許多反映生產生活的畫面,這些作品有著一個最大的相同點,就是對主體進行的誇大,大大的魚、大大的辣椒、大大的蠶、大大的穀粒等,通過剪紙,人們虛構了美好的形象;來慰藉自己的心靈,來張揚人征服自然的偉大創造力,以期建立自己的理想世界,並肯定人的力量,鼓舞人們繼續奮斗的勇氣。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剪紙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剪紙藝術
❼ 剪紙的文化內涵是什麼
剪紙是民間的,也是藝術的。剪紙藝術作為一種民間美工,是勞動人民為滿足自身的物質與情神的需要而源起的。流行時間之長,地域之廣,可以與任何一種傳統藝術相媲關。從南國邊疆到西北大漠,從雲貴少數民族的村寨到東郊海濱的漁家,到處都有剪紙創作活動。剪紙作為勞動者的造型藝術,寄託勞動人民的理想與信念,抒發著生產者的喜怒哀樂。它伴隨著喜慶節日、禮儀祭奠等民事活動,用於點綴於喜慶什器上,或飾於門窗壁間,或粘貼於彩鳶紙扎中,或作為刺綉底樣為女紅所用,總之剪紙與民間生活息息相關。美化裝點著生活的方方面面。
剪紙的題材與內容極為豐富,神話傳說、戲曲人物、蟲魚花鳥,包羅萬象,圍繞著祈福求祥與花好月圓的美好願望,展開主題創作,非常巧妙地運用諧音手法,表達深刻的寓意,如雞諧音為「吉」,羊諧音為「祥」;鹿諧音為「祿」,如意與花瓶剪在一起,寓意平(瓶)安如意等。
❽ 剪紙作為民做的文化傳統之一,剪紙又有哪些文化意義呢
民間藝術是原始藝術的主流!中國傳統圖形很大一部分來自民間藝術的洪流。民間剪紙作為中國傳統圖形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民間生活中最常見、最活躍的藝術形式。在中國,從南到北,從東到西,都有它的數字。
民間剪紙作為中國傳統圖形元素之一它經常用於設計工作。人們對傳統圖形越來越感興趣。重新審視中國傳統藝術,或將傳統圖形元素驅動的設計「本土化」,是一件好事。但正如張藝謀先生所說,表面上的叫囂「沒有進一步考慮其理論問題,很少有理論研究能夠看到全局的整體性和全面性。」「至於歷史研究、國外研究和縱橫比較,我們在很多方面還處於空白狀態,「圖形特徵的形成不是一種機械的分割和組合,它必然與整個文化體系相配合。傳統圖形符號的概念不僅從藝術的角度遵循了嚴格的「傳承」和「統一」的概念,而且具有廣泛的文化意義。
它反映在衣食住行交通精神的物質世界,它包含了幾千年來中華文明的文字、圖案、建築、工藝、食品、器皿等圖形符號。在這些符號中,既有審美趣味的特點,又有代表傳統文化的獨特語言模式和內在意義。
❾ 剪紙文化知識有哪些
從具體用途看大致可分四類:
一、張貼用,即直接張貼於門窗、牆壁、燈彩、彩扎之上以為裝飾。如窗花、牆花、頂棚花、煙格子、燈籠花、紙扎花、門箋;
二、擺襯用,即用於點綴禮品、嫁妝、祭品、供品。如喜花、供花、禮花、燭台花、斗香花、重陽旗;
三、刺綉底樣,用於衣飾、鞋帽、枕頭。如鞋花、枕頭花、帽花、圍涎花、衣袖花、背帶花;
四、印染用,即作為藍印花布的印版,用於衣料,被面、門簾、包袱、圍兜、頭巾等。
中國剪紙其傳承賡續的視覺形象和造型格式,蘊涵了豐富的文化歷史信息,表達了廣大民眾的社會認知、道德觀念、實踐經驗、生活理想和審美情趣,具有認知、教化、表意、抒情、娛樂、交往等多重社會價值。
(9)剪紙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剪紙的基本效果是通過單獨或混合使用陰陽線得到的,刻去表示物象結構的輪廓線,在大的塊面中表現線條的方法,這種效果厚重、結實、分量感很強,有一種強烈的黑白對比感,被剪刻去的空白組成圖案,線與線不相連接。
陽刻也稱鏤刻,正好與陰刻相反,是刻去空白部分,保留輪廓線。圖案的線條是實心,線線相連。這種方法流暢、清晰、玲瓏細致。
陰陽結合是最好的剪紙表現手法。在同一幅作品中出現陰陽刻兩種方法,使構圖變化多樣,畫面中黑、白、灰對比鮮明,是一種表現力很強的剪紙技巧。
❿ 剪紙文化源遠流長,老北京剪紙的歷史是怎樣的
剪紙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剪紙又因地域的不同,分為不同的流派,例如南京剪紙、佛山剪紙等等,老北京剪紙屬於京派剪紙。其實北京剪紙歷史與其他地方的剪紙歷史發展脈絡大致是相同的。我將從剪紙的啟源,剪紙的種類和剪紙意義分別進行敘述。
一、剪紙啟源
北京是現代的叫法,北京歷史上曾是遼、金、元、明、清等朝代的都城。也就是說北京的剪紙是多種地域剪紙流派的混合體。在古代剪紙最開始是一種宗教行為,主要剪的是動物,也就是動物圖騰,是一個族群的信仰。在明、清時期剪紙手工藝術走向成熟,並達到鼎盛時期。剪紙不僅僅是一種宗教行為,已經發展到房屋的裝飾。例如北京的故宮一些宮殿就是用滿人的剪紙進行裝飾點綴。例如四角貼有黑色的“囍”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是黑色的龍鳳團花剪紙。在近代的時候有個叫藝術家陳志農用剪紙剪出了老北京大量的風俗民情,串街小販、作坊工匠、食攤茶挑、集市廟會、市井閑人等。
文章之中如有不足之處,歡迎大家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