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從來賓自駕游紅水河怎麼走
11小時7分鍾
810.9公里
途經:蘭海高速、錫海線
(100公里高速過路費約40元,100公里耗油約50元左右)
來賓市
進入政和路,行駛330米
右轉,進入盤古大道,行駛1000米
進入環島,從盤古大道到泉南高速,行駛400米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泉南高速,行駛113.1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六欽高速,行駛121.1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南北樞紐,行駛410米
靠左前方行駛,進入蘭海高速,行駛175.7公里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湛徐高速立交,行駛440米
靠右前方行駛,進入錫海線,行駛123.3公里
左轉,進入紅旗一路,行駛1.6公里
請直行,進入紅旗二路,行駛890米
左轉,進入徐海路,行駛1.9公里
右轉,進入錫海線,行駛6.0公里
進入環島,進入徐海大道,行駛260米
右轉,進入錫海線,行駛1.7公里
請直行,進入G207,行駛40米
靠右前方行駛,從G207到港源路,行駛28.3公里
右轉,進入港源路,行駛280米
右轉,進入濱海大道,行駛3.7公里
右轉,進入中線高速,行駛119.1公里
請直行,進入G9811,行駛710米
左轉,從G9811到海榆(中)線,行駛760米
請直行,進入海榆(中)線,行駛3.5公里
請直行,進入海榆路,行駛3.6公里
請直行,進入海榆(中)線,行駛50.6公里
右轉,進入S313,行駛45.2公里
右轉,從S313到尖峰路,行駛2.3公里
右轉,進入尖峰路,行駛270米
左轉,從尖峰路到紅水河大峽谷文化景區,行駛4.4公里
紅水河大峽谷文化景區
⑵ 來賓市紅水河位於哪裡
位於廣西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扶濟村紅水河北岸。有二級公路可達。距來賓市中心約35千米。是展示古代建築及其發展歷史的人文旅遊景點。明朝萬曆年遷江武舉守備
⑶ 都安紅水河源頭在哪裡
紅水河,中國珠江水系幹流西江的上游。在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間。源出雲南省沾益縣馬雄山,稱南盤江,南流至開遠折而東,至望謨縣與北面來的北盤江相會,始稱紅水河。紅水河因流經紅色砂貝岩層,水色紅褐而得名。至天峨縣接納格凸河,折而向南進入廣西,至來賓市興賓區,象州縣石龍鎮與柳江匯合後改稱黔江,在桂平市與鬱江匯合稱為潯江,潯江過梧州改稱西江。[1-2]
⑷ 成都紅水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成都紅水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是2014-05-05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區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成都市武侯區錦綉路1號2棟5層508號。
成都紅水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510107098897388N,企業法人馬建,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成都紅水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文化活動交流策劃;舞台造型設計;舞台搭建;舞台設備租賃;企業形象策劃;市場營銷策劃;影視設備租賃;演出服務;演員經紀服務;計算機軟體開發。(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四川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24103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1000萬 和 1000-5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750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成都紅水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⑸ 此地在哪裡
馬山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中部的大明山北麓和紅水河中段南岸,東與忻城縣、上林縣接壤。西靠平果縣,南臨武鳴縣,北與都安瑤族自治縣隔紅水河相望。民族文化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素有「文化之鄉」的美稱。
⑹ 東蘭縣的文化
民族民間傳統舞蹈,歷代封建統治者視為劣風陋俗,說是「張謠風」「非亟早剪除不可」,致使一些民間舞蹈失傳。如壯族的《婚禮舞》、《求花舞》、《放羊舞》、《虎羊舞》、《泥鰍舞》、《螞拐舞》;瑤族的《盤王舞》;漢族的《斑鳩舞》等。1956年以後,縣、鄉多次舉辦文藝會演,挖掘壯族《銅鼓舞》等,經整理加工,分別獲地區、自治區群眾文藝會演獎。
銅鼓舞
銅鼓是東蘭縣壯、瑤族珍貴樂器。壯族銅鼓舞流行於大同、四合兩鄉,多為過年、婚日進行。它起源於勞動、祭祀、娛樂或禮儀,說法不一,從舞蹈表演形式看,則與娛樂較密切,流傳至解放初期的銅鼓舞多是7人表演,其中4人打四面銅鼓,1人敲打牛皮鼓伴奏,1人舞雨帽或簸箕,1人敲打竹筒,銅鼓聲息,舞蹈不止,極盡喜悅,銅鼓手和跳舞者累了就換人,往往延續一兩個小時。1956年,縣文化科、館對銅鼓舞進行加工整理,加進4位女演員,內容為慶豐收,有播種、穿山、驅鳥射獸、收割、篩米等情節,懸掛銅鼓改為座架銅鼓,架貼「慶祝豐收」四個金字。1970年,縣文藝隊改編銅鼓舞,賦予慶祝蘇維埃政府成立的革命歷史內容,有歌有舞,表現工農兵政權誕生的喜人氣氛,獲地區文藝調演出優秀節目獎。1980年,大同鄉文化站組織農民表演的銅鼓舞,恢復原來面目,參加地區群眾文藝會演獲獎。銅鼓舞自宋代傳入縣境後,民間把它當作「寶物」「神器」。明、清時期,銅鼓大量從紅水河運入縣境,外地銅鼓匠也到長江哨紅水河邊的銅橋坳、乾能坳鑄造銅鼓。因此,紅水河沿岸壯家,幾乎村村有銅鼓。逢年過節,紅白喜事,都要打銅鼓,表示哀樂。尤其是春節歡度「蛙婆節」,紅水河畔遍地銅鼓響。解放初期,全縣民間銅鼓數以千計,沒有銅鼓的村寨、宗族被視為「冷鄉冷土冷族」。1958年大辦鋼鐵時,銅鼓被沒收,砸成「爛廢銅」送往工廠,蘭陽鄉一天就被砸爛200多面。縣物資局一夜就裝運7大卡車「爛廢銅」。「文革」期間再次沒收,珍貴文物銅鼓損失慘重。
舂榔舞
又名木棒舞,主要流傳於長江鄉的板隆、三堂、拉吉及東院鎮的達文、四由等村屯,以長短木棒頭尾相擊,發出不同節奏的響聲,表現農家的歡樂,表演者全是男子,少則三四人,多則8人。每人手持一根4尺或8尺的堅硬木棒,圍著一塊墊板,先擊板而後擊棒,發出音響,分有兩人對打、三人互打、眾人交打等打法。擊打節奏的改換與終止,均由指揮人呼喊口令,還配有皮鼓、銅鼓或鑼鈸伴奏,增添棒擊音響渾厚、雄壯效果,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長江鄉板隆村的舂榔舞。1980年參加地區群眾文藝會演受到好評。每年過節,舂榔舞都在該村表演幾天幾夜。
猴鼓舞
該舞流行於三弄鄉三合村布努瑤山寨。傳說瑤家祖先曾帶猴打勝仗歸來,以此表達其喜悅心情。用的樂器有兩面銅鼓和一面牛皮鼓,女敲銅鼓伴奏,男打皮鼓主舞,以多變的鼓點和靈巧的動作,模仿猴子機敏、風趣的特性,表現瑤山的生活氣息。猴鼓舞1957年參加縣群眾文藝會演獲獎。1980年參加自治區業余文藝會演,獲優秀節目三等獎。 韋虎臣墓地遺址
位於太平鄉那臘村,寬約六畝。原墓地立有明代皇帝旌表碑銘2座,墓地門有石柱、石欄,門前有兩具石雕,武士持劍守衛,由石門進入墓地約30米,便是韋虎臣墓。陵墓用數百塊精雕細刻的有各種花紋圖案的石條砌就。墓碑兩旁各立石獅、石麟、石牛、石馬、石豬、石鳥、石人等近百具,形象栩栩如生。「文化大革命」中遭受破壞。今僅存石獅、石豬、石馬、石麒麟、石武士等十多具及數十條雕有各種花紋圖案的條石。
益壽橋
位於縣城馬鞍山麓,系廣西較古老的石拱橋之一。跨九曲河,為三拱石橋。明萬曆六年(1578年),東蘭州土司韋應龍為其母金氏60壽辰募款所建。民國29年被日機炸損。1954年人民政府修復。
馬鞍山營盤
又名左營盤山,與右邊的巴托嶺營盤,夾峙縣城,石砌牆垣,為清順治時綠營兵營地。今遺址及山腰石梯通營盤嶺之要道尚存。
虎頭山隧道
位於縣城虎頭山半山,昔人題有「漪蘭山」三字於崖上。原道口有鐵爐一架,下置雙輪,入內時以炭火置爐中,推之先行,以驅蟲蛇。道分三路,一通仙女岩,一通孟獲岩,一通縣城。修於明代正德年間,今遺址尚存。
安撫司署
位於大同鄉更樂村州拉屯,建於宋崇寧年間,為文蘭州設治之所。現牆址及後山石牛、石拱橋、瞭望台尚存。
土知州署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明永樂年間,征調全州十二哨民工興建,今僅存城址,護城河、柱石磴、栓馬石、魚塘、水井及洪武年間開發的可通七關橋的舊州墜道。
蘇仙古棺岩
位於大同鄉永模村紅水河東岸蘇仙山懸崖上,洞口距河面近百米,上下左右都難攀爬,搭橋纏身方能入岩。50年代初,洞內有100多付大小不等的棺材,有的堆積地面,有的插入石縫里,有的插在石壁上,其製作為原木挖槽加蓋,棺內有屍骨,共中一付還留下一條4尺多長的辮子。有些棺內還有白土布,棺木多為松柏,常被木匠用來加工水桶、木盆出賣。1974年蘇托村磚瓦廠將棺材推下山崖作燒瓦用。今岩內僅存散落的屍骨及一些棺板。此岩棺材來歷不明,無史料可考。
舊州隧道
位於武篆鎮上圩村舊州屯到拉舊山地下,為明洪武年間開鑿。隧道工程極大,長約2里,寬4.5尺,或2.3尺不等;上面皆用石拱製成,以防崩陷;下面用石砌平,隧中每十數丈有石磴一座,設燈盞於其上,燃燈以便行走。其分歧隧道有四、五處,建築大都相同。轉折之所,皆設門闔辟。初入其中,往往迷途。隧道今猶存。
⑺ 紅水河在哪裡
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區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境內。1996年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確定為自治區區級風景名勝區。1998年1月國家建設部專家考察組實地考察後,認為七百弄風景名勝區是國內外罕見的喀斯特地貌風景名勝區。其高峰叢和深窪地發育之陡之大,堪稱世界級自然遺產。風景區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十分豐富。尤其是大化縣布努瑤族、壯族,極具特色的民族風情,組成紅水河——七百弄天然奇山千姿、民族風情萬般的獨特風景線,充分具備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條件,現已上報國務院待批下文。
廣西壯族自治區大化瑤族自治縣,屬於國家級特別貧困縣。通過對自然景區的保護性、合理性開發,將為該地區人民早日擺脫貧困、發展經濟、改善環境,帶動其他產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起著重要作用。紅水河——七百弄風景名勝旅遊區的開發,無疑是一項具有扶貧、民族、生態、旅遊綜合開發的優秀項目。
1、 地理位置
大化縣地理座標為東經107°18`45``~108°3`45``,北緯23°32`30``~24°22`30``,西靠巴馬縣,北臨河池市、東蘭縣,東接都安縣,南臨平果、馬山縣,距南寧135公里,二級公路直達縣城。距河池市181公理。距桂黔鐵路及南昆鐵路各為89公里。七百弄位於大化縣北部,方圓約203公里。
2、 氣候特徵
大化縣接近北回歸線,屬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據氣象部門十年來資料統計,最低溫度為1月份12℃,最高溫度為8月份28℃,通年無酷暑,無嚴寒。白天氣溫高期時間短,傍晚轉涼,清爽怡人,是較好的避暑聖地。
3、 環境質量
大化縣是新建縣,工業尚未發達,對環境污染極小,縣治理率高,尤其在七百弄風景區及其他景區,幾乎沒有受到工業廢棄物任何污染影響。
4、 人工景觀
位於大化縣內的大化、岩灘兩個較大型的水電站,是紅水河上的重要水利樞紐,在國內外均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由兩座大型水電站組成的峽谷與湖面水庫構成山青水秀、修篁搖曳,粼波倒映。尤其是壩高、水流量大,在開閘排洪時形成的磅礴人工瀑流尤如萬馬咆哮,震撼心神。
5、 人文景觀
本區的一些廟宇、文化古跡以及民族風俗等人文景觀,都分布在溶洞、山地或風景優美的自然景觀中。五龍仙山孤峰溶洞中的"岑公屆",古河谷地里的"文武亭",岩灘電站相鄰的"仙女睡山",江南峰林盆地中的"右江幹部學校舊址",乙圩六翁洞中的"紅七軍21師兵工廠"以及布努瑤、壯族的民族風情與七百弄的自然景觀協調組構,增強了自然景觀的美觀和神奇的魅力。
6、 旅遊資源條件
風景區中極具觀賞價值的紅水河畔奇山秀水、岩灘水庫湖泊的雄峽碧湖以及沿邊的紅花綠竹等自然景觀,對旅客有較大的吸引力,具有較明顯的觀光旅遊功能。而七百弄的高峰叢深窪地及其中的溶洞,又是科學實地考察探密的地方,具有明顯的科學價值,岩灘水庫湖中眾多的島嶼、港灣和寬平的水域是旅客渡假、水上運動的地方。為了增加旅遊時間和擴大旅遊面,與相鄰的現成游線連接,開辟一條與南寧、武鳴大明山和巴馬長壽旅遊區山水相連,景色奇異,民俗民風異彩的區內旅遊線。在國內外推出"世界級喀斯特地?quot;觀光游線:從"紅水河——七百弄"到"桂林——灕江穿過塔狀喀斯特"到"雲南路南石林",該游線將讓遊客飽覽世界上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類型中的最非凡實例。
7、景區景點建設
建設項目包括"七百弄景區牌樓"、"八里九灣觀景台"、"D.福特評價七百弄紀念牌樓"、"萬山千弄觀景亭"、"喬圩洞民族風情景點"、"七百弄銅鼓表演點"、"中日合作民族村"、"天下第一弄觀景樓"、"十里幽峽觀景纜車索道"、"龍卷地觀景樓"等工程,投資約6248萬元。