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如何發展

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如何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14 21:38:22

A. 結合你所了解的廣西民族文化,談談如何使廣西民族文化」壯「起來

就是在建設中納入廣西少數民族的文化特色,比如壯民族的銅鼓、綉球、壯錦等等。

B. 廣西適合發展什麼文化特色為什麼

旅遊和特色節

C. 少數民族文化發展對策

少數民族傳統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共有的精神財富,保護和發展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對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數民族的傳統文化可以促進新文化的創造 作為原生態的傳統文化。
它在創建新文化的過程中,具有著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來的少數民族基因庫,為新藝術的創作提供了前提條件。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發展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一、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新中國成立60年來,尤其是改革開放30年來,少數民族的傳統文化保護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健康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國家的支持下,朝鮮族農樂舞成功被列入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二、保護和利用相結合,對於保護和傳承少數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在深入調查、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進行保護。要研究科學、有效的保護技術與方法,否則會因為保護不當而遭受損失。實施整體保護原則,對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自身及生存空間兩個層面實施全方位保護。
三、多樣性與同一性並重 博物館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地區歷史文化和現代文明的形象代表。民族博物館是社會主義文化和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增強民族團結、弘揚民族文化、提高群眾科學文化素質和思想道德水平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少數民族地區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既具有建立民族博物館的巨大優勢,同時也承擔著搶救民族文化、保護民族文化的歷史責任,在民族地區建設博物館勢在必行

D. 我們要如何提升少數民族文化,從那個方面入手

中華民族是一個56個民族的大家庭,然而,因為漢族人口居多以及歷史的源遠流長,以漢族統治為正統王朝,因此,漢民族的文化被很多人知曉,國家以及社會層面的人也格外的重視。而外國對我國文化學習更多的則是漢民族文化。我們要提升少數民族文化的影響力是志在必得的事情。我覺得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我們應該出眾理解他們的文化,並且促進他們將文化傳承下去。

少數民族也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因為他們自己值得尊敬,讓人學習的民族文化。因為歷史的問題以及人口的稀少,他們的文化在這個世界上並不那麼的強有力,我們要提升少數民族的文化,就得首先從我們自己身上做起,我們來尊重少數民族的的話,再來學習他們的文化,最後我們一起傳承。中華民族是56個民族的集合體,56個民族的都應該齊頭並進,都一起欣欣向榮。

E.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業取得巨大進步的原因

廣西壯族自治區民族事業取得巨大進步,是因為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廣西壯族自治區的少數民族,取得了。政治經濟文化民俗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和進度

F. 談談如何讓廣西民族文化「壯」起來、精神文明「美」起來

筆者認為,如何讓廣西民族文化「壯」起來、精神文明「美」起來,其實就是如何讓廣西的經濟發展起來。因為只有廣西的經濟真正的發展起來了,廣西的民族文化才會真正的「壯」起來、精神文明才會真正的「美」起來。那麼廣西的經濟要如何才能發展起來呢?筆者認為應該實行如下幾個主要措施:

由此可見,廣西各地級市之間是發展得極不均衡,在「強首府」政策的實施之下,首府南寧是強了,但是南寧市以外的地級市卻大部分都太弱了。廣西應該在實施「強首府」政策之餘,還要重視南寧市以外的地級市的發展,重視桂東、桂西、桂南、桂北地區的發展。只有廣西各大地區、各大地級市都能得到均衡的發展,廣西的經濟才會得到大力的發展,廣西的民族文化才會真正的「壯」起來、精神文明才會真正的「美」起來!

G. 廣西北部灣經濟區建設對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北部灣經濟圈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開發研究

前言
從2005 年起, 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全面啟動, 中越兩國共同打造的「兩廊一圈」將成為推動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一個重要的戰略性舉措。在「兩廊一圈」的框架內, 環北部灣蘊涵著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目前, 環北部灣旅遊圈廣西區內已開發了許多濱海海洋、沙灘健身運動旅遊、歷史遺跡旅遊、民族風情游等旅遊產品。本文擬在對環北部灣經濟圈內廣西少數民族文化資源調查研究的基礎上, 提出了開發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的一些策略。
一、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旅遊資源概況

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區域內主要分布著壯族、瑤族和京族。邕寧、大新、龍州、那坡、靖西、憑祥、上思等縣市是壯族聚居地, 壯族人口約占總人口的90% 以上。京族是我國56 個民族人口最少的少數民族之一,現有人口1. 9 萬。主要分布在北部灣的「京族三島」——巫頭、萬尾、山心。京族三島與越南隔海相望,京族與越南的主體民族京族(越族) 是跨境而居的同源民族。瑤族散居在防城港的十萬山區各鄉鎮。環北部灣經濟圈廣西區域內少數民族風情濃郁, 包含了許多有價值的可開發的特色民族文化旅遊資源, 如: 建築文化、服飾飲食、節慶活動、民間工藝、歌舞藝術等。

(一) 建築文化
壯族民居多為「干欄式」建築, 有的建成望樓、排樓或曬台等, 結構合理、實用, 適合南方炎熱多雨的氣候環境特點。瑤族房屋多為「干欄壘」屋, 雖然簡陋, 但大多依山就勢, 因地制宜。京族的傳統住房是「欄柵屋」。「欄柵屋」保留了百越「干闌」式建築的遺風。「哈亭」是京家人的又一道風景線, 它不僅供奉全村人最為崇拜的神祗, 以及每個家族的祖先牌位, 而且京族人最為隆重的傳統節日——哈節也在這里舉行。

(二) 飲食文化
壯族的竹筒飯、生菜包飯、五色糯米飯飲譽區內外; 京族的鯰汁色澤澄黃, 味道鮮美, 是京家人每天不離的上等調味品, 暢銷東南亞諸國, 收入可觀, 山心村素有「鯰汁之鄉」的美譽。

(三) 服飾文化
壯族男子上著對襟無領短衣, 下穿寬腿褲, 頭纏長巾; 女子上著無領綉花邊短衣, 下穿長褲, 外系鑲白底花邊兜裙, 頭扎綉花巾。壯族男子的尖口翹頭純色綉花鞋、女子的「紐耳鞋」以及男女通行的木板鞋等,均頗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京族服飾有其別具一格的獨特美感, 上著對襟無領短上衣, 下著黑色或褐色的寬松式長褲。瑤族婦女配帶的耳環、手鐲、銀牌也獨具民族特色。

(四) 節日文化
壯族三月三歌節是壯族人民盛大的傳統節日, 每年農歷的三月初三, 方圓數百里的男女青年都身穿節日盛裝, 雲集一方, 對唱山歌。在三月三歌節上, 要舉行搭彩棚、擺歌台、拋綉球、碰紅蛋、擇佳偶、放花炮等活動。京族的哈節是京族人民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熱鬧的傳統節日之一。「哈」或「唱哈」, 京語即唱歌之意, 哈節就是歌節, 哈節在「哈亭」內舉行。哈節的具體日期因地而異。萬尾、巫頭兩地在農歷六月初十, 山心是八月初十。節期一般為3 天, 通宵達旦, 娛神娛人。過哈節時, 村子裡男女老少穿著一新, 聚集在哈亭舉行迎神、祭祖、唱哈等一系列活動。瑤族盤王節是瑤族人民紀念祖先的盛大傳統節日。瑤族崇奉「盤王」或「盤古王」為本民族始祖。每年農歷十月十六日節日期間舉辦物資交流、商品展銷及各項文體表演競技活動, 觀者雲集, 盛況空前。

H. 如何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和文化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迅速、中西部地區則由於各種因素發展緩慢,其中西部地區的經濟發展與東部相比差距更大。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則多數居住在較為偏遠、自然環境相對比較復雜的西部地區。像貴州的岩溶山區和高寒山區,甘肅和內蒙古的沙漠化地區等。在這些偏遠的地區,信息滯後,自然條件差,經濟基礎薄弱,經濟發展難度較大,較為貧窮落後。但是凡事都有好壞兩方面的因素,少數民族雖然地處偏遠,但是偏遠的地理環境也使得他們居住的自然環境保護的較好,人文自然旅遊資源豐富多彩,自然資源豐富,有待開發,發展潛力巨大。如何根據少數民族自身特點,加快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方面。
豐富的文化底蘊,美味的特色食品,優美的自然風景,瑰麗的民族傳說,照理說這應該是一個比較發達的地區,但是位於貴州省的平正仡佬族卻十分的貧困,沒有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沒有便捷的交通環境,人均收入少,這就是少數民族的地區普遍存在的情況。平正仡佬族鄉位於貴州省遵義縣西北邊錘,據歷史名城遵義70公里;是全國建制最早且至今冠名單一的仡佬族鄉,有中國仡佬族第一鄉之稱。平正仡佬族鄉的少數民族主要有仡佬族、苗族、彝族等,其中仡佬族佔得比重最大。
一、現狀及面臨問題
(一)現狀
平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有著豐富的石灰石、鐵礦等礦產資源;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籽、茶葉、油桐等。由於遠離較發達的中心城鎮,其民族文化及民族生活習俗、民族建築等保存相對完好。仡佬族傳統民居、民風民俗、傳統菜餚、干壁仡佬懸棺、李村「天奇溶洞」、盤龍山踏腳寺、天寶山佛教文化、黑腳崖紅軍洞及瀑布群、盤水河風光、千年銀杏等旅遊景點也令人耳目一新。
平正仡佬族擁有獨特的民族文化,如春節前後有供粑迎送老祖、亮燈、初三拜樹及梓潼願燈;三月初三祭山、七月吃新節、九月初九煮酒節、十月仡佬節、等。本民族文化中的圖騰崇拜(竹王)與祭祀、語言、歌舞、服飾等有較完整的傳承記載。為了開發這些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遵義市計劃將平正仡佬族鄉規劃為仡佬族文化村寨旅遊示範點。平正仡佬族鄉地勢起伏大,山高坡陡,是典型的高海拔地區,依地勢特徵自然形成了大雜居、小聚居、分散居的人口分布特點。平正仡佬族鄉人均純收入只佔遵義縣平均人均純收入的50%,是典型的老、少、邊、窮鄉,於2003年列入貴州省100個重點扶貧鄉。
(二)存在問題:
1.惡劣的自然環境和落後的基礎條件制約著經濟發展:平正仡佬族鄉位於遵義縣西部,距遵義縣城100多公里,是全縣較為典型的貧困鄉鎮。該鄉團結村有210戶農戶,分別散居在方圓十幾公里的陡坡上,地理位置封閉且錯綜復雜,往往存在著地形的天然阻斷,地處偏遠,信息閉塞,山高地貧。而且,缺少中心城鎮的輻射帶動,各種封閉造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阻塞,加大了對該地區的建設難度。
2、基礎設施建設滯後:
(1)平正仡佬族鄉配套水利設施不完善,耕地石漠化嚴重,且耕層薄,跑水、跑肥、跑土嚴重,各農作物的單產較低,農業機械化程度較低;
(2)學校文體活動設施和現代教學設施嚴重缺乏,學校師資嚴重不足,教育水平提高緩慢。而另一方面教育水平的落後同時也導致了他們思想觀念的守舊,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經濟的發展。;
(3)很多村的道路除通鄉公路和即將修建的高速公路外,全是泥石路面,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村民用不上自來水,電力設施不齊全,部分村莊仍未進行低壓線路改造。
3、科技水平與農業化水平較低:農業生產以傳統的糧食、油料種植為主,綠色食品生產、循環農業發展所需技術支撐能力不足,缺乏產後加工處理,無產業鏈,產品以自產自銷為主。村民勞動力文化程度低,接受新技術的難度大。大部分村莊缺乏集體經濟來源,所需經費基本上靠上級政府撥款。
二、解決措施
1、以仡佬文化、區位氣候為優勢,傾力打造黔北特色鄉村旅遊。

(1)竹文化自古以來便備受我國文人雅士的推崇,正所謂:梅蘭竹菊,花中四君子也。可見竹在人們心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貴州平正仡佬族鄉正是竹文化傳承的有力代表。可以打造其圖騰崇拜(竹王)的文化底蘊,藉助平正仡佬族鄉黑腳岩瀑布群、仡佬石頭城、盤水河風光、天奇洞、峽谷景緻、干溪溶洞和馬廠千年銀杏等景觀,大力挖掘獨特的民族語言文字、民族服飾、風俗習慣,一方面弘揚仡佬族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為旅遊開發提供良好的文化支撐。
(2)加大旅遊景區配套設施的建設,把鄉村旅館改造升級旅遊賓館:加大景區周圍的餐飲服務,並對本鄉的民眾進行導游知識的培訓,促進本鄉居民的文化水平的提高和就業,提高村民的收入水平。
(3)加大對旅遊景點的宣傳力度,藉助電視、網路等進行廣告宣傳。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應從本鄉的基層組織建設活動著手,積極爭取國家、省市支持,多渠道籌集資金。
(1)加強交通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開展「村村通」工程,改變鄉村道路的泥石路面狀況,完成以網路電話為主的通訊基站的建設。
(2)加大教育資金的投入: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只有加大教育水平,提高少數民族地區教育水平,才能為本民族的發展與未來奠定基礎。
(3)興建水庫,解決平正鄉缺水問題。為了本鄉的長遠發展,擬決定建一座水庫,請水利局的技術人員進行勘察設計,解決人畜飲水問題。
綜上所述:以平正仡佬族鄉為例,可知由於受社會、經濟、歷史和地理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發展速度滯緩。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少數民族教育水平,在最大化開發旅遊等文化資源的同時,努力維護好自己的生活環境等已經迫在眉睫。少數民族是我們大家庭的重要一員,俗話說:只有最平衡的木板才能走出最精彩的表演。我們只有把少數民族及其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建設好,平衡東西部、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差距,努力發展少數民族地區經濟,弘揚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少數民族精神,才能促進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I. 如何發展廣西少數民族文化

想要發展廣西少數民族文化最好的一種方法,我覺得就是大力的開發廣西的旅遊資源,現在國家也正在大力建設廣西,去廣西旅遊的人也非常的多,這也間接的帶動廣西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

J. 廣西少數民族的語言文字發展演化

廣西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漢族外,還有壯族、苗族、侗族、仫佬族、毛南族、回族、京族、彝族、水族、仡佬族共11個少數民族。這些民族,除回族以外,歷來以本民族語為主要交際工具。其中壯族、彝族、侗族、水族、苗族、京族、瑤族等都有自己的古文字,有些文字至今在民間流傳。

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貫徹民族團結和民族平等政策,尊重少數民族意願,幫助少數民族創制文字。廣西從50年代起,開展了大規模的壯語、瑤語等語言的調查研究,先後制訂了拉丁字母形式的《壯文方案》和《瑤文方案》,並在廣西壯族聚居地區和瑤族聚居地區進行推廣實驗。此外,進行文字推廣實驗的還有苗文(主要在融水苗族自治縣)和侗文(主要在三江侗族自治縣)。1957年11月29日,周恩來總理主持召開的政務院第63次全體會議批准了《壯文方案》(草案),並批准在壯族地區推行使用。

壯族是我國南部一個古老的民族,早在原始社會末期,奴隸社會初期就開始形成民族,並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形成自己的語言文字。唐宋時期,壯族民間開始出現了以分塊漢字構成的方塊壯字,又稱土俗字。雖然歷代統治者不予承認,但它卻是壯族民間用來記錄民族、故事、傳說等的一種工具,一直流傳到現在。新中國成立後,中央有關部門組成民族語言調查隊,會同廣西語言文字工作者,從1952年開始到壯族聚居的四十多個縣進行壯語方言調查,研究拼音壯文。1956年春,確定了以北部方言為基礎方言、以武鳴雙橋語音為標准語音、以拉丁字母為書寫符號的壯族文字方案。1957年11月,國務院批准了《壯文方案》。

四十年來壯語文事業的發展可分為兩個時期。一是從1955年實驗推行到「文革」前。這一時期壯文在壯族地區已有了廣泛的影響,壯族聚居的各地、市、縣建立了壯文推行工作機構,建立了區、地、市、縣壯文學校52所,先後培訓了40000多名壯文骨幹,參加學習壯文的群眾達290多萬人,出版壯文圖書250多種,發行1000多萬冊,為壯語文事業打下了一定的社會基礎和群眾基礎。二是自治區黨委於1980年5月決定恢復使用壯文至今的十幾年,這是壯語文事業不斷提高、發展的時期。自治區黨委明確提出「要積極穩步,有計劃、有步驟地在壯族地區農村、學校、機關逐步推行使用壯文」的方針和「搞好重點,逐步鋪開」的做法,壯語文工作走上了新的歷程:逐步恢復了壯語文工作領導機構和專業機構;壯文進學校工作納入大教育軌道,壯漢雙語文教學管理體系初步形成;壯語文的翻譯、出版、新聞、廣播、影視、古籍整理和學術研究、交流取得很大成績;各類壯語文專業人才不斷成長;壯語文工作進一步得到尊重和保障。

廣西的侗文推行實驗工作主要在三江侗族自治縣進行。三江位於廣西北部,與貴州、湖南兩省的侗區相連,侗族為該縣的主體民族。侗文試行始於1958年冬,當時三江縣民族語文學校先後辦過三期侗文班,培養學員120人。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貴州、湖南兩省先後恢復了侗文實驗推行工作。1987年10月,三江縣恢復侗文實驗推行工作。1987年冬至今,共辦侗文班44個,培訓1331人。1988年5月《廣西民族報》開辟了「侗文專欄」。
都安瑤族自治縣聚居著瑤、壯、漢、水、毛難、仫佬等13個民族,總人口62.5萬,其中瑤族人口135959人,佔全縣總人口的21.8%。都安的瑤族是「布努瑤」支系,也稱「東努」、「努努」(即「人」)。

1958年,在完成了全國瑤族語言普查的基礎上,語言學家和語文工作者創制了一套《瑤文方案》,但這套方案因種種原因而擱置。1982年7月,部分在京的瑤族學者和瑤族幹部根據瑤族地區發展需要,重新草創了一套以廣西金秀瑤族自治縣長洞鄉鎮中村的盤瑤勉話為標准音點、以勉方言為基礎方言、採用拉丁字母形式的《瑤文方案》。這套方案先後在廣西的金秀、田林、賀縣進行了教學實驗。根據實驗結果,1984年4月對《瑤文方案》進行了修訂。1985年中央民族學院民語系招收瑤語大專班,為瑤文實驗工作培養專門人才。1987年2月28日,自治區對瑤文推行使用問題做出決定:「繼續進行實驗,暫不推廣。」

環江毛難族自治縣位於廣西西北部。境內居住著12個民族,其中毛難族人口為55274人(全國毛難族人口71000人),佔全縣總人口的16.6%。毛難族有本民族的語言,毛難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水語支,與侗語、仡佬語、水語比較接近;沒有本民族的文字,通用漢文。

(2)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及信息處理情況

民族語言文字規范化、標准化方面,修訂了《壯文方案》、《壯文規范條例》(初稿)、《壯語文概要》,編寫、修訂出版了《漢壯詞彙》、《壯漢詞彙》、《壯語詞典》、《壯語新詞術語匯編》、《壯語方言土語音系》、《壯語通用詞與方言代表點詞彙對照匯編》等近二十種工具書,正在編纂的還有與美國世界少數民族語文研究院合作進行的大型工具書《壯漢詞典》。

信息處理方面,1990年12月,廣西區民族古籍辦公室與廣西科學院計算中心共同組成「古壯文課題組」,開始了「古壯文處理系統」的研製。1993年12月25日,「古壯文處理系統」在北京通過技術鑒定。目前,自治區民語委正在建立壯語文資料庫,把各種壯語資料匯集起來,按標准詞彙、方言詞彙、成語、諺語、俗語、新詞術語等儲存起來,便於根據不同用途來調取語文材料,並按需要進行分析。這項工作對壯語文的規范化、標准化和信息處理將會起到更大的促進作用
.

壯族
壯語

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雲南、廣東、湖南、貴州、四川等省區。以廣西最多。1990年人口1548萬。使用壯語,屬漢藏語系中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原稱僮語。主要分布於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和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分南部和北部兩個方言(每個方言又各分幾個土語)。北部方言分布很廣,使用人數占壯族人口的70%,北部方言無送氣聲母,南部方言有送氣聲母。壯語除單純聲母還有齶化、唇化聲母;有 6個母音韻母和9個韻尾。單母音韻母都是長母音,帶韻尾時有長短母音的對立。有6個舒聲調和2個促聲調,促音調往往又因母音長短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調值。壯語沒有詞形變化。詞序和虛詞是表達語法意義的主要手段。名詞的修飾語一般在名詞後面,只有數量修飾語(「—」除外)在被修飾語的前面,指示詞都在句子的最後面。句子中主語在謂語前面,賓語和補語都在動詞後面。在沒有正式通行的文字以前,壯族人使用一種類似漢字的方塊壯字來記錄民歌、人名和地名等,但這種方塊壯字沒有經過系統整理,各地不盡一致。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拼音文字,1981年修改後全部採用拉丁字母。

苗族
苗語屬漢藏語系苗瑤語族苗語支。由於長期輾轉遷徙,彼此離散隔絕,苗族中形成很多方言和土語。建國後,經過語言專家調查研究,把苗語分為東部(湘西)方言、中部(黔東)方言和西部川黔滇)方言。境內苗語屬西部方言的滇東北次方言。
苗語語匯豐富,隨著感情的變化,語調悠揚,拖腔較多,剛接觸苗族的外族人都感到苗語說中有唱。苗語詞彙中,同類物的詞彙含有一個共同的詞素,如蛇、蚯蚓、蟲等詞彙,都共用「逼」的詞素,即逼囊­——蛇,逼將——蚯蚓,逼剛——蟲;再如漢語的桃、李、梨、花椒等詞,用苗語表達則要加一個「果」作詞頭,即「果桃」、「果李」、「果梨」、「果花椒」。語法上,主語在謂語前,賓語在動詞謂語後;名詞受形容詞修飾時,形容詞的位置移到名詞後邊,如漢語說「黑牛」、「黃玉米」,苗語則說「牛黑」、「玉米黃」;定語和中心語倒置,如漢語說「書包」、「牛角」,苗語則說「包書」、「角牛」;稱謂與漢語也不同,如漢語的「公婆」、「父母」、「兄妹」、「夫妻」等稱呼,苗語則稱「婆公」、「婆母」、「母父」、「妹兄」、「妻夫」。
20世紀初,由英籍牧師與苗族、漢族知識分子根據苗族語言發音特點,設計了一套拼寫苗族滇東北次方言的字母,翻譯出版了《新約全書》和傳教用的小冊子。這種文字由一個大寫字母和小寫字母組成,大寫字母表示聲母,小寫字母表示韻母。1981年,雲南省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工作指導委員會、楚雄彝族自治州和昆明市的苗、漢專家學者、知識分子對老苗文進行改進完善。1984年設計製作苗文銅模,出版了《苗文掃盲試用課本》第一冊。祿勸參加編寫、雲南民族出版社出版的《苗文掃盲課本》第二冊、《苗文數學掃盲課本》第一冊已出版,並辦了兩期苗文師資培訓班。
境內苗族民間口頭文學有詩歌、歌謠、傳說、寓言、諺語以及機智人物故事和愛.情故事。音樂有聲樂、器樂。蘆笙舞是苗族人民最喜愛的舞蹈,舞蹈莊重、活潑奔放,舞蹈語匯形象、豐富,雜技性、技巧性較強,可以自吹自舞,也可以群舞。
麻紡、蠟染、挑花、刺綉是苗族婦女傳統的工藝。

侗族
侗族的語言文字
侗族有自己的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分南、北兩個方言。南、北兩個方言又各分三個土語區。侗語以侗文的標准音貴州榕江話為代表,聲母有32個,韻母有56個,聲調舒聲9個,促聲6個。由於聲調多,詞彙豐富,所以侗語是一種「富於音樂性的語言」。
過去,侗家人沒有與自己語言相適應的文字。1958年根據自願的原則,國家幫助侗族創造了文字。侗文採取了拉丁字母的形式,受到人民群眾的歡迎。侗文的產生,標志著侗族文化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侗文的推行,對促進侗族文化的發展起著積極作用。雖然,侗文從創制推行以來,其間經歷了曲折的道路,但是實踐證實,侗文對保存、繼續、發揚侗族傳統的優秀文化,學習漢語文,吸收先進民族的科學文化,都起著事半功倍的作用。

彝族
彝族文字
彝文,漢文史志稱它為文(字)、韙書;涼山彝族稱彝文為muosu-bburma,讀為「諾蘇(彝族)補瑪(文字)」,「補瑪」有文字之義,還有圖案、圖象之義。說明彝文起源於象形符號,在初創階段是象形表意文字 。
但近現代以來,涼山彝文已經演變成表音的音節文字了。一個彝文單字表示一個彝語音節,同這個字或音 同、音近的若干個字均可視為該音節的重文別體,都可用以表達語音相同、相近的詞或詞素。根據編成的涼山彝文字匯,涼山彝文共有18 000個,平均每個音節有15個字。這就是規范彝文推行前涼山彝文的實際性質和用法。
彝文在解放前的涼山彝族社會里一直得到經常的使用,表現在:一是彝文書寫的歷史文化和文學作品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二是彝文宗教祭奠經典一直在祭司畢摩中間世代傳授;三是民間書信等一直使用彝文;四是地方政府向彝民發布的布告、土司衙門對下的公文等一直使用彝文。
此外,英國傳教士曾在雲南、貴州兩省傳教期間創制了拉丁字母式的彝語拼音文字 ,翻譯出版了基督教聖經,在部分彝族信教徒中教學和流傳過。據說還有人創制過「漢文注音字母」式的彝文。這兩種所謂的彝文都未傳到涼山。
解放後,對彝語文的使用、研究和完善工作取得了非常大成績。在使用方面,從自治州(區)成立時開始,州政府即規定各級政權機關的名牌、布告、印章均採用彝、漢兩種文字同時使用。並把彝語文作為彝族農村必不可少的宣傳、工作語文。在研究方面,首先是由中科院和涼山彝語文工作者,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後,制定了涼山彝語拼音文字方案。繼之又在四川省民委彝文工作組的主持下,在搜集整理的基礎上,編制了彝文常用字表、彝文字匯。以後又對彝文常用字表進行修訂,形成了彝文規範字表,並進一步制訂了彝文規范方案,1980年經國務院批准,在涼山州和四川彝族地區推行。規范彝文推行後對彝區教育、新聞、出版、翻譯、文學事業起了明顯的促進作用。

水族的語言文字
水族語言

水族有自己的民族語言,水語是一種有聲調的單音節語言,音節組成跟漢語、拉薩藏語、壯語、苗語基本一致,句子的格式也和漢語相仿,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台語支。
分布在不同地區的水族,盡管在語音和詞彙上稍有差異,但都可以用水語交談,沒有障礙,不存在方言差別,只有少量不同土語。大致有三個土語區,即三洞土語、陽安土語和潘洞土語。
水語結構中,語言方面較為復雜,聲母有70多個,韻母有50多個,是壯侗語族中聲韻母較多的一個語種。
水語中的基本詞彙以單音節為主,非凡是最常用的核心詞彙,多數是單音節的,復音節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詞,數景較少。復合方式組成的固有詞合成詞,相當豐富。
水語的句子格局基本屬於「主語——述語——賓語」類型。這種句子,詞的秩序,水語跟漢語完全相同。只是表示修飾關系、領屬關系時,水語和漢語的詞序相反。如「布紅」、「樹大」、「家我」、「哥哥你」,還有指示詞、方位詞也顛倒,如「本書這」、「座山那」、「里家」、「上水」等等。數量名組合也有「倆他兄妹」等。
水族語法特點,一般都按詞的先後順序組成詞、片語和句子,名詞的修飾語除數量詞外,一般都放在名詞之後。句子一般主語在前,謂語在後,賓語和補語在動詞之後。
由於水、漢兩族人民長期交往,水語吸收了不少漢語借詞。漢語借詞來自不同的時代,因之有老借詞和新借詞之分。
南北朝(公元五世紀)以後,漢語中出現大批量詞,侗台語受漢語影響,也出現了量詞。較早的漢語借詞,一般都是日常生活、生產勞動、社會習俗等方面語詞。有的已成為水語的基本詞庫,能夠派生新詞。新的漢語借詞主要是1949年以後,吸收進來政治、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等方面的新詞術語。在雜居地區和城鎮,或趕場互市,社會交往越來越頻繁,文化教育的普及和提高,水族青年出生、上學都接觸漢族學校,學漢字說漢語,活動范圍不斷擴大,因此水族中能操漢語,以及其他民族語言的人,越來越多。語言詞彙也越加豐富。

水族文字

水族有自己的古老文字,水語稱為「泐雖」(le Suì)le即字、書,Suì即水族。意思是水字、水書。水書有400多個單字。是水族先民創造的固有文化,流傳至今,成為研究水族社會歷史和哲學思想的重要資料。
水書造字主要為象形、會意、指事和假借四種,筆劃畫跡接近方塊漢字,而字體則兼有多種形式的非凡文字。以象形字佔多數,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徵,然後運用簡單的構圖來表示。由於水字沒有統一的刻本,沒有在政治、法律上形成統治地位,全憑手寫謄寫抄尋,轉輾傳抄,日子久了,流傳廣了,免不了產生不少變異,出現變體字和異體字,產生古體、今體和異體等不同字形。
水書
水書包括天干、地支、八卦、天象、時令節氣、鳥獸魚蟲、身體五官、率屬稱謂、數目方位等,這種文字在都勻和三都縣的地方誌中都有記載。形態十分古老,酷似殷商甲骨文、全文,又似古籀小篆,有的則認為出自易經、洛書,有的則認為由漢象形字演供而來。
早期抄本中的水文,用竹尖蘸墨汁書寫,近時抄本已用毛筆書寫,有的是圖畫象形,有些是楷書的顛倒、斜置或反寫。有的鬼師們還專寫一些保密文字,被稱為「反書」和「秘字」。

與廣西少數民族文化如何發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28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30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928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409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36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62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80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945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30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04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19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76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67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87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64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38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47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582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20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