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文化怎麼解釋

文化怎麼解釋

發布時間:2022-06-24 11:09:07

A. 什麼是文化的定義

文化,就像一個宇宙、包羅萬象,又像一個國家的總理衙門、任何款項都得由她約束、管制。

其實文化沒有定義,也沒法定義。因為她包括廣大,如政治、經濟、歷史、地理、精神、藝術、哲學、科學、物質、價值、信念、道德以及流行時尚、衣食住行、風土人情、傳統習俗、詩詞歌賦等等、等等,通通屬於文化范圍。

「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易經》中的一段話,具說文化一詞就由此演變而來。

文化是一種概念,是一種內涵,是一種社會現象。給文化下一個精準的定義確是相當困難的。但是可以大至歸納為兩種,一種是傳承文化,一種是外來文化。傳承文化,是一個民族經歷幾千年傳統下來的文化,就像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特色,一向是謙遜含蓄,道德歸范,內斂和氣,樸素而莊重,和諧而美好。還有比如明天的端午節等等,這都是傳統文化。而外來文化,是一個民族在時代演變過程中融進、吸收的其它民族文化特徵的結果。比如說絲綢之路,玄藏取經,鑒真東渡等等。

文化是通過不斷學習、進步、創新而獲得的內容。

她是發展的、是無形的,也是可以共享的。就像這篇文章,願意與大家分享文化帶來的樂趣。

B. 文化的定義是什麼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 wén huà ]

基本解釋

1.考古學上指同一歷史時期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

2.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3.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

引證解釋:

1.文治教化。

漢 劉向 《說苑·指武》:「凡武之興,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

2.指運用文字的能力及具有的書本知識。

洪深 《電影戲劇表演術》第二章:「因為現代的人所過的不只是一個自然人的生活,他也是一個有文化的人的生活。」

3.人們在社會歷史實踐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教育、科學、文藝等。

毛澤東 《新民主主義論》三:「一定的文化(當作觀念形態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的反映,又給予偉大影響和作用於一定社會的政治和經濟。」

4.考古學用語。

指同一歷史時期的不依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同樣的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拓展資料

1,老師我們文化的指導者,就是有了他們的付出才使的我們的祖國燦爛輝煌。

2,書不僅是生活,而且是現在、過去和未來文化生活的源泉。

3,利益是執行的源動力,企業文化是執行的持續動力。

4,我愛中國固因他是我的祖國,而尤因他是有那種可敬愛的文化的國家。

5,經營的九十八是人心,品牌的九十八是文化,矛盾的九十八來自誤會,資源的九十八靠整合。

C. 什麼叫做文化

文化的定義:文化是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文化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

文化是智慧群族的一切群族社會現象與群族內在精神的既有,傳承,創造,發展的總和。

(3)文化怎麼解釋擴展閱讀

文化的作用

(1)整合。文化的整合功能是指它對於協調群體成員的行動所發揮的作用。

社會群體中不同的成員都是獨特的行動者,他們基於自己的需要、根據對情景的判斷和理解採取行動。文化是他們之間溝通的中介,如果他們能夠共享文化,那麼他們就能夠有效地溝通,消除隔閡、促成合作。

(2)導向。文化的導向功能是指文化可以為人們的行動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

通過共享文化,行動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種行為在對方看來是適宜的、可以引起積極回應的,並傾向於選擇有效的行動,這就是文化對行為的導向作用。

(3)維持秩序。文化是人們以往共同生活經驗的積累,是人們通過比較和選擇認為是合理並被普遍接受的東西。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就意味著某種價值觀和行為規范的被認可和被遵從,這也意味著某種秩序的形成。

(4)傳續。從世代的角度看,如果文化能向新的世代流傳,即下一代也認同、共享上一代的文化,那麼,文化就有了傳續功能。

D. 文化的含義是什麼

文化是一個群體(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民族、企業、家庭)在一定時期內形成的思想、理念、行為、風俗、習慣、代表人物,及由這個群體整體意識所輻射出來的一切活動。傳統意義上所說的,一個人有或者沒有文化,是指他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後者是狹義的解釋,前者是廣義的解釋。另有人以此為名。
廣義:人類作用於自然界和社會的成果的總和,包括一切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 狹義:指意識形態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 文化是人類生活的反映,活動的記錄,歷史的積沉,是人們對生活的需要和要求、理想和願望,是人們的高級精神生活。是人們認識自然,思考自己,是人精神得以承托的框架。她包含了一定的思想和理論,是人們對倫理、道德和秩序的認定與遵循,是人們生活生存的方式方法與准則。思想和理論是文化的核心、靈魂,沒有思想和理論的文化是不存在的。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有一種思想和理論,生存的方式和方法。需要是現實,理想是嚮往,願望是想得到的,要求是必須做到的。 廣義文化與狹義文化 1 、對文化的結構解剖,有兩分說,即分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有三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精神三層次;有四層次說,即分為物質、制度、風俗習慣、思想與價值。有六大子系統說,即物質、社會關系、精神、藝術、語言符號、風俗習慣等。 2 、廣義的文化,著眼於人類與一般動物,人類社會與自然界的本質區別,著眼於人類卓立於自然的獨特的生存方式,其涵蓋面非常廣泛,所以又被稱為大文化。 3 、廣義的文化包括四個層次:一是物態文化層,由物化的知識力量構成,是人的物質生產活動及其產品的總和,是可感知的、具有物質實體的文化事物。二是制度文化層,由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建立的各種社會規范構成。包括社會經濟制度婚姻制度、家族制度、政治法律制度、家族、民族、國家、經濟、政治、宗教社團、教育、科技、藝術組織等。三是行為文化層,以民風民俗形態出現,見之於日常起居動作之中,具有鮮明的民族、地域特色。四是心態文化層,由人類社會實踐和意識活動中經過長期蘊育而形成的價值觀念、審美情趣、思維方式等構成,是文化的核心部分。 4 、心態文化層可細分為社會心理和社會意識形態兩個層次。 5 、社會心理是人們日常的精神狀態和思想面貌,是尚未經過理論加工和藝術升華的流行的大眾心態,諸如人們的要求、願望、情緒等。 6 、社會意識形態是指經過系統加工的社會意識,往往經由文化專家的理論歸納、邏輯整理、藝術完善、並以著作、藝術作品等物化形態固定下來並跨時空傳播。 7 、根據與社會存在關系的疏密程度,可將社會意識形態區分為基層意識形態和高層意識形態,前者包括政治理論、法權觀念等,後者包括哲學、文學、藝術、宗教等。 8 、基層意識形態與社會存在保持著密切聯系,是經濟基礎的集中體現,但它的產生和發展仍然要經過社會心理這一中間環節起作用;高層意識形態是更高的更遠離物質經濟基礎的意識形態,具有較強的獨立性,但它與社會存在之間的中介是社會心理和基層意識形態。 9 、狹義的文化排除人類社會-歷史生活中關於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的部分,專注於精神創造活動及其結果,主要是心態文化,又稱「小文化」。 10、1871年,英國文化學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提出了狹義文化的早期經典界說,即文化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和任何人作為一名社會成員而獲得的能力和習慣在內的復雜整體。 文化有兩種,一種是生產文化,一種是精神文化。科技文化是生產文化,生活思想文化是精神文化。任何文化都是為生活所用,沒有不為生活所用的文化。任何一種文化都包含了一種生活生存的理論和方式,理念和認識。 在社會生活中,人們形成了共同的認識,理念和思想,遵循著一定的規則,規范和秩序,這就是文化。 來源於《中國文化概論》大綱緒論部分。 文化就是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現象和氛圍。 根據人們探討某個事物人數的多寡則可以把文化分成大文化和小文化。即: 相對於其他文化,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人數多的現象和氛圍就是大文化;而人們關注、探討感興趣事物的人數少的現象和氛圍就是小文化。——摘自中國幸福學研究 文化是人類群體創造並共同享有的物質實體、價值觀念、意義體系和行為方式,是人類群體的整個生活狀態。政化(即不同時期的執政者倡導的文化)是文化和先導,有什麼樣的政化,就有什麼樣的文化。 這個定義揭示了幾個方面的內容: (1)文化是人類群體整個的生活方式和生活過程。主要成分是符號、價值和意義、社會規范。符號是指能夠傳遞事物信息的一種標志,它在生活中代表一定的信息或意義。文化的存在取決於人類創造、使用符號的能力。價值觀是人們評判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與行為的標准,決定著社會中人們共有的區分是非的判斷力。社會規范是特定環境下的行動指南,它影響著人們的心理、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行動。 (2)文化的內隱部分為價值觀和意義系統,起外顯形態為各種符號,這些符號主要體現為物質實體和行為方式。 (3)對整個人類來說文化是人的創造物,對於特定時間和空間的人而言,文化則是主要體現為既有的生存和發展框架。 (4)文化隨著人類的群體的范圍劃分不同而體現出差異。 ——選自 《社會學教程》 易益典 《現代漢語詞典》上的解釋: wén huà 1.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 2.考古學用語,指同一個歷史時期的不易分布地點為轉移的遺跡、遺物的綜合體。同樣的工具、用具、製造技術等是同一種文化的特徵,如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3.運用文字的能力及一般知識:學習文化、文化水平。

E. 文化怎麼解釋

文化怎麼解釋?

文化(Culture)意思是栽培、教養。文化一詞先是指個體的向善及有教養,而後指民族願望或理想的實現。正是文化,才使得我們與我們的近親區別開來進化為人類。
文化是人類強有力的生存工具,但又是一種非常脆弱的現象。現在,多數採用的文化定義是:廣義的文化是人類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一切非純自然的東西都可稱為文化。狹義的文化是僅指精神財富,包括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道德情操、學術思想、文學藝術、科學技術、各種制度等。在漢語系統中,「文化」的本義就是「以文教化」,它表示對人知識的學習、性情的陶冶、品德的教養等,本屬精神領域的范疇,比如,「沒文化,真可怕」,「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他是文化人」等語境中含義。而隨著時間的流變和空間的差異,現在「文化」已成為一個內涵豐富、外延寬廣的多維概念。比如,服裝文化、酒文化、茶文化、飲食文化,青銅文化等。
文化是無形的,就像靈魂、生命、智慧一樣是我們非常熟悉的一個存在和能量,但是由於它無形,所以只有附著在一個物體上,或者通過直觀的現象表現出來,人們才能感知它。這點給人們的表述帶來了難度。因此,我們就要通過一些「文化」的用詞語境,來理解文化的含義。這也是我們理解某些詞語的通常方法。結合語境,服裝文化、飲食文化、酒文化、茶文化、節日文化等,就可以理解為是穿衣習慣、飲食習慣、喝酒習慣、節日風俗等。從語境中來理解,文化實際上就可以理解為是做事的習慣方式,習慣做法,就是習慣怎麼做。
我認為文化是:
1.文化是傳統,是習慣,而非一時一刻的做法。文化是長時間形成、積淀並傳承下來的。 2.文化與文化之間是有差異的,文化差異的實質就是習慣做法不同。首先是,由於不同群體所處環境不同和面臨需要解決的問題不同,解決問題的做法也必須不同。例如處在熱帶的人需要減暑,而處在寒帶的人需要保溫,他們的服裝文化就會出現極大的差異;其次是,對於同一個問題也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解決方法。以婚禮儀式為例,不同民族、不同國家的做法差異就很大,所以文化一定是多元的。
3.文化是習以為常的,是不自覺的。如同人呼吸氧氣一樣,只有在人們缺氧時,才會突然感到氧氣的重要。我們對於自己的文化的許多方面都視為當然,只是在與異文化接觸時,才會感到自己文化的獨特之處。
4.文化是人們行動的指南,具有強大的動力。文化可比作是心靈的軟體,也就是說文化支配著人的行為。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是我們的文化所規定的。我們的衣食住行無一不是在一定的文化約束之中。例如:為什麼中國人過年的時候,無論怎樣辛苦,都要回家和家人團聚?——這就是文化的強大動力。
5.進入不同的群體,我們要符合群體文化,才能好好生存。作為個體從一種文化進入到另一種文化如果想要融入,那就需要主動適應,就要按照習慣做事。即通常所說的 「入鄉隨俗」。 6.群體中的領導者對群體文化有強大的示範和引領的作用。古有「母儀天下」之詞,說的就是皇後是天下女人之表率、典範。領導者的表率和典範,它象無聲的命令影響著帶動著整個群體。

F. 文化一詞的解釋

文化是指:
人類社會相對於經濟、政治而言的精神活動及其產物,分為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

教育、科學、藝術皆屬廣義的文化,而政治、經濟與文化相互關聯、相互作用。
實際給文化下一個准確的定義,非常困難。對文化這個概念的解讀,人類也一直眾說不一。

詞源

《易經》賁卦彖傳:「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閱讀全文

與文化怎麼解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