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湖南傳統文化有哪些
鳳凰古城
2.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舉例說明,說清楚,100字左右,打得好的採納!!
長沙湘劇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高腔、崑腔、彈腔、低牌子在長沙地區匯合後,與長沙鄉土語言、民間音樂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具有"高"(高腔)、"低"(低牌子)、"昆"(崑曲)、"亂"(亂彈)四大聲腔,唱白用中州韻長沙官話的地方大戲--長沙湘劇。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抗日戰爭時期經田漢、洪深、歐陽予倩等改革直至1949年以後的發展與革新,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此外還整理了《拜月記》、《追魚記》、《金丸記》、《百花公主》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創作了現代戲《山鄉巨變》、《湘潮》、《園丁之歌》、《布衣毛潤芝》等。其中《布衣毛潤芝》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拜月記》、《園丁之歌》等被攝製成舞台藝術片在全國放映。
長沙花鼓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特色,反映民間生活為主,多以生產勞動、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並獲獎。50年代《劉海砍樵》唱遍全國。1989年長沙市花鼓戲劇院重新整理改編的《海哥與九妹》赴日本演出,轟動東瀛。還有《小姑賢》、《討學錢》、《訪友》、《喜脈案》以及現代戲《姑嫂忙》、《打銅鑼》、《補鍋》、《中秋之夜》等,其中拍成電影藝術片的有《打銅鑼》、《補鍋》、《喜脈案》等。花鼓戲演員中還涌現了一批歌唱家如李谷一、張也等。【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正戲有《封神榜》、《岳飛傳》、《楊家將》等,雜戲有《五更勸夫》、《討學錢》等。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該劇1956年參加布加勒斯特第三屆木偶皮影節,獲最佳演出獎。還應邀赴蘇聯、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獲好評。木偶戲俗稱"木腦殼戲"。遠在漢代長沙就有木偶戲,至清代更為盛行。長沙木偶戲是"杖頭"木偶,擅長於表演傳統劇目,尤其是傳統喜劇。其表演特點是:操作穩重細膩,水袖和翎子功十分優美,丑角與小生尤有特色。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的《金鱗記》在1983年澳大利亞阿雷德市舉行的國際木偶藝術節上獲國際榮譽獎。
長沙古樂
【長沙古樂】清光緒至民國時,長沙有一"同善雅樂社",為民間古樂演奏社團,備有古樂器約數百件,專事雅樂演奏。1958年,長沙的民間藝人演奏了一支《西宮詞》,系全國發現的唐代諸宮調中至今尚存的惟一一種,而瀏陽古樂更飲譽中外。瀏陽古樂始創於清道光九年(1829),創始人為古樂家邱之NC13A。它熔歌、舞、禮、樂於一爐,演奏起來場面之大,氣勢之宏,可與西洋交響樂比美。作為祀孔用樂舞,清咸、同年間曾國藩派人來瀏請邱之?之子慶龠去南昌、安慶、南京等地教習瀏樂。繼後黑龍江、兩廣及全國各地都有人來瀏習樂。袁世凱也曾派人到曲阜及瀏陽考察。1954年保加利亞的客人訪湘時特意要求聽了瀏樂後極力贊賞。邱之?潛心研究古樂,積數十年經驗著《律音匯考》。1930年日本音樂家田邊尚雄著《中國音樂史》,將《律音匯考》擇要錄入,並推此書為音樂界人士必讀之作。據說日本祭祀樂歌,大都同於瀏樂。
湘綉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
【瀏陽花炮】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賦予火葯以文化內涵和藝術生命,使之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株瑰麗奇葩的則是中國的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朝鮮、日本、南洋、印度、伊朗以至歐美,受到稱贊。1923年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獲優等獎;1929年參加"中華國貨展覽會"獲一等獎;1986年代表中國參加在摩洛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焰火大賽榮登魁首;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1997年香港回歸時在京、港燃放的煙花也是瀏陽產品,1999年50周年國慶和澳門回歸的焰火晚會也預訂了瀏陽花炮。瀏陽花炮年產量已達880多萬箱,產值12億多元,其中內銷320多萬箱,出口560多萬箱,年創匯8000多萬美元,創稅1.8億多元(不含相關行業),為瀏陽市重要出口創匯支柱產業。現瀏陽市成立"鞭炮煙花管理局"加強管理,生產廠家成立了集團公司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煙花研究所,加強現代化、科學化管理和開發。
湘菜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長沙的"曲園"、"玉樓東"、"瀟湘"、"奇峰閣"、"天然居"、"三湘店"、"徐長興"等老牌菜館,名聞遐邇。1949年後,"蓉園"、"玉樓東"、"又一村"和開設在北京的"曲園"等店的湘菜先後馳名中外。近年來,國外的中餐館聘湖南廚師主理湘菜的日益盛行,湘菜正大步走向世界。
火宮殿風味小吃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到1942年時,空坪上蓋起了48間木架棚屋,除理發、說書、賣煙、賣酒各用一間外,其餘42間全部為小吃點。主要經營的品種有色青、肉白、鬆脆、鮮香的"油炸臭豆腐",形似荸薺、色如白玉、外表柔軟、內吐芳香的"姊妹團子"以及"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三角豆腐"、"煨牛蹄筋"、"紅燒蹄花"、"紅燴烏龜"等300餘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彭德懷等曾到此品嘗過,百餘個國家的客人也曾到此領略古城長沙的飲食文化
3. 湖南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
第一味閃亮登場的當然是名揚湖南,香飄萬里的臭豆腐了
臭豆腐,四四方方的小塊,大多數為黑色,也有白色和黃色的
軟硬程度隨個人喜好可以讓老闆炸焦或炸嫩
我吃過最硬的是可以在碗邊敲得有如石頭般響的,不過還是很好吃的配上各式佐料,是來湖南一定不可錯過的美食呢
第二味閃亮登場的是糖油粑粑
這也是不可多得的小吃美食哦
炸出來金燦燦的
外酥內軟,外面甜酥酥裡面香軟軟,也是我的最愛
喜歡吃甜食的朋友一定不能放過
第三味閃亮登場的是唆螺
主料是河螺,田螺
湖南的河螺都長得細細小小的,個頭絕對不大。個頭大的全是田螺。
店主會先用鉗子把它的屁屁去掉
然後帶殼洗凈,隨著各店秘制的調料一起煮
調料的味道會煮進殼里的肉中去
吃的時候,對著田螺的開口處輕輕一唆
就可以把美味的田螺肉和滲進殼中的調料汁一起吃下
那個美味呀,一個字:贊
由於湖南較能吃辣,味道濃厚,所以請不能吃辣的朋友,慎用,選微辣的口味較為不錯
第四味閃亮登場的是口味蝦
主料龍蝦
有干鍋和水煮兩種
既然是口味蝦,所以味道都重,
很符合湖南人口味的夜宵首選
我同學一次可以吃12斤
很不錯的推薦說
第五味閃亮登場的是口味蟹
和口味蝦一樣,夜宵首選
也是很不錯的推薦
第六味閃亮登場的是撣韭菜
韭菜過水一撣
配上各式佐料
據說能瘦身,呵呵吃完以上油重的食物後的不錯選擇
湖南漢人婚俗,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定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將兒女生辰八字寫於紅紙內,由媒人轉交對方稱「換庚」或「發紅庚」,如合庚順利,則互送信物,稱「定庚」。男方送衣布,女方多為送布鞋、襪底、鞋墊各一雙。擇吉迎親謂之「過門」,互索彩禮、嫁妝。拜堂合巹,行禮為儀,進入洞房還有鬧房的習俗,鬧房形式不一而足。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媳歌等,採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在少數民族中,青年男女的擇偶、定親和婚禮比漢族要豐富多彩,有許多還保持著原始古樸的特色。
少數民族青年互相結識、物色對象常在喜慶節日或趕集赴會的途中。苗族的四月八、六月六、趕秋的歌會活動,侗族的「玩山趕坳」,都是青年男女聚會交友的極好機會。湘西苗族還有跳月之風,童男處女於清風月夜,到林中山巔,對歌跳舞。情投意合者,雖不相識,亦可相約訂婚。
一些少數民族青年男女的定親別有風味。隆回瑤族訂婚的信物是一把油紙傘,女家有意則將用各色花布和絲線紮好的12個三角形的絲線布坨,纏吊在紙傘的撐骨上;懷化侗族則是刺雞定情,在月色皎潔的夜晚,青年男女均由夥伴陪同相會,男方將帶來的大公雞雞冠刺破,把雞血滴入酒中,雙方飲酒盟誓,永結同心。
少數民族的婚禮各有一套禮儀,歡快熱烈,極富情趣。湘西苗族婚禮中,要舉行洗「和氣臉」的儀式。新娘到達夫家時,男方的長輩端來一盆清水,清水中放一隻銀手鐲,新娘和夫家人共用這盆清水洗臉。據說,洗了「和氣臉」,全家可以清泰平安,和睦相處。
土家族婚禮別具一格,姑娘在出嫁時要唱「哭嫁歌」,送親時姑娘和母親唱「發轎歌」,新婚夫婦進了洞房,歌手就唱「賀喜歌」和「拜客歌」。湘西南瑤族有「搶親」風俗,新郎去迎親時,新娘避之,新郎追趕,如此往復3次,才算成婚。據說這樣結成的夫妻,能夠互敬互愛,白頭到老。
湖南——崑曲、湘劇、祁劇、辰河高腔、
巴陵戲、湖南花鼓戲、邵陽布袋戲
常德高腔、辰河目連戲、荊河戲
侗族儺戲、沅陵辰州儺戲
http://www.hnmrw.net/llyd/Html/526_15101.html
http://..com/question/48846169.html
http://www.hnmrw.net/llyd/Html/526_15103.html
湘綉:一隻老虎綉三年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08/
湖南皮影戲和木偶戲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09/
湖南花鼓戲
http://place.ytrip.com/article/p-610/
4. 湖南建築有什麼特點湖南有些什麼生活習俗
一、湖南建築特點
「吊腳樓」是湖南湘西民居最典型也是最獨特的建築型式,通常建於山坡或河岸邊,主要因為這些地方平地不多,為了擴充屋場,擴大使用面積而為之,山間、水邊隨處可見。
「吊腳樓」是苗族、土家族居所的代表建築,這其中要以湖南湘西鳳凰古城吊腳樓最為典型,鳳凰古城的吊腳樓充分利用水面以上空間,在河岸外懸挑建屋,下用大木構架支撐而形成吊腳,有些下面還有通到水畔的石踏步,極具地域特色。
二、湖南生活習俗
1、飲食習俗
湖南人喜食臘肉,冬至開始殺年豬,除留部分鮮食外,大部分製成臘肉留著長年食用。湖南人將豬肉或牛肉、雞、鴨、鵝、魚、兔肉等用鹽或拌以五香、八角粉腌四、五天,待晾乾後,以鋸木、谷殼、花生殼、桔皮、柚皮等燒煙熏烤,或掛在柴火灶上,讓冷煙熏烤,稱「冬臘肉」。
2、春節習俗
春節舊俗通常從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止。新正初一雞鳴即起,庭前燃放爆竹, 謂之「開財門」、「開門紅」。燃燭敬天地、拜祖先,然後出門拜五方,稱作「出行」或 「出方」。
節慶活動豐富多彩,其中最為熱鬧的是耍龍燈。龍燈的品種繁多,如長龍、 老龍、幼龍、鰲龍、草把龍等。玩龍燈通常是初五齣燈,十五收燈,遊行於街巷與田壠之 間,遇寬敞人多之處即舞弄一番。
(4)湖南的傳統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湖南的戲曲文化:
湖南省擁有地方戲曲19種,藝術表演團體近100個,其中最有影響的是湖南花鼓戲。花鼓戲《老表軼事》入選2007—2008年度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重點資助劇目,實現了在國家級精品劇目評選零的突破。
此外,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等藝術形式也都取得了豐碩成果,涌現了何紀光、李谷一、宋祖英、張也、陳思思、湯燦、雷佳、王麗達等著名湘籍歌唱家。
5. 湖南懷化有哪些風俗習慣和特點
1、清明送麻糍
糯米做的叫麻糍,以晚米做的稱年糕。清明做麻糍,過年做年糕,這是民間流傳至今的風俗習慣。過去,清明祭掃太公墳時有分麻糕的習慣。輪到作祭主的必須預先作好准備,待祭掃分,在墳壇前當場按人分麻糍。
2、陽戲
陽戲在重慶、湖南、貴州、湖北等省市寬廣的農村大地廣泛流傳。那裡居住著漢、土家、苗、侗、白、回、瑤、壯等多個少數民族,殘留著大量巴、楚、湘、黔文化的余緒、末韻。少數民族的燦爛文化和以踩堂戲、儺堂戲為代表的其他地方劇種都給陽戲以特別的藝術滋養。
3、舞龍
舞龍,又稱玩龍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龍源自古人對龍的崇拜,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會舞龍,從春節開始舞龍,然後二月「龍抬頭」、端午節也舞龍。
4、踩蘆笙
源於古代播種前祈求豐收、收獲後感謝神靈賜予和祭祀祖先的儀式性舞蹈。舞蹈氣氛熱烈而歡快,現已成為侗族民眾在稻穀收獲後至來年春播前農閑期間和各喜慶佳節時,由青年男女參加被稱作《踩堂》或《踩蘆笙》的自娛性、求偶舞蹈。
5、打鼓鋤茶
打鼓鋤茶又叫「鋤茶鼓」,是流傳於湖南會同林區苗家山寨的一種古老生產文化習俗。相傳苗族祖先在身居大山叢中時,人們圍著打到的獵物,又敲又打,聚眾而樂,表達共同的歡欣。
6.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麼
湖南的特色文化有什麼?
事實上主要是
湖湘文化
1,湖南文化習俗:
湖湘文化的基本精神「淳樸重義」,「勇敢尚武」,「經世致用」,「自強不息」。「淳樸」,即敦厚雄渾、未加修飾、不受拘束的生猛活脫之性。「重義」,即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二者融貫,構成了獨特的湖湘文化。
2,湖南(5A)級景區:
武陵源--天門山,南嶽衡山,邵陽新寧崀山,岳陽樓-君山島,韶山風景區,花明樓,東江湖景區。
7. 湖湘文化最核心的特點是什麼
與中國其他地域文化相比較,湖湘文化具有以下特色:
(1)民俗性。湖南人在古代被稱為「蠻人」,固有刻苦耐勞的「霸蠻」性格,說話以直率、潑辣著稱。這就造就了湖湘文化「朴實」的特色。湖湘文化歷來崇尚實際,不尚空際,辦事講究實效;湖湘文化歷來崇尚進取創新,反對因循守舊;湖湘文化歷來倡導朴實節儉,反對鋪張浪費,這些都集中體現了湖南普通民眾的性格。湖南的風俗習慣、民間藝術、歷史遺產都體現了「魚米之鄉」的鄉土風格。
(2)包容性。湖湘文化歷來具有崇尚真理、兼容並蓄的風格。這種文化的包容性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不僅湘籍人士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非湘籍人士也為湖湘文化作出了重要貢獻。湖湘文化並不都是湖南人創造的。李肖聃在《湘學略》一文中專門記載了非湘籍人士對湖湘文化發展所作出的貢獻。他明確指出「屈子楚人,非生於湘中,第被放至此耳。」但他始創了湘學,成為湖湘文化的初創者。此外,柳宗元、胡安國、胡宏等都不是湖南籍人,他們來到湖南,為湖湘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次,湖湘文化不盡在湖南,走出湖南,走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湘籍人士也宣傳和弘揚湖湘文化,擴大了湖湘文化在國內國際的影響。這表明:湖湘文化不是封閉的而是開放的,它與整個中國文化結合在一起,並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精華,使自己不斷優化和發展。
(3)歷史性。湖湘文化是一種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文化。湖南古代乃荒蠻錮塞之域,直到唐朝還是安置貶官謫史的地方,在歷史上的多次人口遷徙與民族融合中,先後受到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的影響,才逐步形成了有鮮明的個性特徵和相對穩定並具有歷史傳承性的地域文化形態。在古代,湖湘文化的形成與發展,同國內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分不開的;在近代,湖湘文化的發展不能不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湖湘文化的發展
1、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求我們不僅要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湖湘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具有重要作用。湖湘文化中「經世致用」的求實精神、「崇尚實踐」的實干精神、「民為邦本」的民主精神、「保種救國」的愛國精神等都是值得大力弘揚的。只有弘揚湖南人精神,才能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建設社會主義三大文明。哪裡有困難,哪裡就需要奮斗。要奮斗,就需要有精神動力。「湖南人精神」就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精神動力。
2、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實現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中國的現代化,離不開湖南現代化,因為湖南是中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中國的現代化,就沒有湖南的現代化,因為湖南人居於中華民族大家庭之中。要實現湖南現代化和中國現代化,就必須認真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的偉大精神。思想現代化是社會現代化的先導。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沒有現代化的思想,就沒有現代化的實踐。湖湘文化具有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品格。從王船山到魏源;再從魏源到毛澤東,開了中國近現代思想解放之先河,推進了湖湘文化,乃至中國文化的與時俱進,逐步實現了思想文化的近代化、現代化。王船山率先打破當時占統治地位的朱程理學和陸王心學的思想禁錮,創立了具有唯物主義與辯證法思想光輝的哲學體系,成為近代中國思想解放運動的先聲。魏源面對西方列強的侵略,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新主張;成為近代中國對外開放思想的首創者。毛率先將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偉大飛躍,為實現思想現代化和整個社會現代化指明了正確方向,可見,弘揚湖南人精神,確是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現化代,包括湖南現代化的需要。
3、研究湖湘文化,弘揚湖南人精神,是打造和諧湖南的需要。
蘊藏在湖湘文化中的湖南人精神,反映了湖南人的共同特性,體現了全體湖南人的思想風貌。弘揚湖南人精神,必然使湖南人民大眾一心,同心同德,增強湖南人民的團結。湖湘文化具有「通天人之故」,窮「大本大源」的致思趨向。幾千年以來,湖湘學者進行「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哲學思考,不斷地探索宇宙固有的客觀規律,認識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統一關系。湖湘文化崇尚「人與自然和諧統一」,「人與人和諧統一」,「民族與民族和諧統一」的和諧理念;倡導「團結、協作、合作、共贏」的處事方式;具有「與人為善,與鄰為善,」「親仁善鄰」的寬廣胸懷;富有「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治國理念;彰顯關心他人,體恤民眾的人文關懷;推崇「道德教化」,「內聖外王」的治國方略。這些文化精粹對於打造和諧湖南,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確實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8.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100字左右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小姑賢》以及現代戲《打銅鑼》、《補鍋》等。
【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亞非以至歐美。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是:油炸臭豆腐、姊妹團子、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等300餘種。
9. 介紹長沙的風土人情
長沙屬於典型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都市。語言、飲食、民俗、傳統街道和民劇都具有濃郁的湖南特色。火辣辣的湘菜和膾炙人口的湘劇、湘綉、花鼓戲等是湖南傳統文化的代表,電視湘軍則是湖南市民文化和流行文化的前鋒。
長沙的方言復雜且極富特色,市區、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以瀏陽市西部少數地區都通行湘方言,瀏陽大部分地區使用的則是贛方言,瀏陽東部還有少部分使用客家方言的居民。長沙市居民多為漢族(很大一部分祖先來自江西,共和國建立後北方也遷移來許多居民),同時還有土家、苗、侗、瑤、回、壯、白族等46個少數民族
10. 湖南有什麼風俗這些風俗有什麼寓意以及他的的由來
每逢佳節倍思親
中秋文化知多少
Mid-Autumn Festival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中秋節當天,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託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中華民族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佳節將至,今年你准備做什麼呢?除了我們熟知的賞月、吃月餅,中秋節還有那些傳統習俗?今天咱們就帶你了解一下!
中秋習俗
賞月、拜月
admire the full moon /
watch the full moon to celebrate the festival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台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直到今天,一家人圍坐在一起,欣賞皓月當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節必不可少的活動之一。
我國自古就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相傳在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向明月寄託對未來的希冀。
燃燈
light lanterns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廣東、香港等地,製成不同形狀的燈豎起於高桿上,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還有天空放飛孔明燈,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無論何種形式,承載的都是祝福與思念。
玩花燈
play with lanterns
中秋玩花燈主要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多集中在南方。
觀潮
watching the tide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另一項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猜燈謎
guess lantern riddles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成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偷菜
stealing vegetables
在湖南的侗族地區,年輕女子在中秋節晚上偷菜是一種習俗。相傳,在中秋節期間,月宮里的仙女會到人間去,在蔬菜上撒上甘露。誰在這一夜吃到帶甘露的蔬菜,誰就健康快樂。
玩兔兒爺
play with clay rabbit
兔兒爺是北京市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屬於中秋應節應令的兒童玩具。每逢中秋節,北京城裡的百姓都會供奉「兔兒爺」。這一習俗源自明代。後「兔兒爺」轉變成兒童的中秋節玩具。有人仿照戲曲人物,把「兔兒爺」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騎著獅、象,有的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討人喜歡。
中秋雅味
月餅
mooncake
中秋節,家家都要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螃蟹
crab
中秋宴俗,古時以宮廷最為精雅。明代宮廷中秋講究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後,眾人圍坐品嘗,佐以酒醋。食畢飲蘇葉湯,並用之洗手。宴桌區周,擺滿鮮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時鮮,演出中秋的神話戲曲。
桂花酒
osmanthus wine
桂花是富貴吉祥、子孫昌盛的象徵。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
石榴
pomegranate
中秋前後石榴成熟上市,因其顏色鮮艷、飽滿多籽,入口如晶粒玉漿,常被視為吉祥物,寓意多子多福、家族興旺、綿延不絕,是中秋節必備的美食之一。
柚子
grapefruit
柚子」諧音「佑子」或者「遊子」,有祈求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餅,再吃點酸柚子,開胃又解膩。
田螺
river snails
清咸豐年間《順德縣志》載:"八月望日,尚芋食螺。"中秋前後,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沒有小螺,因此肉質肥美,是食田螺的佳期。廣州民間,不少家庭都有中秋食螺的習俗。
鴨子
ck
福建有中秋吃鴨子的習俗,因此時鴨子肥壯。多以檳榔芋與鴨子一同燒,味道獨特。中秋宰鴨也是台灣高雄的風氣,美濃地區的客家人往往於中秋食水鴨公加菜。廣西、雲南的仫佬族,在八月十五買餅殺鴨,歡度佳節。
每年中秋前後,南京鹽水鴨色味最佳,又是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美名曰「桂花鴨」。在《白門食譜》中曾有這樣的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監制/任帥
主編/諶偉春
編輯/李蕾蕾
來源/綜合中國日報 新華社客戶端 學習強國 新東方英語網等
// 點擊圖片 更多精彩 //
@你,別忘了,今年中秋國際頻道和你有約!
芒果頭條 丨明月千里寄相思,你在他鄉還好嗎?
中秋知多少丨「月餅」用英語怎麼說?超全中秋英語表達,轉發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