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武功縣文化館在哪裡

武功縣文化館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22 13:50:17

1. 陝西的武功縣為啥叫個「武功」

武功地處關中平原西部,東迄興平,西鄰楊凌、扶風,北接乾縣,南隔渭河與周至相望。全縣共有 8鎮4 鄉, 262 個自治村, 6 個社區居委會, 41.14 萬人,其中農業人口 37.4 萬人。全縣總面積 397.8 平方公里,其中耕地 41.04萬畝,人均 0.99 畝,是我省人均土地面積較少、人口密度較高的縣區之一。境內以漢族為主,還有回、滿、白、壯、蒙古、侗、傣、朝鮮、土家、錫伯、土族等11個少數民族。隴海鐵路、 西寶高速公路、 西寶公路中線、北線和 107 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十分便利。城區東距古城西安 70 公里,咸陽國際機場 50 公里,西距工業重鎮寶雞 80 公里,地勢平坦開闊,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是關中地區重要的交通樞紐和物資集散地。
武功建縣始於秦孝公十二年(前350),王莽新朝天鳳二年(15),改為新光縣。東漢初,廢入眉縣。永平八年(65),復置武功縣。北魏太和十一年(487)置武功郡。建德三年(574),廢郡設縣。五代後晉時,置武功郡,後周改郡為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改縣名為武亭。元代復名武功縣。1958年12月,武功縣並入興平縣。1961年9月武功縣制恢復。1983年10月,本縣由寶雞市改屬咸陽市。
武功縣屬大陸性季風半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均氣溫12.9℃度,極端最高溫度42℃,最低溫度-9.4℃。全年無霜期221天,年均降水量552.6—663.9毫米。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從北向南呈階梯跌落,分為一、二、三道塬,由山前洪積扇前緣地帶和黃土台原、河漫灘及河谷沖積階地三種類型構成。耕地中川、塬平地佔97%。境內有三條河流,均屬渭河水系,水資源可利用量26553.8萬立方米,已開發量17169.8萬立方米,地下水年均可利用量1.5988億立方米,已開發量9924萬立方米。農業始祖後稷教民稼穡於武功,是中國農業發祥地之一。自古就有「關中米糧倉」之稱,全縣水澆地37.22萬畝,佔耕地的90.7%,人均0.9畝。近年來,我縣加大土地開發復墾整理工作力度,爭取省、市補助資金,先後實施了25個市、縣級土地開發復墾項目,凈增加耕地4074.91畝。農作物58種,果樹10種,林木68種,2002年糧食總產18.6萬噸,農業總產值3.77億元。曾先後榮獲小麥單產全國先進縣,全國商品糧基地縣,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大蒜、辣椒、玉米皮編織也很馳名。
工業主要以機械、化工、建材、食品、紡織、造紙、醫葯、鍋爐、服裝等為主,全縣共有各類企業1600多戶。隴海鐵路、西寶高速公路、西寶北線與中線橫貫東西,普乾公路溝通南北。鄉鄉通油路,村村通沙石路,干線公路和縣、鄉公路交織成網,四通八達。通信郵電延伸到鄉村,形成以明線短波為主的部分電纜、微波組成的通訊網。
宋神宗熙寧元年(1068),儒學大師張載在縣城南關外綠野亭講學,從學者甚多。明、清時本縣書院有多處,有名者綠野、有邰兩處,還設有社學、義學15處。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創辦縣立高等小學堂一所,初等小學堂一所。建國初全縣有初級中學1所,小學111所。到2003年,全縣有職業學校2所,高級中學5所,初級中學26所,小學195所。在校學生95994名,是1949年的10倍多,學齡兒童入學率 99.8%,中小學教職工5660人。
建國前縣城有一所文化館,建國後先後建成文化館、圖書館、電影公司、劇團、書店等6個縣級文化事業單位。全縣還有13個鄉鎮文化站,140個村文化室,250個廣播室,59個電影放映隊,24個民間自樂班、管樂隊。有文化藝術創作組13個,秦腔協會1個,戲校1所,形成了以縣文化館為中心,鄉鎮文化站為骨乾的群眾文化活動網。
武功縣名勝古跡較多,有豐富的文物寶藏。1988年全縣有各類文物點150處,其中古遺址47處,古墓葬5處,古建築10餘處,石刻碑碣50多個。報本寺塔、城隍廟、蘇武墓等10處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到1990年底,全縣出土文物共1780餘件,珍貴文物有商代的乳丁紋簋、蟬鼎和玉釒戊 ,西周的駒父盨蓋、戈祖已尊,戰國的信安尹,北宋的金棺銀槨,唐代的金碗、鎏金魚紋銀耳杯。

2. 陝西武功古城有什麼好玩的嗎

武功古城坐落在在漆、漠、湋三水匯合之處,武功姜嫄水鄉依漆水河而建,旨在將江南風情與關中文化的完美融合,將其打造成反地域特色旅遊目的地——「關中第一江南」,也將成為陝西一流的集休閑、觀光、體驗、養老、養生、博覽等於一體的城鎮化代表作和城市文化名片。

武功古城共有文物旅遊景點20多處,「武功八景」都集中於此,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蘊,促成了武功古城璀璨文明的人文景觀。中華農耕文明始祖後稷教民稼穡的教稼台,愛國典範、民族英雄蘇武的陵園,風格獨特的城隍廟,唐太宗李世民報答母親養育之恩的報本寺,雄偉森嚴的上閣寺,聖母姜嫄之墓,先周文化的發祥地鄭尚坡遺址,雄居關中西部之首的關帝廟,張載講學處的小華山。還有二水寺、客山廟、康海墓、趙家崖遺址、滸西庄遺址、東橋口、龍王廟、東岳廟等多處文物景點。

武功八景:

姜嫄之墓,位於武功鎮南關小華山之巔,墓冢中高、兩側垂如翼,故稱「飛鳳穴」。姜嫄有邰氏部落之女。上古時代人物,帝嚳之妻,周朝祖先後稷的母親。

教稼台,位於陝西省武功縣老城東門外漆水之濱,相傳為後稷向人們宣講稼穡百穀之道的場所,為中國「八大名台」之首。後人為了紀念後稷的歷史功績,而立教稼台。

蘇武墓,位於武功城北二里之龍門村,為中華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愛國主義典範,位封「漢典屬國」。其主要建築依次為仿漢闕門、蘇武牧羊銅像、南北廡廊、蘇武大殿、南北祭亭、蘇武墓祭台、墓冢。

上閣寺,位於武功縣城西塬畔上,為人們歷代祭奠姜嫄聖母、始祖後稷所立之祠,樓台高築,鍾聲響徹九天。

客山廟,位於縣南二里漆水河畔東崖上,傳說唐李世民幼時在武功讀書,在漆水河摸魚嬉水,書沒入水中,夕陽落而再現,將書曬干。

二水寺,塔位於漆水河與漠峪河道交匯之塬頭上,「風水古來佳、水明塔影秀」。塔為七級八面,玲瓏清秀,影映漆水與漠峪河水中,可謂獨特之景觀。

東橋,為古絲綢之路經漆水河之古橋,周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之一,先民以河兩岸而居,垂柳成蔭,水清見底,魚族其中。

報本寺塔於武功古城北門外,隋開皇十八年臘月二十二(公元559年1月23日)唐太宗生此別宅,為報母恩,遂舍宅為寺曰:「報本寺」,塔因之而建,唐末毀之,宋代重修。

3. 賞油菜花海,品武功美食,比亞迪秦帶您領略文化古城

比亞迪秦作為比亞迪王朝家族最具活力的代表,無論是Dragobn Face設計語言,還是「網紅座艙」的內飾設計理念,都無不彰顯年輕時尚的個性,敢於探險的精神,說走就走的灑脫。
今天,讓我們隨比亞迪秦一起去陝西關中地區歷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武功鎮,賞油菜花海,品「武功」美食,游「武功八景」。
武功鎮,古代稱為邰國,是炎帝後裔姜姓的封地,四千多年前,我國農業始祖後稷就在這里誕生,教民稼穡,開創了中華民族農耕文明新的輝煌,這里也成為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
從西安出發,大約70多公里,西寶高速楊凌下,再行駛10多公里,位於武功縣的西北部,距縣城16公里,南隔湋水與楊凌區相望,西鄰扶風縣,北與游鳳、蘇坊兩鎮相連,東和代家鄉接壤。該鎮歷史悠久,曾是武功縣級機關所在地,人文景觀豐富。
憑借著比亞迪秦先進的DiLink 2.0智能網聯系統,導航到武功鎮,我們很快就到了這個文化名城。隨行的同伴是當地人,據他介紹武功鎮近幾年旅遊發展迅速,發展潛力大,以後稷「教稼台」和「報本寺塔」為首的「武功八景」遠近聞名,並且也誕生了鄉村游特色的——姜源水鄉。
每年的3-4月,也是武功鎮著名的油菜花景區開發的時間段,3月27日,第五屆武功古城油菜花旅遊節開幕,我們正趕上好時候。
通過比亞迪秦車載的智能網聯系統,我們搜尋了一些信息,近年來,武功聚焦創建國家4A旅遊景區,深挖「武功八景」和「七大文化」內涵,大力實施「旅遊+」戰略,姜嫄水鄉、後稷廣場、漆水河濕地公園等景點相繼建成開放,兩塬綠化、鎮區景區亮化、南關正街立面改造初顯成效,「中國﹒武功太極拳邀請賽暨傳統武術比賽」、河灘古會等系列活動享譽四方。
而今年的油菜花旅遊節,已經是第五屆了,隨行的朋友也邀請到武功鎮著名的綠野高中一位英語老師,黨老師酷愛攝影,而且已經參與了五屆油菜花旅遊節開幕式拍攝工作,自然對油菜花海比較熟悉,我們在黨老師的引導下,有幸開著比亞迪秦從小道進入了油菜花海的「腹地」,在油菜花海中,比亞迪秦像一搜帆船一樣,盪漾其中。
全新秦燃油版採用了最新的Dragobn Face設計語言,在油菜花海中更顯得時尚動感。
中網格柵每一根鍍鉻飾條都使用了更多的切角來豐富細節,與每一顆油菜花一起,在陽光的照射下,顯得那樣的美。
美景,靚車,自然少不了美女,一位紅色長裙的車模美女吸引了我們的關注,為這次遊玩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時而春風盪漾,時而隨風飄揚,人,車,景,融為一體,一副逼真的油畫應運而生。
南北大門、景觀廣場、風車,沿著木棧道,輕嗅隨著清風拂過面龐的陣陣花香,聆聽微風吹動花草的聲音,盡享迷人春情。 小夥伴們暢游在油菜花海中,流連忘返。
當然了,逛完了油菜花海,武功美食,也是一大特色。隨行朋友介紹,當地的最大特色,非旗花面莫屬,旗花面,關中地區麵食的一種,選用精粉製作,面條細而長,以雞肉婉湯,蛋餅、黃花、蔥白為佐料,酸味出頭,是當地群眾用來招待貴客的美食,以「薄、筋、光;酸、旺、香」著稱。 聽朋友詳細的介紹,大家都迫不及待想嘗一嘗旗花面的味道。
我們找到了當地比較著名的一家旗花面館,這里不但有旗花面,還有當地其他有名的小吃:武功燒雞,醬豬蹄,農家野菜,香椿,炸糕,油糕,當然了,我們最後還找到麻花,粽子,擦酥,油茶,豆腐腦等美味可口的小吃。朋友說,這些不但很可口,更多的是一種回憶和情懷。
美好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迎著夕陽的余暉,我們踏上了返程的路,有緣下次再見。

4. 哪裡有陝西省各市縣文化館的信息、平面圖、照片等等資料求~

bb

5. 武岡書畫院培訓中心在哪裡

武岡市文化館。
武岡市書法美術協會,成立於2007-03-15,注冊資本為3萬,法定代表人為李光武,經營狀態為正常,注冊地址為武岡市文化館,經營范圍包括發展社員、提高社會生活水平和藝術水平,舉辦書法學習班、舉辦書法展覽、切磋藝術、交流經驗,為群眾義務寫春聯等。

6. 法顯文化館在哪裡

法顯文化館位置在山西臨汾澇洰河公園內,緊鄰108過道,走澇洰河公園東門方便。

法顯文化館

7. 武功縣寒假有哪些文藝匯演

大一點的單位里都有自己辦的,如果是規模比較大的應該就在火車站廣場,到時候提前幾天全縣就傳遍了,你自然就知道了,如果你是想參演的話,建議你去文化館打聽一下,文化館就在 縣文化路口向西一點,裡面有2個檯球廳,還有個網吧,也有教跳拉丁舞的,你一問就知道,坐一路車到文化館下就行

8. 陝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陝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16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46 I-3 農業始祖後稷傳說 武功縣文化館 147 I-4 柳毅傳書 長武縣文體旅遊局 148 I-5 秦瓊敬德門神傳說 咸陽凱發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149 I-6 吹簫引鳳傳說 寶雞市陳倉區文化館 150 I-7 韓城古門楣題字 羅建民(渭南市) 151 I-8 劈山救母傳說 華陰市圖書館 152 I-9 爛柯山傳說 洛川縣文化館 153 I-10 美水泉傳說 甘泉縣文化館 154 I-11 龍亭蔡倫造紙傳說 漢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 155 I-12 龍安茶傳說 嵐皋縣文化廣播電視局 156 I-13 葯王孫思邈傳說 銅川市耀州區文化館 157 I-14 孟姜女傳說 銅川市王益區文化館 158 I-15 倉頡造字傳說 洛南縣文化館 159 I-16 花木蘭傳說 延安市寶塔區文化館 160 I-17 陝南歌謠(包括紅軍歌謠) 漢陰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 161 I-18 漢中巴山鄉村婚禮知客司禮儀詞 漢中市群眾藝術館 二、民間音樂(7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62 II-13 民歌 鳳縣民歌 鳳縣文化館 黃陵民歌 黃陵縣文體事業局 靖邊信天游 靖邊縣文體事業局 涇河號子 涇陽縣文體廣電局 漢江號子 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安康花鼓子 安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神木酒麴 神木縣文體事業局 163 II-14 民間鼓吹樂 澄城鼓吹樂藝術 澄城縣文化館 秦漢戰鼓 黃建民(咸陽市) 監軍戰鼓 永壽縣文體事業局 威風戰鼓 眉縣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局 五圓鼓 合陽縣文體事業局 韓城「諫公」鼓吹樂 韓城市西庄鎮楊村村委會 164 II-15 嗩吶藝術 子長嗩吶 子長縣文體事業局 旬邑嗩吶 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65 II-16 高陵洞簫藝術 高陵縣文化館 166 II-17 吳起彈口弦 吳起縣文化館 167 II-18 延長曲頸琵琶 延長縣文化館 168 II-19 定邊民間道教音樂 定邊縣文體事業局 三、民間舞蹈(14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69 III-26 鼓舞 西山刁鼓 寶雞市陳倉區文化館 韓城黃河陣鼓 韓城市文化館 華陰素鼓 華陰市圖書館 志丹羊皮扇鼓 志丹縣文體事業局 黃龍獵鼓 黃龍縣文化館 洛川對面鑼鼓 洛川縣文化館 合陽撂鑼 合陽縣文體事業局 西鄉打鑼鑔 西鄉縣文化館 170 III-27 龍舞 勉縣五節龍 勉縣文化館 三原老龍 三原縣文化館 171 III-28 潼關南街背芯子 潼關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72 III-29 潼關踩高蹺 潼關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73 III-30 綏德踢場子 綏德縣文化館 174 III-31 潼關古戰船 潼關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75 III-32 吳堡水船 吳堡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76 III-33 貫溪地圍子 西鄉縣文化館 177 III-34 石泉火獅子 石泉縣文化旅遊局 178 III-35 安康彩蓮船 安康市漢濱區文化文物廣播電視局 179 III-36 蜀河雙彩車 旬陽縣文化館 180 III-37 涇河竹馬 涇陽縣文體局 181 III-38 吳起鐵鞭舞 吳起縣文化館 182 III-39 東寨十八羅漢 三原縣文化館 四、傳統戲劇(3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83 IV-23 皮影戲 周至皮影戲 周至縣文化館 扶風碗碗腔皮影戲 扶風縣文化館 同朝皮影戲 大荔縣文化館 定邊道情皮影戲 定邊縣文體事業局 洋縣皮影戲 洋縣文化館 漢陰皮影戲演技 漢陰縣文化旅遊廣播電視局 旬陽道情皮影戲 旬陽縣文化館 184 IV-24 傀儡戲 周至大玉木偶戲 周至縣文化館 洋縣杖頭木偶戲 洋縣文化館 185 IV-25 商洛道情戲 商洛市劇團 五、曲藝(4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86 V-16 長安道情 西安市長安區文體廣電局 187 V-17 蒲城石羊道情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188 V-18 高陵曲子 高陵縣文化館 189 V-19 橫山說書 橫山縣文體事業局 六、雜技與競技(2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90 VI-2 澄城表演特技「上刀山」 澄城縣文化館 191 VI-3 華山拳 華陰市華山太極武術協會 七、民間美術(10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192 VII-11 剪紙 旬邑彩貼剪紙 旬邑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永壽民間剪紙 永壽縣文體事業局 洛川剪紙 洛川縣文化館 黃陵剪紙 黃陵縣文體事業局 延川剪紙 延川縣文化文物館 193 VII-12 面花 華州面花 華縣民間藝術研究會 澄城面花 澄城縣文化館 神木面花 神木縣文體事業局 194 VII-13 刺綉 洛川刺綉 洛川縣文化館 延川布堆花 延川縣文化文物館 城固架花 城固縣文化館 乾州布玩具 乾縣文體事業局 195 VII-14 澄城手繪門簾 澄城縣文化館 196 VII-15 禮泉皮影 禮泉縣文化館 197 VII-16 富縣熏花 富縣文化館 198 VII-17 吳起油漆畫 吳起縣文化館 199 VII-18 綏德炕頭石獅子 綏德縣文化館 200 VII-19 佳縣廟宇木雕雕刻技藝 佳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1 VII-20 城固泥塑 城固縣文化館 八、傳統手工技藝(30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02 VIII-32 蒸餾酒釀造技藝 戶縣龍窩酒手工釀造技藝及習俗 戶縣文化館 太白酒釀造技藝 陝西太白酒業有限責任公司 黃陵軒轅酒製作技藝 黃陵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辦公室 203 VIII-33 土織布技藝 武功土織布技藝 咸陽市武功縣蘇氏 才女若蘭手織布有限公司 洋縣黃家營土織布技藝 洋縣文化館 蒲城土織布技藝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04 VIII-34 中華老字型大小老孫家羊肉泡饃及清真菜品製作技藝 老孫家飯庄 205 VIII-35 中華老字型大小春發生葫蘆頭泡饃系列製作技藝 西安市春發生飯庄 206 VIII-36 普集燒雞製作技藝 武功縣普集燒雞店 207 VIII-37 三原金線油塔製作技藝 三原縣文化館 208 VIII-38 咸陽琥珀糖製作技藝 咸陽市秦都區文體事業局 209 VIII-39 扶風鹿羔饃製作技藝 扶風縣文化館 210 VIII-40 蒲城椽頭蒸饃製作技藝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11 VIII-41 富平太後餅製作技藝 富平縣文化館 212 VIII-42 潼關萬盛園醬菜製作技藝 潼關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13 VIII-43 子長煎餅製作技藝 子長縣文體事業局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14 VIII-44 榆林豆腐傳統製作技藝 榆林市榆陽區文體事業局 215 VIII-45 西鄉牛肉乾製作技藝 西鄉縣文化館 216 VIII-46 上元觀紅豆腐製作技藝 城固縣文化館 217 VIII-47 紫陽蒸盆子製作技藝 紫陽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18 VIII-48 渭北花袱子印染技藝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219 VIII-49 張氏風箏製作技藝 西安市碑林區文化館 220 VIII-50 高陵民間花燈紙扎技藝 高陵縣文化館 221 VIII-51 傳統桿秤製作技藝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222 VIII-52 乾州四寶製作技藝 乾縣文體事業局 223 VIII-53 陳倉銀器傳統製作技藝 寶雞市陳倉區文化館 224 VIII-54 澄城砂器燒制技藝 澄城縣文化館 225 VIII-55 吳起擀氈技藝 吳起縣文化館 226 VIII-56 陝北窯洞建造技藝 延安市寶塔區文化館 227 VIII-57 漢中龍江龍舞道具製作技藝 漢中市漢台區龍江鎮文化站 228 VIII-58 漢中張氏摩崖石刻拓印技藝 漢中市漢台區文化館 229 VIII-59 富平宮里石刻技藝 富平縣文化館 230 VIII-60 長安灃峪口老油坊榨油技藝 西安市長安區文體廣電局 231 VIII-61 長安寺坡村「添碟子」製作技藝 西安市長安區杜曲街道辦事處 九、傳統醫葯(1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32 IX-1 孫思邈養生文化 銅川市耀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十、民俗(13項) 序號 項目 編號 項目名稱 申報地區、單位或個人 233 X-28 廟會 橫山牛王會 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研究會 橫山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西安都城隍廟民俗 西安市都城隍廟管委會 蘊空山廟會 華縣民間藝術研究所 醫陶始祖與雷公廟會 白水縣文化館 香山廟會 銅川市耀州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34 X-29 民間社火 西安大白楊社火芯子 西安市未央區文化館 南鄭縣協稅社火高蹺 南鄭縣文化館 丹鳳高台芯子 丹鳳縣文化館 235 X-30 跑騾車 渭南市臨渭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36 X-31 蒲城罕井鞦韆民俗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37 X-32 渭北細狗攆兔競技 蒲城縣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238 X-33 華陰司家鞦韆會 華陰縣圖書館 239 X-34 樓觀台祭祀老子禮儀 周至縣文化館 240 X-35 華夏財神故里祭祀活動 周至縣文化館 241 X-36 長武廟宇泥塑禮儀 長武縣文體旅遊局 242 X-37 安塞轉九曲 安塞縣文體事業局 243 X-38 穀雨公祭倉頡儀式 洛南縣人民政府 244 X-39 戶縣北鄉迎祭城隍民俗活動 戶縣文化館 245 X-40 渭河南忙罷古會 咸陽市秦都區文體事業局

9. 陝西武功縣有什麼歷史文化遺址什麼的

後稷遺址
歷史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時期,楊陵地區位於渭水之畔,是中國仰韶文化的重要發祥地,華夏部落在此生息繁衍。在「三皇五帝」時代,楊陵居住著有邰氏部落,有邰氏的女子姜嫄為帝嚳的妃子,姜嫄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叫「棄」,也就是後稷,後稷「教民稼穡、樹藝五穀」,教先民種大豆、穀子、麻、麥、瓜,生產技術保證生產力的發展。後稷又教先民除草、護苗、助長、收獲,所以穀粒飽滿產量高。他還教先民選擇良種。後稷在堯、舜時代(公元前21世紀以前)為農官,封地於邰,號後稷,後稷乃周部落的始祖,周文王姬昌、武王姬發,都是後稷的後裔。

在楊凌,現在仍有邰國遺址,而後稷也是楊凌的象徵,後稷的教稼台位於武功縣武功鎮東門外漆水之濱,在楊凌東北,距楊凌十五六里路。武功縣武功鎮西坡上有後稷祠和姜嫄廟,每年正月十六和六月七舉行盛大的祭祀後稷和姜嫄的活動,當地人將其稱為游百病,認為上山祭祀後可消災滅病。

10. 陝西有哪些博物館

陝西48家免費博物館:
西安市12家:陝西歷史博物館、西安事變紀念館、八路軍西安辦事處、西安博物院、長安區博物館、長安杜甫紀念館、臨潼區博物館、臨潼區扁鵲紀念館、蔡文姬紀念館、鄂豫陝葛牌蘇維埃紀念館;
咸陽市6家:咸陽博物館、武功蘇武紀念館、於右任紀念館、淳化縣博物館、旬邑縣博物館、涇陽縣安吳青訓班舊址;
寶雞市3家:寶雞青銅器博物館、鳳翔縣博物館、扶風縣博物館;
渭南市4家:蒲城縣王鼎紀念館、澄城縣博物館、渭華起義紀念館、楊虎城將軍紀念館;
銅川市2家:耀州窯博物館、宜君縣博物館;
延安市10家:延安革命紀念館、洛川會議紀念館、吳起革命紀念館、瓦窯堡舊址紀念館、保安革命舊址紀念館、洛川縣博物館、安塞縣文化文物館、鄜州博物館、黃龍縣博物館、抗日軍政大學紀念館;
榆林市5家:榆林民俗博物館、榆林漢畫像石博物館、楊家溝革命紀念館、神泉堡革命紀念館、定邊縣文博館;
安康市4家:漢陰三沈紀念館、旬陽縣紅軍紀念館、安康歷史博物館、旬陽博物館;
漢中市4家:鎮巴縣博物館、寧強縣博物館、漢中市博物館、川陝革命根據地南鄭紀念館

閱讀全文

與武功縣文化館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