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文化包括以下內容:
1.
企業環境
2.
企業標志
3.
企業制度
4.
價值觀
5.
企業精神
企業文化的簡介: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Corporate
Culture或Organizational
Culture),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企業文化的意義:
一.企業文化能激發員工的使命感。
二.企業文化能凝聚員工的歸屬感。
三.企業文化能加強員工的責任感。
四.企業文化能賦予員工的榮譽感。
五.企業文化能實現員工的成就感。
❷ 企業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經營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本企業特色、能夠長期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的群體意識和行為規范,以及與之相適應的規章制度和組織機構的總和。
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企業內外部環境、企業經營行為、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的產品和形象等,其中體現企業價值觀的企業精神和經營理念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內容。企業文化,作為一種文化,不僅是觀念形態的東西,而且是物質形態的,是精神和物質的結合。
(一)企業文化的由來
20世紀70年代中後期,世界經濟史上最為震撼人心的事件莫過於日本經濟的迅速崛起。一個資源匱乏、疆域狹窄的東方島國,在短短二三十年內,以難以置信的速度迅猛發展,一躍撤女工委世界第三大工業國(後來成為第二大工業國),這一事實使整個世界大為震驚。 於是在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管理學界掀起了一場日美管理比較的研究熱潮。學者認為,美國的管理注重「硬」的方面,強調理性管理;而日本管理不但重視「硬」的方面,更注重「軟」的方面:注重企業中的文化因素。注重企業全體職工所共同具有的價值觀念;注重強化職工對本企業的向心力和忠誠度;注重企業中的人際關系。學者們將這些「軟」的特點認為是一種企業的文化。1982年,以泰倫斯.狄爾和愛倫.肯尼迪撰寫的《企業文化》一書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面世,標志著企業文化研究的興起。
上個世紀80年代,改革開發打破了大鍋飯的企業制度,我國企業才真正開了從壟斷走向競爭的進程,「企業文化」才開始被我國的理論界與企業界所關注。1984年海爾公司的張瑞敏在企業虧損147萬元的情況下,首先提出文化先行、企業理念先行,為中國企業界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注入了強心針。
(二)企業文化的內涵
下面從以下幾個角度闡釋企業文化的內涵:
1、企業文化從形式上看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企業文化屬於人的思想范疇,是人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和社會道德屬於同一種范疇的。我們提出治理社會,首先提出要依法治國,人們要遵守法律,但是完善的法律也是有失效的時候。法律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社會道德,所以既要依法治國,同時也要以德治國。管理企業也是一樣,首先依靠企業制度,但制度再完善也會有失效的時候,企業制度失效了靠什麼約束?靠文化約束。由此可見,企業文化是和社會道德一樣,都是一種內在價值理念。都是一種內在約束。即人們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約束,因而都是對外在約束的一種補充,只不過社會道德是對社會有作用,而企業文化是對企業有作用,它們發生作用的領域不同而已。所以從形式上看,企業文化是屬於思想范疇的概念。
正因為如此,所以企業文化是極為重要的。例如:財務制度失效了,但是一個人如果有不是我的錢就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即使企業制度對他沒有了約束,他也不會拿不是他自己的錢。相反,如果一個人有著不拿白不拿的價值理念,那麼財務制度一旦失效,他就會去犯錯誤。
2、企業文化從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在內容上:是對企業的現實運行過程的反映。具體講,就是企業的制度安排,以及企業的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或者說,企業的所有的相關活動,都會反映到人的價值理念上,從而形成了企業文化。
由此可見,從內容上講,企業文化是與企業的活動有關的價值理念,而不是別的方面的價值理念,它是反映了企業現實運行過程的全部活動的價值理念,是企業制度安排和戰略選擇在人的價值理念上的反映。例如:一個企業如果在制度安排上要拉開人的收入差距,那麼這個企業在企業文化上就應該有等級差別的理念;又例如,一個企業要在經營戰略上擴大自己的經營,那麼這個企業就要在企業文化上有誠信的理念,等等。
總之,企業文化在內容上看是反映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3、企業文化從性質上看是屬於附諸於實踐的價值理念。
價值理念實際上可以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一類就是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既屬於企業信奉和倡導的價值理念,又屬於必須付諸實踐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真正的約束員工的行為,是真正的在企業運行過程中起作用的價值理念。
因此,我們在談到企業文化的時候,就應該明白,它其實是已經對企業發生作用了。企業文化沒有付諸實踐就失去了它應有的作用,就是一紙空文。
4、企業文化從屬性上看是屬於企業性質的價值理念。
文化可以說是與物質相對應的范疇,因而文化的內容是極其豐富的。也就是說,對於價值理念來說,如果從其擁有的主體上劃分類別的話,可以分為自然人的價值理念,民族的價值理念,國家的價值理念,法人的價值理念和企業的價值理念,而企業文化則是屬於企業的價值理念,是企業的靈魂。
5、企業文化從作用上看是屬於規范企業行為的價值理念。
企業文化作為企業的價值理念,是對企業真正發揮作用的價值理念;企業文化對企業的行為以及員工行為起到非常好的規范作用。例如:企業文化中關於責、權、利對稱性管理理念,規范著員工的責權利關系;企業中的共享、共擔、理念、規范著企業與員工在風險承擔及利益享受上的相互關系。
總之,企業文化的核心是企業的價值理念。其核心要素是企業共同的價值觀念。
(三)企業文化的構成
綜合國內外各種定義和經驗,企業文化主要分為四個層次,包括:理念層、制度層、行為層和物質層,根據分層,建立的四層同心圓模型如下:
理念層——也叫道德層,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層面,它明確了企業的指導理念、目的、願景和使命,包括企業精神、企業經營哲學、企業道德、企業價值觀念、企業口號、企業風貌等,是公司社會價值的主要體現。高尚的社會價值能夠獲得公司幾乎所有利益相關者的認同,並對股東、公司高管、公司員工具有持久的激勵作用。如《企業文化》的作者迪爾和肯尼迪發現,在他們所調查過具有明確信念的公司中,2/3的公司不以利潤目標而以一些崇高的信念作為最高目標。
制度層——它明確了如何去實現企業的目標,主要包括企業領導體制、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管理制度三方面。具體來說包括企業的經營規模、運作方式、治理形式、人際關系、管理制度、激勵機制、利益分配等多方面內容。
行為層——它明確了企業成員實現目標的行動規范和要求,包括企業家行為、企業模範人物的行為、企業員工群體行為。
物質層——它明確了企業目標的外在表現,包括企業所提供的產品、企業環境和企業容貌、企業生產環境、技術設備的現代化與文明程度。
❸ 請問企業文化管理制度包含哪些方面
企業文化通常是由企業的理念文化、企業的制度文化、企業的行為文化、企業的物質文化等四個層次構成的。
一、企業的理念文化
企業的理念文化是用以指導企業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群體意識和價值觀念。 正確的經營理念,可以激發全體員工崇高的使命感和奮力工作的干勁。因此無論從哪個方面來說,經營理念都非常重要。對於企業來說,技術力量、銷售力量、資金力量以及人才等等,雖然都是重要因素,但最根本的還是正確的經營理念。只有在正確的經營理念的基礎上,才能真正有效地使人員、技術和資金發揮作用。
二、企業制度文化
企業的制度文化是由企業的法律形態、組織形態和管理形態構成的外顯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中堅和橋梁,能夠把企業文化中的物質文化和理念文化有機的結合成一個整體。企業制度文化一般包括企業法規、企業的經營制度和企業的管理制度。
三、企業的行為文化
企業行為文化是指企業員工在生產經營、學習娛樂中產生的活動文化。它包括企業生產經營、教育宣傳、人際關系活動、文娛體育活動中產生的文化現象。它是企業經營作風、精神面貌、人際關系的動態體現,也是企業價值觀的折射。
四、企業的物質文化
企業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一個子系統,其顯著特點就是以物質為載體,物質文化是它的外部表現形式。優秀的企業文化是通過產品的開發、服務的質量、產品的信譽和企業的生產環境、生活環境、文化設施等物質現象來體現的。
❹ 企業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文化包括內容:
1,經營哲學
經營哲學也稱企業哲學,源於社會人文經濟心理學的創新運用,是一個企業特有的從事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的方法論原則。它是指導企業行為的基礎。一個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面臨著各種矛盾和多種選擇,要求企業有一個科學的方法論來指導,有一套邏輯思維的程序來決定自己的行為,這就是經營哲學。
2,價值觀念
所謂價值觀念,是人們基於某種功利性或道義性的追求而對人們(個人、組織)本身的存在、行為和行為結果進行評價的基本觀點。可以說,人生就是為了價值的追求,價值觀念決定著人生追求行為。價值觀不是人們在一時一事上的體現,而是在長期實踐活動中形成的關於價值的觀念體系。企業的價值觀,是指企業職工對企業存在的意義、經營目的、經營宗旨的價值評價和為之追求的整體化、個異化的群體意識,是企業全體職工共同的價值准則。
3,企業精神
企業精神是指企業基於自身特定的性質、任務、宗旨、時代要求和發展方向,並經過精心培養而形成的企業成員群體的精神風貌。企業精神要通過企業全體職工有意識的實踐活動體現出來。因此,它又是企業職工觀念意識和進取心理的外化。
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在整個企業文化中起著支配的地位。企業精神以價值觀念為基礎,以價值目標為動力,對企業經營哲學、管理制度、道德風尚、團體意識和企業形象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企業精神是企業的靈魂。
4,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是指調整該企業與其它企業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企業內部職工之間關系的行為規范的總和。它是從倫理關系的角度,以善與惡、公與私、榮與辱、誠實與虛偽等道德范疇為標准來評價和規范企業。
企業道德與法律規范和制度規范不同,不具有那樣的強制性和約束力,但具有積極的示範效應和強烈的感染力,當被人們認可和接受後具有自我約束的力量。因此,它具有更廣泛的適應性,是約束企業和職工行為的重要手段。
5,團體意識
團體即組織,團體意識是指組織成員的集體觀念。團體意識是企業內部凝聚力形成的重要心理因素。企業團體意識的形成使企業的每個職工把自己的工作和行為都看成是實現企業目標的一個組成部分,使他們對自己作為企業的成員而感到自豪,對企業的成就產生榮譽感,從而把企業看成是自己利益的共同體和歸屬。因此,他們就會為實現企業的目標而努力奮斗,自覺地克服與實現企業目標不一致的行為。
6,企業形象
企業形象是企業通過外部特徵和經營實力表現出來的,被消費者和公眾所認同的企業總體印象。由外部特徵表現出來的企業的形象稱表層形象,企業形象還包括企業形象的視覺識別系統,比如VIS系統,是企業對外宣傳的視覺標識,是社會對這個企業的視覺認知的導入渠道之一,也是標志著該企業是否進入現代化管理的標志內容。
7,企業制度
企業制度是在生產經營實踐活動中所形成的,對人的行為帶有強制性,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種規定。從企業文化的層次結構看,企業制度屬中間層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現形式,是物質文化實現的保證。企業制度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使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內外人際關系得以協調,員工的共同利益受到保護,從而使企業有序地組織起來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努力。
8,文化結構
企業文化結構是指企業文化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時空順序,主次地位與結合方式,企業文化結構就是企業文化的構成、形式、層次、內容、類型等的比例關系和位置關系。它表明各個要素如何鏈接,形成企業文化的整體模式。即企業物質文化、企業行為文化、企業制度文化、企業精神文化形態。
9,企業使命
所謂企業使命是指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所應擔當的角色和責任。是指企業的根本性質和存在的理由,說明企業的經營領域、經營思想,為企業目標的確立與戰略的制定提供依據。企業使命要說明企業在全社會經濟領域中所經營的活動范圍和層次,具體的表述企業在社會經濟活動中的身份或角色。它包括的內容為企業的經營哲學、企業的宗旨和企業的形象。
企業文化應用:
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
(1)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稱為企業的「硬文化」。包括廠容、廠貌、機械設備,產品造型、外觀、質量等。
(2)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領導體制、人際關系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等。
(3)核心層的精神文化,稱為「企業軟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
❺ 什麼是企業文化它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文化,或稱組織文化是一個組織由其價值觀、信念、儀式、符號、處事方式等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簡單而言,就是企業在日常運行中所表現出的各方各面。
企業文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所創造的具有該企業特色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企業文化由三個層次構成:
(1)表面層的物質文化,稱為企業的「硬文化」。包括廠容、廠貌、機械設備,產品造型、外觀、質量等。
(2)中間層次的制度文化,包括領導體制、人際關系以及各項規章制度和紀律等。
(3)核心層的精神文化,稱為「企業軟文化」。包括各種行為規范、價值觀念、企業的群體意識、職工素質和優良傳統等,是企業文化的核心,被稱為企業精神。
❻ 企業文化包括哪六個
1、企業的歷史
企業的歷史包括從企業誕生的哪一天起,就有各種歷史事件,創業的艱辛,元老們的奮斗歷程,企業的發展與轉型,企業的人口統計特徵,企業產品的研發與品牌建設,企業的變革歷程,企業發生的一切一切就構成了企業的整個歷史。企業的歷史是企業文化的組成部分之一,它裡面涵含著文化的沉澱積累的結果。
2、企業的各種有代表意義的故事
每個企業都有故事,故事是企業文化的精髓表現。例如,海爾集團公司就有張瑞敏創業初期砸電冰箱的故事流傳,這個故事一直讓企業界津津樂道。因為這個故事是海爾重視產品質量的企業文化體現。還有茅台酒在巴拿馬金獎展覽會上,因為不小心摔碎了,酒香四溢,從此茅台酒名聲大噪的故事。企業的故事,是精煉的企業文化精華在向世人呈現與流傳。沒有故事的企業,不是好企業。
3、企業標識
企業的標識包括:企業的商標、員工統一服裝、印有企業標志圖案的企業機械設備、印有企業標志圖案辦公設施、印有企業標志圖案記錄文本、印有企業標志圖案各種工具、標語、制度文書、建築、旗貼等。企業標識在於統一標准、統一圖案文字、統一形象。
企業標識是企業區別於其他企業的東西。能讓人一眼就能清楚地識別出來,就是企業成功的標識,有利於樹立企業形象,增加企業品牌影響力,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好感與喜愛。企業標識是企業的形象工程,更是企業文化的綜合體現。
而且企業標識能潛移默化增強員工對企業的歸屬感與認同感,有利於讓員工增加對企業文化的認知與感受,並且使得員工們的凝聚力與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得到提升。
4、企業的英雄人物
這個時代呼喚英雄,這是時代崇拜英雄。每次上億票房的歐美大片在上映時,惹得觀眾觀影如潮湧,這說明人們都一個英雄情結,或崇尚英雄,或夢想自己當英雄。
企業也有英雄,有創業的英雄、有力挽狂瀾的英雄、有變革的英雄、有銷售天才的英雄,有創新的英雄,有如同先知的英雄,仔細留意與發掘,企業英雄無處不在,只是人們太在意集體主義精神,而忽略了英雄的創造的價值。再者加上嫉妒心理與自以為是的性格,不敢承認英雄的貢獻,所以,才會覺得企業沒有什麼英雄。
這企業英雄需要企業方去塑造、去挖掘,然後用傳播的方式讓企業每個員工都家喻戶曉,最後掀起一般向英雄學習的高潮,以英雄為榮,以英雄為榜樣,那麼企業文化的影響力作用與耳染目熏的作用,會讓企業到處都是英雄。讓企業成為英雄文化主導的企業。英雄人物身上的閃光點就是企業文化的爆光點。
5、企業的儀式與慶典
宗教為什麼能夠吸引人們去信仰?第一是他們的價值觀,第二是他們的宗教儀式。企業要想像宗教那些讓人狂熱與崇拜,也要定時定期舉行莫種激動人心與調動員工信念的儀式,如歡迎儀式、培訓儀式、慶功儀式等等。有時還要舉行節日慶典什麼的。還要時還要舉辦勞動競賽等等。這些都是企業文化的外延表現與實質化。
6、企業的價值觀
企業的價值觀有很多,例如有的企業崇尚節儉,有的企業強調質量,有的企業以顧客為中心,有的企業主張團結,有的企業主張以人為本,還有的企業追求服務完美化,更有些企業始終如一創新等等,這些都是企業的價值觀。
有的企業價值觀比較單一,有的企業價值觀比較多。企業價值觀不單單只是口裡說,紙上寫,牆上貼,最重要的是在企業實際運營活動與商業活動中體現出來,在管理者與員工的一言一行、每一個細節中體現出來。
這些企業價值觀要深入人心,要共同認同與遵守,要把其奉為圭璧,要把其作為精神信仰,這樣企業文化的強大生命力必須會讓員工們齊心協力把企業搞得蒸蒸日上,飛黃騰達。
❼ 公司企業文化內容有哪些
企業文化包含:文化觀念、價值觀念、企業精神、道德規范、行為准則、歷史傳統、企業制度、文化環境、企業產品等。其中價值觀是企業文化的核心。
1、價值觀是指企業內成員對某個事件或某種行為好與壞、善與惡、正確與錯誤、是否值得仿效的一致認識。
2、文化網路是指非正式的信息傳遞渠道,主要是傳播文化信息。
3、企業環境是指企業的性質、企業的經營方向、外部環境、企業的社會形象、與外界的聯系等方面。
相關內容解釋:
1、企業文化本質,是通過企業制度的嚴格執行衍生而成,制度上的強制或激勵最終促使群體產生某一行為自覺,這一群體的行為自覺便組成了企業文化。企業文化的本質在東堂策《企業文化一字解》中得到深刻印證,其中也詳細道出企業文化產生機理。
2、企業文化能賦予員工的榮譽感。每個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崗位,工作領域,多做貢獻,多出成績,多追求榮譽感。
3、企業文化能凝聚員工的歸屬感。企業文化的作用就是通過企業價值觀的提煉和傳播,讓一群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個夢想。
4、企業文化建設的內容主要包括物質層、行為層、制度層和精神層等四個層次的文化。學習型組織的塑造是企業文化建設的宗旨和追求的目標,從而構成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
❽ 企業的制度規范的行為文化包括哪些內容
企業制度文化主要包括領導體制、組織機構和管理制度三個方面。
1.企業領導體制
企業領導體制的產生、發展、變化,是企業生產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文化進步的產物。企業組織結構,是企業文化的載體。包括正式組織結構和非正式組織。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管理時所制定的、起規范保證作用的各項規定或條例。上述三者,構成企業的制度文化。
企業領導體制是企業領導方式、領導結構、領導制度的總稱,其中主要是領導制度。企業的領導制度,受生產力和文化的雙重製約,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文化的進步,就會產生與之相適應的領導體制。不同歷史時期的企業領導體制,反映著不同的企業文化。在企業制度文化中,領導體制影響著企業組織結構的設置,制約著企業管理的各個方面。所以,企業領導體制是企業制度文化的核心內容。卓越的企業家就應當善於建立統一、協調、通常的企業制度文化,特別是統一、協調、通常的企業領導體制。
2.企業組織機構
企業組織機構,是指企業為了有效實現企業目標而籌劃建立的企業內部各組成部分及其關系。如果把企業視為一個生物有機體,那麼組織機構就是這個有機體的骨骼。因此,組織機構是否適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的要求,對企業生存和發展有很大的影響。不同的企業文化,有著不同的組織機構。影響企業組織機構的不僅是企業制度文化中的領導體制,而且,企業文化中的企業環境、企業目標、企業生產技術及企業員工的思想文化素質等也是重要因素。組織機構形式的選擇,必須有利於企業目標的實現。
在探討企業組織機構和企業組織文化的時候,我們應當意識到,企業的組織文化並不是完全獨立的,它與一定的民族文化傳統的深厚背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中國文化傳統中,一般不從個體方面看問題,而是把什麼都看成是一種有組織的結構。大到國家,小到個人,都有相應的管理網路和管理藝術。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修己,是自我管理;所為齊家、立業、治國平天下是家庭管理、企業管理、行政管理、教化管理。修身和安人是相互溝通的。
3.企業管理制度
企業管理制度是企業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產管理實踐活動中制定的各種帶有強制性義務,並能保障一定權利的各項規定或條例,包括企業的人事制度、生產管理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一切規章制度。企業管理制度是實現企業目標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為職工行為規范的模式,能使職工個人的活動得以合理進行,同時又成為維護職工共同利益的一種強制手段。因此,企業各項管理制度,是企業進行正常的生產經營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證。優秀企業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學、完善、實用的管理方式的體現。 企業制度文化的性質
1.企業制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產物,它必須適應精神文化的要求。人們總是在一定的價值觀知道下去完善和改革企業各項制度的,企業的組織機構如果不與企業目標的要求相適應,企業目標就無法實現。卓越的企業總是經常用適應企業目標的企業組織結構去迎接未來,從而在競爭中獲勝。
2.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礎和載體,並對企業精神文化起反作用。一定的企業制度的建立,又影響人們選擇新的價值觀念,成為新的精神文化的基礎。企業文化總是沿著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新的精神文化的軌跡不斷發展、豐富和提高。
3.物質文化是制度文化的存在前提,一定的物質文化之能產生與之相適應的制度文化。企業的組織機構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最重要方法之一。如果企業組織結構不先進,那麼無論怎樣試圖調整,這個管理機構的活動也不能得到預期的效果。相反,有科學根據的組織結構,在減少與管理有關的消耗的同時,能為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可靠性和應變能力,創造出十分有利的條件。因此,這些組織結構的質量及其各部分的相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能否及時的履行管理職能。正確處理企業制度文化和其他企業文化的關系,對於提高企業管理的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
4.管理組織結構直接依賴於企業規模的大小,生產經營的復雜程度和管理職能的特點,使管理組織結構盡可能有助於實現由相應的單位和在各項制度規定中固定下來的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完全能夠構造一個所有管理功能相互聯系的正式模型以及與其相適應的企業制度文化,並可以大大提高管理的效率。
5.現代化的生產設備要求形成一套現代化的管理制度,制度文化還要隨著物質文化的變化而變化。企業勞動環境和生產的產品發生了變化,企業的組織結構就必須做出相應的變化,否則就不能發揮其應有的效能。制度文化是物質文化建設的保證,沒有嚴格的崗位責任制和科學的操作規程等一系列制度的約束,任何企業是不可能生產出優質產品的。
6.企業制度文化也是企業行為文化得以貫徹的保證。同企業職工生產、學習、娛樂、生活等方面直接發生聯系的行為文化建設得如何,企業經營作風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嚴謹,精神風貌是否高昂、人際關系是否和諧、職工文明程度是否得到提高等,無不與制度文化的保障作用有關。
根據科學原理構建的企業組織結構具有能夠保證系統高效率的發揮作用並使系統得到發展的潛力。那些在自身運動中已經落後了的,已經多少覺察到不能滿足管理對象需要的組織結構則可能成為系統的嚴重障礙。為了保證企業運營各子系統經常保持協調一致,必需經常改變組織機構以適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