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文化傳統 > 長沙傳統文化在哪裡欣賞

長沙傳統文化在哪裡欣賞

發布時間:2022-06-24 16:46:11

A. 端午節怎麼過 長沙端午節去哪裡 長沙端午節旅遊攻略

端午節習俗
地域不同習俗上有所差異,但吃粽子、賽龍舟是最主流的習俗,另外端午節喝雄黃酒、掛蒿草、艾葉等辟邪驅毒也是大部分地區人們的習俗。
長沙端午節去哪裡
既然是傳統節日當然端午節旅遊主題上選是感受數千年民族傳統節日文化,與此同時乘難得的假日遊山玩水,欣賞祖國大地大好河山的美麗風光,放飛心情,端午節也可以過得相當充實。
感受千年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篇
長沙端午節去哪裡?端午節是中華名族傳統節日,對於國人來說也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節日之一,這或許是去感受千年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的最好的機會,各地別具特色的端午節活動、美食能夠讓我們體驗傳統節日文化的魅力,屈原投江地湖南汨羅、屈原家鄉湖北秭歸的端午節紀念屈原文化更重,一路追尋歷史偉大愛國詩人屈原足跡是最佳的長沙端午節旅遊去處。

B. 長沙的歷史文化街區有哪些都在什麼位置

太平街古老長沙一縮影。自戰國時期長沙有城池開始,太平街就是古城的核心地帶,歷經2000多年沒有改變。長沙目前能見到最早的志書明嘉靖《長沙府志》和最早的城區地圖清嘉慶《善化縣城圖》記述和描繪的太平街地段的街巷名和走向,與今日太平街毫無二致。在今日長沙城區,能像太平街一樣完整窺視古代街巷格局的地段已經鳳毛麟角,太平街可謂是長沙古城的一個縮影。太平街歷史文化街區,位於湘江東岸的解放路口至五一大道路口一帶,以太平街為軸線,西側的街巷有金線街、孚嘉巷、馬家巷等;東側的街巷有太傅里、江寧里和西牌樓等。太平街一帶自古為人文薈萃和商業繁華之區。清代地方政府為方便貨物和居民出入城,在小西門和大西門之間新開一太平門,太平街由此得名。街區內,小青瓦、坡屋頂、白瓦脊、封火牆、木門窗,是這一帶民居和店鋪的共同特色。老式公館則保留了較為原始的石庫門、青磚牆、天井四合院、回樓護欄等傳統格局。太平街地區較好體現了長沙歷史文脈和特色,街區內歷史文化遺存也有很多亮點:賈誼故居、李富春故居坐落當地;辛亥革命時的共進會、四區社、湖南體育會和體育學堂舊址分布太平街兩廂;明吉王府西牌樓舊址有跡可尋,王府大石礎、琉璃瓦等構件已獲妥善保存;清代至民國眾多長沙老字型大小遺址尚存,其中有名的包括:朱昌琳開設的乾益升糧棧、長沙四大茶館中的洞庭春茶館、利生鹽號、楊泰隆釘子鋪、老通義油漆鋪等。 潮宗街:百年長沙之起源。潮宗街曾經是長沙最有名的麻石街。清雍正年間始鋪麻石路,歷史上曾進行過路面改造。清長沙縣署位於此地,1914年湘雅醫學專門學校在這條街上創辦,1920年毛澤東等人創辦的文化書社也設立於此。可以說,這條街折射了長沙近現代的發展歷史,較典型地反映了長沙百年來的歷史文化。潮宗街曾直通原潮宗門,為舊時長沙米廠、糧行集中地。歷史上,當地居民多以挑腳、賣河水為生,是舊時長沙有名的貧民區。該歷史文化街區北起北站路、南至中山路、東毗蔡鍔路、西臨湘江大道。區內現存中共湖南省工委舊址、李覺公館、長沙天主教堂、基督教永恆堂、基督教聖公會禮拜堂、中山亭、樂誠堂、文化書社、三座亭等文物和近現代建築。 坡子街:傳統民居正在消逝。正在融入現代都市的百年老街坡子街,現在已經變成了美食一條街了,在黃興路步行街附近。 化龍池: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化龍池歷史文化街區位於芙蓉區中南部,南起都正街、晏家塘,北至東牌樓、藩後街,東起建湘路,西止於黃興南路。一俟人民西路拉通,化龍池街區將封存於史冊。該街區現存有程潛公館、修業學校舊址、瀏城橋楚墓舊址、聚福井、福建會館等歷史遺存。其中程潛公館、南陽街基督教堂保存較好,福建會館有較大改變,聚福井已廢除。清光緒《善化縣志》載:化龍池所在地原名玉帶街,曾為長沙舊城八大公溝之一。萬曆四十年(1612年)善化知縣唐源在學宮屏牆外橫開一渠,橋曰三元,街曰鰲背,池曰化龍。民間傳說此處有口井,井中有條孽龍托夢給此街一鐵匠:不日將重現龍身東歸大海,屆時長沙汪洋一片。鐵匠決心舍己為公,成功將燒熔的一大桶滾燙鐵水倒向井裡。結果,井邊受熱下陷,鐵匠隨鐵水落入井下,孽龍被鐵水澆鑄喪命,鐵匠也英勇獻身。後來井塌處衍生一口小塘,人們為懷念鐵匠,將該塘取名化龍池。舊時,化龍池為油鞋店集中地,清代著名書法家何紹基曾寓居此地。 雖然大部分是拷貝來的,但是是精心收集的,希望對你有幫助!

C.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舉例說明,說清楚,100字左右,打得好的採納!!

長沙湘劇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高腔、崑腔、彈腔、低牌子在長沙地區匯合後,與長沙鄉土語言、民間音樂相結合,逐漸形成了具有"高"(高腔)、"低"(低牌子)、"昆"(崑曲)、"亂"(亂彈)四大聲腔,唱白用中州韻長沙官話的地方大戲--長沙湘劇。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抗日戰爭時期經田漢、洪深、歐陽予倩等改革直至1949年以後的發展與革新,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此外還整理了《拜月記》、《追魚記》、《金丸記》、《百花公主》等一批優秀傳統劇目,創作了現代戲《山鄉巨變》、《湘潮》、《園丁之歌》、《布衣毛潤芝》等。其中《布衣毛潤芝》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拜月記》、《園丁之歌》等被攝製成舞台藝術片在全國放映。

長沙花鼓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以表演"三小"(小生、小旦、小丑)戲為特色,反映民間生活為主,多以生產勞動、愛情或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幽默詼諧,通俗易懂,富有濃厚的鄉土氣息。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參加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並獲獎。50年代《劉海砍樵》唱遍全國。1989年長沙市花鼓戲劇院重新整理改編的《海哥與九妹》赴日本演出,轟動東瀛。還有《小姑賢》、《討學錢》、《訪友》、《喜脈案》以及現代戲《姑嫂忙》、《打銅鑼》、《補鍋》、《中秋之夜》等,其中拍成電影藝術片的有《打銅鑼》、《補鍋》、《喜脈案》等。花鼓戲演員中還涌現了一批歌唱家如李谷一、張也等。【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正戲有《封神榜》、《岳飛傳》、《楊家將》等,雜戲有《五更勸夫》、《討學錢》等。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該劇1956年參加布加勒斯特第三屆木偶皮影節,獲最佳演出獎。還應邀赴蘇聯、法國、日本等10多個國家訪問演出,獲好評。木偶戲俗稱"木腦殼戲"。遠在漢代長沙就有木偶戲,至清代更為盛行。長沙木偶戲是"杖頭"木偶,擅長於表演傳統劇目,尤其是傳統喜劇。其表演特點是:操作穩重細膩,水袖和翎子功十分優美,丑角與小生尤有特色。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的《金鱗記》在1983年澳大利亞阿雷德市舉行的國際木偶藝術節上獲國際榮譽獎。

長沙古樂

【長沙古樂】清光緒至民國時,長沙有一"同善雅樂社",為民間古樂演奏社團,備有古樂器約數百件,專事雅樂演奏。1958年,長沙的民間藝人演奏了一支《西宮詞》,系全國發現的唐代諸宮調中至今尚存的惟一一種,而瀏陽古樂更飲譽中外。瀏陽古樂始創於清道光九年(1829),創始人為古樂家邱之NC13A。它熔歌、舞、禮、樂於一爐,演奏起來場面之大,氣勢之宏,可與西洋交響樂比美。作為祀孔用樂舞,清咸、同年間曾國藩派人來瀏請邱之?之子慶龠去南昌、安慶、南京等地教習瀏樂。繼後黑龍江、兩廣及全國各地都有人來瀏習樂。袁世凱也曾派人到曲阜及瀏陽考察。1954年保加利亞的客人訪湘時特意要求聽了瀏樂後極力贊賞。邱之?潛心研究古樂,積數十年經驗著《律音匯考》。1930年日本音樂家田邊尚雄著《中國音樂史》,將《律音匯考》擇要錄入,並推此書為音樂界人士必讀之作。據說日本祭祀樂歌,大都同於瀏樂。

湘綉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

【瀏陽花炮】火葯,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而賦予火葯以文化內涵和藝術生命,使之成為世界文化中的一株瑰麗奇葩的則是中國的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朝鮮、日本、南洋、印度、伊朗以至歐美,受到稱贊。1923年參加美國"芝加哥世界博覽會"獲優等獎;1929年參加"中華國貨展覽會"獲一等獎;1986年代表中國參加在摩洛哥舉行的"第二十一屆國際焰火大賽榮登魁首;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1997年香港回歸時在京、港燃放的煙花也是瀏陽產品,1999年50周年國慶和澳門回歸的焰火晚會也預訂了瀏陽花炮。瀏陽花炮年產量已達880多萬箱,產值12億多元,其中內銷320多萬箱,出口560多萬箱,年創匯8000多萬美元,創稅1.8億多元(不含相關行業),為瀏陽市重要出口創匯支柱產業。現瀏陽市成立"鞭炮煙花管理局"加強管理,生產廠家成立了集團公司並建立了中國第一家煙花研究所,加強現代化、科學化管理和開發。

湘菜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長沙的"曲園"、"玉樓東"、"瀟湘"、"奇峰閣"、"天然居"、"三湘店"、"徐長興"等老牌菜館,名聞遐邇。1949年後,"蓉園"、"玉樓東"、"又一村"和開設在北京的"曲園"等店的湘菜先後馳名中外。近年來,國外的中餐館聘湖南廚師主理湘菜的日益盛行,湘菜正大步走向世界。

火宮殿風味小吃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到1942年時,空坪上蓋起了48間木架棚屋,除理發、說書、賣煙、賣酒各用一間外,其餘42間全部為小吃點。主要經營的品種有色青、肉白、鬆脆、鮮香的"油炸臭豆腐",形似荸薺、色如白玉、外表柔軟、內吐芳香的"姊妹團子"以及"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三角豆腐"、"煨牛蹄筋"、"紅燒蹄花"、"紅燴烏龜"等300餘種。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毛澤東、彭德懷等曾到此品嘗過,百餘個國家的客人也曾到此領略古城長沙的飲食文化

D. 在長沙遊玩時間有限,哪裡最能體驗長沙的人文氣息

1、嶽麓書院:位於湖南長沙嶽麓山腳下,是中國歷史上四大書院之一,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馬王堆漢墓: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利蒼及其家屬的墓葬。馬王堆漢墓的發現,為研究漢代初期埋葬制度、手工業和科技的發展及長沙國的歷史、文化和社會生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資料。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2016年6月,馬王堆漢墓被評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寶之一。

3、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 天心閣始建於明末,清乾隆年間重修天心閣,閣樓總建築面積864平方米,當時為全城最高處。1983年重建天心閣,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E. 長沙有哪些傳統文化,100字左右

【長沙湘劇】湘劇是湖南有代表性的地方劇種。以長沙為中心流行於湘、資二水中下游地區及贛西的修水、吉安等縣。流行於長沙、湘潭一帶的稱長沙湘劇,民間稱為「大戲班子」。長沙湘劇的形成與外地聲腔的傳入有著密切的淵源關系,高腔出於弋陽腔,明代從江西傳入。約在明萬曆年間(1573-1620),又有安徽青陽腔和崑腔傳入。最晚傳入長沙的是彈腔,又稱南北路。湘劇劇目約1200多個,現經常上演約200餘個,曲牌300餘支。
【長沙花鼓】長沙花鼓戲流行於原長沙府一帶,以農村的山歌、民間的小調及本地花鼓為基礎演變而成。形成時期為清代末葉。長沙花鼓戲在原長沙府地區內分益陽、西湖、寧鄉、醴陵和長沙5個藝術流派。演唱時均以長沙方言為統一的舞台語言,故通稱長沙花鼓戲。其音樂曲調有川調、打鑼腔、牌子、小調4類約200餘支,有傳統劇目336個。1949年後,整理了傳統戲《劉海砍樵》、《小姑賢》以及現代戲《打銅鑼》、《補鍋》等。
【皮影、木偶戲】皮影戲又叫「影子戲」,始於漢,盛於宋,清代傳入長沙。皮影戲班一般為3-4人,一副竹架戲棚、一擔戲箱就可走鄉串村。藝人一專多能,或舉紙偶兼唱,或伴奏兼唱,一人演幾個角色。唱正戲用湘劇曲調,唱雜戲用花鼓戲曲調。1949年後,湖南省木偶皮影藝術團創作了寓言皮影戲《龜與鶴》。
【湘綉】中國四大名綉之一。發源於長沙縣沙坪,歷史悠久。它以彩色散絲作綉線,除用「齊針」、「接針」、「打籽針」等針法外,還獨創「摻針」法,使表現的形象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更符合於中國畫的筆墨神韻。其所綉山水、人物、花草、翎毛和走獸無一不生動逼真。1912年和1933年,其綉品在義大利「都靈博覽會」和「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分別獲得最優獎和一等獎章。1949年後,湘綉經過恢復和發展,成功地綉出了雙面綉和雙面全異綉。奇特的技藝、非凡的藝術效果被國內外譽為「超級綉品」。
【望城剪紙】民間藝術。望城十分流行。每逢民族節日和婚壽喜慶,用紅紙或其他彩紙剪成《百鳥朝鳳》、《福壽圖》以及吉祥如意的圖案和人物故事等張貼在門窗、牆壁上,用以增添歡慶氣氛和作美的裝飾。望城剪紙風格粗獷淳樸、干凈灑脫,多以家禽家畜為題材,栩栩如生,極富鄉間情趣。
【瀏陽花炮】瀏陽花炮製作歷史悠久,始於唐,盛於宋,迄今已有1300多年歷史。清雍正元年(1723),瀏陽花炮作為貢品進貢皇室,一時朝野轟動,名傳海外。1875年開始出口,遠銷亞非以至歐美。1995年4月,瀏陽市被授予「中國煙花之鄉」的稱號。中國的重大慶典活動如國慶、五一節,大型運動會所燃放的煙花多為瀏陽花炮。
【湘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早在2000多年前即具雛形,南宋時自成體系,至清末,由民間食譜、宗廟祭祀菜和宮廷菜餚綜合成眾多的傳統菜譜。其特點是:烹調講究,選料認真,配料精細,濃淡分明,色彩豐富,口味適中,辣而別於川菜,甜淡而別於下江菜,鮮嫩而別於粵菜,故備受國內外食客的青睞。湘菜在發展中又形成了湘中南、湘北、湘西三大地區風格,長沙為其正宗。
【火宮殿風味小吃】長沙火宮殿與北京天橋、南京夫子廟一樣,是外地客人常慕名光顧的地方。火宮殿地處坡子街,其前身可上溯到南唐。原叫乾元宮,專奉火神。清乾隆十二年(1747)重建,咸豐帝題「德威煊赫」匾。殿宇金碧輝煌,殿前空坪上由個體小商販支起面棚,撐著大傘,經營各種長沙風味小吃是:油炸臭豆腐、姊妹團子、東坡饊子、龍脂豬血、神仙果飯等300餘種。

F. 湖南省長沙市有什麼歷史遺跡

有嶽麓書院、天心閣、賈誼故居、開福寺、麓山寺等。

1、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是中國歷史上赫赫聞名的四大書院之一,坐落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湖南長沙湘江西岸的嶽麓山腳下,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學府之一,其古代傳統的書院建築至今被完整保存。

每一組院落、每一塊石碑、每一枚磚瓦、每一支風荷,都閃爍著時光淬煉的人文精神。1988年,嶽麓書院建築群被國務院批准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嶽麓書院歷經千年而弦歌不絕,學脈延綿。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僧人辦學的基礎上,由官府捐資興建,正式創立嶽麓書院。

北宋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召見嶽麓山長周式,御筆賜書「嶽麓書院」四字門額。嗣後,歷經南宋、元、明、清各代,至清末光緒廿九年(公元1903年),嶽麓書院與湖南省城大學堂合並改制為湖南高等學堂,沿用書院舊址。

中華民國15年(公元1926年),湖南高等學堂正式定名湖南大學,仍就書院基址擴建至今。

2、天心閣

天心閣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中心地區東南角上,城南路與天心路交會之處的古城牆上,是長沙古城的一座城樓。

天心閣有樓閣三層,建築面積846平方米,碧瓦飛檐,朱梁畫棟。

天心閣始建於明末,清乾隆年間重修天心閣。抗戰期間因文夕大火燒毀,1983年重建天心閣。

3、賈誼故居

賈誼故居現位於湖南省長沙市太平街(解放西路與太平街口交匯處)。

賈誼故居始建於西漢文帝年間,為長沙王太傅賈誼的府邸。公元前177年至公元前174年,西漢著名政論家、思想家和文學家賈誼住在這里,時任長沙王太傅。

4、開福寺

開福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之城北新河,臨湘江,主體建築南北朝向,為佛教禪宗臨濟宗楊岐派寺院。

開福寺始建於五代時期,後歷經宋、元、明、清各朝。佔地面積4.8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6萬平方米,有佛殿三進,即三聖殿(彌勒殿)、大佛殿(大雄寶殿)和毗盧殿。東廂有客堂、齋堂、庫房、方丈居室,西廂為說法堂、禪堂等。寺內有清康熙、光緒年間石碑各一道。

開福寺是中國佛教重點開放寺院之一,被列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佛教協會和長沙市佛教協會均設在寺內。

5、麓山寺

麓山寺又名慧光寺、萬壽禪寺,位於湖南省長沙市湘江西岸嶽麓山山腰,由敦煌菩薩笠法護的弟子笠法崇創建於西晉武帝泰始四年(公元268年),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是佛教入湘最早的遺跡,現為湖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湖南省佛教協會駐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嶽麓書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天心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賈誼故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開福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麓山寺

G. 長沙必去的紅色旅遊景點有哪些橘子洲頭的非遺館怎麼樣

長沙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館內收藏各類非遺展品千餘件,展示各類非遺代表性項目70餘項。除實物展示外,展示館還採用多媒體互動、幻影成像等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融入寓教於樂的非遺知識競答和猜謎游戲。在這里,你可以藉助多媒體互動平台,了解長沙窯銅官陶瓷「浴火重生」的過程;親身體驗齊針、滾針等神奇的湘綉針法;以玩游戲的方式感受麻山鑼鼓的喜慶和熱鬧,見證長沙臭豆腐從食材准備到烹制出鍋的全過程……
市民還可以在二樓文創產品展示區買到各種各樣的非遺文創產品,而定期舉行各類非遺作品展覽的臨展區,則可以幫助大家進一步了解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除此之外,參觀者還可以去位於副樓的戲園,一邊欣賞舞台上展演的傳統戲劇、音樂、曲藝等節目,一邊品嘗戲園為觀眾提供的長沙特色小吃。

H. 長沙最有文化特色旅遊地方

嶽麓書院是我國四大書院之首。現佔地1.2萬平方米,掩映在嶽麓山東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東,由門堂、亭、台、樓、軒、齋、祠組成的古建築群,中軸線上依次為前門、赫曦台、大門、二門講堂和御書樓,北側是半學齋、文廟、湘水校經堂、船山祠等紀念性建築、南側有教學齋、百泉軒、麓山寺等到景點。嶽麓書院在嶽麓山之東麓,始建於宋開寶九年(976年),朱熹、張主講期間是全盛時期,有學生千人,成為宋代四大書院之一。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改為高等學府,後又變成高等師范學校。1925年改為湖南大學。書院現存古建築尚有御書樓、文昌樓、半學齋、十彝器堂、濂溪祠、湘水校經堂、自卑亭等,讓人緬懷書院輝煌歷史。嶽麓山,峰巒疊翠,古木參天,林壑清幽,景色秀美。是鍾靈毓秀,人文薈萃的名山勝地。位於清風峽口的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千百年楚材導源於此」,孕育了博大精深,廣袤無垠的湖湘文化,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先烈、偉人。
嶽麓山也是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好課堂,這里長眠了辛亥革命時期為推翻帝制,實現共和而獻身的先烈;為捨生取義而慷慨赴死的志士仁人;還長眠了抗日戰爭時期為抵禦外侮而浴血疆場,以身殉國的中國軍民。那一座座為他們樹立的豐碑墓誌,永遠昭示和激勵著中華民族的子子孫孫,構成了嶽麓山的一幅幅悲壯肅穆的人文景觀。
地址:長沙市嶽麓區登高路58號
長沙還是有不少值得一去的地方。湖南我已經去了好幾次了,嶽麓山是和美途游記的朋友一起去的。不光去了以上說的地方,還在長沙待了幾天,逛了不少地方。

閱讀全文

與長沙傳統文化在哪裡欣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微信改變我們哪些生活 瀏覽:1241
創造與魔法沙漠的動物在哪裡 瀏覽:1243
籃球鞋網面為什麼會破 瀏覽:1082
怎麼拼升降板籃球 瀏覽:563
小型寵物豬多少錢 瀏覽:850
音樂文化課哪個好 瀏覽:675
到日本旅遊如何報團 瀏覽:993
不在籃球場運球該在哪裡練 瀏覽:1100
台灣哪裡能買到寵物 瀏覽:1047
小動物怎麼畫才最好看 瀏覽:915
中西文化和西方網名有什麼區別 瀏覽:1209
養寵物狗一般養多少年 瀏覽:892
廣州黃埔哪裡有賣寵物兔的 瀏覽:781
小米10怎麼敲擊背部打開相機 瀏覽:698
漁家文化目的有哪些內容 瀏覽:1073
海洋中發光的動物都有哪些 瀏覽:1150
如何消除美顏相機的標志 瀏覽:1058
籃球罰球為什麼不往上拋 瀏覽:735
天香公園寵物醫院洗澡在哪裡 瀏覽:1131
怎麼提高中國文化自信 瀏覽: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