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州自然、文化遺產有哪些
常州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1.董永傳說
2.常州吟誦
3.天寧寺梵唄唱誦
4.乾元觀道教音樂
5.泓口絲弦
6.太平軍鑼鼓
7.跳幡神
8.談庄秧歌燈
9.巨村舞龍
10.溧陽竹馬燈
淹城遺址;淹城建於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餘年歷史。現存遺址總面積約65萬平方米,從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內城、內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組成,這種建築形制,在我國的城池遺存中,絕無僅有。1935年,我國考古學者首次對淹城進行了實地調查,確認淹城為一處古代居民活動遺存,引起學術界的關注。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內河出土了3條獨木舟和一批青銅器、陶器,這批成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遺址獨特的文化面貌和內涵,引起社會和學術界的轟動。這之後,對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斷。1986年,江蘇省淹城遺址考古發掘隊首次對淹城遺址進行了為期6年的考古發掘,解決了一些懸而未決的問題。作為當年考古發掘隊隊員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員陸建芳經過多年研究後認為:「淹城是吳國的一個軍事城堡,是目前已發現的,世界上春秋時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牆形制的軍事設施。」
B. 常州一些歷史比較悠久的地方&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東坡公園 親王府 瞿秋白紀念館,在江南商場那,b12、21、22什麼都到的
篦箕巷 天寧寺 春秋淹城
C. 常州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什麼
2008年6月14日,國務院又發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共計510項)和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共計147項),其中包括:高郵民歌、陝北民歌、南京白局、徐州琴書、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梁山竹簾等。
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一、民間文學
白太官傳說
二、民間舞蹈(共計6項)
2.跳五猖
3.凍煞窠
4.跳祠山
5.指前魚燈
6.太平龍燈
7.馬燈
三、曲藝(共計3項)
8.常州小熱昏
9.常州宣卷
10.金壇啷當
四、民間美術(共計4項)
11.常州掐絲工藝畫
12.常州堆花糕團
13.常州微雕
14.常州斧劈石盆景工藝
五、傳統手工技藝(共計11項)
15.常州素火腿製作技藝
16.常州蘿卜干製作技藝
17.橫山橋百頁製作技藝
18.浦河風箏製作技藝
19.常州龍泉印泥製作技藝
20.常州梨膏糖製作技藝
21.常州加蟹小籠包製作技藝
22.常州酒釀元宵製作技藝
23.常州四喜湯團製作技藝
24.溧陽風鵝製作技藝
25.常州雕庄竹工藝品製作技藝
六、傳統醫葯(共計2項)
26.老人山程氏傷骨療法
27.常州錢氏中醫兒科療法
七、雜技與競技(共計2項)
28.常州劃龍舟
29.常州高蹺
八、文化空間(共計1項)
30.諸葛八陣圖村落
九、民俗(共計1項)
31.柚山放燈節
D. 常州什麼經國家批准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梳篦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發髻上當作發飾。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
常州篦梳其製作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篦箕和木梳從原料到成品,分別需經過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傳承單位為常州梳篦廠。常州還有著名的篦箕巷。
2007年3月,常州梳篦入選江蘇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E. 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有常州吟誦、《董永傳說》、常州梳篦、錫劇、留青竹刻等。
1、常州吟誦
常州吟誦,又名吟誦調,是常州的傳統音樂形式,用吳語-太湖片-毗陵小片-常州話吟誦。介於唱和讀之間的吟唱古典詩詞文章的藝術。它橫跨文學、音樂、語言三門學科。
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一員,在國內外具有較高知名度。吟誦藝術屬「小眾文化」,與古琴、崑曲相仿,標志著民族文化的最高水準,具有文學、音樂、語言學等多學科的研究價值。
常州吟誦的基本內容相當豐富和全面,,主要有吟詩的音調(包括吟七律、七絕、五律、五絕等「近體詩」的音調和吟「詩經」、「樂府」、「楚辭」、雜言詩等「古體詩」的音調),吟詞的音調以及吟文言文的音調等。
常州吟誦是中國古代詩歌吟唱形式流傳於今的重要見證,它不僅展現了歷史上文人階層吟誦音樂的風貌,也很好地保存了吳語的音韻特色,為我們今天了解中古時期南方詩歌的演唱特點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具有很高的歷史與文化價值。
2、《董永傳說》
董永傳說是中國古代第五大愛情傳奇,第五大民間傳說。最早載於西漢劉向的《孝子傳(圖)》。此後三國曹植的《靈芝篇》和東晉干寶的《搜神記》也都有相關記載。
干寶的記載因主題突出(行孝)、情節完整("鹿車載父"、"賣身葬父"與天女適嫁"助君償債")而在我國農村地區廣泛流傳,成為兩千多年來故事嬗變和文學移植的母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2006年董永傳說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萬榮縣文化館、東台市文化館、常州市金壇區文化館 獲得「董永傳說」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3、常州梳篦
梳篦,又稱櫛,中國古代八大發飾之一。是江蘇省常州市歷史悠久的地方傳統手工藝品。古代婦女常把精美的篦箕插在發髻上當作發飾。
梳篦製作是精湛的傳統技藝,用料精良,製作過程頗為講究。製作梳篦的主要材料為毛竹、木材、獸骨等。
制篦業始於春秋戰國時期,其始祖是陳七子,常州篦梳其製作技藝形成於魏晉時期,至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常州梳篦聲名之盛,在於選材嚴格,工藝獨特,製作精良。
篦箕和木梳從原料到成品,分別需經過72道半和28道工序方可完成。傳承單位為常州梳篦廠。常州還有著名的篦箕巷。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4、錫劇
錫劇,流行於滬寧沿線以及杭、嘉、湖地區和皖南城鄉的地方傳統戲劇,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錫劇舊稱灘簧,起源於清乾隆、嘉慶年間無錫、常州一帶的敘事山歌「東鄉調」。太平天國前後,「東鄉調」與道情、唱春、宣卷相融合,逐漸發展成曲藝形式的「灘簧」。
錫劇以唱為主,曲調優雅抒情,生活氣息濃厚,別具江南水鄉風韻,為江南地方文化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2008年6月7日,錫劇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Ⅳ-103。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江蘇常州市錫劇院、江蘇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無錫市錫劇院有限責任公司獲得錫劇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5、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又稱平雕,皮雕等,是中國傳統的雕刻藝術。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圖案,是以竹子表面一層薄薄的竹青為雕刻圖案對象,鏟去圖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讓整個雕刻圖形產生圖底變化的竹刻藝術。
留青竹刻是江蘇常州三寶(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亂針綉)之一。留青竹刻是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留青竹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錫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州梳篦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董永傳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常州吟誦
F.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錫文戲:據《江蘇戲曲志》載,早在1772年,常武地區就有了「灘簧」戲,那時,人們常在勞動時唱民歌對對子,這種兩個人的對子戲,後來演變成為七八人表演的摺子戲,以小生和花旦為主,並逐漸流傳到無錫;1921年,「灘簧」更名為「常錫文戲」,戲中增加了老生、老旦、丑角等人物。解放後,由於許多著名的「灘簧」藝人都住在無錫,而無錫錫劇團的《珍珠塔》一劇又深得群眾好評,錫劇就成了「灘簧」在新時代的新稱謂,但「錫劇源頭在常州」已在戲曲界形成共識。
儺舞:溧陽社渚鎮的儺文化目前已發現有3種表現形式:嵩里跳幡神、蔣塘竹馬燈、乘馬圩跳祧神。「跳幡神」是一種祭祀歌舞,相傳起源於明末清初,主要用於年終歲首祭祀山神、求祥納福,是南方農耕文化與北方游牧文化相交融的產物。「竹馬燈」相傳起源於明朝中後期,是當地人民為祭奠反朝廷義軍將士及戰馬而創立的,後演變為春節、元旦等節日祈求天下太平、五穀豐登的表演。「跳祧神」是一種祭祀舞蹈,起源於明朝中期的祧神廟會,通過表現神靈們精湛的武功,來象徵天堂地府的神靈團結友愛,百姓安居樂業。3種表現形式至今均基本保存完整,目前各有六七十人從事其表演,成為蘇南地區不多的幾項活態儺文化遺存,在長三角地區也相當罕見。
留青竹刻:起源於唐代。竹刻家僅利用薄薄的一層竹青和襯托竹青的紅色竹肌,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藝,使作品現出層次明暗濃淡,翻轉掩映,給人以文靜、淡雅、清秀、高雅古樸的藝術享受,已成為常州一絕。史料專著上稱:「清末,江蘇常州留青竹刻獨占鰲頭。」
此外還有被稱為「鄉土奇葩」,距今3000多年歷史的手繪梳篦、流傳於溧陽地區的太平軍鑼鼓、劉海粟表妹楊守玉創立於上世紀20年代的亂針綉等等。
G. 寫常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文
五千年歲月的洗禮,五千年情感的積淀,五千年智慧的凝聚.輝煌燦爛的中華文化,歷史悠久的黃河文明,一道割捨不了的古韻情懷,一份沉甸甸的歷史傳承,永駐心間.
——題記
當瑪雅文明隱沒於未知的空間,當古巴比倫王朝終結於漫漫硝煙,當古羅馬斗獸場成為永久的遙想,當古埃及金字塔化身為玄妙的謎團……惟有你,依舊昂首挺胸,屹立於世界東方.挺過戰火,挺過飢荒,你步伐堅定,意志堅韌,你教我怎能不為你傾心——偉大的中華,偉大的傳統,偉大的文化!
但如今,對於你,我在喝彩之時更多了份感傷——熬過了無數的苦難,為何你要在繁縻的花開間獨自黯然的凋零呢?為何你要在這和平的年代裡緩慢而沉重的邁向終點呢?是為了不成為科技發展的絆腳石,讓十三億中華兒女過上更富裕的日子嗎?抑或是,我們這些做兒女的為了追求那份物質的滿足而無情的犧牲了你,讓你不得不與我們含淚訣別?
不難發現,國畫正與我們的生活漸行漸遠,毛筆早被滑鼠排擠到書架的角落,茶道在中原土地上逐漸失落:它們卻在異域文化里日漸興起,蓬勃發展.原來是我們的淡忘讓你「日薄西山,氣息奄奄」!
不難了解,一排滿載美食的搖船,滿足了遊人們的舌頭,卻破壞了滿載詩情畫意的西湖水澄澈的美麗;如日中天的旅遊熱,將旅行社的口袋染成了金色,卻給麗江古城的寧謐漆上了無法退卻的烏黑……原來是我們的過度開發讓你「人命危淺,朝不慮夕」!
外來的敵人再強大也不曾將你擊倒,你悉心呵護的兒女卻輕易的將你傷得體無完膚;你賜予了我們文明後裔的光環,我們卻在無知迷茫的腳步里將之粉碎.偉大的傳統文化,請等等懷著無盡歉意的十三億中華兒女吧!時間換得了科技的發展卻喚不回消逝的文明,金錢彌補得了物質的匱乏卻豐富不了虛空的精神.你已給我們造就了無可比擬的財富,所以,我們難道不應該放慢追逐科技的腳步,去撿起心靈深處關於你的記憶;我們難道不應該淡卻金錢至上的觀點,去治癒你那血淋淋的創傷么?現在,我們懷著讓你在未來的五千年、五萬年乃至五億年的時間里依然君臨天下的決心去彌補我們的過錯,這樣,你會停止呻吟,重舒眉頭,展露笑顏,永遠相隨在我們的左右嗎?
所以,請等等我們吧,不要就這樣離我們而去.把根紮下,心靈之花會璨然綻放;把根紮下,民族之樹會枝繁葉茂.
所謂非物質文化遺產,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3年10月17日通過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中的定義,即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包括口頭傳統、傳統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知識和實踐、傳統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想像力,體現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連結民族情感紐帶、增進民族團結和維護國家統一及社會穩定的重要文化基礎,也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展的前提.在2006年6月10日我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前夕,文化部公布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2007年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據悉,文化部將與教育部等部門協商,計劃將「非遺」納入國民教育體系,把「非遺」納入中小學課程,組織「非遺」進大學等,使青少年近距離感受和了解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我黨十七大報告也特別提到,要加強對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對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鑒於廣大中學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了解不多,特設置作文訓練題目,兼以審題指導,同時附錄學生習作及簡要評點,以期引起中學師生的重視.
H. 常州的什麼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州的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傳統醫葯、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民俗、文化空間等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
常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
孟姜女傳說、董永傳說、常州糖醋小排骨、常州寶卷、金壇刻紙、常州周氏家庭剪紙、直溪巨村舞龍 、四喜湯團製作技藝 、虎頭鞋製作技藝、楊橋廟會 、常州梳篦、金壇抬閣 、陽湖拳、蔣塘馬燈、回民馬燈、錢氏中醫兒科療法、常州糟扣肉、春江江鮮烹飪技藝、常州劃龍舟、指前魚燈、留青竹刻、常州小熱昏、常州吟誦、天寧寺梵唄唱誦、金壇封缸酒、錫劇。
I. 常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美食有哪些
市級非物質遺產美食有:封缸酒、芝麻糖、豆渣餅、大麻糕、素火腿、蘿卜干、橫山橋百葉、常州梨膏糖、加蟹小籠包、酒釀元宵、四喜湯團、溧陽風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