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溫縣文化節在哪裡

溫縣文化節在哪裡

發布時間:2022-06-23 10:01:37

⑴ 洛陽傳統文化節日有哪些(舉辦地點+舉辦時間)

黃河小浪底觀瀑節 杜鵑花節 伏羲文化節 白馬寺鍾聲迎新年 河洛文化旅遊節 民俗文化廟會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 洛陽城作為千年古都,有著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多年來也傳承了許多的文化節日習俗,這些節日也為洛陽城的輝煌更添了一分精彩紛呈的感覺。那麼洛陽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呢?分別在什麼時候進行舉辦呢?舉辦的地點又在哪裡呢?

黃河小浪底觀瀑節
黃河小浪底觀瀑節歷時20餘天,遊人能夠在大壩南岸、北岸和壩頂的4個觀水台,近距離感受「黃河之水天上來」的意境和瀑群一瀉千里的場景。

舉辦地點:小浪底景區

時間: 每年7月5日左右
杜鵑花節
「洛陽看牡丹、汝陽賞杜鵑」,每年四五、月間,西泰山杜鵑花開始綻放,紅、黃、紫、蘭等五彩繽紛的杜鵑花滿山遍野,景色絕美。

舉辦地點:洛陽市汝陽縣西泰山

時間: 每年4、5月間舉行,為期1個月左右
伏羲文化節
伏羲文化節選在傳統的伏羲秋祭之期,為期7天,伏羲被譽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是中華人文始祖。

舉辦地點:龍馬負圖寺

時間: 每年9月23日左右

白馬寺鍾聲迎新年
每年洛陽舉辦的馬寺鍾聲迎新年活動都會吸引眾多海內外遊人,伴隨著白馬寺108下悠長的鍾聲,洛陽迎來幸福吉祥的新年。

舉辦地點:白馬寺

時間: 每年新年
河洛文化旅遊節
文化節內容主要有龍門魏碑國際書法節、關林國際朝聖大典、伏牛山紅葉節、洛陽美食節、豫西山區土特產交易會、新安大黃河龍潭峽谷攀岩比賽、黃河奇石展、秋季牡丹精品展等活動,一般在9月份舉行。

時間:一般在每年9月份舉行
民俗文化廟會
節日期間,全市各民間藝術團體和社火團隊將會到此演出,有精彩的龍燈、獅舞、排鼓、腰鼓、秧歌、斗雞等民間藝術節目表演。

舉辦地點:洛陽民俗博物館

時間: 4月14日至4月25日

中國洛陽牡丹文化節
牡丹是洛陽的市花,洛陽歷來都有舉辦牡丹花會的習俗。每年牡丹盛開時,都會舉辦「牡丹花會」,依據牡丹開花時間的不同,每年的牡丹文化節一般在4月份舉行。

舉辦地點:王城公園、西苑公園、牡丹公園等

時間:一般在每年4月舉行,為期1個月左右,具體時間詳見當地官網

⑵ 河南各地區有哪些旅遊文化節及大型廟會包括縣區

商丘火神台廟會,周口淮陽廟會,鄭州城隍廟會,洛陽河洛文化廟會,
開封有清明文化節和菊花展,洛陽有牡丹文化節

⑶ 急!!!中國的哪個地方民風民俗比較有特色

我覺得還是我們河南的風俗好玩,有趣。

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表層看,她是一種地域文化,從深層看,她又不是一般的地域文化,而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根源和主幹,在中華文化發展史上佔有突出地位。具體講,她至少包含以下十個方面的主要內容。
(一)神龍文化
神龍是智慧、勇敢、吉祥、尊貴的象徵。河南是龍的故鄉。被稱為人文始祖的太昊伏羲,在今周口淮陽一帶「以龍師而龍名」,首創龍圖騰,實現了上古時期多個部族的第一次大融合;被稱為又一人文始祖的黃帝,在統一黃河流域各部落之後,為凝聚各部族的思想和精神,在今新鄭一帶也用龍作為新部落的圖騰,我們今天的中國人被稱為「炎黃子孫」和「龍的傳人」,就是因此而來。從發掘出土的文物來看,河南發現的龍文物不但歷史久遠,而且最為正宗。濮陽蚌龍距今6400年,是中國最早的龍形象,被考古學界譽為「中華第一龍」;在「華夏第一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大型綠松石龍形器,距今至少3700年,被學者命名為「中國龍」,等等。這些龍文化的遺存從夏、商、周到漢唐、明清一脈相承,都是中華民族龍圖騰的源頭,在形態上可以說都是北京故宮里各種龍形象的祖先。從中原大地產生並完善的龍形象,目前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中華文明的精神內核、中華民族團結的紐帶和共同的精神支柱。
(二)漢字文化
漢字是傳承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的基本標志,也是中華文明的顯著標志,並對朝鮮、韓國、日本甲骨文等國文字文化有巨大而深遠的影響。連續4000多年的漢字文化史,可以說就是一部中原漢字史,漢字的產生及其每一個重要發展階段幾乎都發生在中原大地上。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倉頡造字在河南;第一套完善的漢文字系統甲骨文出土在河南;幫助秦始皇「書同文」、制定規范書寫「小篆」的李斯,是河南上蔡人;編寫世界第一部字典、歸納漢字生成規律、統一字義解析的文字學家許慎是河南漯河人,他在家鄉完成了《說文解字》這部漢文字學巨著;至今我們還在使用的規范性字體「宋體」字產生在河南開封,著名的活字印刷術也發明於這里。
(三)姓氏文化
河南是中華姓氏的搖籃,中華姓氏無論肇始與大量衍生都與中原關系密切。《中華姓氏大典》中的4820個漢族姓氏中,起源於河南的有1834個,占姓氏總數的38%,其所包含的人口則佔到了今天漢族總人口的84.9%以上;在當今的300大姓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佔57%;在依人口數量多少而排列的100大姓中,有78個姓氏的源頭與部分源頭在河南,無論是李、王、張、劉為代表的中華四大姓,還是林、陳、鄭、黃為代表的南方四大姓,其根均在河南。近年來,河南以「萬姓同根,萬宗同源」為主題舉辦姓氏文化節,得到了海內外的廣泛認可與響應,在全球華人中掀起了尋根到河南、朝覲到河南、拜祖到河南的熱潮。姓氏文化是河南獨有的文化現象。
(四)農耕文化
農業最早是在中原地區興起來的。中原農耕文化包含了眾多特色耕作技術、科學發明。裴李崗文化有關遺存中出土了不少農業生產工具,為早期農耕文化的發達提供了實物證據,尤其是琢磨精製的石磨盤棒,成為我國所發現的最早的糧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們「作網」,開啟了漁獵經濟時代;炎帝號稱「神農氏」,教人們播種收獲,開創了農業時代。大禹採用疏導的辦法治水,推進了我國水利事業的發展,也促進了數學、測繪、交通等相關技術的進步。戰國時期,由河南人鄭國主持修建的「鄭國渠」,極大地改善了關中地區的農業生產條件。隨著民族的融合特別是中原人的南遷,先進的農業技術與理念傳播到南方,促進了中國古代農業水平的提高。可以說,中國農業的起源與發達、農業技術的發明與創造、農業的制度與理念,均與河南密切相關。
(五)商業文化
中國商人、商業和商業文化的起源在中原,是考古學界、史學界的共識。自古以來,中原地區就有比較自覺的商業意識,產生了中華商業文化的許多第一。商代的王亥「肇牽車牛遠服賈」,也就是第一個用牛車拉著貨物到遠地去做生意,被奉為商業鼻祖。第一個儒商孔老夫子的高足子貢,是河南浚縣人,不僅能做官,而且善於經商致富。第一個熱心公益事業而被後人稱為商聖的范蠡,是南陽人,他幫助越王勾踐滅吳復國之後,悄然引退,把才能用於經商。第一個愛國商人是新鄭人弦高,在經商途中遇到了秦師入侵,以自己的十五頭牛為代價智退秦軍。此外,中原還產生了中國商業的許多第一。比如中國歷史上第一批職業商人誕生於西周時期的洛陽,第一個由政府頒布的保護商人利益的法規《質誓》誕生於春秋時期的新鄭,以「城門之徵」為代表的最早的關稅徵收發生在春秋時期的商丘,第一個有戰略思路的產業商人為東周時洛陽人白圭,第一個商業理論家是今商丘人計然,最早的商家訴訟條例發生在春秋時的鄭國即今鄭州,第一個重商理論的倡導者為西漢洛陽人桑弘羊,唐代洛陽城內的管理市場的「三市之長」是最早的「市長」。世界上第一座真正意義的人口超百萬的國際化大都市就是北宋時的汴京(今開封),當時人口達到150多萬,宋代著名畫家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就是這一盛況的真實寫照,而歐洲最古老、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倫敦當時只有5萬人。清代鞏義的康百萬家族,更是寫下了「富過十二代、歷經400年而不敗」的商業神話。由此可見,中原商業文化在中華文化體系中佔有重要的地位。
(六)思想文化
中原思想文化是中華民族思想文化的核心。伏羲在河南淮陽一帶演八卦,後來周文王在伏羲八卦的基礎上,在河南安陽羑里城監獄里寫成了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易經》。諸子百家大多是河南人,而且活動區域主要在河南。道家的老子和莊子都是河南人,他們分別在河南寫成了影響深遠的《道德經》和《莊子》。孔子是儒學的開山人物,雖然出生在山東,但太極八卦祖籍河南商丘,而且孔子講學、游說的主要活動地域在中原。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韓非、商鞅和申不害,都是河南人。此外,墨家的墨子、縱橫家的蘇秦和張儀、兵家的吳起以及雜家的呂不韋,也都是河南人。東漢時,佛教傳入中原,以河南為中心向全國傳播,並迅速成為有重要影響的思想流派,最終與儒家和道家思想一起構成了中國思想文化的內核。東漢王充在洛陽寫成的《論衡》是一部唯物主義哲學巨著。南北朝時河南人范縝的《神滅論》系統地闡述了無神論的思想,具有重要的進步意義。少林僧人將儒、釋、道三者相融合,創立了影響深遠的禪宗。洛陽人程顥、程頤開創的宋代理學,又把儒學推向一個新的思想高峰,成為宋元明清以來居統治地位的主流意識形態。總的來看,中原思想文化傳達著剛健有為、自強不息、中庸尚和的生活哲學,不僅隱含著「日新」的變革進取精神,而且也體現了友好共處、嚮往和平的精神境界。這些思想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基本文化形態和性格,豐富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並對世界文化產生了很大影響。
(七)科技文化
中原科技文化比較發達,具有內容的廣博性、發明創造的實用性、歷史發展的傳承性等特點。如安陽殷墟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最重的青銅器,其冶鑄技術和工藝不僅達到那個時代最先進的水平,就連現代人也嘆為觀止。三門峽出土的西周時期的銅柄鐵劍,為目前我國最早的人工冶鐵實物,被譽為「華夏第一劍」。鄭州發現的漢代冶鐵高爐,為世界上最早的橢圓形高爐。東漢河南人杜詩發明的「水排」鼓風技術,較歐洲早1000餘年。陶器、瓷器最早也出現在河南。「仰韶彩陶」造型精美,「唐三彩」馳名中外,鈞瓷色彩繽紛,汝瓷古樸典雅,不僅都代表了歷史上瓷器製作技術的最高水平,而且具有極高的美學藝術價值。常言道,「家有財產萬千,不如鈞瓷一件」,就說明了這個道理。被譽為「科聖」的東漢太史令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比西方早1700年;創立的「渾天說」,比同時代的希臘天文學家托勒密「宇宙理論」先進得多。唐代河南人僧一行,不僅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動計時器,而且比英國天文學家哈雷早1000年提出了「恆星自行」的觀點,他與同行們進行了世界上首次子午線實測活動,因此而成為古代天文學發展的里程碑。中國的四大發明,都是在中原孕育而發明的。
(八)中醫文化
中原醫學文化以整體的治療思想,多角度觀察病理的方法,奇特的治療技術,和諧的用葯手段而著稱於世,是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國粹。黃帝被後人公認為中醫葯的創始人,戰國時期編著的《黃帝內經》至今仍是中醫學工作者必讀的指導性醫學著作。東漢南陽人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提出了六經辨證的理論體系,是我國第一部理、法、方、葯兼備的中醫經典專著,被譽為「中國醫方之祖」。洛陽龍門石窟的「葯方洞」,保留有北齊時期完整的中醫葯方118個,治療的病種達37個。這些葯方為中國現存最早的石刻葯方。北宋都城開封設有「尚醫局」、「御葯院」、「葯密庫」、「太醫局」、「翰林醫宮院」等機構,設置之全在當時首屈一指。在「醫宮院」放置的製作精細的「針灸銅人」,成為世界針灸醫學發祥地的象徵。可以說,中醫葯文化起源於中原,中醫葯大師薈萃於中原,中醫葯文化發達於中原,中醫葯巨著誕生於中原。
(九)詩文文化
河南是中國文學的發祥地。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尚書》,是經過東周洛陽的史官整理成書的。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屬於今河南省境內的作品有100多篇,占總篇目的三分之一以上。魯迅說過,在秦代可稱之為作家的,僅河南上蔡的李斯一人。漢魏時期,有「漢魏文章半洛陽」之說。洛陽賈誼開騷體賦之先河,張衡《二京賦》則為漢大賦之極品,賈誼、晁錯將西漢政論推向巔峰。漢魏時期的「建安七子」中的阮瑀、應瑒都是河南人。左思的《三都賦》名動天下,留下了「洛陽紙貴」的佳話。宋詞的故鄉在開封,「梁園文學」的主陣地在商丘,都留下了許多千古絕唱。東晉以後,河南大族南遷,以謝靈運的山水詩、江淹的抒情賦為代表的中原文人作品,推動了江南文學的繁榮。唐代最著名的三大詩人中,河南有其二。「詩聖」杜甫是河南鞏義人,他以沉鬱頓挫的筆鋒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滄桑巨變,其詩歌被贊為「詩史」;把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完美結合的詩人白居易是河南新鄭人,他創作的《長恨歌》、《琵琶行》成為千古傳誦的佳篇。「文起八代之衰」的孟州人韓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達到了中國散文的高峰。岑參、劉禹錫、李賀、李商隱等河南人,也以其卓越的文學成就躋身於著名詩人之列。
(十)武術文化
武術文化又稱功夫文化,是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中原武術文化技冠天下,德播神州。「天下功夫出少林」之說,形象地少林功夫表明了少林武術在中國武術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歷史傳奇,幫助戚繼光抗倭立功的光輝業績,使少林寺遐邇聞名,成為中華武術的薈萃之所、流播之處、發揚光大之地,使「少林」成為中國武術的品牌,也成為中原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的品牌。河南溫縣陳家溝人陳王廷創立的太極拳,是中國武術文化的又一重要流派,以剛柔並濟為特徵,以強身健體、修心養性為主旨,已推廣到五大洲,成為上億民眾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⑷ 中國(溫縣)第二屆中華懷葯文化節 翻譯成英文應該是

China (Wen County) Second Chinese Culture Festival Huaiyao

⑸ 鐵桿山葯又叫什麼比普通山葯的營養價值高嗎它的功效和作用是什麼

淮山葯,葯用價值高於普通山葯,有滋補性,

⑹ 問個旅遊界的人

中原: 原 群

國家旅遊局5A景區評審專家,河南電視台旅遊總策劃,中國旅遊聯盟秘書長,國家旅遊局專家團策劃組組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旅遊經濟學教授,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湖北省旅遊發展顧問,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策劃協會、《質量時報》評選為:「中國十大策劃專家」。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報》、中國策劃協會評為「中國十大旅遊策劃風雲人物」。

原群教授,北京江山多嬌規劃院院長,中國旅遊聯盟秘書長,國家旅遊局專家團策劃組組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旅遊經濟學教授,中國旅遊聯盟秘書長,山西省、河南省、山東省、湖北省旅遊發展顧問。中國十大策劃專家之一。 原群個人簡歷 1974.12-1977.3 中國人民解放軍87452部隊文工團幹事。 1977.4—1981.7 武漢大學中文系學生、學生會主席 1981.3-1992.3 北京大學旅遊經濟學研究生、博士、助教。 1992.3-今 鄭州大學黃河科技大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旅遊經濟教授、河南電視台旅遊總策劃。 2003年被國家文化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策劃協會、《質量時報》評選為:「中國十大策劃專家」。 2006年被國家旅遊局、《中國旅遊報》、中國策劃協會評為「中國十大旅遊策劃風雲人物」。 2000.6-今 中國旅遊聯盟秘書長、北京江山多嬌規劃院院長。 策劃成功案例: 1989年 河南少林寺旅遊營銷策劃 1991年 河南洛陽牡丹花會策劃。 1992年 焦作雲台山旅遊發展規劃。 1993年 北京龍脈溫泉規劃。 1994年 河南省旅遊發展規劃。 1995年 河南省少禮國際武術節策劃。 1996年 河南焦作溫縣太極拳國際文化節策劃。 1997年 河南旅遊欒川縣旅遊發展策劃。 1998年 河南內鄉縣衙景區規劃、河南焦作神農山營銷策劃。 1999年 中國汽車旅遊拉力賽策劃、河南南陽內鄉寶天曼申報「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策劃。 2000年 江蘇陽澄湖景區更名沙家浜景區策劃。河南濟源王屋山市場營銷策劃。 2001年 河南新鄉輝縣回龍村支部書記張榮鎖沖刺中央電視台首屆「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活動策劃。 2002年 河南洛陽欒川「中國旅遊農家樂」〔家庭賓館〕策劃、河北天桂山「白毛女故事發生地」規劃及市場營銷。山西晉中常家大院旅遊營銷策劃。 2003年 山東淄博「世界足球起源地」策劃、焦作雲台山申報「世界地質公園」策劃。 2004年 河南洛陽「雞冠洞千人熱吻大賽」活動策劃、河北邯鄲「成語之都」規劃及市場營銷策劃。 2005年 山西《喬家大院》電視連續劇策劃、河南洛陽重渡溝市場營銷策劃。 2006年 湖北武當山「武當山靈」旅遊市場營銷策劃、湖北襄樊「諸葛亮出山1800周年」策劃。河南洛陽養子溝景區規劃及市場營銷策劃。 2007年 河南周口太昊陵3月3日廟會及全年旅遊收入翻10番策劃、湖北襄樊全市旅遊規劃、山西皇城相府晉升國家4A景區策劃、旅遊營銷規劃。 2008年 河南鶴壁浚縣大丕山大佛正月廟會及全年旅遊收入翻3番策劃、陝西金絲峽旅遊規劃、山西陽城蟒河旅遊規劃。河南洛陽養子溝晉升國家4A景區策劃。四川峨眉山市場營銷策劃及導游詞改編。 2009年 河南許昌禹州燈會策劃、山西晉城珏山正月十五賞月活動策劃,河南新鄉輝縣回龍景區晉升5A景區規劃。 2009年 河南省光山智慧博覽園策劃。 2009年 河南省西平縣旅遊總體規劃。 2009年 河南省息縣旅遊總體規劃。

⑺ 山東各地區都有哪些文化藝術節 分別都是在 幾月份舉辦 請指教,謝謝.

9月8日 泰山國際登山節
9月19日 青島啤酒節
9月23日 煙台國際葡萄酒節
煙台徐福東渡慶典活動:4月下旬
青島北宅櫻桃節:5月中下旬
淄博玉黛湖桃花節:4月份(農歷三月三)
淄博聊齋民間藝術燈會:元宵節舉辦
淄博沂源神清宮民俗旅遊節:3月份
德州夏津梨花節:4月上旬
德州臨邑槐花節:五一期間
樂陵金絲小棗節
孔子文化節
萊蕪房干生態旅遊節
蒙山長壽節:農歷九月九日
棗庄石榴節:每年秋季10月
濟南民俗風情旅遊節:大年初一至正月十五

⑻ 2019哪裡時間和地點有漢服文化節

2019年11月22日-24日,長沙石燕湖景區有漢服節活動,可以體驗投壺插花,泛舟品茶,參與古風快閃,關公祈福等活動,景區內可以1元租賃漢服拍照

⑼ 信陽茶文化節在哪舉行,有哪些明星呢

在原創影像裡面有很多很多!!在灌水貼圖裡面肯定找不到的.

⑽ 溫縣在哪裡

內容一山葯、牛膝、地黃、菊花四大中葯因產在古懷慶府(今河南省沁陽市一帶)最為珍貴,故被稱為四大懷葯。我國最早的葯物學經典《神農本草經》,把「覃懷地」(懷川)所產的山葯(薯蕷)、地黃、牛膝、菊花都列為上品。之後歷代醫葯名家由表入里、去粗存精中進一步發現了四大懷葯的優秀原始本性。張仲景的《傷寒論》、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蘇頌的《圖經本草》、龔延賢的《壽世保元》、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以及《本經》、《葯性類明》、《湯液本草》、《傷寒蘊要》、《得配本草》、《本經逢原》、《儒門事親》、《食療本草》、《百一選方》、《聖惠方》、《普濟方》、《醫經溯洄集》、《本草正》,以及葉天士、董建華、王永炎、姜良鐸等近現代、當代中醫名家,都對四大懷葯作出了極為精到的評價,每每言及四大懷葯的神奇效用與效力,言必褒譽有加。 山葯,《神農本草經》稱薯蕷,一名山芋,葯用其根,因其葯效可與人參相比,又稱「懷參」。 山葯系重要滋補葯品,它能滋補益腎、健胃化痰、補中益氣、祛冷風、鎮心神、安魂魄、長肌髓。近代科學分析,山葯含有大量蛋白質、澱粉、賴氨酸、膽礆、皂甙、脂肪等,臨床常用於治療瀉痢、遺精、腎虛健忘、虛勞瘦弱、神經衰弱等症。生山葯也常用於手足凍瘡、痰喘、尿頻等症。是中葯方劑中常用補葯之一。加工後的山葯稱光山葯。光山葯入葯前要進行泡製,即用清水泡3-4成,撈出潤透,曬至四成干,悶潤至內外均勻,切片、曬干可入葯。 牛膝,《神農本草經》稱牛膝,又名百倍,宋朝稱懷牛膝為懷州牛膝,明朝後稱懷庄牛膝,通稱懷牛膝。李時珍曰:「本經又名百倍,隱語之,言其葯之功,如牛之多力也。」 牛膝,葯用取其根莖。近代科學分析,懷牛膝含有大量生物礆,其功能可以補肝益腎、強壯筋骨、通經絡、散惡血。臨床常用於治療寒濕,腰膝骨疼、腰膝酸軟,四肢拘攣、經血不調、產後瘀血腹疼、血淋、跌打損傷及屈膝礙等症,是中葯方劑常用通絡活血葯物之一。牛膝入葯,要切成四毫米左右的段。根據病情亦可用酒懷牛膝,即取切成的牛膝,黃酒拌勻,微潤,置於鍋內,用微火稍炒,晾乾,即可入葯。 地黃用其根莖。近年科學分析,地黃中含甘露醇、葡萄糖、生物礆、脂肪酸、維生素A等重要成分。入葯的懷地黃分為生、熟、鮮三種。生地能清熱涼血,熟地能滋陰補血,鮮地能治實熱、煩渴、大便干結等症。是中葯方劑中常用葯物之一。 菊花味苦、微甘、性寒、無毒、可升可降,葯用花須部分,有散風、解熱、除煩、明目、祛翳膜止頭痛之功能。臨床常用於傷風感冒、目赤頭痛、腦骨痛、目不清、痛風症。是中葯方劑常用清熱葯物之一。 博愛縣歷史上以盛產「四大懷葯」聞名於世,特有的土壤與氣候條件,造就了「四大懷葯」獨特的葯性 和極高的保健價值,歷史上不僅有貢品之榮,而且被歷代中葯典籍所稱道四大懷葯,是指地黃、山葯 、 牛膝、菊花。在明朝,博愛地區屬懷慶府管轄,故稱「四大懷葯」。據《本草綱目》記載,地黃在博愛 縣已有1000多年歷史。山葯古稱「薯芋」,具有甘寒入脾、潤血歸肺、養胃健脾、止瀉固精、滋陰壯陽 、除寒熱邪氣、補心血不足等功能,是一種較好的滋補葯。地黃又名「地髓」,塊大、油性大,是治病 營養的好葯。牛膝,因其基部有節似牛膝而名,具有利尿、強精、通精之功效。菊花,干、葉、莖、根 、花都可入葯,性微寒,味甘苦,具有殺菌消毒、清熱、解渴、平肝明目等功效,且含有豐富的菊花色 素、維生素A、B和氨基酸以及大量的揮發油,有味濃、煎煮不敗的特點。 「四大懷葯」不僅在國內頗有 名氣,而且也深受海外人士的盛贊。 內容二常言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水土生一方草葯。這句話好像是專為鍾靈毓秀的焦作量身定製的,韓愈、李商隱、司馬懿、朱載等在中華文明5000年的歷史長河中無一不是燦若星辰,因焦作古稱懷慶府而得名的地域特產「四大懷葯」:懷山葯、懷地黃、懷菊花、懷牛膝,更以葯材地道、療效神奇成為博大精深的中醫葯文化的瑰寶,獨領風騷數千年。 焦作,夏時稱「覃懷」,後稱「懷州」,元稱「懷孟路」,明清為「懷慶府」。今原懷慶府屬地建為焦作市(《中華文明懷川尋根》)。北依巍巍太行山,南臨滔滔黃河形似牛犄角的一片平川,世稱「牛角川」,而「懷」貫地名之始終,或許取的就是太行與黃河的懷抱之意。「牛角川」的平原也因之被稱為「三百里懷川」,采擷了黃河上游各個地區不同地質條件的豐富營養,又吸納了太行山岩溶地貌滲透下來的大量微量元素,加上太行山的蔽護,集山之陽與水之陽於一體,土地疏鬆肥沃,排水快捷,雨量充沛,水質奇特,光照充足,氣候溫和。「春不過旱、夏不過熱、秋不過澇、冬不過冷」的氣候環境,最適宜山葯、地黃、牛膝等蓄根類葯材的生長;菊花雖以花瓣入葯,但其生長環境也與懷川的氣候與地理環境相吻合。相傳上古時代,炎帝神農氏身患重病,為醫治,他帶領文武百官,妻室家眷,跋山涉水,廣走民間。在一個秋高氣爽、晨氣沁脾的季節,神農氏一行來至懷川時,當看到綠葉如蓋、花團錦簇的美好景色和秀麗奇絕的靈山(今之神農山)風光時,大發感嘆:「真乃神仙福地,葯山矣!」遂在此辨五穀嘗百草,登壇祭天,終得四樣草根花蕊和水服之,不日痊癒。又令山、地、牛、菊四官護值,因人而得名「山葯、地黃、牛膝、菊花」。這也就是後人所傳「四大懷葯」的最早起源。傳說是美麗的,而焦作境內沁陽神農壇風景區的老君窪一帶,至今還保留有「山葯溝」、「地黃坡」、「牛膝川」、「菊花坡」等古地名。 有史料表明,自公元前734年封建諸侯衛桓公以懷山葯為貢品進獻周王室起,據此可以推斷,古懷慶府的人民,用他們的勤勞和智慧把四大懷葯培育成獨有的外觀和質地,再加以精式炮製一脈相傳,把四大懷葯的歷史演繹了將近3000年。公元前608年,魯宣公又以懷地黃向周王室進貢;後又將懷牛膝、懷菊花列入貢品。一直到清代「懷葯」都被列為皇封貢品,歲歲徵收。歷代統治者徵收懷葯貢品時,大都指地道名,即非要留駕庄和大道寺地黃、大郎寨山葯、皇甫村菊花和小廟後牛膝不可。清時乾隆五十四年,懷府河內縣令范照黎曾寫詩贊譽:「鄉民種葯是生涯,葯圃都將道地誇。薯蕷蘺高牛膝茂,隔岸地黃映菊花」,最為真實地描繪了古懷慶府人民種植四大懷葯的豐收畫面。 時空隧道的久遠世人無法穿越,遍搜浩如煙海的醫葯典籍史冊卻足以印證四大懷葯作為道地葯材的點點滴滴。由於中醫治病養生,歷來非常重視葯材的出產地和加工炮製。孫思邈《千金葯方》雲:「用葯必依本土。」因而中醫葯界有「非地道葯材,就沒有中醫」之說,懷慶府所產的懷葯以其獨具的確切療效為歷代醫家所看重。《神農本草經》載有:「山葯以河南懷慶者良。」宋《圖經本草》載:「牛膝生河內山谷……今江淮、閩粵、關中亦有之,然不及懷州者真。」宋代醫學家蘇頌曰:「菊花處處有之,以覃地為佳。」《本草綱目》記載:「今人惟以懷慶地黃為上。」 《本草從新》曰:「地黃以懷慶肥大而短、糯體細皮、菊花心者佳。」所謂物「離其本土,則千周同而效異」,這也正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的緣由。日寇侵華期間,曾把懷葯主產區焦作武陟的土壤運回國內研究,化驗後重新配製土壤試種懷葯,結果以失敗告終。上世紀20年代,溫縣許召蘭等人先後從山西太谷引進高產山葯回本地種植,時間一久,太谷山葯反而失去了原來的品性,增加了葯性,成為懷山葯的當家品種。上世紀70年代,國家為緩解懷葯產銷矛盾,曾經向18個省區引種懷地黃、懷山葯,結果引種後品種退化,葯性大減,不得不反復來焦作引種。懷葯一旦離開了懷川這片沃土,葯性便大打折扣。而即便是在焦作本土,所有的葯農也都知道,懷地黃種植一茬後,土地至少需要八年才能復種,而懷山葯也需最少五年不能重茬。 四大懷葯經歷了三千年的歷史積淀,形成了輝煌的懷葯文化。歷史上的文化名人更是對四大懷葯情有獨鍾,東晉大書法家王儀之在書法作品中寫出不同的「山葯」 二字以表喜愛;唐代詩人韋應物在其大作中留下了「山葯寒始華」的名句;唐代大文學家韓愈留下了「山葯煮可握」的詩作。宋代大詩人曾寫詩贊頌:「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長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致神仙」(山葯粥);大思想家朱熹賦詩誇贊懷葯:「欲賦玉延無好語,羞論蜂蜜與羊羹。」四大懷葯葯材地道、療效獨特而號稱「懷參」,在國際市場上十分走俏,受到廣泛贊譽。在焦作當地有這樣的說法,說「四大懷葯」「男人吃了女人受不了,女人吃了男人受不了……」話雖粗俗,這卻表明了懷葯的功效絕不平凡。四大懷葯皆有入腎益腎之功,特別是懷地黃、懷山葯,對提高人的腎動力大有裨益,懷山葯,位居四大懷葯之首,味甘性平,不寒不熱,不潤不燥,可健脾補虛、固腎益精、寧咳定喘、益心安神,對身體虛弱、消化不良及糖尿病患者有顯著療效,具有極高的保健價值。 現在焦作市在努力推廣「四大懷葯」品牌,已獲得了國家原產地標識。

閱讀全文

與溫縣文化節在哪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